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2024-04-19

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精选9篇)

篇1: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调研报告)

开发区环保局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结合许昌市、开发区管委会《2012年“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我局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就如何贯彻我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实现全区既定目标,科学谋划今后环保工作思路,查找工作不足,确定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学定位工作思路

根据我区“十二五”发展思路,结合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本着为全区的发展做好环保基础性工作创造环境条件,提出今后五年环保工作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区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污染减排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绿色创建工程,为全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学习引导贯穿工作始终

我局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主题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主题活动的思想观念,把党员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活动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党员职工的积极

-1-性引导到活动中来。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党员职工进行“补课”式学习。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局办为单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精读,保证学习收到成效;二是紧扣主题、紧贴实际,广泛深入地组织讨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我局通过网上学习、内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围绕“为什么要搞主题活动?怎样搞好主题活动?”的主题,发动全局党员职工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职工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区环保发展的难题。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立足于学、立足于谋、立足于做、立足于效”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区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在工作中调研。围绕环保“服务员、宣传员、管理员”理念,我局随时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话题,继续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乡村实地进行服务和检查,同时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开展“贴进式”服务。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信访、环保审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环保投诉受理和环保审批过程,直接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

-2-思路。三是认真开好局内部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局全体人员重点查找个人在贯彻落实主题活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全体人员进一步形成了共识,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四、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区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

三、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面开展以“三服务、两保障、一促进”为主题的整改活动(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全区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全面加强全局作风建设,带动全局环保工作上新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五个明显”:即全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力度得到明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推进;辖区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辖区环境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

二是确定整改内容。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几方面整改内容。其中,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含农村)方面包括强化饮食

-3-业污染整治、主动为企业提供指导;在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清洁生产;在保障全区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包括提高行政审查效能、推进扶持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发展。中期整改方面包括全力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远期整改方面包括强化环境执法与努力获得环境行政审批授权。

五、创新环保工作举措

针对目前我区的项目发展现状,以及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局确定了 “2235”工程,即抓好两个统一、打好两个基础、把握好三个环节和搞好五个创建。

一是抓好两个统一。即思想统一和行动统一。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来统一干部职工的行动,使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够高度的统一到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局上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把本局的命运和每个人的命运与全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求全局上下围绕项目建设搞好环保服务,举全局之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尽每一个人的力量为项目建设做贡献。

二是打好两个基础。即总量指标控制和发展循环经济两个基础。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带动发展的主体。环境容量和循环经济成了项目落户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我局就是要把握好总量指标控制和分配,合理布局今后企业的发展空间。同

-4-时还要抓好现有污染源的整治,积极的为排污企业搞好技术服务,为他们争取治理资金,特别是搞好清洁生产审核,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产业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减排,为新上项目腾出发展的容量空间。

三是把握好三个环节。即加强对新上项目、在建项目及现有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区环保局具有对新上项目的预审权,在把好项目准入关的同时,要提前做好新上项目的环保服务。按照科学、规范、便民、高效的要求,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市批项目登记表1天内完成预审,报告表3天内完成预审,一般的报告书5天内完成预审。我局积极梳理,围绕管委会确定的2011年辖区60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工作,与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审批的衔接,积极提供环评咨询服务,确保不在环保手续办理上误时; 切实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指导服务。围绕“三同时”要求,我局重点加强管委会确定的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及在建项目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认真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企业健康起步;全面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跟踪服务。确定了发制品行业、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共计30家重点排污企业,跟踪服务,主动对企业治污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解决,尽力避免因环保问题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真正做到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做到用真心为企业着想,用真情为企业服务,用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

-5-四是搞好五个创建。即开展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和绿色饭店创建活动。通过这些细胞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创建环境优美城镇,打造生态品牌,着力推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洁净生产或清洁生产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迈进,推动长村张乡和所辖村镇逐步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及文明生态村创建,树立我区良好的生态文明形象,展示我区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前来我区置业兴业,为全区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光彩。

六、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体制和机制是难以保障这一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的。为此,要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一是创新环保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特别是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我区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数量日益增多,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内容不断增多,“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巨大压力,造成我局难以适应目前的环保工作的需要:一是人员少,我局只有5位环保工作人员,存在力不从心问题;二是管理体制

-6-机制不到位。我区非行政区,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环保执法难以落实,且只有2位工作人员有执法证,不能完全满足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三是环保专用设备缺乏。缺少了专用设备,处理环境信访案件和污染事件的效率必定要大打折扣,更不能保证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从而直接降低了我局的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使群众受到困扰的环境问题不能得以快速解决,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也随之出现大幅反弹。

二是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从长远的环保角度来看,环保部门只是承担了一部分工作,而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都分解在有关部门。为此,建立一个由管委会统一管理,环保局统一调度、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联动管理的工作机制是有必要的。开发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可根据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细化成员部门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完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方法和方式,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联动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乡镇环保服务、监督机制。乡镇环保管理员承担本乡镇的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环保基本常识的普及,负责本乡镇的环保信息反馈,指导和监督本乡镇所辖村环境整治,及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并上报乡政府和区环保局依法处理。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篇2: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我将居委会的计生工作向大家做发言。我居委会辖5个农村小组和九条集镇街道,农业人口819人,集镇人口2710人,常住流入人口275余人。集镇周边涉及彭桥、王榨、许棚、九峰等4个村,集镇居民有外省流入的、外乡镇流入的和本乡镇在集镇建房落户的,涉及到经商、餐饮、门面出租和建筑务工,他们的流入繁荣了集镇经济,搞活了商业流通,使雷公集镇除府城外是安陆市最大的经济重镇,但也给计生工作的管理带来了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形成了户籍地想管找不到人,流入地看得到人管不了,从而导致户籍地和流入地两不管的局面。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居委会开春以来按照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意见,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敬请各单位、部门、相关村支部村委会予以配合支持和理解。今天会议后我们居委会将继续更好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落实专班。在原已投入一万元的基础上继续落实经费八千元,聘请集镇信息员两名,微机操作义工一名。

二、摸底建档。按照集镇网格化管理要求,召集村组干部、老党员及水电工等人员共同熟悉计划生育登记的相关要求,利用收取新农保、医保、水电费和公安“两实”登记等一切入户机会对计划生育信息进行摸底登记。完成初步登记后,再进行分类整理,涉及其他村居住在集镇的村民,与其相关村协商,明确主管单位。对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我们本着“谁受益谁管理、谁出租谁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房东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随时向居委会提供租房者的详细计划生育情况。

三、落实管理:通过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计生管理:一是档案登记管理制度。摸底登记整理完善后,由计生专干建档建卡,电脑录入湖北省人口计生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并进行网络包保,进入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切实达到“六清”,即流入总人数清,已婚育龄妇女数清,婚姻、生育、节育情况清,户籍地清,现居住位置清,流动目的及现从事职业清。二是入户随访制度。坚持每季度一次重点对象逐户随访,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听取建议,不断完善管理。三是定期清查制度。针对流动人口居住变动性大的特点,坚持每月对街道、门店进行一次清查登记,及时变更信息。四是信息情况反馈制度。以网络化形式覆盖,实现了管理到位,防止各种计生问题的发生。

篇3:创新调研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一、创新作用发挥机制,强化调研职能

办公室调研职能的发挥,既取决于领导的重视,更取决于自身的作为。一方面,自我加压,以“有作为”实现调研工作“有地位”。办公室从事调研工作的干部一般都兼有文秘、后勤等其他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待扬鞭自奋蹄”,变压力为动力,敏于行、善于思、勤于写,每年都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4次以上,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成果,在有效服务领导决策中争取领导的重视。县委领导曾多次对办公室调研文章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办公室调研工作,给我们以鼓励和鞭策。另一方面,强化激励,大力营造全员抓调研的浓厚氛围。强化调研工作目标管理与奖惩激励机制的落实,把办公室调研岗位作为培养人、锻炼人的舞台和出成果、出人才的平台,并把调研工作与文秘人员年终评先评优、推荐后备干部等结合起来,激发了办公室全员抓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质量提升机制,打造调研精品

精品力作是调研成果实现转化的前提。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提高调研质量,打造优质调研成果。一是精选题。实行调研课题申报制、筛选制,主动贴近领导决策需要,想领导决策之所想、之未想、之应想,确保选题对路,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二是勤调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主动走出去、沉下去,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对苗头性的问题进行超前调研,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调研,最大限度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三是重研究。调研实际上是“三分调查,七分研究”。我们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以“蜜蜂采蜜、沙里淘金”的精神,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确保调研成果对领导决策的参考性。四是出精品。建立调研课题个人负责、集体研讨、领导把关、定期考评等制度,合力攻关,集思广益,力出精品;以“不求过得去,力求过得硬;不求一般化,力求高水平”的态度,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必要时不惜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三、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延伸调研价值

注重调研成果的整理和运用,努力实现“三个转化”,即转化为领导决策的依据,转化为政策文件,转化为学术成果。一方面,通过起草领导讲话、拟订政策文件、编发调研专刊等途径,运用和转化成果。每次调研后,我们及时将调研成果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促使成果直接进入决策领域。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批调研成果以工作文件、会议部署、领导讲话等形式,转化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和工作实践的指导。如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调研,提出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开展的汤湖温泉调研,为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开发温泉提供了重要参考;开展的社会救助调研,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正式文件;开展林改经验调研后形成的《活林惠农促和谐的生动实践》,成为遂川林改工作对外宣传的“通稿”。另一方面,多层次开发调研成果,促进成果在更广范围内转化和检验。对能公开的调研成果,积极向有关报刊投稿,让成果更多地进入领导视野,进入更多领导的视野。如我们开展林产工业调研后形成的《和谐利用林业资源做大做强林产工业》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领导决策和制定相关文件提供了参谋服务;在此基础上向省委办公厅报送的相关调研信息,得到中共江西省委常委领导的批示。开展的遂川生态建设调研,对遂川评选为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形成的《在以民为本中建设生态文明》调研文章,先后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当代江西》等多家刊物刊发。

四、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培育调研队伍

为适应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形势,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业务,作为锤炼文秘人员基本功的一条重要途径,着力抓好调研队伍建设。一是树立高参意识。要求文秘人员树立“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思想,在主动贴近和服务各位常委,做好具体工作的同时,善于想大事、谋全局、设良谋、出好策、当高参。二是创设调研平台。逢会必谈调研工作,向文秘人员点题出题,组织策划调研活动,并将压担子与创条件相结合,坚持调研人员“五优先”,即优先查阅材料、优先打印文稿、优先外派学习、优先安排用车、优先提拔任用,鼓励文秘人员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提高参政设谋能力。三是增强业务功底。“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们要求文秘人员特别是政研干部志存高远,勤勉敬业,以苦为乐,以干为荣,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同时,多关注上情、了解外情、把握内情、掌握下情,勤思勤写勤上稿,做到知识要广、情况要熟、反应要快;做到作风扎实,文风朴实,讲真话,报实情;做到既慎言又敢言,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谋服务。

五、创新工作联动机制,整合调研资源

篇4: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监管水平

一、创建内容

(一)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各项管理制度。盐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出台的20项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出台了相应的财务收入、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资产经营等制度,规范了资产台账、资源登记簿、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合同文本、招标投标文书。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到位。盐池县严格执行有关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全县所有的村建立了村务监督机构或民主理财小组,依法依规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财务公开、村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活动正常,执行村级集体财务“先理财、后审批、再入账”的工作流程。群众评议的考核机制健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进行民主评议。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农经发[2011]13号)的要求,定期将其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全方位公开。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职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开展定期审计,对村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征地补偿款的使用与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三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基础扎实。2009年以来,县级统一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晰。全面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建立县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管理平台,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多方位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健全、档案管理规范。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有专门机构或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档案工作。乡(镇)、村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有经费保障。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规范,凡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标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做到及时立卷归档。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二、取得成效

(一)抓制度建设,建立“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村集体组织支取代管资金时,先提出用款申请并经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由村报账员填制《村集体资金审批单》,并由村两委负责人、村监会签字盖章,报乡镇代理中心、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再经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办理提款事宜。同时,对村报账员、财务计划、财务收支、票据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2.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乡镇代理中心集中建立各村资产管理台账,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名称、数量、价值、存放地点、座落位置。固定资产的增减,各村必须在当月携带有关凭证到代理中心登记,并同时向乡镇纪委报告。各村购建和处置集体资产时,必须向代理中心提出申请,待审批后方可进行。代理中心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全程进行监督,根据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对处置项目的讨论决定,帮助起草集体资产处置公告,监督检查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做到参谋不决策、协办不包办。村组资产、资源出租发包,要在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纪检部门委托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由代理中心集中对外发包,履行招投标程序,实现县、乡、村三级监管,确保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3.建立民主决策和定期公开制度。建立了村级集体“三资”民主决策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涉及集体资产、资源的重大事项,必须履行“五议一审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按照“村书记、村主任共同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项程序实施。同时,全县各村均建立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每季度村“两委”将村级“三资”变动处置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把“家底”真实、全面地向村民公开。

4.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按照自治区三年一轮审的基本要求,每年由县农经站对1/3的村集体财务情况进行审计,由乡镇农经站对所辖1/3村民小组的“三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组集体资金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集体资产运行是否正常、有无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对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近三年来,完成了对全县各村的审计任务,审计资金达5.8亿元,处罚违规违纪人员65人次。

5.建立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相关责任人员,情节较轻的,采取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赔偿损失、经济处罚四种形式进行处理;构成违纪的,建议乡镇或县纪检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层层抓监督,确保“三资”安全完整。

1.加强社会群众监督。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舆论监督。二是通过设立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平台、举报监督电话等方式,加强群众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三是各行政村均成立了村务监事会,对“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依法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加强纪检部门监督。为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盐池县将纪检监察组织延伸至全县各村。各村在不增加村干部职数的情况下,配备了2—3名村务监督人员,加强对村级“三资”情况的监督。

3.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坚持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由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审计,重点是征地补偿、粮食直补、工程建设等专项资金,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二是坚持干部离任审计。“两委”班子换届前,由农经部门组成审计组,重点对离任村干部任期内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财经法纪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债权债务管理情况、征地补偿款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问题等进行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

(三)抓“三资”清查,切实摸清集体家底。1997年,盐池县就作为全区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的试点县,为全区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探索途径,总结经验。2010年按照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财政厅、农牧厅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集中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面清查。采取以会计账目为依据,先账内、后账外,先资金、再资产、后资源的方式,逐项核实登记。对群众提出的或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地研究,重新核实,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清理,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底数,明确了产权关系,规范了“三资”管理,解决了账目混乱、处置不当等问题。

(四)搭建“两个”平台,夯实“三资”基础工作。

1.建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县8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选派了一批作风好、业务精的骨干担任中心代理会计,全面监管代理村级集体“三资”账、合同账,协助村理好财,受理村集体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业务,实现过去单一的资金委托代理向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监管代理的转变。按照有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场所、有资料台账、有完善制度、有电脑设备、有专用卷柜“七有”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全县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合同、财务会计等资料都能及时立卷归档,并有专人保管,同时建立了登记查询制度。现正在积极探索,逐步建立电子归档。

2.建立“三资”网络监管平台。通过建立“三资”网络监管系统,建立起以县农经站为中枢、8个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网络监管体系。县农经站通过科学设定系统功能,赋予县、乡、村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相应的查询、管理、操作权限,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实时、动态监管,确保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健康运行。县纪委(监察局)、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控,提高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监督管理工作成本,加强了农村“三资”的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管理,实现了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记账的转变。

篇5:健全改进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秦周顺

(林州市人民医院.河南林州.456550)

摘要:本文介绍了该院围绕“三好一满意”活动,积极探索让患者、家属、员工主动参与并融入到“三好”的体系和环境中来,创新健全机制建设,在提升服务水平的过程中,让患者把意见和建议留下来,把满意带走。

关键词:持续改进 机制建设 “三好一满意”活动

“三好一满意”活动是卫生部伴随医改同步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关乎卫生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乎人民群众就医与健康的切身利益,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把活动扎实开展好。近年来,本院在努力为患者提供全周应诊、分层收费、快捷报告、预约服务等十项便捷服务的同时,开拓创新,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涵盖主动改进,监督激励、沟通和谐等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一、机制

1、开展满意度调查

由党办负责逐科逐人调查到每位患者或家属,每月一次,满意度结果直接与奖金挂钩。通过满意度调查,把每位患者或家属就诊住院过程中体验到的服务感受、评价意见留下来,结合“三好员工”评比为病人或家属提供一个评价与监督的平台,充分发挥广大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监督作用。实行动态调查,使满意度成为分配的主要杠杆。

2、开好家属座谈会

党委坚持每月认真组织召开一次家属座谈会,从临床每科随

机聘请1名家属,党委班子及相关职能主任参加,20名员工代表列席旁听(全员轮转),虚心征求家属对医院服务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并着力进行改进。家属对我们的服务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评价最真、意见最中肯,凡是病人或家属不满的,都是需要我们努力改而且必须改好的,病人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更是我们持续改进的切入点和动力源。让员工代表列席旁听是最好的机会教育,面对面倾听患者家属意见,有利于强化服务意识、正视工作不足、积极配合整改。每次都能征求到十条以上有利于医院服务改进的良好意见或建议,院长现场协调,限期整改落实,实现了高效针对性改进的目的。

3、健全医德考评制度

建立医德考评档案,健全医德考评制度,包括文明服务、红包回扣、合理用药、药占比、差错事故、满意度、表扬、投诉、媒体报道、奖惩情况等内容,由每个相关职能科室按照规定分值进行月考评、月奖惩,党委实行月备案、年汇总,考评结果直接与晋升、评先、评优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

4、开展服务之星评比

服务之星每月由党委扩大会评比一次,由各个支部初选择优推荐两名候选人,支部书记在党委会上陈述候选人优质服务事迹,党委会成员根据候选人事迹及其工作表现进行评选。对评出的服务之星,党委在院周会上进行隆重表彰,不断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大家讲服务、重服务、改进服务。

5、开展“三好”员工评比

每年开展一次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三好”员工评比活 2

动,采取以患者满意度调查为基础,结合医护互评、部门互评等形式,评出“三好”员工予以嘉奖。通过评比,把“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每位员工心中,同时评出正气,评出干劲,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6、开好服务促进会

党委每年认真组织开展一次手术室与外科系统、医技科室与临床系统、药械后勤与一线科室服务促进座谈会。让大家站在医院持续发展、优质服务患者的角度和高度,面对面、实打实,提问题、找不足。通过这些横向交流切磋形式,在强化员工“三好一满意”意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员工自觉改进工作的习惯,最终汇聚成主动优质服务的团队合力。

7、坐好便民服务室

院领导轮流出坐院长接待室,职能科主任轮流出坐便民服务室,“两室”职能涉及患者退费、退药、咨询、投诉、协调、反馈等,目的是给病人提供一条快捷、方便的绿色服务通道,同时也为医院提供了一个及时弥补一线服务不足的珍贵平台。要求按时出坐、文明接待、有效协调、情况反馈并做好记录。

8、开展机关服务到一线

要求每位机关人员每周抽半天时间到一线搞服务,岗位由人事科统一安排调配,服务质量与奖金挂钩。服务目的是对口支援一线,换位评价工作,消除机关与一线之间工作隔膜,促进干群和谐。同时在服务上率先垂范,带动全院文明服务。

9、开展模拟患者活动

党委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模拟患者活动,组织 3

员工分批赴上级大医院模拟患者排队挂号、交费、就诊、检查、取药等,切身体验患者就医全程,对照自己平时工作,换位思考患者来到一个陌生医疗环境、如遇到排长队等候、医生问诊不细、窗口服务态度生硬、检查报告迟迟不出的心理感受,反之遇到态度和蔼、热情周到、方便快捷医疗服务也让大家之感动、印象深刻,从而激发出员工自觉文明、自律规范、自动改进的动力。要求每位员工把上级医院好的做法与自己岗位服务结合起来,写出心得体会,提出服务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到位、效果明显的予以嘉奖。

10、开展文明服务培训

党委坚持每年定期组织举办6次全员文明服务培训,每两月一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举办文明礼仪、医患沟通、敬业乐业、优质服务、风险防范等爱岗敬业优质服务方面的专题培训。同时利用读书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和英雄道德模范报告会对员工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多年坚持不懈的系统文明服务培训,使员工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服务言行更加文明,沟通技巧日臻熟练,服务水平空前提高。

二、体会

1、服务靠改进,改进要主动

服务改进需要借脑、借力、借势。坚持开好患者家属座谈会、医技后勤与临床服务促进座谈会,坚持认真开展好满意度调查、出院随访、社会走访、模拟患者等,均是主动寻求和借用改进监督力量,服务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需要紧紧依靠大家,面对面零距离沟通,诚恳地征求患者、家属、员工的意见建议和 4

需求,引导大家主动参与到医院服务改进中来,共同查找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患者或家属对医疗过程及服务,如医生一天查几次房,护士巡视几次,就诊流程、床单元设施、饭菜质量、环境秩序等,他们感受的最真切,意见建议最中肯。因此服务改进必须从分析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改到实处,改出实效。

2、服务见差异,服务无止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就医保健需求不断提高,未来医院之间发展竞争横向比最大的差异是服务,纵向比最大的差异也是服务。如本院开展的快捷报告服务,血尿常规、超声诊断、胃镜检查、急诊拍片、CT检查限时15分钟出报告;平诊CT、核磁检查、免疫三项、微量元素测定1小时出报告;病理切片72小时出报告等。快捷就是差异服务,时间提早的背后虽是员工超常的付出,但为病人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方便。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改进余地,服务无止境,只要诚心实意改进,就能始终找出不足,迎头赶上。、服务在细节,真功在点滴。

服务贯穿于就医的每个过程,覆盖每个环节,取决每位员工,关乎每位患者。从病人进入医院的那一刻起,就能充分享受到细节服务管理所带来的便捷,如全天候文明导诊、分层分区收费与药房、环形取药窗口、周到舒适的候诊设施、便民服务室、亲情担架服务队、空腹抽血早餐、陪护椅、微波炉等。只有持续抓好“三全、三不、四到位”管理,即:全员、全面、全程;不棚架、不脱节、不糊弄;人到位、物到位、说到位、做到位,夯实细节,点滴改进,才能最终实现系统服务的完美。

4、“三好”要持续,持续靠机制。

“三好”浓缩着以人为本、执医为患、持续发展、医患和谐的理念与要求,三个方面十八项要求,没有一项是多余、苛求和空洞的。服务好,才能做到方便;质量好,才能实现安全;医德好,才能追求价廉。“三好”有如三足鼎立,不可分割,不可偏废。“三好”要持续,必须与行风建设、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培训、约束监督、考评奖惩、改进完善的长效机制,互促互补,相得益彰。如开展的满意度调查,通过门诊或床旁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一举三得,既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注关心的温暖,又能及时表扬或警示医护服务的优劣,而且调查结果将直接与“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服务之星”、“三好员工”评比挂钩,运用到晋职、晋升、评先、评优中。只有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改进机制,才能既疏通改进渠道,又不乏改进动力,持续有效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篇6: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XX环保局

干部的作风,从大的方面来讲,体现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影响着事业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讲,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因此,环保局作为政府对外联系群众的窗口和执法部门,工作作风问题非常重要。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使群众满意,首先应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在工作上始终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环保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服务意识

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结合省委提出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项目建设,优化服务,坚持“疏”、“堵”结合,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对符合政策和环保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保增长,尤其是节能减排和优势资源转换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管理办法,实行“动车组”直达服务。实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企业办理环评等手续,简化压缩手续流程,加快审批验收进度,提高 1

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加快审批,尽早开工。在政策允许下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做到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有实际困难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同时,强化环保“三同时”验收制度,要求所有新建项目必须按法律规定按时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切实提高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能力和稳定达标排放率,加大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工作力度。

二、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等工作纪律,做到接待来人来访耐心细致,办事不推诿不拖拉,坚决杜绝“冷、横、硬、拖”和以权谋私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稳定和发展服务的观念,带着对企业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把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工作方式从“企业有求才办”转变到“我为企业主动办”上来,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需求,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实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为企业送信心、送服务、送温暖。对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生产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难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做到与企业争利的决策不能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事情不能干,真正为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题,自始至终做好事,主动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化解隔阂、化解矛盾、化解抵抗情绪。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环保执法队伍。

三、强化项目审批工作

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当好宣传员、调研员、协调员,主动提醒企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谨慎投资“两高一资”

2等相关被严禁引进的项目,避免因盲目立项、盲目上马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促进企业“绿色”发展、持续发展。对重点项目和规模型、后备型、成长型企业,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全程跟踪的方式重点服务。对本单位审批的项目,坚决在时限内完成审批,属上级审批的项目在规定时限内办理预审手续,并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协助办理。

四、实行政务公开

篇7: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工程 科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公路的车流量日益增长,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愈为显现,随之而来负担也越来越重。近几年来,省市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养,建立了农村公路管养网络,但从全市情况来看,农村公路状况和公路环境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强化各方责任,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课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当前状况

(一)农村公路基本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21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411公里(含未达标)、乡道1123公里、村道680公里。

由于前期资金问题,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高,整体路况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规划不够完善,存在断头路;乡村公路普遍偏窄,路肩培土不足;乡村公路桥梁建设年限较长,建设标准低,窄桥、病桥、危桥多,由于桥梁设计不够合理和桥头未采取防护措施,一些桥头出现沉降和坍塌,影响道路安全畅通;沿线占道经营、堆积物多,通畅度不够;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不够齐全,安全度不高;同时由于农村公路长期运营,加上通行车辆超限现象越来越严重,路况下降明显,一些路段已出现连片损坏,舒适度差。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根据省市农村公路管养政策,市成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公室,全面领导协调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乡镇农路办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实施、农村公路保洁和环境整治、养护工的考勤考核。市路政大队负责县、乡道路政管理。各路政中队负责辖区内村道路政管理,协助县、乡道路政管理。今年,市农路办拿出一条县道进行试点,委托专业养护公司,按省道有关要求进行养护,并逐步推广,用2-3年时间,全面建成文明样板路。

二、农村公路管养关存在问题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有关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健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管理工作存在缺位

(1)部分乡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办公室,管理人员性质各不相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存在问题一是人事调整随意性大,人员变动快,一部分年龄较大人员面临退职,新来人员对工作熟悉需要过程。二是部分人员本单位有相应工作任务,投入农村公路管理精力不够,工作落不到实处。三是部分管理人员因待遇等原因,存在思想情绪,人浮于事。

(2)乡镇农路办对养护工考核不到位。农村公路现场养护人员由所在乡镇选用,部分人员为村退职老干部。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而且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主动上路巡查作业,导致一些路段路面不够清洁,路肩边坡种植、和乱堆乱放现象不能及时制止,路肩杂草未能及时清理。乡镇农路办办公经费不足,缺少巡查交通工具,往往巡查、考核工作不到位,对养护工管理缺位。

(3)村级组织在农村公路管理上作用未充分发挥。

乡村公路边坡路肩农作物清理,违章建筑的控制以及路肩培土离不开村级组织的支持,但大多乡镇未将村级责任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各村在农村公路管护方面缺少正面宣传和引导,致使农路办工作开展遇到较大阻力。一些乡镇虽然明确了村负责人为路段长,但仍流于形式,未起到实际作用。

(4)乡镇管养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按市政府文件规定,乡村道小修保养维修资金市乡各半负担,并配套管理资金不足部分。但实际上乡镇财政由县财政统一管理,不少乡镇未将该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资金严重缺乏,乡镇农路办处于没钱办事局面。乡村公路建设标准低带来的道路损坏问题愈来愈显现,由于得不到及时维修,形成恶性循环,路况逐年下降。

2、部分乡镇政府推动力度不够

农村公路管理好坏与否,乡镇政府管理力度十分重要。部分乡镇政府对农村公路管护重视程度不够,对一些难点问题缺乏政府行政推动,特别是至目前还有一些道路路肩缺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路边堆积物、废弃物得不到清理,路边种植时有反弹,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3、超限运输得不到有效控制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商混的普遍使用,农村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愈为严重,我市的不少道路损毁严重,甚至影响交通安全。由于路政人员力量不足,面对全市面广量大的乡村公路,查处力度明显不够,往往出现倒挂现象,群众举报后才去查处,致使超限运输得不到控制。

4、公路建筑控制区违章搭建已成老大难问题

由于我市群众历史形成的观念,沿路建房的情况十分严重建筑控制区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分析其原因,一是历史形成建筑控制区存在建筑物,新建房群众存在攀比和侥幸心理,思想工作难做;二是路政巡查力度不够,未能在建房初期加以制止;三是缺乏必要强制措施,执法困难,执法周期长,成本较高。

三、下阶段农村公路管理的有关思路

1、进一步强化乡镇乡村道管养责任

按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所属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但部分乡镇认为,公路管理主要是交通部门的事,过于依赖交通部门,公路管理养护采取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得力。为此,我们提出对原有管理模式作适当调整,即对省补乡村公路补助资金不再实行统筹,全额拨付给乡镇,小修保养工程市也不承担50%资金,充分调动乡镇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交通部门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加强检查考核,对不能完成既定养护目标的,除给予通报外,采用经济杠杆调节。同时,要求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公路管理上作用,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责任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增强村级组织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2、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目前我市对乡镇养护工作考核采用月检查、季度考核的模式。由于乡镇较多、道路分布零散,检查周期较长,特别是一些检查发现的问题难以跟踪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整合管理力量,做到检查全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行突击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市农路办检查与乡镇互查相结合,同时发挥路政中队巡查便利的优势,把路政管理与养护巡查相结合。通过一系列检查考核,督促乡镇把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放到重要位臵。

3、督促乡镇加大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管养缺少资金支撑如无米之炊,我们将提请市政府发文,要求各乡镇按上级补助资金一比一配套,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资金得到落实,有利于年度养护计划的安排。交通、审计部门每年底对乡镇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与市政府对乡镇四个文明考核得分挂钩。

4、强化考核结果奖惩兑现

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排名进行排序,优秀乡镇在全市予以表彰。同时优先安排建设计划,从市筹养护资金中列出部分,对小修保养工程给予额外补助,对乡镇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经济奖励。排名靠后且工作无进展的乡镇,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视情扣拨养护资金。

5、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优秀乡镇的培育

我市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现场养护质量存在不平衡性,公路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情况,我办将加大对养护优秀乡镇的倾斜和培育,每年每个片区重点抓二个乡镇,通过督、帮、促等手段,促进乡镇养护水平的提升,经常性举行现场观摩,起到典型引路、相互学习、比学赶超的作用。力争用3年时间,打一场歼灭战,消灭农村公路养护的薄弱环节。

6、进一步强化路政管理职能,形成联动机制

市路政大队要加大县道路政巡查人员和车辆的配备,确保按频率巡查到位。路政中队在完成辖区内乡村公路巡查任务的基础上,要配合做好县道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路政大队报告。如有条件,为交管所配备运政执法车辆,让路政执法车专职用于农村公路管理。路政管理一是加强对乡镇养护工上路作业情况的检查;二是加大超限运输查处力度;三是对于公路两侧违章建筑,在加强查处的同时,要积极争取横向审批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违章建筑。可以设立举报电话,实行社会监督,便于及时掌握路政违章信息,及时查处违章行为。

7、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农村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省补和市配套养护资金来测算,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已无资金补助乡镇道路维修,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增长,农村公路损坏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一些经济薄弱乡镇无法拿出足够资金用于公路维修。为调动乡镇积极性,建议市增加1000元/公里约200万元用于对养护优秀乡镇乡村道维修进行补助,随公路里程和运营时间增加,市里持续加大对养护的投入,为农村公路长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篇8:创新环保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一、突出重点, 明确目标

第一, 为落实中央部署需要创新信息网工作。国家对信息化高度重视, 将信息化作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对于用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统筹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 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 达到20%……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政审批和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实现信息化……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 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60%”。

目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迎来了发展加快、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黄金发展期, 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日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农机化信息体系在加强农机政务管理、信息引导、跨区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落实中央部署和规划要求, 需要不断推进农机化信息化工作, 需要创新发展农机化信息网。

第二, 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创新信息网工作。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农机有关方面的需求日渐强烈, 包括政府部门提升农机化管理效能的需求, 农民、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等对农机化政策信息、作业供需信息的需求等。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提升农机化管理统计、农机化政务信息速递、农机化生产作业进度管理、农机化重大政策实施信息 公开等水平, 成为农机化管理部门的迫切之需。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是当前时期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特征。2012年, 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6.7万个, 农机户4192.34万个, 全年农机化作业收入4180亿元。在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 产生巨量的农机作业进度信息、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机化生产信息, 是加强农机化发展宏观调控和促进农机作业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 加强农机化生产信息化建设, 已成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满足这些需求, 需深化拓展网络系统功能和服务内容。

第三, 为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需要创新信息网工作。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物质基础, 其与信息化融合问题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当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 作”。从2010年起, 农业部就提出从电子政务、精准农业、作业服务、智能装备等方面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特别是“全国农机化发展十二规划”又进一步强调“加强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强化公共服务”“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通过拓展农机化信息网系统功能, 为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平台支撑。

为此, 我们确立农机化信息网深化拓展创新项目, 并突出重点, 明确两项目标任务:一是拓展应用系统功能, 二是创新网站运行机制。

在拓展应用系统功能方面, 开发改进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 重点解决小麦、水稻、玉米机械化生产信息直报和跨区作业供需对接中的技术问题; 优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系统, 重点保障实现购机补贴信息全方位公开要求。

在创新网站运行机制方面, 主要通过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网站安全运行管理, 重点解决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和信息来源可靠、稳定及信息安全问题。

二、精心组织, 积极创新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深化拓展”项目立项后, 站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 也特别得到了农机化司的具体指导。分管领导挂帅成立了项目组, 确定实施方案, 从“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线”与“信息网运行管理线”两条实施路线, 同时推进。

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 我们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多汇报沟通, 了解农业部总体要求;多开展基层调研, 了解农机管理部门、合作社、农民、农机手、农机企业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提升管理效能、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公开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完善。

三是坚持专业保障。基于开发能力、公司规模、实践基础选择有实力的专业力量, 确保应用系统功能实现和持续维护改进。

四是坚持追求实效。通过召开专家论证、反复测试验证, 确保满足功能, 实现安全运行。

在创新网站运行机制方面, 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指导策划。根据农机化司新闻宣传要点, 发布年度和关键农时宣传重点, 指导各地开展信息宣传;探讨与地方共建热点专题专栏, 吸收地方信息员参与宣传策划, 形成宣传合力, 整体推进全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

2.强化培训交流。目前已建立一支覆盖全国省级农机化管理系统的信息员队伍, 2013年在山东青岛试点发展地县级信息员, 提高信息报送效率和覆盖面; 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员培训, 并创新通联工作, 增强队伍凝聚力,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了信息发布、工作考核、行为规范、安全管理方面一整套管理制度, 特别是创新建立了一套信息工作考评方法, 包括栏目分值设定、信息提交量和发布量的加权、原创信息评选等。

4.确保安全运行。在保障网站运行环境安全基础上, 我们特别出台规定, 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的网络活动管理;强化舆情监控, 应对突发事件, 按照农业部要求及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三、推动工作, 取得实效

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 完成预期目标, 保持了农机化信息网的高位运行态势, 在促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宣传和服务农机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提升了跨区作业信息 化服务水平。

1.统计并及时发布全国“三 夏”麦收进度, 掌握农机化生产情 况,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 10 多万农机手和农户进 行网上供需配对, 促进供需双方 有效衔接, 引导机具有序流动。

3.发布跨区作业相关资讯1460条, 提供34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查询, 为农机作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对2013年“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韩部长批示:“今年夏粮机收, 组织有效, 加快了进度, 提高了质量, 减少了损失, 予以充分肯定”。张桃林副部长批示:“今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进一步加强信息引导、机具调度、部门协调等工作, 有力、有序、有效克服了暴雨等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 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 值得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 加大了购机补贴信息 公开力度

1.全面公开国家和地方补贴政策及实施情况信息, 包括补贴额一览表、补贴政策咨询电话、投诉举报电话、补贴资金使用进度、补贴受益对象等自觉接受社 会监督。

2.特别设立了曝光台和“补贴黑名单”, 大力曝光违法违规企业, 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和诚信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净化了市场环境, 也有力地维护了补贴政策的严肃性。

3.通过编发《补贴专刊》, 建立专栏解答常见问题, 提供查询、网上在线投诉等多种形式, 互动解决有关问题, 有力提升了政府部门形象和公信力。

“购机补贴信息系统”被部办公厅曾作为信息公开样板在农业部网站“信息公开”和“热点专题”中置顶宣传。

(三) 营造了农机化发展的 良好舆论氛围

目前, 农机化信息网建立了新闻中心等19个一级栏目、150多个二级栏目、37个专题专栏, 覆盖农机化管理、科研、推广、安全、质量、生产、流通、社会化服务、实用技术等各个方面, 不断满足受众需求。

围绕“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等8个方面的宣传重点, 组织编发信息61578条信息 (日均更新170条) , 掀起宣传攻势。特别是通过机制创新, 原创稿件大幅增加并为众多媒体转载。农机化信息网成为其他媒体获取农机化信息的主要渠道, 达到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凝聚农机化发展正能量的效果。

(四) 提高了农机化信息网 影响力

1.网站点击量连创新高。按农业部官网统计分析, 2013年点击总量达到2.53亿次, 工作日平均点击量102.75万次, 日峰值突破172万次。2014年2月12日, 网站点击量再创新高, 达到196.7万次。农机化信息网自2006年起, 已连续8年点击量位居50多个部行业网站之首 , 2012年2月、3月和2013年1月, 曾一度超过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 位列第一。

2.网站关注度逐步增大。网站的发展得到部领导的关注, 张桃林副部长亲自到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中心视察指导;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在与农机化司沟通工作时曾表示:“农业部信息网我是几天看一下, 但农机化信息网我是每天都要看”。据了解, 农机化信息网成为农机管理部门、农机企业等工作人员和农机用户的首页浏览设置。

3.网站影响力不断扩大。农机化信息网作为重要媒体, 经常受邀参加农机行业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还受邀为中国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行业网站介绍经验;部分省 (区、市) 农机化信息网改版和应用系统建设时, 也借鉴农机化信息网的做法。

四、总结经验, 扩大成果

农机化信息网深化拓展创新项目, 摸索了解决跨区作业的供需配对、购机补贴信息公开问题的途径方法。同时研究政府网站运行发展规律, 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 网站的发展为促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广泛认同。

下一步, 总站将在农业部农机化司领导下, 深入总结2013年项目创新工作, 坚持不懈完善发展农机化信息网, 进一步提升农机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步伐。

一要进一步争取资金投入, 尽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生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逐步解决区域性平台覆盖面低、兼容性差、数据共享性弱、信息服务能 力受限等问题, 减少重复建设, 满足全国农机化发展需求。

篇9: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提升办学水平

1. 严格建班标准,把住入口关。实践证明,农广校教学班能否办好,办出质量,最初的建班条件很重要。建班前出台《建班标准》,对师资力量、教室面积、教学设施、学员年龄等都做出具体规定,并明确各市教育局(处)要为市、县级分校新生入学把好第一关。各市分校要向省校提出建班申请,经省级班主任实地考察合格,市教育局审核盖章同意后,省农广校方给予录取。对于没有达到办班条件的,或市教育局没盖章的,省农广校坚决不予录取。杜绝新建教学班的先天不足,确保教学班今后的教学质量。

2. 实行省级班主任制度,形成由下至上的教学监管网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省校、市、县级分校3个层面上加强教学监管,层层负责。充分发挥省级班主任的作用,并且要求市、县级分校也都有相对应的班主任,逐步建立、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网络体系,使基层教学信息和存在问题能及时反馈上来。同时充分发挥省级班主任的能动作用,通过电话和实地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各个教学环节顺畅。

3.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教学工作。每年召开全省市级分校校长专题工作会议,邀请有经验的县级分校校长及优秀教师参加,共同研究农广校的教学工作。教研会议的召开,对推动全省农广校办学水平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深度研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为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素质,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每年对全省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如以中央农广校评选“优秀教学课件”和“全国教学能手”为契机,大力开展“全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层层选拔,让大部分教师都能参与其中,自下而上形成了一股做课件、搞教学、比讲授的氛围,锻炼教师队伍,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5. 指导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农广校隶属关系、办班性质亦不尽相同,农广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在大连地区辽宁省农广校开展了读书演讲赛、征文比赛等,在本溪地区开展了学生为授课教师评分活动,在盘锦地区开展了上好农广第一课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教学品质。

6.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提高办学社会效益。面对办学的新形式、新情况、新问题,为保障教学质量,每年进行1~2次全省性的教学、考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好的典型进行总结推广,及时地在全省农广校信息网上进行交流、宣传,真正起到了典型引导、带动作用。

上一篇:先辈的旗帜观后感300字作文下一篇:戴小桥全传读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