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2024-05-05

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共11篇)

篇1: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提升教师的课程文化建设力

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直以来,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更多具体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层面,忽视了课程实施的特色凝练,也造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落空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实困境。

课程建设的“特色”应该指向学校独特的育人文化和育人方式,必须以三个基本特征即“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生”为判断标准,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建设主体进行凝练。因此,进一步厘清三个基本特征与教师主体参与的内在联系,会更加有利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持续开展和质量提升。

在学校中,构建教师课程组织文化建设力。特色课程建设必须在学校中,即必须在学校育人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建设、生成,离开这个真实情境,特色课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课程建设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基于学校独特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彰显学校育人文化的独特性;二是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色凝练,彰显学校育人方式的独到性。两个维度分别彰显学校的课程思想文化和课程实践文化,而两个维度的特色形成则依赖于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基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对话、判断并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因为领导者的领导方式、组织氛围、人际关系而形成不同的课程组织文化。只有形成具有感召力、同心力、凝聚力的课程组织文化,才能打造出知识共享、智慧共生的特色课程。这样的特色课程建设还具有生长性,需要通过不断的课程规划、实施、评价与资源整合等获得持续发展;还需要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政策、区域和学校的发展实际、学生需求等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持续改进与提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基于学校,发展教师课程思想文化建设力。特色课程建设是基于学校的,即特色课程建设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师资团队、课程资源等实际而建,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引领下的课程建设。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思考,育人目标承载着学校育人的价值追求,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思想文化,将学校教育哲学有机融入课程建设则是学校将育人愿景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

学校在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入学校的思想文化,开发建设出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而且要注重从课程实施层面凝练特色,注重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注重课程实施方式、实施模式的总结归纳,这同样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思想文化创建。

特色课程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可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把握学校的历史传统,同时还要对课程实施特色进行梳理。这样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建设集中反映了教师的课程思想文化建设力,也只有这样的特色课程才能成为支撑学校实现育人理想的支柱。

为了学生,夯实教师课程内容文化建设力。特色课程建设是为了学生,即特色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需要,是在学生发展课程观引领下的学校行动。学校应该将教育哲学有机融入课程建设,实现“文化与内容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目标。

特色课程建设的适切性与选择性并存。学校在追求课程特色的过程中,最独特的资源是学生,课程适合学生发展就是最大的特色;同时由于学生发展的多元需要,特色课程必然是可选择的课程。

如今,“双减”带来了教育生态大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面临重构,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文化建设力,可以使学校教育哲学、育人方式、学生发展、课程内容等元素有机融为一体,进而将“五育”融合、课程育人的理想落实在特色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篇2: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这个学期,我认真地学习了《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真是收获不少,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自己与社会、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并将师德建设作为校风建设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提出了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

“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是我人格风范的准则。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度,以考核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细化了学生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评价老师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水平。

二、建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创新机制,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快速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人心齐,泰山移: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能迅速提高教师的 思想认知水平,可以学科组、各办公室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可以举办“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进行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可以举办教育教学比赛等等,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我们还可以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合力,努力形成学校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人人参与师德提升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我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教师特别要作好学生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并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对学生的尊重到到底要达到何种程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和引导,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出现了一些不大和谐的问题。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学生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多益少。

我认为:首先,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的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们”的意志,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后果可想而知;其次,这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只存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第三,这种做法与国家的教育大纲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锻炼他们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唯我独尊的上帝。

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绝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做到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我们教师遵循教育规律,使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四、努力践行师德“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还大力开展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学习宣传活动,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校老师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律,提高了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包括了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结合我校实际,全体教师应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带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篇3: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1. 要学好新课程标准

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学好课程标准, 才能找到教学的方向, 才能相应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如果你没学习新课程标准, 可能不会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不会注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会重视“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而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要向名师学习

学语文名师的理念, 把他们的好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当中, 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你会觉得自己与名师的距离拉近了很多。比如, 听黄厚江老师的课, 你可以学到如何从学生立场出发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听于漪老师的课, 你可以学到如何让教学过程环环紧扣, 有张有弛, 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听郑桂华老师的课, 你可以学到让教学真实、真切, 有行云流水的家常味。

3. 多与同行交流

自己平时多与语文教师交流, 他们会让你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多与同班级的其他学科任课教师交流, 他们会给你提供更多的学生信息, 使你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语文同行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你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个别交流, 可以参与集体备课交流, 也可以参与课后评课, 还可以利用网络加入同行论坛去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例如, 笔者曾为《观书有感》这首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的“那”字苦恼了好一段时间。因为很多学生默写时经常把“那”写成“哪”字。通常对于教材中哪个是通假字, 教材和教参上都会指出, 但是这次没有提到“那”通“哪”字, 怎么办?它还是不是通假字?我把这个问题放在教师论坛上, 结果很多教师给我支招, 让我一下就找到了方法。这让我明白, 互相学习和交流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4. 察纳雅言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要求他的君主刘禅“察纳雅言”, 认为这样做“必有所广益”。一个国君治理国家需要这样做, 我们教师要搞好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么, 如何做到“察纳雅言”呢?简单地说, 就是多听听学生的意见。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当学生的听众。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 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会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教师只要善于倾听, 善于发现, 就会从中发现亮点, 从而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让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其次, 教师在课余要多与学生沟通。当发现学生学习情绪不佳时, 可以问他们是不是教师上课的原因;当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效果差时, 可以问他们需要教师做哪方面的改进……让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经常跟学生沟通, 不仅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还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正, 圆满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5. 多写教学反思

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 就智慧明达, 行动不会犯错误了。我们教师也一样, 每上完或者听完一节课, 都应该进行自我反思, 把自认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够的地方记下来, 在下一节课中及时调整方法, 做到扬长避短, 长此以往, 教学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篇4: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一、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的硬性举措

技工院校一线教师往往精心备好一堂课,假想预期效果应当不错,但正式上课时学生根本没有预想的那么配合,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开小差、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频频出现,让课前自信满满的任课教师十分失望。究其原因,并非教师没有备好课,也不是学生听不懂,而是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没有回归。一些技工院校为了让学生专心上课,采取了多种举措:在教室安装监控系统,上课前收缴手机、小说等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东西,对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违纪行为给予处罚。然而,这些措施毕竟是表面的强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并专注于学习。

二、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的创新举措

2015年,笔者学校开展了“改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笔者联合其他三位专业基础课教师,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进行了探索,研究采取了“5分钟预告,5分钟热身,5分钟缓冲”的创新举措。

1.课前发布课程5分钟预告片

学生有智能手机,会使用微信,学校也基本实现了主要场所免费WiFi覆盖。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条件,制作约5分钟的课程预告片(视频),上课前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里。课程预告片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课程预告片可以是任课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课程进行阐述的演讲视频,也可以是融合纪录片、情景剧、真实案例的小微课。拍摄方式可以使用手机拍摄并进行剪辑,也可以利用专业录制设备拍摄并使用蒙太奇剪辑技术。

课程预告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上什么课,显示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向;二是谁来教这门课,介绍任课教师及往届学生对该教师的积极评价;三是上了课能获得什么,描述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能获得哪些知识或技能,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所传授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知识对后续的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的作用;四是课程怎么上,描述课程主要架构,在每个知识点中学生要探索的问题,以及解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堂上前5分钟的热身活动

课前5分钟热身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回归课堂,头脑快速开启专注模式,又可以寻找当堂课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由此循序渐进地了解新知识。热身活动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在课程开始前,提出与该堂课有关的既重要又有吸引力的若干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心中给出粗略答案,之后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对之前的粗略答案进行修正完善;二是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告诉教师他们的学习效果,或者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关键知识点,教师以关键词的形式将学生回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三是回顾该专业其他关联课程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串联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四是做笔记,让学生简短记下教师对所提问题的解答途径或思路,使学生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更专注地上课。

3.课堂最后5分钟的缓冲活动

为避免课堂最后几分钟学生的专注力分散,教师可以尝试“便签答问”和“外部链接”两种方式。“便签答问”,即向学生提出“你认为今天学的哪些知识最重要”“你还有什么疑惑”等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回答简短地写在便签纸上,教师收集带走。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便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外部链接”,即抓住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外部事物联系起来,例如,行业发展、技术应用、产品使用、个人经历,甚至电影电视情节等,让学生养成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篇5: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1、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新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P24)

1、“以学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取向

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社会生活中有生命的主体,教师培养学生与工程师制造产品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区别。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真正的做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2、“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发展

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教育要在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在使学生接受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参与实践的行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审视教师的教育角色

以学生为体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完善合理的师德包括哪些内容?(P29-35)(一)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意识;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

(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品质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由教书匠成为研究型教师

3、为什么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关键?(P40-42)

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原因在于一下几方面: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理论的必要条件

(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新教育理念实施的核心

总而言之,老师品格高尚,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同时在教导好学生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4、怎样树立新的育人观?(P46)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

5、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哪些?(P51-52)1.对学生要进行心灵引导

2、要善于以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3、要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6、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反思?(P55)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自己的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教师专业发民用工业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7、教育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P59)

1.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2.教育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教育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4.教育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5.教育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8、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有哪些?(P12-13)

1、加强领导,从上至下高度重视

2、加强宣传,树立先进典范

3.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

9、教育爱有哪些特征?(P60-61)第一,信念性与恒常性

第二,深刻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第三,表率性与引导性。第四,无私性与原则性。

10、为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改对这种教育爱提出了哪些要求?(P74-82)(一)尊重学生

(二)了解学生(三)严慈相济(四)公正公平对待学生

1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在爱的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应注意哪些问题呢?(P81-82)

(1)严而有格(2)严而有度(3)严而有恒

12、教师价值实现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93-96)

建立新刑师生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3、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包括哪些方面?(P16-22)

(一)为师者,德高

(二)为师者,学高

(三)为师者,技高

(四)为师者,表率为先

14、一个人若要求得真正幸福,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意识正确。

2、选择适当。

3、努力奋斗。

4、修养品德。

15、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爱生助生、平等民主、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其具体体现有:

(1).爱生助生(2).平等民主(4).教学相长

16、教师与同事团结协作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1)、要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2)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要告别文人相轻的时代,加强配合。

17、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应注意哪些问题?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篇6: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培训心得体会

大方二中 音体美组

谢静明

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是服务于人的行业。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而我们又是初级传授者,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年轻、更容易直接接受我们传达的信息。——而我们传达信息的好坏对错最终决定了一个人(学习者)的思维模式、行动方式,更决定他的人格取向和性格顷向。

所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比其他行业来得更迫切和更有必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对于师德的建设工作我们国家的重视度日益提高。

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的工作。

本书中的案例部分比理论部分更能吸引眼球: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一条条忠恳实在的建议,更能激发起老师们的潜在意识,引起共鸣。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

篇7: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普宜中学

杨传艺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力量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而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有关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假期里短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颇有心得具体体现如下

一、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历史时代下从教育教学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势必给整个教育界带来新的思考和动力势必带动教师教育的发展。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包括 

1、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2、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3、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形象。

4、学习教科研方法做研究型教师。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是文明的播种者和传递者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所以教师不能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范取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这种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加热爱所有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三、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所以教学能力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四、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这一事业才能激发自己为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热爱学生,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五、为人师表、注重身教、加强自我修养。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回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伟大的能动作用正是用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面貌来塑造新的一代。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诚实谦逊、公德正派、举止文雅。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有损教师声誉的事。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修养,坚持不懈地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8:教师学习力提升途径探究

1.1 学习力是所有能力的源泉

人从一无所知的状态逐渐提升, 逐渐完善, 成长为一个具有各种能力的人, 依靠的是学习, 教师从一个新手慢慢地成长为具有较好的教材理解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的优秀教师, 依靠的也是学习。学习力是其它各种能力的源泉。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 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1.2 时代要求教师与时俱进

中国教育发展到了今天, 教育观念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就小学数学课堂来说, 我们已经由教师为主体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已经由单纯的重知识的传授变为既重知识的传授也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 理论水平的发展, 还会产生。如果教师还抱着老观念进行教学, 那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1.3 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从教师自身的情况来说。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学校学的东西只限于理论水平, 而且就从理论方面来说也是很不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实际教学情况千变万化, 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明显感到能力不足, 需要学习。

从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教师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提高的希望在学习。

2 教师的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在小学数学教师学习状况并不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阻碍教师学习的客观因素多

(1) 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论坛上, 有一篇“老师, 你觉得累吗?”的贴子, 回贴的教师有2931人, 进去一看, 整篇内容都是老师喊累的情况, 认为“累并快乐着”的不足十分之一, 而认为不累的就更为稀少, 可见, 教师工作任务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样, 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学习。

(2) 教师的学习机会少。在我国, 教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而相应的, 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却很少, 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也少。所以, 每个教师外出进行学习的机会是不多的。

(3) 上级部门的规定形式化, 让教师习惯于应付。现在让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呼声也高, 不少的规定都已经出台, 而有的规定显得形式化。如很多地方规定小学教师要具备大专甚至本科学历, 至于什么专业的学历一概不问。这就使得很多数学教师跑去拿一个汉语言文学的文凭。而我们最需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没地方学, 因为没有这样的专业。我们只能进行零碎的自学, 可这样的自学是不发文凭的, 做了事却得不到上级的认可。

2.2 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够

其原因具体有:

(1)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 丧失学习热情。上面已经说到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 而教师要面对的还不止这些。他们还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现在虽说是要淡化分数, 但我们仍是以分数定升学, 平时也经常进行统考, 这种情况下, 领导必然向教师要分数。而社会舆论又经常报道教师的一些劣迹, 以偏概全, 使社会上对教师这一职业形成了偏见, 生活中社会对教师言行的要求很高。家长在舆论的引导下开始经常找教师麻烦, 稍不如意便对教师进行指责。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受到溺爱情况较重, 教育很困难, 教师必须小心翼翼, 否则出了事故后果极为严重。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经常生气、久坐, 还有粉尘等问题, 使教师的职业病普遍, 教师健康状况不佳……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各方面的调查都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极为严重, 特别是语文数学老师。在严重的职业倦怠下, 教师怎么还会有很高的热情进行学习。

(2) 教师队伍缺乏激励机制, 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在各行各业中, 如果努力工作, 工作出成绩就会有奖励, 人们努力地工作, 物质和精神回报都很丰富, 付出与收获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而教育行业长期以来提倡的就是奉献。教师努力提高, 教出成绩得到的奖励难以体现在物质上。教师容易产生一种认识:教好教坏一个样, 那又何必努力提高, 认真学习。

(3) 教育质量难以评定, 教师容易安于现状。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质量难以进行标准的量化评定。人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学生的质量极难评价。就有很多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书水平怎么样, 不进行统一的考试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就是进行了统一的考试, 这样的排名反映出的信息也是片面的。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认为自己的水平还可以, 教小学而已, 认为自己不需要再进行学习了, 反正小学的知识简单。这就没有了学习的紧迫感, 自然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

3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力的一些建议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 我从自身感受出发, 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有所帮助。

3.1 建立竞争机制

大多数小学教师的价值观总是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人是重物质的, 在这种情况下, 加大奖励力度, 拉大收入差距,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让小学教师勇于参与竞争, 在竞争中感受到不足, 自然产生想要提高、需要学习的愿望。可是又很不好实施, 具体问题很多:

(1) 教师的工作质量不好评价, 那么怎样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价值?工作价值不好评定, 又怎么定待遇?

(2) 激励机制中, 差距的大小不好确定。太大容易引起行业的波动, 影响教育行业的稳定;太小又没什么激励作用。

(3) 教育行业是一个特殊产业, 他基本上没有盈利性, 自身没有收入, 只能靠国家的投入。要拉大差距是在本来的工资总额中进行调整还是国家再投入。前者因为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 再减少一部分移给另处的老师, 必然会出现大的问题。后者又会加大国家的负担, 而且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以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多年努力都未能赶上, 再投入谈何容易。因此, 对于这个问题, 具体如何实施有待有关部门解决。

3.2 为小学数学教师减负

小学数学教师的隐性工作太多, 数学的主科地位和区县统考决定了他们必须狠抓质量。所以, 他们依然要布置不少的作业, 把学生和自己陷在题海里。还有培优补差的问题, 特别是补差, 那是事倍功半的事情。要想真正让小学数学教师减负, 应该取消统一考试, 统一排名。在这种排名的竞争下, 不是看教师做合格没有, 而是看教师做到极致没有。当然, 并不是说就不管教师的教学质量。上级部门可以制订合理的, 在现有的课时、合理作业量, 教材难度, 教师的普遍教学水平的现状下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而不是那种城市到农村, 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都相同的及格率、优生率。这样, 会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减负起到很大的作用。

3.3 取消形式化的学习规定, 给予教师或教研组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现在上级教育部门还是很重视教师学习的, 定下了不少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这些学习任务中, 有不少是普遍的, 专业性不强的, 甚至是我们不太需要的。这种情况下, 可以弹性的只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量, 而具体时间和内容完全可以让教师或教研组自主决定。这样容易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 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3.4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 多开展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市级的数学教师专业培训, 收获很大, 亲身的经历让我感到, 如果更多的教师都能参加这样的培训, 那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3.5 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教师所面临的大环境一时之间是很难改变的, 但事实证明, 即使有各种不利于教师学习的因素, 有的学校教师的学习能力依然很强, 这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教师接触得最多的也是学校, 像学校这样的小环境比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更能影响教师的学习能力。通过学校环境的营造, 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力呢?

(1) 人性化的管理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好的领导, 关心下属、处事公平,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压力较小, 比较放松, 能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

(2) 合理安排工作, 减轻教师负担。好的学校, 管理是比较科学的, 教师的工作安排也很合理, 让教师既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又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篇9: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一、更新自己的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否改变。这个新观念包括新的教师观和新的学生观。

(一)树立新的教师观

首先,教师角色必须转变。现行大纲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而新课标给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新的教师观倡导“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对待,构建师生间双重主体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表现所谓的“师道尊严”,应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1.要爱学生。爱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但是我们有责任去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的人。我们对学生的爱不能以学生的家境、家长地位等为转移;不能以学生的成绩优劣为转移;不能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为转移。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应该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全体学生最向往的地方,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爱戴的人。只要我们释放自己的爱心,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

2.要时刻给学生以自信心。自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说所有的成功,无一不是从小小的自信开始的。自信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新课程标准重视的是过程与方法,及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现在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敢发言,是因为平时在这方面的锻炼少,学生发言不对会遭到老师训斥、同学奚落。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是活泼地充满了灵性的个体,如果孩子的自信心、学习态度被毁灭,将影响他的一生。

3.采用“赞赏教学法”。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我们要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对他们的缺点要善意地指出。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批评也要包装一下。包上糖衣,既不苦口,又能治病。西谚说,温暖的阳光会比寒冷的狂风更容易让人脱去外衣。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学生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中国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作为一名老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必将更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课堂必将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智慧的火花。

4.尊重学生的差异。只要有人群,就存在差异。所以,教育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于学有余力并对语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语文才能。

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教师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富的学识。“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

另外,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语文的也不再浏览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也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时移而事异”,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课程改革大势所趋,新的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惟有勇敢面对,锐意改革,充实学识,升华思想才有资格与时代同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毕岚 山东兖州实验高级中学 272000)

篇10:如何提升教师课程力

六龙镇中心小学陶世龙

2012年9月有幸参加了六龙镇中心校组织的为期10天的《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让我获益良多。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与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师素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本人的师德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一、师德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正是意识到师德建设问题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在以前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参加“师德培训”,使我的师德素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强化过程、注重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本着务实、高效和有所创新的原则,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将“师德学习”与学校实际相结合1、要求是: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通读教材,学习、领会在新时

期教师应具备的必要素质,提升自身人格,将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熟记于心,落实于行动,并随时记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2、通过和教师思想交流,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从德育和教学的不同角度,认真做好笔记。

(二)将“师德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高质量的教育来自于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必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说课堂教学就是一名教师师德素养的试金石。

(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有一些不好的课堂行为,例如不善于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处理问题程序化、简单化;对学生鼓励少,责问多;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些情况从表象看,似乎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而实际上,每一种现象都与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密不可分,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之前县级培训的《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那些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

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篇11:如何提升演讲力

1.一名出色的演讲者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他会通过自己的表情将内容和情绪感染到听众。

最后要谈到的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回忆一下你所听过的最让你有收获和有感触的课程,你会发现那天的课程就象是为你一个人讲的,对吗?但现场有好几百人,甚至上千上万的听众,是讲师特别地关照你吗?不是的,事实上,如果你去问当场的听众,他们都会有和你一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眼神的交流。一名优秀的讲师,会在现场和每一个观众做眼神的交流,不只是和你对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眼睛和你交流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堂课是他专门给自己讲的原因了。那么什么样的眼神是最被听众接受的呢?过于的力量和温柔都是欠佳的。

2.前者会造成过强的攻击性,而后者又会给人软弱无力的感觉。

所以,最好目光是温柔而又坚定的。坚定来自于你对梦想的信念,而温柔的是你眼部的肌肉。这需要讲师去训练自己的眼神。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在镜子面前凝视自己,调整自己的眼神。在训练自己的眼神变得坚定的同时,还要学会用眼睛去微笑,既在你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到笑意,而不需要面部表情的配合。下一个问题是:在现场和听众对视多久比较合适?正确的答案是2~4秒,不能太短,一扫而过,这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益太长,这样会具有攻击性。当你学会了利用你的眼睛讲话,你也可以通过眼睛去征服听众的心,你可以让很多朋友感觉这堂课是给他单独讲的。

3.穿着

“第一印象就像发射火箭一样重要,你永远不可能给别人第二次第一印象。”一个统计报告显示,在失败的销售中,80%的原因在于给对方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一名讲师在台上和大家讲述自己观点的过程,其实也是销售自我的过程。你站在上台的一刹那,下面的听众就已经不认同你,那么无论你将要演讲的内容会有多么地精彩,这个演讲就已经是失败的了。作为一名讲师,你要看上去就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位。然而遗憾的是,今天还有很多讲师在穿着方面极不专业,甚至有些讲师的穿着让你感到滑稽。关于职业的穿着,推荐大家看国际著名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女士的《修炼成功》,里面有非常专业的阐述,笔者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需要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杜绝头屑、保持口气的清新、袖口一定要清洁、皮鞋的光亮度等等。专业化就是注重细节。

4.肢体语言

有效信息的传递,55%是通过肢体语言,38%通过语调、语速,7%来源于内容。特别在讲台上,肢体语言就更加关键。试想,如果一个讲师在台上口若悬河,但却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如同木头一般,不是很滑稽吗?好的肢体语言是开放的,整体的要求是协调、自然、大气。首先,脚的站法,作为男士应该是双脚自然分开同肩宽,给人以稳重、大气的感觉。而作为女士,双脚的站法是成丁字型最为合适。整个下盘要稳,腰和肩不要经常晃来晃去,正如中国古话说的“站如松”。关于步伐的移动,不益过多,过于频繁的移动会让听众的视线也随之移动过多,从而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同时,移动的频率也应根据会场的大小而定。关于手势的运用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而言,手势要和你所讲述的内容相符合,多用开放性的手势,避免封闭性、攻击性、习惯性的手势,比如手心向下做拍打状,用手指指人,长期重复一个固定的动作等。同时,整个手势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合适的范围是腰以上,肩膀以下。除非是大型的激励会议,否则不要出现过于激烈的手势。

5.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台上,不要抓耳挠腮,这样的动作常是无意识的,但会极大地影响到你在听众心中的专业程度。

上一篇:二年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下一篇:气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