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2024-05-04

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计划已近尾声。五年来,我会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搞好服务,在对外联络、经贸展览、法律事务、会员发展、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发

展经验,查摆问题和不足,以此为基础规划我会“十一五”发展蓝图。

一、积极参与、组织和承办各项重大国际经贸洽谈活动,针对不同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调整工作思路,全方位、多领域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近五年来,我会先后参与组织或独立承办了多个重大国际经贸洽谈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活动主要有年中国山西国际经贸旅游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年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山西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年中国山西国际经贸旅游周期间,我会作为秘书处做了大量工作。从××年起,我会已连续四年组织以靳善忠副省长为团长的山西代表团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取得较好的投资贸易成果的同时,很好地向海内外客商宣传和展示了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合作机会,了解了世界装备制造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趋势,沟通了信息,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不足,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年,我会组织以牛仁亮副省长为团长的山西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我省共有涉及金融、保险、公路交通、餐饮、酒店、旅游、环境、电子信息及中介组织等多个行业的家企业参会,人数多人,租用国际标准展位个。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山西展区,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此次活动宣传了山西服务业发展成就,了解了国际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强了加快山西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于促进我省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提高我省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年和××年,我会连续两年独立承办了“山西投资贸易洽谈会”。两届投洽会,特别是山西投洽会,都以较好的投资贸易成果和邀请到较多的高规格、高层次、有实力、有意向的客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也获得了企业界的认可。从举办第一届山西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始,我们就将其定位为要逐步培育成为促进我省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我省会展经济的一大品牌,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在招商手段、活动内容、会议组织、运作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确保投洽会取得实效。山西投洽会更加突出以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以发展七大优势产业为切入点,着重落实经济技术项目合作与洽谈,在去年投洽会原有的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国企产权转让项目交易洽谈、主题报告会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海外留学人才山西项目洽谈、国有企业产权现场拍卖会、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与国际合作论坛及山西投资环境展示等活动,同时加大了市场化运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山西投洽会共邀请到重要海内外来宾、客商多人,其中世界强企业余家,外国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代表占到国外来宾总人数的以上。今年的投洽会共签订各类合同项,利用外资亿美元、省外投资亿元人民币,各类协议、意向项,利用外资亿美元、省外投资亿元人民币;签订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项目合同项,利用外资万美元,协议项,利用外资万美元,盘活存量资产亿元人民币;签订海外留学人才洽谈项目协议项,利用外资亿美元,技术合同项,人才聘用合同项,充分利用了留学人才资源,为我省重点工程和优势产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我会多年来紧紧围绕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充分利用贸促会对外联系广、工作灵活的独特优势和职能,通过积极参与、组织和承办各项重大国际经贸洽谈活动,积极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国际资本投入到我省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中;吸引跨国公司参与我省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链的延伸,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促进我省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紧紧围绕“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宽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多形式、广领域地促进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组织经贸团组出访及邀请和接待来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我会一直致力于不断建立、发展和巩固与各国工商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外国驻华机构及港澳台地区的联系,广泛建立与港澳台地区及兄弟省市的联络渠道,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建立起来的渠道,积极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近五年来,我们平均每年都会派出个经贸团组出访,同时邀请和接待个左右的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来访团组。在出访团组中,有些是省领导亲自率团的,有些是政府职

能部门的团组,主要还是企业家代表团,基本涵盖了我省装备制造、能源、农业、旅游、交通等各个行业和优势产业,涉及美、英、日、德、法、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埃及等国家或地区。在来访团组方面,由我会邀请和接待的重要团组主要有希腊、波黑驻华大使及商务官员、马来西亚工商部长、新加坡驻华大使馆参赞、首位美籍华人市长黄锦华先生率领的代表

团,以及巴西、阿根廷及南非夸祖鲁那塔尔省的市长代表团、澳大利亚议会议员代表团及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先生一行等团组。通过经贸互访,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实现了经贸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双边或多边的投资贸易活动。

在组织各种经贸团组互访的过程中,我会还积极促进友好城市合作关系的发展,到目前已促成阳泉市与美国纽约华伦市、德国亚森市;晋城市与美国蒂利市及阳泉市与澳大利亚威灵顿市结成姊妹友好城市,并就城市间的经贸合作事宜进行了多行业、多领域的广泛合作。同时,我会与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匈牙利索博尔奇—索特马尔州商会,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工商会等对等组织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我会已同国外多个商协会和经济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发挥贸促会“办展”优势,以举办和参加各种高层次、高规格的洽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为手段,为我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推动我省会展经济的发展。

会展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并以其对相关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搞好会展业对促进当地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发展意义重大。近几年来,我会积极采取自办、联办、协作、参展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主办、承办、参与了不少会展项目,并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投资贸易成果。在出展方面,我会组织山西代表团参加了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年中美经济贸易交流大会、××年美国芝加哥国际玻璃器皿展以及组织山西企业入驻阿联酋中国商品(迪拜)分拨中心。此外,××年和××年我会连续两年分别在香港和新加坡举办了以我省名优农副土特产品展销为主要内容的山西节,组织山西代表团参加了北京中国—欧盟合作伙伴洽谈会。在来展方面,我们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与世界强之一的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联合在太原举办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年全方位自动化巡回展示会”,与波兰国家商会和波兰驻华大使馆合作在太原举办了“中波经贸论坛”,与太原市政府合作主办了“中国太原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暨投资项目洽谈会”,与欧盟机构和波兰国家商会合作为我省引进了“亚洲投资结盟山西项目”,并在今年举行了启动仪式。这些项目都为促进我省的投资贸易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亚洲投资结盟山西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我会联合欧盟机构和波兰国家商会,在欧盟亚洲投资计划框架内申请到的援助项目,殴盟将为此项目提供万欧元的财政援助,占到项目总预算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贸促中介机构和组织的财政援助,使其更好地推动欧亚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以达到促进欧亚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活动的目的,项目的实施对改进我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式和途径,提高山西在投资环境建设和整体形象宣传方面的能力,建立山西地区投资贸易促进机构与欧盟相关机构的业务联系,拓宽山西与欧盟的合作渠道,促进山西省企业与欧盟企业的直接交流和对接,增加吸引欧盟成员国直接投资数量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近几年我们还陆续举办了全省的“中国加入与山西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业务培训班活动,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三、创新和完善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强化贸促业务职能,为企业提供宽领域、高水平的服务

——健全全省贸促网络,培育系统合力。

按照树立全省贸促系统“一盘棋”的思想,协助各市支会解决机构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支会工作,推进贸促系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完善我省分会系统的网络建设。目前,全省个市中已有个市建立了支会,县级国际商会有个。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加强与中国贸促总会和兄弟分会的联系,开展研讨交流,学习取经,寻求合作,借力发展。今年以来,我会刘致远会长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人员拜访总会及北京、内蒙、湖南、无锡等兄弟分会,还应邀出席了北京市贸促会牵头的“环渤海地区贸促系统联席会议”,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贸促系统创立合作机制,加强横向联系,整合系统资源,实现互补共赢。

——加强对会员的服务,壮大会员队伍。

会员是贸促工作的基础和主体。为给会员提供真正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服务,我会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访企业、搞调研的工作机制,征询企业意见或建议,了解企业需求,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到位的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企业家。

——创新咨询体系,夯实信息服务手段。

我会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山西投资贸易促进网”,通过新增栏目和板块,丰富和更新了会员资料、投资环境、政策法规、重要经贸活动、投资贸易信息等内容。此外,每年均编印数千份《山西贸促信息》,定期向会员企业交流贸促工作经验、服务项目、经贸供求信息、国际市场动态等。

——发挥法律服务优势,创建服务品牌。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拓展出证认证业务,促进我省企业产品出口。第一,加强了对注册企业的管理,规范办证点的工作程序,解答企业办证疑难。第二,加大培训力度,每年举办次相关的业务培训班,提高办证员业务素质。第三,凭借扎实的服务和优良的作风积极发展新注册单位,五年中我会累计新增注册企业家,今年预计新增加注册企业可达家,其中大多为民营出口企业。第四,顺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出口企业提供网签服务,今年的网签量占到总签量的,提前完成了总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我会共签发原产地证书为份,出具国际商事证明书和商业单据认证份,代办领事认证余份。我会的签证数量逐年快速提高。××年我会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比年增长了一倍,尤其是国际商事证明书增长近倍,代办的领事认证今年预计达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稳步推进调解仲裁工作,用法律手段为我省企业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保驾护航。五年来,我会受理的调解案件逐年递增,且质量大幅提高,特别是××年成立独立的山西调解中心以来,每年受理案件的增幅都在左右。五年共受理涉外调解案件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以上,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案件当事人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来,通过积极与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山西省外商投诉中心、太原仲裁委员会、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逐步建立起了联合调解机制的雏形,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推动了调解中心品牌的创建。

四、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贸促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人才和思想保证

五年来,我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塑造形象,提高素质为宗旨,扎扎实实抓好机关和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三项治理”等各项工作,在全会系统提倡顾大局、办实事、讲团结的良好风气,树立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相继制订出台《山西省贸促会关于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意见和措施》、《三年工作目标责任书》、财务管理补充规定及山西省国际商会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使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员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干好贸促工作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全会系统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阶段的任务,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为全会的改革、稳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大了国际商会的管理和运作力度。××年,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建立中介组织的有关规定,我们对国际商会进行了正式注册,定名为山西省国际商会,受山西省贸促会的直接领导,秘书处设在贸促会,业务服从、服务于贸促会,业务经营相对独立。山西省国际商会是纯民间性质的、涉外的、具有自律性和非赢利性质的中介组织,是会员企业自己的组织,完全按照商会的运行规则运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山西省国际商会正日渐发挥出更好地凝聚和反映企业的利益和意志,沟通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更好地促进我省企业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贸易、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高度重视、多方协调、真抓实干,保质保量完成历年扶贫任务

平顺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之一,该县北耽车乡是我会的包扶点,下辖个行政村,人口万,该乡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自我发展、积累能力弱,增收难度大。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我会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努力抓实抓好。在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省下乡办、平顺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会全体扶贫工作队员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作风,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为重点,保质保量完成扶贫任务。一是积极帮助当地开发培育种养殖扶贫项目、工业调产项目,相继发展了肉鸡养殖、虹鳟鱼养殖、蜗牛养殖、针菇类种植等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种养殖项目,并将其做大做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年终于促成了当地年产万吨,产值上亿元,利税多万元的焦化厂项目建成投产。为充分发挥当地作为“太行水乡”的旅游资源优势,我们积极引导和支持其加大旅游开发和促销力度,发展旅游产业,使之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积极为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年争取到余万元,今年又争取到了万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积极落实北耽车乡、村水电站引水渠水毁工程修复及机组技改工程,推进北耽车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片区开发项目,引导和支持当地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四是改革创新扶贫模式,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在培育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积极动力。五是积极搞好科教文卫事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充分发挥我会贸促业务优势,为当地干部群众、企业管理人员讲解市场营销、经贸知识、法律常识等;邀请有关技术专家传授种植、养殖技术等。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帮助当地健全疾病控制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服务,做好“非典”和“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六是夯实基础,积极协助乡党委搞好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总之,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山西贸促会系统已建立了广泛的对外联络渠道;拥有和积累了承办大型经贸活动的经验;培养出了一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贸促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在中国加入后的新形势下,在探索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如何更有实效方面,研究的不够深入,依赖政府的观念没有完全破除,在工作中表现出工作方法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承担的交由中介组织办理的政府原有职能方面的工作较少。二是与企业和支会的联系还不十分紧密,信息传递还不够快。对国外经济发展动态及国内、外企业情况了解不多,没有建立起完备高效的资料信息库,业务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没有真正发挥效用,网站内容贫乏、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服务意识、手段、内容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原因除自身努力不够外,还在于目前贸促会的编制、机构、职能、体制还未完全理顺。四是会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理想,存在管理不善,资金周转不畅,业务开发渠道单一,直接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和滞后,部分离退休职工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不能及时缴纳,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各种问题。五是各分支机构发展不平衡,有的非常出色,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只是处于维持状态;一些支会的办公场所、人员、经费不能落实,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开展。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篇2: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和2008年及“十一五”工作安排

市交通局

2007年11月11日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诸多困难,创新思路应对挑战,求真务实稳步推进,攻坚克难当好先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交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交通事业的快速、持续、全面发展,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构筑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一、“十五”期间交通工作开展情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为71.05亿元,预计至2007年底将完成投资80.48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85倍。已初步构建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10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支脉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市到县高速化,打造了市到县半小时交通圈。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2.84亿元,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在境内244公里,密度达3.2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连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一期工程于2001年11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3年6月建成通车,汾灌高速公路于2002年10月建成通车,在建的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 “十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15.27亿元,将于2008年底建成通车。所建的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均为优良,连徐高速公路荣获国家“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连徐、汾灌两条高速公路荣获省政府“扬子杯奖”。

二是干线公路面貌显著改善。全市境内3条国道、7条省道第一轮网化工程基本建成,路容路貌显著改观,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全面实施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绿化工程,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3%,居全省前列,在交通部五年一度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大检查中受到充分肯定。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进展迅速。始终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真正把这一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57亿元,至2007年10月底共建成农村公路3745公里,已完成五年规划的89.2%,全市91个乡镇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133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占总数的92%。

四是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加快。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建港城大道、中山东路、盐河南路、朝阳中路、解放东路等多条城市重要干道。精心打造城市出入口通道,城市出入口形象和道路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观,实现了城市道路与国省道和高速公路间的连接畅通。经过努力,提前14年拆除了朝阳收费站,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实施了集装箱卡车“绿色通道”,通过境内8个国省道收费站实行单向收费。

篇3: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sO100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9座,截止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66座,完成计划95.6%;“十五”期间计划投资8169万元,截止20底已完成66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000万元,完成计划82%,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81.4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25.5公里,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30公里,完成计划36.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13478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8530万元,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计划70.48%,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10万人,预估到2005年底解决饮水人数12.92万人,完成计划12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3850万元,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计划117%。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180公里,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97.5公里,完成计划54.16%,预估2005年底完成110公里,完成计划61.11%。“十五”计划投资391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600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600万元,完成计划24.55%。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5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1411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15000万元,完成计划60%。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五.七”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18126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15443.5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16245万元,完成计划89.6%。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3、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1、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

(2)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

(3)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1)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

(2)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3)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

(4)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

(5)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3、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1)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3)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

(4)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5)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6)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4、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

(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

(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5、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1)结合市情、水情和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水利科研,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篇4: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 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 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 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000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 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3、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1、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2)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3)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1)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2)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3)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4)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5)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3、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1)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3)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4)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5)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6)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4、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5、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1)结合市情、水情和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水利科研,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2)做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制,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水利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和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水利信息处理、应用和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和智能化,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篇5: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以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安全度汛,积极发展县城供水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十一五”重点工作回顾

(一)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抢抓国家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的建设机遇,以“为水库谋发展,为镇平保平安,为财政拓财源”为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2004〕77号文)批复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938万元,工期计划24个月。工程于2005年10月开工,相继建成拦水主坝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输水洞加固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更新、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工程管理设施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84万元。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厅组织专家15人成立验收委员

会,在镇平召开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作会议,对4个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估,验收委员会一致通过竣工验收。

(二)取得的成绩

1、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抗旱防汛能力大幅增强。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汛期抗击洪水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水库的蓄水保水水平,真正起到了汛期保平安,无雨抗大旱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汛期时,面对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水库先后六次开闸,累计泄洪1亿立方米,确保了大堤无恙,保障了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完善机制,水源地保护及城区供水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县城供水的水源地,本着为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保障供水安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依法取缔网箱养鱼。二是坚决杜绝化肥养鱼。三是依法取缔库区内的采砂船。四是维护供水工程,加强渠道管理。增加渠道专管员,聘用渠道群管员,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

根据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2009年投入200多万元对玉神路、鸿安路、豫龙路三条路段的5600米供水管网进行完善建设,保证了入园企业的供水需求。同时,为了缓解工业园区周边村庄征地后的矛盾,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又投资30万元使500多户居民用上自来水。积极支持企业发

展,为航天水泥厂、普康药厂等重点企业提供用水约600万立方米,不但为园区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成为我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新亮点。

3、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水库管理局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谓万众瞩目。管理局以上级领导机关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南,吃透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执行,坚决不搞特事特办。不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综合测评,始终坚持公开透明,顶着压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由于过程公平公正,思想工作扎实有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三)存在的不足

回顾“十一五”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同志大局观念不强,学习劲头不足,服务意识不浓。二是工程管理虽然成效显著,但凭借个人经验的成分较大,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研讨性文章基本没有。三是项目争取工作上层热下边冷,在同志们中间还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同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形成人人为项目出注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四是我们现有的资源优势发掘的还不够,有

待进一步开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11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水库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工程管理和县域供水工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水库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

1、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地项目

(三)保障措施

1、在创新机制上突出“实”。在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中,继续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积极开展优质、便捷、周到服务,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是项目推进上突出“快”。对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做到明确责任目标,明确完成时限,采取倒排工时、卡死工期的办法,实行挂图作业,铆劲实干,轮班作业,满负荷施工,严

格按进度要求施工。同时,实行工程进度日汇总、日调度制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3、在建设标准上突出“高”。严格按照各个重点项目建设设计标准施工,要做到突出“三精”,即精心、精细、精品,实现“三化”,即标准化、工艺化、规范化,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

4、在监督管理上突出“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指挥部、督导小组、监理人员职责,层层签定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岗。对所有参加工程监管人员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责任目标考核,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四)2011年重点工作

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灌区配套工程

2、抗旱防汛

3、水源地保护

篇6:十二五工作规划及十一五工作总结

编制好“十二五”计划,对于实现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发改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广泛征求各级意见,特制定**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比上增长15%。镇财政收入达315万元,比上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比上增加380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890万元,比上年增加78%,协议引进外来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全镇经济总量有了明显提升。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镇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2009年,全镇企业总数发展到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4亿元,年均增长18%,形成了以大米加工、服装、建材加工、塑料制品、禽业养殖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二)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集镇发展。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小城镇建设上确立了“工业立镇、工

业强镇”的战略,以建设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中心集镇为统揽,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极大地改善了集镇人居环境,提升了**形象,聚集了人气,强化了产业支撑。根据**镇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投入近20万元请**规划设计院对全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将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集镇面积拓展到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居住区、特色商贸区三大功能区。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 去冬今春,我镇共建设市、县重点工程13处,面上工程20处,清理渠道 3500米,完成土石方43万方。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座,投入资金 85万元,解决部分水利死角,受益人口达2000余人,为我镇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各村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祝杨村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祝杨、古城村畜禽规模化养殖、友爱、山东陈村特色经果林、花生种植、靠山、黄圩村的黄牛羊养殖、拂光等村优质水稻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应运而生。全镇基本形成1.5万亩经果林,6.5万亩优质水稻,8000头只优质黄牛羊、1500亩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和2.4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镇畜禽规模化养殖又新增加养殖规模万只以上的企业五家,使我镇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企业增加到12家,全镇畜禽业年出栏家禽260万只、禽蛋198万公斤、鸡苗600万只、生猪11.8万头,畜禽产品远销周边省市。全镇规模养殖户达1000户。全镇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

年经销各类农产品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全镇农户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全镇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近20家。其中振华米业有限公司、玉好米业有限公司、民生米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优质水稻9800万吨。康源禽业有限公司、阳光禽业有限公司、鸿发禽业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几大禽业公司的发展为延伸禽业加工产业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旺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战略,以推进县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经贸活镇”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二)发展思路

1、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镇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服务大盐化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大米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

2、倾力打造政务文化新区建设

以“丰乐杯”创建为载体,不断拓展城镇框架。加快康达大街及政务新区征地工作,力促康达大街东西延伸、农工商综合服务大楼、新区广场、九龙公园等项目上马动工。启动“老街徽派观光”工程,为城镇化建设作贡献,打造宜居新**。

(三)奋斗目标及任务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2、实现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9‰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破重点项目用地瓶颈,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深化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以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全面环境综合整治和老城区开发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老城区突出“水”、新城区突出“新”、西部工业集中区突出“强”,举全镇之力,切实做好老街观光区、活力新区和工业集中区“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一批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城镇亮点,努力建设宜居**,全力建设有浓郁特色的新标志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城带乡,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大力鼓励发展高档餐饮、服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市区消费向**倾斜。

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促进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对接、产业衔接、消费承接的第三产业载体,努力提升城镇的建设品位和档次。

(二)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工业化步伐

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为大盐化延伸产业链,积极配合沿江城市产带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发展空间。

**镇工业集中区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一期330亩土地征地工作,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工业集中区发展的重要性,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根据规划镇党委政府对工业集中区建设进行了细致研究,一要依托集中区总体规划,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二要着眼长远,**总体发展思路是着力打造“东西工业、南经贸、北商住”特色经济格局,即,东西部依托现有两个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东西产业园,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南部以新大街和政务新区基础好、处于商业中心为依托,突出经贸中心建设。三要统筹兼顾,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要兼顾土地、道路、电力、环保等各方面因素,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后遗症。四要科

学布局,要依托总归做好规划,力求做到科学布局,相近相关的企业要集中在一个区域。

根据我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13年工业集中区发展将达到1平方公路,到2015年工业集中区将拓展到2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盘活现有土地存量,重点推进东西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三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科学布局园区功能,致力打造园区新的亮点。

二是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根据现有园区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对口做好企业的引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商责任,层层分解招商任务,确保引资取得实效。并继续抓好服务企业上马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是积极把握“三农”工作发展新契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努力寻找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进一步改善全镇农村建设薄弱环节,谋划我镇“三农”工作发展新路子。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东张、拂光、友爱等村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土地置换等工作。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

耕作条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新农村文明程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民生工程。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解决资金瓶颈。

二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创新信访和维稳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道德法律素质。

三是加大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备,积极配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篇7: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业发展规划

县文化局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007-12-07 22:46:5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文化局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县文化局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文章标题:县文化局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县文化局近几年成绩总结及“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县文化、新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文化亮点纷呈,连续三年获全市文化工作第一名,同时荣获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县文化馆、稽查大队、祁

剧团、电影公司均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祁剧团被推荐为全国先进集体,乡镇文化站和民间艺人的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祁东明天更美好”等大型节庆活动6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年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20余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品位,打造了文化品牌,现已成为祁东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文化新闻市场规范有序,年平均查处案件21起,处理违规网吧18家,收缴盗版光碟4万多张,捣毁了凤歧坪镇等3个地下印刷窝点;文物保护卓有成效,去年成功申报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状元桥),实现我县省级文物单位零的突破。

近几年我县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班子的团结奋进及文化人的艰苦奋斗分不分的。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加以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搞好重点工程建设。2010年前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内涵的标志建筑祁东文化大厦和祁东祁剧院。在祁丰开发区征地20亩,占地面积达13340平方米,建筑(二栋、五层大楼),面积达68000平方米的祁东县文化大厦及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建成一个集办公、影院、文博、阅览、艺术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文化中心。祁剧院规划新建于祁东县正东路168号(祁东剧院内)整个建筑面积为25520平方米。

(2)打造文艺精品。坚持文艺“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和重大演展为龙头,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风格多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动整个精神产品质量的提高,确保文学创作、摄影、书法、美术、音乐等在全市的领先地位;积极推动祁剧、祁东渔鼓、花鼓戏等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推出优秀剧

目,培养优秀人才。

(3)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积极创建全国和全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发展和引导广场、操场、墟场、店场、院场“五场”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基层阵地建设,到2010年,全县逐步建立四级文化网络,即县城有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或宣传文化中心(站)、行政村(居委会)有文化活动室或俱乐部、村民小组有“文化中心户”;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4)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为龙头,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十一五”期间创建一批示范文化广场、全民健身示范小区、示范文化社区和示范乡镇文化宣传中心。进一步活跃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庭院文化;继续

开展“五下乡”、“文明进社区”、“送温暖”等活动;依托广场,市场运作,组织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事业。

(5)大力发展文博事业。做好现有1个省保、7个县保单位文物保护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对砖塘、归阳汉墓群等的抢救性保护,建设一个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抓好电影产业: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以上的电影放映队,每村每月放映一场以上电影,40以上的乡镇有一座集镇电影院,80以上的16毫米放映队实现新机型放映,30以上的农村放映员实现职业化或半职业化。做强演艺产业:一是积极推进演出团体市场化运作,二是大力发展文化经纪中介组织,三是建立现代娱乐产业,四是继续抓好艺术培训市场。

(7)加大文化馆(站)建设。到

2010年,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县图书馆健全完善网络建设,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形成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实行图书购买经费单列,保持藏书的增长率,进一步建成由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和知识共享系统,加强文献信息综合服务。

(8)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资机制,形成与国内外市场衔接的文化市场体系。积极有序地开放文化市场,努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投资、经营,鼓励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切实加强网吧、电游管理;严厉打击侵权盗

篇8:省贸促会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设想

巴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和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09]173号)要求,巴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邀请自治区安科院参与,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为依据,对巴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巴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编制,为实现巴州的安全生产长远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巴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民生优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宣传教育力度,杜绝了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有效控制了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实现了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十一五规划进展情况及突出成效

1、“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主要指标顺利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发生各类事故4401起,死亡人数1251人,受伤2096人,直接经济损失1931.67万元,同比“十五”期间分别下降37.7%、19.5%、32.3%和35.6%。

(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率由2005的1.31降至2010年的0.39,降幅70.2%,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由2005年的7.21降至2010年的5.33,降幅26.1%。

(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万车死亡率由2005年的33.82降至2010年的8.15,降幅75.9%。

(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幅较大。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7.4降至2010年的0.78,降幅89.46%。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安监局,全部单设并升格为正科级。全州共有安监编制107人,实有103人;州安监局成立了执法监察支队,9个县市(区)安监局成立了执法大队,共编制29人,实有27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配备了61个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到位

州长与各副州长、各县市、各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市、乡(镇)、办事处(园区)、村(社区),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在全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州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各部门、部分大型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完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提高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金,至2009年表彰奖励经费达50万元。制定和完善了《自治州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制度》等17项制度,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范化、制度化。

4、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完善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办公室)。全州现有应急队伍533支,配备适时可调动各类应急车270余辆,专业救援人员6081人,兼职救援人员7900多人。全州共编制应急预案3166个,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应急知识手册》20000册,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等,大力普及应急救援常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级行政机构处臵突发公众事件水平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5、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深入

道路交通以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以“五整顿、三加强”为抓手,对国、省道和乡村道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煤矿完善重大瓦斯隐患分级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强瓦斯防控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监控三级联网系统并投入使用;消防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及地下场所等为重点,对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疏散通道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加强对危险工艺生产装臵的安全监管,突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臵等各环节监督,对化工园区和小化工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地下开采矿山和尾矿库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整顿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勘探队伍和项目管理;建筑施工强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6、基层基础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平安畅通县区”、“平安农机县乡村户”活动和“安全社区”试点工作,已有2个县通 过国家“平安畅通县区”验收,3个县市分别通过国家、自治区级“平安农机县市”验收,6个县市经过自治区“安全生产示范县市”验收,77个乡镇(共92个乡镇)被命名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道路交通监控、车辆动态监管、隐患路段排查、消防队伍和设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投入大量资金,全州的安全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积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抵押金存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缴纳、雇主责任险等国家经济政策;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建库任务,全州共有重大危险源单位203个、重大危险源327个(含中央驻州石油企业重大危险源93个);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行业推行安全标准化试点。

7、安全宣传教育初显效果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珍爱生命”的社会氛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巴州行”、“安康杯”、“青年示范岗”,道路交通及消防“五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形成了政府构建平台、部门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上下联动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新局面。全州组织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40931人(2010年预计培训7500人),平均每年培训8000余人。企业认真开展了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尤其突出对新录用及转岗工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巴州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监察责任不够明确,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 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安全文化环境还需改善。全州生产安全事故仍处于“多发”阶段,突出表现为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上升,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1、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

2、生产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近年新建的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不严格,安全条件不完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行,部分高危行业企业周边安全间距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部分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地方中小企业厂房破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事故隐患日益增多。

3、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居高不下。巴州事故总量依然偏大,各类事故处于高发期,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呈上升态势。部分县乡、石油专用道路、团场公路仍然处于失控漏管状态;交通管理科技手段相对落后,交通安全宣传不够深入,不能适应新时期交通安全工作的需要。随着巴州新型工业化、经济跨跃式发展的到来,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必然呈上升态势。消防安全由于规划不完善、设施不健全、投入不足、机构队伍不到位宣传教育不深入等原因,火灾事故呈上升态势。巴州现有煤矿技术水平较低,多为炮采小型煤矿,采煤工艺的低下造成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控制难度较大。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全州每年约有数十万外来人员从事煤矿、建筑等行业的各类生产活动,这些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技能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加之巴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 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臵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5、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不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较低,尚未建立全州统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缺乏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应急救援装备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未实现制度化。

6、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巴州地域辽阔、路途遥远,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现有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和人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目前,虽然自治州、县(市)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乡镇(街道)无专门安全监机构、无人员编制、专职安监人员问题,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经费缺少、办公条件较差、设备车辆缺乏,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够、执法不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难以全面落实。

二、巴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要设想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巴州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中央和自治区对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巴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二是自治州党委、自治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巴州安全生产法制机制进 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大批新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能源、建筑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发达地区的高风险产业不断转入,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压力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更加突出。巴州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石油石化、矿山、电力、冶金、交通等传统和基础产业中,落后生产能力所占比重较大,安全隐患依然比较突出。

二是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随着巴州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用工的需求越来越大,会不断增加对农民工的使用,从业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挑战。随着巴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是随着巴州境内道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特别是部分新增国道线路的全面开通,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新训驾驶人员急剧增多导致交通事故压力倍增。

五是职业危害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推广,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继续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严格安全准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 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提高风险预控水平,提高公众安全素质,保障全民职业安全健康权益;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监管执法,强化责任落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降低事故总量,切实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为巴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事故风险预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事故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素质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得到有效杜绝,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综合指标: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49%以上(年均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十万人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5%以上(年均下降5.6 %)。

专项指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4.9以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25以下。

非煤矿山:从业人员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

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火灾: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控制在0.33以下。建筑: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

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86以下。农业机械:万台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以下。

(四)主要任务

1、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实现事故总量下降。(1)煤矿

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采煤工艺,提升煤 矿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末,基本淘汰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下规模的小型煤矿。落实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煤矿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县(区)和示范矿井建设,大力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95%以上达标。落实井下用工总量、同一采区用工总量最高标准,控制和减少矿井井下人数制度。强化在建矿井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禁矿井建设项目转包和分包。加快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建立健全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煤矿六大系统,并于2013年前全部完成。积极推广壁式采煤体系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等先进采煤技术。探索推广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及技术。

(2)非煤矿山

全面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全部达到五级以上水平,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建设和完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2013年前完成试点,2015年前力争全部建成。2013年前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控系统。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队伍执法能力、监管协调能力和督查检查能力。全面落实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3)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

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化工集中区或园区,到2013年州政府和重点县(市、区)政府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到201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推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臵、重点储存设施自动控制升级改造,推行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 臵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化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就业条件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到2015年,力争85%以上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化学品经营企业全部进入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

(4)民爆器材

加强民爆器材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解决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控投入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加强民爆物品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鼓励民爆企业通过重组实现销售和爆破服务的一体化。

(5)道路交通

完善统一管理,分级使用,信息共享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与车辆监控系统,到2012年,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校车,重型货车、半挂牵引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臵,2013年前落实道路建设安全设施“四同时”,2015年前落实城市道路建设安全设施“四同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2015年严重交通违法发生率比2010年下降10%,无牌无证车辆在城市基本消除,在农村得到有效遏制。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2015年达到90%。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开展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整治工作,并逐步延伸至农村公路。严格驾驶人准入和机动车检验机制,2015年完成州车管所驾驶人科目二智能化考试场建设和科目三实际道路智能化考试系统建设,实现全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与车管系统联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消防安全 加快城乡、开发区、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的编制实施,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到2015年,10县(市、区)、4个工业园区,焉耆回族白冶县焉耆镇、和静县和静镇、巴润哈尔莫墩镇,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实施,全面建设消防站、消防供水、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力发展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的多种消防队伍,到2012年底前,消除县级队站建设的空白点;健全完善装备保障体系,逐步实现装备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2015年底前,所有车辆、装备器材、个人防护装备达到编制要求。强力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大力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2012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全面夯实农村社区火灾“四个基础”工作。深化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城中村、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等为重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年内100%整改销案。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2015年底前,全州至少建成1个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各县(市、区)至少有2所“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7)建筑及市政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加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开展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和深基坑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到2015年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大力开展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健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规范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积极推动城市供水、热力和城市公用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深化市政公用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镇燃气设施、地下管网设施和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抢修、疏通水井、管道等特殊行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预防和处理中毒 窒息等事故的专业技能。

(8)农业机械

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到2015年,实现自治州与县(市、区)二级农机监理机构安全生产信息联网。积极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县(市)成为农业部“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50%以上的乡(镇)成为自治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及队伍建设,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臵、粘贴农机安全反光标识、加装拖拉机制动贮气泵及管路装臵等安全技术新措施改造,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等性能。深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州60%的县(市)成为自治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全州农业机械挂牌率达到95%以上,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

(9)特种设备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以事故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重点设备分类监管和动态监控预警机制,完善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和应急技术平台,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绩效评价,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到2015年力争达到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率和重大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2、加强企业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达标监督考核。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高危行业企业要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总预算,专款专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 规范性。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农民工安全培训。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再教育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积极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到2015年建设6个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10个安全生产诚信示范企业。

3、强化职业危害监管,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建立健全自治州、县(市、区)二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及装备建设,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监察工作。依法取缔关闭不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要求的加工作业场点和企业。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普查和申报工作,建立职业危害监管数据库,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作业场所粉尘和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专项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员岗位制度。推动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臵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到2015年工作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臵率达到90%以上。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到2015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

4、加快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察执法效能。(1)加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设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建设,2011年前自治州、县(市、区)二级安全生产监管及执法机构全部组建到位;2013年前乡(镇)、村、街道和社区安全监管站点全部组建到位。进 一步理顺和明确乡镇、街道等基层安全监管机构执法职责和工作程序,发挥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的基层作用。引导和要求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监管体系。

(2)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

充实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专业队伍。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实现监管监察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分级分类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培训机制,实施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到2015年自治州、县(市、区)、乡(镇)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定期实训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到2015年所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均在相关行业领域企业挂职锻炼三个月以上。

(3)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条件

推进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安全监管装备标准化建设,按配臵标准和配备重点,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基本配备主要监管专项设备,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力争到2015年,自治州、县(市、区)二级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80%和70%。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开通全州各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依托重大危险源普查,完善全州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信息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联动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构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信息化共用共享支撑平台和保障体系,实现全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

(4)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方式

分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监管监察机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执法监察行动,实 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反应型向现代主动应对型的转变。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发生重特大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名单。实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制度。建立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安全信用度低的特种作业人员实行退出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门户网站,推行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政务公开,实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项目审批、监察执法、安全检查、事故处理、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挂牌督办等政务公告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5、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巴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分中心。大力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管理,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实施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援助和服务示范工程,协助中小企业建立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试点,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到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人数达到300人以上。

6、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保障水平(1)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建设

加快自治州和县(市、区)二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工作,2012年,自治州、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全部建成。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臵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落实救援队伍社会性补偿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2)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

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快自治州、县(市、区)两级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建成5个县(市、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鼓励和支 持化工企业聚集区、矿山资源聚集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示范建设。

(3)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按照“一案三制”体系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和备案工作,到2015年,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加强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和培训、宣传教育。建立完善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各地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本地区安全生产预警信息。

(五)重点工程(项目)

1、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1)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安全监管部门内设机构,力争到2015年实现州安全监管部门编制人员不少于30人,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编制人员不少于12人,乡镇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2-3人。州、县(市、区)全部成立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大队,支队编制人员5-10人,大队编制人员4-7人。各类工业园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2)加大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装备及支撑体系,完善监管监察执法必要专用安全生产执法车辆、现场监督检测设备、事故现场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个人防护用具、办公设备,在2015年前实现州、县(市、区)两级安监部门办公用房达标率100%,监管执法装备配备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2、安全生产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1)推动“金安”二期工程项目开展。加强州、县(市、区)安监局办公楼局域网系统、网络机房、电源系统等辅助设施建设,2015年前,完成自治州和县(市、区)末级节点的扩充和延伸。

(2)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检测检验机构建设。依托自治区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建立巴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分中心,配备 相应检测检验人员和设备,开展全州职业危害、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检测检验与鉴定工作。

(3)推动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项目开展。配合自治区构建全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的网络平台,建立连接自治区及地(州、市)、县(市)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

(1)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立完善自治州、和静和轮台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基础设施;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级轮台油气田救援南疆基地、自治区级南疆石化救援基地、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南疆储备库,按标准配备装备,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并为应对其他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现役公安消防队站及装备建设。2012年底前,新建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现役公安消防中队,配齐车辆装备器材,消除县(市、区)队站建设空白点。

4、化工行业发展安全保障建设工程

(1)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信息化监管危化品安全的基础设施以及覆盖全自治州危化品生产、使用、销售以及监管环节的信息化网络通道,实现对全州剧毒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流向监管的信息化。

(2)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项目。进一步推动全州化工重点地区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化工集中区或园区,到2013年自治州、轮台县、和静县和库尔勒市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将其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5、道路交通安全监控建设系统工程

(1)建设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在全州主要国、省道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设立电子卡口等设施基础上,完善监控功能,补充、扩大路面管控范围,提高路面查控能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2)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服务系统建设。配合自治区搭 建汇集公路建设、运管、保险、税务、危化品运输、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为一体的运行平台,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积极推进道路交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选择州部分重点路段,安装数字摄像机、智能信号机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传输设备,实现实时采集各路段的交通流量数据和路况信息,提高道路交通通行环境预警能力。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将安全生产纳入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在发展中落实安全,在安全中促进发展,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州、县两级安全生产规划体系,以安全生产规划协调、统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大中型企业要制定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规划,鼓励和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着力推进安全管理方式手段创新,全面改善作业环境与条件。

(二)安全监管,法治先行

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安全生产法规、规章,为自治州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责、联合执法、执法绩效评估与奖惩等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准入会商制度,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准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各司其责,落实责任

逐步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安全监管与行业管理的职责 分工,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指标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加强县乡两级政府安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驻疆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落实企业负责人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推行安全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在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和制裁。

(四)增加投入,创新机制

将安全生产所需经费纳入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计划。各级政府要将每年财政收入的1-3%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实行行业差别汇率和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促进企业加强事故预防控制。落实高危行业企业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进一步推进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群防群治、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对有偿还能力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贷款支持。落实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严格执行事故伤亡赔付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违法违规和事故成本。

(五)科技兴安,加强保障

依托自治区安全生产科研机构,以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交通、职业危害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巴州安全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围绕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促进安全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整合全州安全生产科技资源,吸引社会科技资源进入安全生产领域,增强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人才。积极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办好技工学校,变招工为招生,为高危行业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完善自治州安全生产专家库,加强高层次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

(六)广泛参与,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拓宽和畅通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统一和规范“12350”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

(七)加强合作,增进交流

跟踪区内外安全生产发展前沿动向,加强信息交流与人员培训,积极争取巴州安全监管干部赴内地安全生产先进市考察培训,学习借鉴区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与成果。围绕巴州跨越式发展的主题,邀请区内外有关专家参加,组织开展“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环境”、“安全与资源” 专题论坛。

(八)综合评估,加强考核

上一篇:党干部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下一篇:春节施工安排维稳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