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2024-04-26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桂园中学

(一)教材结构分析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选取了汉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史实,凸现这一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和中国南北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重点强调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大运河则突出它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作用。除此之外,课文还以历史性的眼光,描绘了当代新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等知识,体会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及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交融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方法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材当中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适当地给与讲解。

本课设计成两条旅游路线,以“旅游参观”的方式贯穿始终。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相关的录像和图画资料以及音乐素材。学生课前分组讨论相关课题。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事先讨论布置的课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发表见解。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播放录相《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略)

(点评:让学生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产生兴趣和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两个学生扮演导游,分别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旅游路线做精彩介绍。“导游”借助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由来、路线、沿图景点、风光、历史作用等编成导游词,吸引同学们“旅游观光”------(点评:通过两位“导游”的积极参与课堂和教师的点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课文的重、难点融合到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中。)

第三步: 有奖抢答活动:教师将课文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并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分组进行抢答活动,最佳组将获得礼物。(点评:抢答活动将激活课堂,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步:绘图PK活动:派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绘制丝路和运河路线图,其他同学观察讨论评价,评出哪个最佳,颁发奖品。

(点评:此活动将深化学生对丝路和运河的认识,形成空间地理概念。)

第五步: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丝路和运河的特色。教师总结。课堂小结: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在沟通中西交通、南北交通,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堂课我们在大量的录象、图片资料中领略了神秘的有异域风情的西域风光、优美自然的运河水乡风貌。大家一定非常想沿着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去亲身探访。课后大家可以设计两条旅游线路,评一评谁的设计方案最佳。

(点评:概括虚拟旅游的收获,当是别有一番韵味。)

(七)本课知识要点:

1、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图、历史作用,古今丝绸之路的比较;

2、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

3、丝绸之路与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比较。

篇2:《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敦煌)

亚欧大陆桥-------新丝绸之路

二、大运河-----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大运河------水路运输

七、教学反思:

篇3:《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专家学者对有关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方面的文献相对丰富。从2004年后, 与运河有关的研究文献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倒计时阶段, 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逐渐被人们重视。关于运河的国内外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运河历史演变、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河与城市人文建设的关系等方面, 专门针对运河遗产廊道景观设计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2 相关研究动态

2.1 我国运河遗产发展变迁的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和整理发现, 关于大运河历史进程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京杭运河史》、《大运河的变迁》、《京杭运河工程史考》等文献对京杭大运河开发历史、水利工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面貌进行全面而系统地阐述性。通过分析这类著作的研究成果可知: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萌芽于春秋, 完善于隋代, 昌盛于唐宋, 竣工于明清。迄时的运河, 漕船可由杭州直通大都, 是现京杭大运河的前身。运河经历了多次改道与修缮, 由于受到黄河、长江、相关湖泊的影响, 沿线形成了特殊的人文历史景观。 (2) 关于运河一定时期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料。例如:《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乡经济的影响》、《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等。除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外, 关于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漕运也有着丰富的研究专著, 包括《明清漕运史》、《漕运与古代社会》等。

除关于运河历史研究的文献外, 有关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也是相对丰富的。成果包括《中国运河文化史》、《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水运交通对经济的影响———以京杭大运河的兴衰为例》等相关的文献, 为分析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的构成提供了可靠的借鉴。其中关于运河山东段文化的研究居多, 特别是《运河文化》、《山东运河文化研究》等文献中, 对运河在山东境内的发展变迁, 以及沿岸的历史事件、遗址、建筑群、村落景观等做了详尽的描述。除山东段文化研究外, 杭州文化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其中著作《杭州运河丛书》, 为杭州的运河遗产研究奠定了开发研究的理论基础。

运河与城市建设之间关系密切, 相关文献也是比较充裕, 包括《运河与城市变迁》、《运河景观品质提升与杭州城市品牌建设探析》、《扬州古运河旅游资源展示系统研究》等。运河与城市建设方面的文章主要以某个城市为例进行分析, 其中以杭州段、江苏段在这方面的研究最为丰硕。

综上所述, 在现有的研究中, 关于运河发展史、运河文化、运河与城市的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著作相对丰裕, 基本是: (1) 对运河历史文化相关资源进行整理, 集中对运河已有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整理; (2) 围绕运河对沿岸城市影响展开研究, 对城市品牌的定位。这些研究成果都为建设运河遗产廊道景观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2.2 城市运河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研究

随着运河遗产廊道景观保护再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从2008年开始, 关于遗产廊道开发规划方面的文献增多, 包括《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京杭大运河沿岸聚落区域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城市运河景观的场所精神研究》、《基于空间整合的古镇改造模式研究》、《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等。从中可以发现, 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 不仅从概念、价值、构建、保护等方面出发, 而且还涉及廊道的旅游开发、遗产聚落分布、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学、哲学、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等方法。从宏观上为京杭大运河的遗产保护和开发带来一定的启发。

在《京杭大运河廊道景观遗产的考证和研究》一文中, 杨东东运用了景观生态学中廊道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法, 以时间为导向, 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1)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廊道线性特征、滨河景观空间结构等进行分析, 介绍了历史演变中南方地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变化及在不断变化中形成的特色景观; (2) 选取明清时期的扬州城、临清城作为典型城市, 分析运河城市的人文景观特征, 将自然景观属性与人文景观特征相结合, 为展现京杭大运河廊道景观全貌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邵璐、李小兰、刘虎翼在《基于文化视角的旅游功能区空间布局特色探索》一文中, 介绍了常州市古运河 (钟楼区) 总体规划强调在运河南移工程完工的基础上, 以保护开发为重点, 挖掘古运河内涵, 重现古运河的辉煌, 提出旅游功能空间的布局原则: (1) 传承文化, 凸显特色; (2) 因地制宜, 错位发展; (3) 多元业态, 协调有序。

2.3 我国运河遗产廊道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

从运河遗产保护建设研究至今, 关于运河遗产景观构成要素这一部分的研究较完善, 研究大多结合具体某一段的调查进行。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历史、文化、属性等角度着手, 针对构成要素在景观方面运用途径的文献相对较少。

在傅峥嵘《京杭大运河 (嘉兴段) 遗产构成与价值研究》的硕士论文中, 以嘉兴段为研究对象, 从自然性、历史性、完整性等角度出发, 提出其构成主要的五个方面: (1) 运河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相关物质遗产; (2) 运河两岸人类生活的聚落环境; (3) 运河两岸生态和景观环境; (4) 不可移动依运河而生的文物; (5) 运河应运而生的文化资产。

从奚雪松博士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及其遗产廊道构成》中, 关于大运河遗产廊道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文化资产、自然生态资产、社会资产。文化资产又可以分为运河水利工程遗产、运河相关物质文化遗产、与运河间接关联的其他文化遗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资产是指运河廊道支持系统, 包括解说系统、慢行线路、其他公共设施等。

2.4 运河保护与再生途径的研究

运河遗产廊道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于保护与再生途径方面研究的理论更加完善。线性景观跨度大、延伸长, 很多景观穿过了几个城镇。研究大多以点、面的形式展开。

硕士论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西段三个粮仓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中, 通过研讨运河粮仓遗址的保护对策, 提出了3种保护方式: (1) 划定保护区域; (2) 制定保护与整治的措施; (3) 展示利用模式。其中展示利用可以运用整体利用和局部利用的两种模式。整体利用包括遗址公园、旅游景区和农业园区;局部利用包括遗址展示区、遗址博物馆。

《城市线性滨水空间的建设———以天津武清北运河为例》文中, 在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于武清北运河滨水区设计的优化策略。策略包括: (1)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及滨水区的历史遗产, 将文化物化于景观设计中, 以城市文化资产为设计出发点; (2) 建立慢行系统, 加强滨水区的可达性; (3)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滨水区与居民日常生活的联系; (4) 改善道路系统, 完备滨水区景观节点的延续性; (5) 景观节点适当加入滨水广场或者公共建筑群的设计; (6) 修建兼顾景观与功能结合的桥梁, 成为滨水区的标志; (7) 根据不同段落廊道的独特历史和文化建立解说中心, 通过水上线路、慢行系统、机动车移动媒介等解说传递项目。

2.5 国内外优秀廊道景观规划实践

近年来, 滨水景观的设计在各个国家掀起热潮。很多拥有独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或两者兼具的河流湖泊得到优质的开发, 从而推动了滨水城市的发展。其中, 滨运河景观设计在国内外也有着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韩国ChonGae运河修复工程是韩国首尔一项重要的重建工程。ChonGae运河位于韩国首尔中心商务区。在设计中, 不仅强调绿色廊道的建立, 而且要求体现朝鲜和韩国在未来的统一。设计主要从2个方面出发:环境恢复工程和公共景观聚集地的建立。该项目的亮点: (1) 设计主题的传达, 使用了韩国及朝鲜8个省的石材, 运用于广场以及8个径流源点, 通过组成多种石雕, 象征未来的统一; (2) 区域环境的恢复, 将原有的高污染区域拆除, 建立一个城市的自然流域, 小环境形成的更大风速, 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 从而减轻了热岛效应; (3) 恢复了场地的生态环境, 新建的水质净化设计能够承担雨季最高负荷的要求, 地表和路基的雨水径流有效收集, 引入ChonGae河道, 污水则通过独立的净化系统处理; (4) 亲水平台的建立, 在河道附近通道设计步行区, 造型独特的倾斜石质踏步使得人们可以领略不同水位水景的同时, 也提供了近距离开展亲水活动的可能性图1。

我国的大运河通州城市景观设计将运河文化与通州新城的建设相结合, 不仅再现了昔日繁华的运河文化, 也提升了通州的城市品牌。 (1) 以历史文脉为脊梁缔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以地面雕刻的方式展示了运河1000多年来的历史, 以一种新颖的表现形式串联了沿河的各个景观节点; (2) 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设计中通过旱井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减少纯铺装面积, 特别是广场水景的营造, 将其设计成浅池, 池底为拼花硬质材料, 夏季池面如镜, 冬季铺装广场; (3) 整合运河沿岸的建筑及建筑群, 保留了原有的3座牌楼, 大胆借景, 借地段西北方向通州的地标———“燃灯塔”, 成为该运河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4) 多样化的滨水空间, 每隔四五百米的滨水长廊就有一处亲水平台, 供游人驻足休息, 设计多个形式变浅水区, 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5) 意象性的设计手法结合小品处理, 场地中的小品设计, 灯柱造型源于漕运中的帆船, 围栏设计借鉴了船锚的形式, 场地中雾气的设计仿佛将游客带入漫漫历史岁月中, 令人赞不绝口。

通过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滨运河景观成功的规划和设计案例,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与借鉴: (1) 注重功能需要, 始终从人本需要的角度出发, 满足周围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 促进城市的旅游开发, 将充满文化气息的运河景观打造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2) 适当保留了设计区域内有价值的历史地段, 包括水利工程设施、生态环境、古遗址、古建筑和聚落群; (3) 将非物质文化 (包括民俗、传统工艺、民间传说、戏曲歌舞等) 通过景观小品或博物馆等形式, 将市井文化体现于景观设计中, 丰富景观内容; (4) 滨运河景观强调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提供更多的亲水区域, 提供了多形式寓教于乐的开放空间; (5) 通过自然系统、遗产系统、支持系统复合, 将景观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恢复、文化气氛浓厚、休闲与教育为一体的运河遗产廊道。

3 研究展望

运河周边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桥梁的翻新和新增、周边工厂的迁移、老城居住区的拆迁、风景区的建设等。即使这样, 运河两岸依然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不同时间的文化。但是, 运河面临着漕运功能向休闲游憩的功能转化, 如何保留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 甚至是20世纪70~90年代的不旧不新的船闸、建筑、道路等, 如何使它们完好地保留但是又不会阻碍城镇的发展, 这方面的课题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摘要: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景观相关概念及京杭运河现状, 对国内外运河遗产廊道景观设计相关的研究动态及京杭运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 为京杭运河的景观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的借鉴。

篇4:《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2008年宁波被正式列为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一。由此,宁波成为国家组织的多重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在地申报城市,宁波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宁波“大运河(宁波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于2008年成立。“积极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被写入宁波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申遗工作。目前,我市在完成大运河(宁波段)保护和申遗“资源调查、遗产点遴选与市本级保护规划编制”等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展开以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第二阶段工作。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三大命题始终贯穿其中:

一是浙东运河(宁波段)在中国大运河整体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是反映浙东运河(宁波段)文化遗产的主要对象和构成体系是哪些?三是如何因地制宜,有效推进本区段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使之与高速发展的宁波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取得双赢。

浙东运河(宁波段)在中国大运河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2008年10月下旬,国家文物局领导和相关专家曾明确指出:“隋唐运河已纳入大运河申遗范围,(长安与)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宁波则(通过浙东运河与江南运河相连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的水上通道,而且还是连接世界的大通道”。这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也符合隋唐以来中国大运河历史发展的实际,对宁波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

除此之外,浙东运河及沿线城乡,也是我国重要的明清浙东学术思想的传播通道。余姚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出生地,绍兴、余姚、宁波是浙东文化与学术思想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以姚江(浙东运河东段)为纽带的沿江三县余姚、慈溪、鄞县更是以空前绝后的科举奇观震惊天下,在明代近三百年间,共有921人考中进士,以“科举金三县”的形象灿烂于中国的科举史和文化史,成为一个世代相传的地域传奇。

宁波港与航运漕帮是促进闽粤妈祖信仰向运河沿线及北方(以天津为代表)传播演变的重要地区。

宁波也是江浙两地沿运河城镇地方戏曲的产生和传播地之一。有甬剧、越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等戏曲艺术(江浙两地几乎每个沿运河城镇都有一种本地剧种,并有多种戏曲艺术传播,与运河文明息息相关)。宁波还是麻将牌的诞生与传播地。

宁波是大运河南端的出海口与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相互连接,具有运河城市与海港城市的双重特征,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

大运河(宁波段)的航道是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有机连接的双系统航道,在利用自然潮汐与保持运河通航水位等技术上具有地域特征。应保持大运河(宁波段)通江入海的特色;慈江、西塘河等是宁波段运河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镇海口海防(海塘)遗址、庆安会馆与安澜会馆、大小西坝等,分别代表大运河南端出海口的国防体系、河海联运管理体系与行业信仰、自然与人工航道交互体系等,是宁波段运河遗产点中的核心遗产……

(本文略有改动和删减)

篇5:《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二、【理论分析】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

(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

三、【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篇6:《长城与运河》教学反思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平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习,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篇7:《长城与运河》教学反思

主要有:朗读词语、理解词语、搭配词语、辨析词语、朗读全诗等练习。

第二板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和形式。根据学习单进行自主阅读:

默读全诗,你发现两个小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

读读每个小节的3——6行诗,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3.用曲线画出赞美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三板块书写生字。重点教学“蜒”和“谱”,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关系。

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理解词语“不朽”时,首先让学生查“朽”字,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义项“腐烂”。可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话,“不朽”指“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理解不通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这个疑问,请他们深入思考:“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说……

有学生回答:是指诗篇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至此,我们总结出:“不朽”在文中的真正含义是指“永存”。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说(英雄的牺牲精神、爱国精神)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最后我总结:别看一个小小的词语,它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意思呢。

篇8:《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五纵九横五联”的纵三,起自沪宁高速公路汤庄东,北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接线,位于此路段的京杭运河特大桥,总长1 498.2 m,共10联43跨,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下部结构主桥主墩采用实体式桥墩,过度墩及引桥采用柱式桥墩,桥台为肋板式桥台,上部结构有简支箱梁、简支连续箱梁、钢箱梁、变截面混凝土连续箱梁等5种结构形式。其中桩号为K8+949.9~K9+249.9采用3联10跨的钢箱梁设计方案,其施工难度大,技术及安全要求高,被列为全线重中之重的控制工程。

虽然国内已建成的大跨径钢箱梁桥面铺装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比普通的沥青混合料更能适应钢桥面铺装层的使用[1],但是对于小跨径钢桥面铺装技术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介绍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情况。

2 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类型及材料信息

2.1 钢桥面铺装层结构类型

为探索小跨径钢桥面直接铺装沥青混凝土的合理方案,本文充分考虑了钢箱梁表面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性能要求和钢桥面铺装各层次的主要功能要求。对铺装下层,采用空隙率较小(空隙率<3%)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可有效防止外界水分对钢板的锈蚀;此外,环氧沥青混合料变形协调性好,抗疲劳性能优良,可以满足钢桥面铺装对铺装下层的各种技术要求。铺装上层采用改性沥青SMA13,与双层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方案相比,不仅可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具有抗车辙,构造深度适合,防滑耐磨,便于养护维修等优点。

钢桥面铺装设计总厚度为7.5 cm,采用的结构形式为4 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3.5 cm日本环氧沥青混合料(EA-10)+防水粘结层。

2.2 TAF-EPOXY、TAF-MIX·EP、HYPER-PRIMER

(1)TAF-EPOXY

日本环氧沥青结合料(TAF-EPOXY)是一种3组分材料,由基质沥青、环氧树脂(主剂)和固化剂(硬化剂)组成。主剂和固化剂按照56∶44混合后所形成的混合物,再与沥青按照45∶55的比例混合,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固化成型。

(2)TAF-MIX·EP

TAF-MIX·EP是用于路面、桥面(特别是钢桥面)铺装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它是将环氧树脂添加到沥青里同时和骨料通过加热制成的混合料的总称,它同时具备沥青的柔软性和环氧树脂的强韧性,是1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铺装材料。

(3)HYPER-PRIMER

HYPER-PRIMER是高弹性环氧树脂系的特殊防水粘结剂。其特点为,在初期固化后,受经过一定时间加热的沥青混合物的热量影响能迅速溶解软化,通过压路机碾压后,可发挥出优越的粘结作用。此外铺设后沥青混合物的热量可促进树脂的硬化,使其性能发挥得更快。由于HYPER-PRIMER在硬化后,其粘结力及耐水性方面性能优越,所以能提高桥面钢板的防水防锈性。

3 钢板真空抛丸除锈及防腐涂装层施工

3.1 工艺流程

抛丸施工工艺为:钢板表面清扫处理→钢桥面板抛丸除锈→喷涂环氧富锌漆→保护、防止污染。

3.2 施工要点

3.2.1 气候条件

抛丸作业应选择晴好干燥的天气进行,至少应预计有10 h以上的晴好天气。

3.2.2 桥面板清洗处理

抛丸除锈前要保证钢板清洁、干燥、无污染,确保钢板表面无焊瘤、飞溅物、针孔、飞边和毛刺等。

3.2.3 抛丸作业

抛丸作业由抛丸机连续匀速地进行抛丸除锈。钢板表面经抛丸处理后其表面光泽度应达到Sa2.5级,表面粗糙度Rz应达到40~80μm。

3.2.4 喷涂环氧富锌漆

(1)表面抛丸处理检验合格后4 h内或在表面品质明显降低之前进行涂装,因为空气中的水分会使失去保护的钢箱梁表面很快生锈,涂装前应注意对清洁表面进行保护,防止二次污染。

(2)喷涂环氧富锌漆前,应预涂所有焊缝、角位及所有不易喷涂的部位,以保证这些部位有足够的漆膜厚度。

(3)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法。

(4)涂料施工粘度的调整应以能喷涂出均匀一致的漆膜为准。

(5)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涂层应均匀,无流挂、龟裂、流坠、针眼和气泡等缺陷。

(6)严格控制漆膜厚度,厚度控制在60~80μm。

3.3 检测

环氧富锌漆防腐涂装后对涂层厚度以及附着力进行检测,经检测均满足要求[2]。

4 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施工

4.1 材料及性能要求

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材料(HYPER-PRIMER)是一种采用热固性环氧树脂以及其他助剂组成的一种防水粘结层材料,分为主剂和硬化剂。

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材料HYPER-PRIMER根据产品说明要求按质量比1∶1进行混合后。

4.2 工艺流程

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3 注意要点

4.3.1 施工条件

只有当桥面板干燥、清洁、气温高于15℃,且确认当天施工期间不会出现雨、雾天气时,方可进行粘结料的涂布施工。

4.3.2 涂布区

当天的涂布区要与次日铺装层的施工区相对应。另外为避免与铺装层接触以外的部位遭受污染,这些部位都应该事先覆盖。

4.3.3 粘结料准备

粘层油是由环氧树脂主剂和硬化剂组成,使用前环氧树脂主剂和硬化剂倒入混合容器里,用手持电动搅拌器搅拌30 s。

4.3.4 涂布方式

本次环氧树脂防水粘结材料涂布采用人工滚筒涂布方式。

4.3.5 养生

防水粘结层涂布后环氧树脂开始固化,养生到用手触摸时不粘手为止。

5 钢桥面环氧沥青层铺装

5.1 配合比设计

5.1.1 材料及性能要求

(1)环氧沥青

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层材料是1种采用热固性环氧树脂和SBS改性沥青及其他助剂组成的结合材料,分为主剂和固化剂。

(2)集料与矿粉

粗、细集料均采用玄武岩,其规格分别为0~0.6mm、0~3 mm、3~5 mm、5~10 mm。矿粉采用石灰岩磨制。其质量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

5.1.2 配合比设计结果

该工程钢桥面铺装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统一按照日本环氧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其设计结果见表1~3[3,4]。

注:表中稳定度为固化后稳定度,即马歇尔试件双面各击50次成型后,带模室温放置12 h,再带模在60℃条件下养生4 d。因为固化后稳定度较高,需用低量程小型压力机进行加载检测。

5.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2.1 拌合楼的改造

日本环氧沥青混合料可使用普通的拌合楼进行生产,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区别在于,需要另外加入环氧树脂的混合液,且拌合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合稍长。同时考虑到环氧树脂混合液与沥青需同时打入拌合锅中进行拌合,因此需对拌合机械进行适当改造。

(1)泵送装置

环氧树脂的投入添加有2种方式。一种采用定量投入,集搅拌为一体的特殊机械设备;另一种是通过人工进行计量混合投入。本项目采用后者,并通过增加泵送装置,以投入环氧树脂混合液。

(2)电铃

为确保混合料搅拌均匀,环氧树脂混合液需要与沥青同时打入沥青拌和锅中,因此,环氧沥青的加入时机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本项目在环氧树脂添加处设置了电铃,电铃与拌和机上的沥青添加开关实行电气连接并同步工作,一旦开始向拌和锅中喷射沥青时,电铃工作,工作人员随即手动接通泵送开关将预先称量好的环氧树脂打入拌和锅中。

(3)泵送量的标定

由于采用泵送的方式打入环氧树脂混合液,必须考虑在管道残留的以及回流的一部分环氧树脂混合液的质量,进过反复的标定,上述的这部分质量约为25~27 kg,刚好为1组环氧树脂混合液的质量,因此在拌合第1盘混合料时,需多加入1组环氧树脂混合液。

5.2.2 环氧树脂的加热

如果施工期间气温较低,在拌制环氧沥青混合料之前4~5 h,要预先将环氧树脂主剂及固化剂做适当预热至50~60°,以防止拌合时粘度过大。可采用热鼓风机进行该项操作。现场采用预拌石料将环氧树脂置于其上进行加热,并加盖厚帆布以保温,石料加热温度在190~200℃。

5.2.3 拌合楼生产能力的计算

该项目采用的拌合楼为英国产ACP-4000型拌和机,按照每盘混合料使用4组环氧树脂混合液,反算可得拌和机产量(每组环氧树脂混合液质量为27 kg)为166 t/h。

5.3 混合料的生产

5.3.1 生产工艺流程

日本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除需添加环氧树脂混合液环节外,其他步骤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相同,其流程见图2。

5.3.2 注意要点

(1)环氧树脂预热温度需达到50~60℃,防止粘度过大,搅拌时间严格控制在30 s,且必须充分搅拌均匀。(2)拌合温度以及出料温度的控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宜选高限。(3)环氧树脂的投入时间和沥青投入拌合楼里的时间几乎是同一时间。(4)拌合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拌合时间是环氧树脂投入后45~50 s。(5)第1盘混合料需多加1组环氧树脂。(6)因为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摊铺施工中不具备较长的容留反应时间,因此每车宜装6~7盘料。

5.4 运输

为防止环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过快,必须对运输车辆加盖棉布,车厢两侧同时增加隔热措施。同时,运料车辆必须应清理干净,车厢内与混合料接触的部位涂层植物油作为隔离剂,所有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区前,轮胎必须清理干净;防止运料车在运料过程中发生滴油、滴水现象,每辆运料车发动机底部需用彩条布进行遮挡处理,以截留意外的滴漏物。

5.5 摊铺与碾压

5.5.1 摊铺

根据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调研病害研究发现,纵向施工接缝处是大多数病害集中分布区域。为减少施工因素影响带来的钢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减轻后期工程后期维修成本,因此本项目采用全幅路面摊铺。摊辅机型号:ABG-8620(2台),松铺厚度为4.2 cm,摊铺机拼装宽度为7.75 m、7.5 m,摊铺速度为2.0 m/min,摊铺机熨平板振动与振捣频率均为4级。

环氧沥青混合料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一致,但是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因与外部空气,钢桥面等发生接触,温度散失较快。因此关键是要在混合料温度没有降低、固化没有超时的情况下及时按所规定的厚度进行摊铺施工,摊铺时应当有专人对混合料摊铺温度进行监控,环氧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温度不得低于165℃。

5.5.2 碾压

碾压时由于混合料摊铺的厚度较薄,空气和钢板很快吸收混合料的热量,造成混合料温度下降较快,所以摊铺后尽快进行初压。同样,二次碾压和终压也要及时进行。

碾压应遵循在高温下紧跟、慢压的原则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的同时进行固化反应,所以在从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制生产到碾压终了的时间需控制在1.5 h。碾压组合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初压与复压,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收光。

碾压时为防止环氧沥青混合料沾粘钢轮压路机,需安排专人在碾压时向压路机轮表面擦拭菜籽油,禁止喷涂清水或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量以不粘轮为度。

5.5.3 注意要点

(1)因为在混合料拌和的过程中会发生硬化反应,所以在混合料拌和到碾压结束的时间必须控制在1.5 h以内。

(2)超过3 h还未被使用的混合料,应予废弃。

(3)尽量选择温度较高的季节施工,如特殊情况不能选择好的季节施工,气温及路面温度也不得低于10℃或风速超过15 m/s。

(4)摊铺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螺旋布料器及料斗中的“死料”进行清理。

(5)纵向横梁及主梁的正上方等易发生裂缝的地方不可设置施工接缝。

(6)在铺装厚度为3.5 cm,无风天气,混合料温度160℃的条件下,从摊铺到初压结束为止的可操作时间见表4。如果气温过低或者有风,应该在6 min之内完成初压工作,所以现场尽量增加施工设备台数,以提高施工的速度。

5.6 实体工程检测

限于钢桥面施工检测的局限性,环氧沥青混合料钢桥面铺装施工质量的检测包括:路面厚度、渗水性能调查2项内容。

5.6.1 厚度控制与检测

厚度控制方法以摊铺施工环节的虚铺厚度检测为主,碾压完毕后采用高程测量方法,分别在距靠中央分隔带路缘石1.0 m、7.0 m、13.0 m 3点测量高程,通过环氧沥青铺装层顶面与钢桥面钢板顶面高程之差来计算环氧沥青铺装层厚度,从检测结果看,路面厚度控制较好,具体结果见图3。

5.6.2 渗水

通过随机取点并结合选定薄弱点的方法对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渗水系数进行检测,合格率为100%,实现了铺装层不渗水的预期目标。出于对钢桥面防水要求及铺装层整体性考虑,不再进行取芯检测。

6 结语

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较高,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钢桥面铺装的运营使用状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环氧沥青混合料应加以严格控制。抛丸除锈、环氧富锌漆、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所组成的体系,是钢桥面铺装结构的防水体系,必须严格控制。本文通过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钢桥面铺装的工程实例,对日本环氧沥青的施工工艺及控制参数进行了总结归纳,希望能对以后同类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朝晖,张峰,郝增恒.钢桥面组合铺装结构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1(1):21-25.

[2]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环氧富锌漆防腐涂装层附着力试验检测报告[R].2011.

[3]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西绕城高速公路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R].2011.

[4]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R].2011.

[5]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CRC-HY-2标环氧沥青EA-10混合料技术服务报告(第一次)[R].2011.

篇9: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申遗成功

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增至5处。前三处分别是: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

6月22日,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两者都为线性遗产,丝绸之路为从东往西方向;大运河为从南往北。两个同时申报成功的项目都与河南有关,河南不仅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成功申报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省份,世界文化遗产也新增两项。而洛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参与两项申遗项目的城市。

世界遗产文化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产生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路申遗

成我国首个跨国申报项目

2006年8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启动,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被确定为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被正式纳入跨国申遗工程。

按照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中国今年的名额,给了大运河。而丝绸之路则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这也是我国的首个跨国申报项目。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

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申遗成功 古丝路将再显生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多年来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启动跨国联合申遗,旨在保护丝路遗珍,传承丝路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表示,丝路申遗被批准意义重大,不仅复原了早在2000年以前就形成的这一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经济动脉形象,还必将极大促进全球各种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全球文明多样化,更为重要的是将使古丝绸之路再显勃勃生机。

大运河申遗

大运河申遗项目涉及河南等8个省(市)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涉及河南和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8个省(市)。

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大运河申遗是更高层次的保护

我国的遗产专家认为,大运河申遗是更高层次的保护。中国大运河启动申遗至今已8年,人们最关心大运河申遗成功到底能带来什么?

除了普遍公认的文化、精神价值外,人们最关心的是其经济价值。而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提供了范本。西湖入遗后的第二个“十一”黄金周,旅游总收入87.65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并显示出了巨大的欧美游客市场潜力。

而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的,运河杭州段开通了以运河为中心的水上旅游线路。此前的一项数据显示,运河水上游线接待客人数从2003年的6819人次增加到了2009年的59093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约162.06%。

为什么是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赢在了哪里?河南又在其中占据着什么位置?记者采访了几位长期从事申遗工作的专家和领导。

回溯: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2000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

依据历史上的分段和命名习惯,中国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中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这些遗产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分别位于31个遗产区内。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说,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谈到大运河此次申遗成功的条件和优势,河南省文物局资源处处长司治平介绍说,中国大运河符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标准和条件。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

“后申遗”时代,河南怎么做?

“双申遗”成功,对河南省有什么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相关专家,听他们谈谈“后申遗”时代——

8年努力终成功,河南又添两张世界文化名片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8年努力,终于成功,河南又添了两张世界文化名片,值得庆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都有河南,不仅如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洛阳,大运河的西部起点也在洛阳,洛阳成为沟通东西南北水旱两路的转运中心,足以证明中原在中国古代交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上的影响力,彰显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有利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表示:“此次申遗成功,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由3个增至5个,为全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更多抓手。同时,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我们应加强对文化的重视,在开发过程中注意遗址文物的保护。”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龙头作用

篇10:《长城和运河》教学片断与反思

师:我们的中国有两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它们的大和长,还有历史的悠久以及功能的显赫,影响之远大,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都无与伦比的。我们习惯上都把它们称作“人间奇迹”。你们知道这两项伟大的工程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长城和运河,师板书课题。

师:那么你对它们了解吗?

我知道长城原来是六条短的城墙,是秦始皇把他连起来的,形成万里长城,是用来抵御敌人入侵的。

我知道人们经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知道长城像巨龙一样曲折蜿蜒。

我知道长城的条形砖每一条砖都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大吊车,没有运输车,完全是*人们的双肩和双手运上去的,真了不起啊。

我听说过一个传说《孟姜女寻夫》,就是讲的孟姜女来寻找她的丈夫,把城墙哭倒了。

师:是啊,古代因为筑长城,不知道死了多少劳动人民呢!在长城的脚下不知道埋着多少劳动人民的白骨呢!这长城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呢。

我知道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倒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二千多里呢,关不得叫万里长城啊!

我知道长城上非常宽阔,可以有五六匹马并排行走。

我还知道城墙的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了望口,下面还有射口,是用来了望和射击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照应。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有关长城的信息。那这些信息你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我是听亲戚们说过的。

我是从我们的《新补充读本》上面看到的。

师:你们做得好,是个有心人。我们学习就应该从各个方面来获取知识。那你觉得长城怎么样呢?

长城有着雄伟的气魄!

长城雄伟壮丽,气势非凡。

长城就像男子汉!

师:为什么?

因为男子汉就应该很雄伟,很伟大!

师:说的好!那谁愿意来读一读文中写长城的那一段呢?

(一男生,咚的一下举其了小手,看他的脸色很坚定,很镇重,一副非我莫读的架势)

师:“张辉,今天第一个举手,大家把掌声送给他,都要向他学习!”

大家鼓掌的同时,张辉说:“我昨天就已经会背了

。”神情间多了一份自信和得意。

于是就请他读。他饱含深情地朗读使大家都沉浸了进去。读完又是掌声四起。

他把长城那雄伟的气魄读出来了。

他读得时候,我感觉到他很自豪,很骄傲。

师问张辉:“是吗?你读得时候是很骄傲吗?”

“是的。因为长城是别的国家都没有的,是人间的奇迹。所以我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好,大家再一次的把掌声送给他。我从他的朗读中还看到了一种张辉预习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且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好习惯。大家可都要向他学习啊!”

反思:

其实教科书只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其中的一个途径,我们要把教教科书变成用教科书。在教学重我们要适当的引进相关其他资源,重视学科、生活、社会等之间的联系,冲破环境的制约,走出狭窄的天地。如果做得适当的话,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使语文学习。在课堂上,我没有就教材教教材,在确定无法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查找资料,事先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进行充分的预习。学生这么多的信息的获得来源于课前的积累,来源于课前的查找,并把这些信息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当作一位朋友来交流、来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告知,更应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一种体验、一种过程。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篇11:大运河天津段水质调查与生态修复

关键词:天津 大运河 水环境 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54-02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中国东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其本身在长期参与和影响河域的生态演化进程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运河的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约174 km,包括北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天津境内北运河长度为87.8 km,南运河长度为86.3 km。中心城区(外环以内)27 km,其余147 km,涉及武清、北辰、西青、静海4个区县。

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定位,大运河位于西部城镇发展带和城市发展主轴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运河途经中国东部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城市建设,沿运城市及周边的水网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开放空间缺乏,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良好环境和休憩空间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大运河因此将成为连接城市和区域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建立市民休憩空间的战略性资源。

运河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生态安全格局被认为是实现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因为它维护着区域或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维护着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地获得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保障。

京杭大运河是天津市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通过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判读及现状研究,大运河天津段沿线的土门楼、筐儿港、武清县城、屈家店、三岔河口、杨柳青中北镇、独流减河、静海城南、九宣闸这9处点位作为主要生态廊道交汇且生态资源较好的点,应划为生态战略点,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进行重点修复及保护。

水质调研分析

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调研,选取重要的生态战略点及重点功能区对运河9个点进行水质取样分析,并对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汞、六价铬、铅、镉、砷离子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取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严重超标;除九宣闸饮用水源区外,检测点水质指标均超出ⅳ类水标准,甚至为劣ⅴ类水体。其他的重金属离子均低于检出限,说明运河没有此类污染。

运河水质评价

南运河九宣闸段是饮用水源保护区,应达到二类水标准,调研发现总氮超过iv类水标准。由于目前农村面源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导致作为农村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池塘、水库等长期遭受污染,危及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同时,农村地区往往是下游城镇的饮用水源地,城镇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独流减河取样点处有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汇集,cod超标严重,其污染来源复杂;从南运河上游土地布局看,村庄紧邻南运河两侧,其生活污水污染运河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分布多处农田,有机污染严重。

西青段除杨柳青城区段外水质都比较差,沿岸植被较为丰茂,人为破坏较少。中北镇段处于发展建设区,现状是该河段生态环境良好,但水质较差,河流两侧护岸为土坡,需要植被缓冲带进行污染物截留与水土保持。

三岔河口市区段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污水的排放,亟待整治。

北运河各个点位的水质表明,北运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具有季节性干涸的特征,部分城区河段为维持水位需靠橡胶坝等水利设施蓄水;水质恶化,氮、磷污染非常严重,支流污染重于干流,为劣ⅴ类水标准,除了含有少量的汞以外基本无重金属污染。北运河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农田化肥流失等,尤其是流域内许多小型排污沟对北运河污染贡献较大。

对于郊区而言,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周边农田、村镇及工业区的布局关系的影响较大。农村面源污染成分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农田排水、化肥农药沉降、垃圾冲刷污水等,往往难以分开处理,而且各种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极大。

生态修复策略技术要点

生态修复的主要特点是消除污染与生态重建,根据不同学者的长期研究发现,防止污染的河流生态廊道宽度在30 m左右。因此建议运河两侧至少保留30 m的生态廊道,其农田、村庄尽可能退后分布,同时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在适宜的区段采用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塘、生态浮岛、湿地净化、微生物处理等方式改善运河水质。减少硬制护岸,尽量采用自然护岸,加强河流与动植物的交流。

在市郊土地资源丰富地带修建潜流式人工湿地对运河河流水质进行改善,通过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在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基质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市内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采用河岸植被缓冲带净化由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河岸植被缓冲带通过滞缓径流、沉降泥沙、强化过滤和增强吸附等过程来实现其净化水质的功能,为动植物的生存创造栖息空间,提高河流生物与河流景观的多样性,达到保土保水的功能和自然生态群落的形成,并能作为临水开敞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游憩健身、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运河的保护与管理,严禁农田侵占河滩地,严格控制污染源,调整用地布局等。

结语

运河作为天津市重要的生态走廊,其周边土地利用布局对其自身的环境有重要响应,改善运河水环境质量对维护运河生态系统廊道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意义。

上一篇:马术的起源及发展下一篇:(后进生)小学六年级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