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2024-05-04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精选8篇)

篇1: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用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带有球囊的扩张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充气加压,使球囊扩张,通过对冠状动脉壁上粥样斑块的机械挤压及牵张作用,使狭窄血管腔扩张,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痛和/或胸闷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狭窄血管被扩张后,在病变部位再放置一个支架(stent) 以免被扩张的冠脉血管弹性回缩及减少重新发生狭窄(称再狭窄)。近年来研制出一种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该类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种特殊药物,可防止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由于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且方法较为简便、安全,患者也乐于接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未能稳定;虽心绞痛症状轻微,但有明确大面积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狭窄病变显著;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以内,若超过12小时则1-2周后进行介入治疗。

禁忌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极低的心功能EF<20%、肾功能不全及低肾小球滤过率等,介入治疗后部分存在的有焦虑、腹胀、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穿刺部位出血、术后低血压、造影剂反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脏压塞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与适应证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

单支血管病的患者总体来说预后是好的,远期存活率很高(年死亡率<1%),但这些患者同时也存在心绞痛发作活动能力和工作状况下降,而且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等问题。关于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问题,尤其要考虑的.是患者的伴随疾病,与左室功能状况。总之,倾向选择PCI的主要因素是:年轻、脑血管病、严重慢阻肺、患有限制生存的疾病、适合植入支架的病变、非LAD近端病变、不愿进行CABG的患者而愿意接受20-30%再狭窄的患者。倾向选择CABG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较大、严重二尖瓣返流、糖尿病、身功能不全、病变不适合植入支架、严重LAD近端病变和倾向最少手术次数的患者。介入手术后通过造影判断TIMI血流恢复程度,症状改善状况。心血管介入病例完成后,通过运动平板,冠脉内血管超声,FFR,心肌灌注现象等措施评估冠脉介入疗效,坚持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降脂等措施,必要时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

医院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规定执行,定期对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进行现场质量督导检查,并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心血管介入质量每月上报、制定执行《心血管介入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表》等。

我院自20xx年6月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指导下开展冠脉介入治疗技术,至20xx年始独立开展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技术。至20xx年7月我院已完成冠心病PTCA+支架介入手术1560余例,死亡率<0.18%,总并发症发生率0.2%。冠脉介入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开展,疗效和预后都有保证。

冠心病介入治疗优于药物治疗,主要表现为减少心绞痛、减少抗心绞痛药物的应用、工作能力比较好、生活质量比较好、以后的血管重建比较少。优于CABG,主要表现为较短的住院时间和较低的住院费用、较短的康复期、较早地工作能力恢复和较早地重返工作岗位、没有有关的大隐静脉疾病。

总体来说,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手术创伤小,能迅速恢复。

应急预案:

(一)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并紧急请心外科会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二)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心跳加快、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室速或室颤或减慢,甚至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三)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复杂病变者请心外科会诊,制定介入方案,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四)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五)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

(六)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七)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推。

篇2: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一、血压升高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予镇静→尽可能排除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焦虑、紧张等)→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给予相应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心痛定、亚宁定等)【应急预案】

1.密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3.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晚保证休息,术前排空大小便,尽可能排除术中引起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

4.血压仍持续很高,遵医嘱给予相应口服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等;或静脉给予乌拉地尔等药物控制血压。

二、血压下降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持续氧气吸入,多巴胺泵入→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尿量等情况 ; 2.做好术前宣教,行颈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一天停服降压药; 3.因禁食禁饮引起的血压下降,术中可给予持续氧气吸入;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三、躁动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患者有意识障碍者,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安定等)【应急预案】

1.给予心理安抚,与病人交流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 ; 2.患者本身可能有意识障碍者,经过家属同意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4.若躁动仍影响操作的进行,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四、心率减慢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如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应急预案】

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情况 ; 2.对既往有严重心动过缓史的高危患者,加强观察;

3.术中可嘱患者用力咳嗽(咳嗽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加快); 4.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前预先,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药物,依据心率和血压自行恢复情况,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同时备好除颤器。

五、血管痉挛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给予吸氧,对精神紧张、躁动患者遵医嘱给予神经安定药物

→术中预先备好罂粟碱等扩血管药物→当确定发生血管痉挛,暂缓手术,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 【应急预案】

1.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和心率,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有无握力下降,肢体功能下降以及头痛等不适情况;

2.给予吸氧,对精神紧张、躁动患者遵医嘱给予神经安定药物; 3.术中预先备好罂粟碱等扩血管药物;

4.当确定发生血管痉挛后(通过透视或造影),轻的患者可不作处理很快自行缓解,若痉挛持续无缓解,遵医嘱给予罂粟碱、利多卡因、尼莫地平。

六、穿刺处血肿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采用指压止血方法→在医生按压的同时,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手术→安慰患者,嘱其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在术后加强交接 【应急预案】

1.观察穿刺失败后按压是否正确,采用指压止血方法;

2.在医生按压的同时,注意观察穿刺侧肢体的颜色,如肢体变紫则告诉医生按压力量是否过大;

3.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手术。

4.安慰患者,嘱其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 5.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在术后加强交接。

七、腹膜后出血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疑有腹膜后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剂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取平卧位,腹胀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吸氧吸痰→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相关检查(腹部CT等)→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造影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可使用球囊压迫止血→如以上方法均告失败,应及时用外科方法开放止血 【应急预案】

1.如怀疑有腹膜后出血,应立即停用抗凝剂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mg鱼精蛋白中和100单位肝素,鱼精蛋白一次用量不超过50mg)。

2.一旦确诊腹膜后出血要立即给予平卧位,腹胀严重者给予插胃管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必要时给予灌肠处理。3.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行腹部CT、B超等相关检查。

4.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5.如造影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可使用球囊压迫止血,如长时间压迫也不能终止出血,可考虑放带膜支架以封闭出血点。

6.如以上方法均告失败,应及时用外科方法开放止血。

八、脑出血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神经功能等情况→术中正确肝素化,剂量合理准确→一旦出现了脑出血,立即遵医嘱给予鱼精蛋白去肝素化→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呕吐情况→遵医嘱给予脱水、降压、止血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配合医生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必要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等)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2.术中正确肝素化,剂量合理准确;

3.一旦出现了脑出血,立即遵医嘱给予中和肝素药物如鱼精蛋白,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严格控制血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给予氧气吸入;

5.遵医嘱给予快速滴入脱水20%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

7.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可应用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8.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9.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做好抢救记录。

九、造影剂过敏应急预案

【抢救流程】术中注意病人反应,将造影剂适当加温至37°可减少反应→若出现过敏样反应应立即停止手术→遵医嘱给予地米5-10mg静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做好抢救记录 【应急预案】

1.为预防造影剂过敏,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对有过敏史患者做好碘过敏试验; 2.术中注意病人反应,将造影剂适当加温至37°可减少反应; 3.若出现过敏样反应应立即停止手术;

4.遵医嘱给予地米5-10mg静推,应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和抗组胺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做好抢救记录。

十、空气栓塞应急预案

1.应严密观察术中病人的情况(如癫痫、或肢体偏瘫等脑梗塞症状); 2.一旦有空气进入脑血管,根据气量多少和累及的血管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有可能致命;

3.置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可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步被吸收; 4.遵医嘱给予吸氧及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十一、支架内血栓形成应急预案

1.如果发生血栓,应立即再次测定凝血时间,根据测定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 2.如果在有脑保护已经释放的情况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脑保护装置也可能是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这时,应将脑保护装置放在原位,将1根长2500px或3125px的5F直端或弯端导管放到支架近端对支架内段和保护装置近端进行抽吸.可将抽吸导管沿着0.014in导丝推进;

3.如果完全抽吸后血栓仍然存在,可将2mgPTA溶于5ml生理盐水中冲洗血栓。

十二、过度灌注综合症应急预案

1.患者出现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同侧颅内出血;

2.要求严格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40-110mmHg/70-90mmHg; 3.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呕吐情况;

4.根据病情给予脱水和对症治疗(如给予止痛剂、抗癫痫药物、脑保护剂等)。

十三、迷走反射应急预案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变化;

2.一旦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小于50次/分、面色苍白,立即遵医嘱给予阿托品1mg静推;

3.补液扩充血容量,同医生一起拔鞘,并备齐抢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等)。压迫止血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为宜,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巨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100mg;

4.拔管30分钟内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询问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一旦发生低血压症状,立即救治;

5.术后护士鼓励患者早日排尿,协助穿刺肢体移动。鼓励患者及时进食,同时快速补液,尽快补充血容量,加快造影剂排出。

十四、医疗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一、目的

本预案主要是针对放射科大型医疗设备突发故障时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完成相应的医学检查,保证正常的诊疗秩序,杜绝差错,提高服务质量。

二、总则

当出现大型医疗设备突发故障时,首先应由相应岗位上机医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简单处置,内容包括:(1)暂停检查;(2)将患者转移至非工作区域;(3)进行包括重新启动在内的简单故障排除方法。同时应通知:(1)当天备班科主任;(2)相关技师长;(3)医学工程部。

如简单处置后,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则恢复检查流程;如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则进入突发故障处置流程。

三、故障处置流程

本流程包括:

1、设备报修和故障排除环节;

2、患者分流环节;

3、岗位调整和人员安排环节。

1、设备报修和故障排除

由当天该岗位上机医师和技术员上报技师长和医学工程部,由后者向相应的设备供应商报修,同时由后者进行设备故障和维修记录。本记录应包括:(1)报修设备名称;(2)故障内容:时间、有无诱因、故障状况、报修时间、报修人;(3)设备维修状况、更换零配件、修复时间、工程师、有无保修期限、科室验收人。

2、患者分流

在发生设备故障后,由当天该设备上机医师、技术人员和相关护理人员组成现场处置小组,共同完成患者分流和相应解释工作。

小组在故障设备工作区域保留一名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应一次陪同患者至其他设备工作区域完成检查。如有危重病例(昏迷、采用生命支持设备、重度颅脑外伤及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例),则由上机医师负责通知临床相关医师,共同完成转诊并做好记录。

患者接收区工作:鉴于患者分流会造成接收区域病例等候时间延长,因此现场处置小组人员应做好接收区域患者解释工作。然后按照患者病情轻重等级安排检查顺序。

3、岗位调整和人员安排 在发生设备故障后,现场处置小组成员除一人留守外,其余人均参加接收区工作。故障设备上机医师:协助接收区域上机医师共同完成检查并负责协助诊断医师完成工作。

故障设备诊断医师:共同完成接收区诊断报告,如有急诊诊断医师,则仍同样完成急诊报告(半小时内);

篇3: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0月该院收治冠心病患者756例,均经体检、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ECT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障碍)或阳性家族史;(2)均采用常规扩冠、抗凝、溶栓、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指征;(4)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5)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由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发放,向其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共纳入研究1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41~7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10例,初中及以下70例。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医生既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进行原因分析。不仅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将病区环境、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常规的介绍,使负性情绪等得到有效地解除,还有针对诊断明确与否;是不是可以对非介入手术治疗予以应用;如果不手术的治疗效果会怎样;手术可不可以暂缓;手术的效果怎样;会对术后并发症以及后遗症产生担心等引起焦虑的原因采取如下措施从而提高护理的效果。⑴聚焦式护理:(1)召开座谈会,讲授解惑;(2)发放阅读手册;(3)患者现身说法;(4)家属参与式。⑵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1)入院时的健康教育;(2)介入术前的健康教育;(3)介入术后的健康教育;(4)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1.3 评价工具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与出院的前1天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予以评分比较。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问卷进行评定。SAS采用4级评分的制度,主要对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评定,其主要标准是:“1”表示没有或者是存在的时间很少;“2”表示有些时侯会有;“3”表示会有大部分时间存在;“4”表示几乎全部时间都有。SAS评定采取1~4制的方法计分,将20题的总分×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就是标准分。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50分则表明患者存在焦虑倾向。随着分值的增加,焦虑倾向也会越来越明显。量表总分能够对病情严重程度予以反映,病情好转总分就会随之而减少,降至<50分时被判定为效果满意。评价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消失,术后不存在负性效应。有效:部分临床症状发生消失,术后存在相对较轻的负性效应。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没有任何的改善,术后具有比较严重的负性效应。

2 结果

2.1 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发现,导致两组患者出现焦虑的主要原因大体上相同。其中有80例患者会对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以采取非介入手术治疗、如果不进行手术的治疗后果怎样,是不是可以暂缓手术有所担心;有76例患者会对手术成功与否产生但心;有68例患者会对手术后对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产生的影响产生担心,有52例患者会对手术后疼痛以及出血有所担心;有43例患者会对手术效果产生担心;有32例患者会对术后出现并发症、后遗症产生担心;还有24例患者会对手术费用过高产生担心。

2.2 入院后第1 d两组患者SAS得分比较

观察组得分为63.2,对照组得分为62.9。两组患者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出院前1 d两组患者SAS得分比较

观察组得分为25.6,对照组得分为56.7,观察组SA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4 出院前1 d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3.1 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焦虑原因分析

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也比较复杂。目前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介入术之前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反应[3],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手术能够导致病人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造成病人发生焦虑或者是抑郁的现象,国外学者曾经报道说由于手术而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5%~60%左右[4]。通过调查分析导致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出现焦虑反应的原因能够看出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病人会对介入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冠心病介入术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会一直延续到术后的康复阶段,尤其是术后一般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服药治疗。若是能够对导致焦虑的原因予以明确,应对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予以及时疏导,使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这样就会使焦虑得到减轻或者消除。

3.2 护理对策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

对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相关研究证实,由于对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比较缺乏会对医患、护患的合作产生直接的影响[7]。首先护士应该对患者予以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其予以必要的关心与体贴的照顾。

3.2.2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护理人员不应该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是一项任务,不管患者与家属是否能够接受自己说完了事。通过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时机等方面而言,多种形式的教育结果要显著比单一的口头教育的方式好很多[10]。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将术前的准备事项以及目的、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基本过程、术后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关对策等向病人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主观因素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强调。尤其是在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必要时让做过介入治疗的患者介绍术后体会,典型的病例对患者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把害怕治疗的患者与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放一起进行交流体会,消除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好地配合完成各项介入前的预备工作。加强床边行为训练,从而使术后可能感受到身体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减轻。通过宣教之后再进行反复的评估,按照患者的理解程度,来对重复宣教有关内容进行决定,直到患者能够理解为止,让每位患者都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对手术进行接受。

3.3 护理效果

通过对该次研究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程度大体上相同,但是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士针对患者自身的一些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使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得到了及时消除,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安抚与激励,使患者的治疗态度上从开始的被动转变为最后的主动配合,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心理冲突期实现身心康复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梅群超,刘菊.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09(5):238.

[2]邹询.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303.

[3]杨菊贤,张锡明.用心身疾病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38.

[4]胜利,许又新.围手术期焦虑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101.

[5]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

[6]蔡雄盛.护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4.

[7]杨德森.行为医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43-247.

[8]白继学.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37.

[9]黎小云.非知识型老年人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706-707.

篇4: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23-02

护理风险管理是当前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护理实施过程所开展的一项管理内容[1],是不断提高我国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的根本要求,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失误环节都可能会造成对患者的很大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个护理细节处理都需要做到有理有据,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手术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3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每组各35例?护理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71±4.1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5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6.32±4.6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第一,医疗设备?药品的准备工作在每一个手术开始之前都必须要认真检查并且保证其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摆放位置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节省手术时间的方式进行摆放,同时保证这些设备和药品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耗材以及起搏系统等必须要保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一些药品如肝素?硝酸甘油等需要及时备好[2]?第二,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手术实施的安全性,术前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核查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准备就绪,是否可以顺利的开展手术?随着近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不断增加,在抗生素藥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滥用的情况,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对患者及其医院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后果,一方面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强,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3],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正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第三,手术开展过程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共同协作,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识别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及时的通知临床手术医师,做好紧急处理?第四,手术结束后,护理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状?不良反应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术后患者的一些注意事项告知,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才能够改善患者的各方面状况[4]?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手术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手术有关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2.86%,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42.86%,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是(93.55±2.98)分,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是(79.87±3.70)分,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手术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2.86%,对照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42.86%,同时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是(93.55±2.98)分,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是(79.87±3.70)分,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也不断提高,对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得到及时的确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泗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299.

[2] 罗南.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08.

[3] 蔡建蓉,容峰.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04:82-83+89.

篇5: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一、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1、项目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质量与安全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本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降级甚至吊销执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总包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时由于工程工期较紧,分项工艺较多,工序较繁杂技术难度及要求高,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风险。

(3)项目经理作为对施工项目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管理与指挥组织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赢利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项目管理带来风险。

(4)材料价格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

2、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3、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前提是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在具体的防范控制中有以下几个策略:

(1)风险回避策略

为预防项目立项阶段所面临的业主风险,在投标报价前,认真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如果发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及时终止项目以规避风险。

(2)风险降低(减少)策略

有效降低(减少)风险,着重把握好两大环节:

a、项目施工过程中这一环节。把握这一环节首先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为依据,结合施工项目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相互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按照所选定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生产资料费用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

一是降低材料成本。

由于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因此,必须对主要材料实行限额领用,根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班组结算,节约给予奖励,促使施工班组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损失浪费。

另外必须健全收料制度,实行三级收料。材料进场,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然后由材料保管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最后由施工人员清点并确认。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收发料中的数量短缺和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合理组织安排材料的进出场,根据定额与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确定合理的材料进出场时间,避免材料的毁损以及增加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用。

二是降低人工及机械费用。

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励制度;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性用工与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面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并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使用费用。

三是降低施工管理费用。

施工管理费中开支较大的是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与业务招待费。项目开始实施时,根据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精简管理人员,严格出差审批手续。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用的支出,实行事前报告和事后审批制度,以达到降低管理费用开支的目的。

b、项目施工完成后这一环节。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收取。其次,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二、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施工或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项目部特意制定了相关应急情况预案及处理程序。

1、主要应急事件

(1)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

(2)火灾、爆炸事故;

(3)集体食物中毒与中暑、施工中毒与窒息事故;

2、应急事件预防及处理程序

(1)火灾事故应急

在施工现场和工作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火栓、砂箱、灭火铲、担架等,在施工场地中有明显标识。工地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其供水量必须满足消防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施工中要保持供水正常,必要时应设置消防水池。施工道路保持通畅,工地安全员要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应急小组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使之获得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2)人员伤亡事故应急

施工现场配备备急救箱1-2只,内置急救包等外伤急救医疗卫生用品及消炎镇疼药材。施工前对工程所在地120急救中心/就近医院、伤科医院等就近医疗机构地点、交通线路、联系电话了解清楚,打印张贴在安全宣传栏上。

培训:项目部对进场员工尤其农民工,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安全培训,做好三级安全教育,认真讲解“发生紧急情况急救措施和报告办法”和“本岗位预防事故的办法”,并做好记录。项目部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急救程序:

急救小组组长/副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就地组织员工及时抢救伤员至安全地带。

工地救护员对重伤员进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伤员立即转送医院诊断救护。对伤亡人员立即转送医院,请求医疗诊断,提出结论。

现场警戒:保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负责警戒,保护现场,阻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以等待调查。

报告和沟通:项目部应立即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人员伤亡情况。请求协助。项目部按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及善后工作。

恢复生产:

在应急领导小组主持下,应急领导小组其他相关成员和项目应急小组共同进行事故调查,经现场照相、访问、提取物证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应急小组调查结束后,可以发出生产指令。应急小组召开员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总结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下续工作的安全生产目标。

(3)集体食物中毒与中暑、施工中毒与窒息应急

项目部对全体进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贯彻项目部相关规章制度”。

宿舍卫生:工地员工宿舍通风良好,配置电扇,并保持清洁卫生,符合地方和企业文明施工要求。项目部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食堂卫生:员工食堂管理应满足国家、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有关规定和文明施工要求。分公司、项目部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应急程序

急救报告:如果项目施工处发生集体中毒/中暑事件,事发点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项目部应急小组,应急小组有关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处理。

中毒/窒息人员救治:应急小组应迅速将食物中毒、施工中毒与窒息人员转送医院救治,必要时求助120急救中心,请求救护车转送病人。

中暑人员救护:应急小组迅速将中暑人员护送至阴凉地带,服用防暑药品,平卧休息,食堂熬制防暑饮料送到救护现场;重症人员则立即送医院救治。

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应急小组应组织调查中毒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时请求局医院或当地医疗机构牵头作医疗鉴定和调查。

(4)自然灾害应急

气象信息的收集:暴风和暴雨季节,项目部均应设专人收集气象信息,做好记录,并张榜公布。

生产生活设施检查:如刮暴风,项目部要对生产生活临设加固处理,同时清理场内外排水沟道,保持畅通。

暴雨期间尽可能不安排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如果施工必须,则应做好防雨措施(如随浇注随复盖)和施工缝设置预案。

应急程序:

用电管理:暴风和暴雨期间,要加强用电管理。期间除了必须的生活用电外,工地实施用电管制,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启动电源。

人员疏散:特大暴风、暴雨期间,工地停工,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地。

篇6: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 00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显示其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 并且将这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来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者500例, 男性患者300例, 女性患者200例, 年龄50~75岁之间, 其平均年龄大小为 (68.8±2.6) 岁, 患者病程1~10年, 其平均病程为 (5.6±2.4) 年;对照组患者500例, 其中男性患者350例, 女性150例, 年龄大小52~78岁之间, 平均年龄大小 (66.8±2.8) 岁, 患者病程时间为1~10年, 其病程平均时间为 (5.8±2.4) 年。

1.2 方法

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患者双侧桡动脉进行Allen试验, 选择在较短时间之内血供能够恢复的一侧, 将其作为手术侧。术中患者取平卧位, 外展其手术上肢, 外展程度为30°, 对其进行消毒, 并且在支架上放置。选择掌横纹上端的1~2 cm, 桡动脉的搏动最强之处, 将其作为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利用桡动脉穿刺针以Seldinger法对其桡动脉进行穿刺, 穿刺角度控制在斜向近端20~45°。成功穿刺之后, 将5F或者6F桡动脉鞘管置入[1]。利用鞘管以2 500 U肝素对患者进行缓慢注射, 从而防止患者发生血栓。患者远端肢体麻木并发热, 然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将动脉鞘管拔出, 并且要利用血管压迫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将压迫时间控制在15~30 min, 对患者肢体皮肤进行观察, 看是否有疼痛、麻木以及颜色发生变化等情况出现。在手术之后10~12 h对患者进行完全减压[2]。

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即对其经股动脉穿刺。术时患者取平卧位, 选择右侧股横纹下方的1~2 cm之处, 将其作为穿刺点, 以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将穿刺角度控制在斜向近端20~45°, 以Seldinger法对其进行穿刺[3]。在成功穿刺之后, 将6F或者7F股动脉鞘管置入, 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治疗结束之后将股动脉鞘管拔出, 以手指对穿刺点进行压迫, 等无明显出血现象之后将压力逐渐释放, 在无出血现象之后以无菌纱布对其进行包扎。在手术之后, 对其术侧制动18~24 h, 然后对其逐渐进行减压[4]。

1.3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与手术中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穿刺时间、手术之间以及造影剂量相关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对其进行表示, 对于并且要通过t对其进行检验, 对于结果中所存在的计数资料以χ2对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在治疗结束之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 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 两组患者之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

在经过治疗之后, 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之间以及造影剂量进行观察, 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平均为 (5.0±1.2) min, 对照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平均为 (10.6±1.6) min;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35.6±4.6) min, 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54.8±4.2) min, 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平均为 (140.4±24.6) m L, 对照组中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平均为 (168.6±22.4) m L, 这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经过治疗之后,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 所有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肢体水肿, 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 其中有30例患者为肢体水肿, 有25例患者为局部感染, 另外25例患者为假性动脉瘤,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 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是冠心病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起到了传统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挽救了许多冠心病尤其是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得到较好临床效果。在对患者以该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 穿刺方法不同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5]。以往PCI多选择经股动脉进穿刺, 这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穿刺途径, 该穿刺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大部分手术医生均能够掌握, 但是其所存在的弊端就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比较大, 而且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需要患者下肢制动卧床时间长达24 h, 导致患者出现很多不适感 (如可能引起尿潴留、腰痛及下肢静脉血栓等) 尤其是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难以耐受,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 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而经桡动脉穿刺方法 (TRA) 目前临床证实与股动脉穿刺方法 (TFA) 同样安全、有效, 避免了TFA的前述弊端, 能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费用, 手术穿刺相对简便易行, 术后桡动脉鞘管立即拔除, 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即可, 患者也无特殊体位限制、痛苦小, 恢复快, 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少, 减少了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 并且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轻、术后的康复比较有利, 比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较易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接受, 也使手术之后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增加[6,7,8]。由于该手术方法不限制体位, 不但能够防止局部刺激以及腰痛刺激, 并且能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而对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 是现代临床上比较理想的一种介入手术方法[9,10]。

选择自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人数500例, 分别进行以经股动脉 (TFA) 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及以经桡动脉 (TRA) 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者的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 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 同时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 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 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此结果与隋向前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该研究结果表明, 在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前提下,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TRA) 在临床实践中比股动脉介入治疗 (TFA) 有多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 (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A) 与经股动脉 (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 TFA) 两种途径行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进, 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 (TFA) 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 (TRA) 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 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 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 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 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

参考文献

[1]钱志宏, 何国平, 杨丽萍, 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的临床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8 (24) :1141-1143.

[2]隋向前, 黄进宇, 严燕月, 等.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7 (18) :486-487.

[3]王岩.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5 (14) :129-130.

[4]李兴升, 陈庆伟, 王志刚, 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诊治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对比[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1, 4 (26) :259-262.

[5]杨溢, 陆秀红, 刘伟, 等.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33 (18) :43-44.

[6]周全, 许春平, 潘少勇.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23 (18) :2623-2625.

[7]盖彦生.两种途径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2 (30) :156-157.

[8]贺素媛, 易欣, 任珊, 等.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Meta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3, 1 (22) :61-65.

[9]贾苏豫, 石增刚, 张亮, 等.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11 (15) :1511-1512.

篇7:冠心病与介入治疗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泵”,不断推动血液流动,形成血液循环,为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因此心脏在做功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能量,本身也需要血氧供应,冠状动脉就是为心脏提供营养的特殊血管,它附着围绕于心肌表层,不断地为心脏输送养分,使其能够昼夜不停地正常运转。如果冠状动脉血管腔被不断沉积的脂质粥样斑块堵塞而变狭窄甚至闭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诊断明确、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点,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清除根治或部分根治冠心病的效果。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和迅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冠心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所有冠心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需先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使之在X线下显像,得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与严重程度。然后用特制的球囊扩张狭窄处的冠状动脉血管,使狭窄处的病变斑块撕裂,管腔扩大,但单纯球囊扩张导致的血管内膜撕裂容易引起血栓形成,以致血管再次闭塞。所以,医生往往会再在血管中植入特殊的支架将血管支撑住,此方法可以使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得以畅通,从而恢复其供血、供氧的功能。这样一来,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胸闷、心慌、活动后气喘等症状便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手术时的科学调养

介入治疗术前须禁食,但并不是禁食时间越长越好,有些病人因对于介入术的恐惧及对术前禁食目的不了解,误认为禁食时间越长越好,长时间的禁食禁水会造成病人过度饥饿,造成血容量不足,血压、血糖降低,增大手术风险。因此术前禁食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术前4~6小时开始禁食即可。

手术后需绝对卧床24小时,在此期间应适当进食,补充能量消耗,并促进胃肠蠕动以减少呕吐。但因术前禁食,病人胃肠长时间排空,故此时不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排骨汤、鱼汤、鸡汤等民间认为进补的食品,还是不宜过早进食。此时宜选用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从半流质、软饭开始,如浓米汁、白米粥、汤面等,搭配适量软嫩蔬菜、鱼虾、瘦肉丝,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另外,由于造影剂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部分病人术后腹胀,因此应注意避免进食牛奶、豆制品、甜食等易胀气食物。手术后应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尽快随尿液排出体外,减少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康复后的健康生活

患者康复出院后,仍需坚持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饮食原则,平衡饮食,合理控制总热能,保持理想的体重;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多吃植物性蛋白(如大豆制品),少吃精制甜食及含糖饮料,多食粗粮、新鲜蔬菜水果,以摄取充足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保持大便通畅;少食多餐,切勿过饥过饱;戒烟戒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如木耳、香菇等。

篇8: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深基坑工程施工在地铁车站施工全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施工特点决定了地铁基坑的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紧邻周边的繁华街区和地下管道[1]。诸多原因使得地铁基坑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必将是重大的,对地铁深基坑施工进行风险识别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相继施工,风险评估与管理也变得空前被重视。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理论与建议,如毛儒[3]的风险指数法在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中得到应用;周红波等[4]在上海地铁盾构法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估。

1 工程概况

该地铁车站位于上海市金海路和金钻路(龚华路)路口,沿金海路东西走向设置。车站开始里程为SDK58+877.44,结束里程为SDK59+261.640,车站净长为385.4 m,共设有6个出入口和3组风亭。地铁车站是由地下2层的双柱三跨和单柱双跨混布的9.5 m岛式站台组成的,主要的施工方法是采用的明挖顺作法,其中车站基坑的标准段宽度18.84 m,开挖深度约为18.4 m;东西端头井宽23.7 m,开挖深度约18.5 m;顶板覆土约3.1 m。

2 风险分析

根据工程地质与勘察资料,本项目的风险源辨别、评价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如下:(1)基坑施工对周围存在的构筑物、地下管道线的影响;(2)坑底流砂或管涌、承压水突涌的危险;(3)基坑变形、围护体失稳;(4)围护结构渗漏水;(5)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6)开挖面土体滑移;(7)坑底土体隆起;(8)恶劣天气对基坑造成的影响;(9)格构柱失稳;(10)降压井由于突发性的断点造成的停工;(11)基坑坍塌。风险识别见表1。

3 预防与预警

3.1 主要危险源的监控

各单位部门之间,对于有主要危险源的单位,其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如果在危险源的管理监控的工作上出现违法行为,本单位或是其他相关人员有权向安全生产部门举报,排除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的安全。

关于应急救援小组,应当对成员进行安全教育,熟练掌握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特别是当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并把救援的方法涉及的方案在此之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救援小组成员应持证上岗,在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主要危险源的部位树立国家统一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且设专人看管,避免因为标志牌丢失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现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要通知有关安全部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2 预警措施

预防预警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在危险事故发生时避免出现混乱,并且采取适应的响应流程来进行救援,可以避免和减少危险产生时带来的职工健康危害、经济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凭借预警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争取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因手忙脚乱造成的二次伤害。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给小组组长,并且逐级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在必要时也可以越级上报。

当预警信息发布后,作为应急小组应该做到以下的准备工作:(1)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时刻关注事情的发展动态;(2)与此有关的单位部门要恪尽职守,做到防范于未然;(3)救援人员开始值班待命。

4 防控管理

4.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三级,见表2。

4.2 周边环境破坏

1)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由于需要开挖土体和降水的存在,对周围的构筑物及地下管道线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容易引起周围地表沉降、地下管道线的爆裂。因此,应对周围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管道线要增加防裂措施。

2)降水可能会引起地下水减少过多,基坑底部塌陷,要时刻对地质变化进行监控,关注降水量大小。

3)不同的基坑位置具有的地质条件也是不同的,施工出现的问题也不同。针对不同的基坑设置有效适宜的监控位置,分析监控数据,合理安排施工进程。

4)基坑开挖会出现横向位移,必须时刻监控,严格控制横向位移。

4.3 支护体系破坏

1)基坑土体的开挖、开挖后的支护、坑底的降水以及开挖土体的运出等施工措施要求编制具体的施工方案,并且还要对已开挖的边坡做防渗处理,避免因暴雨的冲刷造成边坡的失稳,基坑塌方。

2)已经开挖、支护的结构面要时刻注意支护面是否出现裂缝或是变形,通过监控得来的数据反馈指导下一步的施工。

3)严格禁止在边坡及基坑周围进行堆载,开挖的土方也不得堆放在基坑周围2 m之内。基坑周边的施工荷载也应该按照设计要求,机械施工的要确保施工机械不会对基坑内的支撑体系造成破坏。

4)要注意土方开挖的的施工顺序,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案进行。严禁出现上面开挖下面运输、上下同时开挖的情形。保持基坑内土体的高度均匀。

5)在基坑周围要设置临时防护栏进行封闭,防护栏的形式规格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进场安装验收。

4.4 渗透破坏

1)土方开挖前,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地下水测量的调查,做出适合本工程的基坑施工开挖方案。

2)基坑降水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故尽量选在枯水季进行作业施工。对基坑底部和侧壁要时刻监控,如果出现渗漏水情况,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渗漏的进一步扩大。

3)基坑开挖后做好降水措施,具体可以设置如排水盲沟和集水井。对降水和坑底的位移要进行定期的测量,做好施工记录。如果发现大的降水变化要及时通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结语

本文就上海地铁深基坑风险识别与应急方案展开讨论,对该车站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即使事故发生了,也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能依据具体措施进行抢险救援,减小损失。

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面对拥堵的城市交通环境,轨道交通的空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的复杂性、隐蔽性,本文就上海某地铁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与预警措施。

关键词:轨道交通,深基坑,风险识别,预防预警

参考文献

[1]兰守奇.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灾害评价与安全施工控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9.

[2]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3(1):13-20.

[3]毛儒.隧道工程风险评估[J].隧道建设,2003,23(2):1-3.

上一篇:《姜子牙》观后感_观看《姜子牙》有感下一篇:为我唱首歌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