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2024-05-04

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精选6篇)

篇1: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2010殡葬改革管理

工作目标

责任书 中共****委员会 ****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

****2010殡葬改革管理

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认真做好我乡的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力度,推进我乡的殡葬改革管理工作。根据市、县殡葬改革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目标责任书。

一、必达目标

(一)加强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各村对本辖区殡葬管理工作负总责,村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殡葬管理服务机构,落实人员,将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列入村议事日程,制定辖区内殡葬改革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殡葬改革管理专项治理执法及监督检查工作。

(二)完善殡葬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实行村委会干部分片包干,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民小组的干部、党员、共青团员包户责任管理制度。村委会设置专(兼)职的殡葬管理服务人员,开展日报告制度,随时向乡为民服务中心设置的殡葬管理服务店汇报情况。

(三)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经费。

为确保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殡葬事业经费列入我乡政府财政预算。公益性公墓建设经费由乡、村两级共同承担为

主,县级补助为辅。

(四)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火化和补助标准。

从2010年11月18日零时起,各村委会辖区内死亡人员按****发[2009]32号文件规定实行火化(国家规定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

(五)加大对殡葬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1.2010年12月20日前,完成辖区内“活人墓”的平毁工作。

2.化火区内的村民擅自将遗体进行土葬的,由各村委会协助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进行火化。

(六)加快推进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

按照****发[2009]32号文件规定,今年内完成我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七)加大“三沿五区”整治力度。

对辖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坟墓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2011年内实现县有关部门要求的“见树不见墓”目标。

协助乡工作小组,对“三沿五区”内的老坟,2010年12月20日前进行绿化遮挡,植树遮挡无法达到“见树不见墓”效果的必须进行改造。在12月20日前还无法达到效果的,进行强制拆除。

(八)配合乡工作组,做好辖区内老龄人口管理台账。完成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的普查工作,准确掌握老年人

底数,将信息汇总乡里,进行老龄人口台账管理。

(九)加强辖区丧葬用品市场的监管。

加大对丧葬用品的清理整顿工作,辖区内出现生产、销售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店铺和个人,应及时向乡政府报告,并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村管辖内无棺材、土葬墓碑的制作和销售行为。

(十)协助乡工作小组,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和文明祭祀工作。各村宣传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案。加强“清明、冬至”殡葬改革宣传和安全文明祭祀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去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向村民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为殡葬改革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发展

各村委会在殡葬改革管理工作中,要在达到目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打出亮点,突出重点,展现特色。

三、完成其他任务

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专项、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考核奖励办法

(一)考核办法。

1.自查自评。各村组织自查自评,并将本殡葬改革管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和有关材料报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考核检查。每年年末,由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村委会成员对村落实本《****2010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检查。

3.检查验收。乡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将评审结果报乡人民政府。

(二)奖惩办法。将殡葬改革管理成效作为村综合考核和村领导政绩考核,对成效优异的乡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行政问责,取消村下年的评优资格。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双方各执一份。

中共****委员会 ****————————————

****人民政府 村委会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二○一○年 月 日 二○一○年 月 日

篇2: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二)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农六师五家渠市殡葬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和《农六师五家渠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师市的殡葬改革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经师市领导同意,特制定火葬区各团场、街道办事处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

一、各单位成立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和各基层单位签定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团场、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民政科长(民政业务员)为第二责任人。并结合国家、自治区、农六师有关殡葬法规和本单位实际制定殡葬改革管理实施方案。

二、2011年火葬区各团场、街道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一是有迁坟任务的团场、街道要认真做好本辖区迁坟前的宣传、普查、动员工作,今年要完成本辖区迁坟总数量的60%。二是提高去逝者火化率2011年10月以后,党员干部去世后,必须全部实行火葬;一般群众去世后,要积极倡导火化,火化率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三是公墓埋葬率100%。

三、各单位必须将国务院、自治区、农六师有关殡葬法规纳入本单位普法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业务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一同布置安排,使殡葬管理条例、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各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报殡葬业务统计报表,建立殡葬管理当案,五、各单位要对本管理辖区的丧葬品生产和丧葬品销售的进行管理。凡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写申请,经本单位民政科审查后报师市民政局和工商部门审批。严禁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棺木、墓碑、骨灰盒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六、按责任书规定的内容实行百分制,经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当年达到100分的火葬区各团场、街道,总人口在3万人以上,年迁坟率达到60%、火化率50%,公墓埋葬率100%。其他全部达到责任书标准的奖励人民币8000元;总人口3万人以下,2万人以上的奖励人民币6000元; 2万人以下的奖励5000元(年迁坟率、火化率、公墓埋葬率每减少1%扣10分,迁坟率达到60%、火化率达到50%分以上给予奖励)。第一、第二责任人奖金不少于兑现奖的50%。

七、经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年迁坟率未达到60%、火化率未达到50%的单位,公墓埋葬率未达到100%对该单位第一、第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处以罚款。

目标管理单位: 师市殡葬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

负责人: 负责人:

篇3: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关键词:殡葬改革,火化率,绿色殡葬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 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 对死人的崇拜,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 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汉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和“入土为安”的习俗和传统。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 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 是对几千年封建丧葬观念的挑战,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殡葬改革的目的是推行火葬, 节约土地、资金、木材等, 减轻群众负担, 倡导“两个文明”。河南省政府于1999年7月30日出台了《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标志着河南省的殡葬管理工作由原来的提倡推行阶段进入到法制建设阶段。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 2009年河南总人口达9967万人, 城镇人口3758万人, 乡村人口虽然从1995年的7537万人降低到6209万人, 仍然占据62.3%。位居全国农村人口数量的首位。河南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1.2亩, 同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相比少了0.21亩, 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它决定了殡葬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农村, 全省殡葬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农村。殡葬改革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了, 但是, 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农村更为显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殡葬改革的实际及现状, 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 与时俱进、集中民智、汇集民愿, 探索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殡葬改革新路。

一、深化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999年以来, 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稳步推行下, 逐步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全省殡仪馆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新建殡仪馆62个。火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2年全省火化率达到37%, 比1999年增加29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全省火化率为50.4%,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 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 只要宣传发动到位, 管理措施到位, 服务到位,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的殡葬改革就会不断得到深化。《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 改革土葬, 节约殡葬用地, 革除丧葬陋俗, 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三条) 。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 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葬法改革, 二是葬礼改革。前者是为了节约土地, 保护土地资源;后者是为了革除传统习俗中的丧葬陋习,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 从十多年的殡葬改革实践来看, 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改革设计。普遍存在的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 既没有节约土地, 也没有改变传统丧礼。

(一) 殡葬改革是在河南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 节省耕地的必由之路

当前河南省农村较为普遍的丧葬制度, 加速了现有耕地的流失。农民没了土地, 农村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 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 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以下简称“三化”) 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落实国务院要求, 就必须确保河南耕地面积不能减少, 这是农业的根基和命根子。而侵占、蚕食耕地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用地和农村丧葬用地。以许昌市为例, 全市现有人口4 3 0多万人, 人均耕地 1 .5 亩,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每年亡故 2 1 000人左右, 如果实行土葬, 要占用土地 3 5 0 亩, 相当于每年有 3 00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种死人与活人争地的情况, 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长葛市目前共有26万多座坟墓, 长期占用着2000多亩土地。按千分之六的正常死亡率计算, 每年亡故人数在4200人左右, 每年新增坟地面积40亩。反过来讲, 推行火化, 我们每年就可以节约耕地40亩, 开展平坟, 我们又可以扩耕2000多亩。另外, 土葬浪费大量木材, 并对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目前, 中原地区葬坟占用耕地、林地的问题非常严重, 但因为坟地是分散的、逐渐形成的, 所以不被重视。据调查一个墓地占地500多个平方米, 如果是农民建房早就被查处了, 但由于是墓地, 就无人过问。

(二) 不少地方在殡葬工作中单纯追求火化率, 执法时的“以罚代法”为土葬和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留下了空间

在我省部分地区, 政府与殡葬管理机构单纯追求火化率, 执法中的“以罚代法”, 对于已经执行火化的丧主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不闻不问, 放任自流, 导致丧户在火化后二次装棺现象开始在农村泛滥。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 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民政部门的管理造成的。有的基层民政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 尸体的火化率就相对较高;有的地方管理较松, 所以就存在偷埋现象;还有一些地方, 基层民政部门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落实殡葬管理条例, 所以传统的丧葬仪式依然在继续。更为恶劣的是, 一些基层民政部门竟然把殡葬改革作为敛财的工具, 只要死者家属向民政部门上交一定的费用, 就可以取得民政部门的“默认”。在有的村庄, 只要上交一定费用就可以按照传统的土葬操办丧事;在有的村庄, 上交一定的费用之后, 就可以把火化后的骨灰安葬在祖坟中。实行土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耕地资源少, 不能让死人跟活人抢地。不过事实上在河南许多地方, 由于汉民族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观念影响, 以及各地普遍存在的殡葬后续服务严重滞后, 人们即使选择了火葬但他们仍然会“二次土葬”, 由于二次装棺火化导致丧户多花费近千元。丧家既承担火化费用又要购置棺木进行安葬, 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加重了经济负担, 又违背了节约丧葬用地、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基层政府的“以罚代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 而且导致了农民的极大不满。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推行火葬改革就是为了“想收几个钱”。比如, 一些村民认为, “火化之后还要土葬, 还要留坟头占用土地, 不但一分钱没少花, 还要多花火葬费。这哪是节约啊?政府不就是想赚几个钱花吗?”“我死了也愿意火葬, 就是比以前化的钱多, 要花好几百块钱的火葬费。”“反正火化过了就没人管了, 该咋办咋办呗, 要说有啥不一样的, 就是多花了360元的火化费。”

(三) 殡葬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群众的感情, 过于简单粗暴, 甚至有引发集体矛盾的危险

1997年国务院所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 改革土葬, 节约殡葬用地, 革除丧葬陋俗, 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第四条规定,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 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 允许土葬。”因此, 是“推行”而不是“强制”。可是, 在实践中, 许多地方都盲目地追求火化率, 并且将其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绩指标。不管是火化还是土葬, 这其中最该体现的是对人民意愿的尊重。有民才有俗, 关心民俗, 归根结底还是要关心“民”、关心人。目前, 我国殡葬法规不完善, 殡葬事业单位定位不明确, 殡葬执法职责不清晰。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殡葬法。殡葬事务管理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环节, 即常常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界定, 对违法行为和事件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强制手段。现阶段, 火葬还不是农民群众的自愿选择。因此要保证上级规定的火化率指标, 就必须有一定的强制力, 为了有效地打击偷葬行为, 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就必须“起尸火化”。如没有这一强制手段, 殡葬改革将前功尽弃。于是, 强行起尸、开棺抛尸, 就地焚烧之类的极端做法就逐渐多起来了。2011年10月15日河南省项城市高寺镇人张广的父亲张勋峰去世时, 按照当地风俗将父亲土葬。当地近几年来一直实行土葬。还由于本村没有公益性墓地, 火葬后也是二次装棺, 因此火葬在乡村“不了了之”。一个月后100多名执法人员身穿迷彩服, 戴着口罩, 手持铁锹, 在凌晨6时左右将张勋峰的遗体挖出。这次行动没有通知家属, 事后家属也不知道父亲遗体的去处, 直到21日才知遗体已被火化。家属情绪难以控制, 围堵乡政府大门讨要说法,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媒体曝光后, 在更广泛群体中就殡葬改革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对项城市高寺镇政府野蛮执法、选择性执法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和谴责。一个文明社会, 当然应该尊重死者尊严。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被掘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奇耻大辱。野蛮挖坟起尸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公序良俗和伦理道德观, 严重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8月31日的《大河报》报道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案件。一位老人去世后, 子女将其骨灰放进棺木安葬在老家的一个山洞中。当地民政部门接到举报, 以为老人遗体没有火化, 强行挖出棺木, 在上面写明老人的姓名、住址, 放在宣传车上, 游街“宣传”国家政策。为此, 老人的子女以民政部门违法为由, 提起了诉讼。“骨灰游街案”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人员的野蛮执法行为纷纷表示谴责, 也对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人权意识的淡漠感到心寒。这与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是格格不入的。

二、关于我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现状的思考

推行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习俗, 减少群众丧葬负担, 节约耕地, 保护环境。但是农村地区在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中, 由于殡葬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 “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作祟, 使得很多群众将亲属遗体火化后骨灰二次装棺土葬, 照样大操大办。原来的丧葬陋习丝毫未改, 只是增加了遗体火化这一道程序。这样做不但没有省钱, 反而让群众增加了费用和负担, 长此以往, 殡葬改革在一些地方已经偏离了方向。究其原因, 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 殡葬改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公民参与, 政策、制度本身不够科学、合理。中原地区在殡葬改革实施初期, 各级政府抓的紧, 实施全市统一行动, 制定了火化率硬指标, 村民们无奈的选择了火化, 但是由于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以及骨灰无处存放等问题的存在, 所以火化后还是按照传统的习俗办理丧事, 所有花销一概不少, 而且同样留了坟头占用了耕地。在殡葬改革中后期, 人们开始采取变相的措施—偷埋—来对抗政策, 政策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殡葬改革运动中, 政府认为殡葬改革是进步的、合理的。因此, 要大力实施殡葬改革, 破除土葬陋俗, 实行火葬。按照这种逻辑农民应该欣然接受这种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 但是没有想到殡葬改革一开始就遭到农民强烈的抵制。我们不能否认殡葬改革会给人民带来好处, 但是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具体怎么改革?政策怎么执行?最起码应该倾听一下民众的意见, 他们才是最直接的利害相关人, 政府不能简单的认为殡葬改革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新制度代替原始的落后的旧习俗的运动, 农民就应该乐意接受这种对他们有益无害的制度变迁。村民对政策的抵制也不能笼统的被定义为农民的愚昧无知。同时, 我们还要反思:政府在制定殡葬改革政策时存不存在着急功近利?是不是缺乏长远规划?在推行殡葬改革时有没有通盘考虑?在实施殡葬改革时是否同步完善了基本的殡葬配套服务设施?殡葬改革考核标准的制订科学不科学?

第二,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扎实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首先就必须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 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我省很多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 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 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南阳市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 在新农村建设中, 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 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随着殡改工作的全面推进、火化率的稳步提高, 解决好农村群众骨灰安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等问题, 已成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主要课题。

三、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的目的和工作方向探析

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 殡葬改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殡葬工作是为“死者安息, 生者慰藉”而服务的。推进殡葬改革的力度适应群众的接受程度, 要让群众了解殡葬改革的初衷和意义,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不能简单粗暴, 激化矛盾, 制造不稳定因素, 从而影响整个殡葬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殡葬改革要深化, 必须在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殡葬改革的职能部门, 应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殡葬改革工作情况, 加强调查研究,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并切实履行职责。殡葬执法队伍要敢于执法。如南召县原统战部长去世后, 其家人违反规定将遗体土葬, 在有关部门多次登门说服劝阻无效的情况下, 为教育群众、促进殡改, 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对其予以强制执行, 并制订出台了党员干部要模范执行殡葬改革的规定, 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力地推动了该县殡葬改革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善于执法。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 做到定性准确, 处理及时, 程序合法, 处罚得当。同时, 要做到文明执法, 对违反殡改法规行为的个案, 要注重说服教育, 态度要和蔼恳切, 以情动人、以法服人, 不可简单粗暴。如濮阳市民政局在接到群众举报某市领导的父亲去世并欲土葬后, 民政局长亲自登门吊唁并进行劝阻, 终获丧属理解并同意火化;邓州市在处理违法土葬时, 执法人员先按礼仪进行吊唁, 然后再执行, 既缓和了矛盾, 又达到了目的,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明确责任, 真正把殡葬改革工作落实到乡镇、村, 改变以前那种殡仪工作单靠民政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

殡葬改革工作涉及千家万户, 殡葬改革的工作重心在县乡政府, 两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才能有效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殡葬改革先进市长葛市的工作经验:第一, 强化领导。殡葬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全会, 听取一次汇报, 研究一次工作, 通报一次情况。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办事处, 加强对殡葬改革的督促与指导。以殡葬管理所为依托成立的殡葬执法监察大队, 加大工作查处力度, 设立举报电话, 实行有奖举报, 依法开展殡葬管理及执法监察工作。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机构, 有领导、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第二, 科学考核。将殡葬改革纳入对乡镇年度的目标管理, 强化责任, 定期督导, 落实奖惩。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市政府继续与乡镇、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制, 督促乡镇、办事处与每个村签订目标管理。定期考核。殡葬改革每季度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在市电视台和政府网站排名通报。对考核中排在前两名乡镇、办事处分别奖5000元、3000元, 对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罚1万元, 由市财政代扣, 每季度及时兑现奖惩。第三, 加强督导。长葛市组成若干个督导组对乡镇办定期督导, 每组要由市殡葬管理领导组成员单位指派一名副职任组长, 民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 每组分包两个乡镇严格考核。市殡管所殡葬执法监察大队, 要注重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土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的违法行为, 实行有奖举报, 为举报人保密, 凡举报一例奖励300元。

(三) 建设完善的殡葬基础设施, 完成配套服务。加大对殡葬改革事业的投入, 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加快殡葬设施的建设, 在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前提下, 各地可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采取得力措施, 加快殡仪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 按照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 尽快在农村建立以乡、村为单位的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骨灰墓地, 既解决农村群众骨灰放问题, 又保证群众有祭奠的场所。骨灰处理问题是殡葬改革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殡葬改革工作就不彻底。若火化后再将骨灰装棺土葬, 就会造成比直接土葬更大的浪费, 反而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将会影响了民政部门的形象, 也使推行火葬失去了意义。因此, 在推行火葬的同时或者之前, 就要认真解决好骨灰处理问题。目前, 让人们完全不保留骨灰还不太现实, 在农村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是以村为单位建公益性墓地。墓地占地1-2亩, 围墙用常青篱笆树代替, 墓区统一规划, 按顺序安葬, 公墓内骨灰安放要按照先后顺序, 不准按家族预留墓穴, 墓地要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进行绿化, 逐步实现园林化。村级骨灰堂的建设要以村为单位, 积极推广墓碑小型化、艺术化、多样化。骨灰实行树葬、深埋, 地表立小碑, 仅刻姓名、生卒日, 高度不超过50公分, 碑型统一, 墓地不使用水泥。公益性墓地 (或骨灰堂) 建好了, 农村的骨灰安置问题就解决了, 骨灰装棺葬问题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如濮阳、洛阳、南阳、驻马店等市公益性墓地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基本解决了农民亡故火化后骨灰的安置问题, 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 增强了后劲。2008年1月5日, 永城市顺和乡高平房村一丧户的骨灰被安放进了村里刚建成的骨灰堂。这是永城市首例农民骨灰放进骨灰堂。高平房村共1768人, 耕地2300亩。随着人口的自然更替, 在耕地中建坟立冢的情况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耕种,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2007年10月, 村里多方筹资, 建成公墓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3.5亩, 可利用面积420多平方米, 可安放骨灰盒1300余个, 预计能满足未来200年的存放需求, 村民均可以免费在此存放骨灰, 一人安葬费用就可节省资金5000余元。公共墓地占地10余亩, 河南省郑州市站在关注民生、保护土地、科学发展的高度, 加大对殡葬事业发展的投入, 把为群众办实事, 解难题, 得实惠落到实处。2007年8月郑州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助, 县乡政府积极配合, 在广泛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在新郑市、中牟县多个乡村, 先后完成了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的试点工作, 并拟定了《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要求力争用三年的时间, 实现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并出台了详细的规划方案。资金安排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办法, 由市、县 (市、区) 、乡 (镇) 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给予资金资助。市本级资助标准平均为骨灰堂2.7万元、公墓0.6万元。实行先建后补, 建成一批, 验收一批, 奖补一批。郑州市财政累计下拨资助资金2996.1万元。同时, 县 (市、区) 级财政匹配了相应的资金;部分乡 (镇) 匹配资金也已到位。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郑州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总数目前已占全市村委总数的58%, 加上2006年前各村自建数, 基本上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 为农村群众的骨灰安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全面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各地对殡葬改革政策的推广普遍缺乏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因此要使殡葬改革深入人心, 让群众易于接受, 应实行火化费补贴制度, 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 这样可减轻群众因实行火化而增加的负担。对于无名尸和特困户应实行火化费财政报销制度。2007年, 河南省栾川县政府县政府研究决定, 为减轻群众负担, 强力推进殡葬改革, 自20076月6日起, 对栾川籍火化丧户一律免收运尸费 (200元-400元) 、火化费 (280元) , 这部分过去由丧户自己负担的殡葬费用现在全部改为由政府“埋单”出钱。该县地处深山区, 交通不便, 每年仅运尸一项就需群众负担60多万元。该县民政部门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为解决“推行殡改与群众负担”这个瓶颈问题, 既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了殡葬改革工作的管理, 又反映了民意, 体现了民情, 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栾川县政府免收殡葬费用的举措在全国属第二例, 在全省尚属首例。

总之, 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不断的摸索经验, 积累教训。既要贯彻殡葬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 又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尊重农民的感情, 不能把政策执行过程中农民的抵触情绪简单的看做是农民的愚昧无知。要在充分了解民意、体恤民情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不伤害农民感情又能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道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殡葬改革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政策。

参考文献

[1]朱勇.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 (2011年) .

[2]陈化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篇4:市殡葬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乡(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切实抓好殡葬改革工作。设立殡葬改革专项治理工作机构,加大殡葬改革专项治理执法力度。殡葬改革专项治理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各镇乡(街道)对本辖区殡葬改革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

二、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方针政策,宣传殡葬改革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时报道专项治理典型事例,曝光顶风作案违规行为,努力营造“专项治理势在必行、殡葬改革利国利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2、专项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要严格掌握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以说服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整治乱建坟墓工作。

3、倡导文明的骨灰处理方式,如花葬、海葬、树葬、草坪葬等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新葬法,树立文明、健康、节俭的丧葬新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大查处力度,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1、整治清理乱埋乱建坟墓。各镇乡(街道)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整治清理队伍上山清坟。清坟的重点范围在禁坟区“三沿五区”,即:沿高速公路、省道、县(市)道两侧山地;沿河流主干道两侧山地;沿铁路两侧山地;耕地、林业保护区;城市公园、旅游区(旅游规划区);文物保护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及水源保护区。专项治理采取全面铺开,先发放《整改通知书》,再发《决定书》,然后依法平毁的方法开展。各镇乡(街道)限于20xx年1月10日前完成禁坟区范围内治理任务,并将整治清理情况于20xx年1月15日前书面上报市委、市政府。届时,市委、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镇乡(街道)治理工作进行验收。对任务完成好的镇乡(街道)予以表彰,对任务完成差的镇乡(街道)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2、查处遗体土葬和异地火化。各镇乡(街道)要加大遗体土葬和异地火化监控、查处力度,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对遗体异地火化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土葬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顶风作案的采取挖棺强行火化。市效能办、文明办、民政局、公安局、国土局、规划局、林业局、环保局、卫生局、交通局、科技文体局、民宗局等部门要联手合作,坚决杜绝遗体土葬、异地火化“二重葬”、旧墓翻新行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四、加强公墓骨灰楼管理,稳步实施骨灰有序流动

各镇乡(街道)要认真执行新修订出台的《xx市骨灰有序流动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骨灰流向跟踪督查,从源头上管住骨灰流向,杜绝土葬和骨灰“二重葬”。各镇乡(街道)要合理规划,加快公益性公墓和骨灰楼(堂)的建设步伐,加强对本辖区内公墓及骨灰楼(堂)的管理,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堵疏结合。

五、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1、各级党员干部要做破除丧葬陋俗的带头人,对个别违规乱建坟墓、丧事大操大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党员干部,由纪检监察部门予以依法从严查处。

2、对落实责任制不力的镇乡(街道)予以责任追究。

篇5:2024年度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XX县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及殡葬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乡殡葬改革工作,完成任务,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角尾乡殡葬管理目标考核制度》。

一、考核对象

全乡各级干部。全乡各级干部、职工、广大党员、群众务必带头移风易俗,有火化任务的按殡葬改革有关政策要求,抓好火化工作,绝对杜绝出现偷埋土葬现象。任何单位及个人都要大力支持殡葬改革工作,不准阻碍、阻挠殡改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凡是殴打、妨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一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责任,该追究党纪、政纪处分的追究党纪、政纪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奖罚办法

1、国家公务员直系亲属偷埋土葬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其他工作人员直系亲属偷埋土葬的,一律予以三停一限,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党员的还要追究纪律责任。对于违反以上情况的,一律进行强制起尸火化,所需费用一律由丧主家属负责。

2、乡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乡殡改管理工作会议,对殡改工作成绩突出季度火化率完成100%且居全乡前3名的村委会颁发先进单位流动红旗并奖给总奖金3000元;对季度火化率未达100%且排在全乡村委会中末三位的村委会做以下处理:⑴由乡政府给予通报批评;⑵颁发后进单位流动黄旗;连续二个季度火化率未达100%且排全乡全村委会中末三位的村委会给予书记、主任降职处理。

3、村委会季度火化完成任务100%的,奖给村委会干部每人100元;村委会火化任务不达100%的,扣乡驻点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每人100元;村委会全年火化任务完成100%以上的奖给乡驻村干部每人100元。村委会每超一例,奖励村委会200元;差1例的,扣村委会200元;完成任务情况出现小数点的,采取四舍五入方式进行统计。

4、殡改工作实行中心下移到各村委会,绝对不能出现偷埋土葬现象,村委会干部辖区内凡是出现一例偷埋尸体,由组织部门对该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出现

两例(含两例)以上的偷埋尸体,给予该同志辞退处理,村委会书记、主任在全乡干部大会上做检讨。

5、村委会出现尸体偷埋土葬举报,但能在十天内完成起棺火化工作,不予处罚。否则出现一例尸体土葬十天以上包村干部不报,处罚村委会200元。并由殡改站和驻点干部与村委会一起进行强制起尸火化,所需费用由村委会负责。

6、乡政府干部、职工凡是不经乡主要领导同意请假而不参加乡统一组织殡改执法行动的,给予扣50元;不参加两次的扣100元。并要求个人在乡干部会议上说明原因;不参加三次的建议上级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属集体干部和临时工作人员的给予辞退处理。

7、季度乡完成火化任务排列在全县乡镇前三名的,给予殡改站每人奖300元,季度火化任务不达100%且排在全县乡镇后三名的扣殡改站每人400元,当年乡完成火化任务排列在全县乡镇前三名的,给予殡改站人员奖励实得奖金的50%;当年乡火化任务不达100%且全年火化任务排列在全县乡镇后三名的,扣发殡改站人员每人实得奖金50%并且当年不得参加评选先进。

8、村委会当季度完成火化任务100%以上的,超出100%以上的任务可以累计入下一季度任务,但是当季度完成100%以上并摆在全乡前三名的村委会,超出部分累计入下季度并摆在全乡前三名的部分任务不算。

篇6:殡葬改革工作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新、改、扩建镇村级公益性骨灰堂、扩大惠民殡葬范围、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节俭办丧、文明祭扫”等措施,不断推进我市殡葬改革。目前我市拥有市级公益性骨灰堂 1 个,镇级公益性骨灰堂 23 个,村级公益性骨灰堂 168 个,共有穴位 20 余万个,目前仅安放 9万余个;自**年在全市实施殡葬惠民政策以来,截至**年年底共有 15000 余人享受了 2233 余万元的基本丧葬费减免,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的丧葬负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旧坟复垒、私埋乱葬近年来,我市虽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但部分镇(街道)的许多地方旧坟复垒、骨灰土葬的现象仍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三低、三高、一个不平衡”。“三低”即:1.骨灰入公墓安葬率低。**年,我市全年火化数为 6216 具,观音山公墓安葬数 432 具,骨灰入公墓安置率仅为 6.9%,去年下降到 6%;2.骨灰入骨灰堂安置率低。**年,各骨灰堂总安葬数3751,骨灰堂安置率只有 60%,去年下降为 55.9%;3.不保留骨灰和遗体捐献率低。近三年以来,我市总共仅有 3 例遗体捐献及4 例骨灰撒江。三高即:1.骨灰土葬率高。**年全市共有 2079 具骨灰土葬比例高达 33%,去年,骨灰土葬比例增加到 38%,开发

区居民任保金多次向我局举报开发区大泊存在超豪华大墓、家族墓;2.旧坟复垒率高。全市自 1998 年平坟还田以来,旧坟复垒数达到了 4213 座。平坟还田阶段性成果正遭受严重侵蚀;3.坟墓硬质化率高。我市丹导路及导皇线两侧随处可见硬质化豪华墓地,丹北镇丹东公路边腰通山下及山上,私自新建超面积硬质化墓穴现象日益严重,且有蔓延趋势。一个不平衡即:骨灰安葬入堂发展不平衡。据统计,我市云阳街道、开发区、丹北镇、访仙镇、界牌镇、吕城镇以及司徒镇原老司徒片区,群众火化后基本选择骨灰堂安葬,而其余镇群众较为抵制骨灰堂安葬,大多选择在以前的祖坟地上,或者在自家田地里进行骨灰土葬,更有一些修建豪华墓地,家族墓地的现象,部分骨灰堂甚至几年都没有一个骨灰存放进去。

(二)殡葬服务设施落后 1.基础设施陈旧。我市现有殡仪馆三所,始建于 70、80 年代,主要服务功能仅限于遗体告别和火化,基础设施建设远落后于现代殡葬需求,虽然云阳馆于**年 5 月新建了守灵室,但因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未能跟进,至今难以为丧户接受。2.镇级公益性骨灰堂推进缓慢。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推进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力度,但仍有镇未建成镇级公益性骨灰堂,有的乡镇虽然建了,但数量、规模都达满足不了辖区内群众的骨灰安葬需求。3.村级公益性骨灰堂亟待改造。全市目前 168 个村级骨灰堂,半数以上由于建造时间长、平时缺乏维修等原因破烂不堪,有的漏雨,有的甚至连窗户和门都没有。4.骨灰堂配套设施缺乏。现代的殡葬服务方向是殡葬祭“一条龙”,我市除云阳“追思园”提供集中守灵服务外,大部分骨灰堂功能基本局限于骨灰存放,另外骨灰堂附近有停车场的很少,每遇集中祭扫日,极易造成交通拥堵。5.骨灰堂管理存在问题。我市除部分镇级骨灰堂有专门人员管理外,村级骨灰堂基本都是附近人员临时代管,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不方便群众安葬和平常祭扫。

(三)惠民殡葬未实行全民惠民 为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殡葬改革,有效提高遗体火化和骨灰生态安葬水平,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相关文件要求,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火葬区全面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基本实现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目前的惠民殡葬政策仅包含全市十类对象,只惠及 2/3 的群体,至今未实行全民惠民,与上级精神和现代民政示范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殡葬改革的全面推进。

三、与周边县市的差距 (一)殡仪服务设施简陋。我市目前殡仪馆由于建设年代长远,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已远落后周边县市水平,常熟、张家港等地在建设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设施的时候,统筹兴建了守灵室、告别厅、祭祀台、焚烧炉以及停车场等方便群众殡仪活动的设施和场地,既方便了群众办丧又避免了在居民区办丧、送葬等扰民行为。

(二)节地生态葬法单调。我市目前骨灰安葬只有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骨灰堂两种方式,扬中、镇江新区、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早已清理所有骨灰、遗骨私埋乱葬现象,所有骨灰、遗骨统一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集中安葬在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对新发生的骨灰也全部安置进骨灰堂安葬或采用花坛葬、树葬、草坪葬以及使用可降解骨灰盒深埋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

(三)祭扫形式落后。我市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焚烧纸钱、冥币方式祭扫先人,周边县市已陆续推出了鲜花祭扫、网络祭扫、踏青遥祭等多种低碳环保祭扫方式,在各个骨灰堂也修建了专业焚烧炉,冥币、纸钱一律统一焚烧,既方便群众又保护环境。

(四)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财政对新建骨灰堂补贴为 25 万,对扩建骨灰堂补贴为 20 万,已远落后于周边地区。镇江新区区财政投资 6000 万集中兴建区级公墓 1 个、安息堂 4个、散坟集中点 2 个;常熟市市财政前后投资 3 亿元,完成 1 处市级骨灰堂和 21 处镇级骨灰堂建设;张家港市对已完成的镇级骨灰堂、公益性遗骨埋葬地按审计认定的工程造价 30%给予奖励。

四、主要原因分析 (一)农民“入土为安”思想根深蒂固。“尘归尘,土归土”,入土为安,这一传统观念影响了农民数千年之久,似乎只有这样,祖先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遗体火化已经不容易,再要骨灰不入土埋葬,部分农民从思想上还不能彻底接受。因此,偷偷摸摸,私埋乱葬现象时有发生。

(二)领导重视程度有所弱化。殡葬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在部分镇(街道)主要领导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一些镇(街道)未能将殡葬工作纳入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殡葬改革落实上存在着应付、走过场现象,未能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将殡葬工作很好贯彻落实;未能将殡葬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使群众对丧葬理念一知半解,误以为遗体火化就是执行殡改政策,在葬法上要求不是很严,建大坟、造大墓也无人过问,更谈不上谁来制止。殡葬整治查处力度不够,各镇(街道)普遍存在着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声势,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真正得到治理的墓穴屈指可数。

(三)现有法规造成管理缺失。《殡葬管理条例》赋予民政部门直接强制执行的事项比较少,大多事项只能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特别是《行政强制法》颁布施行后取消了民政部门的强制执法权,尤其是颇受争议的河南周口平坟历时数月,200 余万坟头被平掉,国家出台新规(**年起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一夜之间恢复百万座坟墓,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这无疑造成了观念上的模糊和管理上的缺失,加大了殡葬改革的难度。

(四)部门缺乏配合协作。殡葬管理涉及建设、规划、国土、林业、工商、公安等主要责任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就民政一家在管理,因此,执法力度远远不够,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齐抓共

管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各级均未将殡葬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因此,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五、我市殡葬改革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浓厚氛围。“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方式在广大农村和农民中经过了多年的历史沉淀,要让村民从思想上自觉接受新的殡葬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要改变二次土葬现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实行丧葬改革的深刻意义。在宣传中广泛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工具,深入宣传实行殡葬改革的长远意义,做到电视有形象,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村中有标语。要广泛宣传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江葬等多种节地、环保、生态丧葬方式,从思想上改变“入土为安”的几千年传统丧葬思想,革除陋习,崇尚厚养薄葬文明新风,自觉杜绝二次土葬现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殡葬改革的强大合力。殡葬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难度大,单靠民政部门很难推动,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市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镇政府(街道)在殡葬改革工作中作为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增设对各镇殡葬改革工作的目标考核分值和加大考评力度。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纪委、法院、财政、公安、国土、城管、民政、农委、建设、市场监督、交运、人社等

部门参与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殡葬改革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和解决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殡葬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和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把殡葬改革工作同时纳入部门考核。同时,引导各镇(街道)、村成立民间红白事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引导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三)注重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步伐。二次土葬、旧坟复垒现象蔓延泛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镇、村的骨灰堂建设和维护管理以及周边环境打造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市政府应将骨灰堂、殡仪服务中心等殡葬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列入市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抓紧完善殡葬基础设施为殡葬改革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建议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以市财政投入为主,镇(街道)、村为补充。另外在殡葬设施建设上要做好三件事:1.在新建镇级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的时候,要全市统一规格、规划,新建设施除具有存放骨灰功能外,还应当配备守灵室、告别厅、祭祀台、焚烧炉以及停车场等方便群众殡仪活动的设施和场地。2.加大对村级骨灰堂的维修改造力度,以方便群众为目的,通过资源整合、改建扩建等手段,彻底改变村级骨灰堂年久失修、失管、设施陈旧荒废的现状从根本上改善骨灰存放的软硬环境。3.加强对现有骨灰堂的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镇区(街道)要分别与各

行政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骨灰堂、骨灰存放室必须要有专人日常负责管理,要严明制度,遵章操作,做好台帐、服务等工作,并以规范化的服务接受群众监督。

(四)切实加强监管,坚决杜绝二次土葬。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最关键是要不留死角地坚决杜绝骨灰二次土葬。各镇(街道)要在市政府的领导及民政等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建立基层殡葬信息员制度及殡葬信息源采集、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强巡查,加大对骨灰二次土葬的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工作。对非法占地建坟的骨灰二次土葬行为,有关职能部门要在法院的支持下加大打击力度,平坟后要快速跟进复垦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平坟还田的工作成果。

上一篇:海螺和女孩作文850字下一篇:读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