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

2024-04-08

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精选8篇)

篇1: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

人才工作经验总结交流特色亮点材料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X县坚持以用为本、服务发展,持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施“引领振兴”工程。围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以政策创新、计划支撑、工程带动、优化服务、强化保障、专项述职为抓手,推进人才工作取得实效。制定《关于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案》,储备村“两委”后备人才X名,培养领富带富本土实用人才X名,用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振兴。

深入推进“双向服务”活动。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抓实抓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化推进县委常委联系专家和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建立专家人才工作联系点,及时了解掌握专家人才日常工作需求,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联系关爱,提升各类人才团队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切实发挥各类人才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智力支撑作用。开设人才工作专栏,大力宣传人才风貌,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工程。加大各类人才工程评选申报,鼓励人才队伍创新创造、创先争优。扎实开展“古郡英才”评选活动,评选古郡英才X名,积极申报“X英才”“草原英才”等人才工程。加大“三站两中心”创建力度,年内争取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开发中心X个,建设博士科研工作站X-X个。充分发挥“X英才”“草原英才”“博士工作站”等各类人才及团队作用,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力度,努力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

篇2: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

xx社区隶属于XXX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5年10月。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有居民巷道40个,居民户数2801户、8346人;其中常住人口1433户、5847人,流动人口1368户、2499人,少数民族居民占33.3%,汉族居民占66.7%;清真寺1座,寺管人员4人,信教群众350余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4名,党员11名,其中社区在职党员4名,居民党员7名。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地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法治社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无毒社区、卫生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等称号,目前正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示范社区。

今年以来,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不断强化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以“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服务辖区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两大根本职能;积极推进社区“三化”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筑牢维稳基础,打造平安和谐示范区,确保辖区社会稳定、持续向好。现将主要工作做法归纳如下:

1、精心打造素质过硬、高效精干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一是建立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轮岗机制。每半年根据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现实表现,采取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分别摸底提名,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的方式,选派街道科室优秀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两委”班子中任职锻炼,将部分社区优秀工作人员上送到街道业务科室任职培养,通过交流任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二是依据今年下发实施的《XXX市社区聘用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修订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行日抽查、周小结、月考核、季评定的奖优罚劣办法,从经济待遇上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评先选优工作为抓手,为全体工作人员制作个人公开承诺亮相牌,实行每季度主要领导点评副职、副职点评分管业务和片区工作人员制度,并按月评比“星级党员示范岗”、“为民服务示范岗”,结果与个人季度绩效考核、考核挂钩,从机制上推动工作人员自觉创先争优、转变作风、争做人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

2、强力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在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户责任制和“四类管理法”的基础上,坚持社区日晨会、周研判制度,不断完善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一是试点推行“内外勤”制度,内勤主要是社区“九站一室”各业务骨干,实行坐班制,为上门办事的单位和群众办理各类事项;外勤主要负责平时入户走访、采集信息、办事回访等工作任务;内外勤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民情社情流水线”,结合“错时工作制”、“全程代办制”等,初步实现了对辖区居民的“无缝隙”服务。二是发挥“数字社区”平台功能,初步实现了对辖区基础信息分类精确管理,通过数据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动态维护、信息共享,做到全面、快捷的数据统计分析,为社区党支部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和有力支撑。三是构筑“大民兵”群防体系。在三级网格化巡控的基础上,还要求辖区企业建立护厂队、大型市场建立护市队、园区建立护园队、学校建立护校队、单位建立治安联防队,这些队伍平时负责各自辖

区范围内维稳巡逻,定时由街道组织训练、演练,战时由街道统一指挥调配,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皆兵”的“大民兵”群防群治体系。

3、围绕“五个中心”标准,打造一流社区阵地。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新建阵地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主要体现在:一是发挥党的工作阵地作用,打造“育民”中心。采取分期分批模式,定期组织辖区党员和各族群众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守法和谐氛围。二是发挥群众活动场所作用,打造“乐民”中心。社区活动场所12小时面向居民开放,坚持因势利导,大力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三是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打造“便民”中心。设置专门代办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发放便民利民联系卡,实现居民申办事项“一条龙”办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和育龄妇女提供义务或低偿服务。四是发挥扶助居民平台作用,打造“助民”中心。全面开展面向贫困党员的救助服务,面向流动党员的联系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保障服务,面向老弱孤残的志愿服务,面向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等。五是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作用,打造“安民”中心。设置司法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加强应急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提高对不稳定因素的消除能力;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第一时间介入,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处置。

4、狠抓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依据自治区去年颁布实施的《自治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以下方面:一是由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主抓,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实行出租房屋准租、流动人口准住制度,将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信息登记造册,集中管理。二是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倒查,如在出租屋中发生危害社会稳定案(事)件,由社区上报派出所将该房屋出租人列入重点管控“黑名单”或取消出租权,该房东5年内不得出租名下所有房屋。三是与治理违法建设结合起来,若查明出租房屋属于违法建设的,首先取消出租权,再按照治理违法建设程序上报处理,直至拆除。

5、紧密结合日常工作,“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明显。社区目前共有3名“第一书记”,除人手一本社区工作记录本之外,还实行五必到制度:一是升国旗仪式必到,每月第一个周一到社区参加升国旗仪式,对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夜间清查必到,每次夜间清查,第一书记必须到一线带队,参与和指导工作;三是发放钱物必到,社区发放楼栋长补贴和民政低保物资款项时,第一书记必须到场主持,杜绝违规问题发生;四是节假日必到,每逢法定节假日,第一书记必须到社区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走访慰问个人联系户;五是重大事件必到,社区发生各类重大事故、案件和事件时,第一书记必须到场协调处置。

篇3: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

误区一:交流的面不广。交流开始, 教室里出现“冷场”现象。只有成绩较为优秀的个别学生成了全班学生的典型代表, 作为全班同学的代言人, 而总多的学生只是“听众”, 只是简单的附和着“是”或者“不是”。

误区二:交流的形式单一。在交流中, 多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问什么, 学生答什么, 学生毫无主体地位而言。学生跟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发言, 最后学生钻入教师设定的“圈套”, 教学取得圆满成功。

误区三:交流的内容局限。很多时候, 我们在交流中总听到教师在问:“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或“通过这个实验, 你知道了什么?”, 内容多限于实验现象和结果的交流。

误区四:交流的纪律不容乐观。和误区一“冷场”中冒出的个别学生学生的“表演会”截然相反的现象:教室是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 学生争先恐后的交流发言。看似在积极地交流, 其实谁都没有在认真听同伴的发言, 这样的交流收效甚微。

怎样避免这些误区的产生, 让有效交流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会倾听, 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1. 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学生的个人知识) , 首先倾听他们的想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及时捕捉教学信息, 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 教师要停下手中的一切工作, 用眼睛注视着对方, 从神情和体态中获取言语之外的信息。这也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非常重视他, 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 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 而不是简单的说“好的”、“不错”等话语敷衍学生。

2. 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各异, 这种差异便构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在相互倾听中, 明白别人的想法, 明晰自己的思路, 深化各自的认识;学生交流、质疑能激起彼此的灵感, 引发更多学生呈现不同的观点。但是课堂上, 我们经常会发现任意打断别人讲话的学生, 或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表现得心不在焉的学生……诸如此类, 极大地削弱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讨论的时候, 他们都能尊重别人, 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然后才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交流。从而引导我们的学生象科学家那样, 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我平时要求全班学生课堂上都要面向发言者, 前排发言者转过身或后排同学可以到讲台前面向同学发言, 逐步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3. 离开材料来交流。

众所周知, 教师和实验材料相比, 材料总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可探究结束后, 由于教室小、学生多、时间紧, 看到很多教师没有组织学生离开材料, 直接进入交流阶段。可这些材料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他们的手不停地玩弄着这些材料, 有些学生甚至继续做自己的实验, 置交流于不顾。这就影响了孩子们把思想变成语言的过程, 影响了她们通过交流产生新思想的过程。因而,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把材料收起来或让孩子们下位离开材料, 以保证孩子们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因此, 面对材料, 我们始终要牢记“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大于一切”,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交流的空间。

二、科学的表达, 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指导学生交流时, 我们不仅要关注交流的内容, 还要关注交流的语言运用。要让学生在科学课堂里说科学的语言, 用科学语言表达与交流, 使我们的科学课更具有科学味。教师要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同时, 重视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词汇描述科学现象。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再成功的实验, 如果你不能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也是毫无价值的。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往往用生活用语代替科学用语, 如把“导线”称作“电线”, “金属”称作“铁”, “水沸腾了”说成“水开了”等, 教师应迅速反应、及时纠正。

如一位科学老师在执教《物质在变化》时, 学生在观察实验后交流白糖的变化现象。一位学生说:“当白糖在酒精灯上烧时, 白糖会慢慢溶解。”在这里, “烧”是生活用语, 而“加热”才是科学词汇;这里的“溶解”是错误概念, 应为“熔化”。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准确使用科学用语, 是有一定难处的。但教师可以通过课中或课后帮助学生积累掌握, 以丰富他们的科学词汇, 让科学用语成为学生交流的习惯用语。

三、适时的引导, 使交流活动更加深入

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调控能力, 在学生交流出现僵局时, 应该适时的为学生搭建支架, 指导思维的方向, 使他们的交流更加入情入境, 犹如“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认识岩石》课中研讨片段:

师:哪组先来说?

生: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岩石, 发现里面有东西!

师:能具体说说有哪些东西吗?

生:1号岩石有黑色、白色的物体, 2号有黄色的斑点。

师:其他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组还发现1号岩石里面的颗粒比较大。

师:除了用放大镜观察外, 还发现了什么?

生:用小刀刻岩石, 发现1号最硬, 可能是花岗岩, 3号最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用小刀刻3号岩石, 发现它的碎石直往下掉。

生: (赶紧举手) 不是, 我们的3号岩石不是最软的, 因为刻了没有碎石掉下来!

师:其他组对于3号岩石的软硬问题, 同意哪种观点? (统计下来:三分之一学生认为3号岩石不是最软) 既然我们的观点不统一, 怎么办?

生:再实验。

师:刻的时候要用点力, 每块岩石用力要均匀。

…… (学生实验后, 发现3号岩石是最软的。)

师:刚才我们有些小组为什么没有发现?

生:我们组刻得太轻了!

师:看来当我们在研究有异议时, 需要---

生:需要再次收集数据, 再实验一次。

当学生有争论时, 教师没有包办代替, 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寻找证据重新实验。当证实3号岩石是最软时, 教师又让学生对先前的行为进行反思, 为什么会有意见分歧?再次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中寻找证据的重要性。整个研讨交流过程, 既澄清了事实, 又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因此, 这样的研讨才有生命力, 学生的经验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多样化的形式, 是有效交流的润滑剂

1. 多方面交流。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既是教学所需, 也是我么追求的目标。课堂中学生交流表达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可以是对实验结果的推测, 可以是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说明, 也可以是对同伴见解的争论, 更可以是对一次科学探究的体会。

比如“一杯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交流的重点可以放在自己组是怎样做这个实验上;“碘酒与米饭的作用”实验可以将交流的重点放在“观察到什么变化产生”上;而“测量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的关系”实验交流的重点可以放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上……这样, 我们的交流就会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

2. 形式多样化。

交流不应局限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或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展开。选择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 让学生乐于交流, 提高交流的质量。我们可以依据学生记录方法的不同、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 来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如:

画图式。画图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 有时让学生的思维体现于图上也是一种好方法。这种交流方式更直观, 更适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在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这课中, 要求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 把看到的画下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录, 使抽象的细胞具体化, 交流时便有图可循, 表达地更清晰。

借助媒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 当学生猜测哪些物体是沉的, 哪些物体是浮的讨论活动结束后, 便开始实验, 验证自己的假设究竟是否正确。此时, 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长条形的小纸片:

当学生做完实验后, 老师便收回纸条, 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快速地通过实物投影呈现在大家面前, 一目了然。这种方法, 简便易行, 省时实用。

辩论会式。作为一种可尝试的方法,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应用。当引导学生进行主题交流中, 发现学生的想法呈正反两方, 争辩激烈, 一时无法继续预设中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觉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便可放下预设内容, 采用辩论赛的形式,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组成两队, 开始讨论, 寻找依据, 进行辩论。既让学生增加了科学的认识, 又锻炼了一种能力。

五、合理的评价, 是有效交流的关键

1. 多肯定, 多鼓励。

在课堂中, 赞扬、肯定、鼓励的正面评价应随时随地的慷慨施与。特别对于学生创造性的见解, 要及时给予肯定, 表示赞赏, 并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科学学习看重的不是最后的结果, 而是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是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和决心。当然, 也不可无原则的施与, 要实事求是。

2. 评价要及时、真实。

有效的评价不仅强调及时, 还要强调真实, 不能夸大其词, 如老师作惊奇状:“某某某, 你真是天才”、“你真是一位小科学家”。也要避免将老师的评价强加给学生, 如学生回答完毕, 教师说“好”, 全体学生边鼓掌边喊“某某某, 你真棒”、“某某某, 你真行”等。

3. 要兼顾团体和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 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因此, 在注重整体的同时, 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要大力赞扬和鼓励。

4. 评价语言要简洁。

评价语言要简洁, 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如“你分析地很透彻”、“你讲得很有道理”、“你观察得很细致”、“你的结论很有创意”等等。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激活课堂机制, 活跃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靠保障, 只要我们能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学生就一定会真正喜欢上我们的科学课, 科学探究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不断得到发展提高。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 《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交流却是贯穿课堂探究活动的主线, 直接影响着探究的进程, 决定探究的尝试和效果。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交流中还存在着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较低, 学习的主动性较弱, 费时而低效的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有效交流提供了一些思考:要营造倾听的交流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用语来表达和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加上合理的评价, 激发学生交流的主动性, 使学生乐于交流, 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

关键词:科学,课堂交流,有效

参考文献

[1]郝京华.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潮海.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M].科学课.2010 (8) .

[3]喻伯军.追求简约的课堂[M].科学课.2011 (1) .

篇4:中日韩地方交流亮点频频

以辽宁省为例,1983年辽宁省与日本神奈川县缔结了友好省县关系,1993年与韩国京畿道缔结了友好省道关系。

长期以来,三省县道在广泛领域里交往密切,政府、议会、民间团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系日益活跃,企业间的经贸往来频繁,在经贸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旅游观光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0年神奈川县在辽宁省大连市设立了经贸事务所,目前已有47家神奈川县企业落户辽宁,经营状况良好。神奈川县所处地理位置及工业门类与辽宁省亦有许多相同之处。2008年5月9日,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之际,专程访问神奈川县,会见了松泽成文知事,对辽宁与神奈川的交流与合作给予了肯定,在访问神奈川川崎环保城时,胡锦涛做出重要指示:要把中日环保节能工作作为双方交流的一个亮点。

京畿道在辽宁投资的企业也已达到30余家。在人才交流方面,两省道签署了互派公务员研修协议,以加强两省道的了解与合作。同时,两省道多年来互派友好经贸代表团访问,2005年9月,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克强率辽宁省经贸代表团访问了京畿道,2006年,京畿道知事孙鹤圭来访,签署了两省道加强友好交流协议书,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

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来说是严峻的。新形式下,如何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结合本地区特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实现三方共赢,是三省道共同面临的任务。

可喜的是,三省道之间已经建立起良性的政策互动、实务交流和青少年交流平台。

1996年,由辽宁省发起,辽宁省、神奈川县、京畿道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了首次三省县道友好交流会议,并确定了三省县道会议每两年举办次,三地区轮流主办的原则,举办会议形成了机制化。在此后的会议上,三地区分别以经贸、医疗卫生、预防地震、旅游、环保、青少年体育交流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三省县道长期以来交流已取得定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宁省、神奈川县、京畿道友好合作体制已成为三国间构建区域合作体制的模范。

作为三省县道领导人会议的补充,三省道还构筑了实务人员的联合与沟通机制。例如,在2008年三省县道学术论坛上,以“流域水的防治与管理”为主题,三省县道联合组成了“辽宁省神奈川县京畿道环境国际区域合作混合委员会”,旨在促进东北亚地区区域环境合作,该委员会每年定期轮流召开会议,协调三方之间的环境区域合作,共同寻求解决东北亚区域环境问题,包括节能减排、生态省县建设和农村畜禽废物处理等内容。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交流,早在2004年,辽宁省、神奈川县、京畿道就开始举办三地区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通过足球、篮球比赛等一系列体育项目的交流,三地区青少年彼此增进理解,加深了友谊。今后三地区间还会扩展青少年交流的范围,如青少年文化、观光等领域的交流等,形成地方青少年各领域的交流机制,共同促进三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篇5:基层人才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

集中掌握一批。综合运用“实绩考核+日常干部考察”相结合方式,采取民ZHU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参加重要工作会议和重要活动等方式,全面考核考察优秀年轻干部表现,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经历特长、能力“短板”和培养需求。

目前,已掌握X名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群众公认、廉洁自律的优秀年轻干部,为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一线锻炼一批。坚持强化基层锻炼,把基层一线、民生一线、发展一线、X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有计划地通过点名调训、选派到市直单位、脱贫扶贫、重大项目定向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以来,选派X名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选派X名年轻干部到X镇党委挂职,抽调X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参与市X两级巡察。

择优使用一批。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以担当和实绩为重,注重在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扫H除E、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选拔干部,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篇6:镇纪检工作经验特色亮点

近年来,我镇纪委在自身建设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县纪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本镇实际,努力加强山王纪检监察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的全覆盖工作,把纪检监察工作的网络建设延伸到最基层。

一、加强纪检监察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和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做法 纪检监察干部是基层纪检监察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其能力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水平。我们狠抓机制建设,注重实际效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为纪检监察组织履职提供保障。在纪检监察干部建设工作中,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镇党委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为促进全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力量。纪委参与研究全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项目建设等方面要征询纪委意见。这些举措为纪检监察组织发挥职能作用 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抓好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镇纪委本着“注重基础、着眼运用、缺啥补啥、逐步提高”的原则,针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一是抓好基础政策理论培训。纪检监察干部承担着按照《党章》要求,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决议的贯彻执行的职责和任务,必须忠诚党的事业,做党的忠诚卫士。针对全镇纪检监察系统全员培训,我们注重夯实思想政治基础,突出《党章》、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内容,教育纪检监察干部维护党章,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信念,解决“愿干肯干”问题。

二是针对镇直基层单位纪检监察干部安排培训内容。每年组织镇直基层单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培训,从纪检监察工作基础学起,从入门知识抓起,突出基础技能、基本理论的学习。一是应急性与基础性相结合。既根据当前任务设置内容,又把一些基础性知识渗透其中,既满足眼前工作需要,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二是实用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把基层干部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使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从中找到带有规律性的途径和办法。三是阶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根据工作任务,注意统筹规划、分段安排,每个阶段突出解决一两个课题,收到了“聚沙成塔,串珠成链”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健全监督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三有两无”责任制,并采取跟踪问效、阶段检查、定期汇报和全程监督等方法,加大推进和监管力度.二是本着“量化为主,测评为辅,实事求是,整体评价”的原则,客观测评纪检干部。量化考核结果与基层纪委书记、纪检干部的个人评优、表彰奖励挂钩。三是开展机关效能考评。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县纪委下达的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结合山王实际,将全年工作任务目标分解量化到站、所、办、个人,年底对机关人员“德、能、勤、绩”表现按百分制进行考评,并严格兑现奖惩。每年对涌现出的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明确规定连续两年评比倒数第一名的基层党组织,对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

(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活动一是以工作载体为引擎,相继开展了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年活动。以八大活动引擎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了纪检监察“六个一”工程活动.二是以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为主线,先后开展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金点子好建议”、“创、争、做”等活动。

二、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亮点:

(一)认真开展纪委书记与村两委干部谈心活动 为切实掌握村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动态,更好的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镇纪委认真开展了纪检干部与村两委干部交心谈心活动。由镇纪委干部每月定期与村两委干部进行谈心,主要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2、听取党员、干部对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听取党员、干部对组织上的意见、建议、愿望和要求;

4、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受到的表彰给予充分肯定;对党员、干部遇到的困难、挫折给予鼓励和支持,并积极协助解决;对党员、干部工作上出现的失误及时纠正,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收到的不良反映给予指出,早打招呼;在谈心过程中认真做到做到了待人平等、坦诚相待,交换看法,沟通思想,让党员干部敢说话,敢说真话,愿意把自己的看法、愿望、意见和建议给组织交换,达到交心谈心的真正目的。

通过谈心交心,关心、帮助、教育干部,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了服从组织领导和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意识。

(二)认真开展变上访为下访活动

近年以来,由于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群众的利益诉求也相应多。针对这些情况,经镇党委研究,由镇纪委牵头,利用每周星期五上午由挂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到各村去接待反映问题和咨询政策的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主动下访,变坐等群众上门反映问题为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干部主动下访,在解决好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加深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在下访期间,接访人员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汇总到镇信访办公室,由信访办提交镇党委研究进行解决,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盼、急难问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业务能力需要提高。镇纪委人员在查办案件等方面业务工作能力基本具备,但镇直单位的纪检监察组织在业务工作上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主持办案的能力较弱。

(二)就全镇纪检监察队伍整体状况而言,从事过财务、审计、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与纪检监察业务密切相关的干部很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

(三)相对而言,纪检监察干部接触面较窄,对全局发展了解的较少,接受培训和业务考察的机会较少,需要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扩展视野方面多做工作。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一靠单位组织;二靠纪检监察干部自身。从单位上讲,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从纪检监察干部自身来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把学与思、知与行统一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一个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知识的学习干部、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造就作风过硬的纪检队伍

加强纪监察干部作风建设,尤其要针对纪检监察干部在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一要改进学风。要立足学以致用,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拓展学习领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同时要在创新中学习,以创新的观念、发展的思路、科学的精神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二要改进工作作风。要克服形式主义,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要从单位具体实际出发,在预防腐败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要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做到违纪必究、有案必查、一查到底。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队伍

一是要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要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制度的严密性、监督的有效性,积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二是要提高查办案件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依纪依法办案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办案规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执纪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有案必查、违纪必究。三是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努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解决群众诉求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积极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篇7:信息工作经验创新亮点做法汇报

近年来,我局对信息工作高度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部署信息工作,对做好信息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坚持把信息工作作为政务服务的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和编报水平,为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把握“三个关键”,提高信息报送水平

一是紧扣关注点,报送动态性信息。

不同时期领导对信息的需求不同。我们确立围绕领导决策报送信息的思路,注重把领导可能关注的、正在思考的、有待了解的问题,作为信息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做到信息思维与领导思维共振,信息选题与领导意向趋同,信息内容与领导需求、中心工作贴近。

如去我市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情况后,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多次打电话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及时上报《*市严格纪律确保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等信息,反映全市干部参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情况,让上级领导同志更好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二是瞄准热难点,报送问题性信息。

问题类信息一向是领导关注的重点。我们坚持把问题类信息作为工作中的重在之重,着力加大对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网络舆情等问题型信息的报送力度,让领导更全面掌握情况。去年初,我市发生*案事件,这起事件经网络炒作放大后,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上级领导和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事件发生后,我们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判断舆情发展趋势,组织报送《》等系列信息,促进了问题有效解决。

三是抓住闪光点,报送经验性信息。

工作亮点最能体现地方工作特色。我们把捕捉亮点信息作为提升信息价值的重要举措,围绕*建设采取的新举措、出现的新经验及各项重点工作,在挖掘特色信息上做文章,在提炼典型信息方面下功夫,努力通过零散的原始信息中发现闪光点,把残缺的内容完善,总结出规律,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信息。

*年以来,我市部署开展经济发展攻坚战、土地资源保卫战、生态文明守护战“三大战役”。我们在紧扣主线,组织撰写了《*市实施“三大战役”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信息,这些信息由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很快被采用。

二、实现“三个转变”,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坚持归纳分析,实现信息由简单收集向综合处理转变。

我们采取定期综合、专题综合、累汇总和调查研究等方式,将每天基层上报的大量初级信息进行深加工处理,集零为整、变缺为全、化浅为深,多侧面反映事物的整体、多层次提高事物的内在联系,实现信息部门由“资料库”向“加工厂”转变,提升信息材料参考和利用价值。

如针对我市各地扶贫资金监管任务重的情况,综合上报《构建四项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针对各级积极发挥信访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综合上报《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等等。这些信息内容全面,概括恰当,对工作指导性强,很快被专刊采用。

二是坚持跟踪反馈,实现信息由阶段服务向全程服务转变。

信息既具有时效性,又具有持续性。对于重大信息,我们除了报送初始情况外,还加强后续反映,连续采写编报。对领导批示信息,及时组织信息督办、跟踪落实,增强信息的权威性。

去年,省委书记*对我市*领域一名第一书记累倒在扶贫一线的信息作出了重要批示。我们及时对贯彻落实*同志重要批示情况进行跟踪,深入挖掘了第一书记的感人事迹,全面复原了驻村帮扶以来的工作轨迹,组织上报《认真贯彻落实*同志重要批示精神部署开展向*同志学习活动》等信息。

三是坚持喜忧兼报,实现信息由片面反映向全面反映转变。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一方面从客观实际出发,及时把好经验、好建议、好做法及时编写成信息,以利于推动工作;另一方面收集报送一些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及倾向性、苗头性、对策性的信息,让领导全面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开展后,我们在反映治理成效的同时,编报《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揭露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潜规则。

三、创建“三个机制“,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增强信息工作活力。

一是改进信息思维方式。克服“坐等信息”和“二传手”的作法,时刻注意上级决策活动的动向,掌握上级对信息需求,提高信息工作的针对性;主动向领导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主动到基层掌握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二是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围绕中心工作及领导关注的问题,深入基层展开调研,捕捉、收集第一手材料,进行信息的综合、提炼、升华,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针对县级“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上报了《探索加强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一把手”的政治监督》。三年间,我们先后开展调研*次,撰写调研信息*篇,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篇。

三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既注重从会议讲话、重要文件、新闻报道、领导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又变坐等信息上门为主动约稿,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

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信息网络。聘请*名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人员同志担任专职信息员,建立信息工作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信息人员三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报送网络渠道。

二是改善工作条件。

为信息工作人员配备了电脑*台,打印机*台,进一步改善信息工作环境,实现了信息快速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和存贮,保证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

采取以会代训、跟班学习、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上课辅导,组织信息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央领导讲话、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广泛涉猎法律、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三年来,举办信息业务集中培训*次,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次,培养起了一批信息工作骨干。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添加信息工作动力。

一是完善报送工作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紧急重大信息报送制度》等制度,不断完善信息采集、编制、报送等制度,强化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奖惩激励创新,推动信息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建立参会阅文制度。

明确规定必须安排信息人员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活动,做到重要会议提前介入,新政策优先接触,学习文件先行一步。

篇8: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亮点

作为目前国内粮食行业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参展商和国内外观众最多的专业展览会, 多年来粮油展一直秉承“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办展理念, 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借助粮油展平台, 举办“全国粮食行业院校人才培养展示活动”, 既可以为企业了解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招聘合适人才提供新渠道, 又能为行业院校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 适时调整教学与科研方向搭建新平台, 是粮油展服务行业企业的一项重大创新。

另外, 粮油展期间有关部门还将召开粮油企业和行业院校负责人参加的人才供需座谈会, 全面分析未来3-5年粮食行业人才供需情况, 探讨校企合作新方式和新办法, 为全面落实《全国粮食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 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出谋划策。

目前, 粮油展组委会秘书处正通过多种方式, 了解粮食行业院校和粮油企业近3年人才培养及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 积极筹备编制《粮油展会刊副刊—粮食行业人才供需概况》, 方便企业、院校了解查询相关数据。

截至8月初, 北京、江苏和安徽等10多个省、市近20家粮食行业院校及涉粮高等院校准备参加此次人才培养展示交流活动。

2011年全国秋季粮油产销企业订货会暨中国·枣庄粮油产品博览会在枣庄召开

2011年8月10日, 为期3天的2011年全国秋季粮油产销企业订货会暨中国·枣庄粮油产品博览会在枣庄新城会展中心召开。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胡承淼, 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何毅,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江临, 山东省粮食局局长孟庆秀, 江苏省粮食局副局长严长俊出席开幕式。枣庄市市委书记刘玉祥出席会议, 枣庄市副市长陈爱莉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本届展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并简要介绍枣庄市概况。本次展览会吸引了国内113余家粮油产销企业参展,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粮油营销交流会、大型营销讲座等, 粮油专家还就“粮油行情及市场走势”等问题进行分析研讨。

据悉, 本届展会由中国粮油学会、山东省粮食局、枣庄市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粮油学会营销技术分会、枣庄市粮食局、中国粮油发展网承办。旨在继续努力推动粮油产销企业健康发展, 降低生产企业销售成本和经销企业的采购成本, 加强粮油产、销企业间交流与沟通, 展示企业新形象, 提高品牌知名度, 构建面向全国的营销网络。新起点、新市场、新机遇, 通过产销企业直接交流, 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 通过粮油行情走势分析帮助企业把握机遇, 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

上一篇:怡宝矿泉水调研报告下一篇:2010年教育局关于幼儿园安全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