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2024-04-28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精选5篇)

篇1:《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沧浪亭记》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沧浪亭记 苏舜钦

[题解]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为宋代诗人苏舜卿所建。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明代文瑛和尚又在这里重新修建了沧浪亭。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由于历史的发展,各种古迹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与盛极一时的吴越国的宫馆苑囿相比,苏舜卿的沧浪亭却获得了后人的赞赏。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①作者的这篇文章记述了沦浪亭的演变过程,并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而那些盛极一时的宫馆园囿,却早已不存在了。作者的寄寓是很深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能于平淡直朴中见出深意,这正是作者散文的特点。 ②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文瑛,生平不详。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③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⑤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 ⑥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吴中:指苏州一带地区。 ⑥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 ⑦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孙承佑: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 ⑧迨:到,等到。淮南:唐代设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扬州。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 ⑨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 ⑾姑苏台:在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建。 ⑸五湖:这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内附近所有的湖泊。 ⒀太伯:周代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传说太子准备将幼子季历立为王,于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就远避江南,遂为当地君长,成了春秋时吴国的开国者。 ⒁阖闾:春秋时吴国的国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夫差:阖闾的儿子,吴国的国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 ⒂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被楚平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曾辅助吴王夫差伐越。仲蠡:指文种和范蠡。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辅助越王灭吴。 ⒃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传位四世,后统一于宋王朝。 ⒄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⒅澌:冰块。因冰块不能持久,容易消融,所以又有溶化的意思。这里的澌然,就是冰块消融的样子。(19)僭:超越本分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流水环绕,是苏子美沧浪亭的故址。他多次求我写沧浪亭记,说:“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于今请您记叙的,是我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我说:先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造了一座花园在内城的西南面,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直到淮南一带地方都归了宋朝时,这些花园也还没有荒废掉。苏子美开始建筑的沧浪亭,到后来是和尚居住了。这样沧浪亭就改成了大云庵。自有了大云庵以来又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遗迹旧事,在这荒芜残破的废墟之上重新恢复了苏子美的沧浪亭,这样又从大云庵改成沧浪亭。

从古到今由于时代变迁,宫廷和街市也发生了变易。我曾登上姑苏山上的姑苏台,眺望那浩淼辽阔的五湖,苍翠葱笼的群山,而古时太伯、虞仲所创建的,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子胥、文种和范蠡所经营的,如今统统都没有了,这大云庵和沧浪亭又值得什么呢?尽管如此,那钱鏐因天下纷乱才窃取了权位,占据了吴越这块地方,国富兵强,传了四世,他的子孙和姻戚,都趁着这个机会奢侈僭位,大建宫馆苑囿,盛极一时,而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文瑛和尚敬重如此。可见读书人想要垂名千载,不像冰块那样一下子被溶解消失掉,这确实是有一番道理存在的呢。

文瑛好读书又喜做诗,常和我们在一起(徒步云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篇2:《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创作的《书幽芳亭记》被人们广泛的传诵着。

书幽芳亭记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于是说当权者必须除掉,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啊!

注释

1、 楚之逐臣:及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

2、薄丛:贫瘠的丛林

3、不见:不被人知道

4、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5、贵(贵兰):以......为贵

篇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Joking aside, I want to reassure you that I am invited here tonight. 因为前一阵子白宫举行一个活动,美国一对夫妻混过白宫层层保安,装作是白宫邀请的贵宾,还跟这些政客合影留念并发到网上,其中就有坐在边上的副总统Joe Biden。被曝光后,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议,白宫的安保问题被质疑。

I grew up in China. Who didn’t?我在中国长大,谁不是呢?装作无知,认为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暗讽了一些美国人的自大,以为世界就是美国。

Most of my childhood memories are ruined by my childhood. When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 worked at a rice paddy next to a quarry where they use explosives to break rocks. That’s where I learned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which is almost as slow as a flying rock. 主要是用生动而夸张的语言形容小时候生活环境的恶劣,光速比声速快,后者跟石头飞散的速度差不多,就是远处一道闪光,几秒后隆隆爆炸声伴着小石子飞溅过来。

篇4: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望过去那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与客人到这里来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中。游览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啊。

至于太阳一出,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变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化无定,这就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山石显露,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山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弯腰而行的老人和被搀着走路的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山。来到溪水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纯,野味野菜,各色各样摆在面前,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得胜了,酒杯和行酒令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这是宾客们在欢乐。容颜苍老头发雪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篇5: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1、解释加点的词。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的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临溪而渔 渔:捕鱼(钓鱼)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完结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贫穷(穷困)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5、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介绍了“西南诸峰”、“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等景物。

6、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答: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7、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8、《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修散文选集》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bng)繁阴(fán)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yǐ 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杂然而前陈者(A)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A)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3)负者歌于途(A)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比喻)(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对偶)(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设问)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常用意义是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3、选文写景,首先写山,其次写泉,最后写亭。

4、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1.填空。(10分)(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山肴野蔌。(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6)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辄醉()晦明()野蔌()酒洌()山肴()伛偻()()弈者()觥筹()颓然()阴翳()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1)环滁(环绕)(2)蔚然(草木繁茂的样子)(3)得之心而寓之酒(寄托)(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6)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7)苍颜白发(脸色苍白)(8)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9)树林阴翳(遮盖)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E 而乐亦无穷也。F ……故自号曰醉翁也。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B)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B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C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D)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补充练习题二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C)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②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散文,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今,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⑦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B)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D)

A、朝而往,暮而归。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①—④从大到小句。写景的顺序是从俯到仰,由面到点,自远而近。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听觉。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琅琊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醉翁亭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布置好环境。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上一篇: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下一篇:春早,春早韦庄,春早的意思,春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