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2024-05-17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共12篇)

篇1: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封闭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书、单一强制的教学过程组成了基本的教学环境,书本、粉笔、黑板构成了基本的教学媒介。在这种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诲的容器,变成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兴趣、个性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一味空洞的说教下,单调、沉闷和压抑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有传统的重教师“教”向学生“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的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社会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明显。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思想品德课堂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可谓“知识爆炸时代”,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新课程提倡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经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很大的的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但是,这个时候的学习者稳定性不够,体验到的内心矛盾多,加之自制力比较差,自我意识容易向两极发展,因此,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这一研究获得成功经验,将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实质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品质,“自主”是相对于“被动”、“机械”而言。“自主学习”是指较少地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独立进行有效地学习。“自主学习”实质是学习者众多学习能力的综合。它应当包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目标

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优化教师行为,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发展为“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活动,注重自主和创新的统一,充分展示自尊、自信、自律这一进取性人格精神,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建构起自主性学习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现状的调查探究;

2、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的内涵及方法途径探究;

3、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该题相关的基础现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结合学科教学实际,探讨学科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自主、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自主、创新教学资料,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撰写研究方案;

②第二阶段: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州教育局教研室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③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落实各子课题的内容和方案,将其用于全体初中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此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④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2、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

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他(她)们的论文、经验性文章多次公开发表并获奖。

3、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九、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负责人:孙晓阳 赵美娟

课题组成员:李文和、任书山、刘尧璇、周竹萍、时同强

篇2: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在这个暑假中,我院所要求的关于真题的收集活动正式开展起来。虽然有点措手不及,不知所措。因为以前没有什么经验与先例,但是我还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格式的规范。一步一步严谨的完成我的作业。首先,我在资料收集上为了促进资料的全面性和多层型。我采取传统的素材收集和现代的网络搜集。主要包括的是在我院的图书馆和网络上的资料整理和分析。其次,在社会调查方面,我更是不遗余力,本着全面而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心态,采用书面的问卷时调查和网络空间的随即调查为主线,有取舍的进行社会的调查,保证我的调查是及时有效的合理调查。最后,在多层次的资料收集和全面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我此篇近乎完美的真题收集报告。

在第一个阶段,我在收集资料方面的努力。我在收集资料上主要以学院的图书书籍和网络搜集的资料为主。在图书阅读考察中,我院图书馆中《青少年成长学》、张乐天主编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和实践》给我的影响或者说意义深刻。启示着我在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上,要注重德育与法育相结合,给了我智慧上创新的火花。在网络资料收集上,我也本着真实、可靠地原则,仔细的筛选着有用的信息。虽然网络上的资源参差不齐,但是还是有众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我们细心认真的去考究,就会发现其中的价值。例如,《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中,刘亚平的《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园》2013年第08期上,陈松的《浅谈思想品德的培养》等,这些的著作都给我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在第二阶段中,我所采用社会调查是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设计出符合调查主题的问卷题目,找出切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目标,保证所做的调查时准确有效的社会调查,对本次的活动有积极的验证作用。在此次的社会问卷调查中,共发出183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问卷157份,回收率高达85%,对本次的社会调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调查中,所调查的对象是多种层次的人员所以更具有全面性,在发挥多层次的调查的整体性是具有特色的同时也具有代表性。发挥网络调查虽有会有局限性,但是在全面而快速的分析社会问题上具有不可比拟的时速性,对于讲求效率的社会调查来说是一个必然选择。这里我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使其之间互补。不仅具有社会调查的真实性,也具有网络调查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对于我此次的社会调查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

最后,在我的细致的资料收集和严谨的社会调查上,形成了我此次较为得意真题实践报告。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直是国家重视的研究项目,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不遗余力。当然,在思想品德的培养研究项目上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前沿动态和著作,如《学园》2013年第08期上,陈松的《浅谈思想品德的培养》有效的概括了如何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知、情、意的全面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中,刘亚平的《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对青少年培养理念中,要坚持根据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在这些著名的学者、教师的论作上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有用的教育价值,比如在学生的教导中,他们主张用教师的身体力行来感化学生,在行为中潜移默化学生。

但是,在现实的实际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首先在现在的教育辅导者制度中,老师把教育利益化,这有损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把知识教授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把学生的德育放在了末尾,损害了学生的美德培养,对于祖国的未来的是非常不利的行为。最后,在当今的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的盛行,世界的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传播给现在的青少年,给如今的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这三种因素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着青少年,但是在三个因素中,我们不难看出我现在的教育下,学生的教育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些看似合乎道理的理论,在现实中也会遇到非常的阻力,在实施的过程中仍会有许多的困难,这需要我们亦步亦趋的探索。

在众多的探索中,笔者认为唯一一个意义重大,但是没有被广泛运用的创新就是没有把课堂的教学和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课本中的只是没有被在现实中很好的掌握甚至是运用。那些知识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无果实的花朵,充其量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浅尝辄止。对于实际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笔者认为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创新中应该大胆的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当然在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过程也是不易的。在其中也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一点,学生的课外安全谁负责?学校还是家长,这是一个问题。还有,社会能提供的教育场所又是否能满足德育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对于我们学生和学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解决好这个问题后,我们的教育培养将会得到一个巨大的发展,会形成一个重要而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成果。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解决之法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要相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政府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德育的推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大力推行、发展中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形成未来国家的栋梁,为名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在论文的展开发面,其主要结构是:

一. 对当前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分析

(一)当今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研究新动态。

(二)在新世纪下,我国中学生品德的新状况。

二. 在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教育问题以及挑战。

(一)德育中面临的新问题。

(二)出现此类新问题的原因

三. 对于德育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之法、治本之道。

(一)加强家庭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注重学校的情操塑造

(三)强化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正面影响

四. 面向新未来,开拓德育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一)对于个人的发展促进

(二)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实现民族的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践活动的心得

每一次的实践活动都会很好的给于我一些启发,让我对于问题的认识又来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亦是如此。

在培养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题中,我阅读的文章给我很大的感触和启发,同时在阅读中带着问题的心里给我一双发现问题和创新方法的眼睛。我在阅读的时候,我经常会闪现一些智慧的花火,这些花火就是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阅读勾起了我的知识联想和巩固了所学知识。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也是受到很大的益处,虽然有时会发现自己的眼睛会因为屏幕的长时间注视会显得疲劳,但是也会激起我们完成任务的心里挑战和得到肯定的渴望。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虽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阅读活动的材料,我近乎花了一天的时间来阅读实践活动的要求,好长的句子让我有一种抓狂的冲动,还好我耐着性子,充分发挥阅读能力,仔细阅读了十几遍内容。才敢动笔写下自己的文章。这也让我考虑到这个活动是太重要了吧,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修饰词来要求我们这次的时间文稿。所以我也十分的认真的自己打出自己的所有感受,很是荣幸。

最后,我十分感谢在活动中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给我的帮助是十分有用的,他们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给我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能让我顺利的完成任务,谢谢你们!

篇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树立远大志向

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我将学生的志向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读书。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近期目标是学生制定近期考试和近期品德考核应该达到的等第或名次, 使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二、进行知识教育

在意志培养工作中, 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 找来有关心理学方面通俗易懂的读物, 找出有关意志章节的内容以及生动的事例, 带领学生学习并结合班级工作中在这方面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份自我锻练计划, 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

三、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 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 从小事做起, 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 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

四、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 “坚持”本身就是坚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体育锻炼“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或半途而废的人, 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坚持”二字。其次体育运动是一项磨炼意志、锻炼意志的有效形式, 体育活动更需要意志力的配合和参与意志力的形成离不开体育锻炼。

五、严格制度纪律

作为班主任, 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 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另一方面, 又要对学生提出既合理又严格的要求, 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能够做到的, 但又是严格的, 一定要按照最好的标准来完成任务, 要求是通过制度、纪律来体现的。

一要引导学生练习遵守生活制度, 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练习, 才能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技能和习惯。二是对学生要实行必要的监督, 对其行为进行督促, 鼓励、提醒与检查,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生活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三是教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

给上所述,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需要班主任做长期细致的工作, 应付各种挑战, 才能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要摆正思想品德课程的位置

从整个教育系统来说,都必须重新摆正思想品德课程的位置。只有从体制上先做出改革,学校才会重视或落实课程的实施,这样思想品德教师才会“集体性”地改变教学态度,真正拿出精力钻研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自然能渐渐改变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看法和偏见,真正重视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笔者认为,这种良性的大环境的“气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教育制度的根源上做出改革,思想品德课程才能从广度上、从规模上受到重视。当然,这并不是又将思想品德课程纳入应试教育的行列,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意义和使命。

二、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这包括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人文素养、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等,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和其他“正统”科目的教师一样,在招聘和选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重重筛选,严格把关,甚至比其他科目的老师要求更高,因为这决定了下一代能否健康发展,决定了社会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在这一点上,毋庸过多地阐述。

三、要长期贯彻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这容不得有半点弄虚作假,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要有整体的系统的教学计划,长期贯彻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德育,还应在校园内外时时处处地渗透德育工作,让校园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人,抓住生活上、学习上的契机,巧妙地对广义上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四、要让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堂

培养和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靠说教,也不是靠考试,而是靠教师熏陶,靠学生体验。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学生自愿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去“自省自悟”。如何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俗话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设法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那么,怎样能让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堂呢?本人以为,思想品德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教授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课堂内容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对教师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去掉课本冗繁、陈旧的知识,用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变换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重视学生课堂参与,重视学生课堂体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自尊自信》中,我就没有对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尝试用视频《流浪男子偷鞋被抓,失主让其舔鞋底》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引出“自尊”的课堂主题。使用新鲜材料或时事新闻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贴合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当时的课堂的确反应热烈,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在这过程里,学生其实已经无形中受到了教育。同样,在处理让学生理解“虚荣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心理”这个难点上,我下载了近期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的高点播率视频作为教学素材——《90后女孩为选秀向母亲索要十万包装费》,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讨论非常热烈。总之,我在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视整合教材,认为“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因此大胆使用学生身边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得出结论,学有所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在处理“自尊”、“自负”、“自卑”、“自信”等概念时,我分别采用了《被50元践踏的自尊》的新闻、凤姐的图片及言论、快乐男声等学生觉得亲切的话题较为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自省自悟”,最后再提供一些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如: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预演胜利法、发挥长处法、逆向比较法、储蓄成功法、降低追求法等,都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越是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模式的课堂,越是受到学生的喜爱。我认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将课堂打造成学生欢乐的殿堂,使学生明白培养“思想品德”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或创设情境,或组织游戏活动……总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布吉可园学校)

篇5: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模版)

为全面贯彻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实现学校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校客观实际情况和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端正学生培养目标,改进学生政治思想与品德的教育工作,并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如下:

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一)知行统一的原则。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既要看学生认知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看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正面教育的原则。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既看一时一事,也看学生的一贯表现。认真发掘其优点,充分肯定其成绩,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 的动力。

(三)全面评价的原则。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做到校内外、课内外结合。

二、考核评价的方法

(一)思想品德认识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的考核为依据。

(二)思想品德考核评价按所达到的程度分优、良、合格、争取合格四个等级,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求出等级值。

(三)可采用学生自评或小组评、考核小组评相结合的办法。

(四)班主任可在学生自评或同学间的互评的基础上听取科任教师师意见,组织部分任课教师对学生作出综合性分析,给予评价。

(五)思想品德考核评价与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获优级的 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

篇6:学生思想品德评鉴方案

(2012-06-14 22:07:25)转载教育 ▼

标签:

一、总则

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思想品德操行是综合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操行学分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操行学分由学生自评、再由班级考评小组和班主任复评、学生发展中心最后审核认定。

思想品德操行评价以《中学生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标准。思想品德操行学分评定工作由学生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二、学生思想品德操行等级的划分

1、学期伊始,以60分为基础分计算得分。

2、操行等级划分:优秀:90分以上 良 好:75分至89分

及格:60分至74分 不及格:60分以下

三、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评定实施细则

各班在班主任指导下成立考评小组(可由班干部、团干部、普通学生3-6人组成),考评小组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思想品德操行学分评定办法》,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可加分、可扣分,一周一统计,及时在班级张榜公布,每周定时上报学生发展中心。

学生对评分有异议时,可向班主任或学生发展中心反映,不得讽刺打击评分同学,违者学校将给予以纪律处分。

【奖分标准】

1、主动、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达到班级规定的要求,奖1分/次。

2、一月(4周)内全勤者奖3分/月;有请假但从未旷课、迟到、早退者奖1分/月;仪表从未违规者奖2分/月。

3、为班级出黑板报或布置班容加1分/次,所出黑板报和班容在评比中取得名次的可再加1分。向校刊投稿并录用者,奖1分/次。

4、和老师见面经常主动向老师问好者奖1—5分/学期,和同学关系和谐,无不文明言行者奖1—3分/学期。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竞赛,视活动和获奖情况奖1—3分/次。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各级类比赛(或活动),视获奖名次和级别,奖3—10分/次。

6、个人被评为班级先进者奖1分/次,被评为学校单项先进者奖3/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或优干者奖5/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县先进者奖10—25分/次。

7、因好人好事,受社会通报表扬的奖5分/次,受学校通报表扬的奖3分/次,班级表扬的奖1分/次。

8、获“文明宿舍”称号的每个成员奖2分/次。获得校级先进的班级,全班个人奖2分/次:得县级及以上先进的班级,全班每人奖5分/次。

9、在学期期末,担任校长助理、校团委、学生会等干部,尽职尽责者奖4--6分,担任其部门干事,尽职尽责者奖2-4分,舍长、班干部、社团负责人,尽职尽责者奖1-3分,以上如尽职一般或失职者,不奖分,干部有数职者,记最高分,不重复加分。

10、发现违纪苗头、事故隐患能及时报告者,经老师了解确认实情的奖1—5分/次;敢于同不良行为及坏人坏事作斗争者奖1—5分/次。

11、参加学校各类社团,并正常参加社团活动的每人每学期奖1-3分。

12、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志愿者,完成工作的奖1-2分/次。

13、其他未尽事宜,由班主任酌情给予奖分。【扣分标准】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15分)

1、男生染发、长发、大鬓角、留怪发型,女生烫发、染发、留怪发型、化浓妆,男女生佩带首饰,扣2-3分/次。

2、在校园卡上乱贴乱画,不按规定戴校园卡,冒戴他人校园卡;在校穿背心、拖鞋、睡衣(宿舍里除外)、吊带、短裤(特别是女生,膝盖以上不合格),扣1-2分/次。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10分)

3、言行不文明,说话带粗口,扣1分/次。

4、违纪之后,认错态度不端正的,扣5分/次;逃避检查、拒绝登记或假冒登记的,扣2-3分/次;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50分)

5、上课,迟到早退扣1分/次,旷课(晚自修按一节算)扣2分/节。迟到早退超过15分钟按旷课处理。

6、带餐(零食)进教室,1分/次。

7、在上课课堂内,不带课本者扣1分/次,发现将课本撕毁者扣2分/次。

8、进校园使用手机、在课堂上听MP3等,每发现一次扣2分/次。

9、轮到卫生值日(含宿舍卫生),拒不值日的扣2分/次;值日不认真或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次;乱扔垃圾,随地吐口香糖(校园、教室、宿舍),扣2分/次。

10、广播操、眼保健操、跑操、课外活动无故不到者,扣1分/次,做得不认真扣0.5分/次。

11、浪费水电,不爱护绿化,攀折花木,在教学区、教学楼走廊打球,在墙上、课桌等公物乱涂乱写者,扣2分/次。

12、住校生晚上熄灯后仍在说话聊天,影响他人休息者,视情节轻重扣1—2分/次。住校生未按规定时间起床的,扣1分/次。

13、有在宿舍点蜡烛,私接电线,装灯,翻墙,带管制刀具等安全隐患行为的,扣5-10分/次。

14、住校生无故晚归者(熄灯后还未回到宿舍者)扣2分/次,擅自留宿他人或夜不归宿者,扣5分/次。

15、迷恋网吧、看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书刊,唱低俗、下流的歌曲、进校门不下车者扣3-5分/次。

16、有打架斗殴行为者,至少扣20分/次;聚众斗殴者,持械斗殴者至少扣40分/次。

17、有赌博行为的、有敲诈勒索、偷窃行为者的,至少扣10分/次。

18、有抽烟、喝酒、打扑克、男女生交往不文明、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违纪行为的,扣5-10分/次。

19、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的,至少扣10分/次。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10分)

20、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每发现一次违纪扣1分/次。

21、勤劳节俭,爱劳动,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表现不好者扣1分/次。

22、尊重父母,不顶撞、不耍脾气。表现不好者扣1—2分/次。

23、体贴关心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表现不好者扣1—2分/次。

24、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表现不好者扣1—2分/次。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15分)

25、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道。违者扣2分∕次。

2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违者扣3分∕次。

27、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违者扣10分∕次。

28、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违者扣2分∕次。

29、学生其他违纪情况,由班主任酌情扣分。【几点说明】

1、、每学期考核成绩=60分+奖、扣分=得分。

2、凡有见义勇为、舍已救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等突出先进事迹经市级报刊表扬或获得市级以上单位表彰,授予荣誉称号的学生可直接评为优秀等级,受到县、校表彰的良好等级学生可在原评定等级的基础上升一等级。

3、各班主任一定要对思想品德操行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力争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4、考核等级为优秀者,学校以适当形式表扬或奖励。

5、有重大违纪行为,本学期思想品德操行学分不及格。

5、“三好学生”思想品德操行等级必须是优秀;“优秀班(团)干部”的思想品德操行等级必须在良好以上,要求加入团组织的学生其思想品德操行等级必须在合格以上。

6、对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进行考核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全体教职工要既教书又育人,发现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后,要对其进行耐心地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知错而改所错,要积极和班主任、教学部主任、分校校长及学校有关方面负责人密切配合,及时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操行进行考核,是一种教育手段而非目的,考核成绩应及时公布,既是学生成绩的记录,也是思想品德操行成绩较差学生的一盏警灯,为此各班主任必须要认真对待,及时公布。

篇7: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贾红玲

内容摘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设自主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权利;营造民主平等的环境,激发学生提问勇气,创设问题情景,刺激学生提问动机;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造精神。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师生平等、思维训练

我国古代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形象地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因为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像。由此可见,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和一些科学家的共识。

何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元素。而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而是敢于怀疑老师给出的结论,会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索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锻炼。

其次,增强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中学思想品德课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不仅有一些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内容,更要面对众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更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认识、理解社会现实,提出、分析、解释一些问题。而问题意识则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和教科书转以及满足于了解现象而不愿作深入思考去认识隐藏于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习态度,从而突破 思维定势的局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它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提高中形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增强探究的精神。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们的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缺乏。根据我对所教班级作的一次调查发现:在全班61名同学中,对提问真正感兴趣,乐于主动提问的仅有5人,大约占7%,被动性提问和不愿提问的学生超过了90%。对于这些同学,究其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老师课堂上一言堂,学生没有机会提问;

二、不敢问,担心提出问题可能贻笑大方,或者被老师批评;

三、思维僵化,发现不了问题,不善于提问。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扭转这种不利的教学局面。

一、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青少年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一旦到了课堂上却反而没了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课堂缺少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一言堂”的教学往往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因此,首先应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我们应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空间,逐步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我在课堂上经常引导同学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来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首先展示有关宪法与刑法争论谁的地位高,谁的作用大的材料。然后指引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许多同学提出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指引同学们重点探究三点:(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如何?(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怎么做?由于这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质疑,不仅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更出现了学生兴趣高涨,人人提问的生动局面。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已,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当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有这些担心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无疑可问。因此,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与学生拉家常,做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让学生敢说。第二、尊重学生的提问,应鼓励学生标新立 异,乐于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并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引导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从敢问到善问。

三、积极创设各种认知冲突情景,刺激学生提问动机

皮亚杰主义者认为,认知冲突在认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好奇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通过以下情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提问。一是认知矛盾。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二是认知空缺。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事物,但是往往用已有的知识又不够用,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三是认知疑惑。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那又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拥有别墅、轿车,有的人却连基本生活费也难以保证呢?”认知的疑惑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想问问题了。

四、加强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无问可提,所以我们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增强他们提问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本,这是理论武器,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指导学生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的反差中来发现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善于联系社会现实,要多关注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现象,然后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看看课本所讲与社会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会不一致?比如九年级教材中讲到在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同学们联想到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立刻就激发了疑问,纷纷举手发言、争论。第三,要教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当前我国尤其是东部地区电力紧张,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合作、探究,大家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从而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认识到这不仅是由于我国能源短缺,还跟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国民的资源意识较弱有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框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进而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篇8: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要摆正思想品德课程的位置

从整个教育系统来说, 都必须重新摆正思想品德课程的位置。只有从体制上先做出改革, 学校才会重视或落实课程的实施, 这样思想品德教师才会“集体性”地改变教学态度, 真正拿出精力钻研教学。如此一来, 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自然能渐渐改变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看法和偏见, 真正重视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笔者认为, 这种良性的大环境的“气场”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从教育制度的根源上做出改革, 思想品德课程才能从广度上、从规模上受到重视。当然, 这并不是又将思想品德课程纳入应试教育的行列, 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意义和使命。

二、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人文素养、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等, 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 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和其他“正统”科目的教师一样, 在招聘和选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重重筛选, 严格把关, 甚至比其他科目的老师要求更高, 因为这决定了下一代能否健康发展, 决定了社会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在这一点上, 毋庸过多地阐述。

三、要长期贯彻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 这容不得有半点弄虚作假, 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必须要有整体的系统的教学计划, 长期贯彻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当然, 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德育, 还应在校园内外时时处处地渗透德育工作, 让校园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人, 抓住生活上、学习上的契机, 巧妙地对广义上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无形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 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四、要让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堂

培养和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 不是靠说教, 也不是靠考试, 而是靠教师熏陶, 靠学生体验。当然, 还有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学生自愿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去“自省自悟”。如何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俗话说得好,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思想品德的大课堂, 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该设法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 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那么, 怎样能让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堂呢?本人以为, 思想品德课堂也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教授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 课堂内容应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对教师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重新整合教材, 去掉课本冗繁、陈旧的知识, 用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变换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重视学生课堂参与, 重视学生课堂体验,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 (粤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自尊自信》中, 我就没有对教材照本宣科, 而是尝试用视频《流浪男子偷鞋被抓, 失主让其舔鞋底》作为导入, 引导学生引出“自尊”的课堂主题。使用新鲜材料或时事新闻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且贴合学生生活, 使学生产生共鸣。当时的课堂的确反应热烈,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 在这过程里, 学生其实已经无形中受到了教育。同样, 在处理让学生理解“虚荣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心理”这个难点上, 我下载了近期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的高点播率视频作为教学素材——《90后女孩为选秀向母亲索要十万包装费》, 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总之, 我在教学设计中, 十分重视整合教材, 认为“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 因此大胆使用学生身边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得出结论, 学有所悟,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 在处理“自尊”、“自负”、“自卑”、“自信”等概念时, 我分别采用了《被50元践踏的自尊》的新闻、凤姐的图片及言论、快乐男声等学生觉得亲切的话题较为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自省自悟”, 最后再提供一些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如: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预演胜利法、发挥长处法、逆向比较法、储蓄成功法、降低追求法等, 都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篇9: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由于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它的说服力、鼓舞力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魅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语言的艺术性。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增强自己的语言基本功,课堂上多引用一些名言、成语、俗语、台词、歌词等。因为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感,也能将抽象乏味的政治概念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学性,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如讲我国的国情、国策时,教师可以巧妙借用一些俗语:“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栽树。”以此来加深对相关国策的理解。在教学“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时,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改成“家事国事天下事,管我屁事;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学生在哄堂大笑后,既提高了兴趣,又懂得了“要奉献社会首先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其次,提高语言艺术还必须恰当使用语气、语调、语速。一般来说,复习课,速度可快些;讲解概念、原理、突破重点难点时速度要慢些,音量要高些;讲英雄人物,语言要清晰、和谐;讲反面人物,语言要愤怒、鄙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得有兴趣、轻松、有效,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善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如通过摄影、图画、音乐、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教材的情境,或通过师生动作的演示,设置和教材有关的情境,或结合教材和生活,把学生融入生活的真实情况中。如在教学“宽容是生活的润滑剂”时,我让4个学生分成两组表演“公共车上踩脚事件”。第一组两个学生表演:“瞎眼了,踩老子的脚!”“吵什么,踩你又怎么样?”结果大打出手,两败俱伤。第二组学生表演:“对不起,踩你的脚了。”没关系,难免的。”结果相安无事。通过这种小品表演,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兴致勃勃、饶有兴趣。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改变了教师既导又演,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充当观众的局面,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当好引路人,把课堂当成师生精神的游历和探险,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旅程中有好奇的思考,又有思考中的探究,探究中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自然觉得思想品德课魅力无穷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章庄中学)

篇10: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为抽象和理论的学科,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枯燥,总是让学生背条条框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高。实际上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品德意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阅读能力等。尤其是阅读能力,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长期以来别忽视了,教师力求把教材讲得淋漓尽致,面面俱到。学生只需背诵条条框框,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必须教会少年阅读。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感悟经验。阅读能力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发挥着持久的作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本图文并茂,除了知识性的课本知识,还有部分相关链接,辅助材料等。另外,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我们除了实现知识目标外,情感价值观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关注。这些文字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讲,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思想。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以前每当提起思想品德课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都是照本宣科,说教式的老学究。思想政治的教学,让学生常感枯燥无味、兴趣索然。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政治课内容有些枯燥,与现实落差较大;二是因为课堂老师讲授太多,学生只需听懂,没有多大思考余地。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我们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解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则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满足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要求实现高效和谐的课堂,充分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地位。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满堂灌”式的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是盛放知识容器的课堂,教师的教学预计目标与阶段检测的结果相差甚远,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不是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再发现问题,通过多次阅读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才会真正的有效。学生是求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参与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会实现高效。

二、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阅读能力不重视的现状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也是是新课改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强调的学习过程就是鼓励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阅读过程就伴随着这样一种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必须改变对思想品德课阅读不重视的现状,我们才可能在课堂上很好开展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方式对本课知识目标进行展现,向学生表明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有针对性,而且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成就感。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去提取信息、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清除学生的惰性意识,然后根据教材设计有层次的的问题,加强实践磨练,并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以摸索技巧、训练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好及时点评,在表扬与鼓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应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估计仅是流于形式,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阅读的方法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传授,需要学生的长期的日积月累。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可读性强,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学。但许多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之后,往往对书本表述似懂非懂,既不能抓住要领,更不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其实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教材的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进行“粗读——精读——质疑——释疑”几个步骤。通过粗读了解整课内容的梗概;通过精读把重要知识加以梳理;通过质疑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然后根据前后知识联系做好总结和反思;在指导学生做阅读材料题时,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并用记号记下,找出问题与问题间的内在关系,与课本知识联系,作出正确的回答。同时也可以依据材料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就会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的方案。德育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价。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价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制定本方案,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客观、公正、合理地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正确衡量别人,同时便于学校、教师检查教育效果,改进德育工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评价应贯穿知行统一的原则,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考核评价和道德行为考核评价两部分。在具体操作时,思想品德认识的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课考核为标准,本方案则着重于道德行为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一)知行统一的原则。知和行是相互联系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既要看学生认知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看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正面教育的原则。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既看一时一事,也看学生的一贯表现。认真发掘其优点,充分肯定其成绩,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三)全面评价的原则。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广州市小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做到校内外、课内外结合。

二、考核评价的方法

(一)思想品德认识考核评价以思想品德的考核为依据。

(二)品德行为考核评价按所达到的程度分优、良、合格、争取合格四个等级,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求出等级值。

(三)可采用学生自评或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办法。

(四)班主任可在学生自评或同学间的互评的基础上听取科任教师师意见,对学生作出综合性分析,给予评价。

(五)学生思想品德成绩计分方法:

(六)思想品德成绩=思想品德考核成绩×30%+品德行为考核成绩×70%

(七)思想品德考核评价与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学生结合起来。考核结果获优级的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第二学期末进行)。

篇12: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案

城关中学 王明

2016年6月,我们申报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经过教研室领导的严格审核,被旬邑县教育局批准立项。在学校领导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总结了政史学科在材料解析方面存在的十种现象,在开题报告中以展示。

1、根据这些实际问题,只要认真研究,这些变化总是有迹可循的,现象的背后总隐藏着其规律性;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按科学的解题步骤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学生政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现状:

2、改变学生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错误思路及着手点:

3、培养学生政史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方法和步骤:学生从“审”“联”“理”“答”“查”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和掌握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现我就重点汇报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运用:

在最初的开题报告中我们只确定了三种研究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成员属于非政史专业老师,因此,首先进行学习日志 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经验总结性文章,学习摘录积累加强理论学习。并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点点滴滴,记录作为解题的素材。

2、调查法:通过印制调查问卷问卷,以及学生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材料解析题答题得失分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原因。

3、案例分析法:采用走访和谈话与学生座谈交流相,同时在政史课堂中学生对材料解析题能力存在问题与同科头老师交流,探讨方法与策略。

4、文献研究:研读优秀的教育案例、点评,从中吸取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论、思想,结合具体实例撰写个案,进行研究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目前已完成了课题准备立项、课题研究、课题总结三个阶段的工作。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5月至7月)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在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组员阅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生政史教学参考》《中学生时政报》《咸阳教研》《旬邑教研》《政史教师的101条建议》等相关书籍、报刊论文和教学案例,并形成读书笔记。组员及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五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课题研究阶段:(2016.7-2017.4)

①、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现状,查找存在问题

课题成立后,课题组于2016年10月对全体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1)、3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40%的学生不知道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30%的学生知道一点政史材料分析题的题型特点。(2)、1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热点国内外新闻,7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地方政策性的文件,20%的学生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来源于各类名人名言。(3)、6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会审题,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会审题,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略懂一些审题方法。(4)、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够做到联系教材知识点,2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能够做到联系教材知识点,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知道怎样联系教材知识点,4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够做到略微联系一点教材知识点。(5)、7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能理清解题思路,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能理清解题思路,2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理清解题思路有点吃力。(6)、3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知道如何答题注意书写,1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不知道如何答题书写混乱,60%的学生在解答政史材料分析题时略微知道如何答题也不注意书写。

②、分析学生对政史的材料分析题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11月根据中期考试抽样调查分析考卷中材料题解答存在问题找到失分原因。

(1)、对材料题分析了解不够。(2)、不知道政史材料分析题的种类、题型特点及材料来源。(3)、根本不知道怎样处理材料分析题:如何审题,如何联系教材知识点,如何理清答题思路,如何进 行作答,如何答题后进行检查等。(4)、答题时书写潦草,一句话答语,草草了事。

③、根据存在问题12月份我们小组组织了一节材料解答题示范课,由富有经验的王明老师承担,感受颇深。完成了听课心得5篇。

④、2017年1月份我们组对前期的研究工作做了阶段性报告,由年轻有为的秦丹老师承担,这次报告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肯定,也给我们后期的工作大力支持,使我们信心百倍,于是我们组进行了政材料解析题听评课活动。

⑤探究教学技巧和规律,形成教育教学论文

我们组经过努力钻研理论书籍,调查、谈话、测试、听评课等方法,归纳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反思,把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了分类。它们分别是:说明、反映类、启示类、打算类、建议类、认识感受类、评析类、为什么类等。最后,经过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审题方法探究》、《思想品德打算类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初探》、《浅谈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等论文,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和总结中,探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围绕此目标主要做以下几件事:

(1)梳理阶段性成果,并进行总结、整合,撰写研究报告。(2)认真完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及时申请鉴定

4(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组从2016年6月开始组建进行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即将结题。我们紧紧按照“课题带动、骨干示范、全员参与、评价调控”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与工作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校研究工作的协调发展,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和明显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解析材料题的素养。1.学生解析材料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课题组开展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解析材料题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了解材料题的特点、类型、失分的原因,而且引导着学生学习掌握了系列解析的方法---“五练法”,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批判、归纳、概括、整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解析材料题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在朝着良好解析材料题的方向发展,主动学习、主动问老师、主动与同学探讨材料题的问题,自觉主动有效的良好学习惯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二)提高了思品科教学质量

解析材料题的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批判、归纳、概括、整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表达能力,为提高材料分析题的得分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增强了学生社会的责任感

材料分析题,都是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影响的事件为背景材料,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学生能感受时事热点材料強大的德育力量,充分体现了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位目标之首的学科特点,为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提供一些理论素材。

(四)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学科研素质

1.课题组教师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教师具备了一定解析材料题的理论修养;掌握了实施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课题组秦丹老师分别荣获市、县级教学能手,秦丹老师应邀赴泾阳县姚家巷中学做课一节,许玉青老师应邀赴底庙中学送教、她还在县级中考研讨会中作了中考复课备考专题报告,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学习成绩滞后的同学效果不明显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是当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我们感到课题研究的成果对学习成绩滞后的同学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教师要求记忆教材知识,熟悉教材时,他们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为全体同学服务,更好地表现出该课题研究成果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侍提高。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明显的感觉自身科研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加之教学工作重,对课题研究时间有限,课题研究困难较大。

(三)、检查环节是学生答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如何进行检查,检查的效果怎样,也影响试题的得分情况。学生只有从头到尾仔细检查,检查关键字、词、句是否遗漏、笔误,标点符号是否存在不恰当的地方等。这样,才能保证试题的得分率。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上的指导。

上一篇: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下一篇:关于修身自律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