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2024-04-10

高校基建合同管理(精选8篇)

篇1: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基建合同管理制度

一、总则

集团公司基本建设项目在确立承建(揽)单位后,必须签订商务(技术)合同。否则不得进入施工和开展业务。商务(技术)

合同签订由基建部牵头,煤矿承办。

二、合同签订

1、签订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施工或承揽单位已经确定。

(2)投资计划已经下达或投资已经落实。

(3)合同价款或结算方式已经确定。

(4)项目前期准备包括立项、可研及初步设计已经审定。

2、签订原则

(1)认真审核承建(揽)单位的资质。

(2)严格合同条款审查。坚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原则和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

3、签订程序

按集团公司现行合同管理办法执行。即经建设单位审核后,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审定,主管领导批示,总经理批示,最后加盖

合同专用章。

三、合同的管理

1、商务(技术)合同签字盖章后,具备法律效应。发包方与承建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2、基建部、煤矿要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并将有关要求事项及时反馈给集团公司有关领

导。

3、基建部、煤矿要明确专人,按项目、单位、工期、投资、价款支付办法等设立专项台帐。

篇2: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第一条 总则

为规范和约束同济大学基本建设合同管理行为,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合同法》等规范工程建设合同行为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同济大学基本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建合同的范围

学校授权基建处为一方当事人与社会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三条 基建合同的签订

(一)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跟踪审计等项工程前期合同,由基建处总师室负责草签,项目组工作人员审阅后在《同济大学基建项目合同会签表》上签字。由经办人送分管副处长进行审核,处长审定签字并加盖同济大学基建合同章后生效。

(二)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由基建处综合科负责草签。合同签订流程按《同济大学基本建设合同管理办法》第三条(一)款执行。

(三)施工总包合同由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草签,基建处总师室进行初审。项目组工作人员进行审阅并在《同济大学基建项目合同会签表》上签字,分管副处长审核、处长审定签字并加盖同济大学基建合同章后生效。

(四)修缮项目合同由基建处工程科负责草签,合同签订流程按《同济大学基本建设合同管理办法》第三条(一)款执行。第四条 基建合同的管理

(一)合同正式签订后,经办人必须将正式合同文本(正本)送基建处资料管理员并办理签收手续,资料管理员按规定存档。

(二)经办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定期或不定期向处领导报告合同履行情况。(三)对于合同变更的要重新签订书面补以协议。第五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

解决方式应在合同中约定,主要的解决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合同争议若需要进行诉讼解决的,必须与学校法律顾问协商确定方案后方可进行。第六条 附录

篇3: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1 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基本建设工作是指高校因教学、科研等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所需, 建设、安装或购置建筑物、构造物、机器及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工作, 简称高校基建。高校基建的目的是为学校教学、科研等事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条件。高校基建是通过建设管理部门有计划、有比例地进行建设投资和工程建筑的勘察、设计、施工等物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 (如征地、拆迁等) 来实现的。这些在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受到一定的有效的契约关系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是以合同为表现形式。简言之, 高校基建合同是为了完成高校基建任务而明确高校与受托方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高校基建合同具有资金额度大、履约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 比如作者所在的学校一般基建项目 (基建投资人民币1亿元, 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需签订基建合同近30项, 全校平均一年订立的各类基建合同数量近140项。因此, 加强基建项目合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基建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工程建设领域交易行为尚不规范, 高校基建合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使得高校在基建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2.1 合同法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为:1) 合同主体不当。2) 合同文本不规范。3) 违规签订无效合同。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高校基建项目承包资格, 不惜以低价中标, 在中标之后又以更低价格将高校基建项目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上无效合同的违规签订对高校基建项目工程质量、进度等均造成严重影响。

2.2 合同风险较高

具体表现为:1) 风险规避或转移意识不足, 不注重合同担保、索赔等有关条款约定, 使高校承担了大量的合同风险。2) 合同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不具约束力,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明, 有关违约金和赔偿金的约定及计算方法可操作性不强, 免责条款缺失等, 导致高校承担过高风险。

2.3 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缺失

一般而言, 高校对基建工期都极为重视, 而对合同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此导致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缺失。

2.4 合同违约现象严重

有些高校基建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随意修改, 甚至违背合同规定, 使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2.5 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

有些高校基建合同管理处于分散状态, 合同归档执行不够, 合同履约过程中监督控制不严, 合同履行完毕也没有总结和评估, 管理较为粗放, 手段落后。还有高校基建合同订立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 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相对落后, 没有按照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或优化, 使基建合同管理水平偏低。

3 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的流程优化

一般而言, 高校基建合同是由基建管理部门组织签订前的会签审核工作、办理签订时的用印签字程序、代表学校执行签订后的权利与义务。在合同签订前, 各高校的普遍流程是由基建管理部门的某一个科室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或招投标工作结果, 报请部门领导同意后, 实施工程业务的意向委托 (必要时还应进行委托前洽谈) 并进行合同拟稿。合同拟稿完毕, 书面依次征求并汇总造价、技术、施工、设备等科室意见。根据会签意见进行合同修改后, 提交部门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 部门领导送分管基建的学校领导正式签订合同 (分管校领导一般拥有该校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授权) 。

但是以上工作流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 会签审核工作几乎局限在一个部门, 缺乏必要的监督环节;2) “串联式”会签流程时间过长, 存在“先施工再签约”的风险;3) 合同拟稿未设专人专岗, 多采用对方单位提供的合同样本, 导致合同格式五花八门、合同质量低下, 容易给学校带来损失。

作者长期从事所在学校基建合同管理工作, 为了彻底改变以往工作的不足之处, 与各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协商, 对合同会签审核程序进行了流程优化。

3.1 责任分工

作者所在的科室为学校基建部门的合同管理责任科室。其他科室为基建合同的提出科室。提出科室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应在具体工程业务委托前, 向责任科室提出合同签订需求并提供与合同签订相关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图纸、预算、说明等资料。

3.2 合同拟稿

责任科室应根据提出科室的合同签订需求和提供资料进行合同拟稿。合同格式如有国家、上海市有关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 应按照示范文本内容进行拟稿。责任科室认为必要时, 可经部门领导同意, 在合同拟稿时组织与对方单位的合同洽谈。合同洽谈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3.3 会签审核

合同拟稿完毕, 责任科室应及时将拟办合同通过校园网络或电子公文系统分发至相关科室征求、收集意见。同时, 经部门领导同意后, 责任科室以书面形式提交学校审计部门进行合同审计, 提交学校法务部门进行法务审查。责任科室按相关科室、审计部门和法务部门的意见对拟办合同进行修改。如有必要, 还应及时征求拟承接此合同业务委托的对方单位意见。

拟办合同中涉及工程审计的条款约定原则上应以审计部门意见为准。拟办合同中涉及法律事务的条款约定原则上应以校法务部门意见为准。

拟办合同修改完毕, 责任科室将会签审核意见、修改结果等向基建部门例会 (或基建、审计、法务部门合同工作专题会) 进行汇报。相关科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根据会签意见、修改结果和会议情况, 对拟办合同 (终稿) 进行书面确认。

3.4 签订分发

责任科室负责联系拟承接合同业务委托的单位对拟办合同的确认、签章等工作, 提出科室配合。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 由责任科室按学校用印规定提出合同专用章的用印申请, 基建部门负责人报请分管基建工作的校领导批准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 由责任科室按合同所涉基建项目进行编号, 并按合同约定负责向提出科室、造价管理、基建档案、学校财务部门、学校审计部门和承接合同业务委托的对方单位进行合同文本分发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合同备案或登记的, 一般由承接合同业务委托的单位负责办理。合同提出科室须督促承接合同业务委托的单位及时办理合同备案或登记。

以上优化后的工作流程使得合同会签审核工作分工明确, 界面清晰, 设置了专人专岗, 落实责任。同时, 将“串联式”会签流程变更为“并联式”, 不仅增加了合同审计和法务审查环节, 还考虑征求对方单位的意见, 提高了合同质量, 降低了合同风险。优化后的工作流程使得作者所在学校的基建合同会签审核工作总体时间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 一些情况并不复杂的基建合同还能在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会签审核,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提高高校基建合同管理水平的对策

4.1 必须遵守的合同管理原则

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

遵守公平的原则。

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4.2 健全、完善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

尽管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主体是基建部门, 但基建合同毕竟反映了具有平等地位的法人与法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加之合同涉及的基建项目具有资金额度大、履约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 高校基建合同管理不仅需要基建部门全员参与, 更需要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法务部门以及用户单位联动协作。健全、完善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者所在学校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基建项目合同管理办法》、《基建项目管理办法》、《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基建项目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管理办法》、《基建项目业务洽谈规定》、《基建项目付款及暂借款管理办法》、《特殊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付款办理暂行办法》、《基建合同专用章管理办法》等等, 在工程管理、招标采购、洽谈协商、工程付款等方面做到与合同管理工作在制度上有效衔接。不仅如此, 我校还逐步修订完善了在基建工程招标文件中的合同内容。一旦确定中标单位, 除固有统一的合同条款保持不变外, 将中标单位的投标优惠或让利加入补充条款中, 或以书面承诺作为合同附件。按照上述方法操作, 不但可以摆脱招标投标完成, 合同迟迟不签所带来的工程风险, 还能充分表达建设单位意愿, 使投标单位慎重考虑投标行为。

4.3 切实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高校基建合同管理人员素质首先是根据合同管理工作程序, 选拔具有一定工程经验和较强法律意识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专员。其次需要基建合同管理人员不断加强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了解与学习, 特别要熟悉建筑市场活动, 充分了解考虑工程风险。第三是应当对基建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 既要赋予他们权力, 也要明确他们职责。适当地建立起竞争机制, 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以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为高校基建工作把好合同关。第四是建立起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合同信息管理体系, 加强合同会签审核的动态控制, 实行信息共享, 随时掌握合同管理工作进展, 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

4.4 提升合同质量, 推行示范文本

以作者所在的上海市为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联合制订了一系列工程建设类合同示范文本,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曾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联合制订一系列工程建设类合同示范文本。比如《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示范文本) 》、《上海市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 》等。这些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全面、依据充分、定义严谨、格式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推行示范文本, 将有利于高校基建工作在合同订立阶段将当事人双方的责、权、利明确与平衡, 提升基建合同质量。作者曾根据示范文本要求, 结合所在高校的基建工作实际, 与审计、法务等部门联合制订并推行了设计、勘察、监理、施工、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检测、环境评估、采购安装、技术服务、施工图审查等近20项合同示范文本。在拟订、会签、审核等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使各有关部门对合同条款的审核更具针对性。

4.5 重视合同谈判

高校基建合同谈判的目的是对合同内容、条款进行有效补充, 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经济和工程风险。正如前文所说, 基建项目具有资金额度大、履约周期长、涉及面广、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 这就要求高校谈判代表要注重合同谈判的前期调研工作, 要充分了解对方单位的真实情况、工程实际情况、相关业务、材料、设备等市场行情。必要时, 还应由基建部门召开合同谈判工作准备会, 以确定合同谈判的基本内容和工作原则。谈判代表严禁在合同谈判前将不利于学校的信息透露或泄露给对方单位。高校谈判代表还应了解的对方单位的经营权限、履约能力、商业信誉以及对方谈判代表的谈判权限等。谈判开始前宜先核实对方谈判代表的谈判资格和有效身份。合同谈判本着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 既要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 又要考虑对方单位的履约条件和能力, 防止无效谈判, 确保谈判所形成的文件资料有效、有利。合同谈判应有记录与签字, 并归档备案。

4.6 加强合同履行管理

有些人把合同管理等同于一般的文书工作, 这其实是一种肤浅和局限的认识。合同管理其实贯穿基本建设的始终, 它以合同文本为依托, 以合同关系为纽带, 是对基建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目标有机组合的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管理, 其对基建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合同履行管理是指高校基建人员应该理解、熟悉合同条款, 在项目管理中细化合同内容、执行合同约定、明确合同目标, 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去预防和纠正偏差, 细化一个个具体的分项目标, 使基建项目总体控制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只有对高校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合同动态管理, 才是真正实现了基建合同管理的目标。比如在基建项目实施中, 应密切关注合同文件中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条件的变化, 妥善处理好工程变更等等。

5 结语

总之, 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管理人员熟悉设计、施工、造价、材料、法律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大量知识;需要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需要充分了解市场, 提高法律意识, 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提高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水平。

摘要:加强合同管理对高校基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基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建议, 并提出了提高高校基建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基建,合同管理,流程,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攀, 陈斌斌.论新形式下高校基建合同的管理, 中国医学装备.2008.

[2]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3]孙翔, 张燕.高校基建项目中的合同管理.低温建筑技术.2008.

篇4:高校新校区基建管理探索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基建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0002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基本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新校区建设中,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结合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就新校区基建管理谈几点体会。

1制度建设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保障

1.1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1)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2)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

根据新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1.3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1.4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是保障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力量。

2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关键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门涉及专业广、学科多的综合性科学行业,建筑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基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化要求,在新校区建设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基建管理人员和队伍:

2.1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基建工程管理不同于其它管理,一个项目决策通过后,项目投资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基建管理人员代表学校使项目任务的目标实现,在这目标实现过程中,若基建管理人员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投资的损失或浪费,所以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办事仔细是基建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2.2必须有艰苦奋斗的动力

在基建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由于施工程序多、隐蔽工程多,工程建设周期长、加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甲方代表,要把投资、质量、工期控制好,就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把好每一关。工程施工只能根据进度计划和工序特点进行施工,甲方管理人员只能常驻现场,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和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作息时间完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周末、节假日、假期也在施工现场加班,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基建管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要选择的基建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吃苦耐劳、扎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动力。

2.3必须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作风

高校新区建设基建管理队伍必须把正确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作为基本要求,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建设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做到组织纪律约束和自我约束。纪律约束方面:一是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班子成员政治学习和工作研究,并形成例会制度,通过对工作和问题的相互探讨,促进理解和团结,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工作合力。二是通过强化组织生活制度,促进队伍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面:搞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制度约束和组织约束都是外因,其约束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觉性,做到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自己特殊利益,才能保证管理班子的健康成长和工作的顺利进展,才能真正为学校当好家。

2.4必须配置不同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基建管理队伍

新校区建设包含的项目内容很多,有房屋建设、土石方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工程、道路工程、供排水管网工程、校区配电系统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基建管理人员中就应配置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测量人员、水电专业人员、结构工程人员等,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监督。在工程投资控制方面,要有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敏锐性高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投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涉及的技术专业比较多,技术含量高,需要不同的技术专业并具备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才能把项目管理好,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3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前提

一个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很多程序。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以我校为例,根据学校已确定的规划要求及发展计划,对待建项目进行总体时间安排,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该报审的必须报审,该组织设计、勘察招标的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做到交织而有序的进展,以确保项目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完成。

这种做法从我们学校的实践来看,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效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4规划、设计、施工并重是搞好新校区建设管理的根本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特别在新区建设中,如何让一片空地变为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有文化氛围的高校校园,百年建设、规划当先。校园规划就是宏伟蓝图的定位,应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规划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校园的整体布局。在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应持严谨的态度、超前的意识来定位校园规划。以我校为例,首先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新区校园规划,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特征、地形条件、办学定位等各方面作仔细论证分析,确定校园建设理念,以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国际著名的规划专家和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严格论证,选出最佳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先进性和长远性。

校园规划完成后,开始实施单体项目的设计。在单体项目的设计中应特别注重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标志性建筑是体现校园特色的重要建筑符号,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从视觉空间、外观特征、人文地理、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校园特色。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从初步设计开始就应和使用部门对功能要求仔细分析,从使用定位、投资控制、功能布局等进行综合研究,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工程变更而影响工程的投资。

施工阶段,是如何把一纸蓝图变为实物的关键阶段,对基建管理部门而言是任务最艰巨、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如何控制好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是基建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体现基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管理不恰当或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投资失控、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伪劣等因素,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认真组织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验收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验收,如地基验槽,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

总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含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多方位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目前由于全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新校区项目建设中,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管理严、能吃苦耐劳、清正廉洁的高校基建管理队伍,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开芳.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1):6466.

[2]石行.关于高等学校基建队伍自身建设的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726.

篇5:关于高校后勤基建管理工作

王灼英 西昌学院 615013

摘 要:高校后勤基建管理工作

篇6: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探究论文

高校修缮工程的种类繁多,有修缮改造、装饰装修、管网维修等。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办公楼的修缮与改造,以及给水管网、绿化中水管网的铺设改造维修等。我国高校一般在学校独立设置有独立行政级别的基建部门和后勤部门,有的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由基建部门负责,有的高校由后勤部门负责,有的高校两个部门共同负责,存在管理混乱、出现三不管等现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人员不足、工人工资偏低等现象。并且多数大型维修改造项目无专业人员完成,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聘请校外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因此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施工单位的管理问题随之而来。

二、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特点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多、分布零散。多数为修缮改造,涉及的工种多、工期短,多则上月,少则半天,单个工程金额不大。虽然单个金额不大,但管理目标涉及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对其预算、规划、质量、施工等进行全方位跟踪式管理,因工程量不大,不能由监理单位完全替代,这就要求我们基建修缮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三、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建修缮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不确定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涉及面广,种类多,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或措施,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高校一般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修缮工程规模又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所以高校基建修缮部门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很困难,既要满足修缮的需要,也要满足学校审计部门的要求,有资质的实力雄厚的公司又不愿意来从事学校的小型修缮,如果邀请个体施工,又不能开具有效发票和公对公入账。这就给后勤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也会增加施工成本。

2.修缮工作量大、项目多、发生时间不确定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设施不断老化,以及房屋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大,大量修缮问题不断涌现。加之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缩短工期,不断赶工。新建筑只要过了保修期,维修问题就不断显现出来,且发生时间不确定,这就给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修缮项目涉及面广,种类多,在选择修缮项目时,修缮管理部门不可能有求必应。

3.缺乏管理人员、工程质量、工期无法保证

高校修缮工程数量多,修缮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人员匮乏,缺乏计划管理意识。有些领导只关心新建项目,对小型修缮工程不够重视,后勤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仅凭现实急需和个人意志办事或领导意见办事,且修缮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修缮不彻底,达不到修缮或改造的预期目的.,修缮质量与工期无法保证,造成资金浪费。

4.审计不够合理、经费难以控制

高校的审计过程非常严格,每一项达到一定金额的修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修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的重点往往放在新建大型项目上,小型修缮项目的审计仅放在程序上,缺少修缮工程的过程跟踪,这个审计结果带来不尽合理的地方。高校修缮工程存在工程量小,位置不同等问题,往往会出现人工费远远大于材料费的情况。修缮工程一般使用的材料较少,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采购,造成采购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修缮费用,这也给学校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5.资料收集不全

由于高校大型的基建项目都由学校基建处负责建设,许多施工图纸、竣工资料都留存于学校档案室,后勤没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出现跑水、连阀门都找不到的现象和施工中造成地下光缆、电缆、管线挖断破坏的事件时常发生。因维修项目小、数量多,基建修缮管理部门在维修结束后,忽略了对维修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如何加强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管理

1.建立完善的修缮制度措施,加强高校修缮工程的计划管理

加强高校修缮管理的制度建设,是控制好高校修缮工程管理程序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只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高校实际的修缮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修缮工程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才能使修缮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基于修缮资金的限制,高校应加强可预见的修缮任务的计划。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使用单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确定年度修缮资金使用计划,并为突发的临时抢修工程项目留出一定预备费用,减少进而杜绝修缮工作中的盲目性。

2.严格规范招标行为,明确施工队伍

在修缮工程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标文件的编制,杜绝暗箱操作,纪检部门要全程监督。如果修缮工程规模达不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高校又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后勤部门牵头、使用单位、纪检相关部门参与,邀请3-5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询价比对。达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的修缮项目,由招标办公室组织公开招标。对于高校自己有能力完成施工的小型修缮工程、抢修项目应由学校维修部门组织施工,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节约资金。

3.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修缮工程的施工管理

修缮工程涉及强电、弱电、给排水等专业,需要运用工程管理、电力控制等方面专业知识,而大部分高校修缮管理部门在此方面人才匮乏,仅有的人除了对修缮工程项目的管理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的突发事件。并且学校修缮管理部门的岗位参与学校的其他岗位聘任,没有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职称评定。所以,高校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为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在修缮项目施工工程中应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保证修缮质量,施工完成后要对成套资料进行收集归档。

五、结语

高校后勤修缮的管理应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持续提高高校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大胆尝试制度创新。调动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时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探索高水平地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有效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成均玉.高校修缮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12):135.

篇7: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

基建档案涉及建设方、招投标、监理、施工等多个部门、施工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直接导致基建档案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滞后点和难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硬性指标的效果,对表示工程形象进度的阶段性资料不收集、不整理。在项目竣工接近验收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以往工作惯例编制资料,交到建设单位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数据。例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不慎将地下管道挖断的事经常发生,不是因为技术人员不懂业务而是没有反应施工现场的真实记载资料可以参考。好多学校地下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逐步丰富和错乱起来,自来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电缆管线、暖气管线、雨污水管线等相互交错形成一个蜘蛛网,到最后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所有专业的管网图。建设历史悠久的学校,管网图成了某些技术人员脑子里的记忆,随用随想,时间久了,当年的现场技术人员退休后,这样的记忆信息就丢失了,给后期的维修和日常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档案资料编制质量不高

大多数高校对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或制度可以执行,普遍存在管理意识较差的现象。如果参建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工程资料归档意识薄弱,对于要归档的资料纯属应付竣工资料的要求。竣工图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它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和记录各种地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技术文件。许多施工单位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整理资料时也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归档资料质量不高。多数竣工图没有按实际施工程序进行修改,造成竣工图与实际竣工项目不相符,存在数据误差是一定的;竣工图纸上相关责任人审核没有签字,竣工图纸漏缺竣工图章,或者有竣工图章没有签名,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标识不统一。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资料还不能及时归档,严重影响了后期档案的完整性。

(三)档案资料的数据内容缺乏准确性

施工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变更,没有将这些变更的数据及时反映到竣工资料中,变更执行的程序也不规范,导致竣工资料存在误差或失实。档案管理人员只懂档案知识,没有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知识,难以确定归档资料能否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判断不清是否图物相符,不能准确识别数据可靠性。

(四)档案资料使用手段有待更新

传统的基建档案主要以纸质、实物为载体,易损坏也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立基建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的利用,一般是使用者到档案室查阅或借阅,使用者登记借出档案原件。这种使用方法的弊端是,原件借出不能保证安全,一旦丢失不可补救;另一方面频繁使用,原件会破损。因此,传统的档案使用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主管基建的领导、基建部门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档案建设意识,思想上要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校基建部门收集档案的责任感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基建处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基建部门作为基建工程管理者和基建档案的形成者,应有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工作中要坚持基建档案“三个同步”原则,即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要与竣工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同步进行。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标准,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接收新方法、新理论,摈弃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基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知道基建档案中四大部分资料即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阶段资料和工程竣工阶段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

(四)明确职责、及时收集,确保档案工作有效落实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校基建部门甲方工地代表要密切注意工程变更,及时查验、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变更记录和竣工图绘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施工变更数据和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甲方工地代表,确保基建工程竣工档案是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五)逐步完善基建档案现代化管理

篇8:高校基建合同管理

1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1.1 承包方违法经营

(1) 承包方借照投标, 挂靠经营。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是建筑市场的一部分,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承发包过程中, 承包人假借其他法人资质承揽工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然人借法人资质参与投标和工程建设;另一种就是资质级别低的法人借资质级别高的法人参与投标和工程建设。此两种违法经营方式给合同管理及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隐患, 前者尤为突出。例如:承包人 (自然人) 非法借用其他法人资质, 组成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差, 不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特别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将极大增加工程管理的风险。低资质法人借照非法承包的, 虽比第一种情况好, 但同样存在风险, 施工方一旦违约, 甲方难以找到真正责任主体, 若承包方不具备相应资质, 即便有施工合同, 也属于无效合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将会把学校置于两难的境地。由于修缮项目规模小的特点, 借照违法承包在高校日常运行中十分常见。借照经营不但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 也给高校工程管理埋下严重隐患。 (2) 分包转包。在修缮项目中, 如果评标规则制定不合理会有不当导向作用, 一些承包人为增加中标机会, 投标价都压的很低, 投标过程虽是优中选优, 但仍然难以避免低价中标, 中标后又将工程肢解以更低价非法包给小施工队, 或者非法分包、转包。层层压降, 层层剥皮, 加之低价中标必然削弱了利润率, 如此, 施工过程中或者偷工减料, 或者材料以次充好, 或者以各种理由修改既定设计图纸, 给甲方管理人员加重了负担, 更严重者, 为了维持一定程度的盈利, 施工单位会降低施工过程中必要的措施项目费投入, 更不要提安全文明施工, 这将极大增加甲方的风险。上述虽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但实际也是合同管理出现风险的源头。

1.2 部分合同权利义务不对等

平等原则, 即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合同的基本原则之一, 但在高校基建修缮项目中, 不论是施工合同还是采购合同, 都存在一些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对于承发包过程, 高校占据主导权, 高校管理者为了减少合同管理的难度, 有时会主观合并一些必备的合同条款或者附加一些有利于甲方的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中明显的一个误区是更多地强调了发包人的权利和承包人的义务, 更多的条款详细规定了承包人的义务, 而不提或少提承包人应享有的权利, 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 特别是对高校违约、赔偿等方面无约定或者约定不具体, 表面上看似乎对发包人有利, 但实际操作中却不利于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 也增加了甲方的风险。

1.3 合同流于形式、内容不完备

施工合同流于形式, 内容不完备这点在修缮项目中尤为突出。合同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是确认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中参与建设的各方权利义务的依据。施工合同必须是签订各方真实意思的准确、明晰表达。实际操作中,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施工合同往往流于形式, 合同中的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都按照过往经验统一签订, 尤其对于工程造价的有关约定, 既不属于固定单价合同也不属于固定总价合同, 似龙非龙。另外一种突出情况是合同文本约定不严谨、内容不完备。部分合同条款十分容易产生歧义, 涉及合同履行过程的一些权利义务条款缺失, 如此, 当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双方出现争议时, 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完善, 作为发包人的高校也难以有确凿、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 强化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招投标阶段的资质审查

合同管理之首在于招投标环节的资质审查。施工企业信誉、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同时也影响甲方管理人员在后续建设周期中合同管理的难易程度, 因此, 对于承揽学校工程的施工队伍务必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筛选, 尤其是对首次参加工程项目投标或项目承建的施工单位。新建项目相比修缮项目, 规模大, 投资大, 资质审查时要严格投标人的主体资格审查制度, 关键在于招标前, 高校管理部门应对招标主体的法人资格、资质等级、注册固定资产设备规模、业绩、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进行实质性审查。对于高校日常运行中的修缮项目, 由于其投资相对小、数量大的特点, 要重视使用有过合作且信誉好的施工队伍。

2.2 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是一个体系, 对于高校基建修缮项目而言, 好的合同管理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制度。 (1) 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 日常事务众多, 对数量庞大的基建修缮合同, 要建立授权委托制度, 这样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时效, 但应明确授权事项、范围、时限等条件。 (2) 招标文件会签制度。招标文件编制水平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合同质量的高低, 在基建修缮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 职能部门应将合同管理关口前移, 建立招标文件会签制度, 比如学校的基建、纪委、审计、财务部门应参与学校重要项目的招标文件的审核。严密细致、内容全面、前后一致的招标文件将降低后期合同管理的难度。 (3) 合同审查制度。权责分开, 明晰责任主体, 学校基建、纪委、审计、财务、部门应对施工合同的合理性、严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会商审查完毕后由校长或授权人代表学校签订。 (4) 合同资料归档制度。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针对自己部门职责范围对在合同履行过程产生的资料建立档案, 及时登记、归档。 (5) 对于日常修缮项目, 要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做必要的调整, 合同条款要完备、严密、实用。

3 结论

合同管理是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核心, 高校新建项目合同金额大, 修缮项目众多, 涉及面广, 有一定的管理难度。高校应重视招投标阶段的资质审查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利于高校基建修缮项目目标顺利实现, 也能有效管控高校管理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冉福松.浅析新时期高校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 2008 (8) .

[2].张应华.高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创新研究[J].经济视角, 2011 (1) .

[3].万小燕.浅析工程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J].硅谷, 2009, (14)

[4].宋宗宇.建筑合同法规原理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5].李江锁.高校基本建设问题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 29 (3) :98-100.

上一篇:慈孝征文下一篇:晒家风传美德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