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

2024-04-21

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共16篇)

篇1: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

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是听到好多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他们所说的没意思,大概是过年没有过年的味道和气氛吧。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犯难;吃穿用度跟过年没有什么差别;加之通讯网络发达,人们是无事不出门,即使不得已出门走亲戚,也是晚去早回,匆匆见一面,敷衍一番了事,颇有点应付差事的感觉。尤其是小孩子,宁愿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自得其乐,也不愿去亲戚家跟人交流。有时生拉硬拽去了,也是老大的不愿意,嘴撅起老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手机,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停止!

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形。那个年代,物质特别匮乏。大人小孩平日里穿的是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是包谷面馒头就是黑面馒头。人人都显得面黄肌瘦,于是我们小孩子便很盼望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好被大人领着去打一顿牙祭,可这也不是谁都能享用的——除非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过年就不同了,不但每个孩子都能穿漂亮的洋布衣服,新鞋子,白蒸馍更是能敞开肚皮吃饱!于是盼过年便成了我们小孩子最大的期盼,刚一放寒假就开始天天数日子。腊月初五,喝完“五豆”,初八吃完“腊八面”,我们便在大人的指导下,每个人手端一个小簸箕捡麦子里的石子,土坷垃,白面馒头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谁也不偷懒,干的特别卖力!经过几天的仔细筛选,大人们开始淘麦子,先是用井水,也就是咸水淘两遍,去掉灰尘和麦糠,之后才用窖水也就是“甜水”淘两遍,然后晾几天,到适当的干度后,由大人用架子车拉到生产队的磨坊去磨。由于磨面机的功率太小,又落后,机器从早转到晚,一个队的人家磨完,往往就到腊月二十一二。这时,大人们也不用去生产队干活,一年所挣的工分已经换成了布票,肉票,家里也分得了一二斤油。于是,忙碌了一整年的家庭主妇们更忙了,算计一家人的衣服伙食,力争使家里每个人都能穿上新衣服,用仅有的一点肉和油让家人吃好。我的母亲生性好强,又善良孝顺,平日里我们吃的饭食就与退休的爷爷不一样——爷爷常年吃的是白面馒头和最好的菜,我们则是黑面和包谷面,过年的时候更是要让爷爷多吃肉和油呀,我们姐弟四个和小姑小叔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爷爷常常把他舍不得吃的别人送的东西给姐弟吃,使我们不至于太馋。

母亲加班加点缝制好一家人的新衣后,在腊月二十六七便开始着手发面蒸白面馒头。馒头刚刚蒸到锅里,我们便迫不及待的问母亲啥时候出锅。当第一锅馒头出锅的时候,满屋便飘荡起一股香气,那是我们平日所不曾闻到过的。这时一向贪玩的我们是绝不会走出家门的,我们等着吃热腾腾,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当馒头刚一出锅,我们便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便狼吞虎咽起来。往往还没尝到馒头的味道,馒头已经到了肚子里,于是抓起第二个,也是三口两口下了肚,似乎已经吃出点味道了,当第三个馒头拿到手里后,忽然想起“油泼辣子夹馍”会更香,于是到厨房找到辣子,狠狠的咬了一大口,那叫个香啊,久久舍不得下咽。这个时候,一向家教甚严的爷爷和母亲也不多说我们,只要我们尽兴就行。

由于有初一不干活的习俗,母亲在蒸好两锅馒头,一锅包子后便开始做甜饭,炸各种面食和果子,做肉,腊月二十九赶完最后一个“穷人集”,捡点便宜东西,大年三十傍晚开始炸麻叶。这时我们小孩子是不允许到油锅跟前的,只能安分的坐在厨房隔壁的炕上,等待麻叶炸好母亲给我们端来,这往往要等到夜晚,但麻叶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都没有睡意。当香脆油酥的麻叶端进来的时候,我们的馋虫一下子被勾引出来,肚子咕咕直叫,于是一哄而上,洗劫一空,虽然没有解馋,但母亲也不会发善心再端一盘,这可是过年待客的吃食啊。在等待无望后,只好舔舔手上的油钻进被窝,在对大年初一穿新衣走亲戚的期待中慢慢进入了梦乡。

初一早上,天刚麻麻亮,两个弟弟便迫不及待的响起了鞭炮,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的鞭炮也已经响成了一片。我和姐姐还未及起床,伙伴们已经穿着新衣服来找我们了。我们匆忙起床,穿好新衣服,胡乱洗一把脸便出门到别的伙伴家。待大家都到齐后,大家便不顾寒冷聚集在村里的大路上,比较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鞋子漂亮。不知不觉天明了,男孩子在放完自家的鞭炮后,又开始东奔西跑找别人没响过的零星炮,整个早上村道里都是此起彼伏的“叭叭”。我的小弟弟很顽皮,他会总是点一个小炮仗突然扔到正兴高采烈谈论的我们这些女孩堆里,听到我们因害怕而尖叫,他却带着胜利的大笑迅速跑开了。由于他年龄小,我们也只是笑着骂他一句,又继续我们的谈话,及至母亲喊我们吃饭。

按照习俗,初二开始走亲戚或者在家待客。我们家在初二这天显得特别热闹,三个姑姑姑父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谈笑打闹,其乐融融。我们姐弟四个也最喜欢这一天。这天,姑姑们不但带了白面馒头和好多糕点,而且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一人只有一块钱,但这也足以使我们炫耀高兴好几天!这一天,我们也能跟客人们坐在桌上吃好吃的。期间,大多蔬菜我都忘记了,唯独记得一道被姑父称作“蜜饯”的菜——其实就是红薯切条后在油锅里炸的,出来后撒点白糖而已。我却感到又酥又甜,是从没吃过的美味。以至于烙在记忆深处,从此,每当吃饭时,总会想起这道“菜”,但当我工作成家后,想起来做了一大碗时,却觉得干涩难咽,再也没有了香甜的味道!

“破五”后,传统中的年虽然还没过完,但母亲所蒸的数量不多的白面馍已被我们蚕食得差不多了,剩余的是留给爷爷的。我们都知道规矩,但爷爷会把姑姑带来的他不舍得吃的糕点给我们吃。而姑姑们带来的白面大馍,母亲却藏起来了,母亲另外还藏了少许的肉和菜。这也是习俗,正月十五吃大馍,预示着吃了大馍能成大事。

日思夜想中,正月十五终于来了。正月十五是点灯笼的日子,下午吃完大白馍后,我们便盼望天快点黑吧。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和姐姐一人端一小块砖头,上边点着蜡烛——是爷爷和父亲怕蜡油留下来烧了我们的手特意做的,我们一手端蜡烛,一只手护着小心翼翼的走出家门。伙伴们已经在村道上来回行走了,有的直接用手握着蜡烛,有的打着灯笼。打灯笼的都是虚岁十三“完灯”时舅家送的。她们总是显得很得意,我们在嫉妒她们的同时,心里却暗暗期盼自己点灯笼的日子快点来吧。我的小弟弟这天晚上更顽皮了,他不点蜡烛,却点一根废三角带,边走边抡,看见谁打着灯笼,猛然就把三角带伸过去,有的孩子避让不及灯笼便被烧着了。当那个被欺负的女孩哭着回家告状时,却由于有十五烧灯笼的习俗,她的平日节俭的父母也不会骂弟弟,只是安慰孩子一番完事。

夜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被家人喊回家。正月十五,年终于过完了,大人们又要开始辛勤的劳作,我们也该开学了。但过年带给我们的快乐满足和期盼却永久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令人永远向往!

篇2: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爆竹声,更为家中增添了几分凄凉。我们一家三口静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着泪水,看着空寂的客厅,心中又添了几分苦涩,低头之间,一眼瞥到奶奶的房间,禁不住走了进去。看着空空荡荡的房间,心里的酸楚不禁又增添了几分。恍恍惚惚地坐在房间里,眼前浮现出和奶奶相处的一幕幕

日上三竿,我赖在床上,不肯起床,奶奶任由我窝在被窝里,直到我起来之后,赶紧为我端出特意为我保留的热腾腾的饭菜;深夜时分,我脚伤疼的无法入睡,奶奶赶紧翻箱倒柜地找膏药给我敷;当天气冷时,你轻轻地用嘴喝着暖气温暖着我,生怕我着凉;炎热的夏夜,奶奶总是不停的摇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让我睡得更加香甜

篇3:过年的味道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 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他的内心,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 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 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 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在其他孩子的眼中, 总是盼望着过年, 因为在过年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给他们买新衣服、新鞋、新玩具, 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因此在其他孩子看来过年是件快乐的事情, 可是到了王小林这里却变了味。在他心里, 他并不像其他小孩子那么渴望得到过年的礼物, 也不是想吃那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他所盼望的是其他孩子每天都拥有的生活, 那就是能和自己的父母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年饭。因为, 在他的记忆中已经不记得自己和父母一起吃饭时的情景了。

每到过年, 看着灯火通明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烟花绽放, 看着美味的饭菜, 看着邻家大人小孩一起欢快的玩耍……王小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滴滴的眼泪流出眼眶, 他心中有道不完的伤心与痛苦。

又快到过年了, 王小林的心里开始变得沉重起来。以往他都在电话中乞求自己的父母回家过年, 然而每次父母都说工作忙, 没有时间回家。今年他打算不再乞求父母回家过年了, 他理解自己父母的难处。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今年他的父母却说要回家过年了。父母要回家过年!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人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平常少言寡语的他现在的话也多了, 大事小事他都喜欢插上两句。

今年王小林对于过年是另一番感受、另一种味道, 和往年的过年相比, 气氛也变了, 对于王小林来说, 这种气氛再美好不过了。从王小林的笑脸上, 人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幸福快乐的感受。

篇4:过年的味道

年复一年虽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又开始絮絮叨叨地向儿孙叙述着过过年的林林总总时,是我们怀念过往那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了。

“二十二,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年忙下来,没时间吃,没时间喝,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更多的闲暇,才能一饱口福。杀鸡,宰鹅,煲汤,炖肉;泡豆嘴,长豆芽,煎豆腐,糗豆馅;摊合折,蒸年糕,包饺子,煮汤圆。各色美食,纷至沓来,祭天,祭地,祭灶王,祭祖上先人,阖家享用,款待亲朋,清香缕缕,缭绕不散。来得那样慷慨,来得那样集中,油油腻腻,吃够了重又怀念平时的小菜,那才是过年的滋味!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旧时童谣中,我们可以读出,“穿新衣,戴新帽”也是过年的一种念想。为了买到合身的衣服,人们成群结对,赶年集,逛商厦,熙来攘往,摩肩接踵,从头上到脚下,从内衣到外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左顾右盼,精挑细选。选款式,挑颜色,试肥瘦,谈价钱,认认真真地享受新年的甜蜜。

迎春,有锣鼓,有鞭炮,有焰火,有火红的灯笼,有簇新的春联,还有春节晚会、贺岁影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既养眼又提神……

春节,是一道盛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那味道,禁得起推敲,耐得住咀嚼,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广博的精神内涵。

虽然许多年俗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淡去,但那浓浓的年味早就从我们的嘴里、眼里、耳里种到了心底。

篇5:过年的现代散文

原来已经找很多借口不想着回到故乡,动车票不好买,再加俗务纠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够绊住自己的脚步,这是一年一年就这么走熟惯了的,直到踏上动车一路回到亲切的故乡,还仿佛是梦中一般不敢确认那熟悉又陌生的故乡,这是我自小长大乡土乡情喂养了我的故乡,这是我走到任何地方都难以忘怀的故乡,这是我非常热爱并曾经歌颂过的故乡,这是我永远都不会改变一直牵念着的故乡。尽管说这是我现在有些陌生而隔膜着的故乡,这个故乡已经有些让我不敢确认了,这个故乡的摸样现在已经不是我当初的故乡,这个故乡给了我一些崭新的感受以及新奇的想法,这个故乡在我一转身之间就阔别了三十多年,这个故乡转脸之间就变得不敢确认了,这个故乡就是我梦牵魂绕不能割舍的那个故乡,这个故乡是我最初的出发地和最终的归宿地,这个故乡让我有好多的理由一直挂在心上,这个故乡就是我的梦里乡土和温馨乡情的所在,这个故乡让我永远书写不尽抒发不完,这个故乡就是我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故乡。

现在的故乡已经不是那个小村庄了,现在过年也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忙活了,现在已经到处是一片城市的风貌,现在的人们已经过着优雅静谧的生活,现在的环境已经像是小康之后的和谐,现在的状态好像已经步入了城市文明,现在的人们已经在昭示一种大同的气象。村庄变成了一片一片的高楼大厦,村民的居住环境好像是连片的别墅楼,各种现代设施拔地而起簇簇矗立,人们的交往交流联系手段,变成了手机、网络、小轿车等文明方式。我看到自己家已经搬进了豪华的现代住宅楼,因为开发商就是自家的亲族挑头兴建的,诸多兄弟远亲也都成了毗邻而居的邻里,然而年间的应酬也大都是网线之间的问候,对门的邻居也只有在这一天过来敲开门拜个年,平常互相也只是匆匆间可以遇见,过年也都是各自在家里安享天伦之乐,更不要说平日里各自为工作忙碌了,人们好像是在互相之间疏远着,实际是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也是文明进步逐日提高的一种景象。

生活状态再也不是过去接近年根那样的急不可耐,也没有成群的孩子们在盼望着过年而急着互相打闹了。红火的节日变成了安静的享受,人们的亲情转换成了亲密的理解,故里的冷热终于化为了醇酒,心情的体味已经是今非昔比,时代的进步换来了人间繁华。我听到看到扎堆放鞭炮的少了,燃放礼花节奏放缓绚烂而适度,不知道集市上是否还是那么炒豆子一般放个不停,祭海神的是否还开着卡车拉鞭炮到海庙去放一整天吗?但是我见到人家或者公司的春联上多写的是“生金宝地”“聚财福窝”之类的字眼,不像过去那么文绉绉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了。家家的餐桌上都是鱼虾海鲜满桌,人们互相敬酒似乎还是免不了豪饮。听说今年竞选村长每张票涨到了一万一,由于村长就是本家我在这里透露秘密是否该挨罚一桮酒,其实众所周知这是一份现代荣耀该满一大觚才好,给人们有所贡献的当然要先坐得月楼痛快才是。要不这么想你生气担心那是杞人忧天,要不开发心智刺激效益哪来的这繁荣祥和,一片乡土养一片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法度,实际国情要实际人料理,这个已经没有几个人硬钻那个蜗牛角尖儿了,反正我们那儿没有几个人在网络上发帖子咒骂今不如昔,除了我还有工夫闲聊以外谁不忙着生意发财。

篇6:家乡的味道的现代散文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总爱写与家乡味道相关联的文章,写了《大泽山的葡萄》《家乡的芹菜》《遥想邻居枣红时》《落苹果》《出姜》……这些不都是家乡的味道吗?写着,写着,不想“小巫遇见大巫”了,这不,时逢金秋十月,在收获的季风缓缓飘来的今天,“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家乡开幕了,骤然开启了舌尖上的盛宴。我和妻乘兴驾车驶到了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感受到了另一番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若想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食在平度”,这个词儿已成了媒体和家乡人的惯用语,并将它赋予了品牌内涵:“食在平度”是根植平度市深厚的饮食、食养文化,发挥平度现代农业优势,打造以“美食+食材、美食+食养、美食+旅游”为特色,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旨在为游客营造全地域、全时空、全身心的旅游体验。

家乡的味道究竟如何,媒体的朋友替我说了:“真正的养生美食需要时空的历练,需要地水的滋养,需要文化的积淀,需要人心的浸润。当一个全国性的盛会聚焦于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里的美食已通过了历史的考验,具备了文化的内涵,并必定在这一次盛会中得以升腾。”

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家乡拉开序幕后,尚街、凯莱美食街、中杰品牌餐饮和同和老街等四处美食部落同时开张,各个美食部落现场都是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精彩纷呈,处处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煞是好看。我看到,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我在想,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这场独特的盛会中,将会感受到什么是美味,什么是盛宴,什么是健康……我把目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品牌,映入眼帘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平度特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撩拨着味蕾,触动着思绪。让我又在这个宏大场面全方位体验了十八种“地标牌”家乡味道,着实过了一把瘾。

打头阵的就是“大泽山葡萄”,大泽山葡萄种植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唐太宗李世民给赐名“狮子眼”开始,一直成为中国皇家贡品;接下来就是“平度牛肉”,它代表的战国时期流传至今的齐国人民机智勇敢的“火牛”精神成为佳话;“马家沟芹菜”也不示弱,马家沟芹菜种子曾于搭乘“神舟七号”遨游太空,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享有这一声誉的还有大黄埠樱桃、西红柿、西瓜,都打入了国内外市场。还有店子秋桃、蟠桃大姜、平度大花生、姜家埠大葱、洪兰菠菜、旧店苹果、云山大樱桃……这些家乡味道都曾飘香全国,享誉世界。观赏着、品尝着这些家乡味道,内心深处生发出无限感慨:“家乡味道真多、真浓,过去真没感受到这么多。”

在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我还感受到了家乡“十全十美”的味道,那就是“十大名吃”和“十大名菜”。先说“十大名吃”吧,有:店子火烧、南村煎包、大田豆腐、同和巧面、腊杆子烧鸡、旧店水煮肉、新和葱花酱、开花馒头、园中方大蒜水饺、手撕牛肉。这些我过去大都吃过,却没有今天这么齐全,确实让我大饱了眼福。

“十大名菜”可就不同了,我吃过的少,没吃过的多,这更感到新鲜。有:平度热拌凉、新河开凌梭、茶山香猪、冲天牛排、花椒鸡、年猪丸子、扒猪脸、祁红熏蹄、秀水牛仔骨、养生南瓜等。这些不仅让您吃着有胃口,而且道道菜有典故。

就说那有着浓郁地道风味的家乡名菜“平度热拌凉”吧:相传朱毛古城有一孝子擅长烹调技艺,以此为业奉养母亲。眼见着老母亲日渐年老体衰,忧心如焚,整天为老母亲的身体担心。时至夏日,想到老母亲最爱吃新鲜蔬菜,就选了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加入蛋饼、凉粉卷,用麻酱拌匀又怕菜凉,伤脾胃,就炒了一些细嫩的肉丝中和菜的凉性,端给老母亲。老母亲一看这五颜六色的菜就有了食欲,便问儿子:“这是什么菜?”孝子随口说道:“热拌凉。”老母亲没听说过这个菜,知道是儿子特为自己做的,尝了尝,感到特别好吃,就叮嘱儿子说:“多做些这个菜,让更多的老人享用美味。”孝子遵母命,精心制作,上市销售,成为平度市一道畅销不衰的菜品。家乡一句俗话几乎家喻户晓,就是:“热拌凉,不用尝。”就是对这道菜的最好诠释。

“冲天牛排”更有历史的传说:战国时,燕昭王伐齐,派兵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即墨、莒城未攻下。公元前279年,在攻即墨城时,即墨城守军知道田单是位足智多谋的勇士,公推他为守城大将军。田单把城里一千多头牛收集起来,给它们披上五彩龙纹衣,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上束好灌满油脂的干芦苇,再沿城墙根凿透了几十个大洞穴。田单选了一个漆黑的夜间,一声令下,将牛尾一起点燃,从凿透的洞穴中把牛放出,“五千壮士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从睡梦中惊醒,见一大群五彩怪兽,吓得四处逃窜。被“火牛”踢死的、被齐兵砍死的若干。田单又乘胜追击,全部攻下了城邑。打了胜仗后,老百姓杀了一头牛,将牛肉烤熟,放上一些佐料,送来庆贺,田单很喜欢这种做法,故取名为:“冲天牛排”,这个菜在家乡广为流传。眼里观赏着这道家乡名菜,我心里想起了多年前在家乡发生的“田单火牛阵”的故事,这道菜让我的思绪跨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虽说“田单火牛阵”的故事已远去,家乡名菜却延续着它的历史。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家乡的味道一出名,就打造出了“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品牌,有了这张“名片”,就引来了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美味名吃,置身于养生美食文化节现场,我见到了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国内外名吃,真是见了大世面了。在这里,我观赏到了“泰国花枝烧”“澳大利亚深海章鱼脚”“印度小吃”“朝鲜打糕”“马来西亚娘惹”“意大利鲜果汁”“巴西烤肉”“欧洲薯条王”“波尼亚无淀粉烤肠”……我还观赏到了“台湾上奉茗茶”“台湾鱼豆腐”“香港十二道风味”……还有“老汤老味老北京”“天津狗不理包子”“长沙大香肠”“彩云之南桂花糕”“重庆酸辣粉”“梅城之恋”“广东水晶虾饺”“一带一路蟹黄虾球”“武汉热干面”“常熟叫化鸡”“海南屏东椰奶”……这些早已使我应接不暇。

我驻足在“巴西烤肉馆”,只见巴西小伙在娴熟地烤着肉串,我把镜头对准了他,并“哎”了一声,巴西小伙转过头来,并报以会心地微笑,我不失时机地“咔嚓、咔嚓”频频地按动着快门,接着就招徕了许多买“巴西烤肉”,使他的生意火爆起来,我也乘兴买了几串“巴西烤肉”,细细品味,烤肉鲜嫩,美味可口、口舌生香;在“朝鲜馆”前,我见一朝鲜或是中国小伙正在抡着大木锤敲打“朝鲜打糕”,我从各个不同角度拍了他在家乡敲打糕的生动画面,这是平日里所看不到的异国风采;在“常熟叫化鸡”馆前,“叫化鸡”这三个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买了花40元钱买了一只,回家品尝味道不错,顺手拿起纸兜一看,啊?原来还是江南一绝,叫“洪七公叫化鸡”,再看一侧,还有《洪七公叫化鸡典故》,妻接过去一看,就念了起来:“南宋末年,江南名士—丐帮帮主洪七公行走江湖,饥寒交迫之际,偶得一只农家鸡,随以荷叶、黄泥裹而烧之,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去黄泥荷叶食之,奇香无比,皮酥香嫩,回味悠长,余味无穷,真乃人间美味佳肴……八百多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咀嚼着“洪七公叫化鸡”,我的思绪也是余味无穷。

参观“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归来,我在想,乘“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引来的这些品牌名吃,一旦“落户”平度,这不就使家乡的味道不断发扬光大,更多元化了,也就成了家乡的味道了,家乡的味道在变,在发展。待明年,不,待将来,家乡的味道将会更丰足、更美好!

篇7:过年现代散文

我们村还有个习俗那就是提前一天过年,据传在我们村的祖先中有位行动不方便的,每年祭祀都落在后头,为了争先所以才提前过年。村上人按户头抓阄,每年四户人家管年,在四户人中选一个为头的,叫年头,提前过年则由四位管年的人做东,请村上人吃饭祭祀祖先,早年要等到十一点后才吃饭,现在人图省事一般九点开始祭祀,九点多一点就开始吃饭,这顿饭村上的人都很上心,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來招待村上的人,一般是下午家家户户请客,谁家吃饭的人多,谁家在村上就有面子。三十的早上吃米粉蒸肉,刚出嫁不久的女儿会回娘家吃蒸肉,吃完就回婆家过年。年夜饭一般是不留出嫁之女在家过年的,早年的年夜饭有三个讲究,一是下午五点要开始烧火盘,年夜要大火,喻意红红火火。二是八菜两汤共十样,喻意为十全十美。三是守岁,一般要坐到初一临晨。初一早上要全村老少聚在祖堂拜祖宗的年,家家一圈鞭炮,在年头的号令下行三拜九叩大礼。早饭吃罢,上午参年,从村上年长份尊的开始,一直要忙到吃中午饭,下午一般不拜年,村上的人打牌的打牌,议事的议事,我一般会与村上的老人聊天,聊过去聊社会现实,更多的是聊村子上一年來所发生的点点滴滴。

篇8:过年的味道

自我懂事以来,我觉得过年是很快乐、很幸福、很温馨的。爸妈给我买新衣、新鞋,家里买鱼、买肉,做香肠、腊肉。父母和其他长辈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乐乐,亲亲密密。过年的味道真的很美很浓,很让人留恋。

最让我难忘的是2012年春节。我的爷爷奶奶在台湾,那时他们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50多年没有和大陆的亲人一起过年。因此他们决定回来看看大陆的亲人。团聚地点定在广东惠州,爷爷和奶奶坐飞机经香港赶来,爸爸、妈妈和我还有其亲友也从全国各地赶到,全家30多口人终于团圆了。

除夕之夜,爷爷带着我们到淡水大饭店吃团圆饭,一个厅里席开三桌。爸爸妈妈带我和爷爷奶奶坐在同一桌,满桌菜肴,花样特多,色香味俱佳,许多菜我还是第一次吃呢!爷爷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他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好呀,我们家终于可以大团圆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我们也给爷爷奶奶送去了祝福,请爷爷奶奶常回来看看,大姑姑和爸爸在谈话中感慨万分,大姑姑说:“不容易呀,今年过年我们家四代同堂,相亲相爱,亲情浓浓,真是天堂般的生活呀!回想起60年代,那种苦难真是无法言表!往事不堪回首,今昔对比,如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大姑姑和爸爸都是吃过苦的人,所以他们对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十分满足。我喜欢春节,盼望过年。过年的味道浓浓的,幸福的味道也浓浓的。

篇9:过年作文:过年的味道

五年级过年作文:过年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是多变的,有着跳跳糖般的快乐,有着棉花糖般的香软,有着巧克力糖般的苦中带甜,还有着薄荷糖般的清新。

一九九九年,刚刚出生的我才刚会用双眼

二零零四年,我已经六岁。家中有了两台电视,我拥有了一台,家人用另外一台。大哥让我坐在他的腿上,二哥倚在床边,对电视上的节目品头论足,时不时的喂我好吃的。过年的味道有着棉花糖般的香软。

篇10:过年的味道初中生过年作文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

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篇11:过年的味道作文

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

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

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我看

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

篇12:过年的味道

和小伙伴们放完鞭炮,访过亲戚朋友,吃过曾经垂涎三尺的美食,便要想个玩耍的法子来——缠。

飘荡在屋外的风声似“年”在作孽。夹杂于其间的雨声似乎沾染了狂暴,那风声越发凄厉逼人。几个小伙伴们一同钻入年糕大妈的厨房里。这厨房如此小,仅能容下我们几个捣蛋鬼。趁着大妈不注意,偷偷地在锅里撕下小点的年糕(哪敢蘸糖吃),一股脑儿地塞在嘴里。有时蒸锅太烫,手放下去就迫不得已地收回来。但即使被烫了也只得将两手抱拢躲在衣兜里,免得让大妈知道。可我们调皮的鬼主意总逃不过大妈的眼睛。每当大妈掀开锅盖准备取出这柔滑滋嫩的年糕时,便会看见那被我们偷偷撕走的小口儿。她总会笑嘻嘻地对着我们,然后装出凶巴巴的样子,问道:“是那只小老鼠偷咬了这一口儿啊?”

她将那块不整的年糕放在盘里,拿来刀沿着不平整的小口切下一小段来,举着小段儿,说道:“好啦,让那只偷吃的小老鼠把这点也吃了吧!如果没人承认,那就我吃了。”大妈故意把这小段儿放在嘴边,但还没来得及再看这诱人的小段儿一眼,就被那群是鼠非鼠的小伙伴们抢去吃了。后来呢?后来,那个抢到偷吃了的大毛喜笑颜开,故意抿抿嘴装出一副好吃极了的样子,而那些没抢到的小宝、阿亮、小小呢?他们嘟着嘴,径直走出厨房,到对门的阿叔家凑热闹了。

我们这群捣蛋鬼都知道,对门的阿叔有些“孩子气”,总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爱和我们一起玩。

他又俏皮地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毕竟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来找他,他自然也熟识了规律。那几个没抢到的小老鼠们便佯装出失落伤感的样子,这足以打动阿叔的心了。他是最担心我们伤心的——毕竟要过年,他怕我们的哭会带来晦气。阿叔从里屋拿出我们最喜欢的小甜点给那几个小老鼠吃,他们似乎略占上风,转头瞅瞅那抢到小段儿的大毛,举着那甜点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

大毛心动了,“捣蛋哥哥,我也要,我也要!”

“好好好,都有啊,每个人都有!”阿叔又从里屋拿出更多的甜点摆在我们面前的盘里,“尽管吃,过年了,吃得开心点嘛!”他乐呵呵地坐下来,看着我们抢着吃的丑态痴痴地笑了。

“咦,你怎么不吃啊?阿叔这东西多着呢,尽管吃!”

“阿叔,我不饿,他们这么喜欢就让他们先抢吧!”其实我那是已经有些饿了。

阿叔端着椅子到我旁边,示意我也坐下,悄悄对我说:“不饿也随便吃,这些糕点也吃不饱的。阿叔帮你一个人拿一些,别再被他们抢了。”他又走进里屋去了,真不知道他家究竟有多少吃不完的甜点。小伙伴们也抢完了,盘子里空荡荡的,连一片糖纸也没有留下。他们也感觉有些没劲了,这晚上不捣蛋一下也就没有意思了。

阿叔本以为那群小家伙还在那里疯抢的,没想到个个都静坐在椅子上,还瞪着眼睛看着他手上为我拿来的糕点。“捣蛋哥哥,怎么现在才把这最美味的糕点拿出来呀?我们都等急了。”阿亮说着便走到阿叔跟前,夺去了最大的一块糕点。

“喂喂喂,你怎么在我面前抢呢?我还没说这让你吃呢!”阿叔的原计划被彻底毁坏了——我看着他不安的神情,按捺不住猜起了他的心思。

“捣蛋哥哥,你端出来不给阿亮吃,是给我吃的吧!你的好意我接受了!”话音刚落,阿亮手上那最大块的糕点已经落在了小小的手中了。小小是个机灵鬼,她早就盯上了阿亮手里的那块提拉米苏芝士糕,趁阿叔没回过神来,先下手为强。

“小小,你敢抢我的东西,想吃我拳头?”阿亮说不过别人就喜欢打,上次花花被他打哭了全村的人都知道。

“哼,你来抢啊?你跑不过我。”小小得意地大口咬下糕点,冲着阿亮做了个鬼脸,就朝着门外飞奔而去。阿亮也冲出去了,在屋外传来嘹亮的歌声和叫声。

终于阿叔朝着椅子的方向走来了,阿瓜偷偷地叹了口气,又故意振奋精神,手依然放在阿叔的椅下。阿叔果真没有发现阿瓜的企图,因为没有人会想到那令人捧腹大笑的“学生打老师”。他刚要坐下,阿瓜迅速将椅子一抽,阿叔便“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屋外的风声突然止了,接着就是一阵哄然的大笑声。笑声在那狂暴的风声中随丝丝凉的空气互相撞击,有碎了一缕缕的,再也聚不拢来,就让新的起来,追着未碎的那一个,又马上把它也撞碎了。阿叔仿佛觉得笑声在黑暗的空中撞击,逃跑,追赶。

“阿瓜!”我们几个孩子大叫起来,似乎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阿瓜這个能把“捣蛋哥哥”都戏耍的人。阿瓜并没有不好意思,在这欢欢喜喜的大年夜,他做到了一个自以为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虽然口头说着“对不起,有没有受伤啊”的慰语,而心里却昂起头,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风声渐消,所有的尘埃都缓缓聚拢,轰响黑乎乎的天地,便再也无处看见了。那混合于一体的天地所挤出的世界重新清明起来。

冥冥中听见遥远的敲钟声了,只是我们这儿的新年标志,听到这钟声便到了新的一年了。陆续的烟花腾空,鞭竹爆起。

篇13:过年的味道作文

这几天我真正品尝到了年的味道。大年三十晚上,我急急忙忙地赶到奶奶家,一进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弟弟、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

篇14:过年的味道作文

饺子馅还没有包完,已经有点酸酸的味道。

招待亲友的馒头还有好几兜儿,婆婆在嫂子那蒸好的包着红豆顶着面花插着红枣的人口馍,已经滋生了满脸的黑斑,好丑!

学校发的牛肉丸子,因炸的太轻了,清炖时还有些腥气,所以至今所吃寥寥,所剩多多!

吃涮锅的金针菇,在冰箱了放久了,竟冲破保鲜膜耀武扬威的钻了出来。

冰箱被狠狠地实实地塞了三个抽屉,牛,羊,猪肉都被冰冻着。大年二十八,买的两只鸡,还硬硬的躺在那里,像木乃伊。除去拿去嫂子的两条鱼,还有从妈那儿拿来的小姨送的咸鲤鱼。

年前还有四五袋蛋糕,都被打入“冷宫”好久,没有出头的日子。若是当个小甜点在电饭煲里烤烤,那种香甜的味道一定充满客厅里的每一个角落,引得所有的人垂涎欲滴。可惜,当个正餐吃,不喜欢吃甜食的我总觉得这不像吃饭,吃的实在不和胃口,可这一切都错过了假期,开学,上了班,一天不在家吃饭,就更是被遗落了。

妹妹炸好的带鱼,大年初三就被妈包了让我带回来,正月十一小妹妹来玩时,又捎带了一包,但命运几乎一样,没有赏目悦胃,而是被塞入冷宫,等候发落。

姑姑年前年后给了两次柿饼做的甜点,还有妈给的用面、鸡蛋、糖、蜂蜜炸成的`面食,还没有资格进“冷宫”,冷宫早已是“虽席地不容间也”了。那只有放在仓库的竹筛里,被布蒙着,还好带给同事吃了两次,大家都赞不绝口。

过年称的八宝粥,红枣,糯米,香米,薏米,红豆,绿豆,黑豆……远远超出吧八宝,还有小山药蛋,姑姑家给的红薯,可惜的是,还有好多没吃完,这么熬时间用爱心耐心煮好的粥定是没机会“出世”了。

……

什么都没有吃完,什么都被塞进了冰箱,冷藏得久了竟发了霉,冰冻得久的,都硬邦邦的,全都披着一层白霜,竟分不清哪是鸡,哪是鱼,哪是牛肉,哪是猪肉?

这就是年的味道?准备了一大堆,吃都吃不完!

在北京工作的侄女送来的烤鸭,一半都没吃完,如今一半冷冻,一半冷藏,只等着时间久了,变了味了,那就只好幸福小狗大狗了。

每顿吃饭都准备的丰盛,每一盆菜都剩着,洗锅刷碗都并非易事。昨晚才将火锅里内容丰富的排骨、羊肉、丸子,统统倒给了藏獒。火锅用热水洗了还觉得不干净,蘸上洗洁精,锅里锅外,一点点细致地擦拭,只怕擦不净的油腻到了炎热的夏天会发了霉,我怕这火锅一年之内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等锅碗瓢盆都收拾好,各就各位之后,我看了一下表,竟然已经20:50了。给老公打电话,接女儿到哪了?一个半下午和整个黑夜渐近的三个小时,本想坐下来梳理一下心绪,玩味一下搁浅的文字,可不曾想,这个原计划的时间竟然在无穷无尽的家务事中消磨渐尽。

耳边听到开门的声音,洗手间女儿已走进餐厅,离睡觉时间越来越近,我也失去了动笔的兴趣。

文字最终还是被搁浅,原来这年味难道就是吃不完的东西,收拾不完的锅碗瓢盆?

篇15:过年的味道作文

新年快到了。大清早,爸爸、妈妈和我全部出动,买水果、做汤圆、包饺子,我也忙着和隔壁的小朋友们商讨该买什么样的鞭炮呢!今年,远在老家浙江的爷爷、奶奶也要和我们一起过年,为此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一遇到周围的小朋友,我就急忙与他们“分享”这个好消息。好久没有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了。

妈妈告诉我,他们小时候过年很热闹,过年的味道特别浓。家家户户总是忙着备年货,炒花生、炒瓜子、贴春联、放鞭炮。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一起收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特别难忘的是过年时他们还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不舍得吃的很多、很多的东西。妈妈告诉我,那是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我还是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过年时的那个氛围。

虽然现在过年没有妈妈小时侯那么热闹了,但我还是喜欢过年。

篇16:过年的味道

独立食评家

法国美食会会员

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读者朋友收到这一期《食品与生活》时,辛卯年新年越来越近了。放寒假啦!过年啦!小孩子们心里痒痒地高兴,可以玩一玩,吃一吃,拜拜年,收收压岁钱。大人们也在计划,今年的新年有点什么新花样?走几家亲戚朋友?是不是举家外出旅游?

年年难过年年过

自古以来,中国人把奇数叫“阳数”,而把偶数叫“阴数”。阳数不吉利,而阴数吉利。所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不吉利的日子。正月初一,有个叫作“年”的怪物来了,度过这个难过的日子,就称为“过年”。对付“年”要用桃符来“镇”它,后来衍化成春联,还有就是放鞭炮吓跑它,还要坐在炉火边“守夜”。火能吓退野兽,也能吓退怪物。这一切工作奏效了,也就到了大年初一的子时(晚23:00~次日凌晨1:00),人也饿了,累了,于是就吃饺子(同“交子”,即交子的谐音),南方人则吃年夜饭。

不过,过年的准备,实际上从腊月里就开始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故僧众要煮粥回馈施主,是谓“腊八粥”。腊八粥中的果饵,有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心、花生、白果、松子、板栗等。民间的腊八粥还有咸的,即以腊肉、萝卜、芋艿、花生、鸡丁、鸭肫、香干和糯米或粳米共煮。

腊月廿三是“祭灶”。灶神老爷上天述职,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千家万户所作所为,故每家每户要用饴糖粘住他的嘴巴,让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祭灶果”可真好吃,其中有寸金糖、牛皮糖、油枣、芝麻糖,还有疑似膨化食品的“祭灶果”。

腊月廿四“掸尘”,即大扫除。晚上,我们家还过“大年”。祖母说,大年大于年,所以要比冬至更隆重些。点香、烛、焚锡箔,做几个菜,祭一祭祖先。大人、小孩都要跪、拜、叩头。除通常的鱼、肉、蔬菜之外,还要有粉蒸鸡(婺源三蒸——清蒸、粉蒸、干蒸)、焐豆腐(也有人写作“糊豆腐”),将豆腐炒透后,加上米粉(不是米面)再炒,直至起糊。焐豆腐中要有肉丝和冬笋,以示其珍贵。

幼年的我,体味到父母亲的“年年难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先后添了二妹、一弟,60年代又添了小弟,加上祖母共九口人,物资又缺乏,没有更多的东西供养九张嘴巴以及六个孩子的学费、书费,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可是,父母亲总有办法熬过去,家里也很少有阴霾的时候,“肚中空空,心里阳光”、“年年难过年年过”,就是当年家庭生活的写照。

年夜饭的味道

南方人不吃饺子,吃年夜饭。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也是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餐。好不容易配给的鸡、鱼、肉、蛋、菜、豆(制品),烧一顿最好吃的菜,那就是我儿时盼望的“过年”了。除夕下午,祖母在家里作最后的准备,拣了四式小菜(装在分层的竹篮里),牵着我的手到住在南市西仓桥街的外公家里拜年。见了外公,我磕下头去,肥硕的外公已将我一把拉起,口中直叫“外孙皇帝,快快请起”。那四式小菜大抵是糟肉、黄鱼、如意菜(形似如意的豆芽烧油豆腐)和蛋饺肉圆(可放汤烩一烩,成三鲜砂锅)。外公每样尝一尝,再拿出野狐脸(玩具)、木头大刀、扯铃(空竹)、小人书送我。急急赶回来,家里已准备祭祖仪式,点上香烛,菜、饭满桌,依次磕头后焚锡箔,就可坐下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吃到喉咙口,坐着喘粗气,祖母出来分糖果、花生(也是配给的)。等到肚子稍微空出一点,母亲又端出赤豆红枣糖年糕汤(寓意:早出头,年年高),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餐才结束。

年味变了吗?

过年的味道,似乎有些“变味”。年夜饭当然要吃,但绝对没有了“涮一顿”的意思。单从吃的方面考究,其实天天都在过年。年夜饭更多成了团聚的机会。不过说实话,我自己肯定不会年三十去饭店吃年夜饭。每年的年夜饭已经成为商家宰一刀、赚一票的好机会。有时年前有机会去餐馆厨房看看,发现有许多半成品盛在各种容器内,如果管理稍有松懈,卫生状况堪忧。为了赚更多的钱,也因为订单太多,许多餐馆像足球赛那样,分上下两场。而且上席全是大锅菜,速度又快,风卷残云,吃得并不爽,价钱并不便宜,总有二三成的“虚头”。今年因为进货价上扬,一些餐馆只预收座位费,菜价随行就市,菜也临时再定,又不怕你不吃。说一句夸张的话,以“天价”来吃“准猪食”,岂非脑子进水。我是在小年夜中午和亲家两位,再加上弟弟妹妹,也去开一桌。真到了大年三十,请近在咫尺的亲家过来,家里开一桌,自己烧两个拿手菜,讲讲吃吃,给小孙女发发压岁钿,真开心。

旧时过年“花头经”很多。汉代的东方朔,当年的幽默大师在《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占完了,再是“人日”。记得小时候“人日”还要吃点年糕、汤团之类。那留过年的“年年有鱼”,此时也可正式落肚。有限的“宿菜”吃完了,炒一只塌菜冬笋,再烧一只“独脚蟹”(发芽豆),也是特别好吃。如果还有“血蚶”,那父亲就要喝两口小老酒了。

一直到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十五是元宵,十八“落灯”,即是旧时的“灯节”。元宵也要祭祖,不过小孩更喜欢拖一只兔子灯,在弄堂里跑。高兴了,扯一会“扯铃(空竹)”,“昂昂”地响起来,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上一篇:应届生通用简历模板下一篇:沿口镇小学09年少先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