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识谱

2024-04-18

小学音乐识谱(共10篇)

篇1:小学音乐识谱

灵动教学 寓教于乐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而音乐课程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师必须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并做到有趣地、愉快自主地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掌握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和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这一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建议同样可采用以趣味引导的方式,融入知识技能的学习。

1.趣味图形识谱:(图例介绍)例1:小学音乐课《闪烁的小星》1年级

认识音符的音高,听音视唱游戏(这个游戏完全可以自制教具,结合板书进行)这个游戏练习是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认识歌曲中所出现的音符,为接下来的识谱视唱做铺垫

例2:小学音乐课《母鸡叫咯咯》2年级

这是在学生认识音高的前提下提供简单、直观的识谱方法,从而减小乐谱视唱的难度,还可增添趣味性。

例3:小学音乐课《小溪流水响叮咚》5年级

这是一个解决难点节奏旋律的练习。随着年级的增高,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采用这用递进引导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认识节奏、书写节奏,拍练节奏,视唱乐谱,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形象化音符儿歌辅助练习

柯尔文手势法是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儿童理解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是教师和儿童之间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甚至可以指挥儿童进行歌唱。为了能够将其很好的应用在课堂上,让孩子能根据教师的手势进行歌唱声部的有效训练,故将其手势形象的创编成儿童易懂易掌握的儿歌(师生共同创编的)为将后的歌唱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即尤其针对和声训练效果最佳。

自编识谱儿歌

高举小拳 高 音 1 伸出食指 7 7 7 小小梳子 6 6 6 握握小手 5 5 5 拇指向下 4 4 4 手心朝下 3 3 3 翘翘手腕 2 2 2 小小拳头 1 1 1

篇2:小学音乐识谱

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是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臵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依据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但歌曲选择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二是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篇3:小学音乐识谱

1. 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 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 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 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音乐上的“高分低能”, 只会“说谱”不能“唱谱”。这样的机械识谱, 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2. 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 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 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1. 在游戏中进行识谱教学。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识谱知识的教学, 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 把知识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 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 (音响) 有敏感的反应了, 所以,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3. 在器乐学习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 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 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 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演奏器乐活动时, 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 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 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 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 这样, 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 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

1. 先学词, 再唱谱。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用已学会的歌曲学唱歌谱。”的确, 机械的识谱, 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更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前,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音乐课要识谱, 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老师无休止的埋怨, 使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荡然无存。所以, 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来识谱, 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于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识谱。

2. 先解决节奏, 再整体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 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歌曲的旋律比较简短, 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然后再进行整首歌的识谱, 就容易多了。

如人音版第八册第三课中的《大雁湖》, 整首歌曲的旋律结构较简单:四个分句, 每个分句四个小节;而且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 适合学生进行整首的识谱教学。但唯一要解决的难点是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碰到切分节奏, 首先, 我就对“切分”作了形象的比喻, 在学生了解了“切分节奏”的结构后, 我就让他们找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并一一通过挥拍、视唱来巩固对“切分节奏”的学习, 所幸的是每一分句的头一小节都是切分节奏, 有利于学生识谱时对节奏的把握。在掌握了较难的“切分节奏”后, 学生就在教师的范唱带领下进行整首歌曲的挥拍, 以至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最后进行整首曲谱的视唱。这样学生学得快, 也不易错。

3. 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

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 可灵活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如歌曲较长, 或难度较高, 则可选取重点旋律进行识谱教学。人音版第七册第4课歌曲《哦, 十分钟》, 我就采取了前半部分旋律的识谱教学。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整首歌曲识谱难度较高,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而前半部分的旋律较轻快, 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节奏也较简单, 学生可以轻松学谱。

总之,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 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 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 融入音乐实践活动, 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 去寻找, 去探索, 去创造。

摘要:传统音乐课堂把识谱教学摆在“中心”地位, 认为只要学会了曲谱, 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 儿童入学开始的音乐课, 就迎头碰上了抽象、难以理解的简谱、五线谱。这些音乐的“碎片”使儿童觉得音乐是那样的晦涩难懂, 兴趣索然, 成为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

篇4: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53

乐谱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只有学好乐谱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很多人都认为音乐课的重点是唱,实质是乐谱是唱歌的基础。乐谱在整个音乐当中作用非凡,不可替代。

一、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1.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乐谱的掌握是学习好音乐的基础,同时新课标还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当中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体现出识谱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我国对于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知识,就可以在演唱,演奏和倾听过程中更有感染力。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整体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识谱教学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由于它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不大,所以很多情况下,也就是教师简单地唱几遍,直接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这就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发音不准的问题所在。识谱教学的开展过程也就不是很顺利了。基于这样的现实,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要提高对乐谱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待乐谱知识的学习也要积极,通过过硬的基础,打造更加完善的音乐系统学习。

二、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1.通过识谱和歌唱换位的方式进行教学

音乐是对学生听觉和发音的双重锻炼。由于乐谱本身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识谱和歌唱换位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歌唱,然后插入乐谱,先带动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开展深入教学。学生通过听来引发兴趣,然后开始主动地唱。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先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一些音乐的氛围,然后通过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带入主题,插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演示,让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最后插入识谱教学。通过乐谱和歌曲的对比,让学生找到存在问题的地方,然后不断深化改正,最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完相关知识,完成整节课的学习。

2.进行集中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分散学习的。所有很多小学时段应该学习完的识谱知识都没有完成,以致于以后对于五线谱的学习更是无从下手,使得学生学习负担很重,而且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也很难提高。这就要求小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系统化教学。通过整体性地对乐谱的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掌握程度。所以通过对相关乐谱知识的学习要集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整体性。

3.通过教授相关乐器带动学习乐谱积极性

为了增加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加入相关的乐器的学习。而学习乐器的基础就是掌握一定的乐谱知识。在二者的共同学习当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通过引入相关乐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乐谱的节奏和音调,从而增强学生对乐谱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比如说,可以将笛子的学习带入小学的音乐课堂学习中。由于笛子本身价格不高,而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在学生对相关笛子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乐谱的学习。二者交互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

小学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乐谱知识的学习,是学习小学音乐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乐谱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功,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整体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乐谱知识的积极性。作为学校也应该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为学生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定的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带动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通过小学乐谱知识的不断普及提高小学音乐的课堂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5: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随笔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六年级歌唱教学《桔梗遥》识谱能力的教学研讨课,课堂上学生能

随钢琴唱出旋律,通过识谱的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有了一个提高,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篇6:小学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反思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可用音乐去渲染。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入课堂,激发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篇7:小学音乐课堂识谱教学方法探究

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

杨丽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音乐教学工作。从教学实践中看,我觉得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家长、学生思想意识中认为音乐课是副科、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认不认识1、2、3无关紧要。学生对识谱有畏难情绪不愿学,进步慢,不能在教歌中运用和巩固识谱知识。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我觉得识谱不应该是顺带的学习,而是应该有一定的课时比例,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一、先唱歌后识谱,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音高概念

以前上歌曲课时,按常规都是让学生先识谱再演唱,没有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如何,是否能读谱,是否会识谱,是否愿识谱,就按老模式来进行教学。后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识谱,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跟着识谱,甚至有的同学不会认谱。因此,整堂课中学生们表现得兴趣不足。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这个热心我认为就是指的兴趣,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我就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歌听会了,唱熟了,再按自己掌握的曲调像唱词一样唱谱,在像唱词一样唱谱的反复过程中,慢慢就会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音高概念,识谱、开谱能力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歌曲学会后,首先进行读谱训练,认识唱名。认识唱名并非一两遍就能使学生熟练掌握,需要多次反复。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如,5 3〡5 3〡1 6〡5—〡3 1〡5 3〡2—〡我把每个音按不同的组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读出。或者分成小组,每组出一两名代表,把老师事先写好的音符准确地说出唱名,看哪一组说得流畅准确等。在学生对1、2、3、4、5、6、7能熟练地说出唱名的前提下,便可进入第二步训练。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唱自己会唱歌曲的曲谱来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在反复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老师教给学生的歌曲一般情况下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学生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相对容易得多。记得有一位学生这样给我说过:“以前,老师教我们唱谱,班上仅仅只有几位同学唱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歌曲的歌谱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第三步:试唱新谱。学生经过前两个步骤的锻炼以后,识谱的熟练程度也随之提高,老师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可以进行新谱的试唱训练。在这个阶段,我选择曲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三、丰富旋律创编形式,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草原上》这首新歌时。我先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旋律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旋律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学生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8: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开展识谱教学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识谱兴趣

1.识谱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其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其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的目标。如《我是草原小牧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跟音乐做律动,学生跟音乐“骑马”,时而散步、时而奔跑,在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整首歌曲反复给学生聆听,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创编歌词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的创作教学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创作旋律或旋律短句;为歌曲选编前奏、间奏、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比如我在上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创编歌曲的歌词,“安吉呀好地方,我们的家乡,那里有大竹海竹飘曳飘荡,溪龙白茶帐篷客,我将要再回还,蓬得得蓬蓬蓬。”当一首首稚嫩的、充满童趣的儿歌小作品问世时,我组织评选出一首最好的儿歌,大家一起学唱。这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3.旋律新创

在教学中,我时常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课堂上认识“misolla”三音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条四二拍的节奏句,要求学生用“mi、sol、la”三音按节奏编出自己的歌,唱一唱;在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编创出一条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四小节节奏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节奏短句、为乐句选择半终止或完全终止音、创作上下句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4.游戏识谱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快乐的学习,我经常通过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的几种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

(1)在游戏中识谱,如在上《顽皮的杜鹃》这一课时,我根据杜鹃鸟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X—)模仿二分音符,(X)模仿四分音符,(X X)模仿八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杜鹃鸟的家(音符房子)中,最后大家一起唱一唱,拍一拍,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听音游戏,如在上《火车开了》这一课时:我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火车,手拿或头戴火车的图片、头饰,边开边听音乐。当开到指定地点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火车”放到音阶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在律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节奏游戏,在教学时,把趣味性的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告别识谱的单调和乏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理发的时候发出的“咔嚓—咔嚓—”声,用不同速度擦黑板时发出的“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声,跑步的时候会发出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声等等。通过这些节奏游戏训练和体验,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先“歌”后“谱”,提高学生识谱信心

有很多老师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孩子枯燥乏味地去学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可以很正确地唱好歌谱,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识谱非常枯燥,对音乐课产生了畏惧,因此逐渐地对音乐失去了信心,积极性也不高了。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歌曲曲调是非常优美的,学生在初次聆听后就产生一种对歌曲喜欢想唱的欲望,例如:在学唱三年级歌曲《甜甜的秘密》时,当我播放第一遍音乐时,学生就对歌曲及歌曲中的律动颇感兴趣,有很多学生都随着音乐摇摆着身体,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学唱歌曲。在反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这样“先唱歌后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比如:有的时候我会根据歌曲的特点,把音乐课堂“搬”到室外进行教学,如六年级第三课的《DO RE MI》,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大草坪上,开展两课时的合唱式、游戏式学习,在音乐游戏中唱准7个音符的音高,能用轻快的、富有弹性的、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互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通过律动、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制作一些音乐卡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训练,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器乐,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对于识谱是无从下手,我想可以试着借助器乐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曲谱时产生好奇心。比如,在课上出示《闪烁的小星》并用口琴吹给他们听,学生听到优美的旋律,会被着旋律吸引,便会不由自主地提出想学习的愿望,可是当乐谱摆在他们面前就无形说明:要想吹奏好歌曲就必须先认识这些未曾认识的乐谱。“识读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激起对乐谱学习的兴趣。

篇9: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方法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学习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和巩固知识。如可以围绕音乐开展类似识谱大赛、节奏大赛、歌唱比赛等竞赛,让学生充分地接触音乐,帮助学生巩固乐谱知识,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本文详细列举了识谱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确定,因而在具体实践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享受音乐。

篇10: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1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2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3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3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3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4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4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4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5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5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5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5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6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7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7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7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8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学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摘要: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作为音乐的基本课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地位,以及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等方面的阐述,提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从各个方面研究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培养兴趣以激发识谱教学潜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关键词:乐谱;识谱教学;唱名音程感

前言: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无论是鉴赏音乐、演奏乐器,还是歌唱练习或音乐创作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也是小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重要基础。同时,识谱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音乐教学的奠基石,对于学习好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学习音乐必须首先识读乐谱,不识读乐谱就无法进入音乐殿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乐谱几乎等同于学习音乐,掌握乐谱就等于掌握了创作音乐的利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观点是有其现实基础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乐谱,他就只能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通过现场演(唱)奏传递给极有限的人群,而不能达到广泛流传的目的,影响力不强;如果没有乐谱,人们只能靠死记硬背,传心记来记录音响,难免挂一漏万,出现遗漏和错误,使得音乐的流传产生阻碍,像“茉莉花”这只名曲出现流变甚多的乐曲现象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乐谱,人类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还主要靠现场聆听演(唱)奏,离开了现场演(唱)奏的聆听,人们就无法享受音乐的美,这样也就大大制约了音乐的传播,无法跨越有限的时空,最终制约了音乐艺术的自身发展,使得音乐成为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也使得音乐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的艺术。

由于有了乐谱,更多的人们不必直接在场,只要掌握一定的解谱技能就可以获得对音乐的体验;正因为有了乐谱,进行音乐表演实践就必须有充分的乐谱解读技能,把乐谱转化成可听的音乐音响,表演也因而获得更加专业化的发展;正因为有了乐谱,作曲才真正成为一门专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受人尊敬的艺术创造领域。可以说,乐谱的出现是音乐艺术向普通人敞开了大门,而识谱则是普通学习者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识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学习者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识谱教学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二十 1 小学

一世纪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精神也提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同时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但是为了有利于更好地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更是在现实意义上肯定识谱教学所具有的现实作用,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作为一项音乐教学基础课目,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其现实意义,教学目的概念模糊,教学地位低下等等现象导致识谱教学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这一情况也成为长期困扰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清现实意义,廓清教学目的,端正教学地位,同时应从各个方面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开拓其应用发展创新的前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审美教育,普及教育,而艺术普及教育的目的之一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令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所培养的人才并非全部从事专业工作,这一点与专业艺术教学的目的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员,承担着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进行欣赏、歌唱、演奏的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工具——乐谱,因此识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内容。

要廓清识谱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普通的小学生,而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小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人才,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因此,从宏观上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从微观上来说,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绝不能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识谱教学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我们要摆正识谱教学的位置,端正其教学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合理重视,又不能失之偏颇。首先要反对两种不恰当的观点:一种认为,“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学生应当首先掌握好乐谱才能谈得上学习好其他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否则其他教学无法开展,教学将变成“对牛弹琴”了;一种认为,音乐是一门感受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倾听,学习音乐应当强化对音乐本身的领悟,而不应当一片倒,强求每个人都学习乐谱,这样的话容易扼杀儿童对音乐的灵感,流于机械的技术层面。

这两种观点都低估或者高估识谱教学的地位了,应该取折中的为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恰恰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造诣很深的音乐家们,即使他们可以直接从乐谱中解读音乐,也是依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 2 小学

在“首要”位置,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造成一些只会“说谱”不能“唱谱”的音乐“高分低能”儿。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但是,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因此单单依靠音乐感受而完全放弃识谱来进行音乐教学又是不现实的。

怎样摆正识谱教学的地位呢,我认为,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即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课大纲要求,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本人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理解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对其技术层面进行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在目前一些小学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例如,有的学生竟然不能跟着教师唱准“do-re-mi” 三个音;在视唱能力测验中,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显然,这些孩子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教学要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

不能简单地说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的音准都没有问题,连相当难的切分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都出现了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再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他们也感到较困难等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们没有在音乐课堂上将识谱一类的基础知识与自己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或者说,孩子们音乐学习与音乐爱好脱节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思考根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对识谱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以及上面的观点:对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发掘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

如果从心理角度对识谱(视唱)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这三个过程密不可分:

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

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上述三个过程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并不太困难,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它要求对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并且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准确的音准观念。

小学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

在识谱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什么叫“唱名音程感”,它是指用“唱名表示音高”,也就是说用“唱名”的办法建立音的高低距离感。“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原因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在日本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充分练习“唱名音程感”,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牢固掌握了“唱名音程感”。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的主要方法是:多唱唱名,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的“唱名模唱”,各年级的“唱名背唱”和经常使用“唱名唱歌”(唱谱)。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在唱歌课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应当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全部所学歌曲的歌谱进行“唱名背唱”。因为,牢固而熟练地掌握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学生在小学初级阶段以后的识谱教学十分有利。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识谱教学的重点在于视唱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旋律视唱方面练习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除了视听结合,教师还应当训练学生的“音准”,即音高的准确性,强化识谱的“音准”。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唱歌或唱视唱音不准,跑调,或把握不住音高等等问题,征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先进行音阶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让其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其次,多进行旋律音程的练习。在视唱练习当中,旋律音程的练习是最有难度和最富技巧的练习。它涉猎范围最广,所包含的内容最多,难度最大,技巧性最强,一些较难的视唱曲,主要是难在它的音程跨度较大,因此,这段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视唱的准确程度和水平。对于该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可采用补充法,在练习时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唱准之后可以再去掉补充音,也可以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也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制造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和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或逆唱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歌曲《乃呦乃》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倾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 4 小学

唱。这个方式是以听为先导,以创编为手段,让大家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

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这一时期,仅仅用二到三个学期完成原来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学完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把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演奏中学习识谱,通过乐器演奏来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欲望。

比如,竖笛是一种经济耐用的小型吹奏乐器,它有着固定的音高,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就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吹吹玩玩中学习识谱,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用竖笛来做“接龙”游戏。甲吹:1 1 1 1︱2—‖;乙吹:2 2 2 2︱3—‖;丙吹:3 3 3 3︱4 —‖……还可以做“曲调问答游戏”,甲问:1 1 2 ︱3 —‖;乙答:5 2 3 ︱1 —‖ ……

教师还可以在新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吹新歌的曲调,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哦,十分钟》这首歌曲的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节奏也较简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吹奏歌曲的曲调,然后再听歌曲的范唱,当学生听到自己吹奏的与歌曲的录音相同时,更增加了对竖笛的喜爱和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类乐器的吹奏,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还能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自己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在教唱新歌前,都是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觉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例如,教师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当天所要学的歌曲,尽管学生是无意中听到,但首先有了一个无意识印象。当学生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也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这方法也是许多教师曾提出过的,即先唱歌词再唱简谱,主要是为了避免学 5 小学

生分心,因而在让学生听的时候变化多种形式,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以往只要一说到识谱教学,马上就会人想到先让学生认识音符的唱名,往往出现一幕这样的场景——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认识“1”的唱名是“do”,“2”的唱名是“re”……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又厌烦又混淆,把音高都抛置脑后,结果“5”唱得比“1”低,“2”唱得比“6”还高,令人啼笑皆非。这种收效极差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纷纷认为“唱谱太难了,学了唱名后还要弄清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看到曲谱头就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教学生学会唱歌,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坚持下来后,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多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学期下来不但能背唱好几首曲谱,也逐渐认识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给他们,他们自然很快把握曲谱的节奏了,正如吴斌老师说的,一个一周岁的孩子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可他从来也不认识“爸爸、妈妈”这几个字呀,孩子们都是先会说话然后才识字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不正应该如此吗?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

要想准确地识谱,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节奏正确,又能准确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视唱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拍是音乐的心脏。它们是在人的大脑指挥下,通过脑、口、手、耳等同时反射活动来完成。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口唱与手打的节奏合不到一起,尤其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节奏混乱的错误。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视唱水平和视唱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了一些做法:

第一步,基本节奏型的归纳:首先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第二步,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对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的节奏型,也有利于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基本节奏组合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第三步,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注意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视唱练习时,注意先练习由基本音符或比较单一节奏型组成的视唱练习,再练习包含附点、三连音、切分音、各种记号比较丰富、速度较快的曲谱。视唱时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抓住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节奏感。值得注意的是,乐句之间换气时切忌影响节奏进行。

具体来说,小学音乐课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节奏训练呢?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教师可在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与节奏教学中采用游戏3《坐板凳》,此游戏方法如下,游戏前先学习一首儿歌:

(×—)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条凳。

()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然后,教师出一条节奏如|×|× ×|× ×|× — |让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最快。也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然后按照每组的位置各写出一条节 6 小学

奏。再如游戏《火车进站》,该游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人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动,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

实用游戏的学习方法,符合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各种熟悉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这个方法是用学生自身熟悉的各种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例如,“走过去,跑回来”这个游戏就是让小朋友用八个一拍“走”到规定的地点,又用十六个半拍“跑”回到原地。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种活动既能训练了节奏,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3)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

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对提高孩子们的节奏感非常有好处,如儿歌《拍皮球》2/4,《大雨和小雨》4/4,《小山羊过生日》形象鲜明,节奏明快,可以对学生训练五种基本节奏。

(4)利用儿童生活已有知识训练节奏

如果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教师可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这样的好处是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易于掌握记得牢固,学得有趣。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

有时候,歌曲中的某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学习掌握,教师如果把这些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二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时,由于歌里有一个大跳音程(“6——6”)学生不好把握,先可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叹气”的环节,提示学生唱时要叹一大口气。当指导学生唱会这一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更容易,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有一种分句分段的方式也值得一试,这个方式是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即先学一个乐段后,当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后,再通过比较进行识谱学习。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的激发能力。在识谱教学中,兴趣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生对识谱学习的积极态度。如何培养兴趣来激发识谱教学的潜力呢?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在识谱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那种一味灌输,硬塞知识给学生的做法,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例如游戏《音乐树》:教师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小学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歌,而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刚接触识谱时的台阶太高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认识到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采用乐谱应各有侧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进行选择。比如,低年级是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就对之主要采用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同学使用的图形谱,图形谱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等符号体现旋律的走向与节奏的强弱,有着很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例如在演唱《闪烁的小星》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小星星,然后边演唱歌曲,边用小星星画旋律线,感受自己对音高的体会。例如,在聆听《狮王进行曲》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画听到的音乐,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走路声,画了一排高低不同的脚印;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吼声,也用线条画了出来。这样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乐符号,在乐声中“听音乐画音乐”或“唱音乐画音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至于中高年级,有时候,某些学生学习看谱唱歌时觉得台阶太高了,就采用图形谱、字母谱与简谱相结合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

音乐与数学这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数学中的计算法来学习识谱,对小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会觉得很有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爱唱歌跳舞,但是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没接受特长训练甚至连简单的唱名、音名都不能认、唱的孩子们,为了将音乐与数学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直观运算中学会唱名、记住音符,采用数学的加减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例如1so)+2(re)=7(xi);7(xi)+4(fa)=3(mi);5(sol)-5(sol)=0(休止符)。随着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及音乐知识的增多,教师也可以适可增加难度。如:32+46=7i(xi do);

65-35=30(mi 休止符)。有时候还可以提前进入多位数的教学范围,如:235+233=46i(唱fa、la、do);2632+2222=4i54(唱fa、do、sol、do)

这些有趣的运算使得学生迅速掌握了七个音符的发音,并能顺唱、倒唱,提前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好数学也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课目,识谱教学不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同时应当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识谱教学应当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理性与感性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必要的识谱技能同时是学生终身独立学习音乐的阶石,学生只有逐步具备独立的识谱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感受到音乐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多样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音乐的内涵,丰富他们的人生!因此,只有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徐霞客游记全译下一篇:资格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