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2024-05-10

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共10篇)

篇1: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05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3-25 【生效日期】1999-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1998年7月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 殡葬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殡葬管理工作坚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的原则,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四条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殡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殡葬工作;市殡葬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殡葬管理具体工作;各旗、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殡葬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工商、土地、卫生、环境保护、民族宗教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二章 火葬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土葬改革区外,其他地区均为实行火葬的地区。

划定为火葬区尚未建立殡仪馆的旗、县,火化工作由邻近的殡仪馆承担。

第六条 第六条 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有下列情形的一律实行火葬:

(一)火葬区常住人口死亡的;

(二)火葬区内的常住人口在外地死亡的;

(三)非火葬区内的国家干部、职工和由国家、集体供养的人员死亡的;

(四)在火葬区内的外来人员死亡的;

(五)在火葬区内土葬二次迁墓的遗骨。

第七条 第七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的,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土地葬;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八条 第八条 未经殡葬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将在医院死亡的遗体运出医院。擅自拉运尸体的,医院应当及时报告殡葬管理部门。

第九条 第九条 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凭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

非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或者无名尸体,凭发现地或者死亡地旗、县、区的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

外国人、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的遗体需要火化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第十条 外来人员死亡,因特殊原因确需运回居住地的,必须经死亡地旗、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火葬区内遗体应当及时火化,停尸不得超过七天。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停尸时间的,必须经旗、县、区以上殡葬管理部门批准,其中非正常死亡人员需要延长停尸时间的,必须经公安、司法部门批准。

因患传染疾病死亡或者腐烂尸体,经过消毒后在24小时内火化。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火葬区的骨灰,采取多种方式处理安置。提倡深埋不留坟头,撒向山川江河,以植树代墓或者寄存在骨灰堂、骨灰墙。无名尸体火化后的骨灰,30天内无人认领,由殡仪馆一次性处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享有领取丧葬费的人员死亡后,其所在单位凭殡葬管理部门的有关证明发放丧葬费。

第三章 土葬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在土葬改革区内,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土葬用地,建立公益性集体公墓。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在土葬改革区内,凡建有公益性集体公墓的,遗体一律埋入公墓;未建立公益性集体公墓的,要在荒山、瘠地指定地点埋葬,禁止乱埋乱葬。

严禁非法买卖、出租、转让墓地。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土葬改革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火葬。

土葬改革区内自愿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并提供便利。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禁止在铁路、公路两侧,通讯设施、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公园内以及耕地、林地建造坟墓。

禁止建造或者恢复宗族墓地。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在国家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坟墓,用地单位应当登报或者张贴公告,通知坟主在60日内办理迁坟事宜,用地单位发给坟墓搬迁费450元,当地殡葬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迁坟出土的遗骨应当火化或迁到公益性公墓埋葬。过期无人办理迁坟的,按无主坟处理。

第四章 公墓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建筑公墓应当合理规划、节约用地,充分利用荒山、瘠地。城镇公墓的建立应当符合城镇建设规划。公墓必须做到墓地规范化、墓距条理化、公墓园林化,因地制宜种植花草树木,保持整洁、肃穆和安全。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

公益性公墓由乡、镇、村兴办,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旗、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并接受殡葬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公益性公墓只准许埋葬本行政区域内死者遗体,不得接收火葬区的遗体埋入公墓,禁止改变公益性质。

经营性公墓必须经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自治区民政部门批准,领取《公墓经营许可证》后方可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经营性公墓。

建造公墓应当依法向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火葬区域内,可建立骨灰堂、骨灰墙(廊、塔)和经营性骨灰公墓等设施存放骨灰。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严格控制新建经营性公墓的数量和规模。

已建公墓要控制墓穴占地面积,禁止超面积建造坟墓。骨灰墓单穴、双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遗体墓单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穴不得超过6平方米。

第五章 殡葬用品及丧事活动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行丧葬习俗改革,反对铺张浪费。

禁止丧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在丧事活动中,不得妨害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关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城镇街道、公共场所搭设灵棚(堂)和停放遗体、摆放花圈及焚烧祭奠。在丧事活动中,市区内禁止沿途抛撒纸钱和焚烧花圈等殡葬用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禁止在火葬区内生产经营棺木。

生产、销售殡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民政部门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殡葬服务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实行文明服务和规范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物价标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殡葬服务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刁难死者家属,不得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应当实行火葬而土葬的遗体,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火化。拒不改正的,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葬地乡、镇人民政府强制火化,一切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医院工作人员擅自同意或者默许遗体外运土葬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处500元罚款。

死者家属到医院抢运、偷运尸体的,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对主要责任人处5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阻挠、干涉他人进行火葬的,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责任人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或者在禁坟区内修筑坟墓的,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平迁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组织平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公墓经营者在公墓内超面积建筑坟墓的,由殡葬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加工、生产、经营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以及在火葬区生产经营棺木的,由殡葬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销毁并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未经民政部门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和开展殡葬业务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殡葬管理部门予以制止。对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侮辱、殴打殡葬管理人员和殡葬职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殡葬服务人员,不按规定履行服务职责以及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财物、刁难死者家属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收受的财物,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火化机、运尸车、尸体冷藏柜等殡葬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禁止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

第十七条

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禁止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2]

罚则

第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 建造坟墓 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

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退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篇3: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一、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及其特点

“殡葬单位业务档案 (以下简称‘殡葬档案’) 是指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 在提供遗体火化、遗体安葬、骨灰安放 (葬) 等殡葬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是2011年5月1日由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明确指明的定义。

殡葬档案的特点:殡葬行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殡葬档案有其自己的特点。 (一) 殡葬档案的时间性。按照编年顺序进行收集和归档, 这是殡葬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严谨的顺序, 更能体现出殡葬管理与殡葬服务发展的规律性, 从而能够更好地履行殡葬档案的服务职能和借鉴作用。 (二) 殡葬档案的独立性。殡葬档案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殡葬服务对象的不同上。由于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殡葬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记或一户一记的原则。例如:公墓实行一墓一档;骨灰寄存处实行一盒一档;火化工作实行一尸一档等。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现殡葬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三) 殡葬档案的服务性。殡葬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直接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各种服务。它通过提供殡葬档案信息形式, 实现和体现其服务目的。

二、殡葬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工作职责

(一) 管理体制。

《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殡葬档案工作纳入殡葬管理和民政档案工作中, 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殡葬档案工作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二) 工作职责。《办法》第四条规定:“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档案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建立健全本单位殡葬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殡葬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2、明确负责殡葬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 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殡葬档案;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确保殡葬档案的安全保管;4、提供殡葬档案查阅服务, 依据档案出具有关证明。

三、健全各项制度, 理顺管理程序

(一) 制定按月核对制度。

每月业务组长将各楼层、各寄存室的寄存信息打印成册, 发放到基层管理员手中, 由管理员逐个楼层、寄存室、架位核对在架信息。由于实现了微机化操作, 每次核对仅用很少时间就能完成, 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也大大降低了寄存差错率。 (二) 制定严格的凭证祭扫和补办寄存证手续制度, 要求丧主提供原登记在册的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 弥补了丧主利用制度缺陷, 也基本杜绝了骨灰盒随便丢失的事件发生。

四、殡葬档案的作用

(一) 提供死亡证明, 解决公民切身利益问题。

殡仪馆的业务档案主要以死亡证档案为主, 在建立死亡证档案过程中, 档案人员经常需要与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加强联系, 辅助他们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收集, 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档案收集完整了, 整理、归档的工作也不能忽视, 为了做好死亡证的归档, 档案人员要打印逝世者目录清单, 并进行仔细核对, 有些年久破损的档案还要进行修补。随着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证据的作用在执行政策、法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 居民死亡证是每位逝去居民最后一张信息凭证, 纸片虽小, 但却事关重大。人们在办理公证、出国、财产继承、事故处理、保险理赔、工伤理赔、股票过户、房子动迁等过程中都需要提供相关逝者的居民死亡证。以上海市为例, 各殡仪馆为了方便市民, 十多年来义务为居民查询死亡证, 据不完全统计, 殡仪馆2004年接待查阅人次112次, 2005年114次, 2006年160次, 2007年106次。

(二) 公墓档案为公民祭扫、维护丧家权益提供了便利条件。

公墓档案在为民服务中经常发挥作用, 如在一年一度的清明、冬至以及市民自选的祭扫日时, 大量人群涌向各公墓, 为故去的亲朋好友扫墓, 其中总有人忘记了所祭扫的故人骨灰安置的墓址 (或寄存、壁葬的格位号码) , 以至于到了公墓却寻找不着, 在焦急和匆忙之中, 他们找到公墓业务室, 所幸只需报出亡者姓名或当时办理骨灰安放申请人的姓名, 不出几分钟, 就能拿到业务员为他们抄写的骨灰安放具体位置, 使得他们能够如愿以偿地完成祭扫的心愿。市民来公墓祭扫, 希望把交付墓穴管理费等事项一并办理, 如忘带墓穴证 (骨灰寄存证) 也没关系, 这同样可以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查询到所交管理费的起止日期、金额, 一次性顺利解决按时缴管理费等事项。

五、殡葬档案的实体管理

(一) 收集与归档。

1、各级民政部门档案工作机构负责全面、系统收集、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归档;2、建立健全殡葬档案的归档制度。 (1) 明确归档范围。《办法》第五条规定:遗体火化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文件材料应当归档: (详见《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2) 明确归档要求。《办法》第八条明确要求: (详见《办法》第八条) (3) 明确归档时间。《办法》第八条要求:“殡葬文件材料应当在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整理归档。”

(二) 整理与编目。

1、分类。《办法》第九条:“归档的殡葬文件材料按照类别———年度进行整理。”殡葬档案的类别分为遗体火化、遗体安葬和骨灰安放 (葬) 三类。2、立卷。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 以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为单位进行整理, 一个被火化的死者一卷;遗体安葬材料和骨灰安放 (葬) 以墓穴 (格位) 为单位整理, 一个墓穴 (格位) 一卷。3、排列。按《办法》第九条三大类先后进行案卷排列, 各类案卷《办法》第十条 (二) 要求, 各类案卷按照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卷内文件分别按照《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的顺序排列。4、盖归档章。《办法》第十条 (四) 要求“在每卷档案内首页上端的空白处 (或者档案封套和档案袋的封面) 加盖归档章并填写有关内容。”5、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办法》第十条 (五) 要求:“每一卷殡葬档案编制卷内文件目录, 置于卷内首页之前;填写卷内备考表, 置于卷末。”6、装盒并填写封面。《办法》第十条 (七) 要求:“按室编卷号的顺序将每卷档案一次装入档案盒, 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的项目。”7、编制殡葬档案目录。按《办法》第十条 (八) (九) 要求:“按类别分别编制殡葬档案目录”, 加封面装订成册, 一式三份, 并编制目录号。

(三) 鉴定、移交与销毁。

1、保管期限:按《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的保管期限为50年”, “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为自初次签订安放 (葬) 合同之日起至续签的最后一份安放 (葬) 合同或者协议终止后20年。”2、移交:按《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在殡葬服务单位保管20年后向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3、销毁: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遗体火化档案保管期限届满后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延长保管期限直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遗体安葬档案和骨灰安放 (葬) 档案的保管期限届满后,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对其进行鉴定, 有继续保存价值的移交到相关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至永久, 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对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建立销毁清册, 载明销毁档案的时间、种类和数量, 确保应当销毁的档案没有漏销和流失。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清册和殡葬档案目录永久保存。 (详见《办法》第十五条)

(四) 利用。

1、利用范围:《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殡葬档案主要供殡葬服务单位使用。 (1) 火化证明或者安放 (葬) 证明的持有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可以利用相关的殡葬档案。 (2)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和国家安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因公需要, 持单位介绍信可以利用殡葬档案。 (3) 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利用与其承办的法律事务有关的殡葬档案。2、利用方式。按照《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殡葬档案不得外借, 仅限于当场查阅。为出具相关证明复印殡葬档案的, 需加盖档案保管部门的印章方为有效。严禁对所查阅的殡葬档案进行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

六、提升殡葬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

在新时期, 殡葬工作从“注重成果”向“注重民生”方向转变, 把“提高服务质量, 减轻丧家负担”视为全部殡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适应这种变化, 殡葬档案工作也要体现“四个转变”。

(一) 档案工作地位从“二线信息提供者”向“一线信息服务者”转变, 以往殡葬档案工作只是被动的信息提供, 充当殡葬改革的“旁观者”。按照殡葬改革的总体要求, 殡葬档案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殡葬档案工作地位前移, 成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生力军”。

(二) 从“唱独角戏”向“联合作战”转变。地位发生变化, 角色也相应改变。殡葬档案在行业内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因此, 档案工作要敢于出头, 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科学整合各项信息资源, 实现各方共赢。

(三) 档案工作内涵以“单纯保管型”为主向“综合服务型”转变。以往档案工作偏重于资料收集“, 缺啥补啥”。档案使用时“干啥用啥”, 缺乏广泛性。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推广, 殡葬档案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体现, 在实施殡葬发展战略、殡葬事务公开、殡葬信息查询等方面体现出全体覆盖、适度普惠、均等服务的性质。

篇4: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第二条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必须在开展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筹备工作之前将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的相关材料报呼和浩特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呼和浩特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市经贸、公安、城建、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市容、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协同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做好全市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的管理工作。主办单位应当在大型活动及会展业开始七日前就活动内容、形式、规模向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在本市举办的展览会实行一展一报的备案、登记制度。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按照“计划外展服从计划内展,新申办展服从已举办展,地方性展服从全国性展,小型展服从规模展”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同类展会或规模相近、题材雷同的活动,要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协调。原则上三个月内不举办同类展会。

第九条展览名称必须与展览会的内容、规模相一致。冠以“全国”、“中国”、“中华”等字样的展览会,须经国务院或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内蒙古”、“全区”等字样的展会,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国际经贸展览会按海关总署有关规定执行;综合性的涉台活动须经国务院台办审查、批准。

第十条申请举办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的单位和组织,在大型活动办公室(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备案通过后,应向公安部门提供大型活动及会展业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等相关材料;如涉及广告发布或商业性内容的,主办单位需到市工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涉及使用市政设施的,需到市建设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涉及占用道路或者影响交通的,需到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涉及使用呼和浩特市市属广场的,需到市广场管理部门办理使用场地的相关手续,并在取得以上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后才能开展活动;确需跨省、地(市)举办的大型活动及会展业,须报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呼和浩特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备案后,再向内蒙古自治区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批。

第十一条申请举办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的单位和组织,在申报时,应同时向市大型活动办公室(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

(1)举办大型活动及会展业的申请书;(2)举办活动的组织策划方案(含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组织形式、活动规模、广告宣传、安保措施等内容);(3)有效资质证明(工商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公司简介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3份);(4)举办专业活动所需的主管部门批文。

第十二条需变更活动内容、形式的,活动举办单位、组织应当向原备案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活动内容的手续。

第十三条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违反本办法,出现政治性错误或者重大安全事故,或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政策解读:

篇5: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年中分析会上,以《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题的报告中说: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上半年,研究部署了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救助管理工作,全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80万人次;隆重举行新中国首部婚姻法颁布6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婚姻、收养问题的有效机制,推进《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开展全国殡葬系统“优质服务月”活动,清明祭扫文明有序,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在资源配置、生态文明、服务质量、救助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许多地方制定了基本殡葬服务的惠民政策。同时要看到,社会事务管理仍须加快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和文明服务的水平。下半年,要深化殡葬改革,巩固公墓治理整顿成果,大力推行惠民殡葬、阳光殡葬、绿色殡葬,认真做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被拐卖妇女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完善婚姻收养政策,加快婚姻收养信息化建设。”

李部长还说:

篇6: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

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制定了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本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殡葬管理工作,坚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和改造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的新建、扩建和设备的更新改造所需资金,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给予支持。

第四条市民政部门是本市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具体管理工作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负责;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殡葬管理工作。公安、工商、城市规划、土地、市容、卫生、环保、物价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五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做好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应当在本单位或者本区域内开展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七条殡葬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供规范、优质、便民服务。

第二章丧葬管理

第八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死亡后,遗体实行火葬。蓟县山区个别不具备实行火葬条件的,可以实行土葬。具体土葬区域由市人民政府划定。少数民族按照本民族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的,应当在民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埋葬。

第九条按照本条例规定实行火葬的,应当将遗体尽快就近火化。依法实施强制隔离治疗的传染病人、传染病疑似病人的遗体以及在隔离观察期内与传染病人、传染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遗体,由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或卫生防病机构消毒处理后,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应当指定殡仪馆运送并立即火化。其他传染病患者遗体,按照规定立即消毒,并于二十四小时内由其家属安排火化,拒不火化的,强制火化。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按照本条例规定实行火葬的,遗体应当在本市的殡仪馆火化。禁止将遗体运往外地或者在本市土葬。外地人员在本市死亡的,应当尽快在本市的殡仪馆火化。因特殊原因需要将遗体运回户籍地的,必须出具户籍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的证明,并到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备案。境外人员在本市死亡的,其遗体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办理遗体火化手续,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出具证明: (一)正常死亡的遗体火化,凭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二)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无主或者无名的遗体火化,凭县级以上公安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十二条遗体的运送、存放业务,由殡仪馆承办。遗体运送车辆由市民政部门配发统一标志。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遗体的运送、存放业务。禁止在殡仪场所以外的地点存放殡仪车辆。医院太平间的殡葬业务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第三章丧事活动管理

第十三条提倡文明殡仪。民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殡仪服务场所,方便群众进行殡仪悼念等活动,并通过文明、节俭、快捷的服务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办丧事。

第十四条丧事活动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影响市容环境。禁止利用丧事活动勒索财物。

第十五条禁止在街道、楼群等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设灵棚,摆放或者焚烧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进行吹打念经、抛撒纸钱等迷信活动。禁止在干线道路两侧摆放花圈、花篮。在其他地方摆放花圈、花篮,不得影响周围群众生活和通行。

第四章骨灰安置与公墓管理

第十六条提倡骨灰以深埋、撒放、植树葬等方式安置。遗体火化后,骨灰可以存放在殡仪馆骨灰堂或者安葬在公墓内,农村地区可以存放在为本乡、镇村民服务的公益性骨灰堂或者安葬在公益性墓地内,也可以深埋。禁止在可耕地(包括承包的责任田和自留地)、宜林山地、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库和河流堤坝、铁路与公路两侧建造坟墓。禁止将骨灰装棺埋葬。

第十七条禁止在公墓以外修墓立碑。原有分散的坟墓应当迁至公墓、骨灰堂安置或者平毁。

第十八条市民政部门根据本市实际需要,对用于安置骨灰的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严格控制公墓的建立。建立公墓应当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山瘠地,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到城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农村地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为本乡、镇村民服务的公益性骨灰堂或者公益性墓地。禁止利用公益性骨灰堂或者公益性墓地从事经营活动。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和区、县民政部门对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的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建立经营性公墓必须经市民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建立的经营性公墓由市民政部门监督管理。农村地区建立为本乡、镇村民提供骨灰安葬的公益性墓地,必须经区、县民政部门批准,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禁止非法买卖、转让墓穴或者骨灰存放格位。出售墓穴或者骨灰存放格位应当查验购买者提供的火化证明或者其他合法证明。第二十三条经营性公墓的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提取不低于墓穴销售总额百分之十的资金,作为公墓维护管理费用,单立账户,专款专用。公墓维护管理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由市民政部门监督。

第五章丧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四条民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丧葬用品的生产、销售、租赁活动实行监督管理。生产、销售丧葬用品实行定点管理。定点设置的规划和布局,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禁止生产、销售用于土葬的棺木、棺罩。

第二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纸人、纸牛、纸马、冥币以及其他用于丧葬活动的迷信用品。

第六章殡葬服务

第二十六条殡仪服务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财物,不得刁难死者的单位和家属。

第二十七条殡葬服务单位应当按照与死者家属或者其代理人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服务项目提供服务。

第二十八条殡葬服务单位对骨灰的存放、保管应当尽职尽责,不得损毁和丢失,对正当的祭奠活动应当提供便利。

第二十九条殡仪服务收费和经营丧葬用品应当明码标价,由民政部门会同物价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监督。

第三十条死者的家属或者单位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接受投诉的部门应当及时受理,认真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遗体运往外地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规定,将遗体土葬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会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死者家属起葬、安排火化,拒不执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遗体运送、存放业务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可以暂时扣留违法从事遗体运送的车辆。暂时扣留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暂时扣留车辆应当当场出具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接受处理;对被扣留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被处罚人逾期不履行罚款决定的,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可以将暂扣的车辆拍卖。拍卖前书面告知被处罚人,拍卖所得依法抵缴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市容环境或者利用丧事活动勒索财物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街道、楼群等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设灵棚,摆放或者焚烧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进行吹打念经、抛撒纸钱等迷信活动,或者在干线道路两侧摆放花圈、花篮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责令死者家属改正,并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市容、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执法时先发现的`,也可以按照规定的职责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设置坟头、碑志或者将骨灰装棺埋葬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或者区、县民政部门会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死者家属或者责任人限期将坟头、碑志清除或者起葬;逾期不改的,可以强制执行,其费用由死者家属或者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规定出售墓穴或者骨灰存放格位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区县民政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私自修建墓地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区县民政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责令私自修建墓地者将坟墓清除,恢复原貌,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性公墓的经营者不按规定留取公墓维护管理费用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制造、销售用于丧葬活动的迷信用品的,由市殡葬事业管理机构、区县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并可以处制造、销售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财物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退回,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殡葬服务单位不按照与死者家属或者其代理人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服务项目提供殡葬服务或者对存放的骨灰保管不尽职尽责,发生损毁和丢失的,由殡葬服务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殡仪服务收费和经营丧葬用品收费不明码标价的,由物价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二条殡葬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被处罚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处罚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附则

篇7:殡葬管理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卫计局的指导下,按照《富源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富办字﹝2018﹞47号),按照文件内关于富源县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把抓好殡葬管理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现将殡葬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推动《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实施意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合力整治违规行为,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和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目标考核,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落实整治责任。

二、宣传部署

在医院会议上向职工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普遍提高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使殡葬改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全面自查

对医院太平间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太平间属于医院自行运营,殡葬服务项目(遗体运输、遗体暂存等)均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证件齐全;遗体接运、冷藏等基本服务执行政府定价,不存在提高收费标准或捆绑收费等行为;提供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及丧葬用品均明码标价,不存在只收费不服务行为;不存在经营、欺行霸市行为;未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未制造、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太平间未从事营利性殡仪服务。

通过本次自检自查,我院太平间情况良好,未发现明显违规情况。我院将持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氛围,为富源县殡葬改革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8: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1.1 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了提高过程控制的管理水平, 使得工厂能够满足越来越严格的质量标准 (ISO9001质量体系) 以及法规的要求, 人们对现场测量和控制设备的要求也提高, 即不仅仅要求现场设备能提供过程测量信息, 还应该能提供许多附加信息, 包括设备自身及过程的诊断信息, 管理信息等, 这些信息通称为非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 特殊用途集成电路 (ASIC) 技术以及HART协议和Foundation Fieldbus (简称FF现场总线) 为代表的双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赋予了现场设备跟多更强的“智能化”功能。至今现场只能化设备越来越受到了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一般认为, 衡量现场设备智能化的指标主要应包括如图1所示几个方面:

1.2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以往现场仪表管理模式

在以往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通常采用智能手持通讯器, 如:使用罗斯蒙特275、375型HART手操器来对现场智能设备进行组态及诊断, 然而, 它毕竟只能一台一台地对设备进行检查, 并且其数据库容量有限, 处理问题时, 不但耗费很多时间, 还费人力。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充分利用现场智能设备出厂时具有的功能, 尤其是其中丰富的非控制信息, 优化过程控制, 中国杭州和利时集团公司自主开发了HAMS设备管理系统, 它为工厂管理和设备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智能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时减少仪表的损耗, 从而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 主要有以下优点:

1.3 工业现场设备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越来越依赖于高端的技术和经验。工业领域中, 随着计算机系统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场仪表维护越来越趋于集成化、智能化、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专业化。如今, 现场总线技术越来越成熟, 各企业选择使用智能仪表设备实现工厂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主流。在此背景下, 现代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 使用无线局域网络与现场设备进行数据通讯成为设备管理通讯的发展的趋势。

2 HART通讯协议

HART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 , 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采用基于Bell202标准的FSK频移键控信号, 在低频的4-20mA模拟信号上叠加幅度为0.5mA的音频数字信号进行双向数字通讯, 数据传输率为1.2Mbps。由于FSK信号的平均值为0, 不影响传送给控制系统模拟信号的大小, 保证了与现有模拟系统的兼容性。在HART协议通信中主要的变量和控制信息由4-20mA传送, 在需要的情况下, 测量、过程参数、设备组态、校准、诊断信息通过HART协议访问。HART通信属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过程中过渡性产品, 因而在当前的过渡时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HART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十分成熟, 并已成为全球智能仪表的工业标准。

3 系统说明

3.1 系统架构

HAMS设备管理系统由, 设备管理软件和设备管理信息平台两部分组成。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HAMS设备管理系统与DCS系统的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处于同一层网络, 通过交换机与DCS控制系统的主控模块相连接, 而DCS控制系统通过HART链接器或FF链接器与现场仪表相连, 可以同时管理多种协议类型的仪表, 包括HART仪表、FF仪表、PA仪表等。

3.2 HAMS设备管理信息平台

HAMS设备管理信息平台位于企业管理层,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远程查看HAMS设备管理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从而, 全面了解设备信息, 强化在用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的跟踪管理, 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和管理受控, 不断优化设备结构, 从而适应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3.3 HAMS设备管理软件及系统主要功能

HAMS是针对工厂设备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 以HART、FF和Profibus协议为基础, 以国外先进设备集成技术EDDL (Electronic De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 电子设备描述语言) 技术和FDT/DTM (Field Device Tool/Device Type Manager, 现场设备工具/设备类型管理器) 技术为技术手段, 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于一体, 主要用于实现工厂仪表的远程配置与诊断、在线调校、标定管理、预测性维护以及日志记录跟踪等功能。HAMS提供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功能, 使智能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减少仪表的损耗并降低维护成本, 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方便统一的管理平台, 使得工厂能够在减少操作、降低维护工作量和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 大幅提高工厂设备的可用性、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并可以实现HAMS系统与DCS的无缝集成。

由于传统维护方式无法实现远程在线配置、无法远程获取仪表内部性能状态信息、无法进行自动记录操作变更信息、且无法避免危险环境下对仪表的维护操作, 而“HAMS和利时设备管理系统”提供的标定管理、预测性维护管理、日志记录程序、在线设备诊断等功能, 为解决企业综合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管理保障。HAMS提供的功能非常丰富, 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 设备组态:简易智能的设备组态, 只需扫描操作就可自动导入现场工程, 从而实现和现场不同类型、不同通信协议的仪表通信;

(2) 远程管理:可远程获取智能仪表参数, 远程设置智能仪表参数, 不需进入危险场所进行仪表维护;

(3) 预测性维护:可进行仪表的预测性维护, 不需要每日进行例行检查维护, 降低仪表故障率, 延长定期检修所需的时间, 从而减少运行和维护成本;

(4) 状态检测及维护:可设置周期性诊断、检测仪表状态变化, 准确报警、完善的报警管理为现场提供高效的仪表预警机制;

(5) 标定管理:可轻松设计标定方案, 自动生成标定报告和标定趋势曲线, 判断仪表老化程度;

(6) 文档管理:自动记录所有组态变化和操作, 提供的设备台账和工作票等功能全面提升工厂管理水平;

(7) 用户管理:可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及密码, 避免未授权用户引起的误操作, 满足工厂安全管理的需要。

结语

基于HART协议的数据通讯, 保留了4-20mA模拟量的特点。系统在现场基础上开发不受制于现场, 也不影响现场仪表或DCS, 比以往的手持型通讯工具功能更丰富、维护更方便。总体来看性能价格比比较高。系统在实际应用中, 因其计量数据精度高, 使用维护方便, 故障率低, 界面美观实用, 而受到用户好评。

摘要:介绍了一种以HART通讯协议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系统, 对该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构成、数据的采集与通讯做了详细介绍, 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HAMS设备管理软件实现效率、安全平稳的控制生产。

关键词:HAMS设备管理系统,HART协议,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邹益民, 周哲民.现场总线仪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08) .

[2]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仪表管理规定.2008.

[3]陆会明.控制装置与仪表 (第2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03) .

[4]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备件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52~68.

篇9:呼和浩特市殡葬管理条例

关键词: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经济理性;变迁;公共空间

社会的良好运行依赖于社会控制,而社会控制的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一、非强制性的社会观念、价值体系、社会习俗等手段;二、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构建的社会控制体系;三、社会机构进行的控制执行。[1]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非强制性的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习俗,通过对社会成员的内化,将这些价值观念自觉的贯彻到行动当中,从而实现有效的控制,而殡葬习俗起到了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转变千百年来的土葬习俗,变为其他的更具“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但是,在推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形成了国家话语和地方习俗的对立。

对于个体而言,土葬具有重要的心理抚慰功能:通过土葬,可以将死亡带来的恐惧消除;千百年来的祖先崇拜也通过土葬这一形式减轻了家属的痛苦。同时,热闹体面的葬礼对于那些在世的老人是一种慰借,保证了他们的精神状态的高扬。葬礼增加人们的心里认同度,维系了公共空间中舆论和道德,保证了群体的完整。而对于整个村庄而言,殡葬仪式建构了公共生活,在操办葬礼的时候,需要那些有威望,上年纪的人来安排,而被邀请来主持葬礼是一种很有面子的事情,在筹办葬礼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地位的人合作和集体参与,实现了葬礼的有序进行,这样,就维系了认同观念,整合了各项社会资源,为地方的社会自治确立了准则。这样,社会规则得到了确立,人们自我期待的角色扮演也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社会关系的破裂。

但是,殡葬改革打破了这一均衡,原有的秩序不复存在,强制推行火葬的后果就是民间自发的形成了抵触的心理,通过种种行为进行反抗,包括上访,葬骨灰甚至对国家公务人员大打出手,酿成惨剧。想要改变人们的殡葬形式,就要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一种能替代土葬功能的新的殡葬制度,但是,强制推行的殡葬改革却大开大合,没有顾及到人们的细微的心理需求,以国家政权的力量贯彻下来,造成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的紧张。但是,单独的个体时无法和政权机关相对抗。而推行殡葬改革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感到难为:如果不作为,消极对待他们自身也不认同的殡葬改革,就会无法完成固定的指标,被上级部门处罚,而强制执行的话,一方面,他们自身也不认同,另一方面,会激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强力的对立,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因此,过家家管的工作人员也大多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即使无法完成上级的要求也不回去强制推行,这样,民众也会体谅他们的难处,将罪责归咎于上级政府。

当民众与政府的对抗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部门就会放轻压力,不再把火葬当成硬性指标来强制基层政府执行,这样,地方政府就有了余地进行执行政策,导致了花钱买土葬这一乱像的发生。传统习俗和正式的制度通过这一扭曲的形式达成了平衡。这种平衡背后是一条黑暗的利益链,根源就在于政府拥有强执行火化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执行仅仅是在制度层面的,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空间进行操作,本来合理合法的土葬变成了需要花钱才能获得的稀缺资源,这样看似合理的心得均衡实质上是权力寻租,造成了政府部门合法性的损害,直接导致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的下降。

罚钱去土葬这样的怪象的形成,实在政府部门、行政人员和民众的三方博弈形成的:政府知道强制火葬难以推行,但是仍然要保留这种话语权;民众则是要维护土葬这一传统习俗;行政人员则被夹在其中,设法处理好双边关系,由于来自上级的压力变小,他们就有了变通的空间。于是,在新的博弈关系下,村民不会明着和政府部门对抗,但是它们会在私下里进行土葬,或者在火葬后大办死者的头七活着周年祭等活动,在政策和民俗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维护者千百年来的死者为大的传统。

而花钱买土葬的均衡状态并不被传统社会所接纳,它不能有效的起到原有的作用也不能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用来与国家政策进行消极对抗。但是,作为新的力量的市场此时加入到了博弈当中,经济理性开始主导人们的殡葬习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成为公共空间中的新的整合机制。体现在殡葬习俗上就是葬礼的形式发生了巨变:原本作为威望的象征的葬礼主持这一角色成为了收取报酬的职位,原本作为对于死者的追思和尊重和生者的安慰的葬礼就成为了一个赚取金钱的渠道和工具。

殡葬改革的实质就是国家制定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用火葬于文明、科学、先进来挂钩,将土葬与愚昧、落后、传统来挂钩,形成了一种具有天然强势的价值预判,也正是借助这样的一种价值判断,才有底气推行这样的政策。然而,土葬为主的殡葬习俗自然有着其合理性,同时,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它也早已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国家政策的盲目推行之下,传统的殡葬习俗被强制打破。更为严峻的事,市场作为博弈的一方参与到其中来,人的自利的天性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彰显的玲离尽致,结果导致了殡葬习俗的全面式微和殡葬改革的退步。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的国家在进行政策的制定时忽视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复杂性的本质,忽视了地方传统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一味的进行简单粗暴的简单化的设定,最终导致了政策推行的失败。[2]国家的法律还有政策应该建立在对原有的文化基础充分尊重的基础上。[3]在当下的殡葬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尊重传统习俗,尝试借助社会习俗的力量去推进殡葬改革,而不是一味的重建,毁坏原有的习俗和秩序,也许能走出一条殡葬改革的双赢的道路来。

注释: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M ].王晓毅,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3](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 ].潘大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篇10:汕头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

【发布日期】1997-04-02 【生效日期】1997-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汕头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

(1997年3月25日广东省汕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2日公布

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保护和节约土地、森林资源,保障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特区范围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第三条 殡葬管理工作的任务是全面实行火葬,禁止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殡葬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殡葬改革的规划和措施;

(三)领导、管理殡葬管理所、殡仪馆(含火葬场,下同)和墓园服务单位;

(四)会同有关部门制止和查处违反殡葬管理规定的行为。

各级公安、规划、国土、林业、卫生、侨务、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对本单位或本辖区内的人员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确保本单位或本辖区的人员遵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火葬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特区常住人员死亡的,外地人员在特区死亡的,一律实行火化。按规定不实行火化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除外。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外籍华人及外国人在特区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运回死者生前住所地的,除传染病尸体、腐烂尸体和不能采取防腐措施的尸体必须就地火化外,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第七条 对应当火化的遗体,丧主或死者所在单位应在人员死亡后48小时内通知殡仪馆办理收殓手续。因患传染病死亡或已腐烂的遗体由卫生防疫部门消毒后,通知殡仪馆在24小时内火化。

非正常死亡人员和无名或无主尸体,由公安部门检验后通知殡仪馆接尸火化。

第八条 第八条 在医院(含卫生院、所,下同)病故的人员,医院应通知殡仪馆收运遗体,不得同意或默许丧主擅自将死者遗体运出院外;丧主擅自将死者遗体运出院外的,医院应即时报告殡葬管理部门。

第九条 第九条 遗体火化应有死者死亡地公安派出所或生前所在单位或居(村)民委员会、医院出具的证明。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外籍华人及外国人遗体在特区火化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非正常死亡人员和无名或无主尸体火化,应当由公安部门出具证明。

第十条 第十条 殡仪馆应在接到遗体的24小时内将遗体火化。遗体移至殡仪馆确需冷冻保存的,不得超过10日;特殊情况经区以上民政或公安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消毒费、运尸费、存尸费、火化费等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收费标准应予公布。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应当实行火化且享受丧葬费待遇的人员死亡后,丧主应凭死者火化证明领取丧葬费及其他费用。不实行火葬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不得向丧主发放丧葬费及其他费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火化后的骨灰由丧主自行处理,可存放于骨灰堂、骨灰墙(塔、廊),或者撒放于海洋、山林,或者在公墓安葬。无名、无主尸体的骨灰,由民政部门处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华侨及外籍华人在境外死亡,其亲属要求将遗体、骸骨在特区安葬的,安葬承办人须事先征得市民政、侨务部门同意,领取安葬证件,并向口岸卫生检疫机关、海关申请办理手续。该遗体或骸骨应当在市民政部门指定的公墓安葬。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按规定不实行火化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丧主要求实行土葬的,应在市民政部门指定的公墓安葬。其亲属要求将遗体运回死者原籍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三章 墓地管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墓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或侨务等部门统一规划,办理有关用地、建设手续,分期建设。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兴建公墓须按国家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已建的公益性公墓、城市居民区内的公墓、陵园和宗教墓地的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公墓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建设,做到墓区规范化,并与绿化、美化环境相结合,保持整洁、肃穆和安全。埋葬遗体每穴墓地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埋葬骨灰每穴墓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禁止擅自将公益性公墓改变为经营性公墓。禁止非法买卖、出租、转让墓穴。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禁止占用耕地、林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海堤坝和在通航河道、铁路、公路(国道、省道)两侧视野范围内建坟墓。已经建立的,除国家已批准的经营性公墓、受国家保护的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外,凡在1994年10月1日《广东省殡葬管理办法》施行之日起修建的坟墓和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必须迁移或平毁的坟墓,由当地民政部门会同国土或林业部门责令墓主将坟墓迁移或平毁。其它坟墓的墓主应当在墓地植树绿化屏蔽。

禁止在公墓外为活人预先修建墓穴。禁止建立或恢复宗教墓地。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因建设需要而必须迁移的坟墓,用地单位应登报或张贴通告,通知墓主限期迁移,当地殡葬管理机构应予以协助;逾期未办理的,按无主坟处理,由殡葬管理部门将骸骨火化,所需费用由用地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墓园服务单位除依照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可土葬的遗体和依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规定可迁入的遗体、骸骨外,不得接收遗体进行土葬。

第四章 丧事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城市道路或公共场所开设道场,抛撒迷信品。禁止利用丧葬活动造谣惑众,骗取财物,扰乱社会治安。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特区生产、经营棺木。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应当火化的遗体进行土葬提供运输工具或其他便利条件。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全社会都应尊重和支持殡葬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殡葬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遵守殡葬管理的职业道德和各项规定,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不得对丧主刁难或敲诈勒索。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或个人,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应火化的遗体不实行火化的,由民政部门对直接责任者处以5000元罚款,并强制将遗体火化。

(二)医院同意或默许丧主擅自将遗体运出院外的,由卫生部门对医院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故意拖延时间超过停尸时限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将遗体限期火化;拒不执行的,民政部门可对直接责任者处以3000元罚款,并强制将遗体火化。

(四)擅自建造公墓,擅自将公益性墓地改为经营性墓地,非法买卖、出租或转让墓穴,接收应火化的遗体进行土葬的,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违反土地、森林管理法规的,分别由国土、林业部门依法处理。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国土或林业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罚款,并强制平毁坟墓或将遗体、骸骨迁入公墓,所需费用由墓主承担。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国土或林业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平毁,并恢复原地貌。拒不执行的,处以10000元罚款,并强制拆除或平毁,恢复原地貌,所需费用由墓主承担。

(七)生产、经营棺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生产工具、棺木材料和全部销售收入,并处以其销售收入3倍至5倍的罚款。

(八)为应当火化的遗体进行土葬提供运输工具的,由公安、交通部门分别吊扣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营运证1个月或没收非机动车辆,并由公安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000元罚款。

(九)将遗体从殡仪馆、医院擅自运出的,由民政部门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至9000元罚款;聚众闹事,影响殡仪馆、医院正常工作的,由公安部门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从事封建迷信殡葬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或拒绝、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殡葬管理机构和服务单位工作人员超标准收费、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滥用职权、敲诈勒索或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申请复议。对区级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市级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5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汕头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上一篇:一个吃货的的骑行之路的散文下一篇: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