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2024-04-14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精选9篇)

篇1:《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同学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同学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小朋友展示自身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考虑: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身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同学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同学发明主动参与和表示自身的机会。放手让同学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同学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篇2:《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

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课件出示)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课件出示)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提醒多音字读法:薄礼讲述古代丝绸的价值。想一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如此贵重,为什么中国使者却说这只是一点薄礼?

(课件出示)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绫罗绸缎:泛指丝织品。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4)文中有一段话很难读,谁来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什么?(这段话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汉朝繁荣的过去和西部鼎盛的历史。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输出的是先进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课件出示)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sāo丝、冶yě铁、造纸、凿záo井、灌溉gài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xī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二、品读语段,感悟表达。

1、师: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至公元前1),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课件出示)

2、课文第2―12段再现了这一情景。文中描写的是作者亲眼见到过吗?(预设:是作者的合理想象的场景)

3、同桌分角色互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把从没见过的情景写得如此栩栩如生?

交流: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合理想象当时情景,描写细腻生动。

三、体会“伟大”,拓展练笔

1、过渡: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这一幕就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课件出示)

2、为什么说“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哪里看出它是一条伟大的路?齐读第13自然段。

师介绍:丝绸之路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现在的伊朗等地,全长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历史学家说:张骞通西域,“其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狄雅可夫《古代世界史》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篇3:《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大象速度不减

当全球经济经历了严冬乍暖还寒的时候,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变数增加的市场?作为通信行业的领跑者, 中国移动同样面临着行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正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建宙所说:“中国移动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大任务’。第一个挑战来自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给中国移动造成影响;第二个挑战是第三次电信重组使中国电信业竞争更加激烈;第三个挑战是国内手机普及率接近瓶颈, 手机新增用户将越来越少。一个任务则是中国移动要肩负起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事业。”对中国移动来说, 如何解决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始终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 这是对企业战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010年, 当手机支付、手机阅读成为普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词时, 中国移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辟了五大战略型3G新业务。

自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业务平台 (WAP+短信) , 新业务一直是中国移动提升ARPU值的重要支点之一, 全球呼、彩铃、手机地图、139邮箱、手机报等新业务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推出, “百花齐放”成为移动数据业务的真实写照;步入3G元年, 手机视频、139说客、移动应用商场、手机阅读、手机钱包成为2009年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有墙花园”到“拆墙运动”, 移动数据业务平台更加开放、更加多彩、更加璀璨。

2010年3月18日, 中国移动公布了2009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 企业2009年营收为4521亿元, 同比增长9.8%, 净利润为1152亿元, 同比增长2.3%。在营收增长与利润增长双双下滑的情况下, 中国移动要走出“缓步前行”的拐点, 正是凭借着3G业务的增长, 找到了新的造血路径。

取得这样的业绩, 中国移动不仅是靠精细化的管理、优秀人力资源配置等, 更重要的是具有未雨绸缪的战略管理能力和支撑此战略的文化软实力。

面对挑战, 早在2006年, 中国移动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 就已经确定全面实施“新跨越战略”。“新跨越战略”重要举措的实施可概括为一句话:实施卓越工程, 打造“一个中国移动 (OneCM) ”。意在突出并发挥中国移动通信的整体性、规模性和一致性, 全面系统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在文化、战略、运营管理层面实现中国移动的纵向统一和横向联动。“新跨越战略”的准确定位, 不但加强了中国移动抵御外界经济环境变化所产生威胁的能力, 而且进一步提升内部文化软实力, 内修外抗, 形成应对危机, 迎接挑战的强大动力。

让企业文化生根开花

2008年2月12日,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全球移动大会 (3GSM) 峰会现场, 宽敞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一部短片。清晰的画面里, 一位又一位皮肤黝黑、满面沧桑的中国农民, 正娓娓讲述着自己与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故事。

故事很短, 却很动听。

故事里说, 对许多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来说, 如果没有通到家门口的电话网络, 他也许一生都不会了解那“外面的世界”。

故事里又说, 对许多偏远地区的低收入人们来说, 如果没有超低价的手机, 他永远无法想象自己能用上如此先进的科技。

故事里还说, 对许多依靠农业致富的有心人来说, 如果没有这些提供农业信息的短信和网站, 也许要“踏破铁鞋”, 才能找到面前这些唾手可得的商机……

这些生性淳朴的中国农民, 笑容可掬, 神态自然, 言语之中都是谢意, 句句真诚, 他们不知道, 自己所讲述的真实故事面对的是全世界。

故事讲完了, 全场鸦雀无声。片刻沉默后, 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在场的人被这些故事的主角打动了, 他们唏嘘、赞叹, 而更多的是折服。甚至有人忍不住跑过去向播放短片的中国人致敬——能够这样帮助国人, 你们是最棒的, 最有责任感的!这部震撼了整个3GSM大会的短片, 正是来自于拥有3亿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 而将这样一部视频故事呈现给大家的, 正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王建宙先生。

正如故事里讲述的那样, 正如王建宙一再强调的那样, 在偏远用户身上付诸大量心血之后, 中国移动更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这足以打动全世界。

企业文化落地是成功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中国移动在实施“新跨越战略”的过程中, 最为注重的是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如何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的文化氛围, 特别是如何切实的将企业文化落地实施于集团下属基层单位的工作实践当中, 形成统一核心价值观下, 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成为对新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

为此, 中国移动制定了《中国移动企业文化实施纲要》, 目的就是贯彻落实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 塑造统一的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有效实施。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打造企业文化示范工程, 形成企业文化推广传播的规范机制, 增强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 点燃中国移动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强大引擎。

一时间, 全集团上下齐动, 省公司、省公司二级单位、地市公司等, 在继承中国移动统一文化标准的原则下, 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 不断创新特色文化, 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胜景。广东公司作为中国移动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司, 更是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创建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活动, 并涌现出一批中国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典范。

在许多报道中, 都记录了3GSM大会时的这样一则趣闻。当王建宙向高盛集团CEO自我介绍时, 这位CEO紧紧握住王建宙的手说, “我知道你, 中移动的用户已经超过美国人口。”

许多人听后一笑了之, 但对王建宙来说可没那么简单。在他眼中, 与其因为庞大的用户数而被世界记住, 不如因为企业的鲜明个性而为世人所知。作为企业, 中国移动的国际形象, 也正是王建宙在全球顶级论坛上所表现出的性格——生动、坚强而富有责任感。

德与善

“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当这个问题摆在中国移动领导层面前的时候, 人们陷入了深思。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

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体, 价值观作为一把标尺, 时刻衡量着企业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最终, 他们的答案是——正德厚生, 臻德至善, 把这作为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

确立这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与中国移动的成长历程是分不开的。自2000年4月20日成立以来, 中国移动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 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 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如今中国移动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早在2004年, 中国移动就实现了网络基本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 (市) , 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 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 客户总数超过2亿户, 在184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 与73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漫游, 国际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 彩信通达4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运营商。

与此同时, 中国移动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企业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 并且排名在不断上升。上市公司成为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

中国移动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公司, 血统中自然带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精华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从中国移动人迈出勇敢而坚实的第一步开始, 踏实勤勉地承担责任、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就成为永恒不移的两条精神主线, 它贯穿于中国移动公司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迹——搭建无数基站、建成数万公里传输、打造精品网络、提供一流服务、塑造优质品牌……在企业点点滴滴的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透过历史的沉淀, 珍惜并传承担当责任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是企业对过往岁月的致礼和历经光荣的继承。

在当今这个日行千里的世界, 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嬗变, 使电信行业面临着竞争日益全球化、技术不断更新、消费市场需求日趋复杂等诸多挑战。拥有承担责任的胸襟和追求卓越的勇气, 是时代对中国移动的要求, 更是中国移动把握当前机遇, 发挥竞争优势, 持续保持领先的自主选择。这也同时意味着, 在竞争更加激烈和多元的未来, 中国移动只有一如既往地坚持这样的企业文化, 才能去承载并实现企业基业长青、奉献社会、助力人类文明进步的梦想。

“正德厚生”是中国移动的行为责任规范。员工要以责任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移动在全集团倡导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 鼓励承担责任的自觉行为。要求每位管理者每个部门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自身与用户、政府、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员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是中国移动作为一个企业通过承担责任对自身价值的彰显。中国移动事业的发展, 是建立在社会总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将以高度社会责任感, 关怀社会民生, 关注民众福祉, 做一个优秀企业公民, 通过各种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010年4月, 当青海玉树地震的消息传来, 中国移动在第一时间里行动起来, 中国移动公益慈善基金会向灾区捐款100万元。企业总部及各公司员工自发的捐款活动持续进行。4月20日晚CCTV的赈灾晚会上, 中国移动又向玉树灾区捐款2000万元。地震发生之后不久, 中国移动就开始投入了玉树灾区通信的抢修工作, 同时向灾民提供免费电话报平安免费充电、补卡、空中充值、业务办理、充值卡充值等服务。截至4月21日, 中国移动已经向公众发送公益短信息886万多条;为抢险救灾人员提供免停机服务超过2.1万人次, 为受灾群众提供免停机服务超过12.8万人次;向漫游至灾区的外地客户提供电话、短信关怀服务超过1.1万次。

在灾区闪动的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的身影“正德厚生”的现实写照,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真实体现。

“臻于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是一种古已有之, 奉行者甚众的事业理念, 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臻于至善”昭示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 是一种对完善、完美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 显示了中国移动的自我定位。中国移动“臻于至善”的进程, 是一个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的持续提升过程, 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未来通信行业乃至全球产业界的自我定位, 那就是要力争在全球企业中站位领先。通过不懈的努力, 成为同行业乃至所有企业所公认的典范。

实际上, 过去20年, 中国移动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村通工程、奥运通信保障、TD试验网建设、国际化拓展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了解, 截止2008年, 中国移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超过260%, 累计纳税超过2300亿元。5年来, 移动通信资费累计下降62.1%, 为控制我国CPI增幅做出了直接贡献。2004年以来, 中国移动累计为近4万个偏远行政村解决了通信难题, 使我国行政村通电话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97%。2007年, 中国移动发布了首份企业责任报告, 开中国电信企业之先河;正式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 跨国经营实现零的突破;珠峰6500米基站成功开通, 为奥运圣火跨越珠峰奠定了基础;“红段子”短信大赛等活动引发健康手机文化传播热潮。2008年中国移动积极承担了“推动TD-SCDMA技术成熟, 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扩大的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建设任务, 在短短300多天时间内完成了同区域内GSM网络10多年基站建设量的总和。

其实, 王建宙曾经不止一次地为媒体解读“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意义。“正德”强调个体责任和对自我的约束, “厚生”强调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奉献。“正德厚生”集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移动现代的企业精神, 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了中国移动人渴望担负重任的自我定位和选择。

篇4:《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在今天的会上紧扣这个主题,前面大家说的是研究,而我自己是干活的人,我觉得人所以活着,就是自己还能干活,如果你干不成活了,那差不多也就等于死了,或者是活着而成了行尸走肉。今天来的陕西的青年作家,正是能干活的时候,生命力非常旺盛,都准备着,并期待着要有活干,干大活,干有意义的活。今天说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就满是活儿可干,而且又都是大活、有意义的活,我们把手伸出来,尽着我们的可能,去干我们想干能干的活儿吧。不过,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能做什么?我不能说我有什么好主意,但我能说我已经深度的阅读了丝绸之路,知道丝绸之路的建立,是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的,当时不叫丝绸之路,一直到唐代,大家在丝绸之路做了很多事情,商业的、文化的、政治的,方方面面,积累了许多东西,直到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后,才在中外史学家的赞许声里,被大家接受下来,并沿用至今。咱们今天在坐的人,不是写小说的,就是写诗歌的,咱都是具体干活的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咱们应该有所了解,但咱们应该把功夫下在咱们自身能做的事情上面来,才不会辜负咱们自己,才可能有所收获。

前人于此给咱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经验,几十年来,有许多的文学艺术家沉浸在丝绸之路上,打捞出许多脍炙人口是丝绸之路文化特色,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作品,譬如甘肃人打磨出来的歌舞剧《丝路花雨》,上演几十年了,长盛不衰,给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人争了光,长了气。这是我们要借鉴的,同时还可以向古人借鉴,譬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所描写的故事,就發生在丝绸之路上。

我不知别人是怎么阅读《西游记》的,只知我读过《西游记》后,就放不下手了。也不知我把《西游记》读了多少遍?总之,直到今天我还经常的要看《西游记》,文字的、电视的、动漫的,逮住什么样的《西游记》,就看什么样的《西游记》,说句实在话,我心烦的时候,只要看了《西游记》,我就不烦了。这可是《西游记》独一无二的好处?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用《西游记》的这样一种能力。这部作品是有趣的,非常有趣,跟别的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的,整个很梦幻、很魔幻,让人会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魅力。有人把拉美作家马尔萨斯创造的《百年孤独》,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那时他们太不了解《西游记》了,他们如果阅读过《西游记》,他们是该会脸红的,他们会知道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是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我原来说过,文学永远都没有生活丰富,文学永远都没有生活精彩,但我们为什么还那么喜欢文学?这我就要说了,因为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非常失望,甚至让人感到非常绝望。咱们一些人为啥活着活着就不想活了,就从窗户上跳下去了,就把手腕切断了,就把自己挂在一根绳子上,就把自己交给一瓶毒药……为什么呢?那时他们失望了,一次一次的失望;那时他们绝望了,一次一次的绝望……我相信没人在生活中没有失望过、没有绝望过,生活让我们失望和绝望的时候,什么东西能拉我们一把,让我们在失望中看得见希望,在绝望中看得见阳光?大概只有文学了,文学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责任,可以把人从失望与绝望中拯救出来。然而问题是,我们热爱文学吗?还有,我们热爱的是什么样的文学。几天,我们文学的成分太复杂了,看得见的情况是,越是血腥残暴的那一类作品,倒好像很有卖相,还有就是,越是肮脏丑陋的那一类作品,倒也是很有卖相。我不知这是作者的无耐?还是读者的盲目?我们如果一味的沉迷在血腥残暴,以及肮脏丑陋的创作和阅读中,到我们失望、绝望的时候,我们还走得出来吗?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会比在生活中更为失望和绝望。所以说,选择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扯得远了,就说今天吧,坐在这里的大家,应该都是热爱文学的,而且有自己相对准确的阅读方向,咱们会从文学的阅读中,找到一种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是有正能量的,哪怕我们面对了失望,面对了绝望,我们也一定会从生活的失望中,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来,走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因此我要说,吴承恩以丝绸之路为出发点,抓住唐僧取经这一历史故事,为人类创作的《西游记》,就有这样的好处,最是能让处于失望,或绝望中的人,大踏步的走出来。我们阅读《西游记》,该都是开心的!该都是快乐的!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描写的妖魔鬼怪,都是那么可人美丽,都是那么宜人漂亮,当然更是风情万种,妖娆魅惑。这不好吗?孙悟空站出来了,举着他的金箍棒,老是要打人家妖精,特别是那位不幸的白骨精,一打二打三打的,被孙悟空打了三次。孙悟空为什么打白骨精呢?因为她妖精吗?我看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为作家塑造和刻划出来的妖精们,好像都没怎么没害过人,反而是,倒是我们人一次次的把妖精害了。譬如那位被法海和尚认定为的妖精的白娘子,于深山之中修行了数百年,出山后在西湖边遇见了许仙,他们相爱了。相爱中的他们,发现当地的疫情很严重,白娘子有她修行时修炼出来的特殊药方,她自己出资开了家药铺,无偿的救治患病的老百姓,让苦难的老百姓能够活下来。可是法海和尚,却以他极端的偏见,大闹金山寺,非常残忍的把白娘子收进他的法器里,震压在了雷锋塔下。大家想想,白娘子妖精有什么错?她不就是喜欢许仙吗?他不就是想救民苦难吗?她喜欢许仙咋了?她救民苦难咋了?许仙高高挑挑、白白净净多好啊,白娘子是可以爱的!老百姓遭受苦难,白娘子是可以搭手相救的!白娘子没有错,一点错都没有,有错的是法海和尚,道貌岸然的法海和尚。

同样的是白骨精,《西游记》里的白骨精难道就那么值得打吗?孙悟空凭什么打人家,人家就是长得好看,人家就是喜欢唐僧,碍着你孙悟空什么了?丝绸之路上,一路走来取经的师徒几人,不就唯唐僧一人长还得像个人,白白净净的,儒儒雅雅的,用今天潮潮的一句话来说,人家唐僧是个标准的小鲜肉,长得好看的小姑娘,喜欢小鲜肉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是,人家唐僧也不讨厌白骨精,甚或说暗暗的还有点喜欢的小意思。可是孙悟空要打人家白骨精,他打白骨精的理由是莫须有的,说什么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的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觉得这是个太正常不过的事呢。日常生活里上,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孩子,可不都想咬他一口。说句玩笑话吧,如果一个女孩子没咬过这个男人,就说明她不爱他;翻过来说,如果一个男孩没有享受过被女孩儿咬过的滋味,就是他没有娶到真正爱他的女孩。白骨精正儿八经要吃唐僧肉,想要咬他一口,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孙悟空太不自知了,他打了白骨精,每打人家一次,唐僧就给它念一回咒,它在唐僧的咒语折磨下,是很痛苦、很难受的呢。他痛苦、难受,却不改打白骨精的错,让我不由得想说,孙悟空是不是也喜欢白骨精,而人家白骨精却不喜欢它,它是妒忌了,羡慕妒忌恨,公报私仇来打人家白骨精了。前些年,有人做过一个测验,寻问今天的年轻女性,西天取经的三兄弟里,你喜欢谁?结果非常悲催,还是没人喜欢孙悟空,猪八戒长得不好看,还傻傻的,而绝大多数的女性,喜欢猪八戒,想要嫁给它为妻。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无奈,常常是长得傻的人都不怎么愁娶,也不怎么愁嫁,倒是把自己弄得如精明的孙悟空一样,即愁嫁,更愁娶。《西游记》以魔幻加玄幻的手法,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了,写得即透彻,而且又隐晦,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阅读的。

丝绸之路上有太多这样的文化积累,需要作家艺术家去发现,去创作了。去年就有一个《大圣归来》的电影,据说很卖钱。我是看了的,影像很一般,便是一般,都那么能卖钱,可见丝绸之路有多么迷人的魔力,有多么巨大的市。我在前面说了,我们都是干活的人,我们可以在丝绸之路上用点心,创作出我们自己的新的文学作品出来。

站在咱们的立场上,在坐的大家,你是一个诗人,你是一个作家,你能做什么?这是我要跟大家共同分享的,谢谢大家!

篇5:丝绸之路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一带一路”的概念。

2、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

3、使学生充分认识申遗的重大意义。学习过程:

一、用“一带一路”为话题引入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由来

2、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与路线图

3、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张骞、玄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及其意义)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2、意义: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意义

1、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2、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

3、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4、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

五、总结“一带一路”

六、丝路申遗

篇6:《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体会张骞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引入情境

师:在我国的西部有一条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商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称作“对话之路”,而我们称它为“开放之路”,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她的魅力吧!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吧!(2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千年古道,去探寻丝绸之路的故事吧!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打开课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开辟这条路张骞历尽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用书中的一个词语)(学生自由回答,师:厉害!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一下就找到这样关键的一个词语,目光非常犀利。师面向全体,你们有没有找到?)

师总结:讲诉了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出丝绸之路的故事。(板书:张骞

千难万险)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什么叫“千难万险”?说明开辟丝绸之路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数不清的危险,试着读一读,(抽生—范读—齐读)把这个词抓住,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看看书中的哪些地方,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明白吗?(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四、班内汇报,文字训练

师: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千难万险呢?为什么?读。(说完再出示课件),大家找到这个地方了吗?同桌相互检查,你是(还)从这个地方的哪里感受到千难万险的?那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共同感受这一路的艰险吗?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1)有诗说得好,“春风不度玉门关”,连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害怕?

(2)是啊,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只有(七千多公里的遥远),只有(茫无边际的沙漠),只有(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预示着这将是一路的(千难万险)!读!

(过渡)没有公路,没有铁路,也没有汽车和飞机,我们想象一下,一般的人进入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将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于是,许多人都退缩了,然而张骞退缩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齐读,是啊,难道他不知道“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寂吗?他却„„难道他不知道“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凶险吗?他却„„难道他不知道“大漠孤烟直”的荒凉吗?他却„„(抽生读)

在这次出征的背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张骞那颗怎样的心?这就是张骞啊!再读!(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过渡)同学们,在这次出使西域的途中,张骞他们遇到的仅仅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吗?还有什么?你找到了吗?

3、生:“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很多人应该是可以魂归故里的啊,然而,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是不是?而侥幸活下来的都当了什么?当“俘虏”的滋味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从哪里看出当“俘虏”是痛苦难受的呢?(2人)然而,张骞像这样被软禁了多久?一天?一月?还是一年?学生回答。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然而面对这么漫长的软禁,面对如此的千难万险,张骞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出示:每一次,望着逢秋南顾,但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大雁,张骞思绪万千,他多想说:“

。”他多想说:“

。”就这样,牧草„„(过渡)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十一年是漫长的,然而对于张骞来说,这十一年却又转眼就过去了,他屈服了吗?他放弃了吗?(学生答)他又是怎么做的?(抽生读)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和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引读)大家注意到这个词了吗?(板书:终于)从“终于”中你感受到什么?

1、时间的漫长。

2、过程的艰苦。真是历尽了一路的千难万险啊!再读!

再读。

六、再次朗读,感受人物

师: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的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人。(出发的时候是多少人?从一百多人到最后的一人,你有什么想法?是啊!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了这条丝绸之路,多少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同学们,他们这样的付出值得吗?为什么?)板书:纽带

七、情感升华,感受品质

(过渡)是张骞,让西方人领略到丝绸的精美,让中国人品尝到石榴的甘甜;是张骞,让中国第一次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让我们重新再次梦回大汉,与张骞做一次心灵的交流吧!面对手持节仗,衣衫褴褛的张骞,你最想问什么?如果你就是张骞,你会怎样回答?(出示图片)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抽生答。你最想对张骞说什么?(出示大汉之魂的图片,学生读),这是后世给予张骞至高荣誉,“大汉之魂”

它是一种灵魂,它更是一种精神!有一首歌是这样写的:

最后的倾诉 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 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师:(音乐响起)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她让中国散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芒。

篇7: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

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一)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如生不()其()浩浩()()绫罗()()五彩()()()山峻()丰()多()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篇8:《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为了展示我市的教研成果, 推进我市的教改和素质教育向全面、纵深发展, 由黑龙江省教科院主管的成才之路杂志社特举办“征集优秀教学论文”活动。希望我市中小学校教师踊跃参加, 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或教研成果写成文章, 与广大读者分享。

具体事宜:

一、活动时间

从接到通知始至2009年3月末结束。

二、参与方式

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研成果写成2500字以内的论述性文章, 发到组委会办公室的邮箱。

三、征集评选方式

经评委会评选, 入选的优秀教学论文或教研成果将在《成才之路》杂志上公开发表, 同时将对发表的作品进行评奖并颁发获奖证书。教学、教研成果显著的学校, 《成才之路》将在彩版上隆重向全国推介。

四、参赛要求

作者应将单位、姓名、联系电话、文章题目写清楚, 并在文章首页注明“参评论文”字样, 以电子稿的形式寄到组委会办公室。

邮箱:CCZLSY1981@163.com

五、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大方里小区203栋A座邮编:150020

杂志社电话:0451-82513098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卫星光老师电话:0451-89878707

六、论文撰写参考类别 (即《成才之路》所设栏目)

篇9:广开进贤之路 选拔优秀人才

人事考试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人事工作的一面旗帜。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受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人事工作,该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事关国家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如何提高人事考试质量,维护人事考试的社会声誉,也就成为人事考试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引入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扩大人事考试公开选拔的范围,是提高人事考试工作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大力宣传依法公正考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社会各界了解熟悉人事考试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还要做到考试公开选拔人才要有章可循,形成规范。要对公开选拔的职位、报考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标准、管理机构、考试内容、测评方法等进行规范,将公开进行的人事考试选拔工作用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彻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只要通过公开招考或者具备任职资格的人都可以参加人事考试和聘任,除特殊岗位外,全部实行任期制。给人才以舞台,让好马跑起来。

提高人事考试质量,选拔合格的优秀人才,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教育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形式要广泛,内容要具体。可以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现代手段,对一个时期要进行的人才招聘和考试进行公示对某些影响较大的岗位和人才的选拔,可采取会议、通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广度上,达到考生、考点、家庭、社会等都清楚的产效果;在教育目标上要达到降低违纪率,提高守规率,形成比知识、比实力的良好考风。

加强人事选拔的基础建设,

确保考试正常运行

建立合理的评价、考试体系,科学选拔干部,由过去的封闭转变为现在的公开,由过去的在少数人中选人变为现在的在多数人中选人,这是历史的进步。不可否认,公开考试选拔干部制度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新生事物,是改革的方向。公开选拔制度要有生命力,必须提高其科学性。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估、加强考点建设,出台具体可行的考试方法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一)探索有针对性的人事考试方法,提高对人才的测评水平 要提出人事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要通过人事考试的手段,检验应试者的反应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是提高人事考试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在人事考试中探索使用新方法,如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答辩、组织社会调查、情景摸拟、即席演讲等方法,以检测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实践证明,组织社会调查,让应试者按规定的时间、方式交出调研报告,也是检测应试者能力的有效方法,宜推广应用。

(二)考试命题要科学化 要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考试内容应尽可能与工作挂钩,突出测试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切忌将一般公务员的考试与领导干部的选拔考试“一锅煮”。应组织高层次、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命题,建立容量大的试题库,使考试更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三)对考点实行动态化管理 对一般的考点基地实行动态化管理,即对考试基地的确定,在把握标准条件、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凡是领导重视不够、监考人员责任心不强的要坚决取消资格。考试基地的硬件如何,影响到考试的质量,由于近几年各级在收费问题上要求非常严格、标准相对比较低,对基地的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一定程序上影响到人事考试质量的提高。为此,要广开门路,寻求多种形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尤其要配合招商引资,利用外力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考试基地的硬件水平。

提高考务工作水平 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人事考试的权力直观性强,没有监督极易产生腐败。因此,确保考试工作公平公正,必须从组织领导、制度纪律到社会舆论方方面面强化监督,严格纪律。

(一)提高考务工作水平,要强化组织领导监督 人事考试行政特性明显,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行政控制对搞好考试作用巨大,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抓好。加强组织领导监督仅靠人事部门自身远远不够,必须力争取得人大、政协、纪检、新闻等单位的支持,同时组织专门巡视队伍,赴考点监督考试。只有这样,遇到干扰和问题,才能有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作后盾,更好地解决随时随地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考务工作水平,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由于人事考试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有效。在以往的各类人事考试中,相当部门的违纪行为是通过举报信、举报电话得到线索而查实处理的。社会舆论监督,不仅是搞好人事考试工作,也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

(三)提高考务工作水平,必须强化制度纪律监督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人事考试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考场纪律、巡视纪律、监考纪律,并且坚持监考人员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任何违反纪律的人员,不管他是考生,还是巡视人员、监考人员,都必须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制度纪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只有严肃考风考纪,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只有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才能维护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强化队伍建设 保证人事考试质量

人们把采用比较科学化、客观化的人事考试选拔的方法当做推选“三公”政策的手段,强调公开、公平、公正,防止用人制度上的不正之风。如果说,没有一支纪律严明、公道正派、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事考试工作队伍,就不能保证人事考试的质量,也就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因此说,要想使人事考试客观公正有序运行,就必须加强人事考试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人事考试是一项严肃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必须教育和引导人事考试工作人员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事考试工作放在为人民服务的大局去思考、去对待,这样,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质量和水平才会提高,才能保证人事考试的质量。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考试队伍的建设需要考试制度的建设来保障。制度化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制定考务操作、目标管理、监督约束等制度,确保考务人员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加强队伍建设的目的。要树立雷厉风行、严于律己、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做到权责明确,有条不紊,增强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一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家长学校汇报材料下一篇:数学解决问题教与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