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2024-04-28

关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精选6篇)

篇1:关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打造幸福课余生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徐州市津浦西路小学 毛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放学后,很多的家长背着书包,带着孩子从这个补习班辗转到那个培训点„„本该拥有灿烂笑脸的孩子们,在大人的压力下生活,家长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形中生活的快乐吗?前段时间,我让六(1)班的学生给自己最近的心情打个分,满分十分,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给自己打十分,竟然还有几个学生给自己的心情打一两分!问其原因,大多数孩子都因为周末还要上家长给自己报的辅导班;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家长补充的作业等等。

如何打造幸福课余生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呢?

(一)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指学生放学后的生活。课余生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每年我们的孩子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家度过。这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的孩子们是如何度过的呢?有些家长和老师则认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要抓住、抓紧,使之变成了课堂的延续,老师们布置大量的习题,家长们给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进行查漏补缺。也有的家长只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课余生活不闻不问,毫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采取“放羊式”管理,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电视迷、电脑迷,这些家长只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其实孩子们也希望有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的家长。

有人说:孩子踏入小学的校门,就把童年弄丢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羞愧难当。作为一名家长,我陷入深深思考。其实,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是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所谓“输在起跑线上”完全是我们大人的看法。有的家长会说:看到别的孩子报班学习,自己家孩子不学就落后了。对于小孩子是否报辅导班,完全就是在考验大人的意志力和耐力。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精心布置有效的作业;家长在家中给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在家里能受到良好的熏陶,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习惯,完全没有必要送孩子上辅导班。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当从自身提高认识,在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中,可以进行很多丰富的活动,既可以有脑力活动,又有体力活动。例如制作模型、进行种植花草、养小动物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操作中遇到难题,则需要孩子动脑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生活中这些事情,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孩子们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如果孩子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感兴趣,家长们大可以支持,遵循孩子的意愿,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送到兴趣班学习。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多关注孩子课余生活,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体恤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会如您所愿。

(二)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切发明创造都是“行是知之始”。现在的家长过度的呵护和关爱孩子,剥夺了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有劳力,有劳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比如瓦特从茶壶烧水中得到灵感,看到蒸汽推动壶盖,由此想到用蒸汽推动机器。再如富兰克林通过雨天放风筝,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动手、动脑,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何使孩子课余生活有内容、更精彩呢?如今的很多孩子都在电视和电脑的陪伴下度过课余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简单罗列如下:

家中活动:看课外书、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琴棋书画、适当上网、做做家务等。

户外活动:放风筝、散步、游泳、爬山、钓鱼等。

社交活动:走亲访友、参观博物馆、做志愿者、参加社区,活动等。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优秀学生的父母都热心参与孩子校内外活动,即使孩子在这些校内外活动中表现并不突出,家长们也总是予以积极地肯定,并为他们能勇于参与活动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每一种经历都是财富。正如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作为家长,不去控制孩子的身体动作,而是想办法引导他的心;不满足于孩子表面的服从,而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这才叫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特别强调一点:家长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阅读不仅是父母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锻炼语言能力的良好工具。六年级的孩子阅读速度和水准有了提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一些中长篇著作,特别是中外经典的名著,在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和不可替代。他说: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英语班,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英语,大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样只能应付考试而已,不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阅读,是极好的一种信息输入渠道,我们应该鼓励家长选购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英文书籍、幽默小故事、笑话等。

(三)解放孩子的课余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五至七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课余生活中家长们在保证孩子有足够睡眠的前提下,多给孩子们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案例中总结出一条经验——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

1、给孩子时间上的自由。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觉。在充足的自由时间里,孩子们的个人爱好,兴趣和特长都可以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展示个性魅力。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就不会觉得无聊,在生活丰富的同时,还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2、给孩子玩的自由。教育孩子,“宜疏不宜堵”,我们要了解孩子喜欢看什么电视,上什么网,家长尽可能和孩子一起上上他爱上的网,看看他所喜爱的电视,可能就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那时再作引导,会更有说服力。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家长管制的越多,往往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干涉只能激化孩子玩游戏的无度,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学会控制。玩也是锻炼思维,也是创造,在与他人的活动与游戏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得到了培养。

3、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自由。孩子们慢慢成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像一位大朋友和孩子谈谈心,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也防止他们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还锻炼了他们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我让他自由”这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蔡志忠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4、给孩子创造的自由。培根说:为了进入科学的王国,我们必须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孩子们拥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时,家长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尽可能多地留给孩子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丰富和充实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很多,这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高度重视,多关注孩子的课外余活,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快乐的课余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顾伟:《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

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教材编写组:《家长必读》小学六年级,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篇2:关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星期五这天,我们班的男生又有好去处了,活动由温森炜,林小博客举办,地点在林小博家里,游戏就玩电视巜奔跑吧,兄弟》里的著名游戏一撕名牌。

到了林小博家中,分好了组,游戏开始了!我一组的人员飞也似的跑了起来,我组是黑队以跑为主,对方蓝队则己攻击为主。我和温森炜,陈鹏鸿与队长跑散了,眼看四个蓝队的跑了过来,我们三个闪进了一个房间,我们己经被发现了“全部死不如让我一人出去。”我队友藏起来后,我用左手按住了身后的名牌,一见到蓝队的身影,我便扑了上去,偷袭成功!现在人数一样多了,温森炜不躲了,扑向杜宇杰,纠缠在了一起,蓝队的人回过头去看了,我趁机上去又撕了一个人的名牌,只剩下陈子然了,几经拭探后,我与他撕扯在了一起由于我一只手按著名牌上,他怎么也撕不掉,而他自己的后背毫无防备,咝!我轻松的撕掉了他的名牌。我急忙跑向温森炜可来不及了,温森炜OUT!我连撕三人名牌,体力不支也倒下了。

望着杜宇杰去找我们队队长林梓杰时,我在心中默念:干掉他林梓杰,奔跑吧!兄弟!

篇3:浅析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课余生活是指大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等主导活动之外所过的生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1. 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大学生活都具有上课时间少、课余时间多的特点, 因此大学课余生活无疑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大学生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填充和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 可以展示其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

2.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相对独立阶段。大学生从五湖四海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 与家庭生活脱节, 加之大学生心理上又处于“断乳期”, 故“周末恐惧症”时时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 能将大学生旺盛的精力有力转移, 使学生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保持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效能, 促进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课余活动所固有的娱乐性,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使学生不断体验着良好情绪, 感到心情愉快, 精力旺盛, 思维敏捷。

3. 充实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锻炼各种能力。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各种学科面临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学科知识增长极为迅速, 知识更新周期变短, 每天的信息量极为庞大。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而学生的课余活动则补充了这种欠缺,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它不仅打破了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学方式, 而且由于课余活动具有的开放性、立体性、多渠道等特点, 培养了大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各种素质。同时, 课余活动也是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组织开展各种课余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协调内外各种关系, 能使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提高。特别是学生干部, 由于在课余从事一些社会工作, 比那些未担任社会工作的同学较多接触了社会环境中各种情况和人际关系, 对社会规范体验较深, 进而提高了应变能力。

二、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在几乎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大学生有太多的课余时间。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 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 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 而课余时间为4920分钟, 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 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来安排每周4920分钟的课余时间呢?大量调查研究表明,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早、晚自习时间和双休日等主要课余时间利用极不充分。只有不到30%的学生早上可以上半个小时的自习, 只有29.94%的学生能坚持在晚上学习2小时以上, 至于双休日, 学生利用得更是有限。在形容自己的课余生活时, 学生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无聊”。总之, 大学生课余生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大家关注: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高———闲聊、逛街、玩电脑 (玩游戏、聊天占多数) ;大学生课余生活自觉性不高———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 没有积极生活的意识;学校提供的环境不够———活动只针对少数人, 技能类活动少, 活动没有规范性。

许多学生承认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是自身的问题。学生是有主动权的, 能够自觉选择生活的方式, 而不该仅仅依赖学校提供的环境。但也有的学生表示学校应创造更好的课余生活环境, 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开展更有意义的、能锻炼人的活动。许多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较满意, 承认各类球赛、文艺活动、知识竞赛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课余生活。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过好课余生活

1. 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 从思想上引导其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个人是课余时间的消费和享用主体, 也自然是提高课余生活质量的责任主体。学生课余生活闲散、虚掷光阴的现象与学生没有人生追求、缺乏有效的目标牵引有关。因此, 改善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引导学生找准自我定位, 树立目标, 有意识地自主安排课余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安排的主体, 主动制定个人的活动计划, 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 并能自觉地进行调节;同时可号召教师在课堂上, 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式,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地安排课余生活。

2. 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 激励其成才欲望,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成才的观点, 激发其成才欲望。使他们珍惜时间, 能有计划地安排好课余生活, 自觉地运用课余时间补充课堂教育的不足, 拓宽知识面,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化被动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 极大提高课余生活质量。另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要让大学生认识到, 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期待、一种责任, 故更应勤奋学习, 只争朝夕, 做时间的主人。

3. 学校应提供充分的硬件条件,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余环境。

参加社团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要为社团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条件, 重视改善社团的工作条件。有些社团活动需要场地, 有些社团活动需要一些必备的器材、服装、道具等, 如一些运动类、文艺类的社团。还有些学术类社团需要一些查询手段和学校资料, 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解决, 将使社团工作得到良性开展, 在素质教育中能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 也更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素质的培养, 通过科技、文化、体育、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能充分挖掘大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他们融入社会、参加群体活动的最直接方式。大学生是青春洋溢的一代, 同时也是肩负众多使命的一代,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是有必要的。

四、小结

能否充分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发展, 关系到其大学生活的成败得失。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时空将不断拓展, 如何把大学生课余生活与课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参考文献

[1]白如娇, 李永军.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与身心健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 (5) .

[2]蒲冠州, 余辉.浅谈如何引导大学生过好课余生活[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5) .

[4]苟克鼎.课余活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 2000, (8) .

篇4: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课余生活 质量 调查

一、前言

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课余生活的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的行为偏差。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控制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对策,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某学院的100名在校的全日制的大专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56人,女生44人,城市的学生31人,农村的学生69人,大一29人,大二39人,大三32人,机电工程系17人,材料工程系15人,化学工程系19人,环境工程系15人,管理工程系人18,信电工程系16人。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以实现最终的分析与研究。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1.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①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统计的100名大学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多在三到六小时,其人数为63人,比例占总人数的63%,而九小时以上的人数仅占5%。

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和同学闲聊及打扑克、棋牌等也分别占5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2)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状况

学生对课余生活基本处于盲目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课余时间认真安排的仅占12%,有一小部分会对课余时间稍做安排,而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课余时间都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

2.对比分析

(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差异主要通过如何安排课余生活方面来反映。调查显示大一的学生在安排课余生活时最易受学校活动或课程安排影响,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安排课余生活时主要由自己决定。这也说明了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在安排课余生活上更有自主权。

(2)不同时间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首先,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里,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是学习(包括读课外书),占总人数的37%;而周末的时间里,学生们所从事的最多的活动则是上网。其次,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与周末的时间里学生们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不同,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用于学习;而周末的时间使用网络主要是聊天,看电视节目等。这充分说明了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课余时间去从事课余活动。

(3)大学生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的对比分析

在回答“您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的问题时,有42%的同学选择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而在课余活动中选择兼职或义工的人仅有15%。此外,在对于以下三种说法“①在课余时间里就应该尽情的娱乐交友;②在课余时间里应该抓紧时间学习;③在课余时间里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适当放松”的评价中,对于第一种说法普遍认为有点同意,占37%,对于第二种说法也普遍认为有点同意,占49%,但第三种说法同学们的普遍看法是非常同意,占83%。这说明了同学们都认为在课余时间里要劳逸结合,但实际上在课余时间里上网的比例却大于学习的比例。这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为不协调,存在着矛盾。

3.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问题及产生问题因素分析

根据对本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了解及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①课余时间充裕,但有效的利用率很低

即存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费的时间过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正好,但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无论是周一至周五还是周末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的人数居高不下,而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主要以聊天玩游戏的居多单独用于学习的较少。此外,在课余时间里和同学闲聊、睡懒觉居多。

②对课余生活安排盲目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并没有认真的考虑,仅有12%的同学认真安排,38%的同学稍做安排,而其余的占一半的同学是对课余时间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状态。

③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

通过对本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普遍为学习、和同学闲聊、睡懒觉、上网等明显比较单调普通,但却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37%的同学认为比较丰富,仅有9%的认为不太丰富,10%的认为非常枯燥。这就体现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够正确。

④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从“课余生活对您有何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上看,认为课余生活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所占的比重仅24%,而远远小于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所造成的经常无所事事及上网花费金钱和时间的负面影响所占的比重。

⑤课余生活脱离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

在大学生课余活动中做兼职或义工的人数很少,仅占15%,并且对于课余生活在“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的影响的比例也很小,仅占16%。这就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技能和经验上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

(2)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之所以有上述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不仅与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的人群等其他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分析造成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就要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①主观因素

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主观因素是大学生自身。首先,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进入了大学,不仅升学的压力解除了,而且大学的学习压力小、空余时间多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也相对以前大了许多。因此,大学生就会放松自己,并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与利用,只是随心所欲的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其次,爱玩是每个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天性,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群体,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再加之自控的能力较差,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好的课余生活的习惯,以致于造成了课余生活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②客观因素

第一,同辈群体。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说家庭是对一个人的社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同辈群体对一个人的社会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朝夕相处的是同学、室友,同龄人的相似性使他们彼此影响。由于大学生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平等地位关系,在与同伴的接触中,如果发现某种举动是别人喜欢的,那么这种举动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强;而另一些举动是别人不喜欢的,就会减少这类行动的出现,由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客观因素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一些独生子女家长产生了“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材、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出意外)等倾向,而这些心理倾向往往就成了影响这一代大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这些孩子来到大学之后,一旦脱离了父母及家庭的约束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

第三,学校及各种社团活动。由于学校及各种社团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首先,学校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关注及适当的引导,即使学校或社团组织了一些活动也是以宣传及创建校园文化为目标,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及要求,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学参与的主动性也不高,而且没有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帮助其分析和灌输正确的课余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使之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积极的课余生活方式。其次,学校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课余生活场所的缺乏才导致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无所事事,和同学闲聊、上网等。最后,学校缺少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及技能的机会,使学生完全与社会隔离,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某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从总体上对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大学生对待课余时间的状况以及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等课余生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时间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及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上的主观想法与实际行动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上述的课余生活状况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所存在一些诸如课余生活安排盲目、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及评价不正确、课余生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等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产生大学生课余生活问题的因素。总之,通过本次调查,反映出目前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质量不高,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都要高度的重视这一问题,及时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问题。

2.对策建议

(1)从学生自身入手,加强课余生活指导

要想改变大学生目前的课余生活状况,解决大学生课余生活上的问题,首先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通过调查有33%的同学在对安排课余生活提的建议是希望能够认真地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的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已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

(2)从理论准备入手,加强课余生活研究

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首先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于光远先生在1993年就提出:“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关于课余生活的专业,没有专门的课余生活的课程,也没有知名的课余生活方面的专家。因此,要大力开展在课余生活方面的研究,为指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奠定好理论基础。

(3)从学校及社团活动入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建议中有18%的同学希望学校和社团能多组织一些丰富的活动。学校及社团活动应该是在“业余、自愿、多样、收益、”的原则下开展的,学校及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合理、全面、丰富,既要包括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包括各类文体性与社会性的活动,在学生们学习到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此外,也有20%的同学希望能多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因此,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校外的活动,让学生多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学习必要的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从学校的设施设备入手,完善课余活动场所

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课余生活指导、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之外,还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活动和娱乐空间。

随着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不断增多,课余生活将会逐渐的演变成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提高大学生课余质量和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王雅林,黄鸿扬.闲暇社会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3]夏永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教育[J].长沙大学学报, 2007,(04).

[4]成功,莫可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5]王广红.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6]杨建新.透视女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J].中国青年研究,2003,(09).

[7]张凯.试论网络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J].内江科技,2005,(03).

篇5:关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首先是她躲我捉,我趴到柱子上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一直数到了五十,我睁开眼睛一看,她们早就没了人影。我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找不到。喊了几声也没人回应,还认错了三次人。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咯咯咯“的笑声。我随笑声走过去,发现我趴的柱子旁有一个黑影。我一扑,小迷就被我捉住了。我想:“妹妹比较难抓,还是要想一个对策”。

我朝小迷使了个眼色,她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们便一起学着妹妹妈妈的声音喊道:“演动画片了“她飞一般的从我背后窜来,我一扑,妹妹给我扑了个正着。我们异口同声的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捉迷藏结束了。

篇6: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220人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20份, 收回有效问卷204份, 有效回收率为92.73%。其中男93人, 女111人。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表, 将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课余生活态度调查 (见表1、表2)

表1显示, 对课余生活不满意的大学生占20.59%, 而满意者仅有19.61%, 其中22.58%的男生对课余生活不满意。因此, 应加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 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还发现, 仅有30.88%的大学生对课余生活进行了计划安排, 大学生对课余生活时间分配的满意度仅为28.43%。这表明多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随意, 缺乏目的性, 课余生活质量较低, 难以满足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表2显示, 大学生期望的课余生活主要为可休闲娱乐、可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可静心思考一些问题、可锻炼身体, 其中男生期望的课余生活为可休闲娱乐、可锻炼身体、可静心思考一些问题、可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 女生期望的课余生活为可休闲娱乐、可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可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可静心思考一些问题。可见, 期望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一选项女生 (44.14%) 明显高于男生 (18.28%) 。

2.2 主要课余活动调查 (见表3)

表3显示, 大学生主要的课余活动为看影视作品和小说、学习、上网娱乐、逛街购物、勤工俭学 (做兼职) , 其中男生主要课余活动为看影视作品和小说、上网娱乐、学习、勤工俭学 (做兼职) 、参加体育活动, 女生主要课余活动为看影视作品和小说、学习、逛街购物、上网娱乐、勤工俭学 (做兼职) 。男女生比较, 上网娱乐选项男生 (49.46%) 明显高于女生 (27.03%) , 而逛街购物选项女生 (46.85%) 明显高于男生 (17.20%) , 参加体育活动选项男生 (18.28%) 明显高于女生 (5.41%) 。

2.3 各类课余活动调查 (见表4~6)

表4显示, 大学生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种类主要为科幻类和言情类, 其中男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为科幻类和武打类, 女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为言情类和哲学类。

表5显示, 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浏览网页、查资料、玩游戏和聊天, 其中男生主要为浏览网页、玩游戏、查资料和聊天, 女生主要为浏览网页、查资料、聊天和玩游戏。男女生比较, 男生玩游戏者 (49.46%) 明显多于女生 (15.32%) , 而女生查资料者 (52.25%) 明显多于男生 (26.88%) 。另外还发现, 男生经常上网者 (5次以上/周) (33.33%) 明显多于女生 (9.01%) , 每次上网超过2小时的男生 (49.46%) 明显多于女生 (34.23%) 。由于男生上网时间长, 且以娱乐为主, 易形成网络成瘾症,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从表6可知, 大学生主要兼职意向为家教, 其次为调研和促销, 其中男生主要兼职意向为家教、促销和调研, 女生主要兼职意向为家教、调研和导游。男女生比较, 除家教外, 男生更愿意做促销类工作, 女生则倾向于从事翻译和导游工作。另外, 调查发现, 被调查对象中有30.39%的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同时66.1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保证兼职的安全。

3 结论

大学生课余生活是指除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活动, 开展大学生课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大学生对课余生活态度满意度较低, 认为目前课余生活时间分配不合理, 这可能与多数学生对课余生活安排没有计划, 缺乏针对性, 难以满足个人需求有关。

(2) 从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来看, 大学生课余活动主要有看影视作品和小说、学习、上网娱乐、逛街购物、勤工俭学 (做兼职) 等, 内容不够丰富, 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期望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他们对课余生活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包括娱乐型、兴趣型、健身型、知识型等。

(3) 大学生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种类主要为科幻类和言情类等, 构成不是很合理。

(4) 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浏览网页、查资料、玩游戏和聊天, 其中男生玩游戏者比较多, 并且上网次数和时间均明显高于女生, 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症。

(5) 大学生主要兼职意向为家教、调研和促销, 其中近1/3的大学生曾从事过兼职工作。因此, 学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 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保证兼职的安全。

4 建议

(1)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余生活指导小组, 对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进行指导, 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 (2) 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课余活动的种类,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辩论会等, 提升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 (3) 通过素质教育课程、画报、广播、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营造校园课余生活良好氛围, 培养大学生兴趣, 吸引其积极参与课余活动; (4) 建立校外大学生德育培养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等, 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其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平台[5]; (5)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建立大学生课余活动场所, 用于定期开展大学生课余活动。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课余生活满意度仅为19.61%, 对课余生活时间分配满意度为28.43%, 30.88%的大学生有计划安排课余生活, 大学生课余生活构成及需求均呈现多元化。结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现状不满意, 应加强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

参考文献

[1]王玉斌.构筑平台, 创新方法, 探索大学生课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4) :1~5.

[2]郝贵荣.大学生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J].高等教育, 2009, 4:118~119.

[3]盛凯.课外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科技文汇, 2009, 2:58~59.

[4]沈慧.我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36~137.

上一篇:小学生 环保主题文章下一篇:感恩父亲节的初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