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2024-04-18

《丝绸之路》说课设计(精选6篇)

篇1:《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本。这篇课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驼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

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

1、《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本文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4、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西游记》主题曲、丝绸之路路线图、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丝绸之路的小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丝绸之路”。

2、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3、学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音乐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提起学习的兴

趣。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不仅给学生作了示范,还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充满了想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读课文。

阅读要求:划下自己不懂或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2、全班交流。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辅。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深入课文,把握主旨

出示重点句,学生齐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1、思考: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体现“伟大”的相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5、教师随机板书:友谊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路。

6、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体会两国人民的友好心情。

(通过以上设计,充分采用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朗读、思考、讨论的时间充分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突破教学的重、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总结升华、扩展延伸

1、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学生欣赏丝绸之路风光图片。

3、学生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4、布置作业:将文中四字词语摘抄下来。

(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由于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不够,于是我就收集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丝绸之路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古今丝绸之路的风光不仅重温了课文,还加深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与开头的音乐导入相呼应。)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要说的是板书设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我随机进行板书。

友谊之路

2、丝绸之路商贸之路亚欧

(中国)文化之路

(本节课教法学法的采用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既贯彻了课标的精神,又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2:《丝绸之路》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十单元《路》中的《丝绸之路》一课。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并通过“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把对路的认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才开辟了丝绸之路。“它”成为促进欧亚和人类文明的纽带。在今天我们要教育学生深切体会张骞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以下设计:

(1)利用网络教学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方法。

3、教学重点:

借助“丝绸之路”专题网站,抓住关键词句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4、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学法提示,基本能独立进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电脑知识,会利用网络搜集有用的信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独立钻研、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资料,讨论切磋,推选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深深的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丝绸之路》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非常适宜网络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目标,走进网络学习。

第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字词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予一定的时间浏览“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第二课时,教师在事先整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出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如:

1、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过渡段?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兴趣所在,对学习问题进行选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接下来的时间就放手由学生去漫游网络世界,借助“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人机交互,自主学习”的环节。

(二)研读课文,网络学习。

学生可通过操作,了解到丝绸之路的来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汉代的中国文化与欧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本课的学法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明确要求:

(1)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内容的调查研究。

(2)围绕所研究的内容,共同上网站查找有关资料,相互交流,集体讨论,形成共识。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组合,合作完成学习成果的书面资料。结合书面资料小组内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并每组推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如此,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学习课文,也可以与周围同学互相讨论,协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求帮助。在教学网络中教师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对学生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通过学生自学前两个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过渡段的作用,在此处汇报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交流”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他们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收获与伙伴共享,需要在争辩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不足。针对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的同学认清问题,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暂时未发现问题的同学,如果碰到同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学生在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经过的汇报中,利用网站提供的复述方法,在讨论重点句子及关键词语的交流中,深切体会了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课内自检,语言积累。

1、首先,学生共同完成“添加过渡段的练习”。

2、其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了A、B两套自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作答。此环节可帮助中、差学生查缺补漏,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总结学习,课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同学们利用网络学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使我们又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怎能不被张骞那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动呢?

智慧的灵感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对课文已经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反而产生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这就是真正得学习的内涵。教师抓住这个学生的兴奋点,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想了解些什么,建议学生对专题网站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既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又为以后学习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形成学习的一种持续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更是打破“学习一定在课堂”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更丰富的世界,走进神 奇的网络空间去充实自己,去体味学习的快乐……

六、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学会找过渡段和添加过渡段。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先到“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搜索自己有用的信息。再读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再在组内交流关键词语。每人先练习自己说,然后在小组内说,最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3:说课——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青年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说课呢?笔者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对说课的思路方法来作一浅谈。

1 教材分析

应说明说课选取的内容出自某教材, 讲解此教材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 这能考核教师对一本教材吃透的程度, 尤其是对该教材宏观的把握程度。对于青年教师, 要认真钻研教材, 需从以下3个方面去分析教材。

1.1 地位与作用

青年教师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说好课的基本依据, 主要应说清如下两点: (1) 教材介绍, 重点在于挖掘教材内容及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2) 说课内容在本教材中的章节选取、编者意图及与其他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最后明确通过该内容的学习, 将发展学生的哪些知识和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及意义。

1.2 教学目标

合理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既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要反映教材特点, 符合学生学情。作为青年教师, 更要结合理论, 阐明制订目标的依据。一般来讲, 教学目标包括以下3点: (1) 知识目标, 如通过对什么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 理解什么, 熟悉什么, 进一步掌握什么。 (2) 能力目标, 如使学生能说出什么, 能区分什么, 能分析什么, 能学会什么。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1.3 重点与难点

青年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理解能力及学科内容特点而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更要以充分的理论依据来阐述重难点, 并在教学程序中凸显出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解决办法。

2 学情分析

青年教师要认真分析大多数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材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因材施教, 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 已知, 即学生学习的起点, 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2) 未知, 实现最终学习目标之前, 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和缺乏的技能。 (3) 能知,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 能达到的学习终点目标。 (4) 想知, 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除教学目标规定以外, 学生还想了解、学习的内容, 即拓展知识。 (5) 怎么知,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习惯和认知水平,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3 学习指导

如何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主动学习, 关键在于对其学习方法的培养。青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把学习方法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在说课中要具体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如何调动学习较好的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 如何激发较差学生的兴趣。

4 教法设计

青年教师可根据所讲内容的特点, 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青年教师思维活跃, 创造性强, 应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4.1 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青年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 设计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护理学基础———“隔离技术”的说课中, 针对课程不同的内容特点, 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陌生的、不好理解的“隔离原则、隔离种类”, 笔者通过对新知识的详细讲解, 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深化理解;讲解“隔离种类”这一难点时, 用学生熟悉的病种为例, 结合图片, 用举例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利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法, 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乙型肝炎”为案例结合讲授过的理论, 组织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针对易混淆、不便记忆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玩“连连看”的游戏, 在玩中学, 乐中学, 最终达到区分和记忆的目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法, 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和图片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2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 (1) 黑板粉笔教学法:传统板书展示教学基本内容, 让学生紧跟教学进度, 及时记录课堂笔记, 让学生在回顾总结时清晰明了。 (2)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 使学生感性而直观地理解了知识。

4.3 板书设计

主要将本课的目标写在黑板上, 形成本课清晰的知识结构, 并结合表格、图画、挂图等进行讲解,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5 教学程序设计

该部分是说课的重点, 是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流程, 要条理清晰地讲述如何将本课内容逐步展示, 最好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体现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 艺术性, 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 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 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2]。一般来讲, 教学程序包括以下5个步骤。

5.1 引入课题

可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引出本课内容;再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课前明确课堂学习目的, 明确本课的重点难点,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学习效果。

5.2 讲授新课

该部分为需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青年教师可多花些时间揣摩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本课内容。

5.3 课堂练习

根据教材, 采取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记忆, 巩固课堂知识。如笔者在护理学基础———“隔离技术”说课中, 采取图片启发式方法让学生背诵概念, 用“连连看”游戏重温重难点知识, 结合护士资格考试改革后的最新题型对学生进行随堂考核, 最后让学生用分数进行自我评价, 既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对本课重点知识予以巩固。

5.4 内容小结

青年教师可通过对板书的回顾或以勾画重难点的形式向学生提示要点, 带领学生对专业知识从局部掌握到整体把握。

5.5 布置作业

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存及应用的过程, 故青年教师在课后应适当布置作业,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6 说课小结

青年教师在说课最后应该总结式地对本次说课加以归纳。如笔者在护理学基础———“隔离技术”的说课最后, 做了如下总结:通过课堂中贯穿“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种教与学方法为主线, 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合作者。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在和谐、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以,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快乐。

以上6个方面是笔者对说课思路和步骤的一些看法。

总之, 通过说课能够加强备课与上课的联系, 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在备课过程中为了给教学设计寻找理论支点, 便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 学习有关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久而久之, 青年教师的素养、理论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2]。

摘要:随着卫生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其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教师多数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 缺乏师范院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虽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但需较长的成长探索之路。如何能找到一条事半功倍的成长捷径, 是教育研究者长期探索的课题之一。现就说课这一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提高的教研活动形式, 针对说课的思路方法做一浅谈。

关键词:说课,教法设计,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余真.以说课的形式培养卫生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探讨[J].医学教育, 2011, 4 (17) :5.

篇4:丝绸之路 说课稿

《丝绸之路》文章以历史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二、说教法

1.《丝绸之路》文章介绍的内容时空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以介绍历史为主的文章,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丝绸之路开辟艰难。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让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说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语文阅读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认的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计共分五步走:

第一步:交流资料,质疑引入。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对课文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与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我设计了读课题质疑环节。

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等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已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了,也能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了。

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对此主要采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的方式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是因为学生生活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差太远了,又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对此了解不多,但互相交流能让生在交流资源、共享中互相补充,以丰富内涵,有助于学习课文。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辅。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鼓励学生细听互评。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评议能力。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具体学习,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

首先,粗读第1、2自然段:这部分不是课文重点在文中是起烘托证明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读后能体会丝绸的高知名度就行,主要安排教学程序如下: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接着,精读3―7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讲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所遇到的困难。这是值得学生精读体会的。于是,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就重在让学生读相关语句,抓出重点词句去体会,并要求以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体会。因此,我安排如下: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从哪里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从哪里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从哪些词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从哪些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我还穿插了过度段的教学。因为我认为学语文一定要学方法,认识过度段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读文中理解文义,在写作中谋篇布局。于是我安排如下教学: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得出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

(3)再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又得出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此时教师可联系文本总结过渡段的作用和意义。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最后,品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影响的一个总结,内容较浅显,学生自读就读懂,因此我在教学该段时以学生自学为主。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总结丝绸之路的作用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第四步:情感升华:阅读文章的最境界是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悟就尤其重要。由于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不够,不足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完全了解张骞的艰辛,于是我在此就收集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

最后一步,我安排了复述课文这一环节。因为作为四年级语文教学学生能复述課文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主要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组内练说再在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随时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篇5:说课稿--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说课稿 谢丽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有二部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前后因果,但独自成目。关注的是西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和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情况。但教材突出的是西汉对外友好交往的盛况和中西方文明的交融。

张骞通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域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管辖奠定了基础。自然,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但限于课时限制,本课主要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和张骞的优秀品质。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丝绸之路的开辟打通了中西陆路交通,从而极大的便利和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也就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和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影响重大,地位突出。自然,丝绸之路就成了本课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关注的重中之重。

如何让初中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以今天的眼光去探寻历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去理解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本课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定

基于上述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对本课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通过对西汉时期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重要性和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通过丝路访古、丝路畅想来培养青年人应有的历史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合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原因、时间和作用;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本课的学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张骞通西域: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二部分,丝绸之路: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第三部分,总结提升本课内容:探究式学习。

篇6:《丝绸之路》说课稿

一、课文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趣,对一些社会据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七年级新生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概念还比较模糊,因而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安排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⑵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意义。

⑵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探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1、张骞通西域。这件事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的最为重要的大事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丝绸之路。这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中之重。

五、本课难点: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设计: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小组活动课,并借助多媒体,采取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此我特意设计了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因为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作品与交流可以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重要天地,也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七、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课件)

1、张骞出使西域,此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基本可以解决。所以出使过程简化,重点放在出使用率目的、结果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张骞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启迪,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思想,能自我教育: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2、对于丝绸之路的处理,它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这里我主要从其由来、路线、作用、衰落、启示五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

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不仅仅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演示,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然后展示评比,这样可以弥补七年级学生历史地理概念不清的不足,同时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关于作用,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提高效率,对此我把学生分成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四个组,这样一方面为学生装指出了方向,另外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在某一方面能更深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中原和边疆、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丝绸之路何时衰落,你能寻找它衰落的原因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进行引导,主要原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阻碍、中原王

朝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当时的世界形势、土耳其帝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环境的变迁和地理因素等。主要材料如楼兰古国、罗布泊等历史遗迹。通过此问题的扩展,更有利于理解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意义,如国力、内外形势、环境自然条件等到。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3 教案下一篇:游迎泽公园-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