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管理制度

2024-05-03

殡葬管理制度(共10篇)

篇1:殡葬管理制度

殡葬改革与殡葬管理的任务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年中分析会上,以《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题的报告中说: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上半年,研究部署了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救助管理工作,全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80万人次;隆重举行新中国首部婚姻法颁布6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婚姻、收养问题的有效机制,推进《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开展全国殡葬系统“优质服务月”活动,清明祭扫文明有序,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在资源配置、生态文明、服务质量、救助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许多地方制定了基本殡葬服务的惠民政策。同时要看到,社会事务管理仍须加快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和文明服务的水平。下半年,要深化殡葬改革,巩固公墓治理整顿成果,大力推行惠民殡葬、阳光殡葬、绿色殡葬,认真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被拐卖妇女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完善婚姻收养政策,加快婚姻收养信息化建设。”

李部长还说:

“下半年,要继续加强民政科研平台、科技管理制度、科研人才队伍等建设;启动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地名、殡葬、婚姻登记、社会工作等领域管理标准化建设,完成64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和25项行业标准制定任务。”

篇2:殡葬管理制度

火化机、运尸车、尸体冷藏柜等殡葬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禁止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

第十七条

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禁止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2]

罚则

第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 建造坟墓 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

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退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篇3:殡葬管理制度

一、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及其特点

“殡葬单位业务档案 (以下简称‘殡葬档案’) 是指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 在提供遗体火化、遗体安葬、骨灰安放 (葬) 等殡葬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是2011年5月1日由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明确指明的定义。

殡葬档案的特点:殡葬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殡葬档案有其自己的特点。 (一) 殡葬档案的时间性。按照编年顺序进行收集和归档, 这是殡葬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严谨的顺序, 更能体现出殡葬管理与殡葬服务发展的规律性, 从而能够更好地履行殡葬档案的服务职能和借鉴作用。 (二) 殡葬档案的独立性。殡葬档案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殡葬服务对象的不同上。由于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殡葬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记或一户一记的原则。例如:公墓实行一墓一档;骨灰寄存处实行一盒一档;火化工作实行一尸一档等。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现殡葬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三) 殡葬档案的服务性。殡葬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直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它通过提供殡葬档案信息形式, 实现和体现其服务目的。

二、殡葬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工作职责

(一) 管理体制。

《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殡葬档案工作纳入殡葬管理和民政档案工作中, 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殡葬档案工作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二) 工作职责。《办法》第四条规定:“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档案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建立健全本单位殡葬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殡葬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2、明确负责殡葬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 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殡葬档案;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确保殡葬档案的安全保管;4、提供殡葬档案查阅服务, 依据档案出具有关证明。

三、健全各项制度, 理顺管理程序

(一) 制定按月核对制度。

每月业务组长将各楼层、各寄存室的寄存信息打印成册, 发放到基层管理员手中, 由管理员逐个楼层、寄存室、架位核对在架信息。由于实现了微机化操作, 每次核对仅用很少时间就能完成, 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也大大降低了寄存差错率。 (二) 制定严格的凭证祭扫和补办寄存证手续制度, 要求丧主提供原登记在册的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 弥补了丧主利用制度缺陷, 也基本杜绝了骨灰盒随便丢失的事件发生。

四、殡葬档案的作用

(一) 提供死亡证明, 解决公民切身利益问题。

殡仪馆的业务档案主要以死亡证档案为主, 在建立死亡证档案过程中, 档案人员经常需要与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加强联系, 辅助他们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收集, 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档案收集完整了, 整理、归档的工作也不能忽视, 为了做好死亡证的归档, 档案人员要打印逝世者目录清单, 并进行仔细核对, 有些年久破损的档案还要进行修补。随着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证据的作用在执行政策、法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 居民死亡证是每位逝去居民最后一张信息凭证, 纸片虽小, 但却事关重大。人们在办理公证、出国、财产继承、事故处理、保险理赔、工伤理赔、股票过户、房子动迁等过程中都需要提供相关逝者的居民死亡证。以上海市为例, 各殡仪馆为了方便市民, 十多年来义务为居民查询死亡证, 据不完全统计, 殡仪馆2004年接待查阅人次112次, 2005年114次, 2006年160次, 2007年106次。

(二) 公墓档案为公民祭扫、维护丧家权益提供了便利条件。

公墓档案在为民服务中经常发挥作用, 如在一年一度的清明、冬至以及市民自选的祭扫日时, 大量人群涌向各公墓, 为故去的亲朋好友扫墓, 其中总有人忘记了所祭扫的故人骨灰安置的墓址 (或寄存、壁葬的格位号码) , 以至于到了公墓却寻找不着, 在焦急和匆忙之中, 他们找到公墓业务室, 所幸只需报出亡者姓名或当时办理骨灰安放申请人的姓名, 不出几分钟, 就能拿到业务员为他们抄写的骨灰安放具体位置, 使得他们能够如愿以偿地完成祭扫的心愿。市民来公墓祭扫, 希望把交付墓穴管理费等事项一并办理, 如忘带墓穴证 (骨灰寄存证) 也没关系, 这同样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查询到所交管理费的起止日期、金额, 一次性顺利解决按时缴管理费等事项。

五、殡葬档案的实体管理

(一) 收集与归档。

1、各级民政部门档案工作机构负责全面、系统收集、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归档;2、建立健全殡葬档案的归档制度。 (1) 明确归档范围。《办法》第五条规定:遗体火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文件材料应当归档: (详见《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2) 明确归档要求。《办法》第八条明确要求: (详见《办法》第八条) (3) 明确归档时间。《办法》第八条要求:“殡葬文件材料应当在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整理归档。”

(二) 整理与编目。

1、分类。《办法》第九条:“归档的殡葬文件材料按照类别———年度进行整理。”殡葬档案的类别分为遗体火化、遗体安葬和骨灰安放 (葬) 三类。2、立卷。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 以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为单位进行整理, 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一卷;遗体安葬材料和骨灰安放 (葬) 以墓穴 (格位) 为单位整理, 一个墓穴 (格位) 一卷。3、排列。按《办法》第九条三大类先后进行案卷排列, 各类案卷《办法》第十条 (二) 要求, 各类案卷按照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卷内文件分别按照《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的顺序排列。4、盖归档章。《办法》第十条 (四) 要求“在每卷档案内首页上端的空白处 (或者档案封套和档案袋的封面) 加盖归档章并填写有关内容。”5、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办法》第十条 (五) 要求:“每一卷殡葬档案编制卷内文件目录, 置于卷内首页之前;填写卷内备考表, 置于卷末。”6、装盒并填写封面。《办法》第十条 (七) 要求:“按室编卷号的顺序将每卷档案一次装入档案盒, 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的项目。”7、编制殡葬档案目录。按《办法》第十条 (八) (九) 要求:“按类别分别编制殡葬档案目录”, 加封面装订成册, 一式三份, 并编制目录号。

(三) 鉴定、移交与销毁。

1、保管期限: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的保管期限为50年”, “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为自初次签订安放 (葬) 合同之日起至续签的最后一份安放 (葬) 合同或者协议终止后20年。”2、移交:按《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在殡葬服务单位保管20年后向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3、销毁: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保管期限届满后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届满后,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移交到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对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建立销毁清册, 载明销毁档案的时间、种类和数量, 确保应当销毁的档案没有漏销和流失。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和殡葬档案目录永久保存。 (详见《办法》第十五条)

(四) 利用。

1、利用范围:《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殡葬档案主要供殡葬服务单位使用。 (1) 火化证明或者安放 (葬) 证明的持有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可以利用相关的殡葬档案。 (2)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因公需要, 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殡葬档案。 (3) 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利用与其承办的法律事务有关的殡葬档案。2、利用方式。按照《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殡葬档案不得外借, 仅限于当场查阅。为出具相关证明复印殡葬档案的, 需加盖档案保管部门的印章方为有效。严禁对所查阅的殡葬档案进行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

六、提升殡葬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新时期, 殡葬工作从“注重成果”向“注重民生”方向转变, 把“提高服务质量, 减轻丧家负担”视为全部殡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适应这种变化, 殡葬档案工作也要体现“四个转变”。

(一) 档案工作地位从“二线信息提供者”向“一线信息服务者”转变, 以往殡葬档案工作只是被动的信息提供, 充当殡葬改革的“旁观者”。按照殡葬改革的总体要求, 殡葬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殡葬档案工作地位前移, 成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生力军”。

(二) 从“唱独角戏”向“联合作战”转变。地位发生变化, 角色也相应改变。殡葬档案在行业内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因此, 档案工作要敢于出头,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科学整合各项信息资源, 实现各方共赢。

(三) 档案工作内涵以“单纯保管型”为主向“综合服务型”转变。以往档案工作偏重于资料收集“, 缺啥补啥”。档案使用时“干啥用啥”, 缺乏广泛性。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推广, 殡葬档案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体现, 在实施殡葬发展战略、殡葬事务公开、殡葬信息查询等方面体现出全体覆盖、适度普惠、均等服务的性质。

篇4:殡葬管理制度

关键词: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经济理性;变迁;公共空间

社会的良好运行依赖于社会控制,而社会控制的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一、非强制性的社会观念、价值体系、社会习俗等手段;二、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构建的社会控制体系;三、社会机构进行的控制执行。[1]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非强制性的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习俗,通过对社会成员的内化,将这些价值观念自觉的贯彻到行动当中,从而实现有效的控制,而殡葬习俗起到了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千百年来的土葬习俗,变为其他的更具“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但是,在推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形成了国家话语和地方习俗的对立。

对于个体而言,土葬具有重要的心理抚慰功能:通过土葬,可以将死亡带来的恐惧消除;千百年来的祖先崇拜也通过土葬这一形式减轻了家属的痛苦。同时,热闹体面的葬礼对于那些在世的老人是一种慰借,保证了他们的精神状态的高扬。葬礼增加人们的心里认同度,维系了公共空间中舆论和道德,保证了群体的完整。而对于整个村庄而言,殡葬仪式建构了公共生活,在操办葬礼的时候,需要那些有威望,上年纪的人来安排,而被邀请来主持葬礼是一种很有面子的事情,在筹办葬礼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地位的人合作和集体参与,实现了葬礼的有序进行,这样,就维系了认同观念,整合了各项社会资源,为地方的社会自治确立了准则。这样,社会规则得到了确立,人们自我期待的角色扮演也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社会关系的破裂。

但是,殡葬改革打破了这一均衡,原有的秩序不复存在,强制推行火葬的后果就是民间自发的形成了抵触的心理,通过种种行为进行反抗,包括上访,葬骨灰甚至对国家公务人员大打出手,酿成惨剧。想要改变人们的殡葬形式,就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一种能替代土葬功能的新的殡葬制度,但是,强制推行的殡葬改革却大开大合,没有顾及到人们的细微的心理需求,以国家政权的力量贯彻下来,造成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的紧张。但是,单独的个体时无法和政权机关相对抗。而推行殡葬改革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感到难为:如果不作为,消极对待他们自身也不认同的殡葬改革,就会无法完成固定的指标,被上级部门处罚,而强制执行的话,一方面,他们自身也不认同,另一方面,会激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强力的对立,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因此,过家家管的工作人员也大多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即使无法完成上级的要求也不回去强制推行,这样,民众也会体谅他们的难处,将罪责归咎于上级政府。

当民众与政府的对抗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部门就会放轻压力,不再把火葬当成硬性指标来强制基层政府执行,这样,地方政府就有了余地进行执行政策,导致了花钱买土葬这一乱像的发生。传统习俗和正式的制度通过这一扭曲的形式达成了平衡。这种平衡背后是一条黑暗的利益链,根源就在于政府拥有强执行火化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执行仅仅是在制度层面的,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空间进行操作,本来合理合法的土葬变成了需要花钱才能获得的稀缺资源,这样看似合理的心得均衡实质上是权力寻租,造成了政府部门合法性的损害,直接导致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的下降。

罚钱去土葬这样的怪象的形成,实在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和民众的三方博弈形成的:政府知道强制火葬难以推行,但是仍然要保留这种话语权;民众则是要维护土葬这一传统习俗;行政人员则被夹在其中,设法处理好双边关系,由于来自上级的压力变小,他们就有了变通的空间。于是,在新的博弈关系下,村民不会明着和政府部门对抗,但是它们会在私下里进行土葬,或者在火葬后大办死者的头七活着周年祭等活动,在政策和民俗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维护者千百年来的死者为大的传统。

而花钱买土葬的均衡状态并不被传统社会所接纳,它不能有效的起到原有的作用也不能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用来与国家政策进行消极对抗。但是,作为新的力量的市场此时加入到了博弈当中,经济理性开始主导人们的殡葬习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成为公共空间中的新的整合机制。体现在殡葬习俗上就是葬礼的形式发生了巨变:原本作为威望的象征的葬礼主持这一角色成为了收取报酬的职位,原本作为对于死者的追思和尊重和生者的安慰的葬礼就成为了一个赚取金钱的渠道和工具。

殡葬改革的实质就是国家制定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用火葬于文明、科学、先进来挂钩,将土葬与愚昧、落后、传统来挂钩,形成了一种具有天然强势的价值预判,也正是借助这样的一种价值判断,才有底气推行这样的政策。然而,土葬为主的殡葬习俗自然有着其合理性,同时,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它也早已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国家政策的盲目推行之下,传统的殡葬习俗被强制打破。更为严峻的事,市场作为博弈的一方参与到其中来,人的自利的天性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彰显的玲离尽致,结果导致了殡葬习俗的全面式微和殡葬改革的退步。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的国家在进行政策的制定时忽视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复杂性的本质,忽视了地方传统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一味的进行简单粗暴的简单化的设定,最终导致了政策推行的失败。[2]国家的法律还有政策应该建立在对原有的文化基础充分尊重的基础上。[3]在当下的殡葬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尊重传统习俗,尝试借助社会习俗的力量去推进殡葬改革,而不是一味的重建,毁坏原有的习俗和秩序,也许能走出一条殡葬改革的双赢的道路来。

注释: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M ].王晓毅,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3](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 ].潘大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篇5:殡葬管理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卫计局的指导下,按照《富源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富办字﹝2018﹞47号),按照文件内关于富源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把抓好殡葬管理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现将殡葬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推动《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实施意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合力整治违规行为,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和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目标考核,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落实整治责任。

二、宣传部署

在医院会议上向职工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普遍提高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使殡葬改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全面自查

对医院太平间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太平间属于医院自行运营,殡葬服务项目(遗体运输、遗体暂存等)均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证件齐全;遗体接运、冷藏等基本服务执行政府定价,不存在提高收费标准或捆绑收费等行为;提供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均明码标价,不存在只收费不服务行为;不存在经营、欺行霸市行为;未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未制造、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太平间未从事营利性殡仪服务。

通过本次自检自查,我院太平间情况良好,未发现明显违规情况。我院将持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氛围,为富源县殡葬改革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6:殡葬管理宣传标语

1、实行遗体葬于公墓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打好殡改攻坚战 落实殡改责任制。

3、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移风易俗

4、严禁公路两侧葬坟修墓

5、建设乡村公墓  造福子孙后代

6、倡导遗体葬于公墓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7、加强殡葬管理 推进殡葬改革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8、加强殡葬管理 节约土地资源  优化发展环境

9、更新丧葬观念  破除丧葬陋习

10、加强殡葬管理  保护森林安全 优化生态环境

11、改变旧的丧葬观念 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12、倡导殡葬文明新风 维护旅游城市形象

13、倡导厚养薄葬新风  崇尚敬老养老美德

14、倡导殡葬文明新风  维护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形象

15、殡葬管理 人人有责

16、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建坟葬墓

17、严禁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主干线两侧建坟葬墓

18、严禁送葬队伍在城区主干道抛洒纸钱、燃放鞭炮

19、加强平坟后续管理 严禁旧坟复垒重修

篇7:殡葬救助制度编写说明

市民政局(2012年7月 日)

各位领导: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安排,现就草拟《建立我市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和殡葬基础设施补助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出台《意见》的必要性和依据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殡葬改革的推进,困难群体殡葬救助工作日益紧迫和突出。建立我市殡葬救助体系是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和推进殡葬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经过长期建设,我市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市现有殡仪馆6家,经营性公墓8家,形成较为完善的殡葬服务体系;但面对新的形势,还存在着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公墓建设方面,经营性公墓价格偏高,群众意见很大;农村公益性公墓数量少,散埋乱葬情况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殡葬改革和经济社

会发展。

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高我市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我市群众基本殡葬权益,实现殡葬设施现代化,提高殡仪服务水平的目的。我们依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2】28号)、《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建立我省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的意见》(X民发【2012】12号)和《XX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这个意见。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分为两大部分:

(一)全面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

《意见》阐述了我市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在救助对象方面,除了上级文件要求的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无名尸体以及其他需要救助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体外,本着弘扬社会正义的目的,我们建议将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也纳入救助范围。

在救助程序方面,我们特别对无名尸体的救助程序作了具体规定:明确无名尸体由殡仪馆作为申请人先行垫付火葬费用,秦渭两区内发现的无名尸体由市殡仪馆火化后持管辖

地公安机关证明到尸体发现地民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在区殡葬管理机构领取殡葬救助金;其他县市区内发现的无名尸体由各县市殡仪馆火化后持管辖地公安机关证明到尸体发现地民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在县市殡葬管理机构领取殡葬救助金。

在救助标准方面,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每名救助对象按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项服务项目1000元进行救助,不足 元的按实际发生金额救助。在资金筹措方面,我们建议在省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财政按 分担。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们建议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给县区民政局或殡葬管理机构,而不是直接拨付给殡仪馆。

(二)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这部分主要有三方面主要内容:

1、加快以殡仪馆为主的殡仪服务设施建设

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将新建市级殡仪馆 个,县级殡仪馆 个,改扩建县级殡仪馆 个。提出殡仪馆建设要设备现代化,使用环保节能型火化炉。要求各县市区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协调安排殡仪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问题。

2、大力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

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是我省今年殡葬工作的新举措。《意见》提出了我市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目标、形式、建设步骤和四点建设要求。强调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要以政府

投资为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其建设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在资金支持方面,按照省上的做法,我们建议市财政也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省上补助 万元,市上补助 万元,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省上补助 万元,市上补助 万元。

3、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生态化建设

我市现有行政村 个,自然村 个,共有农村公益性公墓 个,其中能继续使用的 个,有 个已经埋满不能继续使用。这些农村公益性公墓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墓地环境脏乱差,大量占据农田和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针对以上情况,《意见》提出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火化区农村公益性公墓以骨灰楼(堂、墙、塔)为主;土葬区农村公益性公墓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墓碑小型化,逐步将农村散坟、规划点外集中墓地迁移到规划墓地,推进迁坟还田工作。《意见》对农村公益性墓地生态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特别提出要治理丧葬秩序,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殡葬新风,加大对乱埋乱葬行为的治理力度,逐步规范治丧行为;强调农村公益性公墓要建立长期管理机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墓的管理和维护。

三、需政府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资金问题

在殡葬救助制度方面,我市需救助人员主要集中在南部八县区,据统计约 万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 万人,重点优抚对象 万人),按千分之六的死亡率计算,每年死亡人员约 人,加上文件规定的其他需救助对象,每年需救助死亡人员约 人;按每人 元的标准进行救助,约需 万元资金。按照市县财政 的比例分担,市财政每年需预算列支 万元,各县市区需预算列支 万元。

在殡葬基础设施建方面,市殡仪馆的迁建需征地 亩,预算资金 万元,争取部省资助资金 万元,资金缺口 万元。考虑资金缺口较大,建议按照“统一规划,一步到位,分期实施”三至四年建成的思路逐步实施。新建县级殡仪馆,每个补助 万元,改扩建每个补助 万元。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设 个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市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每个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 万元,共需资金 万元;在农村公益性公墓生态化建设方面,每个农村公益性公墓拟补助 万元,共需资金 万元。

2、解决我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的其他问题 由市政府牵头,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土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编制部门要合理配备

城市殡葬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编制。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民政部门共同搞好殡葬管理工作。

篇8:殡葬经济实证研究及殡葬改革建议

随着国家民政改革的不断推进, 全国人口的不断增长, 殡葬业作为国家控制土地使用、服务百姓, 改善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 发展迅速。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政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 殡葬业受政府管制同时又面向社会, 殡葬政策的发展和改革不仅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千年的葬礼文化, 甚至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民生问题等当前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 国内关于殡葬业的研究并不多, 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殡葬业是否存在垄断的讨论:目前社会上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殡葬行业存在惊人的暴利, 而另一面有关部门声称殡葬暴利绝不存在, 殡仪馆的做法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且符合社会发展, 殡葬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 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人群, 因此在可选择服务上也应该存在不同的档次, 不能用个别人所选择的高档服务来代表整个殡葬行业的情况。 (2) 对于殡葬法规改革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现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存在严重缺陷, 殡葬执法主体不统一, 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应本着“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划定火化区和土葬区;加快乡镇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建设, 全力推进葬式改革, 积极推行绿色环保新葬式。 (3) 对于殡葬业的垄断问题:殡葬业垄断的根源在于政企合一的垄断体制, 民营资本的进入只从表面打破垄断, 实际上还是垄断经营, 其格局依然是“独家经营”, 造成殡葬业的暴利和低效率 (贺硕2009) 。 (4) 关于殡葬业的文化研究:①中国殡葬领域中的陈规陋习, 一般民众的信仰导致的观念上的愚昧性;②以奢为荣的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③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及亲情难以了断的心理导致死人与活人争地、阴宅房地产热 (葛玉红200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 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殡葬业的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 模型设定及理论依据

根据殡葬业的实际情况, 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来衡量殡葬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殡葬改革过程中, 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都是影响殡葬业规模的重要指标, 但是火化遗体数量 (HHYT) 是反映殡葬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 因为火化遗体数不仅体现了长期以来殡葬业规模的扩大和火化技术的进步, 而且体现了人民葬礼观念的转变和殡葬业改革的成果, 另外火葬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丧葬方式, 与整个殡葬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述其它指标, 即火化遗体数量作为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的因变量;火化率 (HHL) 即火化遗体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国家在推行和提倡火化葬礼的成果并对火化遗体数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体现了人民丧葬传统观念的转变;总人口 (ZRK) 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人口规模, 这是殡葬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对殡葬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为便于分析计算, 在此将年初总人口数作为该年的总人口数;死亡率 (SIWL) 的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影响到死亡人数。于是建立模型 (已证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

HHYT=β1+β2HHL+β3ZRK+β4SIWL +μ

β1为截距项, 表示所有未包含在模型中的变量对HHYT的平均影响, β2、β3、β4为偏回归系数, μ为随机误差项。

3 模型检验

以下是1990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 (单位分别是:万具, 100%, 万人, 1‰)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民政部1990——2009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没有公布死亡率)

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得到以下结果e为残差项。

模型符合经济理论假设, 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火化率、总人口及死亡率均对火化遗体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表现为正向影响。从1990年到2009年期间, 火化率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会同方向变化6.05435万具;总人口数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 006%;死亡率每变化1%, 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38851万具。由此可见, 影响火化遗体数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死亡率和火化率, 而总人口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反映了在殡葬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关注的三大问题:第一、如何控制人口基数从而有效控制火化遗体数量, 人口总量的增长会扩大殡葬业的规模、增加殡葬业的工作人员、增加民政部门的管理成本等;第二、如何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水平, 降低死亡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好转, 控制死亡率效果会更明显;第三、火化率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改革成果, 而且体现了我国传统葬礼文化的转变, 出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控制以及统筹规划, 政府部门一直在倡导生态环保节约经济的火葬模式, 而我国传统的丧葬观念则是“死者为大, 入土为安”, 因此火化率体现了殡葬的效率问题, 对国家管理的陵园、墓地、丧葬事业单位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要保证殡葬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就应该控制死亡率和人口基数, 提高火化率。本文仅就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4.1 控制人口基数

(1)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提高人口质量, 从根本上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如果能够控制住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就能够减少殡葬业的占用土地, 减轻城市周边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 (2) 控制人口基数能够控制殡葬业丧葬遗体数量, 减轻殡葬业的压力, 控制规模, 减少殡葬业的行政成本、管理成本等, 为民政部门节省一笔大开支。 (3) 控制人口增长, 能够培养人们“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 从长期看, 有利于殡葬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4.2 控制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普遍意识到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生活观念逐步转变。我国政府应该趁此机会, 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 继续大力宣传环保经济的生活方式, 建设体育锻炼基础设施,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2) 加快医疗部门改革,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倡导养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以延长人口寿命, 控制死亡率,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3) 逐步调整人口结构, 将殡葬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分散到未来的一定时期, 促使殡葬业更加平稳地改革和发展。

4.3 提高火化率

火化率直接影响到火化遗体数量, 同时又体现了我国殡葬改革的成果和人民丧葬习俗的转变, 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最近几年来, 火化率一直处于50%以下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这标志着殡葬业遇到瓶颈, 传统土葬观念抬头,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殡葬业的法制建设, 加快建设步伐, 建立健全“殡葬法律体系”, 加强殡葬服务行业内部监管。 (2) 破除殡葬业的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遏制暴利, 从而更好地促进殡葬业的发展, 通过不同经济成份的充分、有序竞争, 降低收费标准, 改善服务环境, 促进殡仪服务的健康发展。 (3) 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改变传统的丧葬习俗。民政部门, 环境科学、生态经济科学工作者要大量宣传, 动员社会舆论进行长久、广泛的宣传, 灌输生态意识, 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 本着低碳环保, 科学合理, 经济效率,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认为可以推行一下做法: (1) 树葬:在公墓区内或不在公墓区, 为死者植树, 将骨灰直接埋入树下的泥土中, 树前留下编号, 以便纪念。骨灰直接入土, 不用骨灰盒, 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成为树木的营养物, 真正做到 “入土为安”; 骨灰复归泥土, 成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网点之一, 既符合生态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 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 既符合环保经济的发展理念, 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2) 海葬——亲人死后火化, 回归大海, 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 而且契合中国千年以来“天人合一”的崇高精神境界。 (3) 电子坟墓祭奠, 利用电子坟墓祭奠亡灵已成新潮, 在互联网上将已故者的资料留存, 供亲人网上凭吊。虽然实物不存在, 但是利用电子坟墓祭扫能够节省时间和路途, 便于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人们祭奠, 尤其为行动不便等客观条件不允许者祭奠亲人适用, 同时利用电子坟墓进行殡葬业的管理与服务。 (4) 网上扫墓, 依托互联网高技术平台的网上祭扫, 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文明祭扫方式, 我国一些地区已设立了这项服务。

4.4 信息纪念

清明节的纪念活动已经出现手机短信祭奠亡灵的新形式, 用户只要在手机中输入网上纪念馆的馆号和祭奠形式,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用短信给先人献花、点歌、敬烛、祭酒等, 祭奠的内容在纪念馆中即刻显示, 值得提倡。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 我国殡葬服务业的改革已经走了二大步:第一步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二步是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转变。目前我们将要进行的是第三步, 殡葬服务业走向市场是更深层次的改革, 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 21世纪殡葬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取决于今天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和抉择。总体上说, 就是要做到完善殡葬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殡葬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这是引导殡葬业发展改革的基石,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开放殡葬业, 打破垄断局面, 引进竞争机制, 改变政企合一和低效率运营的面貌;改变我国千年来的传统丧葬习俗, 从文化意识上树立环保经济的丧葬观念, 合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丧葬新理念;在具体做法上, 运用现代化的手段, 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加登.殡葬服务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9) .

[2]葛玉红.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篇9:殡葬管理工作总结

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县殡葬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政为民服务宗旨,经过全县殡葬系统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县殡葬改革有了长足发展,我们民政局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不足,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发扬成绩,做好殡葬工作,促进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明年,我们工作重点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葬问题、强化管理,促进丧葬用品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土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镇人死亡后存在乱占土地进行土葬。影响了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直接影响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旧的殡葬习俗影响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入土为安”思想严重影响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也是土葬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殡葬改革意识淡薄,对土葬问题不够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争取领导重视,得到有关部门支持,加强殡葬改革工作力度。

殡葬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性比较强的工作,是一项移风易俗、改造殡葬观念的工作。工作难度大,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此我们主动及时把我们的工作情况向局领导汇报,向政府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并组装宣传车到各乡镇宣传殡葬改革重大意义及法律法规,提高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认识,营造殡葬改革工作氛围,促

进殡葬工作开展。

强化丧葬市场管理,促进丧葬市场健康发展

清明节期间,殡葬管理所所负责寿衣店的管理,对其宣传“告别陋习,文明祭祀”活动意义。并实施检查。殡仪馆、公墓对前来祭祀的群众劝阻烧纸,提倡使用鲜花祭奠亲人。

殡葬管理所,经常对市内寿衣店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对日杂店、食杂店经营烧纸的进行劝阻,令其停止烧纸的经营,对违规经营不听劝阻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给于没收销毁。今年在我市主要街道实行禁止烧纸,对主要街道路口看守。今年我市主要街道、路口烧纸明显减少,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明年工作设想

根据上级民政部门要求精神,结合我们新民的实际情况,一二年我们工作重点:.解决土葬问题,争取领导重视。本着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的思路,总结过去工作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解决问题,准备解决县城周围土葬问题。

篇10:晋江殡葬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坚持殡葬服务的基本公益属性,树立科学健康、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泉州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殡葬管理、殡仪服务和丧葬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民政局是我市殡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市殡葬管理所受其委托,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监委、发改局、公安局、民宗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行政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文体新局、卫计局、环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外事侨务局和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殡葬改革和管理的行政、执法、宣传、监督等工作。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属地管理,组织指导村(居)修订、执行丧葬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组织协调市直部门驻基层所站共同做好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民自治组织和其它组织,应当积极参与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组织、引导、监督其成员按照本规定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二章 遗体和骨灰处理

第四条

本市辖区全面实行火葬,严禁土葬及骨灰“二重葬”。如违反本规定由市民政局责令限期整改,市国土局、农业局等部门对违法占地或毁林占地、非法占用耕地、林地建坟等行为进行查处;拒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丧事承办人承担。

第五条

外国籍、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要求将尸体、骨灰运出境外或运进国内安葬者,按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尸体运输管理的若干规定》办理。

第六条

执行本规定并在市殡仪馆(火葬场)火化遗体的,火化基本费用全免,包括遗体火化、遗体运输、三天以内冰棺及装尸袋费。

城乡低保、城镇“三无”、农村“五保”、重点优抚、革命“五老”和经有关部门确认的持晋江居住证生活困难人员死亡后在三日内火化的,除免除以上费用外,增免一个骨灰盒(200元以内)、三天以内遗体冷藏费、一辆大客车等费用;公安部门开具火化证明的“未知名遗体”,均予增免上述费用。

第七条

骨灰应在骨灰堂、公墓区等合法场所寄存、安葬,或以其它不占土地的方式处理,倡导海葬、树葬、草葬、花葬等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法。骨灰处理方式未确定前,必须暂存殡仪馆内;在公墓区安葬的,应报市殡葬管理所批准。第八条

遗体运输由市殡仪馆或镇级殡仪服务站运尸专车运送。除殡仪专车外,其他任何车辆不得接送尸体。公安、卫生部门处置的遗体统一由市殡仪馆专用车运输,不得擅自将遗体外运。

第九条

佛教寺庙焚化僧尼遗体、开展骨灰寄存业务,须经民政局、民宗局等部门审批核准。寺庙焚化仅限合法登记备案的僧尼及教职人员,不得扩大到其他佛教徒、信众和社会人士。

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及穆斯林丧葬处理根据实际情况由民宗、民政、伊协协调处理。

第三章 丧事活动秩序管理

第十条

把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与尊重传统民俗、注重慎终追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丧事活动秩序管理,倡导文明、环保、节俭、守序的丧葬新风和厚养薄葬的孝道理念。举办丧事活动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城市管理规定和当地村规民约,不得有妨害公共秩序、扰乱公共交通、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违背公序良俗等行为。

第十一条

村(居)应将禁止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列入村规民约。

第十二条

死者有亲属的,亲属是丧事承办人;没有亲属的,生前单位或临终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是丧事承办人。承办人应在12小时内通知村(居)民委会、卫生部门、镇级殡仪服务站或市殡仪馆,预约火化时间,办理火化手续。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或卫生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因患传染病死亡的遗体,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医疗机构对其出具的死亡证明负有法律责任,必须确保死亡时间等证明事项真实可靠。发生舞弊行为的,由卫生部门依法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丧事承办人及其委托者应按本规定办理丧事;村(居)民委员会和承揽丧葬服务的机构、个人负有告知义务,必须将本规定全面、准确地告知丧事承办人。

第十四条

严格控制办丧时长。在本市辖区正常死亡人员丧事,一律不得超过5日,倡导3日;因非正常死亡等特殊原因需延长办丧时间,应由镇(街)审核、市民政局与文明办联合审批,延时一般不得超过2日。

市民宗局应加强宗教协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引导相关人员开展移风易俗自律工作;各镇、街道应加强属地管理,打击宣扬封建迷信、破坏殡葬管理的违法活动。

卫生部门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管理,严厉处罚非法为遗体采取防腐措施的机构和人员。

第十五条

禁止在主次干道两侧等重要公共场所暂置冰棺、搭设灵棚、焚化遗物。镇(街)应指导村(居)规范冰棺暂置点、丧事办理点、遗物焚烧点。对违规暂置冰棺的殡仪服务机构和人员,由民政部门处置;对违反本规定在市区核心区范围内的主次干道两侧和公共场所违规搭设灵棚的行为,由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第十六条

禁止送殡队伍步行进入主次干道。镇(街)应指导村(居)明确灵车和送殡人员接运车辆在灵堂设置场所就近上车的停靠点。接送送殡人员的大客车不得超过2辆,其他车辆不得超过5辆。对违反定点停靠制度的殡仪服务机构和人员,由民政部门处置;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由交警部门依法查处;擅自从事遗体、送殡人员等运输业务的,由市公安局、民政局协同处罚。

第十七条

禁止丧事活动沿途抛洒纸钱、非法燃放鞭炮,使用高倍音响设备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市民政局应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市民举报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殡仪服务专用车辆统一标识和GPS技术监控手段。对在丧事活动沿途抛洒纸钱的、在居民区使用高倍音响设备、非法燃放鞭炮造成严重危害的,由公安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或治安管理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禁止殡仪礼炮车驶入市区核心区。对违规殡仪礼炮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由公安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予以处罚;市民政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卫计局、环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应予配合。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丧事仪仗规模。出殡“阵头”包括乐队原则上控制在3个以内,出殡队伍人数除孝眷外控制在60人以内;送殡“阵头”等仪仗不得进入主次干道,不得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行为。市文体新局应加强殡葬仪仗经营性演出团体、民间游散艺人管理;公安部门应协同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取缔低俗淫秽表演和严重扰民的演奏、演出。

第二十条

严厉打击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严禁以守灵为由提供场所聚众赌博。对利用丧事场合聚众赌博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为赌博提供场所的丧事承办人及其委托人,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事活动,取消遗体火化基本费用减免政策:

1、未经批准超期办丧,或者突破批准时长超期办丧的;

2、在主次干道两侧及其它城市公共场所等重要公共场所搭设灵棚的;

3、送殡队伍步行进入主次干道的;

4、在居民区使用高倍音响设备,送殡队伍沿途抛洒纸钱、燃放鞭炮的;

5、雇佣殡仪礼炮车驶入市区核心区的;

6、丧事场所聚众赌博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殡葬服务机构和个人,由市公安局、民政局、卫计局、物价局等部门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处罚:

1、帮助丧事承办人或其委托人编造死者亡故时间,变相拖长丧期的;

2、私自为超期丧主提供冰棺等防腐设施及相关服务的;

3、不按村(居)统一规划的场所暂置冰棺的;

4、不按村(居)统一规划定点的灵车和送殡人员接运车辆停靠点的;

5、使用无牌、无证、报废车辆接运遗体、送殡人员的;

6、擅自增设殡葬服务项目、违规收取费用的;

7、其他破坏殡葬管理和丧事活动秩序的情形。

第四章 殡葬设施及服务机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殡仪馆(火葬场)、公墓区、骨灰安放处等殡葬设施由市统一规划,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四条

加强镇级殡仪服务站、骨灰楼(堂)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提高殡仪服务整体水平和社会效益。

镇级殡仪服务站实行市民政局和镇(街)双重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日常管理由镇(街)负责管理。市殡葬管理所负责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协调。服务站应按本规定和其他业务规范开展工作,确保守法、依规、安全、高效运营,并负责监督丧事承办人按本规定处理死者骨灰。

公益性骨灰堂不得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镇(街)、村(居)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骨灰楼(堂)日常管理和监督,健全骨灰存取登记等档案管理,市殡管所负责行业监管和指导。严格遵守殡葬法规、政策,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消防器材等安全设施到位。

凡发现骨灰存放机构为丧事承办人出具假证明、为骨灰“二重葬”创造条件等行为,由市殡葬管理所予以处罚;违反治安、土地、林业等法律、规章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第二十五条

支持和鼓励村(居)在符合基本规划和环境政策的前提下,利用闲置库房、厂房和空地等空间资源改造成公益性、固定性、共享型丧事场所。

第二十六条

生产、制造、销售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应遵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履行工商、税务登记手续,接受民政部门行业管理,不得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等违禁用品。违反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加强殡葬服务单位收费管理。殡仪馆、经营性公墓、镇级殡仪服务站等单位提供有偿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应报市物价部门审批,并明码标价,接受物价、民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殡葬管理和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应遵纪守法,优质服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购买殡葬用品和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收受财物。对违者由纪检监察委、民政部门等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除本规定已列明外,其它事项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福建省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和《泉州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党员和公职人员举办丧事活动违反本规定的,除按本规定给予处罚外,同时按党规政纪由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7年12月实施的,2009年11月23日修订的《晋江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备注: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各区和与国道、省道相通的交通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市内主要干路,集会中心,市领导机关所在地,商业繁华街点,重要生产区,外市活动及游览路线。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上一篇:XX年大学纪律教育月活动总结下一篇:村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