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健康教育

2024-04-29

蒙医健康教育(精选9篇)

篇1:蒙医健康教育

蒙医药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家传、带徒、私淑,曼巴扎仓传习、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多种。其中,曼巴扎仓传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临界于传统教育与院校教育之间;而蒙医学院教育和在职教育的发展,则主要繁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一、蒙医药传统教育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以前,即元朝政府在地方建立的第一所医药学校正式招生以前,蒙古社会的医药学教育,主要依靠家传、带徒和私淑三种形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聚居地区以后,曼巴扎仓传习则成为蒙医传统教育一种重要的形式fv。

1.家 传

在蒙古民族自己的文字创立以前,蒙医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的传承,只能靠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而家庭成员整天生活在一起,家传是蒙药医教育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得教授职称的著名蒙医——白清云,出身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个祖传医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著名蒙医。白清云8岁开始学医,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像白清云这样在家庭的熏陶、长辈的言传身教下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知名蒙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医中不在少数。任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的著名的蒙医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包金山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了各级国家办的蒙医药机构工作,其中不少人具有的蒙医药知识与经验均来自家传。

2.带 徒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蒙医药学家古纳、于庆祥等都是学徒出身。个人成名后,又通过亲自带徒培养了大批蒙医药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古纳每年都要招收5~7名徒弟,最多时招收的徒弟超过了20名。古纳对徒弟要求特别严格。除招收时注意挑选那些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的人当徒弟外,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不忘将医德教育贯穿其中。古纳常说:“洁白的牛奶要盛在最洁净的器皿里,不能洒在石头上。”意思是说,决不能将蒙医药这一民族的瑰宝传授给心术不正的人。

著名蒙医于庆祥27岁毕业出徒后,在四处游走行医中,痛感个人力量的薄弱,便决心在行医的同时开办“义学”——免费为没有条件上学的孩子们教授文化和医学基础课。三年间总共招收了30多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庆祥一面办联合诊所行医,一面招收学徒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为了不影响给患者治病,他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上班,给徒弟上课,晚间推后一小时下班,给徒弟辅导。他除了一丝不苟地讲课授业外,还常常亲自安排徒弟们的生活、食宿。

1958年以后,为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关于“采取学校培养与中蒙医带徒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都先后招收了一批蒙医学徒。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带徒弟办法》,并于1963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该《办法》对蒙医学徒的学徒条件、学习内容、期限、手续,以及学徒的生活待遇、出师考试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带徒的教学方法多采用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随师学经验。将蒙医药传统的带徒教育方式,与挖掘继承名老蒙医药学术经验结合在一起,通过为一些名老蒙医配备有一定蒙医药学基础的年轻助手(徒弟),实现既挖掘整理了名老蒙医的经验,又为蒙医药学发展培养了较高层次的接班人的目的。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阿拉坦仓的《蒙医临床经验》,阿日布杰的《肝炎治疗经验》,白清云的《白清云医案》,《白清云临床经验方》,王永福的《王永福医案》,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编著的《昭若图堪布临床精粹》,格日勒图、罗布桑沙达日布的《格日勒图医案》和《罗布桑沙达日布医案》等一大批著名蒙医经验结集的出版,培养和造就了不少有发展前途的蒙医药后起之秀。

1991年,苏荣扎布、阿拉坦仓、罗布桑等3名著名蒙医,在全国开展的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活动中,共接收5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学术继承人。这些人学成出徒后,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类似的通过带徒实现学术继承的全国性大规模活动,于1997年和2003年分别举办过两次。在1997年举行的第二次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阿古拉、海忠乃、张巴斯尔等3名著名蒙医,共接收6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徒弟。在2003年元月举行的第三批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又有8名中青年蒙医拜陈玉良、黄志刚等4名名老蒙医为师。

3.私 淑

有一些蒙医是个人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在成才和行医过程中,大多崇奉某一家学说,或者善用某一家的医方经验。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国家一些医疗机构中,其中有些人就是属于靠私淑成才的。

1984年,为提高在基层工作的蒙医药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全区共招收了380名蒙医函授学员。这些蒙医函授教育的举办,实际上是蒙医传统的私淑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一个新发展。

4.曼巴扎仓传习

曼巴扎仓,系藏语音译,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或医药;扎仓,原来指的是大寺庙下设的一级组织机构或附设的一个独立的小寺院,两个词连起来意思是“医药僧院”。1368年,明太祖定都应昌,元朝灭亡,元顺帝自大都北走,蒙古医药学等传统医学的学院教育中断了二百年左右。于是随喇嘛教的再度传入应运而生的曼巴扎仓传习,便成为培养传统蒙古医药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清代是蒙医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曼巴扎仓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蒙古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敏如尔占布拉、罗布桑苏勒和木等,几乎都出身于建立在草原上的各大寺院的曼巴扎仓。

清代中国北方漠南蒙古族聚居区,共有藏传佛教寺院1 200多座,其中许多寺院都设置有曼巴扎仓。而坐落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地区)的瑞应寺曼巴扎仓和鄂尔多斯的乌力吉图—阿尔巴斯曼巴扎仓分别为漠南蒙古族东西部的医学中心。

二、蒙医药学校教育

最早的蒙医药学院教育,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这一年的5月,在太医院使王猷的建议下,元政府在地方建立了第一所医药学校。在医药学校学习的学员可以免除各种赋税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可进入太医院担任御医。

为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管理,元政府于至元九年(1271年)在太医院增设了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医学教育及医学著作出版等有关事宜。当时,开设的医学教育课程有: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等十三个科。授课的老师为太医院的医学教授和医官。其职称级别分为十五个档次,最高为从三品,最低为从八品。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最早的蒙医学校,创办于现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库伦旗。喇嘛旗的最高行政长官扎萨克(旗长)一般由该旗宗教地位最高的大喇嘛担任,对全旗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库伦旗从17世纪30年代就是喇嘛旗,全旗十余座喇嘛庙,居然没有一座设置有曼巴扎仓。为改变旗缺医少药的现状,20世纪20年代初期,库伦旗第23任扎萨克喇嘛罗卜桑林沁在下仓(即福缘寺,亦是旗政府办公的地方),开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蒙医学校——库伦旗蒙医学校。

刚开办时的库伦旗蒙医学校只有两名教师,一名是从科左中旗莫林庙曼巴扎仓招聘来的名字叫博彦特古斯的蒙古医生,另一名是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的瑞应寺曼巴扎仓聘请的著名蒙医毕力格图。学员除一名在土尔扈特喇嘛门下学医的喇嘛自愿转到该校学习外,其余都是从全旗各喇嘛庙中挑选出来的僧徒。

库伦旗蒙医学校的主要教材是《四部医典》。教学形式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背诵课文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博彦特古斯主要负责教授基础课,毕力格图主要负责教授临床课,除讲解《四部医典》外,负责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蒙医方剂学、诊断学和五疗术(放血疗法、针灸、罨敷疗法)等。库伦旗蒙医学校借用的依然是曼巴扎仓式的寺院办教育这一传统的形式,但这所学校无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实践,均已经逐渐从纯寺院教育性质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开始向现代医学院校教育靠近。

类似库伦旗蒙医学校这样的蒙医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办过多所。据王孝先《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转述的俞慎初编《中国医学简史》的资料记载,早在清代,就先后举办过十几所蒙医学校,培养了不少蒙医师和蒙药师。1940年,建立于现今呼和浩特的公立“厚和医院”,一度设立过一个培养蒙医的教学机构——喇嘛医养成所。计划每年招收两期学生,每期30名,学习六个月。该喇嘛医养成所计划从1943年起,延长学制,扩大招生名额。该喇嘛医养成所究竟培养了多少喇嘛医,没有留下确切的数字记载,现在已只知道该喇嘛医养成所第一期、第二期共有学员60名,全都是从寺庙招收来的喇嘛医,授之以西医知识,学习期限为6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学员均为从社会上招收蒙古族青年,学习的是西医,学制为2年。第三期学员1941年3月入学,1943年4月毕业,共计14人。

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分别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和伪蒙疆政府所在地张家口设立过两所医学高等院校——兴安医学院和伪蒙疆中央医学院。

现代蒙医药学的高等教育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正式发展起来的。1.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开设于1958年的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是蒙医药高等学院教育最先设立的一个教学基地。

从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立起,到1983年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停止招生止(自2002年始改院又恢复招收6年制预科蒙医本科生),共培养蒙医本科生700多名,其中,为新疆、甘肃、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代培140多名。

除从1958年招收本科生外,内蒙古医学院 从1965年开始,开办了蒙医专业大专班,并从1980年开始培养蒙医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蒙医留学生,1998年获培养蒙医留学生本科专业教育权。

内蒙古医学院蒙医本科从一开始举办,就集中了当时全区蒙医药界几乎所有的拔尖人才。这些拔尖人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临床、科研样样都比较精通,在每一方面都取得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内蒙古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科学研究取得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总结过去办教育的经验,参照医学专业、中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组成了蒙文、经典选讲、蒙医基础、诊断、蒙药、方剂、温病、五种疗法、内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10多个教研组。蒙医教师还编印了《蒙医验方选集》、《蒙医内科学》、《蒙医外科学》、《蒙医药物学》等14种讲义,整理翻译了数百万字的蒙医药学术资料,于196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蒙药学》、《蒙医简明手册》等著作。

内蒙古医学院教授蒙医专业的教师,除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既有人员外,部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部分为乌思图召蒙医师资研究班遴选的、行医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老蒙医,也有从寺庙选招的优秀青年蒙医。采用的教材部分是较成熟的蒙医教材,更多的教材是靠发掘整理蒙医文献,结合总结的实践经验,边编写,边教学,边油印使用,边修改补充整理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了基础医学(包括藏文、经选、蒙医基础、诊断学、治则等)、临床医学(蒙医内科、蒙外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儿科、妇科、温病、五种疗法、针灸等)、药物方剂学(蒙药学、方剂学等)三方面协调组合。在医疗科目上则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五种疗法等进行划分、组建。教学程序和方式分理论学习、课间实习、识药采药、生产实习等不同的阶段。教育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同现代医学衔接的民族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篇2:蒙医健康教育

根据《关于继续开展东西部地区医院省级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2010—2015年)》等文件精神,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我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结为对口支援单位。双方共同签署支援协议。我院领导对此项目工作高度重视,结对之后至今,紧紧围绕“蒙中医药重点建设”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对口支援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于2010年启动以来,市卫生局积极督促落实京蒙对口支援工作,把对口支援项目纳入目标考核和院长聘期责任目标进行管理。我院抓住京蒙对口支援项目的有力契机,院长亲自组织研究方案、计划,安排好支援医生的生活,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营造了谦虚、肯学、友好合作的氛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在提升我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支援医院领导注重落实,根据医院需要帮扶的专业、技术等需求计划,选派工作能力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医师6名到院对口支援。专家医师在院对口支援期间共接诊病人100人次,进行专题讲座4次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整体诊疗水平;教学查房5次,协助临床医生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参加疑难病例讨论2次,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意见,并给予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诊断率、好转率;向我院资助价值3万元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一台。此外,我院还选派1名医生到北京中医院大学东方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为我院人才技术的培养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通过对口支援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加强了重点专科建设,促进了人才梯队逐步形成,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门诊人次、住院人数等医疗指标稳步增长,百姓信誉度明显提高,降低了转院率,使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北京专家诊治,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和专业骨干,也为XXX市的百姓培养了一批“不走”的专家。

牙克石市中蒙医院

篇3:论蒙医方剂疗效的影响因素

1资料

根据多年药房工作的经验, 就蒙医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1 掌握好剂量

蒙医方剂多为复方制剂。临床常用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等传统剂型及胶囊等新剂型。普通成药的成人用量为:汤剂3~5 g/次;散剂1.5~3 g/次;水丸 (每10丸重2 g) 11~15粒/次;胶囊6~8粒/次。含有毒性药物的成药用量为:水丸3~7粒/次[2]。用量过小, 则达不到治疗目的;用量过大, 会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是应用含有毒性药物的成药时, 更要注意合理的剂量。含有毒性药物的常用蒙成药不少, 如临床常用的嘎日迪五味丸、嘎日迪、萨丽·嘎日迪、纳如等等。应用这些成药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绝对不能按照普通成药的剂量来使用。用量过多, 会引起手脚麻木等症状, 所以, 掌握好蒙医方剂的治疗剂量, 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使用方法

传统蒙医方剂有其独特的使用方法。汤剂的用法为水煎服。取一次用药量, 加250 ml水或肉汤、骨头汤等, 煎至2/3, 治疗热性疾病凉服;治疗寒性疾病温热服。例如:治疗肺热, 选扫日老汤, 水煎凉服;治疗胃寒、消化不良等, 选光明盐汤水煎温热服[3]。也可以用熏、洗、滴耳、鼻、眼, 漱口等方法外用。散剂和丸剂的用法是治疗热性疾病用凉开水送服;治疗寒性疾病用温热的开水送服。治疗脏腑热选八贵散用凉开水送服;祛巴达干选阿那尔, 温开水送服。散剂也可以研成细粉撒于患处, 或用油类、蛋清、白酒等调匀敷患处[4]。目前, 有些外用药进行了剂型改革。如消肿止痛的哈布德仁是外用散剂。因为存在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现已改为膏药。

另外, 配制或使用蒙医方剂还要运用蒙医整体观理论。传统蒙医方剂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 病情轻、重, 生活习惯, 环境、气候来调整方中药味、药量等, 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根据疾病的并发症, 患者的个体差异, 灵活使用蒙医方剂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临床上根据疾病的复杂情况, 一般采用几种蒙医方剂合用, 或交替使用的方法, 也可对方中某些成分进行加减或对于某些成分的量进行加减。比如:治疗热性肾病选槟榔加红花、侧柏, 用乌兰汤送服[5]。几种蒙医方剂搭配使用时, 应该特别注意药性、功能是否相克, 毒性成分是否过量。

1.3 药引子的用法

蒙医很注重药引子的作用。正确选择与应用药引子, 能够加强或突出方剂的功效, 保证药物迅速到达病灶。常用的药引子有红糖、白糖或冰糖、蜂蜜。也可以选用动物脏器或某种单味药水煎做药引子。治疗赫依病用红糖做引子;治疗希拉病用白糖做引子;治疗巴达干病则用蜂蜜做引子;治疗希日乌苏病选孟根乌苏, 用文冠果汤送服。

1.4 注意事项

常言道:三分治, 七分养。使用蒙医方剂期间在饮食起居方面应该注意。用药期间多用易消化、对疾病没有刺激、对药物作用没有影响的饮食, 反之, 会影响药物的临床作用。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要在晚睡前服, 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 确定用量。对于孕妇、小儿、年迈、体弱的患者忌用或慎用含有毒性的、泻下作用的、破痞、利尿功能的蒙医方剂。

1.5 对药师的要求

能否发挥药物的临床作用, 药师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各级药师一定要有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掌握药物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及禁忌等。发药时要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用药指导, 交代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交代好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2小结

蒙医方剂是蒙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掌握蒙医药理论, 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 针对疾病的起因, 准确选择药物, 掌握好各类药物的剂量, 根据疾病特点, 药物性能, 选择合理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考虑到影响蒙医方剂临床作用的诸多因素, 还要有医生、药师、患者的密切地配合, 才能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蒙医方剂, 才能真正发挥好蒙医方剂的临床作用, 为保证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蒙医方剂,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蒙医学编写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237.

[2]内蒙古蒙医方剂制剂规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10.

[3]罗布桑却因丕勒.哲对宁诺尔.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341-342.

[4]奇.太宝, 色仁那木吉拉, 苏和毕力格.蒙古医学经典丛书.方剂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篇4:神奇的蒙医疗法

马奶酒疗法

蒙古族民歌唱道:“纯洁吉祥的奶食,凝结着草原人民的厚意;透明醇香的奶酒,倾注着草原人民的深情。”

以奶食和肉食为主的蒙古族不仅以奶茶、奶酪、酸奶、奶酒、黄油等为美馔佳肴,而且用马奶发酵酿造成一种味美可口的饮料——马奶酒来治疗胃肠道疾病、肝病、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结核病等多种疾患。

蒙古族用马奶酒治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据700多年前成书的蒙古族历史典籍《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代祖先孛端察尔很喜欢喝马奶酒;“每日必至,索求马奶酒喝”。公元1330年初刊的元代著名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一书,对马奶亦有“性冷、味甘、止渴、治热”等较详尽的记载。现代科学分析发现,马奶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酶和微量元素等。1981至1985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对110例高血压病患者、127例心电图异常者、91例心绞痛和181例高血脂病人服用马奶酒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证明马奶酒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左心室的功能,对心肌劳损、心动过缓、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疗效明显,还能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为75.5%。

马奶酒的服用量视病情及患者体质强弱和消化能力而定,同时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服用马奶酒治疗期间,忌食凉性、油腻食物,避免劳累。酸驼奶、酸牛奶、酸羊奶等治疗作用与酸马奶相近,但疗效不如马奶酒。

蒙医正脑术

蒙古族谚语说:“想找那心爱的人儿,要有纯真的情意;想骑那骠悍的骏马;要有高超的骑术。”从事畜枚、狩猎的蒙古族人民,在飞马射箭中经常发生跌伤、骨折、脑震荡等创伤,于是出现了通过人工震动治疗脑震荡这种神奇的“以震治震”的蒙医传统疗法——正脑术,据《辽史》卷108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震动疗法:“枢密史耶律斜轸妻有沉疴,易数医不能治”,当时著名的医学家耶律敌鲁诊视之后说:“心有蓄热,非药石所及,当以意疗。因其聩(耳聋),聒(吵闹)之使狂,泄其毒则可。”“于是令夫击镇鼓于前。翌日粟狂,叫呼怒骂,力极而止,遂愈。”

据蒙医典籍《甘露四邻》记载,正脑术治疗牧民落乘、跌伤等所致的脑震荡,方法有四种,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应用“以震治震”的原则,蒙医治疗脑震荡采用的正脑术,需要如下几种用具:布带、碗、筷、小锤、沙子或米。治疗方法:先用布带将患者的头部紧紧围裹一圈,然后将装满沙子或米的碗用布蒙好,倒故在患者头顶,令患者将一只筷子横咬在嘴里,医生用另一只筷子敲打横咬着的筷予露出的两端,作为预备性(或诊断性)治疗。然后用小锤隔着布带在患者脑后枕邦震敲3~9次即可。内蒙古中蒙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因车祸所改的脑震荡,四处求医,疗效甚维,最后求助于该院蒙医的正脑术,一次治愈。

瑟搏素疗法

《元史》卷123《布智儿传》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成吉思汗的爱将布智儿,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救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满体,闷仆几绝。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子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苏”。这种治疗战伤、疾病的经验,在实践申发展为首经在内蒙古草原上广为施行的一种蒙医传统疗法——瑟搏素疗法。该法又名瘤胃热罨法,系蒙古族人民利用汤和水对人体的浸渍与浴洗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疗法,具体治疗程序如下:

首先选择无病、健康的牛、羊,将它们剖腹屠宰,然后及时在牛皮、羊皮的内面和牛羊的肠胃中涂抹或加入有关药物,并趁热将皮披在患者身上,让患者搂抱牛羊胃肠在怀中(患者不穿衣服),就这样,患者在血水、药水的浸浴中接受治疗。此法可养脾血、滋肾阳,治疗顽固性全身性关节炎及肢体僵直等症。

蒙医油脂疗法

在内蒙古草原流传着这样一种传统的蒙医疗法:通过涂擦、内服、点滴油脂类制剂,治疗消瘦、失血、营养不良、视物模糊等疾病。使用的油脂有芥子油、芝麻油等植物油,也有骨髓、黄油及动物油,例如,中耳炎化脓,則用油脂滴耳,口腔、咽喉、舌、齿等有病,可书黄油温热后滴于患处;前额、眼盼的疾病,将油温热后滴于鼻腔治疗;营养不良的人,可在油内加少量食盐,然后开水冲服之,产后虚弱者可服动物骨髓,创伤、烧伤者用动物油脂外涂或内服……不同部位、性质的疾病,在施用油脂疗法时,蒙医常根据不同季节、时令、气候选择不同类的油脂、不同的给药途径。一般说,冬季用黄油;春季用骨髓;夏季用植物油,导泻时用融黄油。

篇5:蒙医医院蒙药房药学服务论文

应由传统的“调剂”服务模式,转向以药学服务为主的模式,,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向患者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现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这些工作都是由药师来完成,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尤其是蒙药药剂师对于蒙医医院的蒙药房来说至关重要。探讨对蒙医医院蒙药房药学服务如下:

1蒙药房工作的转变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医药市场的规范化,药房调剂工作要由“具体操作经验服务型” 模式向“药学知识技术服务型”模式改变,医院药房药学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的`模式,对患者用药追踪, 实行个体化最佳用药,保证蒙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做好药学服务。

2重视蒙药房药学服务 由于蒙医医院蒙药房面对患者较多, 蒙药房药师是临床医师正确选用蒙药成药和单药的监督者, 同时也是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服务者,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也关系到整个医院服务质量,因此需要药房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的药学服务。

因此蒙医医院必须认清蒙药房工作的发展趋势和药学服务的重要性, 转变以往工作模式,把蒙药房药学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建立长效的培养药学人才机制,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蒙药房药学服务各项制度 蒙药房同西药房和中药房一样要建立标准的操作规程和流程, 要建立质量评定体系, 对每位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进行量化考核, 建立和落实相应的药学服务制度,如药物的临床评价制度等,择优选择合格的药师。

4提高蒙医院蒙药房药师的社会地位 只有发挥新医改的政策导向作用,重视蒙药房药师的作用,加强对蒙药师药学能力的广泛宣传,提高药房药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增强蒙药师的信心和勇气,充分发挥蒙药房蒙药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开展蒙药房蒙药学服务。

药师也应该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5全面提高蒙药房药师综合素质 蒙药房药师需要蒙汉两种语言兼通,且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改进原有的窗口调剂模式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柜台调剂环境,加强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及用药史,为患者建立药历,提供更合理的用药服务。

使患者改变对蒙药师的认识,蒙药师的药学服务价值才得以充分体现。

蒙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优劣决定于蒙药师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药学服务的根本保证。蒙药房蒙药师既要完成药品供应、调剂等日常工作,也要加强对蒙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用药等学习,还要把蒙药学和蒙医临床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对临床知识的了解。

6提高蒙药的社会氛围 在蒙药临床化水平偏低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蒙药房药师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 还需要对患者用药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到农牧区、到基层以不同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蒙药用药知识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常识。

综合上述,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是医院药房的发展方向,也是医院药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蒙医医院蒙药房药学服务的现状,只有不断地改变、完善,才能使医院药房药学服务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展旺,李秀梅.我院门诊药学服务现状及对策.医药指南, ,7(6).

[2] 张石革,马国辉.药师职责转型的时代使命与其必然性[T].中国药房,,17(2):84-86

[3] 中华本草编委会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76.

[4] 奇太宝.蒙古医学经典丛书・方剂学,第1版[M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篇6:蒙医医院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蒙医医院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7月4日。我院进一步对定点帮扶嘎查(西苏旗乌日根塔拉镇巴彦楚鲁嘎查)进行了第三次调查摸底。此次深入嘎查还专门组织了有关医疗专家,并协调盟地病站选派专家一同深入定点扶贫嘎查并根据不同的分工对该嘎查每一户牧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以及贫困状况进行逐一调查,具体工作如下:

篇7:xx年中蒙医两个条例自查汇报

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蒙医药学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重要方针和政策,是新时期卫生工作三大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民族医院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内容,为盟、旗富民战略服务好,为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贯彻、落实《条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建立于1973年,是全区唯一一家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机构。医院现占地面积14440m2,房屋面积4100m2;业务收入344万元;固定资产7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现有职工132人,其中蒙医人员47名,占医院专业技术人员48.9%。;20**年医院门诊26508人次,其中蒙药治疗占48%;20**年医院住院1628人次,其中蒙药治疗占22%。

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12个一级科室。宫颈糜烂、糖尿病、肝病三个重点专科;检验、放射科等5个医技科室;药剂室、预防保健科等5个辅助科室,基本满足本地区蒙医医疗需求。

二、医院发展情况

我院建立30年的历史也是我旗民族医药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认真履行旗委、政府赋予我院的历史使命,认真开展蒙医药科研工作,促进了我旗民族医药学的发展,蒙医药科研硕果累累。上世纪70年代表末至90年代初,我院挖掘、整理、编著发行了《蒙医乡村卫生手册》、《蒙医常用方剂选》、《宝音扎布肝病防治》、《长寿奥秘》等五部医用工具书,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好评。《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科研成果分别荣获自治区、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哈屯塔拉哈》治疗妇女宫颈糜烂,具有方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总有效率达96.5%。制剂从建院(所)初期的50余种、200公斤蒙成药制剂生产能力达到现在的年生产120余种20**公斤蒙成药提供本院临床使用。

尤其是9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医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房屋面积由2600m2发展到现在的4100m2;业务收入由55万元增加到20**年的344万元;固定资产由由9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万元;人员由84人增加到现在的132人。科室建设方面,从95年医院仅有一个疗区,功能检查、检验、放射三个功能科室,两个门诊发展到现在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疗区;急诊科、五疗科、口腔科、肛肠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12个一级科室;胃、肾、肝、心脑血管、风湿、骨质增生等10个专病门诊;检验、放射、功能、胃镜、CT检查、病理等6个医技科室。发展成为融科研与医疗为一体的民族医院为特色,蒙西医结合的综合型医院。

三、认真贯彻落实蒙医、中医《条例》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蒙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建国以来政府对蒙医药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们认真贯彻《条例》,弘扬民族医药事业,主要采取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一)宣传、贯彻、执行“条例”,每年坚持在“条例”颁布实施日,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台,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发放宣传单10000张,扩大民族医药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蒙医药发展。

(二)发挥中、老蒙医作用,根据其一技之长,创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促进医院向专科、特色医学方向发展。

(三)完善蒙医药继续教育机制,恢复传统授徒仪式,规定中、老蒙医收徒传技,继续传火,使其代代相传。

学徒选材高起点、高标准,由专科学历以上人员跟师学艺,为挖掘、继承、整理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促进理论创新,快出成果。

(四)积极开展蒙医药科研工作,对已形成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为基础组成蒙医药治疗“红斑狼疮”、“肝病”、“糖尿病”、“胃病”、“小儿癫痫”、“肾病”、“心脏病”等六个课题组开展科研攻关,用五年理论有重大突破,研究有成果。

如: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症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趋势,1998年旗蒙医院同河北省石家庄市糖尿病医院结为协作医院,成立糖尿病专科,他们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深入细致地钻研蒙医蒙药,经过科研人员一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蒙药“喜晶系列”7个品种,99年投入使用。它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而治疗高脂血症的纯蒙药制剂“其苏努通拉嘎”,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已做为兴安盟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设计和可行性研究,不久将完成科研开发任务,大批量投入临床。与此同时,风湿、宫颈糜烂、心脑血管、骨质增生等特色门诊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

(五)据临床调查我旗蒙医需求量5000公斤以上年,而我院蒙药制剂生产量不足1200公斤年,共需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有医少药”局面,我院多方协调,筹集资金,新建制剂楼项目已立项,今年年底可竣工投入生产。

这“五项”措施不仅对我旗蒙医药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也是落实旗委提出的“科教兴旗”战略具体实践。

四、存在问题:

1、专项资金、办公用房和蒙医药器械设备不足,制剂技术改造困难重重,制剂生产单一落后,难以满足民族医药学发展需求。

2、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不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人才资源优势,蒙医药人才严重不足,专业人才断层情况严重,后继乏人,不利于民族医药的研究和发展。

3、对中蒙医药扶持力度不够,中蒙医院生存发展成为主要矛盾。考虑生存无法发展,考虑发展、生存成为问题。

五、建议:

1、政府决策部门应给予倾斜政策,扶持蒙医药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尽量满足蒙医药发展之需。

篇8:蒙医对不孕不育的认识

关键词:不孕不育,蒙医理论,先天缺陷,后天病理变化

婚后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虽能受孕, 由各种原因导致流产、死胎而不能正常存活婴儿称为不育症。其因, 男女双方均有。有资料报道, 其发病率占育龄夫妇的10%~15%[1], 同时70%左右病因来自女方[2], 5%~35%病因来自男方[3]。

1 蒙医对不孕不育的认识

蒙医学认为女子婚后保持正常的性生活, 连续3年内不孕或孕育过又中断3年以上再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4]。蒙医的突出特点是以阴阳学说、五元、五行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蒙医生理包括胚胎的形成, 五元 (土、水、火、气、空)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三根 (赫依、希拉、巴达干) 、七素 (食物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精液) 、五脏六腑、五官、白脉系统等内容。蒙医认为人体生命现象是一个综合性而复杂的生命活动。人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五元、五行、三根、七素有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他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人体与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与体表之间, 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有密切联系, 他们相互制约来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平衡完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三根有20种特性 (涩、轻、凉、细、坚、动;腻、锐、热、轻、臭、湿、泻;腻、寒、重、锐、软、粘、固) , 三根的20种特性相对平衡失调时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继而产生疾病。

蒙医认为三根之任何一方若出现偏盛或偏衰, 或三根与七素之间平衡失调, 相互为害, 或由某种外缘, 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失调, 则导致疾病。若父母的精血有病, 就不会受孕坐胎。认为由于宿业不具备也不能受孕;五元不齐全, 就不能正常受孕。如:土则缺乏不能形成身体、水则缺乏身体也难形成、火则缺乏不能成熟、气则缺乏不能发育、空则缺乏不能获得发育的空间[5]。

双方感情不和或者外环境因素都能引起不孕不育, 三根、七素的相对平衡失调会引起巴达干与血相搏, 降注于人体下身会引起不孕不育相关疾病。

2 蒙医对不孕不育的分类

蒙医学认为:阳者是进行情欲的能力, 是繁衍后代的根本, 分为主体与分支两部分。由于前业与烦恼之故, 分为2个性别, 男性是壮的主体, 分支就是妇女[5]。不孕不育可分为2类:一属先天性缺陷, 二属后天病理变化。

2.1 蒙医对男性不孕的认识

正常精液色白、质重、味甜、量多;蒙医认为赫依使精液变涩、变灰;希拉使精液变酸、腥而黄色;巴达干使精液变黏、甜、凉而白色。肾脏与男性生殖系统关系密切, 肾虚在蒙医基础理论中属于“精府病”的范畴。“精府”位于下腹, 是“赫依”之总位, 有储藏“红白精” (血液与精液) 、补养正精、维持三根平衡相处之功能。三根平衡失调则感官的功能减弱, 身体虚弱, 精府与肾有密切关系;若三根平衡失调赫依减弱使下清赫依功能减退, 巴达干旺盛, 因巴达干的特性使火衰导致精液失固, 黏稠。或因血、希拉热渗于肾或精府使下清赫依功能减退出现精液衰损、心悸失眠、多汗等症状。主要诱因:久病体衰、多思妄想、疲劳过度、精神上受强烈刺激、频繁手淫、坐卧潮湿之处而中寒湿之毒等。主要表现:性欲亢进或减退、遗精、精液衰损、全身困无力、颜面无华、心神不安、腰酸肢冷、腰疼、耳鸣、心悸失眠、多汗、尿闭或尿频。

2.2 蒙医对女性不孕的认识

月经期或 (和) 产后饮食起居不适, 或乱用药物和外治等因素, 致使三根失调, 影响月经, 引起生殖器各种疾病[5], 从而影响女性生育能力。若出现突发事件或精神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会引起三根平衡失调导致生殖器官功能异常出现各种症状或疾病。夫妻双方精血正常, 经血颜色鲜红, 正常精液色白、质重、味甜、量多, 受神智意识、烦恼之故, 与五元会合, 三根保持相对平衡时这就是受孕坐胎的根源[5]。三根在正常人体的功能如下:赫依可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希拉有热能, 似酶的功能;巴达可滋生和调节体液, 似生命活动之物质基础。由于经期或 (和) 产后饮食、生活起居不当, 或因余邪未除, 恶血残留, 过度劳累, 疾病未能痊愈、血乱等引起三根平衡失调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现象;或因下身长期受寒凉、潮湿刺激, 多由子宫、卵巢、输卵管及阴道之赫依寒邪所致使子宫受寒邪所侵, 而影响胚胎之生长发育而致不孕。主要表现:月经失调、非时而潮、连绵不断或闭止, 月经颜色为黑或黄或紫或灰或如脓汁等, 月经量多少不等, 味腥臭, 常伴有痛经, 腰腹不疼, 下腹部不适, 下身常有冷感, 小腹酸。色泽枯槁、视力衰退、头昏耳鸣、心跳、脉象弱而沉或脉象无力, 舌苔灰白, 尿淡黄色等。

2.3 先天性缺陷性不孕不育

先天性无生殖器官, 身材过高或过矮, 先天愚型及其他遗传类疾病家族史, 阴茎睾丸细小或无睾丸等。

2.4 后天病理变化不孕不育

熬夜、酗酒、吸烟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夫妻双方曾有生殖器官的结合病史及有腮腺炎病史、多次宫腔操作史、服用特殊药物、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等都能影响生育功能。

3 讨论

蒙医学认为, 阳者是进行情欲的能力, 是繁衍后代的根本, 它分为主体与分支两部分。由于前业与烦恼之故, 分为两个性别, 男性是壮的主体, 如果男性没有进行情欲的功力, 即使有百余名妇女围在身边, 也徒劳。如若男性的精液无病而且旺盛, 女性便能繁衍后嗣。因此, 壮阳的主体是男人。分支就是妇女, 也是接受种子和种子发育的基地。如果父系的精血没有妇女承受, 主体也不起作用。前业与福德低微的人, 就要断嗣缺后因而选择分支, 妇女就很重要, 犹如没有下种的土地, 或者是脊薄于旱的土地, 下了种子也不会出苗一样。男女性不孕不育病之脏腑总的来说是精囊、卵巢。人的精、卵依存于精血, 因此男女共同的疾病, 主要是在精液, 他分房事、基础、需求三部分, 房事又分环境、情侣与先行阶段三个内容。男人长期独身住在家里, 妇女就像无枝叶的独木一样, 只有视而无男女之合不会繁衍后嗣。因此, 还须有男女情爱的欲望。为此, 居住环境须优美, 房屋周围有池塘、树荫、悦耳声不断, 心情舒畅, 会生情欲。情侣, 要年轻娇媚, 逗人喜爱, 甜言蜜语, 行为称心[6]。

后天病理变化性不孕不育病人的体质、病因、年龄、临床症状都有个体差异, 根据蒙医在三根、七素的彼此协调, 相互制约, 以蒙医的整体观、寒热理论为指导, 调节三根平衡等治疗原则, 灵活应用蒙药辨证施治是蒙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独到之处。

先天缺陷性不孕不育是蒙医不能治愈的疾病范畴。随着医学的发展, 先天缺陷性不孕不育可以认为是出生缺陷。生殖器先天缺陷、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异常等多种疾病属先天缺陷性不孕不育。

参考文献

[1]麦爱芬, 梁指荣.96例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4) :1734-1735.

[2]ZANATTA A, ROCHA AM, CARVALHO FM, et al.The role of the Hoxa10/HOXA10gene in the etiology of endometriosis and its related infertility:a review[J].Assist Reprod Genet, 2010, 27 (12) :701-710.

[3]黄宇烽, 李宏军.实用男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359.

[4]关祥祖.蒙古族医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7:12.

[5]宇妥·元丹贡布著, 马世林等译.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0.

篇9:蒙医瑰宝“五疗法”

在阿莫沙那老人身上产生奇迹的就是集中蒙医药精华的“五疗法”。“五療法”是包括灸法、放血、浸泡、敷料、涂擦推拿、针刺等多种外治疗法的总称。“五疗法”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蒙医药学原理,受到了国内外患者的好评。

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前后,生活在北方的蒙古族就已经开始运用“五疗法”医治疾病。八世纪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中就提到“治赫依病则用蒙古灸”,此外《黄帝内经》、《月光医典》、《大宇妥·元丹贡布传》等多部古典医籍中也都有对灸法、火针、放血疗法的阐述。属于游牧民族的内蒙古族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一年四季随水草迁徙,适应蒙古族生活特点的蒙医“五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据内蒙古中蒙医院五疗科主任姚哈斯介绍,蒙医是归于印度医学支系的民族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根因素、七素、三秽等构成的综合生命现象的活动过程,人的内脏与内脏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五疗法属于蒙医学外治法,即运用不同方法刺激全身穴位达到保健治疗作用。与中医穴位不同,蒙医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穴位,如针刺穴位有110个,炙穴有224个,可以采用放血疗法的浅静脉穴有77个等,通常情况下“五疗法”都是医生在分析病情后有所选择地综合运用。

“五疗法”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放血疗法,它采用专用的器具刺破人体表浅静脉特定的穴位,直接放出血来,调整气血循环,它对治疗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的高血压、神经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面神经麻痹等病有明显的功效。在放血前患者连续3天清晨空腹服用“三子汤”,同时,适量运动放松情绪保证静脉充盈。此外,用艾草、姜、盐等烧烤金、银针的灸法,利用冰、动物油、酒等敷于患处的敷疗,用油或药液作为擦剂进行推拿的推拿术,五花浴药浴,以及作为补充的蒙古针刺也各具特色。

进入现代后,“五疗法”又与其他兄弟民族医学和现代医学互相借鉴,扩展细化了很多操作规程,绘制出了独具蒙医特色的蒙医学穴位图谱,使古老的医术重新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上一篇:咏雾,咏雾苏味道,咏雾的意思,咏雾赏析下一篇:作文假如我是一滴水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