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2024-04-19

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思考建议)(精选4篇)

篇1: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县域能否发展出租车?经营出租车的审批权在哪一级?如何规范县域出租车的管理?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与建议,意在提供决策参考,在决策中能惠及到其他县,笔者更是求之不得。

出租车是指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权供乘客租用,由乘客按规定支付租费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出租客运的,其批准机关为“县级以上道路运政管理机构”,根据法理的理解,其审批机构应包括“县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我县在交通部交公路发〔xx〕439 号文件下发前,根据交通部和省炕通厅的相关文件以及 xx 年的《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授权,由县运管所批准轿车、小型面包车、中型客车从事客运出租业务。交通部交公路发〔xx〕439 号文件将《道路运输证》统一收归地级以上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发放,从事出租客运的批准权上收合肥市运管处后,我县在出租车市场管理方面出现了有责无权的现象,形成较为混乱的局面,一直难以规范。一是“市场准入”被严把,使 200 多辆小汽车未能真正进入出租车市场;二是实际从事出租业务,却被市批准为“县内客运”,这样定性名不符实,造成管理混乱,既不能当作出租车进行管理,又不能当作一般的客运进行管理,因而我县一直未能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我县的出租车市场颈需解决“市场准入”和规范管理问题。

一、××出租车市场的历史演变和存在的问题

为弥补客运力量的不足,我县交通部门自 xx 年始,一直鼓励发展出租车,到出租车的客运批准权上收市运管处之前,近20xx 间,根据省炕通厅《关于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的通知》(皖交运〔92〕17 号)和《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县交通部门共发放出租车营运证 150 份,其中有 20 多辆出租车在县老汽车站、××剧场门前待客。这段期间,我县还批准成立县出租旅游汽车运输公司和××富安出租汽车出租公司。这 150 辆出租车的营运证在 xx年被市运管处收回换发成“县内客运”证件。批准经营的出租车实行自然淘汰,不准更新。

为缓解县城周边的运力,我县在 90 年代中期以招商引资的方式组建了县公交公司,方便了县城周边 5 个乡镇的村民进城。随着县城人口的集聚和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乡的交往更加频繁,xx年 11 月,××县运管所下文批复同意成立××县大众出租车公司,该公司未取得市运管处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只从工商部门领取了《临时营业执照》后就开始经营。县交通部门口头同意大众公司发展 60 辆出租车,大众公司承诺为业主代办各种手续为诱饵,成批低价购置小汽车,加价卖给出租车业主,到20xx10 月,大众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发展到 112 台,经过大众公司转手的小汽车以购进价的 2 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出让给出租车业主。店埠镇居民和其他乡镇人员纷纷效仿无证经营之风,购置小汽车参与出租营

运,抢占出租市场,一段时间后包括大众公司在内的 270 多辆无营运证的小汽车在全县城乡的道路上营运,一度造成了全县客运市场的无序。××县多次开会研究对策,一方面划定车辆入户的截止日期,一方面积极与市交通主管部门联系,并将情况报告市政府请求协调解决。在市政府的积极关注和支持下,20xx1 月,市运管处答复我县 270辆从事出租营运的小汽车按“县内客运”由××县核发“县内客运”营运证,而在这之前,市运管处给我县 5 台车发了“县内客运”证件。

以控制总量和“县内客运”为标志的全县出租营运的小汽车虽然平稳下来,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出租车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该由哪一级交通运管机关核发,市运管处执行交通部公路发〔xx〕439 号文件,又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是造成我县出租市场混乱的直接原因。二是市运管处把实际从事出租业务的小汽车定义为“县内客运”,不伦不类,此目的是限制辖区内三县出租车不得进入市区。而合肥市的出租车可以到三县送客、带客,这样规定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与统一市场相悖。《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道路旅客运输分类只有:班车客运、定线客运、旅游客运、出租客运和包车(或租赁)客运,并没有“县内客运”的名词,市、县交通运管机构批准的“县内客运”实际上可视作为未作任何审批。三是由于定性为“县内客运”,对这些实际从事出租的车辆的管理是当作一般的客运车辆管理,还是当作出租车进行管理?主管部门因此模楞两可,而迟迟不便出台管理措施,如未设置计价器、顶灯,收费不规范,造成纠纷不断,主管部门因性质不清也显得力不从心。四是

经营权期限不明确,规定“县内客运”车辆开到报废年限或虽未到报废期但车辆损坏严重不能正常上路为止,不给更新车辆,这显然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延续等规定;同时为以后政府拍卖出租车经营权和增加新的出租车埋下了后患。五是存在私下交易行为。约有 50 辆“县内客运”车发生私自交易,其中 16 起交易行为办理了公证手续。因为“县内客运”的营运证交易后主管部门不予变更,造成交易后的车主对车辆的行车证和“县内客运”的营运证都不去办理变更手续,交易双方另有协议约定责任。其实这种约定不受法律保护,行车证和营运证不变更的车辆发生民事乃至刑事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仍由原车主承担。六是经营权的有偿性不明确。这些问题的存在,目前已显现出对这些分散的车辆难以管理、驾乘纠纷多、收费不规范等;但更深层次问题还呈隐性,如经营期限和经营权的延续,延续经营权的方式,车辆更新(包括车辆毁坏和丢失后等意外情况导致车辆灭失的替换问题)等。一旦到车辆的报废期,这些问题都将集中显现出来,这次银川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和出租汽车更新管理办法出台后遭遇出租车停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出租车市场管理适用法律分析与思考

随着城镇人口的集聚、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快速便捷的交通需求的高涨,县城已经具备发展城市出租车的条件。以县城店埠镇的人口来说,20xx 底常住人口达 12 万人,滤布有 2 万人从其他乡镇及县外到店埠镇上学,约有 1 万人到店埠镇陪护子女就读,店埠镇区约有 4 万日常流入人口(其中 18—49 周岁在店埠镇有暂住地约 0.8 万人)。政府应当本着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的态度,严格依法办事,并积极提供服务。城市出租车作为一种直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共行业,政府应该依法履行职责,既不能违法乱作为,更不能失职不作为。

××发展出租车也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新城综合经济开发区作为合肥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经济次中心,合肥市与××县应该顺应合肥“东拓”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对县域客运市场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县域客运市场发展出租车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只能应势而为,决不能回避矛盾。再从客运市场的运力结构来看,仅有长途班线、短途班线、公交定线客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员交往频繁的需求,没有出租车客运,××的客运市场必然“短腿”,这种运力结构上的不平衡,反过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然,县里的出租车也不仅仅在县域范围内营运,它可以载客至合肥、南京等其他城市。合肥市运管处之所以自己不批准也不让××批准客运出租,而以“县内客运”的名义出现,其目的是把实际从事客运出租的车辆拒之于合肥的门外,担心××、肥西两个近城郊县的出租车冲击合肥市出租车市场,并带来管理上的连锁麻烦。

(二)对出租车经营许可的批准机关的法律分析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分类标准,应划归“道路旅客运输”之列。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我省的原来作法,以及《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 412 号令)的规定,县域范围内经营出租车的审批权在县级交通部门,县级交通运管机构应该依法履行出租车营运的批准权,不应失职不作为,上级单位也不应干预属于县级交通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而交通部交公路发〔xx〕439号文件将“道路运输证”上收地、市级道路运管机构发放应该定性为越权行政,压滤机滤布严重违反了《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规定,应予以废止。再从交通部这份文件法律效力来看,在国务院出租车客运的管理办法未出台之前,应执行我省的地方性法规《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而不应执行效力较低的部级规范性文件。这是解决“县内客运”的不伦不类的关键所在。一旦定性为出租车,也就能把这些车当作出租车进行管理,而不是行“出租之实”、名“客运之虚”的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合肥市修改或出台出租车经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时,将三县通盘考虑,包括出租车经营权、经营权的有偿性、经营期限、经营权的延续等问题。县域范围内是否发展出租车,应以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为准,不能因噎废食,允许三县存在出租车,三县的出租车以在三县内出租经营为主,只送客到合肥,不带客回三县,这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遵守的行规,合肥也不能例外。

三、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的建议

(一)依法确认出租行为,依法批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等相关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县级道路运管机构应依法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等相关证件,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无论是今年 7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还是今年 7 月 1 日实施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决定》,都赋予了县级运管机构的批准权和处罚权,这也符合《行政许可法》“谁许可,谁监管”的原则。

(二)明确出租车的经营期限,允许合法交易,适时更新车型。出租车的经营许可权涉及到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应该参照道路旅客运输规定的 4—8 年的标准,规定经营年限,到期后可由经营权人申请延续。既然是有限资源的利用,就要采用招、投标或拍卖的方式取得经营权,就要明确经营权的有偿使用和有期性。这种越俎代疱式的“县内客运”,没有明确经营期限的行政审批,将会对以后经营权的延续和有偿使用经营权带来很大的后患。同样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出租车的经营权应允许合法交易,公安、交通部门应予以及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明确经营期限,将减少市场的炒作因素,降低经营者投资的盲目性和投资风险,确保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经营期内,允许并鼓励发展新车型,适应不同经济阶层人

员的需求,实行同车型之间、不同车型之间的合理竞争。

(三)对全县的出租车容量进行测算。要通过认真测算,确定当前一段时间的出租车数量和种类,还要根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商贸、休闲度假等多方面的因素规划未来 10—20 年的出租车总量。例如,县城人口达到 20 万时,出租车总量需新增多少辆等。这样做既可控制出租车无序盲目增长,又能对城市的交通安全、文明创建、从业人员的收入等多方面起到积极协调作用,政府从宏观上来规范引导出租车行业良性、有序的竞争。

(四)鼓励和引导集约化经营。对目前分散在全县各地 270 多辆“县内客运”,一旦“转正”出租车,要鼓励经营者成立出租车公司,或为“公司”与“单个经营者”之间牵线搭桥,实现管理的集约化和公司化。政府要为成立这样的公司做好服务。只要具备条件,就要批准成立,真正做到“内行”管“内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五)规范管理措施。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合肥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以及《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并吸取外地出租车管理经验,制定我县的相关管理措施,对我县从事出租经营的车辆和以后批准成立的公司或挂靠的运输管理企业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在管理中,不能以乱收费、证件的频繁年检、换证来干扰出租车经营秩序,要加强对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要宣传出租车经营的有偿性和有期性,要规范计价器和票证管理,对逃费、逃税和乱收费以及车容、车貌、拒载、宰客等方面都要规定

具体措施,保障我县出租车市场管理“有章可循”。

行“出租”之实,就要名“出租”之实,这是解决管理难的关键所在。出租车不是洪水猛兽,不管由哪一级批准,给其一个“出租”的名子恐怕要求不为过吧。解决好××的出租车问题,对其他县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合肥市的稳定和发展不无裨益。

内容仅供参考

篇2: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台盟泉州市委会

作为城市“窗口”的出租车行业,是外地游客评价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行业秩序和服务质量,是一个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晴雨表”,因此加强对出租车运营的规范管理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能否对出租车运营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经调研,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隐患。

一、我市出租汽车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㈠出租汽车发展历程

从1961年泉州第一部出租汽车诞生至今,我市出租汽车经历了初步发展、迅速发展、整顿提高、规范管理等四个时期。48年来,我市出租汽车行业从散沙型经营到规模化经营、从杂色杂牌到统一颜色统一车牌、从“趴窝”待客到流动经营、从现场议价到打表经营等四大根本性变化。

㈡目前出租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1、企业情况。全市共有出租汽车企业30家。按辖区分,中心市区18家。按经济性质分,国有1家、集体4家、私营2家、有限公司21家、股份合作2家。企业经营权为无偿配置使用,并从2001年对新增运力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现象比较突出,经营模式多样化,主要采取承包经营、企业全资或融资购车后以承包的形式交由驾驶员经营。2008年新投放的100部出租汽车运力采用企业直营的公司模式,有效期限内由企业使用;企业承担车辆税费和主要经营风险。我市现已规定出租车公司均须配备运力100部(原30~60部)以上,无此规模须于三年内完成公司整合。

2、车辆情况。截至2008年12月,我市出租汽车1870部。目前,经营期限不一,属服务质量招投标车辆的有280部,经营期限为8年,其余审批车辆1590辆,没有明确的期限。目前我市出租汽车运价起步价2公里6元,2公里6.5元,每公里1.6元,2006年4月起每车次加收燃油附加费1元。出租汽车外观颜色统一为4种,即鲤城、丰泽、洛江各一种,其它县(市、区)一种。上黄下红颜色随着报废更新逐渐淡出市场。红色出租也将在“三年内”全部淘汰。

3、从业人员情况。我市现有出租汽车从业人员4266人,出租汽车驾驶员4003人,主要是外来民工及我市所辖周边县(市、区)的农民工。企业要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确定最高承包价,如果有违反有关收费规定,不执行承包费最高限额的,未按规定签订行业经营合同文本的,未依法为驾驶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要有相应的处罚依据。

4、管理部门及有关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情况

泉州市交通局专设出租车管理科管理出租车行业,其主要负责出租车违章违纪处理,投诉处理及质量信誉考核和车辆增减人员考核、从业人员资格审定,各县区出租车管理权由县区局运政股行使。2002年民间性组织“泉州出租车协会”成立,现由各出租车公司代表组成,交通局业务指导,每年也均组织一些服务出租车行业的活动。面对出租汽车行业焦点、难点,市交通局以2008年6月颁布了《泉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规定》及其配套文件,明确了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的取得、驾驶员、企业的规范要求等问题,为我市出租汽车行业规范管理提供了坚实法规依据,开创了出租汽车管理的新局面。实施后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大幅增强,企业通过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使驾驶员经营行为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车容车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投诉率较以往低。

二、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转包现象仍存,行业隐患较大。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以承包经营、全资经营、融资经营为主,造成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经营权高额转让、承包基数高、经营压力大等问题。相关部门虽已严厉打击转包现象,也已规定最高承包基数,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二老板”。高额的“份钱”迫使一线出租车司机为了赚钱,只能拼命开车,工作时间被拉得很长,而且车坏了,也不去维修。这就形成了诸如交通安全隐患等各种问题的恶性循环。不少司机仓促转包了出租车后就上路,因为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服务质量不高,而且,他们只知道赚钱,不会考虑服务质量和交通安全,这导致泉州出租车服务质量一直难以提高。一些司机为多拉快跑,不惜占道、抢道、猛拐。“二老板”现象使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很难完成,而且现在出租车司机流动较大,相关规定对企业、车主扣分,但对承包的驾驶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约束力。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出租车行业存在车容车貌不整洁、拒载、不打表、频频违反交规、节日随意提价等种种怪象。

2、“黑车” 生命力旺盛,市场秩序受扰。出租车运力不足,为“黑车”提供了生存空间。“黑出租”存在,严重地扰乱道路客运市场,危害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坏城市的形象。近几年尽管运管部门也建立过“黑车”黑名单制,但第二次被查处的极少,逃避查处的手段在提高,个别地段的“黑车”点如泉州汽车站“大桶水”前,湖美酒店边、泉港,有帮派性质,出现了专职的拉客仔,形成“黑车”利益小团体,有固定的“地盘”。据悉,去年全市共打击1425辆“黑车”,已是历史之最,今年一月份共查处了黑车123部。非法客运问题,不仅乱市场营运秩序,而且容易引发各类治安案件。

3、法规意识薄弱,管理力量不足。出租车客运管理的不完善使得市场问题频出,违法现象频繁。据泉州市交警支队统计,从200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1821部出租汽车交通违法总数12159次,平均每部车交通违法次数达到6.68次。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争客源,明明是不能调头的地方,一看到有人站在那边,不管是不是要乘车的,司机会一个“回马枪”把车开过去;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赶抢时间过绿灯,经常加大油门,万一来不及了就是一个急刹车,让坐在后面的乘客经常不由自主地往前冲。像泉州商城广场,按规定在田安路上是不能左转弯进入广场的,但有些司机图方便,想抄近路,硬是左转,强行进入,这往往给过往车辆造成不便。还有一些出租车随便在路边停靠让乘客下车。司机这样一些方便自己的行为,已给市区的交通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了,此外,非法营运等违章违规现象时多时少再现;异地营运现象有蔓延之势,周边县、市的想进市区经营,中心市区的想到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经营,如春节前投放到永春的50部出租车,大部分进中心市区营运,造成不良影响,而交通部门由于稽查力量奇缺,无法有效监管到所有出租车辆。出租车公司、个体车主及承包司机投机违规风险小,致使他们敢于无视有关法规制度。

4、企业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稳。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用不明显,收益与责任不成比例。出租车公司的收益旱涝保收,更多的经营风险,实际上由司机承担。不少企业收了承保金后提供的管理服务却很少。如部分出租汽车行业仍存在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企业没有配备管理工作用车等漏洞,这对处置事故等应急事件十分不利;再如有些企业没有为司机提供固定交接班地点,晚上交接班时间恰逢下班高峰时段,的士傍晚成排占道。

三、对我市出租车管理及运营的一些思考

1、加快出台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运。制定新的出租汽车管理办法或条例。由于《暂行规定》及其配套文件只是规范性文件,没有法律效力,无法满足市场管理的需求,因此,国家尽快出台出租汽车法律法规十分紧迫。建议允许缩短经营期限为5年,车辆退出,营运权即收回,重新配置投放,形成良性循环。

2、科学调控出租运力,推动直接经营。要建立以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日均营业额及出租车站交通流比例为主要决策参数的出租车市场需求与运力供给监控体系,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对我市的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适当投放新运力。可完善公交服务,使更多人优先选择公交出行。要注意利用运力投放和经营期限到期等有利契机,加快出租车公司整合步伐,让出租车公司成为管理出租车的第一责任人,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全资购车,直接经营的模式,政府应对采用此种模式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或经济上的补助。在新模式里,每个驾驶员都是受聘于公司的员工,统一招聘,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统一管理,不再需要交纳风险押金。实行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车辆产权归公司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挂靠经营,转包经营,转让倒卖经营权和车辆产权,所投放的车辆必须按照“七统一”规范经营,必须配齐顶灯、计价器、空车待租、消防、防护装置、GPS定位装置、运行监控装置和LED电子显示装置。制定一套考核机制,鼓励驾驶员多劳多得,同时约束驾驶员怠工误工。届时,公司的整合能提高统一调度中心的工作效率,有乘客叫车,调度中心可以搜索到最近的空出租车,直接指派,以最快的时间服务乘客。5月29日起漳州市民已可电召司机,的士GPS调度服务中心试运营,拨968969即可叫车,据市民反映效果良好,我市也不妨借鉴之。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市场秩序。8月1日起中心市区严禁“摩的”行动已为整治“黑车”市场设下良好的铺垫。今后应继续坚决打击非法营运,减少“黑车”非法营运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整顿目前杂乱无序的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为了便于群众辨别和乘坐合法经营的出租车,更加有效地打击“黑出租车”,建议为全市出租车加装防伪专用标志,对全市所有出租车进行编号,防伪专用标志安装在出租车原有车牌的上方;加强交通运营的稽查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抽调市,县两级交通局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公安部门组成运政稽查集中行动队,以打击“黑车”非法营运为主、综合查处客运违法经营和出租汽车违规经营行为的运政稽查集中行动,可适当地增加执法人员编制人数,对客运违法行为多发地段、客运站周边地区、黑车经常出没的地方,出租车异地营运的地区等,采取日夜监管,安装电子监控;在各重点路段设卡,对过往的营运客车、出租车进行认真检查,主要对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出租车路口违停、宰客、抢客、不打表、拒载等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查处,加大处罚力度,就高不就低。比如拒载,规定处罚500~1000元,今后可一律处罚1000元。此外,可不定期开展出租汽车夜查统一行动,在市区偏僻路段、楼群里巷等易发案路段设立临时检查站,对夜间从事运营的出租汽车进行夜检,核对登记乘客身份、检查乘客携带物品、对可疑乘客进行盘问、检查,有效打击利用出租车犯罪,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感,维护行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据统计,每年元旦前后都是抢劫出租汽车司机财物、抢劫出租汽车等案件的高发期。

4、加强出租司机教育,提高职业水平。抓好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教育工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培训方案,明确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尽力督促降低出租汽车交通违法率,这将是各出租车企业今后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水平。应加强宣传,利用车辆年检,新车购置办牌、保险等时机,积极向车主宣传。建立出租车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出租车司机拒载、故意绕道、乱掉头乱按喇叭、不按规定站点上下客等经营违章行为以及使用假币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暂扣服务监督卡、停岗培训、列入“黑名单”等相应处罚。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出租车驾驶员处罚最需严厉:2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行业。使用假币的不良出租车司机,一经查实即被列入“黑名单”,一律处以2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行业的重罚。

5、实现行业科学管理,倡导优质服务。应规范出租车税控计价器的使用,实时打印出租车专用发票,这样将有效制止部分出租车司机乱收费、乱涨价的情况,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只要乘客上车,驾驶员盖下计价器,无论乘客要不要票,税控系统都会自动将税票打印出来。税票上有具体编号及乘车时间等,如果乘客遗落东西在车上,凭税票就能查到遗落在哪辆车上。另建议在出租车GPS系统增加一卡通结算功能,乘客可以直接使用公交IC卡乘坐出租车,由于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出租车劫案也会逐渐减少,提高了出租车驾驶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此项功能将GPS、计价器、公交IC卡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三位一体。三机合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公司结算,既准确又快捷。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能因此掌握车辆营运信息、运营状态、运行轨迹等数据,实现对车辆和出租车司机的精确管理,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6、发挥协会职能作用,为发展添动力。建议政府从各方面多支持、多重视协会的职能发挥,关注、关心、关爱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维护一线司机的基本权益。协会需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自身品牌,争创优质文明车多出谋划策。应创造机会,多与一线司机沟通,进一步了解广大驾驶员的心声,收集来自一线司机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比如:“份钱”可以经由集体协商,让司机代表有发言权,从而知晓这笔费用的数额是否合情合理。同时适时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缓解司机因工作压力造成的不良情绪。此外也建议配合交通部门制定可行的评优评先方案,每年均开展“光荣榜”、“优质服务之星评比”等形式的活动,并给予最高限制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对被授予“星级出租”的车辆可实行部分项目免检。更多的“星级出租”将成为行业“流动的金名片”。此外,协会可在政府的扶持下为驾驶员增设一些行业服务,如免费统一更换新座椅套、免费清洗出租车等,车辆干净、整洁,是衡量驾驶员文明程度的一个尺度。

7、落实行业综合管理,妥善处置隐患。为避免宰客、乱提价等现象频出,可在机场、车站、码头的明显位置设立告示牌,标明乘出租车到市内各个主要地段的参考价格,提醒旅客以免上当;针对汽车站营运市场混乱现象,可成立出租车运营秩序管理办公室,24小时专人管理车站出租车运营秩序。”人员不足可临时招聘保安员充实到管理第一线,凡进入主要站场的出租车必须按统一的管理标准从事经营活动,现场管理人员对车辆实行统一调度,有车必供,禁止出租车在专用通道以外揽客;占道交接班影响交通属违法停车,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出租车企业要设专门的交接班场地,对驾驶员这一行为加强管理;司机以交接班为由拒载,乘客投诉不少,建议司机在交接班时,将指示牌摆放于车窗前,明示交接班地点,顺路的予以承载,不顺路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乘客的理解,要实行错时交接班制,17时至19时之间,禁止出租车交班。

篇3:出租汽车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及建议

一、我国城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出租汽车均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即由政府决定出租汽车数量, 并物色经营企业、分配经营车辆数量。其结果, 不仅使出租汽车行业成为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 几家公司掌握了车辆承包金, 而且使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或个人之间形成了扯不清的利益关系, 埋下了权力寻租的祸根。 我国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有偿使用制度出现至今, 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大致形成了企业经营、挂靠经营和个体经营三种经营运作模式。企业经营即由企业租赁承包经营, 企业承担出租汽车车辆购置费及道路运输证有偿使用费及相关经营税费, 承租个人仅向公司上缴承包款, 并作为企业员工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 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因此在我国中小城市这种运作模式基本没有。 挂靠经营, 即购车款、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工商费和税收等由挂靠人承担, 挂靠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挂靠企业向挂靠人收取挂靠管理费。个体经营, 即表现为个体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担风险。个体经营在出租汽车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石河子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模式

石河子市出租汽车经营运作模式有两种:个体经营和挂靠经营。目前政府正努力使个体经营向挂靠经营模式过渡, 即把原有的个体经营性质车辆转变为公司挂靠经营。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个体车辆到报废年限, 车主想要更新时, 规定将营运证变更为某一出租车公司营运证 (在遭到这些个体经营者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利益时, 政府的这一目的没能实现) 。二是个体经营者退出行业, 由某一公司收购这一营运证 (政府公共资源流失) , 新的经营者出资购车, 以挂靠的形式接替营运。退出的经营者获得一笔额外财富, 乐此不彼;新的经营者又无可奈何——政府轻易“获胜”。

三、挂靠经营模式暨公司化管理的弊端

挂靠经营模式下, 购车款、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工商费和税收、油料费等运营成本都由挂靠人承担, 相应的风险也就转嫁到挂靠人身上。而出租汽车公司仅仅是依靠从政府手中无偿获取的营运证, 收取管理服务费, 却没有任何形式的服务。挂靠经营司机因为手中没有营运证, 与个体司机唯一的区别就是每月多付出一部分钱作为公司的管理服务费。 如果将挂靠经营看作是投资者, 则不能享受财产的所有权和应有的投资回报;看作雇员, 不能享受当地最低工资保障待遇;看作承包者, 包括车辆在内的所有投资费用却完全由自己承担。有专家形容他们是一群个体户不像个体户, 工人不像工人, 农民不像农民的特殊群体。 由于产权关系的模糊,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车辆所有权归属、经营权的续展、车辆更换及报废、利润分配等等矛盾和冲突, 当某些矛盾冲突激化时, 出租车行业罢运也就在所难免。

按照我国民法的公示公信原则, 凭借国家管理部门发给的营运证, 公司应是出租汽车的法定产权人和经营权持有人。但由于车主是事实上的投资人, 他实际上握有产权和经营权, 并承担着风险。这形成了一种极不稳定、极不规范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 企业与挂靠人之间容易产生某些权属问题的争议和扯皮。 出租车本是最适合个体经营的行业, 却通过行政审批, 成为某些公司的特权。这种特权, 却可以让一些人成为一本万利的食利寻租阶层。

如果出租车公司与旗下出租车建立起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这种体制也不是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行性。但现实却是, 出租车公司名目繁多的收费叠床架屋, 使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岌岌可危。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只有两条出路:其一, 脱离公司成为“黑车”。事实上, 即使冒着极大的营运风险, 很多出租车司机仍然愿意选择自我放逐;其二, 继续“挂靠”在公司之下, 以一种“合法”的形式疲于奔命。如果忍无可忍, 就是以激烈的方式对抗。不难看出, 这两条“出路”其实都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要施行公司化管理, 至少要对公司化管理优越性进行论证, 并对未来全部车辆公司化管理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石河子市没有, 全国范围内也看不到有任何专家或学者论证过公司化管理的优越性。

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 暴露的是全国出租车管理的一个共性问题——公司化剥削。出租汽车公司凭借政府赋予其对出租汽车经营性垄断而坐享暴利, 这种行业现行模式是导致各地出租汽车罢运事件频发的根源。以重庆为例, 出租车公司每辆“天语” (重庆出租车的基本型号) 新车的车价加上指标费, 四年总计不出12万元。司机们在四年中却支付了三四十万元承包费和管理费, 足够买好几辆新车。如果城市出租汽车以个体为主, 充分竞争、自负盈亏, 何来“份儿钱”的矛盾, 又何来重庆、三亚、永登的出租汽车罢工?如果导致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变, 出租车公司随意提高承包金侵犯司机权益, 而出租车司机却对此无可奈何, 那么类似事件还可能重演。

一些城市的出租汽车行业目前还较为稳定, 并非没有遭受公司化剥削, 仅仅是因为被剥削的程度还没有超出司机承受极限。

四、个体经营的优越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认为:出租车业最适合个体经营。因为驾驶出租车属于个体劳动性质, 而且这个行业不需要高新技术投入, 也不需要巨额资金的运作。出租汽车公司从经济学角度看, 没有任何存在价值, 因为所有的税费都是来自司机, 出租汽车行业完全可以个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认为, 把经营权直接给个人更有利于管理, 出租车市场最终应自由进入, 形成同业工会。把牌照发给个人, 司机本人会更加重视安全, 更加自律, 出租车公司没有存在的理由。

为什么就不能放开市场, 实现出租车个体运营?只有让出租车个体运营, 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花样迭出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也才能让出租车价格在应对油价、物价上升的时候, 有更多腾挪的余地, 消费者更可从中受益。当然, 出租车个体化之后必然带来监管上的压力, 但这绝不是拒绝改革的理由。在公共利益与既得利益之间, 政府的职责所在必然要求其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

五、建议

篇4:县出租车市场管理调研报告(思考建议)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工作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切实提升我县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XX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我县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县城管委、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交警大队、XX镇、XX镇实地调查城市规划及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城市管理现状及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美丽XX·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结合当前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城市建管“三看”活动,高效有序推进,切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县城区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X万,主要分布在XX,主要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工业园区、XX四大块。主要街道X条,总长度X千米;背街小巷X条。县城区共有垃圾分类箱X个,流动垃圾筒X个,公厕X处,渣土处置X处,路灯X盏,县城保洁面积X万平方米,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1.环卫市场化全覆盖。一是城区主次街道环卫市场化。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对新老城区和工业园区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二是背街小巷环卫市场化。两个城关镇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全部实现外包,提高了小街小巷环境卫生工作质量;三是各乡镇集镇环卫市场化。全县各乡镇集镇于今年全部实行了外包,提升了乡镇集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质量。

2.控违巡查全覆盖。一是利用无人机对违建进行侦查拍摄,充分运用航拍先进科技手段,对违建采取“零容忍”。二是建立了控违定期约谈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纪委定期对乡镇控违进行约谈,做到严格控制、露头就查,始终以高压态势全力控违。

3.厕所革命全覆盖。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XX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现正在组织实施。今年我县将厕所革命纳入民生实事之一,在城区和乡镇将新建10所公厕。

4.开展了治脏治超治限“清洁”行动。为改变我县建筑砂石运输乱倒乱倾、洒漏污染现象,由城管、交警、公路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项联合执法队伍,每周定期与不定期在县城区设卡定点,严查运输车辆乱倒乱倾、运输砂石未覆盖行为,切实做到治脏不留死角、治超不留情面、治差不遗余力。

5.设立了非机动车等待区。为进一步缓解城区道路拥堵现象,有效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抢行占道问题,提高右转车辆通车率,我县在城区各主要路段交叉路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即在人行道前划出面积约10㎡的等待区域,专供非机动车等待红灯使用,采取红绿灯变灯时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随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机非混行现象,不影响右拐机动车通行,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6.严厉查处了“五车”。由县交通畅通工程指挥部牵头,组建了县城“五车执法队”,从交警、城管、交通等单位抽调骨干人员,在全县范围内查处“五车”。

7.开展了酒、毒驾查处专项行动。通过不定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酒(毒)危险驾驶等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建立了“路长、社长制”三级城市管理机制。对县城城区18条主次干道、13个社区的道路路面、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绿化管理和环境卫生全面实施“路长”管理。由县领导担任一级路长、社长,牵头单位责任人担任二级路长、社长,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担任三级路长、社长,同时各路段制定了路长制管理方案,明确了各级路长和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实行了分级管理、网格管理、责任管理的机制。

9.开展了“蓝天保卫战”。一是开展了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城管局、市监局、环保局等单位组成了联合执法组,重点整治居民住宅楼下餐饮店、中央环保督察餐饮油烟污染投诉等市民群众反映强烈、油烟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二是开展了夜市烧烤占道摊点整治。成立了烧烤摊点夜间巡查小组,加强对县城区主要路段的巡查监管力度,通过地毯式普查建立烧烤台账,劝导店铺进店经营必须使用环保炉具、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确保油烟排放达标。三是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投入2台道路洗扫车用于城区主干道道路洗扫,为进一步控制扬尘,加大了主干道洒水力度;对污染严重和洒漏较多的重要路段道路,采取反复冲洗。此外,2辆洒水车每天不定时地多次在城区主次干道洒水、喷雾、降尘,保证我县PM2.5等环保指标数据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

10.推进了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使用。我县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增加了专职信息采集人员,配置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设备,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对全县城区各主次干道的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垃圾广告、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采集,并及时反馈至责任大队进行整改落实。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逐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全覆盖。数字城管平台的运行使我县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处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二、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框架迅速扩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管理工作的弊端逐步显现,甚至还存在一些瓶颈性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顺畅

城市管理工作中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很多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但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不统一,部门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工作合力,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形成死角,另外,社区、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如城中村,楼盘小区,居民区的脏、乱、差问题。

(二)城市管理措施上存在薄弱环节

在精细化管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脏”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个别路段、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内果皮纸屑、白色垃圾还随处可见;城中村、河道等处垃圾死角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治。如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市场外经营、乱设夜市摊点等现象存在反弹,部分路段存在非机动车辆、经营摊位乱摆乱放等现象;“差”的问题还解决得不彻底。有些地方整治不细,有些地方管理标准不高,群众时有投诉。

(三)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布局有待优化

随着我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不足,难以实现城市内部协调发展。

同时城市建设开发中,缺少必要的交通影响评价。多年来,在制定、实施城市发展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交通因素,特别是对大型建筑和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没有按照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应当与道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设要求进行必要的交通影响评价,造成区域性、局部性的交通拥堵。

(四)市民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城市人口中既有农村进城的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城市自生的下岗职工、城郊失地农民,还有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城市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等收入来维持生活,他们的愿望主要是好好地生存,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与“文明”二字很难搭上架,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差甚远,从整体上降低了城市文明指数。

三、提升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解决好这些城市管理问题,提升我县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强起来的目标,建议如下:

(一)建立“大城管”管理格局

1.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明确城镇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解决和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构建“城区指挥协调、部门合力参与、街道统筹落实”的工作大格局。以社区内之事社区为主体,城管局参与和协助,各社区管理好本社区之事。通过打造样板社区、样板路、样板街、样板物业住宅小区、样板农贸市场,发挥各乡镇、各单位的作用,齐抓共管。用好用活社区和物业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大助力城管部门督促检查,电视舆论紧密跟进。

2.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出台《“门前三包”奖惩办法》、《农贸市场失信惩戒管理办法》、《城管工作人员绩效量化考评办法》、《各类城管案件执法流程和处置处罚标准》等文件,确保城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立一个城管巡回法庭,创新工作方法,主要受理涉及“两违”、市容市貌管理方面的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审执一站式”模式,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树立法律权威。建立一个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商铺管理数据库”,把商铺经营户、农贸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的诚信记录制成电子台帐并录入数据库,实行“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管理。

3.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一是以“工作群”实行网格化。按照“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界限清晰”将辖区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分成若干个网格,并组建相应的“工作群”,依托“综治巡逻”的形式实行网格管理。二是以“挣工分”量化考核。城管队伍绩效考评分为队容风纪和案件评分两部分。三是以在“大数据”优化决策。四是以“千里眼”强化监督。

4.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利用公安交警天网平台和现有简易数字城管,在县综管办建立智慧数字化城管监督、监控平台,对城市管理中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破损、下水管网管理等方面结合城市管理考核“三令制”进行监督督导。

(二)完善功能配套

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县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力度。要着力完善城市管理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努力解决好各种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三)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位城管执法者做到公正、公平、文明执法,管好城市是目的,这一原则必须坚守,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交流是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要练就一张婆婆嘴,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将理由说尽讲透。城管工作非小事,要求城管人员事先要做好艰苦细致的调研,充分正视被执法人的实际诉求,曲经通幽,设法照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变堵为疏,堵疏结合,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需要。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

上一篇:5附件2社会调查问卷下一篇:小学生国庆旅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