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1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涪陵区市人大代表)

2024-05-22

2010.012.1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涪陵区市人大代表)(精选3篇)

篇1:2010.012.1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涪陵区市人大代表)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新区管委会

(2010年12月22日)

市、区人大代表:

根据活动安排,现将李渡新区“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李渡新区管委会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工作思路,大兴李渡新区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服务,扎实搞好各项工作,相继完成了各项控制性详规,基本建成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成功引进大批项目入驻,机械装备、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工业集群基本形成,新城建设正在大规模开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期间,李渡新区累计完成各项投入149.58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建开发投入57.48亿元,完成工业投入92亿元);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09亿元;先后引进81个项目入驻,协议投资274亿元,到位资金83.76亿元,将最终形成达产产值890亿元;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3.3亿元。

(一)搞好各项控制规划,促进新区科学发展。管委会按照“长江上游一流生态花园城市”、“重庆市一流特色工业园区”的定位,高

利用涪陵在重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三峡库区特殊的政策优势,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利用现有资源要素禀赋,大招商、招大商,不断拉伸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自2007年1月管委会成立以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签约项目81个,已建成投产37个项目,20个项目正在抓紧施工,24个项目正在筹备前期工作。在所有招商引资项目中,从投资规模看,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5~10亿元的项目6个,投资1~5亿元的项目 22个,1亿元以下的项目14 个;从产出规模看,建成达产产值过100亿元的项目 1 个,即攀华集团投资的万达薄板及其码头物流项目,建成达产产值50~100亿元的项目4个,建成达产产值10~50亿元的项目9个,建成达产产值10亿元以下的项目 32个。目前,“4+1”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一是以攀华薄板、剑涛铝业、越盛轧辊、奥的斯电梯、钱江摩托等项目组成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二是随着波士顿锂电池、江森蓄电池等项目的入驻和建成形成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三是以涪陵卷烟厂、太极集团、重庆啤酒、富士酱油、盐业榨菜、稻花香白酒、德丰食品等项目形成的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四是以仓兴达、伍尔特等项目组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此外,还形成一个为大型企业配套的轻工产业集群,即围绕攀华薄板、剑涛铝业、越盛轧辊、钱江摩托等大型骨干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轻工产业集群。

(四)狠抓筹资融资工作,构筑新区强大支撑。面对现存项目少、质押物严重不足和财政实力十分较弱等多重不利因素,紧紧围绕动态平衡、结构调整、渠道多元化、信用优先、资产盘活、政策灵活等六大原则,搭建融资平台,找准筹资方向,选准筹资

篇2:2010.012.1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涪陵区市人大代表)

“十一五”工作亮点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一、“十一五”工作亮点

(一)市双运客运中心是经市交通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标准,组建的我市唯一一家国有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市双运客运中心位于区青山路68号,地处商业繁荣路段,与市客运总站相望,配有停车场地一万余平方米,存车暖库三十余个、汽车洗刷场地20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近400平方米;有管理人员其中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多人;配有抢险救援专业机构,实施昼夜值班抢险救援工作,并实行低于市场价格的车辆保养维修工作。

市双运客运中心在2010年12月通过了省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组验收,市双运客运中心正在为我市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市双运客运中心在2009年申请开展了出租车业务,在市交通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现发展出租车达到42台。市双运客运中心积极参加和开展“文明出租车”活动,提高出租车行业文明服务意识,已被区文明委评为优秀“文明出租车”二台。

(三)在2009年以双运客运中心为基础开辟了道路旅客旅游运输业务,为来的游客提供道路旅游包车运输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在2009年组建了市双宇货运中心招待所,设有高、中和低档客房,即达到了发展旅游的需要,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五)“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稳步协调发展 我站在市交通局党委、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的正确领导下,以“求实、创新、和谐、发展”为主旋律,以“服务、管理、节俭、增效”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坚持“抓素质、树形象、创文明”的工作思路,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促进我站“三个文明”建设稳步协调发展。

市文明单位考评组在2010年12月13日到我站进行全面考核,对我站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归纳为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优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为总要求,以区创建文明出租车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出租车”活动,双运出租车有两台已被区文明委评为优秀“文明出租车”。

参加区组织的文明出租车评选活动

二是为提高我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推动我站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我站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和三优创建等活动。

高安全意识!

对客车经营者宣传教育,推行优质服务!开展创建优良秩序活动,制作条幅宣传安全法,提

为开展好“三优”创建活动,制作宣传条幅,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三是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由站长组织我站职工参与社区创建活动。

开展娱乐性较强的门球比赛

组织我站职工户外劳动

四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和谐警民关系,共同抓好拥政爱民和德育教育,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站与公安分治安大队结成共建共育对子,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共育活动。

五是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市公民公约》和《市市民文明守则》。

对车辆经营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六是由站长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活动。

为空巢老人家擦玻璃,送温暖!给空巢老人家里打扫卫生!

(六)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一是做到安全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设备、经费落实到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注重车辆技术状况的周检和月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确保我中心的营运客车技术状况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三是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对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每月至少一次,不断提高职工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三不进站、三不出站”的具体落实,从源头抓好安全预防工作。我中心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达100%。

四是我中心管理的营运客车全部安装了GPS系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确保安全运输监管到位。

五是我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靠前到一线管理,春运期间派驻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驻客运站现场管理,随时掌握经营者情况,及时整改发现的安全隐患。

六是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的信息采集全面、及时、准确具体,可以提供详实的数据。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双运安全管理人员向经营者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单

在站内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十二五”工作展望

公路货运枢纽站“十二五”工作展望是积极筹建货运物流园区,发挥物流枢纽的核心作用,全力打造为轴心辐射周边等地的物流经济圈,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繁荣。

公路货运枢纽站

篇3:2010.012.14“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涪陵区市人大代表)

“十一五”以来, 天津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通力配合, 通过强化目标责任、推进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措施, 以大约9%的年均能源消费增速, 支撑了16%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 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 达到0.828吨标准煤,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回顾“十一五”, 天津市的节能工作充满艰辛;展望“十二五”, 节能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 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能源消费总量必然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对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实施双重控制,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 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 全面推进节能工作。为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 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 层层分解节能目标任务, 逐级细化评价考核指标, 实行问责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建立节能预警调控机制。二是依法管理, 健全完善节能法规体系, 使节能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优化结构, 大力发展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速推进产业聚集, 发挥摊薄效应, 实现节约效益;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浪费。四是依靠科技,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中技术和产品, 重点做好变频调速、新型节能变压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全面推广工业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电机系统改造等重点工程;抓好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以信息化提升节能管理水平。五是政策激励, 发挥国家、本市资金和税收等政策引导作用, 吸引、调动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扶持节能服务产业,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六是加强宣传, 加大节能宣传活动力度, 鼓励使用节能产品, 大力营造全社会节能的良好氛围, 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上一篇:小学生晨跑周记下一篇:企业保卫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