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作总结范文

2022-06-17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十一五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十一五工作总结范文

十一五总结

苍溪片区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苍溪片区在市局(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局提出的“两个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积极推进烟草营销网络运行水平,促进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010年即将过去,在给“十一五”划上圆满句号的同时,又将迎来“十二五”,苍溪片区要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推进“卷烟上水平”的战略目标,实现“两个领先”和“

532、461”品牌发展战略,保持广元烟草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将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并对“十二五”工作做出展望和规划。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全年经济运行态势平稳。今年1-11月份,片区共销售卷烟14436箱,同比增加1484件,增长11.45%。实现销售金额17987万元,同比增加3681万元,增长25.73%,实现毛利5105万元,同比增加1196万元,增长30.6%。

2、卷烟销售结构提升。一类烟共销售980 箱,同比增加321箱,增长49%;二类烟销售413箱,同比增加132箱,增长47%;三类烟销售3202箱,同比增加772箱,增长32%;四类烟销售7169箱,同比增加742箱,增长12%;五类烟销售2672箱,同比减少482箱,下降15%。

3、娇子品牌培育效果良好。2010年1-11月份娇子系列销售8038件,同比增长85%,占川渝集团品牌销售总量的19%。其中7—10元价位的娇子销售6463件,占娇子总量的80%;12—15元价位的娇子销售1478件,占娇子总量的18%;其他高结构娇子销售占娇子总量的2%。

„„

(二)“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

1、2005年—2009年卷烟经营经历了重大改革,从自主经营到“三集中”,为了进一步深化“三集中”改革,逐步完善专卖体制下的卷烟市场化经营主体建设,以自主创新,按照“垂直管理、集中营销”的运行模式,坚持把“严格规范”作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强化营销队伍建设,以构建和谐烟草为己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努力构建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

2、通过努力,我县卷烟销售逐年逐步增长,2000年—2009卷烟销售由11426箱增加到13759箱,年均增长2%。娇子烟销售从2005年的703件增长到4491件,年平均增长10.8%。由于

一、二类烟的价格调整,无法详细对比,但总体结构和单箱均价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 7159 元/箱,29元/条,到2009年的 13018元/箱,52 元/条,销售金额(含税)17860万元,实现毛利4205万元。

3、重点品牌娇子艰辛的培育道路

4、客户营销服务和网络建设发展情况

5、队伍人员素质的提升情况

6、曾取得„荣誉

„„

(三)“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经验

1、加强营销队伍的培训学习

2、抓住灾后重建和重大工程的发展机遇

3、调查空白村组、挖掘市场潜力„„

„„

二、2011年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一)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2011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重点品牌娇子系列上结构„„

(2)提升电子结算业务„„

(3)创建优秀营销片区„„

„„

2、“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卷烟营销上水平„„

(2)紧抓市场潜力,掌握消费者信息„„

(3)„„

„„

(二)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面完成局(中心)所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2、„„

3、„„

„„

(三)“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是推进“卷烟上水平”的战略目标,实现“两个领先”和“

532、461”品牌发展战略„„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学习“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2、对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3、从营销上水平、品牌上结构出发

4、对营销指标预测„„

第二篇:十一五总结

十二五交通规划

前言

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目前,我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受山区县底子薄、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建设和管理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观。长期来,安全生产投入少、欠帐多,决定了我县交通安全工作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认识、提高和主动改变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必须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为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规划。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交通运输事业中,全力以赴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工程扎实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逐步增加安全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行政责任追究,认真查处各类事故。这些措施确保了我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稳定。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虽持续保持平稳,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主要工作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县的交通建设、公路安全在频发的大灾大难中经受了无数考验。在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一是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成立了一局两所得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基本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装备“四落实”; 二是落实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直属单位和重点生产经营企业、道班签订了责任状,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考核体系;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作,如针对公路沿线的非法兴种、非法建设等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及时消除了一些事故隐患;四是增加了安全投入。近几年来,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逐年增加,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是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局上下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持照上岗;六是加大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力度。根据本县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与国家法律、法规配套的有关加强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的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基本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分析我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除山区交通运输自身的地理条件限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业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全社会尤其是一些和交通运输、公路建设相关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能真正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安全生产和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我县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及经济意义往往较安全生产更受重视,导致一直以来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一些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水毁或建设隐患没有经费进行有效治理。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全省而言,属不发达地区。大多数从交通运输相关行业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技能差、整体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4、安全生产基础支撑力量不强

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滞后,方式和手段落后;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缺乏,应急救援装备匮乏。

二、“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和工作思路

(一)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时期。经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安全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1、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与经济快速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加速发展的时期,投资稳步增长,安全生产问题将日益突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将会对交通建设和管理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重大的压力。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通车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监控力量薄弱、手段落后等,必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增加,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水平,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执法,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实现我县交通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道路交通建设事故起数逐年下降,基本建成分级负责、考核科学、制约有力的安全责任体系;以人为本、面向社会、讲求实效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快速高效、保障有力、覆盖全县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起我县安全生产长效战略机制。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工作机构;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到位。

2、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县局、乡镇公路养护站、交通建设企业等应急救援系统有效运行。

3、安全文化、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努力探索,找到符合我县交通事业情况的、有效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明确安全文化宣传战略,使安全知识工程得到实施,提高安全生产质量水平。

4、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5年,建成我县交通建设及公路安全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公路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以道班为基础建成1个功能完备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能应对各种道路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队伍。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任务

(一)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终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等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坚持以发展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强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求实效、保平安、谋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走“增粮、优烟、重畜、强林、活商、促工、兴旅游”的经济发展路子,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五年来,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成果显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预期目标,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十一五”期间,共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4.9亿元增49%,年均增9.8%,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6元,比“十五”末增1829元,增长153%,实现地方预算收入达734万元,增367万元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260万元,增3700万元增长104%,粮食总产量达4367.4万斤,增21.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12%,烤烟产值达2139.69万元,增586.69万元增长37.8%,银行存款余额10465万元增6609万元,银行贷款余额5372 1

万元增2386万元。

二、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投资1751.62万元,实施水毁工程、“长治”工程、烟水工程、水窖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及其它水源点建设。

2、投资2023.73万元,改建市乡柏油路、弹石路、混凝土路19公里,新修、维修乡村公路、村组道路、硬化村间道路、新建了石城磊鑫桥、店子上书林桥等,全乡交通状况极大改善。

3、投资1562万元,进行11810户改造农村电网及电力工程改造。

4、投资397.23万元进行西部校舍改造;投资637.28万元进行危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928.94万元进行学校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5、投资2398.42万元在向阳、睦乐、建设三个村实施“866”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行政村“六有”自然村“六有”和户“八有”项目;投资923万元在迤毕陈家村、西泽黄家台子和李家沟、石城村硐矿箐和团山、新建小瓦房、马戛岩头上、糯着弯弯头、向阳弯弯头、迤那七组实施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

6、投资1191.9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和民居抗震安全工程建设,马戛集镇建设、无房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育苗基地建设,养殖小区建设,村卫生室建设。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5‰以内。

二是扶贫、民政救济力度加大。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0亿元,建立健全救济体系,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共发放救济粮50.71万公斤;发放各种社会救助金1272.774万元,发放五保户被子229床;发放捐赠衣物5000余件,发放支农惠农政策补贴1257.82万元。

三是就业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进一步建立健全辖区内失业下岗等人员信息台帐,劳动力输出从2005年的8626人增至9585人,转移富余劳动力从1347增至4010人,每年实现务工收入5509.2万元,。

四是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投资558万元新建西泽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购置多种医疗设备;新建15个村卫生室,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的工资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从2005年的37393人增至39428人,减免报销合计从46.9万元增至182.8万元。

五是集镇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做好集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投资40万元对西泽集镇中心区进行修建性详规并通过评审,与云南德华集团签订了3.9亿元开发西泽集镇和旅游的意向性协议书;突出特色,结合我乡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乡村干部和教师等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亮化集镇环境。

六是文化、体育、广电、武装等事业发展加快。投资300余万元在睦乐、西泽、糯着、迤那、戈平、向阳等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新建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学校,建设“农家书屋”,新建滇东北地委及边纵六支队根据地纪念碑。搜集各种文物,创作各类艺术品;投资130余万元改造西泽、戈平等18个自然村有线电视线路,完成2999户的村村通转星工程;工会体系救助23.57万元,发放高龄补助13.9万元,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武装、民兵预备役、老龄、档案、统计、信息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十一五”民政工作总结

铸就新辉煌 开创新局面

——临潭县“十一五”民政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王明仁

2006年以来,临潭县的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民政工作,深入实施县委确定的“125552”发展战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二五”开局年目标,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临潭县及该县民政局受到国家民政部和省州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2008年临潭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嘉奖“临潭县民政局在抗震救灾工作成绩突出,给予嘉奖”,民政局局长秦尚德同志也被国家民政部授予“抗震救灾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临潭县连续两年被甘南州政府评为“农牧村五保集中供养先进县”,2010年临潭县被甘南州政府评为“养老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县民政局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命名“4·25”新城冰厂湾矿山坍塌事件抢险救灾和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被连年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统战民族宗教和禁毒等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综合经济责任指标考核

一、二等奖,民政局干事张东鹏被省委、省政府,甘肃省军区授予“8·8”舟曲泥石流救灾先进个人奖。

临潭概况

临潭,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全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海拔在2209-3926米之间,平均海拔2825米。属高山丘陵地带,气候属高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3.2℃,降水量518毫米,无霜期65天。全县辖3镇13乡,141个行政村, 44012户,总人口15万多。由于受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加之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地震等灾害频繁,农牧民群众返贫率高,生活和住房条件十分困难。1986年被列入省扶贫困县,1993年被列为“两西”扶持县,1994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

“十一五”铸就民政工作新辉煌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民政工作在减灾救灾、城乡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专项事务管理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一)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有效

1.救灾工作成效明显。采访中临潭县民政局局长秦尚德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临潭县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多达46起,特别是2008年“5·12”地

震灾害,临潭县涉及16个乡镇9.5万多人,群众受灾损失严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取到灾后重建资金1.8亿元,完成了4000户民房重建和9146户民房维修;完成了投资6738万元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建设项目(临潭县应急避难场所、临潭县科普教育基地)总投资518万元。五年来,临潭县累计投入灾害救灾资金2526多万元,发放救灾面粉51000多袋、被褥9600多床、衣物51000多件、大小帐蓬1161顶,以及大量生活必须品,救助灾民30多万人次;在2006-2008年三年间投资173万元,为190户特困受灾群众重建住房570间,为130户特困群众改造危房390间;有力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未发生因灾饿死、冻死和大批人口外流乞讨现象。各类救灾款物都按程序发放,实现了安全有序运行。

2.防灾救灾工作措施得力。一是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制定了灾情信息上报责任制,规范了救灾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救助管理体系,成立了临潭县防灾减灾委员会,不断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三是加强了救灾款物管理,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和及时核销上报制度。在“5·12” 抗震救灾期间和2006至2008年实施灾民建房期间,制定了《临潭县抗震救灾物资使用管理办法》和《临潭县灾民建房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各类救灾款物安全运行;四是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常抓不懈,群众防灾减灾和自救能力不断提高。

3.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通过积极争取资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至2010年底,投资18万元的县级自然灾害科普教育基地和投资500万元的县城避难场所已投入使用。争取到临潭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资金130万元,预计2011年底投入使用。

(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五年来,该县民政局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认真落实党的亲民、爱民政策,突出抓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了城乡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全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1.城乡低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政策不断落实。一是强化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素质,完善民主评议、三榜公示制度,规范城乡低保操作程序,努力打造 “诚信阳光低保” 。二是逐步实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这些来,临潭县城市低保共进行了四次提标,保障人数从2006年的4835人增加到2010年的5760人,人均月补差从57元提高到145元,五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013.56万元;农村低保从2007年实施以来,通过先后三次提标扩面,保障人数由2007年的16386人增加到2010年的42080人,年保障标准线从600元增加到850元,四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000多万元。三是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大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核查力度,做到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保障资金有升有降。四是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操作管理,低保档案管理电脑化操作得到普及。五是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全面实施,做到了惠农资金“一折通”、“一册明”。

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了五保对象应保尽保。一是五保供养人数和标准不断提高, 至2010年底五保供养人数达到993人,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达到2200元,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达到1800元,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690.6万元。二是五保供养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新城中心敬老院落成,将符合供养条件的40名五保人员进行集中供养。2009年争取到临潭县社会福利院

建设资金386万元,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容纳100名左右五保人员和“三无人员”,五保供养将迈上新的台阶,推动临潭县五保供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2009至2010连续两年临潭县被州政府评为“五保供养先进县”。

3.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从2007年开展以来,有效缓解了临潭县城乡特困家庭重特大疾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些年来,共救助城乡特困家庭病人4.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730多万元。2009年和2010年为部分低保对象和五保户代缴医疗保险和参合费83万元。2010共救助城乡特困居民162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7万元,切实解决了低收入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三)基层政权建设加强、优抚安置政策到位

五年来,临潭县进行了第

六、第七两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选出了群众信任、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年轻有为,能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村民委员会班子。形成了一个民主管理化、科学决策化、办事公开化、制度严谨化、工作规范化的基层政权建设格局,使农村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五年来,全县累计接收安置转业士官和城镇退役士兵41人,安置率达到100%,自谋职业率达60%以上。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活动,大力开展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人力和物资的投入力度,组织了“八一”慰问、送图书、送文化等双拥共建活动。

(四)社会专项事务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1.勤奋工作,行政勘界任务的全面完成。将该县原有的19个乡镇撤并为目前的16个乡镇。对全县16个乡镇的29条220公里行政界线完成了调查、踏勘、标绘、埋设界桩、走向说明等工作,为创建和谐边界提供了保证。2.截至2010年底,全县依法登记民间组织8个,其中协会组织7个,学会组织1个。3.立足基层,老龄事业发展有序。2010该县民政局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养老服务先进单位”。4.大力实施“蓝天计划”、“明天计划”和“重生计划”。6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了救助,8名疝气儿童进行免费手术。

五年来,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福利彩票发行成绩喜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总额达到561.2万元,为省州筹集公益金扶持社会福利和弱势群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10年,全面完成了全县散居孤儿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建立了93名孤儿档案及信息化数据库。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十二五”开局成效显著

2011年是民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社会救助、救灾救济、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项目建设等主要工作成效显著。

一、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

1.城乡低保提标工作任务于6月底圆满完成。上半年按期完成了提标任务。一是在4月份,由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城乡低保提标工作会议,作安排部署具体要求工作。民政局对县乡(社区)低保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进行了业务培训,印发了《临潭县城乡低保提标实施方案》等9份相关材料,保证了该县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按提标要求,把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10%,平均月补差达到150元。1-10月,为全县5760名城市低保对象共发放城市低保金783.84万元,肉食补贴289.59万元,生活补贴金83.87万元;把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线提高到1096元,平均补助水平月人均达到72元。前三季度,为全县42080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 2692.32万元,生活补贴金417.08万元。三是进一步健全

了档案管理制度。四是加强了动态管理力度,城乡低保对象动态人员472人,其中农村266人。2.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初见成效,低保政策进村入户,使该县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政策进一步落实,准入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对象准确率达到95%以上。3.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有力。1-10月份,为全县1054名五保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131.72万元。4.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有序开展。1-10月份,共发放医疗救助金408.5827万元,医疗救助869人次。为全县16个乡镇的2781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60.8万元。

二、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

今年1-10月,该县共遭受各类自然灾害6起,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28.07万元。面对频发的各类自然灾害,民政局在大力宣传防灾减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完善了县乡(镇)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同时。共争取到救灾资金218万元,及时下拔到各乡镇,并下拨冬春救助面粉5000袋。至十月份共发生火灾12户12起,向受灾户送去慰问金1.6万元,被子35床,棉衣40套,面粉30袋,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1.边界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4月10日,在该县召开了临潭、岷县两县边界线联合检查工作联席会议,补栽了潭岷1号、潭岷2号、潭岷3号界桩。通过宣传教育,目前没有发生边界区矛盾纠纷。在认真抓好路、街、巷等地名标准的命名和设置工作的同时,将启动《临潭县行政区划图》编绘工作。2.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正常开展。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85人,实际救助80人,共发放救助资金6500元;经筛查、认定,共发放2010年110名孤儿救助资金47.52万元,每人每月达到360元。3.继续实施“明天计划”和“重生计划”,对符合条件的3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免费手术;对3名符合兰州市脑病康复医院专家核查条件,已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4、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民政局办理来信来访60件(次),其中来访55人次,来信5件,均已全部办结,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投资130万元的临潭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投资386万元的临潭县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计划投资120万元的冶力关敬老院项目,已争取到省慈善总会和省民政厅资金共46万元,预计明年将动工建设。

第五篇: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5年来,我国历经风雨,特别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镇在“十一五”时期中经受住了一系列挑战和考验,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镇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镇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铺”发展思路,将“经济富镇、生态拓镇、文化强镇、和谐稳镇”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工作。

一、因势利导,全力构建“绿色经济镇”

五年来,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2010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3.37亿元,相对2005年(3.29亿元)和2009年(3.09亿元)比增2.4%和9.1%,其中农业总产值2.37亿元,相对2005年(0.91亿元)和2009年(2.27亿元)比增160.4%和4.4%;镇级机动财力预计达300万元,相对2005年(270万元)和2009年(293万元)比增11.1%和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900元,相对2005年(4575元)和2009年(5744元)比增50.8%和20.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300万元,相对2005年(153万元)和2009年(280万元)比增96.1%和7.1%。

(一)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我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稳步推进了新铺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2009年8月,我镇顺利完成了总投资逾6.3亿元的的广东油坑建材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旋窑熟料生产线暨9000千瓦余热发电技改项目在油坑的征地拆迁工作,共征地576亩,拆迁房屋48户,保证了重点工程如期进行;全力协助皇马水泥公司解决石灰石资源问题,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促进了企业发展。二是推动油坑工业园区发展壮大。自2006年以来,我镇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细化招商服务措施,扎实抓好签约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为园区的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三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我镇充分发挥“省级建材专业镇”的品牌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如今年完成了立窑水泥厂下南水泥厂的关闭工作,促进建材产业的持续、健康、绿色的发展。

(二)推进特色农业循环经济

五年来,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积极推广使用优良水稻杂优组合种子,确保了我镇粮食连年增产增收。2010年我镇粮食种植面积40336亩,粮食总产量18040吨,比2006年增长了2.8%。二是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多年来,我镇农业站充分发挥优质果协会职能,定期对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并采取知识讲座,现场观摩、专家现场解惑等形式帮助广大种植户掌握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解决了广大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2006-2010年期间我镇共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达18期,现场会17期,共印发资料10000多份。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继续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黄坑茶”品牌建设,推动以黄坑茶厂为龙头的茶叶产销一条龙体系发展。

(三)扶持打造名贵树木产业

我镇积极探索集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名贵树木种植产业。至目前,已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其中百亩以上名贵树木种植基地8个,种植有香樟树、罗汉松、曼地亚红豆杉等18个品种。同时我镇还努力实施“一村一品”,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攻坚克难,努力争创“生态示范镇”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名城”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生态名城”、打造宜居城乡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目前,我镇已有14个生态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将再创建4个生态村,从而达到“生态示范镇”的标准。

三、夯实奋进,加快创建“文化先进镇”

近年来,镇文化站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及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争创市文化先进镇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挖掘整理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镇党委、政府筹资35万多元用于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充分利用展览厅、图书阅览室、培训厅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加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我镇共创建省级农家书屋12家,加快农村科技文化的流通,逐步规范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建设,发展村级文化流通网络,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注重长效,全面建设“和谐平安镇”

(一)维稳工作扎实到位

我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名城”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和“发展、富民、保平安”战略目标,积极创建“平安新铺”。一是2009年7月,在县政法委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建成了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我镇投入4万元资金为22个村(居)委护村队、保安队统一配备了服装、警棍、手电筒等装备,扎实推进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二是我镇通过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接访、领导约访下访、领导包案制度,及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把问题、矛盾上交。三是我镇近年来严格执行镇、村干部家访制度,通过“家访”,掌握动态,阐明政策,做细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决执行镇干部住镇值班制度,扎实做好“学习、下访、谈心、议事”,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充分利用干部住镇的时间,召开信访维稳研判会,及时跟踪落实,将基层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我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好镇域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抓好非煤矿山整改工作,继续加强对炸封煤矿矿井的巡查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已炸封的非煤矿山、非法采(洗)矿场的巡查监控,保持安全生产检查高压态势,杜绝辖区内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努力,2009年我镇获得了“梅州平安镇”的称号。

(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五年,我镇结合实际、抢抓机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我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拆除旧房300多间,示范村厕所入室率达96%以上,新建篮球场17个,通过成立村级环卫协会,农村的卫生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二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近几年我镇通过抓好村道改造建设,协助抓好西线公路扩宽绿化带工程建设和S332省线圩镇至昂天堂路段整修加固工程,抓好新铺大桥改造工程以及在建的徐溪新大桥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公路等级,美化、绿化、净化沿线环境。三是改善了群众的医疗环境。近年来着力于协助新铺镇中心卫生院新医院大楼的建设,新医院大楼位于省道公路旁、圩镇附近,交通便利,为我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致力发展教育工作 我镇充分认识教育的功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提高新铺人民素质、带动新铺经济腾飞、促进新铺和谐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近年来我镇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措施,抓好教育软硬件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等,不断地优化强化新铺教育。2010年3月我镇成立了新铺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创强办公室,坚持“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原则,印发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台帐记录、自评报告等工作。并于同年12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

(四)关心注重残联工作

五年来,镇残联部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关心维护护残疾人的利益:一是规范地编制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得档案资料,为今后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各项服务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依据;二是镇党委、政府认真巩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镇》的达标工作,为全镇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年两次的免费复明康复,为贫困残疾人送上“重见光明”的福音;三是为全镇脑瘫儿童学生免费住院康复;四是做好残疾人的扶贫济困工作,帮助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就业,同时也完善了我镇残联的编制组织工作。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扎实的基础。回顾五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大项目难引进,高新技术难落户;二是经济增长、农民增收速度较慢,增收渠道不宽;三是镇、村干部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存在较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本文来自方案范文库(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fanwen/2011/0102/97164.shtml

上一篇:我们可以做什么范文下一篇:我们走得太远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