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

2024-05-23

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精选5篇)

篇1: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

雨是灵动的,它常常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感慨。

今天我总算可以体会到了。因为我要到济南去参加表哥的婚礼。

想来无事可干,既然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不如好好参观一下。

不看则已,一看到这儿的景色,我才明白老天爷为什么要让我冒雨来到这儿。原来这儿也有胜于桂林山水的景色啊!

看,绿叶原本黯然无光,因为有了雨水的冲刷而显得碧水娇艳,再加上滞留的水珠晶莹剔透,更是光彩照人。还有这儿的屋檐,上面的积水从屋檐上流下来,就像瀑布一般美丽。还有这儿的花朵娇艳芬芳,三十年的参天树干雄伟壮观,公园的清新淡雅,都让我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过了一会儿,雨好像小了些由暴雨转变成了丝丝细雨,顿时,天地间的万物好像更加清新,变得更美了。窗外恰好是一个公园,而我们也恰好在三楼,恰好看到大树的枝头和山腰的小路。

听,哗哗的流水在编造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派,小树的枝头上树叶在唰唰作响,好像在为溪水的音乐伴奏,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啊!

看,丝丝细雨,犹如根根银线把天地连在了一起,把人们的美好祝愿带到天上,把仙女的祝愿传到人间。柳条从树梢垂下来,像碧玉串成的珠帘,还有窗下的雨雾,如身临仙境一般美妙。

吃饱了饭,我们开始挪动我们疲惫的身子,慢慢地,离开了这个水帘洞天。

不知道是出汗,还是被雨淋,全身都湿透了,但我却并不感到很累,因为雨的凉爽和这里的喜悦气氛。

雨中的事很容易模糊,雨中的人也很容易忘记,弹雨中的精确很令人难忘的,因为她的清新淡雅、因为她的超凡脱俗和与众不同。

篇2: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

雨的诉说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雨的诉说

下雨了,雨滴不断从天空中落下。我站在窗前,看着它们“啪”的一声滴在玻璃上,然后无声的缓缓流下,留下一道道美丽透明的痕迹,将外面的世界一点点的放大。

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曾说,雨水下落的声音是它们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于是我走出家门,步入那个湿润的世界,去聆听它们的诉说。

听雨的舞步。

雨滴们在我的伞上,欢快地跳起了踢踏舞,虽然舞步很是柔弱,但它们跳的步步坚定有力。有些更调皮的雨点还跳到我的鞋子上,在我的脚边开出一朵朵精致的小水花,我伸出手去触碰,它们便又在我的指尖旋转起华尔兹了。一滴滴雨点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它们跳跃的舞步将整个世界都变得灵动起来。

听雨的歌声。

雨滴们落在不同的地方,就唱出不同的歌谣,最最动听的,还是在树叶上的歌。它们欢唱着滴落在原本布满尘埃的叶片上,一边唱一边打落了原先的尘埃。一曲终了的时,叶片又变回了透明的新绿,每一片叶中都仿佛积蓄了很多的滋养,心满意足地微笑摇摆,像是为雨点的下一曲的新歌打拍子。于是雨点们就更起劲的唱起下一首歌,音律高高低低,节奏时慢时快,歌声中荡漾着因奉献而得到的满足。

听雨的故事。

雨水一遍遍冲刷着整个世界,我忽然听明白了——雨,是天空的眼泪。天空无私地将雨滴倾献给大地,虽然不舍,但它仍执着的微笑着洒下泪水。清澈的泪将肮脏的一切冲刷洗涤,把世界冲刷的晶莹剔透;温暖的泪将干枯的一切滋润轻抚,使它们重新获得生的力量。泪水肆意的流,是为了之后能畅快的笑。当雨滴们都各自完成任务的时候,天空就会微笑,笑得湛蓝,笑的万里阳光。

我伸手接起一捧雨水,接起它用生命诉说着的故事。

漫步回到家门口,雨渐渐停了。一片叶缓缓飘落,迂回,沉淀在雨水里。

篇3:七—九年级作文阶段训练初探

关键词:教学 作文 训练

阶段(一):让作文内容翔实起来。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思維尚不够成熟。针对学生这样的思维特点,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设在了让文章内容详实起来的训练目标上,配合教材的综合活动进行作文训练。这样既可以有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又目标明确。

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少,写出的作文常常是记叙多,描写少,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的作文 内容翔实起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些训练环节。

1、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结合人教版七、八年级的综合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献给母亲的歌”,以前做这个活动,我都是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交流有关母亲的名言,母亲的故事等,然后写自己的感受。活动之后,学生写作时还是不能对自己的母亲做详细的描写。这一次活动的准备分为:观察母亲的手,观察母亲的眼神,母亲的爱好,母亲最爱说(最爱做)……,采访母亲等内容分数周做准备,再在课堂上交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致。这时候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如“寻找春天的踪迹”我让学生拿着相机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同时我为他们明确了观察目标: 春花、春草、春雨、春天的小动物, 春风吹拂着的人们的笑脸……交流时,我要求他们从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几方面讲述自己找到的春天。学生的发言与展示令我欣喜。印象最深的是有学生谈野菜的味道是快乐的表情还有学生拍摄的以斑驳古城墙为背景刚发芽的树枝(这应是古城西安特有的春景)。

2、善于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

细节描写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好的细节描写会使文章生动而真实。为此我在作文课上特地指导学生学会抓住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有学生这样说:“昏暗的夜幕下,我隐约看到妈妈轻轻推开门,侧身进入房间。踮着脚尖,挪动到床边。温柔的注视着我,一会儿,又轻柔的,把脚边的小毯子盖在被子上。悄声走出了房门。临走,又回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才小心翼翼的闭上了门。”

3、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中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精彩的场面。如:课间的教室,体育课是的操场,课堂上,运动会上,元旦汇演……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最好素材。我在作文课上专项指导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场面。下面是学生习作中“课间十分钟”的场面描写的一段:

只见那两个同学端坐在凳子上,周围满了呐喊助威的同学,他们郑重地把手握在一起,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两位同学猛的发力。背由先前的直立变得弓了起来。指关节也因为用力过大而有些泛白。A同学略比B同学瘦弱一些,面对B同学“强势”的“进攻”,似乎有些招架不住。他的脸憋的通红。空余的另一只手也紧紧攥成了一只拳头。他暗暗加大了手上的力度。渐渐地,局面又扳回了,两位同学僵持不下。围观的同学也攥紧了拳头,紧盯着他们的手。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生动再现自己的生活。再不是写作之前才找素材,搜肠刮肚想点内容完成作文状况。

阶段(二):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

七年级一年的指导,学生作文的内容越来越翔实了。可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说明好的思想也需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准确表达,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八年级我将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的目标上。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坚持点滴积累

从初一一入学我就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积累本,将自己当天阅的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名著,。自主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种语言文字。不拘一格。如:文题、新闻标题、古诗词、对联、成语、名言、文段……摘抄到积累本上,定期开展积累内容交流,背记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二、修辞指导

在一年语言素材的积累的基础上,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与生活体会,我就在表达方式与修辞上,指导学生让文章的语言优美起来。特别是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不断地用造句、连词成句、仿句等形式来训练,效果颇佳。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两段:

1、几朵小花被安放在枝头,嫩绿色的花托托住单薄的花瓣。透亮的粉色轻盈的呼吸着,花瓣的边缘还是微皱的。风一吹,便颤抖着。那么娇小,那么精致,好像一碰就掉落了。

2、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上小春日和中你明媚的容颜不朽。在记忆的花园中拈花浅笑,却慢慢后退直至消失不见。朋友,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你会离我而去,当我们背道而驰不可回返的时候,才记得当年灿烂的日子。

如若时光是一座高高的塔,永恒且美丽的塔,那么回忆就是通向塔顶的阶梯,不可或缺。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恋旧的,不过每一个人都是要依靠着回忆的滋养活下去。

时光荏苒,无处溯回。那些风带来的低语呢喃在耳畔,坐在我身边的,草莓色的记忆。

轮渡去了道上,风景美得像童话故事。我们住在一个由老式洋房改装成的、保留了原来的样子的旅馆:巴洛克式的门窗,伊斯兰圆顶,长长的游廊和横柱上倾斜下来的藤蔓植物。窗子是宝蓝色的,木门由红漆涂成,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林子尽头,高大苍绿的树木、湿润的空气,一切都像是梦中的样子。

远处的云层舒舒卷卷,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行走着的人们渺小如蝼蚁。这是一种张扬而放肆的快乐。只属于我一个人。纷纷而落的阳光拂过身体感觉到暖意融融,许多不知名的管道在天台上纵横交错,我站上去,伸开双臂保持平衡。那风又起了,穿过衣袖达到指尖,掠过睫毛向前漾去。

这一切都是多么的自然且美好。我早已忘却了方才那些细小的痛苦,在这种宁静而优雅的气氛中像一条舒展的鱼,在清澈安静的清渠里浸润着灵魂。

阶段(三)让文章的结构整齐起来

初中阶段的一些同学在作文过程中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晰,东拉西扯,一段到底(没有分段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没有尽头的甬道,令人压抑。),还有些学生总喜欢在开头言不及意的空发议论。恰当地安排段落,会给人一种整齐优美的感觉,是初中阶段应完成的写作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学点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写个漂亮的开头,有力的结尾、段落间怎样自然过渡、梳理好段落之间的关系等。如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在满足中心的前提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例如:以三组镜头、三个地点、三次对话、三张照片、三段回忆、三个小标题等来代替“流水账”。

阶段(四)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

经过两年的思维训练,九年级的学生看问题已不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时间的发展过程,他们能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或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及事件带来的启示。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让文章的主旨深刻起来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平凡、平淡的生活琐事认真思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课堂上引用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对于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观点。如有些同学以没时间为由,不愿给虚心求教的同学讲题。针对这一现象让大家各抒己见,提高同学们认识事件本质的能力。

(二)提升文章主旨训练

作文主旨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主旨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修改习作时深化现有主旨。

篇4: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

雨一直在下,下了不知道多少年,从未停过。无论在烈日炎炎,还是在冰冻的季节。它下在每一个握笔思筹的人的纸上,时而温润无语,时而声势浩大。

今日,这雨下在了我的手下。我很想说我等这雨很久了,我静听它的声音也许久了。

春夏秋冬的世界里,我一直在听雨。

听雨,有时会听出一心欣喜。

干燥的冬天真正被推离大地是在一场春雨后,我不必描写春雨姗姗而来时大地穿新衣的场景,那情景早已被多少文人墨客叙说的淋漓尽致。春雨细密之时,我便找一本书坐在窗口,等着细密斜织的雨幕能够被刮开一个缺口,刮到我的脸上,留下带着暖意的潮湿。正如我所读的,传递着热量。听着窗外混着孩子笑声的雨声。我幻想着终于可以脱去厚重的冬衣,穿上活动自如的春衣走在小道上的情景,浑身立刻轻松许多,掠过一阵顽皮的欣喜。

听雨,有时会听出一丝拥挤的温暖。

夏雨最为恼人,猝不及防让人顿时成为落汤鸡也便算了,在此之前还要有一场让人浑身不舒服的闷热。可是总躲不过遇见一场大雨的出行。这时,未带雨伞的我最好的去所就是往往都近在眼前的公交车站。自然也有很多人同我一般在此躲雨。小小的公交车站一下就拥挤不堪,但是这里并没有失去他应有的秩序。每个人都尽量的压缩自己,不乘车的都在往后退,将前面等车的位置留给着急前往目的地的人。外面哗哗的小瀑布包围着公交车站内拥挤的人群,刹那间,我听出了雨声中的一丝温暖,是理解和宽容的悦耳声音。

听雨,有时会听出一首忧愁的小诗。

秋雨比冬天还要冷冰冰,因为它充满愁绪,看不见摸不着的雨丝一直在向你扑面而来,而你却怎样也找不到它的根源,恰如心中的愁绪,让你无所适从。伴着这雨常刮着一阵阵冷嗖嗖的风,深深地钻进领口,钻进心窝‐‐透心的冰凉无情。在这样的只有在路灯的照耀之中才肯显出身影的绵绵秋雨之下,放学路上的我总是能从本无声的雨丝中听到一种忧愁的声音,像余光中的《乡愁》,郑愁予的《错误》,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他们微微细语,把我小小的心中无名塞满了许多愧疚,许多愁。

听雨,有时会听出一身轻灵。

冬雨,说它是雨,怕只是一种科学的说法。它更像一场漫无边际的大雾,夹杂着常与他一同前来的雪花。下冬雨,几乎是不用打伞的。它们似随时就会绽放的小花,在空气中绽放,在我们的衣服上凋谢,留下似湿非湿的印记。打伞挡不住他们的绽放,它们是弥漫着在你身边。那么多的小水滴在我身边,我本应感到一种浓重的感觉。可是,在这雾蒙蒙的雨里,我却感到一种轻灵,可能因为这像极了云彩吧。

篇5:雨的诉说九年级作文

还在清晨,就被你的脚步声唤醒,望望窗外,竟然一片朦胧!

每一枚绿叶都有你挂上树梢,每一片云朵都被你轻柔地揽入怀中。你踏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似乎听到你的诉说:

你说大地富诗意,绵绵无尽期。

你说万物富灵性,何处皆春情。

你说雨中的太阳,闪烁着清晨的思想。

你说雨中的城市,孕育着平和的灵魂。

这场雨,已经很久没有停息了。它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倾盆大作。在耶和华眼里面,这场雨只不过是给混乱的世界的一个小小的惩罚,然而在挪亚看来,这确乎是一场浩劫。

大地渐渐被雨水淹没,人类死亡之前的忏悔充斥着整个世界。这场灾难杀死了多少生命,然而却没有让一滴血留在世界上。挪亚在想,是否当上帝让洪水退去时,这些可怜的人类的尸体会消失,是否上帝会允许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新的生命。挪亚望着方舟旁倒塌的房屋,望着乞求登上方舟的哀号的可怜人,望着被洪水吞噬的幼小的生灵,不由深深地陷入了沉思。雨水渐渐大了,它们如同复仇者一般狠狠地捶打这个世界,它们甚至希望将最高的山峰变成一座孤岛。

雨水无情地打在挪亚的苍老的脸上,对于这个唯一受到上帝垂青的老人,它们也充满了仇恨。它们于是唤来了狂风,希望将这唯一的方舟掀翻,它们嚷着,叫着,泛滥着淫威。然而挪亚却仍然沉默着,他任凭狂风将雨打在自己的脸颊上,任凭雨水嚎叫着恐吓的言辞。他一动不动,他甚至根本不去理会雨水的仇恨。他只是遥望着那片茫茫的洪水,滚滚的波涛夹杂着死亡、悲痛和背叛。人类就这样被自然所征服、压制。而这一切最初的起因又是什么,上帝又为什么要让人类遭此浩劫呢?人有过,天亦有过,为什么这些雨露不去惩罚耶和华,却来惩罚那些被耶和华所庇护的人类呢?纵然人类的身份低微,无法抗拒神灵的愤怒,可是为什么神灵就要将所有的人类都赶尽杀绝呢?为什么耶和华不忏悔,而要迁怒于他所创造出来的人呢?

挪亚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他难以宽宥上帝耶和华的行为,纵使耶和华宽恕了他的罪过。雨的每一声怒斥都透过双耳传入挪亚的心灵。他颤抖的双唇似乎要向外倾吐一种沉痛的声音,然而他停止了,愤怒的雨让他怯懦。他害怕若耶和华真的迁怒于他,自己微小的生命也会被暴风雨淹没。若干天的雨声掩饰住了他脆弱的神经,他苍老的心灵确乎在不停地颤抖。他缓慢地步入船舱后面的鸽笼,捧出了一只鸽子。他抚摩着它的羽毛,轻轻地将它放飞到空中。他知道,无论暴风雨多么大,这鸽子都不会被打倒。

于是鸽子迎着暴风雨的泛滥的淫威冲向天空。

上一篇:某县粮食局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下一篇:天鹅的故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