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前讨论

2024-04-18

剖宫产术前讨论(精选11篇)

篇1:剖宫产术前讨论

江 西 省 余 干 县 南 方 医 院

术前讨论记录

姓名:高丽丽

性别:女 年龄:24岁

科别:妇产科

床号:5床

住院号00003115 讨论日

2012年06月25日

主持

胡爱华

记录

乐丽英 参加人员(姓名、职务或职称): 陈晓华 副主任医师

胡爱华 主治医师

乐丽英

住院医师

讨论记录(术前诊断及依据、手术指征、有无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

手术指征:疤痕子宫

手术方案:连硬外麻下行腹部纵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术 术前准备:1常规化验检查

2向家属交代病情;

3头孢噻肟钠皮试、禁食、导尿等。

吴水英主治医师:孕妇高丽丽,女,24岁,因“剖宫产术后4年,停经39+5周,下腹坠胀1天”于2012-06-25-8:00入院。自诉平素体健,月经尚规则,6/30天。末次月经2011年9月20日,预产期2012年6月27日。停经40余天有早孕反应,持续1月余自行消失;孕5月余感胎动持续至今。孕期产检多次,无阴道出血,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促等不适,无不良药物及射线接触史。体格检查:T36.8C、P78次/分、R21次/分、BP115/65mmHg,心肺肝脾无异常,腹隆起,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脊柱呈生理性弯曲,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情况:腹纵椭圆形,宫高33cm,,腹围97cm,胎儿估计约3.3kg,胎心音140次/分,音响,律齐。胎先露半衔接。骨盆内外测量无明显异常。无宫缩。消毒内诊:宫颈管消失,宫口开大1cm,水囊未破,羊水未见,头先露,S-4,枕左前为。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疤痕子宫;2孕39+5周孕2产1枕左前待产。

何日和副主任医师:同意主治医师诊断。如等待阴道分娩,易造成子宫破裂大出血。胎儿缺氧,窒息,甚至胎儿死亡,子宫切除可能等。考虑母子相对安全,宜行剖宫产术。术中新生儿断脐后产妇立即静滴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中还要注意腹腔有无粘连,保护好周围脏器,以免损伤;注意保护好子宫切口,以免羊水进入血管,引起羊水栓塞。

张分太副主任医师:孕妇高丽丽,无手术禁忌症。术中注意选择好子宫切口,宜选择好子宫疤痕上约1至2cm,以利子宫切口愈合;如为前壁胎盘,尽量避开胎盘,以减少术中出血。总之,要将手术风险性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篇2:剖宫产术前讨论

基本信息

赵某某女

101岁

主因:摔伤致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4小时入院。

既往史:93岁时因长子去逝,逐渐出现思维混乱,近期遗忘状态;家族史无特殊,无明确药物过敏史。个人史:有60年吸烟史,其他无特殊。

入院情况

神志清、精神紧张,被动体位。

血压:200/90mmHg 心率:68次/分体温:36.8℃

专科查体:左.............,局部肿胀明显,明显皮下瘀斑及水泡;压痛明显,左下肢纵向叩击痛明显;左膝关节活动度因患者疼痛未详查,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左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异常,肢端感觉无明显异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左踝正侧位片+跟骨轴位片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胸部正位片

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图)

心电图

1.窦性心律;2.频发房早二联律;3.左室高电压;4.轻度st段改变。

血常规、生化

血气、凝血

入院初步诊断

1.左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老年痴呆症 思考

以上检查是否完善,如未完善还需要什么检查?

入院处理及完善术前检查 入院处理: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 监测血压

术前备异体血、术中备自体血回输 完善术前检查:

一、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 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胸腔、腹部、双下肢B超:未见明确异常 甲状腺B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 泌尿系B超示:左肾囊肿

二、血气分析:PO2:125mmHg(吸氧)PO2:

97mmHg(脱氧)

请心内科、呼吸科会诊完善术前评估。

呼吸科相关检查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吸烟史60年

胸片: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血气:PO2:125mmHg(吸氧)PO2:97mmHg(脱氧)

呼吸科会诊意见

1.查肺功能(需急诊手术,夜间肺功能无值班医师,故未查)2.可考虑手术,但患者高龄,手术风险大,建议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心内科相关检查 入院血压:200/90mmHg ——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化——术前血压140/70mmHg左右

心率:68次/分

胸片: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心电图:1.窦性心律;2.频发房早二联律;3.左室高电压;4.轻度st段改变。

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肌钙蛋白:0.01ng/ml

心内科会诊意见

1.术中及术后维持收缩压在140-160mmHg之间; 2.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离子、血气。3.术后病情平稳后尽量改口服药物控制病情。

术前诊断

1.左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老年痴呆症 补充诊断: 6.结节性甲状腺肿 7.左肾囊肿

思考

术前检查及评估是否已经完善?能否耐受手术?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行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

手术目的:

跟骨骨折的治疗目标是恢复整个关节的形态,尤其是跟骨的高度、长度和跟骨的宽度。需要注意在跟骨结节与整个关节和内、外侧皮质之间存在一定的扭转。若未能恢复这一相对位置,即使在术中解剖复位距下关节,仍无法使其运动恢复正常。

手术原则:

在处理跟骨骨折时应在全面评估骨折的类型、损伤程度以及软组织情况。软组织的保护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选择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时,必须对此有所考虑,以尽可能低降低软组织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即便如此,在跟骨骨折病例中,皮肤损伤的风险仍将持续存在。

(附)老年人髋部手术相对区域安全标准 身体重要器官的相对安全区域标准如下: 一.心功能:

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超过3个月; 心功能衰竭者,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严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小于6次/分;平时可步行上楼。二.肺功能:

无哮喘、气促、咳嗽; 屏气时间大于30秒;

动脉血气PO2>60mmHg,PCO2<45mmHg,FVTi<70%。三.肝功能:无黄疸,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一倍。

四.肾功能:尿量>10ml/Kg/hr,BUN<80ml/ml,Cr在正常范围,尿蛋白<++。

五.高血压:血压<160/90mmHg,有高血压时需要用药物控制在此范围内。

六.糖尿病:空腹血糖<10mol/L。

七.有脑缺血、脑梗塞时,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术前评估 软组织损伤程度 骨折的类型 神经感觉 足背动脉搏动 2 影像学检查

X-ray

正侧斜位和跟骨轴位片 CT平扫三维重建 以健侧光片为模板拟订手术计划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根据目前的经验和研究结果,采用闭合复位等非手术治疗策略,很难达到上述治疗目的。但非手术可在缓解疼痛并保持距下关节的运动功能的同时,避免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采用非手术治疗时,应尽

早开始物理治疗,以促进所有小关节的全范围活动。骨折术后8-12周,若X线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则可以开始逐步增加负重功能训练。闭合复位的效果取决于跟骨骨折的类型,部分病例可能无法达到关节的解剖复位,通过非手术治疗往往也可使患者在穿鞋时觉得较为舒适。但是,老年、吸烟、重度糖尿病、重度血管疾病、酗酒、和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并不适合接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应证:1)后关节面移位骨折,一般认为Sanders分类中的2部分及3部分移位骨折,总之移位超过3mm者。2)跟距角<10。或完全消失3)跟骨严重畸形者。4)严重粉碎骨折。

评估汇总

手术方式包括闭合或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固定、有或无关节镜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和经典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术式,术中应行透视以确认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微创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旨在避免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所出现的伤口或软组织相关并发症,但其在关节面复位准确度方面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仍是跟骨骨折治疗的金标准,适用于无法通过微创术式复位的、伴有复杂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病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好的恢复跟骨小关节正常解剖和形态的术式,有内侧、外侧和内外侧联合等三种入路。

上述为跟骨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治疗方法不易统一,跟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类型较多,目前尚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流程

入院-查体及初步评估-完善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完善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待手术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术中对策

1.麻醉意外。对策:麻醉状态下注意监护,及时护理。2.术后切口感染或深部感染。对策:手术注意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损伤手术区的重要血管、神经,致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对策:手术仔细操作。

4.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再次骨折。对策:术中仔细操作,坚强固定,术后避免早负重。5.骨不愈合对策:骨折,骨质缺损较大,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时,骨折关节面存在压缩,复位后存在明显的骨缺损,必须植骨,这样可以有利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增加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6.术后出现认知障碍。对策:纠正术前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及术后血压波动过大;必要时术后应用镇静药物。

术后预防并发症——流程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肺部感染-抗生素预防感染,震动排痰

深静脉栓塞-应用抗凝药物,加强主被动功能锻炼 电解质紊乱-定期检测、及时纠正,尽快恢复肠内营养 营养不良-定期检测、及时纠正,加强营养、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压疮-治疗全身疾病、纠正营养不良,主被动变换体位,气垫床

术前准备

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 术前血压:140/70mmHg

心率:70次/分

备自体血回收+异体悬浮红细胞800ml+冰冻血浆800ml。备术中抗生素。

通过仔细检查患者和阅读X线片,术者应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入路、详细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步骤——有赖于牵引下的X线片和CT片——包括每个螺钉的准确位置及其作用;每一块钢板的长度及其位置;做好术中透视和植骨的准备。

手术

2009-02-26 23:55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胫骨平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

术中避免暴力复位、保护软组织,避免长时间牵引,尽量缩短手术、麻醉时间

术中自体血回收291ml,输血后无不良反应 手术时间:2小时35分钟

术中出血:450ml

补液:1900ml 术后急查:RBC:1.95*1012/L HGB:67g/L ——给予悬浮红细胞800ml+冰冻血浆400ml静滴(st)ALB:13.4g/L ——给予白蛋白10g静滴(st)术后第(一)天 术后治疗:

1.抗感染;100mlNS+2g凯斯

2.改善循环:500mlNS+桂派奇特3.2g 3.抗血栓:低分子肝素钠4000u 4.促进骨愈合:500mlNS+骨肽50mg 5.预防消化道出血:雷尼替丁50mg 5.蔗糖铁250ml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肺: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脂肪栓塞,2 心脏心肌梗塞 3 泌尿系泌尿系感染 胃肠道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 5 皮肤压疮

讨论

手术禁忌症判断的不足之处。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篇3:术前试产对剖宫产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术前试产,剖宫产,预后质量

剖宫产在产妇分娩中应用日渐增加, 临床上也加强了对剖宫产相应研究。采取术前试产, 可使产妇子宫下段形成, 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 加快术后子宫切口形成, 提高产妇预后质量。本组研究中, 以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总结产妇术后预后质量,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 均为初产妇;年龄20~28 (24.5±2.5) 岁;按照术前有无试产, 分为观察组 (阴道试产失败后改剖宫产) 65例和参考组 (直接进行剖宫产) 55例,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等差异对比,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产妇均为剖宫产;术前B超检查, 胎盘位置、羊水及胎儿情况正常;产妇均自愿剖宫产;产妇均自愿实施术前试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产妇;精神功能障碍产妇;因各种因素不得不实施剖宫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剖宫产, 术前4h禁食, 经检查, 无手术禁忌症。观察组术前进行试产, 参考组未进行试产。两组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 行平卧位, 采取2%碘伏液对术野进行消毒, 均留置尿管。术后给予患者5d抗生素治疗[1]。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失血量, 术中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术后病率, 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率, 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 (20.5±14.2) min, 术中失血量 (188.7±7.4) ml, 住院时间 (4.6±2.2) d;参考组手术时间 (35.1±20.6) min, 术中失血量 (231.3±23.6) ml, 住院时间 (7.4±3.5) 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参考组, 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中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后病率、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率对比

观察组子宫切口发生延长撕裂1例 (1.5%) , 新生儿窒息1例 (1.5%) , 术后感染2例 (3.1%) , 1例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 (1.5%) ;参考组4例子宫切口延长撕裂 (7.3%) , 5例新生儿窒息 (9.1%) , 6例术后感染 (10.9%) , 3例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 (5.5%) 。观察组术中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后病率、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妇分娩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分娩困难, 母体和胎儿无法承担阴道分娩, 通常都会采用剖宫产。剖宫产风险小, 手术时间短, 痛苦小, 很多产妇和家属均认为剖宫产是产妇分娩的首要方法。随着剖宫产应用日益提高, 认为剖宫产无禁忌证, 适应证逐渐放宽。然而相关研究学者指出, 剖宫产最好时期是在产妇足月妊娠, 将临产, 已形成子宫下段, 宫口部分逐渐开大, 产妇无疲乏显现, 宫缩未出现乏力症状, 胎儿未出现缺氧症状, 并且产妇已出现剖宫产指征, 此时产妇可进行剖宫产。产妇在行剖宫产时, 若未临产, 或者未充分扩张子宫下段, 会增加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并且子宫下段的横径较小, 下段质地较硬, 在打开子宫下段切口时, 由于无法有效掌握切口深度, 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并且下段切口不良时, 血管未挤开, 会血管多集中在切口处, 打开切口, 易会对血管造成损伤, 增加术中出血量[2]。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并易增加术后发病率。经组中研究, 观察组经术前试产, 参考组未经试产, 观察组术中子宫切口延长撕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后病率、术后子宫切口延期愈合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可见术前试产对提高剖宫产安全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通过术前试产, 充分暴露子宫下段, 手术时有良好术野, 避免损伤血管, 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 缩短住院时间。组中,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参考组 (P<0.05) 。

因此, 剖宫产术产妇经术前试产, 可明显提高产妇预后质量, 切口愈合快, 临床价值高, 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谭艳丽, 杨健红, 唐在捷.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183例分析[J].广西医学, 2011, 33 (12) :1669-1670.

篇4:剖宫产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剖宫产术是由于产妇产道异常、胎盘异常、子痫、先兆子痫、心功能3级以上、瘢痕子宫、35岁以上高龄产妇、胎儿较大的臀位等原因使胎儿无法自然娩出,而由医生采取的一种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由于产妇待产时精力和体力的大量消耗,加之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容易产生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甚至肺栓塞、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以及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远期后遗症。所以剖宫产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2000~2010年收治实施剖宫产产妇256例,现总结如下。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向患者介绍病室及手术室环境,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及简要的手术经过、麻醉方式及术前、术中配合要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紧张、恐惧情绪,安慰并鼓励产妇,使其增加手术信心、积极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睡眠充足。指导缓慢深呼吸或松弛术,教会床上排便及翻身技巧,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证足够营养,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择期剖宫产术前1天,嘱孕妇沐浴,更衣、洗发、修剪指(趾)甲等,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

注意宫缩、胎心音、血压、体温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前尽量避免阴道检查。早期破膜宜及时使用抗生素。做好母婴治疗用药用物准备,例如婴儿气管插管、氧气、暖箱等。备好新生儿用品。

对择期手术的产妇,术前1天给予安定5mg口服;急症手术,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0.1g,以稳定情绪。术前禁用吗啡、杜冷丁等呼吸中枢抑制剂。

其他准备工作:签署手术协议书,做必要的药物皮肤试验,落实节育措施等。对高危孕妇术前足够的血量。

术后护理

术后心理护理:由于剖宫产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好安慰和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理解与配合。要保证记录的及时、完善、真实、准确,不能出现涂改伪造,因治疗记录既可以给下一步治疗护理提供信息,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同时在救治患者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使急诊工作畅通无阻。

病室环境保持安静清洁,避免声音干扰。术后6小时帮助产妇翻身;术后4~6小时用温热毛巾擦拭产妇骶尾部皮肤并协助产妇活动臀部和双下肢。术后第2天指导产妇主动翻身,取头高脚低位或半坐位,术后第3天指导产妇采用侧身方式起床。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留置导尿管者应将引流管固定在床边。一般剖宫产术后24小时即可拔管,拔除后3~4小时应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鼓励产妇下床排尿,防止尿潴留,必要时用诱导排尿法处理。保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绝对卧床,吸氧,出血期间严格禁食,重点关注患者安全,如防跌倒、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饮食护理:剖宫产患者由于消耗大,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鱼汤、果汁等,避免刺激性及甜食,每次鼻饲先用温水冲洗管腔,并抽吸胃液,鼻饲每2小时1次,200ml/次,6~8次/日,温度39~41℃,鼻饲后用温水冲洗管腔,以防堵塞胃管。以上饮食干预1次/日,每次15~30分钟,连续1个月。

术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剖宫产的患者较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压痛、水肿等情况。要向患者讲明下床活动的意义,根据产妇病情的轻重和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护士应向产妇告知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患者采用正确舒适的哺乳姿势和哺乳方法。具体方法为产妇取90°左右侧卧位,枕头垫高。双腿屈膝,婴儿侧卧位且嘴的高度和产妇同侧乳头平行。监督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早哺乳。术后30分钟用热毛巾擦洗产妇乳头并让新生儿尽早吸吮。

讨论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导致很多产妇存在焦虑情绪。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的作用已越明显。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传统的常规护理已满足不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而积极地护理干预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体会就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为患者着想,对待患者有充分的耐心、爱心及细心,尽可能使患者身心愉悦。通过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導,可使产妇有效地放松精神,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2 严小娟.浅谈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94-95.

3 王元华,马跃玲.剖官产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7,44(9):64.

4 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4):90-92.

5 胡鸿飞.不同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O1O,16(15):11-12.

6 堵敏芳.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620-621.

篇5:术前讨论分析总结

本院部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医务科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了监管和督查。1—11月共抽查手术科室运行病历50份检查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落实情况,其中外科20份,2份手术前影像与实验室检查资料不全;骨伤科15份,1份术前讨论记录不全;妇科8份,1份手术前体格检查不全;肛肠科7份,均病情评估完整。

一、做的好的地方:

1、科室危急重病人,均在科主任的组织下及时完成了术前讨论,降低了手术风险,确保了手术安全,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疗隐患及纠纷的发生。2、94%的病例术前讨论准备充分,所需医疗材料齐全,所经管医师能提前将患者医疗资料归纳总结汇报。

3、参加讨论人员层次分明,能体现出不同级别医师的水平,有利于年轻医师的进步。

4、术前讨论时各级医师能根据患者病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踊跃,重点突出,不同意见能及时提出,经积极讨论后最终能拿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

5、讨论结束后由经管主治医师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会诊专家的意见,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及时记录讨论结果。

二、存在问题

1、个别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2、病情评估资料不全。

3、护理人员参加讨论人数少,且就护理方面提出问题及建议少。

三、改进措施

1、手术科室加强学习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2、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加强对年轻医师的业务理论培训学习,同时结合病例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水平。

3、积极联系护理人员参加讨论。

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希望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实时监控。

篇6: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对重大、疑难或新开展的手术,必须严格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以及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详细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求进行相应术前病例讨论。

篇7:剖宫产术前讨论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根据病情决定参加人的范围,可以由本科室、有关科室或院内进行病例讨论。

2、涉及多科室参加的讨论,会前通知有关人员,约定时间、地点,按时参加,由主治医师准备病历和有关材料。

3、由科主任或医务部派人主持,科室各级医师(包括本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应参加。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上级医师补充发言,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应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点之一。

4、经治医师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做好每位专家的讨论记录,主持者根据讨论的意见,对于诊断、治疗方针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记录材料经过整理,归于病历内。

5、各级医师认真执行讨论会诊意见。

(二)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

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1、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讨论、院内术前讨论。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病例选择:

a、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

b、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 c、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d、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 e、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f、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

g、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h、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i、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部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1)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2)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3、术前讨论程序(1)组内术前讨论

a、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b、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c、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置措施。d、带组教授(医疗组长)总结归纳,确定完整的手术方案。e、经治医师将术前会诊内容详细记录于病程记录中。(2)全科术前讨论

a、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或主管医疗副院长参加。

b、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准备必要的检诊工具,可采取多媒体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

c、主治医师、带组教授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d、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交流类似手术的经验。会诊意见由主治医师记录和整理,经上级医师审阅后同意,记于术前小结和病程记录内。

e、其他组医师发表意见,至少2个副教授以上人员发言。

f、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持人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g、主治医师将讨论内容整理好,请上级医师审阅后准确详实记于病程记录及“术前小结”中。同时,将科内讨论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h、经科内术前讨论后,如果同意实施手术,科主任在“术前小结”的审批经过栏目中签字,科室共同承担手术风险;如果科内讨论不同意手术,科主任不在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而医疗组实施手术,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科室不承担风险,医疗组承担风险。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术前会诊时,由科主任指定的教授代理主持并签字。

i、夜间、节假日急诊患者需要手术时,由当班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紧急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的应对措施,必要时请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参加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

a、多科室术前讨论是院内会‰诊的一种形式,主治科室提前3天向医务部递交书面的院内会诊申请单,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加术前讨论。

b、参加人员:提请讨论的科室主任主持,患者所在医疗组的所有医师、护士长、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以上麻醉师。提请科室的其他医疗组医师可以参加讨论。

c、经治医师汇报病例,主治医师补充,带组教授提出目前诊治上的难点和诊疗意见,相关科室医师就本学科情况发表意见,应明确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以及手术后在本学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解决方法。参与人员应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主治医师将各学科意见记载于病程记录中,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同时,将会诊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d、急诊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时,由首诊科室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示总值班或医务部予以协调。

4、患者病情交代问题

(1)手术前讨论结束之后,应由本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家属交代病情。(2)交代病情需详细、准确、全面、真实,用词得当,将手术讨论的基本问题、相关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案向家属交代,取得家属的理解。

(3)如家属对术前讨论有异议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沟通解决。

(4)术前讨论交代之后,如有需要,将交代问题落实纸面,并需取得家属对病情知情的签字。

(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讨论时限

(1)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尸检病例,应在收到尸检报告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凡死亡病例,医师均应询问死亡患者的家属是否同意尸检,如不同意尸检,死者亲属应在病历首页“是否同意尸检”栏内进行签字。

2、参加人员

(1)一般死亡病例,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派人参加;(2)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部派人参加。

3、讨论内容

讨论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4、讨论程序

(1)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 救经过等。

(2)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4)科主任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5、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本》中,详细内容经主治医师整理后,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形式置于病历中,带组主治医师、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及时审

篇8:剖宫产术前无痛导尿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8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 年龄20—45岁, 平均32.5岁, 急诊128例, 择期72例, 首次剖宫产160例, 再次剖宫产40例。均采用腹部横切口,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1.2 方法。

病人进入手术室经仔细查对后, 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当硬膜外麻醉置管成功后由麻醉师在置管内推注一定剂量的麻醉药, 观察麻醉效果, 一般麻醉效果在5~15 min开始出现, 15~30 min麻醉完全起效果。巡回护士在麻醉药显效期间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舒适导尿。将病人放置平卧位, 固定好上肢及麻醉架, 为病人脱去对侧裤子, 盖在近侧腿部, 对侧腿用棉被遮盖, 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 两腿外展, 暴露外阴, 将一次性导尿包放在两腿之间, 巡回护士按无菌导尿操作进行消毒导尿, 导尿操作完毕后及时将病人双下肢放回原位并约束, 放置器械托盘, 做好术前皮肤消毒准备。

2 病房导尿与手术室无痛导尿的对比

2.1 病房导尿的不足

2.1.1 环境对导尿的影响:

导尿技术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而病房环境一般达不到无菌要求。剖宫产产妇术前已存在焦虑、恐惧心理, 导尿时隐私部位的暴露, 更容易增加产妇的不良感受, 往往在这种环境下导尿会给病人带来尴尬和紧张的心理。

2.1.2 疼痛原因给病人带来的影响:

病房常规导尿常会引起病人的疼痛, 特别是待产失败又将马上进行急诊剖宫产的患者, 多数外阴水肿, 一次性导尿成功率低, 病人又处于精神紧张害怕状态, 对各种刺激高度敏感, 因导尿的刺激常常会引起病人疼痛感加强, 使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进一步加重了病人术前恐惧紧张心理, 给手术带来不利因素。

2.1.3 导尿管的牵动对病人的影响:

当病人在病房刚接受了术前导尿, 马上又要进入手术室, 在搬动病人和进行麻醉体位改变的过程中, 由于导尿管的牵动刺激.往往会多次引起病人的不适感。

2.1.4

剖腹产病人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和频繁的宫缩, 病人术前一直处于痛苦状态, 如此时再行导尿会进一步加重孕妇的恐惧和痛苦及宫缩的加剧。

2.2 术前无痛导尿的优点

2.2.1 无痛导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宗旨, 减少了病人术前不必要的痛苦, 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质量。

2.2.2 保证病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在无痛感觉下行术前导尿, 减轻了病人导尿时的刺激, 缓解了病人术前紧张心理, 消除了病人害羞的思想顾虑, 并且提高了导尿的成功率。

2.2.3 减少尿路感染在手术室进行无痛导尿术, 空气洁净,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降低了尿路感染率, 便于术后康复。

3体会

3.1时间的掌握

对硬膜外麻醉病人一般在麻药推注后15 min, 可出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所以巡回护士一定要掌握好无痛导尿的时间, 不能过早操作。因硬膜外麻醉病人均处于清醒状态, 给予详尽的心理安慰和解释, 可使患者对疼痛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以便术后及时调整, 适应导尿管, 减少烦躁不适。

3.2利多卡因胶浆的合理使用

在开展无痛导尿时, 在相同麻醉和相同时间行导尿时, 仍有一部分病人有轻微的刺激感, 现在将利多卡因胶浆替换石蜡油润滑尿管进行导尿, 使疼痛减轻, 表麻使尿道及膀胱括约肌松弛、尿道阻力减小, 提高了一次插管的成功率。

4结论

通过对产科病人开展术前无痛导尿的术后随访, 96%的病人认为术前无痛导尿没给她们带来疼痛和不适感及紧张心理。无痛导尿明显减轻患者术前, 术中紧张、恐惧感, 有效改进提高产科手术的护理服务和生活质量, 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l~224.

[2]白淑敏, 牟汝慧.全麻手术病人导尿时机选择对心率与血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1) :159~160

[3]扬翠芳全麻手术病人导尿时机的选择一J中华护理杂志.20O2、37 (2) :89-90.

篇9:剖宫产术前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前患者心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0例剖宫产患者采用面对面交谈方法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其内容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医疗技术、麻醉的副作用及手术是否顺利和服务态度等。结果:患者对可靠的医疗技术占100%,对护士好的服务态度占100%,对手术的大概过程的了解95%,心理护理占90%,对了解手术室的环境占80%。 结论:手术室护士应了解剖宫产患者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让她们对手术有足够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手术,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剖宫产 心理需求 护理对策

对于不符合条件自然分娩和不能自行分娩的孕妇,剖宫产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剖宫产是腹部的大手术,即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在剖宫产术前过程中,孕妇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而开展孕妇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改善并提高服务质量,为孕妇提供全方位护理,增加与孕妇的沟通和配合,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提高。为此,本人自2011年1月-2103年6月对120剖宫产患者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1月-2103年6月共收住剖宫产患者120例,其中年龄17~42岁;文化程度:本科24例,大专和高中44例,初中以下52例。

1.2 方法

采取面对面随意交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的心理需求,包括了解手术室的环境,可靠的医疗技术,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麻醉的基本了解、就医环境、服务态度、新生儿的护理等。共调查120位患者,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剖宫产术前患者心理需求情况如下:对可靠的医疗技术占100%,对护士好的服务态度占100%,对手术的大概过程的了解95%,心理護理占90%,对了解手术室的环境占80%.

3 讨论

3.1剖宫产术前患者心理需求的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孕妇希望了解手术室的环境,这是因为本身是对手术的惧怕,对手术室又是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怕生又害怕,这又加重了对手术的恐惧心理。100%的剖宫产术前患者要求要有可靠的医疗技术,因为只有可靠的医疗技术,才是保障孕妇及宝宝安全需求的重要保证之一。100%的剖宫产术前患者希望护士的服务态度好,说明孕妇渴望得到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看见护士象是自己的亲人陪伴在身边一样,,丛而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95%的孕妇希望大概了解手术过程,减少不安与猜测,避免不必要的担忧。90%希望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情绪。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孕妇术前访视,了解孕妇的思想动态及心理障碍,以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尽量做好孕妇的思想工作,安慰并鼓励孕妇,消除恐惧情,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2.2 提供优良的服务态度

护士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护士应关心安慰孕妇,示为自己的亲人,重视孕妇及家属的态度,做到不冷、不硬、不顶、不推诿,在进入手术室后做治疗护理之前根据孕妇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做好解释工作,以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如:吿诉孕妇进入手术室后需输液,穿刺针头比较大,穿刺时可能要比普通的针要疼一些。

3.2.3 提供熟悉安全的环境

在术前为产妇介绍手术室的结构布局,手术间里摆放的仪器,如心电监护机,到了手术室要为你上这部仪器,它会发出响声,请不要紧张,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手术室的床比较窄,不要随意翻动,防坠床。

3.2.4 对手术及麻醉的担忧

术前由手术室巡向护士向产妇讲述大概的手术过程,麻醉时的体位,麻醉方式及鎮痛泵的指导使用,解释麻醉药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口周麻木,请告诉医生.护士,并向产妇介绍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专业水平,术后镇痛的方式,消除产妇怕痛心理;,手术室里有齐全的抢救仪器及药品,使产妇放下思想包袱,相信在医院现有的条件下,她将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能顺利度过手术全过程。

3.2.5 对新生儿安全的担忧

在产妇进入手术室之后,医院会派专业而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守护你,手术间里备有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的抢救仪器及药品,随时可用,而且在手术室里新生儿全程都有助产士耐心而细致的护理。

3.2.6 加强术前宣教

现在剖宫产的人越来越多,对是择期手术的,特别是有些是经历了试产的痛苦,但仍未产出婴儿,担心婴儿是否能安全降生,情绪高度紧张且比较脆弱,加之生理上的痛苦,致使有的产妇甚至如赴刑场。所以在我们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丰富工作经验的巡回护士尽快与产妇沟通,先认真询问及查看病历,告知,术前一天产妇洗澡更衣,注意保暖,术前禁饮禁食的目的及重要性,不要化妆,涂口红,以免病情变化时影响观察。幷告知进出手术室的过程,要求,如去手术室前要去除饰物,手表,义牙,手术时的卧位与麻醉时的体位,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与产妇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尊重产妇隐私,解除其心理顾,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情绪,因为这也会影响到产妇的心理,我们要让产妇完全放开思想包袱,主动配合手术。

4 小结 现随着各种原因剖宫产的大幅增加,产妇对于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及紧张的心理也在增加。通过对剖宫产术前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取得了良好的信赖、理解和配合,提高了手术质量,确保了母婴安全,有利于切口愈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方蓉: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5

篇10: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管理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篇11:月度术前讨论分析总结

一、总结

1、科室危急重病人,均在科主任的组织下及时完成了术前讨论,降低了手术风险,确保了手术安全,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疗隐患及纠纷的发生。

2、病例术前讨论准备充分,所需医疗材料齐全,所经管医师能提前将患者医疗资料归纳总结汇报。

3、参加讨论人员层次分明,能体现出不同级别医师的水平,有利于年轻医师的进步。

4、术前讨论时各级医师能根据患者病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踊跃,重点突出,不同意见能及时提出,经积极讨论后最终能拿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

5、讨论结束后由经管主治医师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会诊专家的意见,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及时记录讨论结果。

二、存在问题

1、个别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2、年轻医师对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3、护理人员参加讨论人数少,且就护理方面提出问题及建议少。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术前讨论制度,规范登记制度。

上一篇:山东燃气管理考核办法下一篇:六3班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