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2024-05-07

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通用10篇)

篇1: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云》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并了解连音记号“⌒”不同的演唱效果。

3、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猜的最快最准。“天上有个魔法师,总是喜欢做游戏。变牛变马又变羊,大家看得笑嘻嘻”。

学生猜谜底(云)。

2、揭示课题,出示图《云》。

三、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节拍。

1、完整的聆听录音范唱。

师:歌曲听完了,老师有一些问题。这首歌里都唱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帆船、鱼、虾等等)帆船能装鱼虾,那么云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小雨点儿)

2、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要认真的听,听一听这首歌是一首几拍子的歌,节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3、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

(二)学读歌词

1、师带读,指导:云里装满了小雨点儿,小雨点儿有什么用呢?(浇麦田)听了这首歌曲,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画呢?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2、学生分组朗读歌词: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

(三)学唱歌曲

1、跟歌曲录音哼唱旋律

2、介绍连音记号“⌒”不同的演唱效果。

3、学唱第一段歌词

4、跟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5、跟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6、跟歌曲录音轻声唱歌词

(四)歌曲细节处理

1、我们唱了一遍这首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朵小白云是在微风中轻轻飘的云呢,还是在大风中被风吹的东摇西摆的云呢?对了,是微风中的云,那我们是应该怎样唱呢?(轻声的唱)白云高高的飘在空中,我们的声音也要学一学小白云,让它飘起来,轻轻的跟着小白云一起飞吧。(站起来感受飘的感觉,身体左右摆动)

2、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唱整首歌曲,身体左右摆动,做白云轻轻飘的动作。

7、跟音乐有感情地演唱

四、小结

五、下课

篇2: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

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

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篇3: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为了音乐课堂中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效性不高又成为了专家和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课的主教材是三年级的一首欣赏曲,同时围绕“爱劳动”主题又选择了五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作为辅助内容、由于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如何鼓励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学习,积极地交流欣赏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本课主要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提出]

本课中有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其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如何根据打击乐的音色特点创编伴奏音型为音乐伴奏,从而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体现出小组内合作的成果,同时又能展现出组与组之间的有效合作?

第二,学生在分组聆听中如何开展有效的讨论,从而展现集体合作的听辨成果?这两个难点的顺利突破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终达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

(一)复习歌曲《勤快人与懒人》

1.第一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第二遍口琴吹奏并加入打击乐器。(教师架子鼓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复习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演唱、演奏精神饱满,充分体现出以往音乐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反映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和歌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欣赏乐曲《森林里的铁匠》

1.初听全曲。要求学生思考乐曲的情绪、速度,想象乐曲表现什么样的人在劳动,以及劳动的动作。

2.欣赏《森林里的铁匠》的四个片段,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情绪、速度和所要描绘的情景、人物形象特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写实性通俗管弦乐曲,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形象。在第一遍初听时,学生只能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截取了乐曲中四个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再次让学生来聆听,使他们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为下面的体验过程作铺垫。

3.跟着音乐即兴用形体动作表现铁匠劳动时的动作。

4.师生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用形体动作体验乐曲所描绘的人物特点是欣赏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对音乐的理解不能只靠说理分析,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得以抒发。同时,在即兴形体表演后师生相互评价,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铁匠劳动情景的了解,体验劳动的辛劳,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见上表)。

5.学生听教师用响板演奏的节奏,为乐曲主题旋律伴奏,学生进行模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节奏模仿为主,教师为乐曲的主题旋律创编了两声部的节奏型,请学生先跟着教师的演奏模仿,然后过渡到师生间两声部合奏,再到学生间两声部的合奏,初步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运用打击乐伴奏形式在表现乐曲情绪特点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下面的创编、合奏环节作必不可少的铺垫。

6.学生分组创编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

(1)分组创编

第一组乐器为小铃,第二组乐器为木鱼,第三组乐器为小鼓,第四组乐器为沙球(分组情况见右下图)。

设计意图: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特点为乐曲创编两小节2/4拍的伴奏音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课设计为在小组自主氛围中的创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权利,同时随时给予适时指导。在创编伴奏音型的过程中,预计创编出准确的伴奏音型的学生很少会产生问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由于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论,从而影响本课的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适时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小组达成共识,从而在组长的引领下跟着音乐进行练习演奏。此外,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另一方面还应在各组间巡回指导,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2/4拍的强弱规律,有乐感地进行演奏,从而表现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2)分组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否表现这首乐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3)集体表演(教师架子鼓伴奏)

设计意图:用打击乐伴奏,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和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分组交流展示后,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合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相互评价,感受到一个小组一个声部的伴奏,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情绪特点。如:小铃这组,如果他们创编的是二分音符,单独演奏的话,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比较优美柔和的,无法很好地表现出乐曲的深厚内涵,但如果再加入木鱼这组创编并演奏的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就能明显地表现出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本环节的设计,试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从两个声部的伴奏,到四个声部的伴奏,再到师生六声部的伴奏,才能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铁匠们劳动时的热闹场面,感受多声部合作演奏带来的音响效果的丰富感。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进一步体验、表现音乐的内涵。

(三)辨析劳动题材音乐作品

1.听辨游戏:为听到的音乐排序。

(1)《丰收锣鼓》,(2)《剪羊毛》,(3)《采茶舞曲》,(4)《采茶扑蝶》,(5)《太阳出来喜洋洋》。

2.师生相互交流听辨心得与体会。

3.教师对容易辨别错的歌曲、乐曲进行适当介绍。

设计意图:一堂课只复习一首歌曲和欣赏一首乐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设计了一个游戏形式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要求学生听辨出乐曲的名称即可。预计学生能通过歌词听辨出《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剪羊毛》,通过音乐中的锣鼓声,也能听辨出《丰收锣鼓》,但不排除以凭空猜想来判断《采茶舞曲》和《采茶扑蝶》。然后,教师可以重点对这两首曲子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这两首与采茶有关的乐曲。本环节的设计思想是在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范围内,围绕教学主题“爱劳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旨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略)

[自我反思]

本课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典型课例。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切实有效,是主要的研究目标。体现合作有效性的主要切入点和策略:从小组内的合作向小组间的合作过度,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课在为乐曲《森林里的铁匠》主题旋律创编伴奏音型这一环节时,先请每个小组根据各组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两小节一声部的伴奏音型为乐曲伴奏。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都能符合各自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时也能很合拍,但一个组、一声部的演奏无法很好把乐曲的情绪表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乐器音色的搭配、小组间的合作,从两声部、四声部以及师生间六声部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体验合作、合奏带来的音响上的丰富感,从而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气氛,体验快乐的内涵。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明显反映出这种小组间的相互合作,对乐曲情绪的表达,以及学生音乐情感的宣泄是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的,是切实有效的。

本课的合作学习有效性主要通过学习方式和音乐表现方式的转变与完善得以体现,今后还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作深入研究,以拓宽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

[专家点评]

本课选择的研究主题非常有价值,既是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面上教师缺少应对策略的困惑之处。本课在体现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有两个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做法。

一是通过转变课堂学习方式,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音乐实践活动。本课的欣赏教学环节和拓展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不是预设给学生四种伴奏音型,请学生进行合奏,而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各小组自己的思考、协商,为乐曲创编适合自己小组打击乐器音色特点的伴奏音型,并进行合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表现创作成果和自我风采的平台,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小组间有效的合作,演奏各自创编的伴奏音型,表现音乐的内涵,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融洽,又能较好地体现转变课堂学习方式的新理念,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二是通过学生间的经验互补,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课的“辨析劳动题材音乐作品”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听辨五首与劳动有关的歌(乐)曲,并为音乐排序。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听辨,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音乐学习经验的差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听辨可以将学习经验适度互补,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感悟与理解,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篇4: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表演《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歌曲的第2~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奏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掌握好一字四拍处的拖音,并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3.能即興编舞、编配伴奏,培养良好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做律动)。

2.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音乐导入,进入情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1)播放课件《草原风光》(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2)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3)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播放歌曲《草原上》。

(1)聆听歌曲,说说歌曲唱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轻声地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3)听辨音的长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首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哪些字唱的是长音?

一起跟着琴声练习长音,尤其是一字四拍的拖音,教师范唱,提醒学生一定要唱够拍数,声音要稳。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

(4)集体跟伴奏演唱,说说怎样才能唱出草原辽阔的感觉。

(5)再次演唱,用响亮的声音唱好长音,唱出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的豪迈。

三、表现与创造

1.为乐曲伴奏

(出示: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手铃)

(1)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2)如果用碰铃和三角铁为乐曲伴奏,在哪儿开始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用三角铁和碰铃在长音处敲击,为乐曲伴奏。

(3)如果用双响筒和手铃呢?

学生自己创编。

(4)用四种乐器为乐曲伴奏。

2.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加上伴奏的乐曲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师点击多媒体,播放蒙古舞蹈。

(2)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

(3)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分小组进行。

(4)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载歌载舞。

四、拓展:体验民俗

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随豪放的蒙古人疯狂一下吧。

1.播放课件《那达慕大会》(背景音乐:《草原上》)

2.出示四幅画面(摔跤、射箭、骑马、挤马奶)。师选择不同的画面,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做客,学会了蒙古族歌曲和舞蹈,并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大胆创编,你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再次唱响《草原上》。

篇5: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是新课标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如何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提高创造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题为《对十》的探讨课,力求创设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体验歌唱乐趣的同时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对十》这一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教材安排了听赏曲目《小放牛》,表演歌曲《对十》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唱歌与歌表演表达对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运用身边的音源或自制的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编配创作节奏动作进行歌表演。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目标为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节奏动作进行歌表演。

课堂回放

片断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

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动作进行律动,师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很欢快、很活泼、节奏感很强。

师: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

生:好!

(师用铃敲打一条节奏:XX XXX XXX XXXX X‖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文具盒或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XX XXX XXX XXXX X‖给予回答。教师变换不同节奏问,学生用相同节奏回答。)

师:你们知道我问的什么吗?

生:你问的:男同 学 女同 学 大家 爱上 音乐 课?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谁的节奏敲打得准确,谁就是在用心灵跟老师对话,让我们继续用节奏进行对话,共享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片断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师: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老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

师:《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生:歌里有三种花。唱问的时候要略显神秘些,唱答的时候要诙谐欢快。

(学唱歌曲的教学步骤是: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2.老师教唱难点。3.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对十》歌曲的旋律,并能按歌曲的情绪演唱歌词。)

师小结: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间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片断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分组学习。小组创编活动要求:1.组长分工,合作创意。2.创编完成后由各组推选一人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创编的歌词。3.确定演唱的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和任选一项。)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老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对十》。

学生展示创编的歌词并进行演唱。例举:

第一组:创编的歌词为:“我说哪个一来,你给我对上一,什么神奇飞上天?,你说哪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神六飞船飞上天。”演唱形式:一人问众人答。

第二组:创编的歌词为:“我说哪个二来,你给我对上二,什么信息来得快?你说哪个二来我给你对上二,电脑信息来得快!”演唱形式:8人一组的对唱。

第三组:创编的歌词为:“我说哪个三来,你给我对上三,什么人呀他最美?你说哪个三来我给你对上三,品德高尚人最美!”演唱形式:邀请老师唱问的部分,全组同学唱答的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的创编都很棒!如果我们加上打击乐配以身体动作边歌边舞就会更加其味无穷了。

片断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分组讨论:1.选定一种打击乐或道具。2.确定演唱的歌词是教材上的还是自编的。3.商量出一种表演形式并编配出表演动作。

学生反馈演绎例举:

第一组:《打“莲湘”,歌表演》。选择的歌词为教材歌词。背景音乐:播放《对十》录音伴奏带。

第二组:《说唱:(对十)》。演唱形式:模仿流行歌手说唱的节奏并配以击掌击打节奏。选择的歌词为自编歌词。 ’

第三组:《女声表演唱:(对十)》。表演形式为:女生加上几个动作演唱,男生手脚配合击打节奏。选择歌词为教材歌词,背景音乐:播放歌曲《对十》录音伴奏带。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了解了用歌声对话的演唱形式,还创编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词,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把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精彩的学习表现陶醉了。让我们一起在《对十》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唱《对十》歌曲下课)。

一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一课很美,虽然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教师却用音乐、用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觉得这样的音乐课很有乐趣,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很轻松很开心。

教学启示

本节课由四个板块构成:敲打着心中的喜悦(节奏练习)一唱出心中的感受(教唱歌曲)一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歌词创编)一舞动着我们的快乐(歌表演),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这四个部分结构紧密,各部分间承转自然,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饶有兴趣。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对十》这种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对唱的形式、通过创编歌词进行对唱、通过节奏对话游戏、通过各种表演的形式和各种创编活动,引导学生懂得民歌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感抒发,通过学习音乐,使自己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篇6: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并了解一些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意与台湾的小朋友建立深厚的友情。

2、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母音lu的发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找台湾

师:你们知道台湾在那吗?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吗?(挂地图,教师引导)

2、说台湾

师:你了解台湾吗?能不能介绍一下台湾?(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台湾的知识)

3、看台湾

教师综合,简要地介绍有关台湾的知识

(在我国的东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台湾岛,那里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台湾一直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的小朋友也只能隔着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小朋友们遥遥相望。你们现在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4、学生说一说对台湾的祝福。唱一唱

师:那我们就让风姐姐将我们的美好祝愿带给台湾小朋友吧

1=c — d 2/4

1 3 5 6 5-6 5 4 3 2-1-6-1-5-1 6 6 6 1 5 5 5 6 4 3 2 1-

引导学生从内心的情感出发,将自己想象成风儿,把祝福吹到台湾,进一步体验“u”的发声方法,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2、听赏《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三首声乐作品,其中包括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3、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彩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

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1、聆听歌曲

教师边折纸船边唱歌

2、感受歌词

(1)“拍电报”

a)师:我们还可以用电报的形式,将要说的话传送给他们。

x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小小手儿巧又巧手儿巧又巧

折个船儿摇呀摇船儿摇呀摇

教师把以上节奏给学生带读,把节奏把握好,并加入手上的动作

学生创编根据节奏编歌词

(2)师生互相合作朗读歌词(重点体会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3)体验旋律

a、律动:教师唱歌曲,学生拿着小纸船律动

b、学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学唱歌词

c、分组分句学唱:

教师把自学的分一分,然后练习

然后交换他们自学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

学生推荐一人领唱,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

加入表演

4、巩固歌曲,升华情感

边唱边把自己对台湾小朋友的祝愿写在自己的小船上。

三、课堂小结

每位同学都希望能用我们自己的小船接来台湾的小朋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三首声乐作品,其中包括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2、感受人声音色的特点,并能分辩出童声、男声、女声。

教材重点与难点:

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生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音乐礼仪

二、复习《折纸船》

体会歌曲情感,并表演唱

三、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通过看电影、电视、广播听到不同的声音与人唱歌、你们听到哪些......

音乐知识:

1、人声的分类:人声一般可以分为童声、女声、男声三大类。

童声: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的声音。

女声:是指成年女子的声音。

男声:是指成年男子的声音,男声一般比女声低一个八度。

四、新课学习

欣赏

a、《小背篓》(女生独唱)

歌词理解:《小背篓》是一首反映“童年”和“母爱”的歌曲,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歌词现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细致地描绘了土家山寨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一开始,委婉柔美的旋律就把我们带入了土家族人的生活当中,接下来的四句“头一回.......写得自然流畅,既平稳又活泼,细致地刻画了土家族人的生活情趣,两句“哟哟”类似土家人大山歌的哟喝声,“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深情的赞颂了童年时妈妈给孩子的深切关爱,结束给人一种明朗清新,坦荡开阔的感觉。仿佛是妈妈的思念已经无法抑制,就像地下的泉水要喷涌而出,歌曲旋律甜美隽永,音域宽广,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优秀女声独唱歌曲。

b、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处,作者吸取了内蒙民歌的音调素材进行创作,歌曲写得舒展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唱起这首歌,人们就像处身在辽阔的草原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胸中汩汩流出,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意,溢于言表。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比此曲获一等奖。

c、歌曲《小螺号》

(童声独唱)

作品体会理解:

《小螺号》是一首反映渔家儿童幸福生活的歌曲。曲调清新活泼,颇具儿童情趣,歌曲以儿童的口语,描述了海鸥、浪花、渔船、海滩、海水等与渔家生活相关的情景及欢快的情绪,表达了渔家儿童幸福美好的心情。

学生欣赏,然后说一说是什么声音演唱

随琴唱一唱《小螺号》歌曲

篇7: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长寿区实验一小教师秦晓莉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以歌颂老师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单元。《老师谢谢你》以孩子情感入手表达了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歌曲篇幅较长,旋律流畅,音域跳动不大,是一首二段体结构的歌曲。第一乐段以叙述的形式倾诉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的知识,从而激发了第二乐段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第一乐段情绪亲切,第二乐段情绪高亢。

教学设计:以孩子对老师的情感入手,从赞美老师——呼唤老师——走近老师——感激老师这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从情上感化孩子,从而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目标:

A、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认识歌曲中的圆滑线和连音线,并且在歌曲中能够熟练演唱。

B、情感态度目标:能够通过聆听,感受,正确处理歌曲的力度与情绪。

C、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从而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与处理

教学难点:歌曲里圆滑线与连音线的演唱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跟唱法、视唱法、倾听、讨论、接龙游戏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手套(礼品)

教学过程:

一、深情朗诵——赞老师

1、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诗歌。请孩子们用心倾听,猜猜诗中的你是谁?(教师朗诵)(体现A)

2、全体学生起立,深情朗诵。(A)

二、发声练习——呼唤老师

1、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已出现了最亲爱的老师了,让我们用歌声来呼唤他吧。

2、找出圆滑线,简介什么叫圆滑线以及它的唱法。(B)

3、孩子深情呼唤老师做出手势动作。(B)

三、学习歌曲

百度文库

(一)、情感启发——走近老师(揭示课题)

1、听到孩子的呼唤,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看看他们都在为我们做什么,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

2、孩子说出最想说的一句话。

3、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谢谢你!(B)

(二)、学唱歌曲

1、这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听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情绪。(AB)

2、跟琴,老师带唱歌曲第一段旋律,学生如不会旋律,听老师唱,让学生熟悉音高。(A)

3、让学生观察有连音线的小节,指出是连接的相同音的线。说明唱法,并且让学生练习演唱。(A)

4、跟琴,接龙唱歌词,老师唱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接龙有困难的一处,进行教学。交换唱歌词。(A)

5、学生自己完整唱第一段歌词。(A)

6、拍手唱歌词。(A)

(三)、处理歌曲——表达感激之情

1、处理歌曲第一乐段,介绍渐强、渐弱两个力度记号。让学生讨论自主选择,放在合适的位置,从而使歌曲更好听。(AB)

2、学生说出自己感受,老师带学生一块唱,感受力度与情绪。(AB)

3、学生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歌曲中最能表现你们的感激之情是哪一句?学生自己找出。你想用什么力度来演唱。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最后一句。(AB)

5、请孩子们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6、跟琴唱第二段的内容,教师稍作讲解。(AB)

7、完整将歌曲演唱一遍。

四、情感升华

1、你们今天用深情的歌声感谢老师,这里还有一群孩子也在感谢老师,老师不仅教给他们很多知识,还为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C)

2、全体起立,向老师致敬。(C)

3、最后,让我们将这首歌曲送给亲爱的老师。学生跟伴奏唱歌曲。(ABC)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亲爱的老师。孩子们再见。(C)

篇8: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我运用了如下几种方式:

一、多种导入法,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体验, 是我们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索, 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

1.动画导入

学生喜欢看动画片, 因为画面逼真、形象生动, 利用这一特点, 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稻草里的火鸡》一课时, 决定运用动画的形式导入新课。上课铃响后, 我神秘地对全班孩子说:“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片。”于是, 我开始唱起歌来, 一边唱一边将课前准备好的卡通形象———火鸡、抓火鸡的小朋友、稻草等在黑板上演绎了一段简短的动画,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种方法非常奏效, 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在黑板前的一幕, 聚精会神地听着我演唱的歌曲, 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

引起注意, 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而声情并茂的故事则是吸引儿童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教唱三年级上册歌曲《左手和右手》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名叫东东的小男孩, 他的右手因为不满左手, 总觉得左手一点用也没有, 都是右手在帮忙做事情, 左手没有出力, 于是气跑左手, 通过遭遇各种失败和小主人东东的责备后, 右手终于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的道理, 最终重新找回了左手。听完这个故事后, 孩子们明白了歌曲的由来, 不一会儿就能把歌词记住了, 唱起歌儿也是声音洪亮, 课堂气氛特别好。

3.趣味语言导入

针对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 在教唱二年级上册《猜花》这一课时, 一上课, 我便出了几个关于花的谜语让孩子们猜, 从而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级上册《青蛙合唱》这一课时, 针对孩子们爱玩的特性, 我对他们说:“森林里要举行一次合唱比赛, 好多的小动物们都想要去参加, 小青蛙们也不甘示弱, 他们想邀请我们一块去为他们加油助威, 小朋友们, 你们想去听听青蛙们在唱什么吗?” (想) “那我们快出发吧!”一段简短的话, 却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很自然地就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往下走了。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 而生动的情境又能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 引起学生愉快情绪和探索的兴趣。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 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 教师精心设计, 创设科学、合适的音乐情境, 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引导学生动脑, 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 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良方。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大海》这一课时, 我想创设学生熟悉的大海作为情境, 在PPT上显示一张一望无际的大海的图片, 并且播放一段有海浪和海鸥声音的音响, 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拓展环节, 我将一些平时生活中的物品, 如, 塑料纸、可以发出声音的较硬的布、自制的沙锤等交到孩子们手里, 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想象和聪明才智, 模仿出大海上各种各样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使他们能更多地融入歌曲的意境当中, 既学会了歌曲, 又让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发挥。

2.巧借画面, 参与体验

音乐的表现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 但其表现形式又是抽象的, 低年级的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很弱, 如何让她们听懂音乐要表达的内容?在欣赏一年级下册管弦乐曲《彼得与狼》中《小鸭和大灰狼》一课中, 我决定好好利用现有的图片, 在学生聆听几遍对音乐有一定的记忆后一边提问一边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平时的生活感受来了解音乐的情绪、速度、乐器音色及演奏的顺序,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故事中的内涵, 并从这一课中教育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三、多途径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 模仿能力较强, 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在逐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 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的过渡, 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1.情境穿梭, 引发想象

在二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课《朝景》时, 我先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朝阳燃烧着晨雾, 一片金光。林丛里, 经霜耐寒的松树、柏树, 还有冬青树湿润的秃枝和暗绿色的叶子闪耀出春天一样焕发的生命。给阳光一烘晒, 晨雾降落下来, 渗透到泥土里, 到处冒起阵阵湿气……教室安静下来, 学生的情绪都被我带动起来了, 如临其境。这时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感受, 展开联想。听完后, 孩子们纷纷举手, 急切地想告诉我他们所想到的。有的说:“我看见太阳公公慢慢地冲出云层。”有的说:“我仿佛听见鸟儿在歌唱, 小兔子在跑跳, 一个小女孩坐在树下, 望着远处,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瞧, 说得多好呀!听到这么多美丽的语言, 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孩子们在他们的想象中已经有了各自的美好感受。

2.音乐情景再现为“音乐想象”铺路导航

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用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 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比如, 三年级下册的《捕鱼歌》是一首台湾山地民谣, 其中有一段是描写渔民们捕鱼时的吆喝声, 为了让孩子们能唱出那种气势, 我创设了一个捕鱼时的情景:我模仿渔民在撒网捕鱼, 可是一个人拉不动大鱼, 让孩子们用渐强的力度为我呐喊助威, 学生的士气一下子就提高了, 课堂最后我又创设一个出海捕鱼的情境, 全班分成4组, 有的划船, 有的撒网, 每组再选一位组长做鼓手打鼓, 全班唱着歌曲出海捕鱼的热闹场面让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我和孩子们都觉得非常开心。

篇9:小学音乐三年级音乐 云 教案

关键词:音乐;识谱教学;策略

小学三年级作为中年级,音乐能力正是塑造阶段。教师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乐谱,而且要教会学生识谱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识谱的能力。

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和听觉能力的培养

在识谱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觉能力非常重要。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针对学生现有的识谱能力进行有效教学。如,在人音版三年级教材《春天》一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完成“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的识谱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学习歌曲《嘀哩嘀哩》的情境中向学生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而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四分、八分音符时值,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讲解十六分音符就容易多了。在十六分音符的讲解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十六分音乐的节奏把握,让学生多听多做,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佳。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可能无法掌握识谱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如果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声音、视频以及图片的展示中就能够很容易进行识谱学习了。如,在《牧童之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引导学生掌握全音符的时值以及延长记号。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很难理解全音符的意思,更不能很好地掌握延长记号。即使教师写到了黑板上,也不如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为形象生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中的全音符以及延长记号,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此相关的一句歌词的歌唱。同时,教师再让学生在整首歌中与其他的音符进行比较,学生就更容易学习和掌握了。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识谱

三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各不相同,而教师也不能在简短的四十分钟内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如果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就可以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如,在教师讲授完识谱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内互相哼唱,就会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互相纠正补充。

总之,小学三年级识谱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情况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李伊凡.对有效唱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9).

篇10: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过程:

一、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师范唱)。

2、接龙游戏(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学生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重点指导: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题:《对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重点指导: “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观看荡秋千录像;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 题:《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四、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

课 题:《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课 题:《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二、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三、为歌曲伴奏

四、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

课 题:《布娃娃》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4、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瓜棚〉和〈冬瓜和南瓜〉。2.能自行设计动作,表演〈冬瓜和南瓜〉。

3.在欣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的情绪,在乐曲主要的旋律再次出现时能够听辨。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地表现歌曲,能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为《冬瓜和南瓜》设计歌表演的动作。

本单元的难点是歌曲《小瓜棚》的演唱,要唱得流利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较为不易,应多听录音通过模仿逐步掌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瓜棚》

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2.听几遍录音范唱。

3.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 歌谱。歌曲中有大量的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应予解释。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旋律。认识民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教学过程:

一.欣赏管旋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点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称为世界三大最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乐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他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2)学习歌曲旋律。(随伴奏学习歌曲旋律)1.朗读歌词。2.学唱歌词。3.表现歌曲。二.欣赏《牧歌》

1.先听一遍《牧歌》录音,感受内蒙民歌的音调,讲授无伴奏合唱知识: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队伴奏的合唱形式。2.多次反复聆听,除从音色上感受外,再从力度、和声的变化上去体会其美感,教师在每遍听前可作适当的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想象。3.发表想象。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教学目标:

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大多数人民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引入,再丛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导入本单元的课题,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关注。2.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请学生阅读或朗读歌词后提问:这首歌曲中的两为位主人公的一种什么精神?

(2)学唱歌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还应注意休止符,尤其是八分休止符。(3)学唱最后12小节歌谱,要求学生注意到歌谱中没有“4”和“7”这两个音。3.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课下设计恰当的表演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乐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乐,培育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并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同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歌曲《小瓜棚》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乐观自信、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热爱劳动的农村小男孩的生动形象,本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描绘性格的小女孩生动形象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1)初听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后感到哪几句给你的印象最深?(2)复听歌曲。

进一步领会歌曲的说唱风格和激发学生欢乐的情绪。小结:我们应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2.复习歌曲《小瓜棚》,可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唱的较为熟练。3.加入背景音响,丰富演唱效果。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将这些音响加进去,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到“听见鸟儿鸣”时,加入鸟鸣声等,不必将同一音响从头至尾都加进去。如学生带来这些音响的录音带,录音机可由学生来操纵。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第一课时

课 题:《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和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欣赏《苗岭的早晨》

1、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边听边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介绍乐曲《苗岭的早晨》,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5、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感受苗族歌曲的特点。

6、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第二课时

课 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学生讨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三课时

题:《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三、创编:森林遭破坏的图画,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得危害。

第四课时

题:《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森林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分享关于森林的资料)

二、出示本单元的图片

1、将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内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总结:动物们也遭到了失去家园的劫难,我们编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三、情景剧表演:

1、分组设计活动。

2、各组设计角色扮演动物,教师进行指导。

3、分组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4、小节。

第五单元

小乐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法国号》;音乐知识:法国号,四三拍。教学目标:

1、学唱《法国号》这首歌曲,并学习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2、能人是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3、通过《法国号》的演唱和声势的练习,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简介圆号

1、学生听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

2、请学生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试这找出所听的乐器。

3、教师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法国号》的范唱录音。

2、学唱歌曲,并让学生寻找歌曲唱做的规律。

3、启发、提问用浑厚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第26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拍。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请学生自己掌握四三拍节奏律动,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法国号》背唱;展示自制的小乐器活随堂自制简单的小乐器。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律动等活动,做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形节奏。

2、通过学生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3、通过学习表现三拍自律动的简单的舞蹈,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是饭,学生模仿。(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

二、学习用自制的乐器为演唱的同学伴奏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作简单的评价,并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

2、教师请全体同学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

3、待学生配合默契,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自制的乐器演奏为学生的演唱伴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合唱曲《小乐队》;认识并初步熟悉《小乐队》中唱到得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和音色。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幻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器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编,起到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之目的。

3、继续熟悉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教学过程:

一、认识另四件西洋乐器

1、完整听赏《小乐队》,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实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二、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分组熟悉《小乐队》各声部的旋律。

2、各族用自制打击乐器为其演唱的声部配1-2小节的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做出反应并配上自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的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互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的顺序。

6、各组创编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各组用自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紫竹调》;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星空》这首乐曲。

2、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你认识吗

1、教师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请学生试着说说乐器的名称。如回答不上来,在出示三革命成供学生选择。

2、请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请学生试着说出示哪件乐器在演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的合奏部分,并能正确区分他们即可。

二、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有关〉《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听演唱版的《紫竹调》,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3、听赏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一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4、在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及兴伴奏,比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三、小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背篓》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心上,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的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以歌曲《小背篓》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

2、欣赏歌曲《小背篓》

(1)教师简介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教师简介作曲家(2)初听全曲,歌曲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欣赏第一段:第一段歌词描写了什么?旋律、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景?

(4)欣赏第二段: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一段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5)再次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并体会装饰音在乐曲中的作用。

3、歌曲在创作,分组表现歌曲

4、欣赏录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竹马游戏》《陀螺》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区别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点,并试着选择不同的伴奏方式。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歌曲《拍皮球》的 音乐伴奏下,走进教室。(学生活动:听音乐律动《拍皮球》)

2、欣赏《竹马游戏》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舒曼及钢琴作品《童年情景》。(2)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

(3)记忆主要节奏为乐曲伴奏。

(4)听音乐《竹马游戏》模仿“骑竹马”做律动或伴奏。

3、出示陀螺图片。

4、欣赏《陀螺》

(1)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比才及作品《童年的游戏》,可采用分辨乐曲情绪的方法。

(2)分辨乐曲的节拍

(3)听《陀螺》的音乐表演或伴奏。

5、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卖报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通过《卖报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升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入。

(师简介聂耳,学生演唱《国歌》,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的情感。)

2、介绍作品《卖报歌》的创作背景,学生交流、讲故事(课前布置收集聂耳的故事)

3、学习歌曲《卖报歌》

(1)教师范唱《卖报歌》激发情感。

(2)解决歌曲中节奏的难点:XX X XX ∣XX X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3)解决歌曲中的难点:的难点: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准旋律。(4)学唱歌曲《卖报歌》的旋律。(5)指导学习歌词

(6)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4、表演唱《卖报歌》:分形式表演或伴奏。

5、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不同乐段情绪的变化,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及伊模唱乐曲的第一主题。通过欣赏感受手风琴的丰富表现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讲解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梗概。

2、欣赏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初听全曲:乐曲与电影插曲有什么不同?情绪有无变化?(通过欣赏认识手风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绪变化)。(2)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段:旋律及速度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演唱主体旋律,感受情绪。

欣赏第二段:节奏速度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

欣赏第三段:旋律与那段相同,表现了什么?(3)完整的欣赏全曲。

(4)表现全曲(学生可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演唱,第二乐段打击乐伴奏。)

3、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或演唱课前准备的历史歌曲,复习歌曲《小背篓》、《卖报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或演唱父辈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通过小小音乐会“歌声中的回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开一场“歌声中的回忆”音乐会,请主持人上场。

2、音乐会开始

(音乐会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分组表演或单独表演历史歌曲,如:《红星歌》《共产儿童团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边区儿童团团歌》《让我们党起双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

3、教师总结。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民乐欣赏:藏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朝鲜族民歌。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为本单元教材内容作铺垫的欣赏课。通过欣赏歌曲、表演舞蹈,朗诵使歌,介绍地理知识等多种方式,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音乐歌舞、感受民族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可以在欣赏歌曲后,安排学生讲一讲所了解的民族,并说说自己想了解、欣赏那个民族音乐?

2、民歌介绍。

(1)藏族民歌欣赏:《金瓶似的小山》。(学生边听边舞,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

(2)朝鲜族民歌欣赏:《桔梗谣》(教师边播放歌曲编出示一些朝鲜族的歌舞图片。)

(3)维吾尔族民歌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欣赏歌曲前,了解一些有关新疆葡萄沟的资料,之后大家一起感受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音乐。学生可以通过朗诵小诗、律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柯尔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共同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2、发声练习

3、学习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1)听范唱,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进行齐唱部分的歌曲教学,解决后十六分节奏难点及唱准吧分休止符。(3)解决合唱难点:教师直接将和声出示,先分声部练习,在进行和声练习。(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二段

4、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朝鲜族歌曲《嗯海呀》。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在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熟歌曲的情况下,启发学生设计、领唱及齐唱得演唱方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律动表现歌曲。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鲜明的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朝鲜族的各种知识。(2)简介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特点。

(3)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的称词部分。

(2)学生练习称词部分,教师演唱齐唱部分。(3)完整学唱歌曲。

3、分组创编。(进行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练习。)

4、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丰收的田间场景,学生通过形体动作表现丰收时农民劳动的热烈场面,随着教师的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小音乐会”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更加热爱这个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的大花园。教学过程:

1、布置查询资料的作业:请学生了解五十六个民族。

2、进行“小小音乐会”。

(1)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介绍民族服饰。(2)学生可以表演学过的民族歌舞。

(3)学生可以播放自己最喜爱的民歌、歌舞、民乐片段。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的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合唱谱,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白鸽的图片。)

2、初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3、学唱歌曲的旋律:出示单声部旋律。

4、学唱二声部。

(1)欣赏歌曲《美丽的黄昏》,了解它的演唱形式。(2)学生分小组练习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谱。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声部平衡,用自然的歌声表现二声部旋律。(4)试唱合唱谱,学会看合唱谱。(5)加歌词演唱,完整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白鸽》;欣赏《哦,十分钟.》。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演唱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白鸽》(1)齐唱

(2)全体学生二声部轮唱。

(3)分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乐曲的情绪?(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的内容描述了什么?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3)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5)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那些地方不好唱?怎样唱才能唱好?(6)小组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养成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听准辨别五次变奏。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听乐曲:你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主奏得吗?

3、介绍主奏乐器:木琴。(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

4、分段欣赏。

(1)引子:感受木琴音色特点。

(2)主体欣赏:出示主体谱例,旋律记忆。①主题: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 ②出示谱例:模唱记忆主题。③揭示课题:《小松树》(3)再听全曲:这个旋律中共出现了几次?他们都使用木琴演奏的吗?(4)再听全曲:当听到用穆沁演奏的乐段举手表示。他们河堤一次出现的旋律有变化吗?有什么不同?

(5)再听全曲:还有几个乐段不使用木琴演奏的?他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完整聆听,整体把握曲的情绪。

6、学唱歌曲:出示歌篇,演唱歌词。

7、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乐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蓝天白云跟我来》,感受乐曲给人们的愉快心情,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动作,进行班级“健美操比赛”,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哦,十分钟》。

2、提问:你感觉再学校中最快乐的有什么事?你最喜欢学小组子的那些活动?

3、出听歌曲:歌曲唱了什么?你对那一句感兴趣?为什么?

4、再听: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绪?

5、教师出示歌词,你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小声哼唱歌曲吗?

6、分组讨论:这首歌曲哪些地方不太好看?怎样唱才能唱好?

7、以小组为单位,创编韵律操,进行比赛。

上一篇:写给后给自己的一封信下一篇:2015年4月份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