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2024-05-08

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通用8篇)

篇1: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及答案

一、“而”字作为连词有四种用法,请指出下边词语或句子中“而”的用法,醉翁亭记习题精选。

1 朝而往。2 溪深而鱼肥。()3 水落而石出者。()4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5 禽鸟知山水之乐,而不知人之乐。()6 杂然而前陈。()7 泉香而酒冽。( )

二、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后边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①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 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

2 解释带点的词。①孤: ② 以: ③及: ④长: ⑤或:

3 翻译加 词语,语文试题《醉翁亭记习题精选》。①教以书字 ②惟读书是务 ③下笔已如成人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黑词的词性,并作解释。

1 若毒之乎!( )

2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3 野芳发而幽香。( )

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5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6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7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答案

一、1 修饰 2 并列 3 顺承 4 递进 5 转折 6 修饰 7 并列。

二、1 ①顺连,就 ②转连,可是 ③顺连、来 2 ①孤:死了父亲。 ②以:用。 ③及:等到。 ④长:大一点。 ⑤或:有的。 3 ①教他(用荻画地的.办法)写字识字。 ②只勉力读书。 ③写得已象成人。

三、1 动词,怨恨、认为毒, 2 动词作名词用,生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3 动词,开放。 4 动词,使……定居。 5 均作动词用,使……困苦,使……劳累。 6 前,动词,以……为乐,后,名词,快乐。 7 动词,命名。

篇2: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环 蔚然 翼然 临 作 名 辄 意 得 寓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 。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

霏 归 开 暝 芳 秀 渔 蔌 陈 酣 觥 筹 弈 苍颜 颓然

2.译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

春 夏

秋 冬

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

9、最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会特点的一项是( )

A、酒香菜美 B、奢侈热闹 C、简朴欢乐 D、饮玩兼备

10、第二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 翳 上下 谓

2、 翻译下面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之乐衬托 之乐,再用 之乐衬托 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答案

1.解释加点词语

环 围绕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 靠近作 建造 名 命名 辄 就 意 情趣 得 领会 寓 寄托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的一样高踞在泉水上面的,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 “‖”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描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 醉翁亭的由来及命名之意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 琅琊山 ,再写 酿泉 ,最后写 醉翁亭 ,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峰回路转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环滁皆山也 。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

霏 雾气 归 聚拢 开 散开 暝 昏暗 芳 香花 秀 滋长 渔 捕鱼 蔌 菜蔬 陈 摆设 酣 尽情地喝酒 觥 酒杯 筹 酒筹 弈 下棋

苍颜 脸色苍老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2.译句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出游的情景。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水底的石头露出水面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

春 野芳发而幽香 夏 佳木秀而繁阴

秋 风霜高洁 冬 水落而石出

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

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9、最能准确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会特点的一项是( C )

A、酒香菜美 B、奢侈热闹 C、简朴欢乐 D、饮玩兼备

10、第二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 不久 翳 阴暗 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谓 是

2、 翻译下面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篇3:考试复习题(15)【答案解析】

116.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有的病理过程。原因在于过度肥厚的心肌弛张期延长和顺应性下降, 心肌缺血、室壁张力增加和心律失常也是加重或诱发舒张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126.绒毛膜癌转移途径主要是通过血运, 随着血运绒癌的滋养细胞播散至全身。绒毛膜癌病变原发于子宫, 不久即侵入子宫肌层的血窦中, 由此进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 形成宫颈、宫旁转移, 继续发展则在子宫静脉形成瘤栓, 血运受阻, 逆流至阴道静脉丛, 瘤组织乘机进入阴道静脉, 绒毛膜癌就易形成阴道、外阴转移瘤。

129.吞服碱性或酸性化学品后立即对食管造成损害, 黏膜的灼伤情况与吞咽化学腐蚀性药品的流向有关, 所以黏膜不规整, 细线状狭窄。

14 1.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原则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 补充钙剂。

(1) 急救处理可用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 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 钙剂治疗用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葡萄糖l0~20ml缓慢静脉注射 (10分钟以上) 或静脉滴注, 钙剂注射不可过快, 否则有引起心搏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 直至惊厥停止, 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 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3) 应用钙剂后即可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 用法同佝偻病治疗方法。

143.一般小儿4个月左右添加辅食, 此时首先可以添加的食物就是菜汤、果汁;4~6个月可以添加米糊、稀粥、蛋黄、豆腐、菜泥等;7~9个月可以添加粥、烂面、烤馒头片、饼干、肝泥、肉末、全蛋;10~12个月添加厚粥、软饭、面条、碎肉、带馅食品等。

145.大便隐血检查是大规模普查以及初筛手段。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肉眼做出诊断, 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146.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有提高疗效的作用。术后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病人或手术未达到根治或术后局部复杂的病人。

147.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 大囟在前, 小囟在后则为枕后位。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 大、小囟门分别在骨盆两侧则为枕横位。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 耳廓朝向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

篇4: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篇5:《醉翁亭记》常见练习题答案

1.文章以 “乐” 贯穿全文

2.你怎么理解作者的醉与乐?

醉有酒醉、陶醉之意。作者与民同乐宴酣而醉;但更多的是作者自我陶醉在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和游人之乐的情景中“乐其乐”。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作者自认为“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醉翁的情趣在于山水之间,这“山水”之景具体指什么?

第二自然段“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5.第三小节中“苍颜白发„„醉也。”太守醉的原因是什么?

陶醉于游人和平生活之乐,太守与客“宴酣之乐”。

6.同样是在遭受贬谪后,滕子京、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的表现?

他们都能够治理政事滕子京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城风景优美,滁人生活安乐。

7.作者一共刻画了几种乐?这些乐是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不是的。前面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这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

8.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这样写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所在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9.作者是如何来写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的?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10.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前面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到写众人游宴之乐。

11.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表现了滁人和平生活之乐。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1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13. 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14.作者“乐其乐”他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他的乐趣在于:把滁州治理好,让人民过上和平快乐的生活。他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15.古人在政治上失意后往往寄情山水,借景抒怀。请比较他们的感情的.异同。

欧阳修:刻画琅琊山早晚和四季的景色,以欣赏山水美景为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也看出他清明的治理。

柳宗元:刻画小石潭清幽的景致,表达寂寞凄怆的心绪。

范仲淹:刻画迁客骚人晴雨天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追寻“古仁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他要以“古仁人”为榜样,不以个人的得失荣辱或悲或喜而要以天下人之忧乐为忧乐的豁达情怀。

吴均:刻画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16.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篇6:《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做客“联想吧”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含“亭”即可,加油啊!)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环滁( ) 琅( )琊( ) 饮少辄( )醉 林霏( )

岩穴( ) 山肴( ) 野蔌( ) 弈( )者胜

阴翳( ) 翼( )然 酒洌( )

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

林hè_____ wèi_____然 水声chán chán_____

tuí_____然 岩穴mín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 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 宴hān_____之乐

4、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 遮盖

翼然临于泉上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秀 靠近

颓然 情趣

阴翳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 (环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C.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凉,冷)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地喝酒)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遮盖)

10、来,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1、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②本文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__;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自然结合。

③写出本文的四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太守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醉翁亭记》导学案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

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晦明( ) 觥筹 ( )

饮少辄醉( ) 琅琊( )( ) 林霏( )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泉香而酒洌( )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

3、本文选自 ,作者 ,字永叔,号 ,晚年又自号为 ,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 和 ;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 、 、 、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结尾部分用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 、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 ”一句 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 文中的意思是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

它的近义词是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

答案:1、chú,huì,gōng,zhé,láng,yá,fēi;2、①情趣 ②清 ③背负东西 ④遮盖3、《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 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 北宋4、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③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指桑骂槐 别有用心 另有企图④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真相大白5.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语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大都喜欢游山玩水,借此抒怀言志,许多山水也因文人而闻名醉翁亭就是因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今天,我们就随着欧阳修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的美亭美景美情吧!

导入语2: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醉翁亭饮酒抒怀,虽然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醉翁亭却因为他写的一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这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醉翁亭一探究竟吧!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亭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或者听课文录音磁带朗读)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 要求:在听读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他们的语音吗?

(教师在黑板上把以下字写出来,然后请同学上来注音,查看学生听读的效果)

滁 壑 琅 琊 潺 酿 辄 霏 暝 晦 伛 偻 洌 肴 蔌 酣 弈 觥 筹

答案: 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 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 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3、读一读

读准了生字的读音后,我们就可以大声的读课文,让我们自由的放声快速读一遍课文吧!

你能站起来为大家大声的读一段课文,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吗?

① 指名分段读课文

②检查朗读效果,点拨指导“也”、“而”的朗读语气

4、译一译

读完课文,我们还要弄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翻译一下课文吧!有什么疑难记下来,咱们一起解决

①小组自学

要求:读懂大意,参考课文下面注释及语境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记录疑难

②课堂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5、想一想

醉翁亭在哪呢?谁建的亭子?谁起的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二)品亭

1、评一评

有人认为, 醉翁亭只是因为欧阳修才出名,它本身和周围的景色并不美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亭本身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亭周围景色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的山间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山间之四时之景等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2、想一想

太守欧阳修到醉翁亭游玩,喝醉时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如何理解他的“醉”的?

答案:颓(tuí)然乎其间 喝酒喝醉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陶醉了:陶醉于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陶醉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由“滁人游”和“太守宴”说明滁州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过着和平宁静而富足和谐的生活

3、议一议

到醉翁亭附近游玩的人和鸟,他们的感受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字是 禽鸟乐、滁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乐 禽鸟知山林之乐;滁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因滁人感到快乐而快乐,乐民之所乐,即与民同乐

(三)悟亭

1、读一读

本文题目是《醉翁亭记》,说明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齐读第四段,回答

答案:全文围绕“乐”字下笔,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感情

2、辩一辩

本文既写了“醉”又写了“乐”,醉和乐的关系怎样?

答案: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谈一谈

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字、词、句、文章中心、表达方式、写作特色均可)

例:作者以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游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乐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寄情于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4、悟一悟

欧阳修在遭受贬谪,人生遭到挫折时尚能表现欢乐昂扬的情绪和与民同乐的态度,对我们有何教益?从他身上,你悟到了什么?

答案:人在遭受挫折时,小则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困难,大则要以国家民族为己任,去尽其所能作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黑体 (小四)

1.“也”是文言文常用虚词之一,一般有表判断、表陈述、表感叹三种用法选择下列句子的用法

A表判断B表陈述C表感叹

①环滁皆山也( )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①蔚然而深秀者( )

②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③日出而林霏开( )

④溪深而鱼肥( )

3.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 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答案:1.①B②A③C 2.① D②C ③B ④A 3. B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句写景的顺序是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和,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6.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

答案1.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2.视觉,听觉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5.①第一层(①~④)亭的环境②第二层(⑤~(11))亭名由来6.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词语

已而 翳

上下 谓

2.翻译下面语句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明了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4、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之乐衬托 之乐,再用 之乐衬托 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答案:1.不久 阴暗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是2.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禽鸟 人 人 太守 与民同乐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后边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①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

四岁而①孤

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

2.解释带点的词

①孤: ②以: ③及: ④长: ⑤或:

3.翻译加横线的词语

①教以书字

②惟读书是务

③下笔已如成人

篇8:醉翁亭记复习题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 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课本中的“右表”即为文中的“下表”)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 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 各是两胜一平两负, 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 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 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 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 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 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 在解题思路1中, 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

依据, 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 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 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 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 显然, 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 因此有P (A) +P (B) +P (C) =1, 而答案中认定P (A) =1—2, P (B) =1—2, 由此导致P (C) =0, 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 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 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 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 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 甲队明显强于乙队, 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 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 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 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 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从这个观点出发, 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 (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 表示出来, 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

在解题思路2中, 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 状态好于甲队, 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 (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 平局各得1分, 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 则比较净胜球数) , 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 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 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 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 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由此可知, 只进行五场比赛, 是不能将甲队 (乙队) 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 (乙队) 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球赛来说, 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 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4.

在解题思路4中, 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 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 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 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 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 (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 , 而对于足球赛而言, 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 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 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 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 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 参赛球员的变化等, 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 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 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 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 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 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 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 (如本文中所说的等) 来表示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 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 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 并说出理由, 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 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 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 《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 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少年宫组活动计划下一篇:阿坝州公路运输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