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流转管理

2024-05-23

半成品流转管理(共11篇)

篇1:半成品流转管理

半成品流转管理办法

为规范分公司半成品流转程序,现制定相关办法,望各职能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1、半成品库管员必须建立半成品收发台帐,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上帐;

2、分公司产品内部各工序的转接必须办理交接手续,使用“产品流转卡片”进行转接,产品名称、数量、工序状态、双方签字等内容必须完善;

3、生产工人加工完产品后要依据“成批生产流程卡”和实际加工数量到半成品处上帐,并在产品周转箱内放入流转卡片,内容填写完善。没有按要求上帐的不得记录工时;

4、下料工序必须将每日下料“成批生产流程卡”填写完善后转入半成品库管员,并在完工产品上放置“产品流转卡片”相关内容填写完善;

5、检验员在验收产品合格后填写“成品入库单”一式两份,产品名称、数量等填写完善,一份随产品转入成品库房,一份交半成品库管员;

6、每月末产品结存所在工序的半成品库管员负责报出产品在制数量;成品库管员报成品数量,报表日期截止当月23日,并于当月26日前报表,每延迟一日罚款20元。

2010年3月13日

篇2:半成品流转管理

半成品、成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为确保半成品、成品在转序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外来的侵害,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原来的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公司半成品、成品的搬运、转序、储存的管理。

3职责

3.1木工车间负责各工序间半成品的安全质量的预防及控制。

3.2油漆车间负责各工序间半成品的安全质量的预防及控制。

3.3成品库负责成品库储存及出货前的安全质量的预防及控制。

4工作程序

4.1产品放置的基础设施

4.1.1对暂不转序或出厂的半成品、成品要单独隔离存放,配备必要的预防设施

4.1.2对暂不转序或出厂的半成品、成品要单独隔离存放,配备必要的防虫害设施

4.1.3对存放半成品、成品的库房,按公司相关文件定期进行防疫消毒预防。

4.2产成品的安全质量控制;

4.2.1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在做到防潮、防霉变、防昆虫侵袭;

4.2.2对暂不转序或出厂的半成品、成品,各责任部门必须做好对产品表面进行遮盖。;

4.2.3对暂不转序或出厂的半成品、成品超过三个月,对储存环境必须进行消毒防护。

4.3产、成品的检查。

4.3.1对暂不转序或出厂的半成品、成品,各责任部门必须对其定期检查。

4.3.2对于储存期超过三个月的半成品,必须对其质量按要求重新进行检验

4.3.3对于储存期超过三个月的成品,在出货前必须对成品的相关部件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4.3.4对正常转序、出货的半成品、成品,严格按《产品检验指导书》文件实施检查。

4.3.5各责任部门对各自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以便实行必要的追溯

篇3:半成品流转管理

综合结转分步法是指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转入下一生产步骤时, 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项目计入下一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单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按各个生产步骤的前后加工程序, 把上一个生产步骤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和制造费用各成本项目汇总出完工半成品成本, 有顺序地转入下一个生产步骤该品种的成本计算单;也就是把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按顺序结转到最后一个生产步骤, 结算出产品成本, 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流转是以综合项目转入下一个步骤进行成本计算的。但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 不能提供按成本原始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结构, 不利于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为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有必要进行成本还原, 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构成。

分项结转分步法就是指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不是以“半成品”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进行反映, 而是区分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制造费用) 计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的有关成本项目。半成品的流转是分成本项目结转,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转入下步骤成本计算单时, 按原始成本各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反映在下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上。与综合结转分步法相比, 分项结转分步法因为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便于按成本项目对产品成本的高低进行原因分析。

二、举例说明

例:某企业生产甲产品, 经过两个生产步骤, 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有关资料如下:月初在产品数量, 一步骤200件, 二步骤100件;本月投产数量, 一步骤1 800件, 二步骤1 600件;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一步骤1 600件, 二步骤1 400件;本月在产品数量, 一步骤400件, 二步骤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两个步骤都为50%。

采用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分步核算产品的成本并编制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单如表所示。

篇4:半成品流转管理

【摘 要】目前,我国对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信息的处理,普遍采用的是人工采集、录入系统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工作模式,对其实行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棉纺织厂车间的生产作业效率。本文对RFID技术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RFID中间件的数据传输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从而将RFID运用到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中,有效地解决了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存在的问题,实现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关 键 词】半成品流转;射频识别;RFID中间件;自动化管理;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 TS1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51-02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in Semi-finished Products Circulation of Cotton Textile Factory

HUANG Ya-xi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tton textile factory in processing of semi-manufactured products widely using artificial collection, record syste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mode of operation, implementing the automated management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then improving cotton textile factory workshop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FI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f RFID middleware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d using the RFID to the semi-finished products circulation, which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tton textile factory semi-manufactured goods circulation problems, realize automatic management of the cotton textile factory semi-finished products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Key words】semi-finished products circul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iddleware ; automated management; data transmission

0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由于其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另外,射频识别技术只有与特定的领域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高效、自动化等这方面的优点[1]。

在我国,RFID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相当一部分产业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2]。例如,在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中还普遍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对其流转信息进行采集,录入系统。这种方式存在数据不准确、易遗失、不清晰、信息传递延时大等缺点,所以将RFID应用于半成品流转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棉纺织厂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的传递与交互的问题,本文对RFID中间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于消息系统RFID中间件软件,从而将RFID应用于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系统中。实现半成品流转信息与MES系统的传递与交互,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 半成品流转存在的问题

棉纺织厂织布过程依次为清(清花),罁(罁丝),并(并条),粗(粗纱),细(细纱),落(筒纱),整(整经),浆(浆纱),穿,织十个步骤。织成布之前的这些都属于半成品,而在纺织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中,由于经纱要在很多经轴之间来回传输,如图1所示,传统情况下,要清楚每个经轴上纱的使用情况,以及流转地点,快速进行布匹追踪这方面,必须投入很大的人力去清算,这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出现问题。

1)半成品流转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的信息是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对车间生产管理的重要凭证,而在半成品的流转信息采集方面,目前,棉纺织厂采用手工采集数据[3],而且许多信息记录不规范,这样不仅给统计分析带来了不便,还导致不可避免的流转信息的丢失,从而不能准确的分析信息,有可能导致数据分析结果的失真。

2)半成品流转的过程控制

现如今,棉纺织厂半成品的流转信息仍采用表单传递,人工流转的方式,不仅信息传递缓慢,而且不能满足MES对半成品流转情况的跟踪、监控等方面的需求[4]。

2 RFID技术和适用性分析

2.1 RFID技术

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组成。RFID技术具有数据存储量大、可读写、非接触、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保密性好、穿透性强、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好以及能同时识别多标签等优点。

阅读器:主要负责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受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

电子标签:是指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与阅读器进行通信。

RFID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中间件,信息(Information)以(Message)的形式,从一个程序传到另一个或多个程序。信息可以以异步(Asynchronous)的方式传送,所以传送者不必等待回应。面向消息的中间件包含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还必须包括解译数据、安全性、数据广播、错误回复、定位网络资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径、消息与要求的优先次序以及延伸的除错工具等服务。

RFID中间件扮演着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角色,应用系统从中间件获取读写器读取到的标签数据,RFID读写器从中间件获取命令,中间件的主要任务是对读写器传来的与标签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共享,削减从读写器传往应用系统的海量原始数据、增加抽象出的有意义的信息量。

2.2 RFID在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中的应用

将RFID电子标签嵌入到经轴中,作为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标记。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当经轴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由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接收到的命令,电子标签会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包括:经轴轴号,批次,上轴时刻,班产量等需要的信息。回传给阅读器,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RFID中间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与车间级制造执行系统(MES)进行数据传输,整个过程无人工干预,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出错率,提升生产车间半成品的管理与控制水平,有效地跟踪、管理和控制生产所需的物料,人力等资源[7]。

3 RFID中间件

3.1 RFID中间件的应用

RFID中间件结合自身的应用特性,将其应用于MES系统中,通过对其数据传输的设计,使得将RFID采集的数据与MES系统直接进行传输。

3.2 RFID中间件的消息传递机制设计要点

RFID中间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数据的处理、传递和阅读器的管理等功能。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产生事件,并将事件传递到消息传递系统中,由消息传递系统决定如何将事件数据传递到相关的应用程序中。在这种模式下,阅读器仅需将需求发送到消息传递系统中即可。所以,设计出的消息传递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 基于内容路由的功能

对于阅读器获取的全部原始数据,应用程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仅仅需要其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中间件必须提供通过事件消息的内容来决定消息传递方向的功能,否则将导致消息传递系统不得不将全部信息都传给应用程序,而应用程序不得不自己实现部分的过滤工作。

2)反馈机制

消息传递系统的设计要点之一就是减少RFID阅读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量。

3)数据分类存储的功能

有些系统例如棉纺织厂的 MES系统需要得到批量RFID标签数据,并从中选取有价值的RFID事件信息,这就要求消息传递体统应该提供数据存储功能,知道用户成功接收为止。

3.3 RFID中间件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其中,本文所采用的阅读器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系统连接,为了解决RFID中间件中各模块之间以及和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系统中的生产制造系统MES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消息系统的RFID中间件架构[5]。其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

其中,阅读器协调是保证整个系统的通信要求,主要避免读写器冲突以及控制功率。数据的过滤与聚集是RFID中间件平台的核心,通过相关算法来减少数据冗余并为后台应用提供语义信息。数据路由是中间件能决定采集的标签数据信息传递给哪一个应用[6]。各个功能模块都需要自己维护一个消息队列,模块之间、模块与制造执行系统之间都通过消息系统进行通信。消息系统可以根据消息的类型把消息传送到指定模块。

这个系统的实现需要,消息对象的设计、消息队列的设计以及消息传递的实现[5]。

消息对象分为两部分:消息参数和消息接口。

1) 消息参数

主要包括:消息优先级(Message priority)、消息类型标志(Message type)和消息内容(Message content)。

其中,Message priority = Digit,共有4级优先级(0~3),优先级高的优先处理,同级按到达先后处理。

消息接口主要是定义一些消息参数读取、写入相关的操作,不包括消息的具体处理程序。系统传递消息时只传递状态不传递代码。

2)消息队列的设计

消息的4级优先级用一个含4元素的数组Q[]表示,数组的每一元素都代表一个指向特定优先级的消息链表,数据结构可表示如下:

Struct MessageContainer

{ message msg;

Socket socket;

Int Timestamp;

}

3)消息传递实现的流程设计框图

由消息发送和接收的设计,我们对数据传输并用VB进行了仿真实现如下:

4 结束语

本文分别对棉纺织厂半成品流转信息的采集和RFID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基于消息系统的RFID中间件架构的设计以及实现,使RFID应用于半成品流转中,并且用VB仿真实现了RFID中间件的数据传输。使得对生产现场对象数据采集更加准确,实时性更高。从而使棉纺织厂的半成品流转信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谭民,刘禹,曾隽芳等.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2] 谢 杏,林敏锐,侯文君,等.RFID技术在离散制造业生产线的应用探索[J].中国自动识别,2007(3):45-47

[3] 杨怀波、史明华、邱小秦.纺织企业MES下的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研讨会[M].2010.10

[4] 付林云.MES中数控车间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M].浙江:浙江大学.2008.5

[5] 银国超.基于RFID的离散制造业MES方案及应用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2008.4

[6] RFID中间件软件在RFID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M].C114中国通信网,2012.7.20

篇5:半成品流转管理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编制: 审核:

二零一六年八月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目 录 目的...................................................1 2 适用范围...............................................1 3 内容...................................................1 3.1、职责..............................................1 3.2、入库..............................................1 3.2.1、原材料、外协品、半成品的入库..................1 3.2.2、成品入库......................................2 3.3、贮存..............................................3 3.4、发放..............................................4 3.5、仓库内部管理......................................5 3.6、本制度由生产部、工程部共同制定并解释..............7 3.7、本制度由生产部、工程部负责实施、检查与考核........7 3.8、本制度施行后,原有的类似制度自行废止..............7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对于仓库的收、发、贮、管作了规定,以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成品不入库、不发出,贮存时不变质、不损坏、不丢失。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库和成品库及待处理品库的管理。3 内容

3.1、职责

3.1.1、原料库管员负责原材料、外协品、半成品的收、发、管工作。

3.1.2、成品库管员负责成品的收、发、管工作以及退回货物的前期验收。

3.1.3、待处理品库管员负责待处理品的收、发、管工作。3.2、入库

3.2.1、原材料、外协品、半成品的入库

3.2.1.1原材料、外协品到公司后,由库管员指定放置于仓库待验区内,大宗的货物可以直接放在仓库合格区内(于栈板上码垛存放),但应做出“待验”标识。然后,库管员按《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的规定进行到货验证和报验。

3.2.1.2验证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数量、包装状况和合格证明等。经验证合格的,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库管员提交《采购收料通知》报质管部检验;经验证不合格的,通知采购部进行交涉或办理退货。

3.2.1.3库管员接到质管部检验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待验区内的货物转移到库内合格区存放,已放在仓库合格区的待验品,应将“待验”标识取下;接到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时,应按规定做出不合格标识,等待不合格品审理。接到《不合格品评审表》后按处置结论执行。

3.2.1.4采购部打印“采购收料通知单”交生产部库管员作为收货入库凭证。

3.2.1.5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检验结论为“合格”的生产部打印入库单到原料库办理半成品入库手续。库管员应核对半成品的品名、型号、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无误后方可入库。

3.2.2、成品入库

3.2.2.1 检验结论为“合格”的产品生产部打印《入库单》到成品库办理成品入库手续,在办理入库时,库管员应检查、核对产品的品名、型号、数量等标识是否正确、规范以及外包装是否干净等,符合要求的方可入库。

3.2.2.2 成品入库后应放置于仓库合格区内。3.2.2.3待处理品入库

a.成品库库管员负责退货和超过保质期滞销产品入库工作;生产部负责半成品和准成品待处理入库工作;库管员应检查核对产品的品名、型号、数量、批号等是否属实,对入库单进行审核。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b.产品入库后,库管员应及时审核,在帐上记录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保质期和入库日期以及注意事项。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做出标识。

c.未经检验和试验或经检验和试验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d.库管员应妥善保存入库产品的有关质量记录(验证记录、原始质量证明、检验报告单等),每月将这些质量记录按时间顺序和产品的类别整理装订成册、编号存档并妥善保管。

3.3、贮存

3.3.1、贮存产品的场地或库房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以防止库存产品损坏或变质。

3.3.2、合理有效地利用库房空间,划分码放区域。库存产品应分类、分区存放,每批产品在明显的位置做出产品标识,防止错用、错发。具体要求如下:

3.3.2.1库存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或代号、型号、规格、批号、入库日期、保质期,由库管员用挂标牌的方法做出。若产品外包装已有上述标识的,仅挂产品型号的标识牌即可;

3.3.2.2库存产品存放应做到“三齐”:堆放齐、码垛齐、排列齐。离地、离墙10~20厘米,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应有适当间隔;

3.3.2.3成品按型号、批号码放,高度不得超过6层;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3.3.2.4原材料存放按属性分类(防止串味),整齐码放,纸箱包装码放高度不得超过规定层数;袋包装和桶包装码放高度不宜过高,以防损坏产品;

3.3.2.5放置于货架上的产品,要按上轻下重的原则放置,以保持货架稳固。

3.3.3、有冷藏、冷冻贮藏要求的原料、半成品均按要求贮藏于冰箱、冰柜、冷库或有空调的库房。

3.4、发放

3.4.1、生产部生产人员凭《配料单》和《领料单》到原料库领取原材料和半成品。

3.4.2、原料库库员每天按《配料单》原料的实际数量备料、发放。

3.4.3、在备料时,如果发现计划数量和实际发放数量不符时,库管员应在《配料单》备注栏中填写每罐实际发放的数量。

3.4.4、实行批次管理的原料,库管员每天备料、发料时在《配料单》上填写该原料的批号,以达到可追溯的目的。

3.4.5、施工技术部人员凭经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批的《出库单》到原料库领取原材料和半成品。

3.4.6、提取成品时必须有生产部部打印的《出库单》和《调拨单》。

3.4.7、原料库和成品库的库管员凭经审批的《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发放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发放时应做到: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3.4.7.1 认真核对《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的各项内容,凡填写不齐全、字迹不清晰、审批手续不完备的不得发放;

3.4.7.2发放时,应认真核对实物的品名、型号和数量,符合领料或出库凭证要求的才能发放;

3.4.7.3发放完毕,库管员应对《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进行审核,《配料单》交会计部,单据应妥善保管;

3.4.7.4发放时,若产品标识破损、字迹不清,应重新作出标识后发放;

3.4.7.5 同一规格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按“先进后出”的原则进行发放。

3.5、仓库内部管理

3.5.1、成品库的主管部门应对仓库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账、物、卡相符状况,存放情况、标识情况。原料库主管应抽查物料的仓储情况、环境条件、有无错放、混料及超期贮存、变质、损坏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5.2、库管员应经常对库存产品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变质、发霉或标识脱落等现象应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及时处理。对有保质期的产品要防止失效。发放距保质期不到一个月(含)的原料前应报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发放。距保质期不到三个月(含)的成品一般不发放(顾客同意的除外),但应及时报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若超过保质期,应及时报验,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理。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3.5.3、仓库人员应进行经常性动态盘点,做到日清日结,保持账、物相符,年中和年末应配合财务部搞好盘点工作。

3.5.4、仓库做到通风、防潮、清洁,无苍蝇、老鼠。冷藏、冷冻库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仓库内严禁烟火,不允许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它危险品(危险品库除外),并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允许占压。

3.5.5、对有毒有害及带有腐蚀性的物品应分别贮存,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3.5.6、退库的成品应按品种、型号分别码放并予以标识,经质管部检验为合格的办理入库,并尽快发出。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按不合格评审处置意见办理,并作出待处理标识。

3.5.7、成品库另划待处理品区,存放退货并予以标识,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退货处理工作。

3.5.8、原料库根据生产计划,做好查料、备料工作,严格按领料制度发放原料。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填报采购申请计划,保证生产需要。

3.5.9、对于喷粉产品要严格按照产品的贮存条件贮存,经常检查并通风,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直接上级并与技术部联系,做到及时处理。

3.5.11、安全事项

3.5.11.1上班必须检查仓库门锁有无异常,物品有无丢失; 中冶交通紫望项目第二分部

原料、半成品、成品管理制度

3.5.11.2下班检查是否已锁门、拉闸、断电及是否存在其它不安全隐患。

篇6:仓储半成品出入库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半成品的搬运、储存、包装、保管及发料管制,以达成公司品质目标,确保在库成品的数量准确及满足客户关注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成品的搬运、储存、包装、保管及发货的所有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 品技部负责产成品的检验工作,并作好检验标识;

3.2 生产部负责《产成品入库单》的填写,并确保数据的正确。3.3 成品仓仓管员负责所有成品的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及发货。

4.作业流程

4.1 成品入库流程: 4.1.1 生产车间包装完成的产成品,作好产成品的相应标示(名称,数量),在品技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到成品仓库入库。

4.1.2生产车间在成品入库前手写一式三联的《产成品入库单》,产成品和《产成品入库单》一同交到成品仓仓管员手中,否则不予入库。《产成品入库单》上应首先有品技部检验员和生产车间入库人员的签字。

4.1.3 成品保管员应认真核对<产成品入库单>上的客户产品编码、产品名称、定单号、箱数/每托盘、制造单号和检验员签名等是否齐完;是否与《产品入库单》上的名称、数量相符。保管员签字确认后,交仓库记账员进行审核。

4.1.4 在成品保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成品中的所有标识予以保护,防止包装破损或产品损伤。4.1.5 成品仓库内在成品保存期间,按不同客户、不同品种分区域分类保管。

4.1.6 除非两种产成品可以很容易区分开,否则不允许放在同一托盘上入库,对在同一托盘上的物料,应分开作好标识,严格区分。

4.2 成品出库流程:

4.2.1 客服部或市场代表将〈发货清单〉交给仓库记账员,由记账员在ERP系统中核对是否有对应的销售订单号。

签字确认后交成品保管员发货,发货准备时间为一个工作日。

4.2.2 成品保管员按《发货清单》要求,将产品存放到待发区准备发货。在准备过程中应认真核对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和客户等发货信息的正确性,并应认真核对总发货件数。同一规格产品放在一起。

4.2.3 在出货、装车过程中,现场应有订单经理、OQC现场监督(缺一不可),方可进行发货。在成品发货装车时,由保管员和OQC最终确认出货的品种、规格、数量、批次和发货地点等内容,在搬运中用叉车和手铲车把箱子堆码整齐,并小心搬运,使包装箱上的标签等不受损伤。

4.2.4 对于货物的装箱和堆码,应事先询问订单经理有无特殊要求,确认后方可进行装卸和运输。在装箱时,应遵循“同一物料一次性装箱完成。不要分箱装。”的原则。

4.2.5 发货前应认真核对包装箱上的包装数量,同《发货登记表》进行核对。

4.2.6 发货时保管员应登记装柜时的托盘数量,每一个托盘上的箱数,并统计总箱数和件数.4.2.7 发货后,保管员将《发货清单》连同《发货登记表》一起交仓库记账员打印《销售出库单》。出库单应有订单经理签字方可生效。

4.2.8 具体详见<成品出货管理办法>。

5.参考文件

项目 名称 a)b)仓库管理程序 成品出货管理办法

文件号

6.记录

项目 名称 a)<产品入库单>

b)<销售出库单>

表单号

7.附件

领料单

产成品入库单

篇7:半成品流转管理

编号11-07

第一条:对入库产品必须根据“产品入库验收单”所列内容,逐一核

对其规栺、型号、数量、质检报告等资料,然后签发入库单并及时送交车间核算人员。

第二条:对不符合入库条件的产品拒绝办理手续,责令其补办相关手

第三条:对任何发货人员,均应按正式出库单发货,严禁先出货,后

第四条:发货时必须在发货现场并对所发货物进行认真核对,做到万

第五条:及时办理出入库手续并认真登记相关帐簿,核算其数量及金

第六条:做好各类台帐的登记、保管工作。

第七条:两库的产品应本着随进随出的原则分别确定储存方式及位

第八条:仓库范围及仓库办公地点不准会客、参观,严禁携带火种等

第九条:对保管不善、手续不全造成损失的,保管人员负赔偿责任。

篇8:基于精益理念的半成品库管理优化

一、原半成品库管理难点

根据当前项目管理模式, 首先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估计算工期并编制项目计划, 然后按产品物料BOM表得出物料的需求数量, 结合工艺流程和生产周期编制采购和生产计划, 并进行物料采购和生产。对于生产外购采购计划员, 按物料需求日期和采购周期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 并下发计划给将采购人员执行采购任务, 采购员在签订合同时要求供应商按采购计划时间进行送货。

在此模式下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

项目现场基建缓慢、组织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影响、资金问题、运输方式等各类因素而导致了现场需求变更, 进而导致整个生产计划的变动。供应商的生产加工工作已经进行, 并按原定计划完成了零部件生产。供应商将会根据合同的计划交货期将制作完成的物料送达到公司。由于计划变更的原因而导致暂时不进行生产活动, 出现大量的物料积压在库房。导致库房人员的管理内容增多, 管理难度加大, 物品的摆放等问题。库房也不能再容纳更多的零部件, 需要更多的库来支持现在的零件存放。

2. 在生产过程中, 各工件计划的节点问题, 也制约着库房管理。

其中一点是由于各类组件来自不同的车间, 各类组件的生产制作周期是不相同的。其中, 结构件要经过下料、铆焊、机加工、外协、涂装等工序, 生产周期较长, 可能需要两个月。装配时需要的轴类等外购件的制作周期相对较短, 周期需一个月。这就造成了采购的外购件将早于其他结构件一个月或者更早的时间完成并送达到库, 进而造成了库存积压和库存量增加。另外一点是由于装配过程需要零部件的齐全性, 由于缺少其他的配套外购件导致不能安装, 进而导致已经先到的物料也只能是在库房等待的状态。

二、原有管理方式的问题点

1.首先分析原有的物料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方式, 如下图1:

注:细箭头代表信息流, 粗箭头代表实物流。箭头所指方向就是信息或实物的流动方向。

通过上图可以知道, 当供应商完成生产产品后就开始将完成信息发送到半成品库库房, 与此同时将物料准备就绪, 并将零件送达到厂内, 物料的送货信息传递方向和物料的送达方向都是从供应方到需求方。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推动管理方式。

2.对半成品库的管理难点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在原有的拉动模式下, 供应商按计划生产零部件, 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制定采购计划的人员手中, 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 (本处指半成品库) , 但对下一道工序当时是否需要这些零部件却不考虑。它是依赖计划来执行, 成批送到库房排队。集中控制, 未考虑下一个工序的实际节拍, 独立的工序控制, 没有形成连续流。

三、引入拉动式管理理念, 优化半成品库管理

1. 拉动式生产是指产品仅当后续工序提出要求时才生产, 这是一种“拉动”式的生产方式, 后工序需要多少, 前工序就生产或供应多少。这种管理方式改变了原来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工序送货的方式, 反其道而行: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提取产品。前道工序按“看板”要求只生产后道工序取走的数量的工件作为补充, 现场操作人员根据“看板”进行生产作业。看板系统成为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利用看板技术控制生产和物流, 以达到准时生产的目的。

2.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精益生产的看板拉动方式可在半成品库的管理上能发挥极大效果。上述拉动式管理表述的是在工序之间使用, 但是我们换一种思考方法, 不仅仅把实际制造过程看作工序, 把仓库看作是一个“生产工序”, 这样就把供应商、半成品库、生产后工序可以看作是三个连续的工序。现在我们就要让库房的下工序使用者成为信息传递的开始端, 实现信息流和实物流逆向传递, 从而建立拉动式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物料在指定的时间、按指定的数量送达到指定地点时间。进而降低物料在库存量, 并加快工件流转。

3.在下图2中, 描绘了改善后信息流和物料流的传递方向。

注:细箭头代表信息流, 粗箭头代表实物流。箭头所指方向就是信息或实物的流动方向。

4. 我们在此用其中的一个实例来表述使用拉动式管理的过程。首先项目调度人员根据项目协调会上了解的最新项目交期, 通知装配班安装的完成时间。装配计划员接收到完工时间指令, 生产前十五天 (给出的供应商准备和运输时间) 将物料需求 (“电子看板”) 发送给半成品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将需求信息 (“电子看板”) 发送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需求信息 (“电子看板”) 组织零部件装运。供应商将零部件送达到半成品库, 库管员办理虚拟的入库和出库手续, 将零部件直接配送到装配场地。这样管理流程既能保证物料能在所需时间内到达, 又可实现不占压安装和库房场地。

5. 根据半成品库的物料分类, 分别识别相关的拉动者, 通过以下表格一一列出所有情况:

而实现拉动的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看板, 当前我们使用电子看板来传递需求信息。电子看板包括的内容如下:

在此, 我们对推动式和拉动式生产进行一次比较

四、改善成果以及后续工作

半成品库管理引入拉动式管理后, 减少了搬运和库存浪费;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库房量的减少给库房目视化管理提供条件, 使目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资金占压, 进而缓解自身以及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提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立即体现为现场停线, 现场停线将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从而对原来隐形的危险暴露, 反映到对供应商的要求就是--提供百分百合格的零部件) 。

目前在这种模式下凸显了一些小问题, 如:原来供应商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可以将该厂完成的所有零件发运到库房, 而现在的模式会导致每次需求都是其供应商制作的一部分零件。原来一批送达的零件将分成几批送达。在运输成品上有所增加, 这个问题也是下一步我们做精益物流内容中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精益就是在减少浪费并不断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精益, 运用精益, 改善更多还不够完美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万志坚.物流管理的精益改善[J].企业管理, 2006, (12) :68-70.

篇9:半成品流转管理

原 材 料 半 成 品 成 品 质 量 控 制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

1、进厂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1)供销人员应根据制定的进厂原材料规格标准组织购料。(2)凡购入的原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出厂质检报告单。

(3)原材料(包括加工产品的原材料)进厂后,供销科管理人员通知仓储科,应对原料名称、规格、批号等项进行查收,并通知质检科专检

人员采样化验。

(4)质检人员按原材料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对样

品外观和内在质量进行检验,并将化验单及时交送相关部门。(5)化验不合格的原料参照《不合格原料使用制度》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半成品检验制度

3、成品检验制度

(1)报检成品需经车间严格把关,确认合格的成品,由车间通知质检科专检人员采样,产品的包装必须整洁,并注明生产日期、批号、重量,要求清晰、准确。

(2)化验人员对成品必须严格按其产品标准检验。

(3)凡经报检化验的成品,车间必须按化验批次化分区域存放,以防错入库事故发生,做到验后成品立即入库。

(4)成品超期存放要分清职责,然后由供销科向质检科提出申请复检,复检合格的成品由质检科换发新合格证方可出厂。复检不合格的产品如能进行回制由生产、技术科协商安排车间进行,经处理复检合格,可出合格证出厂,否则应由供销科提出产品报废报告,经厂长批示方可报废处理。

(5)凡已化验的成品须留样1到3个月,具体存储时间的长短依据样品的性质而定。

4、新产品投产质量管理制度

篇10:成品输出5s管理

1、N14皮带通廊、罐底、大罐周边(2米之内)卫生清扫,杂物清理。

2、未完工走梯设禁止通行标识。

3、N14#皮带通廊内部定置管理。

4、建立输出管理制度及记录(孙书记负责)

5.、现场设置安全标示牌。

6、电气操作箱标识不全,需按功能重新标识。

7、设备建立润滑分工。

8、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9、现场照明(室内,室外)需修复。

10、工程现场设备隐患消缺,安全隐患需消缺。

(安全隐患:卸矿机组周边14处需设栏杆;罐间侧部孔洞需加装护栏;罐间沉降缝需设钢制平台。)

破碎作业区

篇11:半成品流转管理

一目的

本制度对于仓库的收、发、贮、管作了规定,以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成品不入库、不发出,贮存时不变质、不损坏、不丢失,保障工程所用主要材料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库和成品库及半成品的管理。

三、主要材料进场检验管理控制程序

1、主要材料包括:水泥、中粗砂、碎石、混凝土外加剂、矿物外掺料、土壤改良剂、建筑钢材、锚具、土工合成材料、砌体材料、防水装饰材料、工程用水和路基填料等。

2、主要材料进场前,由各分部提出当月主要材料申请计划,经经理部审核后下达当月主要材料供应计划,材料厂根据材料供应计划同各分部物资主管沟通后,安排每天进场的主要材料数量,并提前12小时告诉各分部物资人员进场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各分部物资人员应立即通知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材料的大约进场时间,做好现场取样准备。

3、主要材料进场后,各分部现场试验负责人应提前12小时通知驻地监理,约定具体的取样时间,由驻地监理见证,现场试验人员和材料厂共同取样。

4、进场主要材料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厂统一办理委托试验手续:填写试验委托单一式两份,材料厂、试验室各一份,并逐笔、逐项填写物资送检台帐(附表2)。材料厂委托试验时应提供相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的复印件两份或三份并加盖材料厂的材质证明专用章,写明本次代表数量,各分部物资、中心试验室各一份,注明该材料技证编号、做好技证签收登记薄。具体作业流程如下: 材料厂

确定进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 材料厂通知分部物资(试验)进场材料名称、规格、数量 分部试验通知驻地监理 见证取样、试验,审批

监理见证,材料厂、分部试验共同取样 材料厂向中心试验室办理委托试验手续 中心试验室负责原材料进场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分部填写材料报验单 监理审批后投入使用

5、中心试验室在受理材料厂的委托试验后须在规范要求的试验时间再加1个工作日之内出具正式的试验报告。

1)如检测结果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中心试验室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重新进行复检或委外检测,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不合格时,中心试验室须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通知材料厂及时到现场处理或直接将该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场。2)原材料检验合格后,中心试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相应材料复检报告四份,中心试验室、材料厂、各分部现场试验室、驻地监理各一份。材料厂应将复检报告复印后,交各分部物资部一份。

6、各分部应根据材料厂提供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中心试验室的复检报告负责向驻地监理填报进场材料报验单。

四、机械设备进场检验程序

机械设备进场后(含购置和租赁设备),各分部机械工程师要对机械设备进行验

证,并填写《机械设备验证表》。经检验后达到一、二类技术状况的机械设备方为合格。自检合格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前由各分部机械工程师配合工程部分批次统一填报《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报验单》。《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报验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使用后,分部工程部应及时反馈到分部机械工程师,由机械工程师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状况挂牌标识,特种设备还要有验收合格证挂牌标识。完成以上检验工序的机械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五、试验与检验标准

试验由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在驻地监理的见证下按照国家、铁路行业标准规范及客专线技术标准、验收标准等进行;试验室无法试验的物资,经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及驻地监理的同意后,委托外部具有资格的检验试验机构进行。业主提出要求时按照业主要求进行检验,并在采购合同/协议中规定。按规定需要经过试验的物资未经试验验证、或试验结果尚未知晓、以及试验后为不合格的,严禁发放和投入使用。

1、钢材的检验:钢筋进场时,材料厂必须按批委托项目经理部中心实验室做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中热轧光圆钢筋必须符合GB13013要求,热轧带肋钢筋必须符合GB1499要求,同时要满足本工程项目客专线技术标准的设计要求。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吨为一批,不足一批也按一批计。

2、水泥的检验:(散装)水泥进场时,各分部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委托项目经理部中心实验室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75-1999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要满足本工程客专线技术标准的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吨为一检验批次,袋装水泥每200吨为一检验批次,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3、砂石料的检验:粗、细骨料都应按批进行检验,其中每批随机抽样检查不应少于四次,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收料人员停止收料。细骨料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粗骨料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二者同时要满足本工程客专线技术标准的设计要求,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每400方或600吨为一检验批次,不足400方或600吨也按一批计。

4、外加剂的检验:必须按批对减水率、坍落度、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其质量标准除符合GB8076和GB50119等现行国家标准和其他环境保护的规定外,同时要满足本工程客专线技术标准的设计要求。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50吨为一批,不足50吨时,也按一批计。

5、粉煤灰和矿碴粉应按批对细度、含水率、需水量比、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粉煤灰质量应符合GB1596、矿碴粉质量应符合GB/T18046等现行国家标准的

规定,同时要满足本工程客专线技术标准的设计要求。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批号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和料,每120吨为一批,不足120吨时,也按一批计。

六、进场原材料检测的措施和办法

1、钢材的检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次进货均需要进行检验。不足60吨也按一批计,超过60吨则应该按照另一批计,材料厂需重新办理委托试验手续,试验室需重新进行复检试验。

2、水泥的检测:检验数量,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吨为一检验批次。材料厂每次进货前应该事先书面同水泥生产厂家协商尽量保证同一批号的水泥送达指定的搅拌站使用,第一次进400吨左右(搅拌站有四个100吨的水泥罐),待2个水泥罐里的水泥全部用完后,以后每次进200吨左右;进货时应该提前3天,确保该批水泥3天后检验合格正常投入使用。不足500吨时,也按一批计。

3、砂石料的检测: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每400方或600吨为一检验批次。将现有的各砂石料料仓一分为二,划分为已检区和待检区分别存放标识,待待检区的砂石料检验合格后再存放到已检区使用,不足400方或600吨也按一批计。

4、外加剂的检测: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外加剂每次进货时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厂应该立即清除出场。

5、矿物掺合料的检测:同生产厂家、同品种、同批号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和料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入罐,否则材料厂应该立即清除出场,不足120吨时,也按一批计。

七、原材料储存和管理

1、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各分部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试验室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检。经检验合格后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材料厂应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厂(场)。

2、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各分部应按材料类别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附表3),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3、混凝土用的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各分部应该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储存散装水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的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

4、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各分部应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存放、分级计量。

5、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各分部应该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的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该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放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八、进场物资的标识

1、进场物资标识的范围:水泥、钢材、外加剂、混凝土构件、砂、碎石、石灰、半成品和成品。

2、进场物资标识的方法

对进场入库物资依据验证结果,采用标牌或记录形式进行标识,其内容:物资名称、规格、产地、进货时间、进货数量、检验结果:即检验状态标识、检验人和日期、产品编号。

3、检验状态标识

(1)检验状态标识的内容:进场物资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需进行下列确认:

a)已检验和试验且合格的,在标识中注明“合格” b)已检验和试验属不合格的,在标识中注明“不合格” c)已检验和试验尚未出结果的,在标识中注明“待确定” d)未经检验和试验的,在标识中注明“未检”

(2)检验状态标识的规定:物资进场后,按照物资验收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复试的物资,由材料厂负责联系进行复试,将复试结果交各分部物资部,由各分部物资部管库人员进行标识并记录。

4、各类进场物资标识应根据性能、状态,按类别做出统一设计和规定,并由材料厂/各分部的物资部门实施。管库人员应按照局程序文件规定对物资进行标识。规定检验和标识的物资,而未经检验和标识的,不得发放和投入使用,且必须重新检验和标识。

5、各分部对现场标识要有专人负责维护,物资负责人应督促检查,确保标识的准确、有序、完好。

九、产品的可追溯性

1、可追溯性的依据是物资台帐。

2、可追溯性要求是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和合同有特定要求进行追溯。

3、可追溯性物资范围:水泥、钢材、外加剂、混凝土构件、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其它物资。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下一篇:外教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