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味道散文

2024-04-25

孤独的味道散文(精选8篇)

篇1:孤独的味道散文

孤独的味道经典散文

暮色越来越浓,眼前的黑在逐渐扩大,在加深,直到将街道、树木与建筑物一点点吞没。星星点点,是天上的星光,是人间的万家灯火。

父母回乡下给爷爷办丧事去了,家里就剩我,还有比我大十岁的表姐。爷爷的离去,使我内心无端升起一种莫名的恐慌与紧张,并随着夜色变浓逐渐加剧。年少的心灵不懂得人的生老病死,只有一种深重的悲伤萦绕在脑海,还夹杂着夜带来的恐惧与无助。为驱散这感觉,我和表姐早早地钻进被窝,想着早些入睡。我俩紧紧抱在一起,蜷缩成一团,以抵御心中不断升腾的“害怕”,可显然,我们的努力并没有成功,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都像是被数倍扩大,连平时安静的家具物品也好像在簌簌作响。我俩屏住呼吸,心砰砰乱跳,直至翻来覆去累到没有一点精神,才迷迷糊糊入睡。多年后我才明白,九岁时所经历的这场“害怕”,其实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的孤独的味道,伴着无助、恐惧与不安。这种感觉,在随后的日子里像影子一样跟随了我很久,以至于我怕黑、怕一个人独处、怕一个人睡觉,直到上了初中,这个阴影才慢慢消失。

第二次深切地体会孤独是在二十岁。这一年,身患糖尿病的母亲经历了八年的病痛折磨离开了我们。命运,在我尚未读懂母亲,尚未感念母亲之时,就将她带离了我的生活。我一直在纠结:我们之间是怎样的缘深,才能修得母女一场;又是怎样的缘浅,让她陪我长大,却不允许我陪她变老。或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无奈,让我都没有机会去感恩她、孝敬她。我多想和所有做女儿的人一样,牵着妈妈的手,陪伴她走到暮年,想带她走出县城,去看看名山大川,想看着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依然是一个优雅精致的老人,可这一切于我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母亲离开我最初的日子里,心里不再是年少时的那种恐惧与紧张,取而代之的是绵绵不绝的思念与绝望。世上最疼我最爱我的人没有了,四周,骤然充斥着无助与迷茫,那种撕心裂肺的孤独,走也走不出。

后来,去太原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个人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是难免的,好在与同学、与老师的相处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大学氛围所带来的愉悦与好奇。这种新奇感,冲淡了内心的不安和孤独,也促使我从思念母亲的情结中走了出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乃至成家以后,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又五味杂陈,才慢慢体会到,其实孤独无处不在:在你从繁忙中松懈下来时,在你情绪低落、压力很大时……许多时候,它会漫无声息地涌到你面前。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必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孤独,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面对周遭的一切,无人可以替代。当每日里为生计奔波,为辛苦学习的孩子忙着一日三餐种种生活琐事时,是无暇孤独的,直到有一天,和我共同生活了十八年的孩子,突然也要重复自己当年的老路离家求学。蓦然间,感觉孤独又来到了身边,有一种思念和牵挂会在每一个深重的夜将我紧紧纠缠。

每个周一早上,爱人在匆忙中吃过早餐后,就要到离我不远的城市工作了。在以后的几天中,我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我可以一个人将就吃饭,不再去想怎样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不用早上被闹钟唤醒,可以放心地睡到自然醒;晚上放纵地让自己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在不知不觉中入睡,醒来之后,外面一片安静,喧嚣了一天的广场与街道安静得只有路灯在发光,一种感觉瞬间包围了我,我明白那便是孤独。

许多时候,我努力让自己远离这种感觉,或许因为失落,因为寂寞,甚至因为恐惧。蒋勋说“孤独是一种常态。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静静的夜晚,当我在柔和的灯光下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当我关闭手机,远离朋友圈,重新阅读喜爱的书籍;当我透过文字,感悟到作家的情感如同清泉般流淌;当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丰盈和愉悦,我慢慢喜欢并享受上了这种安静平和的感觉。原来一个人吃饭、发呆、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时间设限,独自享受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种难得的孤独。

“暮色动前轩,重城欲闭门。残霞收赤气,新月破黄昏。已觉乾坤静,都无市井喧。”能在这样的环境,以这样的一种心境去体味静谧与孤独,何尝不是人生最惬意的事?人到中年,更需要解开心灵的种种羁绊,让灵魂在孤独的“冶炼”中变得如同羽毛般轻盈。

在饱尝孤独的滋味后,兀然发现,原来孤独并不可怕!在喧嚣的尘世,在身心倍感疲惫之时,学会享受孤独是一门学问,也是生活的艺术。适时放下一些困扰于心的人和事,心灵自会得到暂时的解脱。孤独,是与心灵对白的最好方式,会让内心变得无比强大。孤独,可以让人静静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寄托。在安静的时光里,想想最亲密的亲人和朋友,想他们的一天过得怎么样,想他们在这样静好的时刻,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在品味孤独,是不是像我深情思念他们一样,也在痴痴地思念着我。每每如此,心底自会升腾起一股淡淡的暖,却原来,孤独的味道不只是孤单与无助,而更多是安静与舒适、清欢与甜蜜,其间,潜藏着深深的幸福!

篇2:孤独的味道散文

有时候,我会感觉:孤单不是种苦,而是一种幸福;黑暗不是种邪恶,但却是一种成长。

从小,我就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从未经过任何的风风雨雨。一直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

由于家里小,我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以为着爸爸妈妈,每次我都可以很安心地睡着。直到妈妈也考上了导游……

自从妈妈也当上了导游,经常的,妈妈和爸爸有很多时候多会同一时间出去带团。我一个人在家,想起了名侦探柯南里面,死人白色的脸,血淋淋的身体,居然幻想了起来,当然真的好害怕,把自己蒙在了被窝里,一直哭泣,一直抱怨着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长时间的孤独,接触了长时间的黑暗,慢慢地,我不再一直害怕下去,反而让我坚强了起来。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我自己神经搭错了。

在天虹学校学习,是有晚自习的,每当7点到的时候,我们的第一节晚自习就结束了,到了7:15,我们变开始了第二节晚自习,第二节晚自习是比较自由的,可以自己阅读、写作业、和好朋友讲悄悄话。

吃好了晚点,一些人便会去洗手间,洗手间人多不黑,因为声音杂,灯会亮。可是对于我们后吃晚去洗手的同学,就多增添了几分恐惧。

这一天,我和时菁(小荷id:香乡),我叫她菁菁的。菁菁和我吃得比较慢,吃好后,打算一起去洗手间。走到半路,菁菁居然想偷偷回去,我拉住了菁菁,说:“菁菁,你干嘛哦?不洗手拉?”

“我怕呀,小吾,你看,那么黑,你不怕么?”菁菁反问我道。我勇往直前,走到洗手间跟前,说:“有什么好怕的,不看,我不走过来了么。”

“哇,小吾,你真猛。”说着,便和菁菁去洗手了。

其实,我觉得自己很奇怪。以前听马依城(小马)说:厕所里面死过人的,里面有鬼的。当时我也很害怕的,只是看见别人都害怕,我想安慰下她们说:“这有什么好怕的,鬼才没有咧!”天真的我,说出了那么一句天真的话,她们看着我,感觉我像个怪物。其实,我真的也很害怕的`,心里也认为小马说的是真的,世界上真的有鬼。可是,我不得不自欺欺人,我们班的女生都是比较胆小的,我在我们原来班级算是胆大的,我不得不用自己渺小的力量“保护”她们。

那是第二场英语考试结束的晚上,我们回到宿舍,进行最后一天的相聚,过了明天,也就最后一天时见可以见面了,这是我们住在学校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到了9点,聚餐结束了。便开始了“哭泣游戏”,宿舍长小马(马依城),带头开始哭了起来,接着是苏苏,然后是杭安琪(杭杭)和马雨潇(潇潇)。惟独,我、霞霞、岚岚没有哭。起初,苏苏、岚岚、霞霞还恶作剧,到我床上来挠我痒痒,害我从床上摔了下来,我把她们像赶鸭子一样,敢回了自己的床人,可是苏苏和小马手拉着手,开始诉说以前的开心事情。霞霞和岚岚作为最好的朋友,则在一起开心的聊天。杭杭和潇潇也算最好的朋友,她们俩也在一起聊天,一起痛哭。全世界都只有我一个人了,我觉得真的很寂寞,这个世界很黑暗,好似根本没有我的存在,悲伤的我,只能和自己的泪水打交道,有滴了一滴泪,在手在,默默地问泪水,把泪水当成顾瑶她们(我以前414的宿舍好友,比我大一岁,在我读六年级的时候,去读初中了),对她们诉苦:为什么要自己去上初中,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真的好后悔,为什么我要转来这里?认识那么多人。当时,我来到这了,一直把她们当成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我在天虹根本没认识过什么人,就她们,在我哭泣的时候安慰我;在我开心的时候陪伴我了;在我孤独的时候,陪我聊天。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孤单北半球》,歌词是这样的:

用你的早安陪我吃晚餐

记得把想念存进扑满

我望着满天星在闪

听牛郎对织女说要勇敢

不怕我们在地球的两端

看你的问候骑着魔毯

飞用光速飞到我面前

你让我看到北极星有十字星作伴

少了你的手臂当枕头

我还不习惯

你的望远镜望不到

我北半球的孤单

太平洋的潮水跟着地球来回旋转

我会耐心的等

等你有一天靠岸

少了你的怀抱当暖炉

我还不习惯

递给你照片看不到

我北半球的孤单

世界再大两颗真心就能互相取暖

想念不会偷懒

我的梦通通给你保管

或许,这就是我的心声。恋上寂寞的味道,让我更加坚强。也让我知道了:

有时候,我真的很伤心的,我们班有一两个女生不知道为什么,在别人的女生面前说我坏话,等女生相信了,再接近男生,对男生说。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哦,照理来说,我根本不值得她们嫉妒,要说成绩,我数学就拉分,只能当下下游的。要说容貌,我没有小马来的漂亮。要说什么我就没什么,一无是处,所以有时候,杭杭把我吓哭的时候,我就会想念在我还没出生前就死去的外公外婆,问他们为什么:为什么她要这么折磨我?成绩已经让我丢人现眼了,她还觉得不够么?还要折腾我……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我拿起爸爸从桂林带回来的白酒就喝了一口,玩电脑了,虽然度数不是很高,但是,过了一会,我便开始晕了。晕了一个下午,不过没吐出来。

篇3:《百年孤独》的孤独情结解读

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致辞中提到,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拉丁美洲的封闭、落后、迷信和固步自封造成了她的“孤独”, 同时也阻碍了整个民族的前进与发展。作者以自己的家乡, 一个拉美小镇为原型, 虚构出了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和一个名叫布恩迪亚的家族。以这个家族七代人连同着小镇在一百年中从建立、繁盛, 再到衰落, 最后一起消逝在历史中, 来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百年兴衰史。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个人命运和孤独编织成了一部家族史, 这个家族史又代表了一部民族史。通过这个家族, 读者可以感觉到整个拉美民族深深的孤独, 家族最后的衰败也在抗议和警醒着人们 :排斥现代文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孤独精神只会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灭亡。而作者的最终意图, 是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 冲出桎梏, 打破孤独。

在《百年孤独》里, 马孔多是个三面环水的神秘小镇, 一切东西和生活方式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 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直到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带来了磁铁、望远镜、放大镜, 用科学消除了村民和外界世界的距离, 愚昧的人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比他们自己的村庄精彩万分。尽管老布恩迪亚绞尽脑汁想出了“地球是圆的, 就像个橙子”, 并努力向村民证明自己的理论, 却没有人相信理解他, 人们无法接受外来的文明, 注定了无法改变的孤独。再后来的独立共和和无休止的内战使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西方的经济掠夺体现在书中的香蕉热, 这为马孔多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入侵。在一次镇压罢工工人的大屠杀后, 马孔多又回到了起点。村民无法认出自己的村庄, 原有的自尊与人格都荡然无存, 一切的努力和抗争都归于失败。在一百年这个轮回中, 马孔多带着它的孤独回到了原点, 随着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 在飓风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漩涡, 消失在历史中。

布恩迪亚家族中性格鲜明的成员, 长相不同, 个性不同, 但是都带有着统一的家族印记——孤独。存在于他们血液里的勇敢、自立、探险精神、倔强、桀骜不驯, 和乱伦的冲动, 使每个孤独者都能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个人徽记。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是马孔多的开拓者, 带领全村人建立了一个有秩序的繁荣村庄。他疯狂的迷恋着科学研究, 独自发现了地球是圆的, 钻研自动钢琴的机械运行原理, 但是他埋头追求真理和理性的时候, 村民甚至自己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 对他的开放性始终是冷嘲热讽。最终他迷上炼金术, 失去了理智, 被家里的亲人捆在大树下, 陪伴他的只有虚无的幽灵, 孤独地走向了死亡。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家族第二代人, 也是马尔克斯在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是在马孔多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 三岁时就能预知未发生的事情。他富有想象力, 并继承了父亲探索科学的求知欲。长大后参加了起义, 成为了一个名声大震的起义军领袖, 一生共发动了32场起义, 却无法真正让独裁统治彻底消失。他甚至拒绝共和国总统授予他的勋章, 又成为了反政府武装的革命军总司令, 去镇压自己曾领导的起义军。后来起义失败, 他签订了投降协议, 心灰意冷, 回到马孔多, 钻进作坊里终日反复制作小金鱼, 做好了熔掉, 熔掉了又重新做, 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孤独的世界。

在布恩迪亚家族性格乖张、行为怪异的众多人物中, 有一个与众不同之人物——美人儿蕾梅黛丝。她每天要洗澡, 而且一连洗好几个小时, 好把身上的污垢洗掉。她喜欢裸体于人前, 不受到任何世俗的约束。她拒绝所有男人对她的求爱, 凡是对她图谋不轨的人都要遭受厄运。她心地善良、拥有倾城倾国之貌, 但是心如止水、无牵无挂, 无欲无求, 所有人类的世俗情感在她身上都无法驻足。马尔克斯对这一人物的最终归宿是让她抓着床单飞上了天, 作者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保留她的这种纯洁而神圣的美。美人儿蕾梅黛丝就是书中美的象征, 在马孔多她被当成头脑简单、智商低下的白痴, 其实她才是心智最为清醒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 在这个污浊的尘世间, 她是无法停留的。而这种方式的美, 也是从头到尾的孤独。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以超现实的写作手法, 把布恩迪亚家族跟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发展完美结合起来, 用梦幻般的语言为世界带来了这部史诗巨著。一百年是一个轮回的单位, 孤独这个主题, 更多的是要警醒当下世人, 要团结进步, 这对发展中的民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摘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 通过描写马孔多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中七代人的兴衰消亡, 阐释了“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症结。而要摆脱孤独的归宿, 就要全民族团结, 统一力量, 共同摆脱孤独。

关键词: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范晔译.百年孤独[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1.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M].林一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7.

篇4:孤独的味道

作者 [日]村上龙

译者 王蕴洁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 2013年1月

定价 28.00元

说真的,我在书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马上取下没有犹豫,绝对不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也不是因为他那书名夺眼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仅仅是“美食家”三个字给我瞬间下了蛊。

回家细看,书的内封页上几个小字“料理小说集”。原来是小说,还是短篇。看第一篇《鳖肉》,觉得有种奇怪的趣味,说男主人公在纽约的某间按摩茶室里,遇到了给自己做了十天治疗的牙医,他和医师工会的人一起来旅行,把太太丢在酒店睡觉,自己出来找乐子。而,找到这个有乐子的地方,却是因着吃了鳖肉后而产生的预测。“有些女人腋下会发出一种直捣脑浆的味道。”这动物的味道是让男人陷落的诱因?故事读完似乎和美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关乎男女。鳖肉,仅仅是个引子。

于是,这本小说集的调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果然,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关乎男女、肉身和情欲。是视觉感官又是味觉体验,诱惑着我们的神经。

讨厌自己的长相整容十一次的女人,离婚两次,当着别人的情妇,和“我”亲热时,脸颊内的硅胶可以从脑门的位置移动到下巴;和很多女人纠缠不休的爱吃鱼鳔的男人,“我”吃鱼鳔的感觉像“在吃罪恶的东西。只要吃了罪恶的东西,我们就精神百倍”;在《酥炸带骨排骨》里,“我”想去纽约,找一个女人,一个妓女,不美的骨瘦如柴的皮肤又粗又硬又冰冷的她曾經给“我”带来了“爽翻天了”的快感,于是,每次去纽约都想再找到她,但每次都没有遇见。酒吧里的“妈妈桑”在回忆了一段自己在纽约的浪漫后,感伤地告诉他:一切都改变了,即使是料理,每次吃相同的菜味道也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使用相同的材料,努力做出相同的味道,最后还是会走味。“酥炸排骨”的味道总会不断让“我”想起那个百老汇的女人。难道是无法再相遇成了念念不忘?

开始,我是羡慕小说里自我带入性极强的主人公的,从美食之都巴黎,到和“美食”搭不到边的非洲马里无人能知晓的城市通布图,从奢靡富有的大都市纽约,到因通货膨胀经济几乎崩溃的里约热内卢,村上龙满世界地游走,拍录像带的职业有自由挥霍的洒脱。人生在世,渴念的不就是这份随心所欲?在《白灼响螺片》里,他告诉我们:“我不是禁欲的人,也不是道德家。”所以,他在故事里放纵情欲、消费身体、满足原始的欲求,但这种性爱方式却会令神经极度疲劳。身体和神经疲劳之后,就去找一个固定的女人,并以此来证明:“我之所以会找一个束缚自己的人,代表我不是真正的放荡。”他记得那个二十二岁的瑞士女孩,仿佛已经是他的深情了。

故事里的男女在异国他乡遇见,聊聊天吃吃《巧克力慕斯》,就能“再度以轻松的心情相拥”。难得的一次分手前的惆怅与痛苦,觉得是遭到了法国一处度假胜地的报复。那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可以炫耀的惆怅?

我知道村上龙绝对不是实践稀少而想象丰富的作家。他涉猎广泛,曾组织参与橄榄球队、摇滚乐团以及新闻社团,同时还涉足演剧、摄影。1970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不到半年就被学校开除,于是,他来到地处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他在这里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各方面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他的这本料理故事看着看着会让人内心荒芜起来。中国人讲究“食色,性也”。本性的东西,似乎也是无可奈何,尽情尽兴就是过瘾。但性和食也是一样的吧,过满过多过滥,最终只留下疲惫与伤害。伤害的是什么?是身体还是爱?

就像身怀巨资天天跑去吃“白灼响螺片”的男人一样,“白色的贝肉轻轻拂过嘴唇内侧,碰到牙齿和舌头,咀嚼后,和唾液混在一起,在口腔内打转了一下,被吸入喉咙”。而“响螺消失在体内的那一刻,又会引发新的饥饿”。虽然说“光我一个人,就大约吃了将近二十万元份的响螺。每次一吃完,味道就完全消失”。三天三夜吃响螺的男人,可能就像他自己自言自语所说的那样,是缺乏“爱的力量”而只有欲的索求?

在他的这些故事里,多的是一面之交的放纵,满足身体需要的亲热,游走在各种就餐场合,和无数怪异男女发生令人瞠目的灵肉接触,貌似美食林林总总,感官戏码层层上映,但,似乎没有爱。

村上龙的笔调冷峻疏离,那种带有科幻小说般的笔法被他用来描述本该柔软复杂的人情,只在偶尔间流露温情。整本书,三十二个小故事,只有三篇文字有着淡淡又不能忘记的爱意。《热狗》讲一个讨厌网球的老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一名冠军选手,特意买票来看看网球比赛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一篇《蛋包饭》,讲一个女孩在外面拍宣传片时,天天点蛋包饭吃,只因为从小家境不富裕,爸妈带孩子外出就餐时,她每次都点蛋包饭。是一点美丽的乡愁与怀旧。《墨鱼汁意大利面》里的那个男人,喜欢找有夫之妇的男人,和妻子离婚后每月见儿子一次,儿子却拒绝跟他讲话。结果,他在某次就餐时跟儿子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吃了这种面连拉出的屎都是黑色的”而得到儿子的回应,这份亲子间的回应让他哭起来,从此再不吃这一款意面,以免再次哭泣。

这仅有的几个有爱的故事,依然挡不住那些如黑洞一般吞噬一切的空虚。他告诉我们,快乐隐藏在禁忌之中。但快乐过后呢?他写尽了人在各种高潮的欢愉之后,留下的无法掩藏又难以抗拒的虚无。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美味千百种,而只有看过尝过才能懂得其中的深意吧?

看这本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食故事集,可能真会让今天的男女深陷矛盾之中。人生巨大的虚空,绝对不是一场场令人垂涎的豪宴、一次次完美绽放的性爱、一段段热烈梦幻的爱情或一本本动人心魄的书籍、一部部视听冲击的电影所能填满的。它需要把日子每分每秒地过下去,并在一路上找到自己的足迹,找到那一点点的存在意义。

看似活色生香的妖娆生活里,孤独永存。

篇5:孤独的味道散文

“风你变心了!”雷尽量控制自己的心情。

“我不知道!”风也感觉有点迷茫。

“你还能回来吗?”雷是爱风的,他不想说重话。

“不知道!”风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回来,她已厌倦清苦的日子了,她喜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

“难道你不要孩子了?”雷痛苦的望着风,他不希望孩子生活在破碎的家庭里,他想努力的保护这个家,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风没有作声,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孩子是风心里的痛,如果没有孩子她心里没有这么多矛盾,但面对孩子她真有点舍不得。

“风,我们还年轻,生活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雷其实心里也没底,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他一直很努力,能做的他都努力在做,可现实却没有一点好起来的迹象。

“雷,原谅我,我回不来了!”风其实很痛苦,他知道雷什么都好,什么都没变,雷对她的爱还如在大学里谈恋爱时那样的纯,但是和雷生活了这么多年,越来越让她觉得人的生活中除了爱情,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钱。雷和风这一对从前人人羡慕的情侣,就这样结束了他们的爱情。风将孩子留给了雷,一个人出来了,搬进了宇为她买的别墅。

自从与风离婚后,雷过着既当爸又当妈的生活。自己是一个办事员,要做的又是为领导撰写材料的工作,其实能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是很少的,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早没晚,所以照顾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为了不至于让孩子挨饿,干脆让孩子读了寄宿。一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明显下降,雷知道是自己没有管理好教育好的原因,也舍不得过多责备孩子,毕竟作为父亲不能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就是一种罪过。同时自己由于工作上常常抽不开身,没有时间去管理孩子,他感觉是自己的失职。到了第二学期孩子读书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老师多次打电话向雷告状,说孩子沉迷于网吧,经常通宵上网玩游戏。雷没想到孩子会变得这么快,在生气的同时,只好抽点时间去督促孩子。为了让孩子不去网吧,他一听到说孩子出去了,就到城里的网吧去找,有时候整晚整晚就是找孩子,这家网吧找到那家网吧,一找就是一个晚上,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孩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一个。

孩子是高二那年出事的。那天晚上,孩子和他的女朋友在一家网吧上网,碰到几个社会青年也在网吧里玩,这几个青年看到孩子的女朋友长得漂亮,就动手调戏,孩子生了气,在网吧的柜台上摸了一把裁纸的刀,一阵乱刺,有三个青年挨了刀子,其中一个被刺了八刀。两个轻伤的一个星期就出了院,重伤的那个将终身瘫痪。这个乱子实在的太闹大了,孩子被判赔偿医药费23万元,刑期6年。

开庭那天,风去了,孩子一脸的惊恐与无助。风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孩子看她的眼神,眼里除了害怕、委屈、痛苦,更多的是怨恨。一想起孩子那眼神,风的心就碎了,她知道自己是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是自己的自私一手毁了孩子的一生。

雷听了判决之后,脸如死灰一样的难看,眼睛里满是迷茫与呆滞,他一言未发走出了法院。回去后将自己关在房里一个星期未出来,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单位领导非常关心,让他请了长假,回老家疗养去了。

夜,死一般的寂静。佑大的一个房子里只有风一个人。她没有开灯,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目光呆滞的望着窗外,远处沿江风光带的霓虹灯红红绿绿,依然是那样的漂亮、艳丽、甚至于有很多浪漫的气味。

宇很久没来了。自从上次风提出要与宇结婚后,宇就再也没有来过。

风知道宇是不会再来了。当初宇说好的要和妻子离婚和他在一起的,可是她已等了八年,到现在也没有等来宇离婚的消息。

今天在超市里闲逛的时候,风分明看到了宇的身影。她很想去叫他,告诉他,不管他离不离婚,她都不在乎,只要他能经常和她在一起。可是话到嘴边,她看到了宇身边有了一个人,一个比自己年轻了很多很多的女孩。她亲眼看到宇拉着那个女孩的手有说有笑的,她目送着他们提着大包小包走出超市,然后上了她经常坐的那辆熟悉的宝马车。

篇6:孤独的自己散文

突然有种感觉,这世上真正的繁华喧嚣与自己无关,我只是我,一个真正意义上可有可无的人。一切就变得很淡,我现在是真的无所谓别人的冷落、白眼和嘲讽。即使他们当面表现出来,我也只会微微一笑,就像空气一样飘过。这与我何干呢?他们笑我,鄙视我,牵动的是他们的神经,我并不会因此而怎样,相反的他们到是浪费了不少的精力来让别人鄙视他们。

不知从何时学会了孤独,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慢慢淡化自己,就像海子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站在大海的视野里,品品那惊涛骇浪,无谓人言之类,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扬帆起航驶向自己的蓬莱,我不愿世人记起,我的模样,挥袖之间只留那一阵我曾借用过的风,待来世再补偿。

其实,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是很清醒的,但是,我不愿用我的清醒来换取那浮华的清静。所以,没事的时候我会喜欢看看书,我是不求甚解的,只求能与那书中圣贤畅游一番,看看他们的世界,这样真的很让人满足。感觉这一方世界里,原来还有这么一群和自己一样孤独的人。我不求别人理解自己,真的很无所谓。人浮于世,不能过于执着。

没事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喝喝小酒,然后晕晕乎乎地和自己聊聊天。深入的和自己的内心做一番交流,颇感得意。因为,我知道别人不会也不可能会有自己这样的“闲工夫”,他们用酒是来掩饰自己那颗虚伪的内心,而我不需要。

人总是要学会孤独的,因为人不可能一直热闹的活着。在这紧张的日子里写下这些东西,希望和你们产生共鸣!

篇7:孤独的心情散文

有的人喜欢热闹,从而害怕一个人长时间的独处。习惯了身边有许多人陪着、许多人围绕在身旁。听惯了亲朋好友的关怀问候,忙碌于每日不同的聚会。这样的人有许多,似乎他们从未体会过孤独的感觉,当然,一旦孤独来临便会变得焦躁不安、无所适从。

其实,人自出生生活于世界上,经历不同的事,然后在漫长而短促一生中走向生命的尽头。在这期间没有谁会永远的陪着你,所以我们要懂得在孤独中生活,为了生活的更加随意舒心,最好是懂得享受这份孤独。

童年的我是个喜欢热闹的孩子,整日好动贪玩,一刻也无法闲的住。我们的村里有个很大很大的麦场,乡亲们称之为官场。这里便是我们游戏疯狂地乐园,全村的孩子总会整日在官场相聚到一块:或做各种不同的游戏,或追逐打闹聊天。大一点的孩子或成年人会在那里打篮球,篮球架记得是四根竖起的圆木头,篮板也是方形木板,一切显得破旧而具有年代的气息。老人们则蹲在官场的某个角落或下棋或谈天说地,显得精神抖擞,不亦乐乎。

可是那时我的被父母看管的太严格,他们不许我出去玩耍,怕闯祸或跟别人学坏,便让我呆在家里做家务或写作业。天知道我那时心里只想着玩,听着麦场同班玩耍的欢声笑语,心里又痒又难受。是多么想出去,根本无心看书写学业或做任何事情。我恨不得插个翅膀飞到伙伴们身边,最好是具有悟空的变化更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溜之大吉。可是我不敢,一切也只有想想罢了,我害怕父母的责罚,而且十分惧怕。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

我家有个不大的果园,连通着院子,正好厕所便在果园里。我有时为了玩耍借故上厕所,偷偷溜进果园里,竟然从果园的两米多高的围墙上翻下去,跑到外面去玩,这一跳顿时双脚疼痛,却什么也顾不得,直起身体撒腿就向官场跑去。母亲喊我几声不见我回答便对父亲说道“这贼娃又翻墙跑去玩了。”

其造成的后果便是有时父亲生气的拿着皮鞭到官场找我,找到后一把将我抓住一顿毒打,或是母亲长篇大论的教育我一通。

那时我正上小学,也不知为何那么喜欢玩耍,冒着被父母责罚的危险也要出去玩,似乎找了魔一般。如今回想仍觉得不可思议,也许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吧。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此时我已经进入初中读书,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喜欢上了文学、音乐、书法。每到周末或假期我不再出门到官场玩耍,也不与任何人聚会聊天。当然有时同学朋友来家做客是有的,除此外我整日将自己关在家里,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

是享受,没错!我习惯了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果园的桃树下、在院子的某个角落,或在书房静静地读着。每每身心投入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有世间的一切。记得初春时节满园的桃花梨花,随着清风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在天空飞舞盘旋,最后散落在地上、落满我的全身。我却毫无觉察。,依然津津有味的啃着书里的神奇。文字总是充满神奇的力量,将我带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世界,随着主人公或悲或喜,其中的快乐也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了解吧。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书法,从小学不知所云的临摹字帖到初中以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练习书法可以让我静气凝神,享受别样的快乐,当然疲倦的时候听听各种音乐也是一种享受,尤其贝多芬的交响乐总带给我生命最初的振奋。

孤独让我懂得一个人的生活也是存在乐趣的,孤独也让我学会了沉思,一遍遍的反思自己,拷问自己的灵魂,从而有所顿悟,眼前的路变得更加的清晰。

当我受了挫折打击,悲伤难过时,会一个人躲在无人的角落慢慢疗伤,在孤独中寻找重新站起的力量。夜深人静时,看着窗外水一般的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会想起那片狭小而炙热的土地,那让我魂牵梦萦的亲人。同样的天空,却月是故乡明,在喧嚣的城市里再也看不到明亮的月光和蓝天星辰,我怀念那无尽的山、奔流的淘河还有……

有时我会在深夜的昏暗的灯光下奋力疾笔,写下一个个并不成熟却真实的文字。它是我内心的呼喊、是我埋藏的悲喜,也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我想孤独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心了解它、读懂它,它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生命旅途漫长,孤独无处不在,在孤独时听听自己的心跳,了解内心的呼唤,认准了方向,跌倒后再次爬起来,向前继续走下去。

篇8:从《百年孤独》看我们的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历来反应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但是这百年的孤独给我最深刻的是全书中充斥的那么多血淋淋的事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所蕴含的启示。还有那揭示的每一个深刻到让人害怕的最深刻的人性和最真实的情感。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中每个人不同的孤独都似乎就是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形形色色孤独的写实。而他们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的种种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也是对我们想远离孤独却总是陷入更多孤独中的讽刺。

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我想《百年孤独》也是在描写现实中的我们,不同的只是《百年孤独》把生活荒诞了,马尔克斯把孤独演绎到了极致:孤独至死。但故事荒诞到了极致总会显得那么真实,人心孤独到了极点总会让人觉着那么恐惧。布恩地牙家族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中了孤独的魔咒,他们的命运似乎从一出生就流上了孤独的血液,直到孤独地死去。他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孤独的本质也就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隔离感,以至于最后对孤独的妥协。但是我们的人生却没有被那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控制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就意味着我们摆脱孤独了吗?恰恰相反,当我们更多地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时,我们却在很多的时候被孤独之感侵袭。这样看起来我们合理的生活真的同小说中那一个个荒诞的人物故事是一样可悲的。透过《百年孤独》我们所得到是可以看清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也是在孤独中的,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孤独中和我们为什么会孤独,最终找出我们本来可以摆脱孤独的方法。

他们为什么会孤独,而我们为什么也会孤独呢?布恩地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而我们不是吗?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孤独同样是由于我们与身边的人缺乏交流、了解和信任,缺乏感情沟通和我们越来越多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很少再去关心身边的人事物而造成我们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当只有电脑成了我们“朋友”,手机成了我们朝夕相处的“玩伴”,一件件钢筋水泥的房屋几乎成了下班学习后唯一打发时间的地方,我们能不孤独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先进的科技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一小小的手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通过一台小小的电脑便可以做好多的事,可慢慢的我们的生活却被这一件件小小的东西所困住,我们不会再关心明天的朝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会再在夜晚的时候再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星,我们不会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停下来好好的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我们似乎对这一切都失去了知觉,更可怕的是被困住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价值观也慢慢的因为这些行为而慢慢变得狭小甚至扭曲。在宿舍里的晚上我们很少会像以前说说笑笑,大学前的学校夜晚即使面对着被老师逮住的危险我们也会忍不住偷偷聊天,如今大学里没有了这种限制可我们却很少在聊天,手机已经几乎取代了彼此身边的人,人和人之间再无更多的交流时感情就淡了,信任就少了,误会就多了,每个人就会变的冷漠,最终每一个个体的冷漠就形成了这个我们所在的小的群体的冷漠甚至这个社会的冷漠,而在充满冷漠的环境中我们岂会不感到孤独。

有时候孤独会是另一种的形式出现:迷茫,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阿卡迪欧·布恩是思想超前与周围人无法沟通的迷茫,奥雷良诺·布恩在战争中不知为何而战时的迷茫,阿玛兰丹在感情上的迷茫等等。迷茫导致他们的不自信失望甚至是绝望。而我们的迷茫在很多的时候同样是因为没有目标,缺少理性的思想,缺少追求的勇气,试想在人生的旅程中没有一份梦想相伴,生活该是有多孤独。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有憧憬,有梦想的,我们在无数个瞬间会下定决心去追求点什么,可是我们是那么的害怕面对一点点的困难,我们懦弱的站在梦想前边那一道道门槛前不敢迈出一步,或是在迈进去遇到点磕磕绊绊后就否定了自己就退了出来,我们都在幻想着成功东西唾手可得,可是却害怕一点点的付出。我们无法承受追求梦想过程中的那种孤独与艰辛,所以我们放弃了梦想,最终我们也被梦想所抛弃,最终一事无成的迷茫的看着未来的道路,无助孤独。认不清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的生活是孤独的;看清方向却战胜不了懒惰去勇敢追求目标那会是更加的迷茫,孤独会来的更深刻。放下手机,多和身边的朋友亲人聊聊天,离开电脑,多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鼓起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迈出去,遇到困难也坚强的走下去。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在结尾用一个毁灭来终结了这个孤独的循环,似乎预示着当人无法走出孤独时结果只能是毁灭。而告诉我们的是命运经得起上天的安排却经不起自己糟蹋。一部《百年孤独》其实也是一个对生活敲响的警钟。经常想起孤独至死的恐惧也许我们会更好地对待生活,认识到我们孤独的原因也许我们能更好避免孤独。

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仅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它反映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以及每个人不同的孤独, 同时还折射着当今现实中的孤独, 对现实生活有很大启迪作用。

关键词:百年孤独,人性,现实,孤独

参考文献

[1]李晓燕, 刘易平.马贡多的社会变迁及其现代性表现——《百年孤独》的社会学解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上一篇:话照亮世界小学作文下一篇:水法规及水知识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