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2024-05-05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精选十篇)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篇1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基建规模迅速扩大,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断暴露[1]。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普遍具有资金使用大, 建设周期较长, 政策性强, 技术需要高, 管理复杂, 财务风险大等特点[2]。 因此,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策研究, 对防控基建财务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动高校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 基建投资决策论证不充分

有的高校基建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缺乏民主意识和调研论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 缺乏前瞻性, 思想保守, 对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见不足。一些项目建设未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即开工建设, 有时为了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 投资规模报小建大, 使得基建工程项目“三超”的现象普遍存在。边建边改、部分初步设计或初步设计变更未经审批, 随意增加或变更工程项目, 建完后再改变用途、资金不到位造成工期延误和资金浪费等现象经常发生[5]。

2.2 对基建财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高校基建财务是学校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高校对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认为基建投资主要依靠基建部门管理, 财务人员只需按规定付款, 照章办事, 不需要参与投资论证和过程管理。在基建财务机构设置上, 有些高校将基建财务直接归属基建部门。基建财务人员也不是完全按照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等标准来选用。对基建财务管理认识的不到位, 必然导致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低, 基建资金浪费大, 基建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无法保证。

2.3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基建的过程管理不够

基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基建财务管理应该深度介入到基建全过程之中。只有基建财务管理渗透到基建过程中, 参与项目的立项、招标文件编制、招标、施工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执行、项目验收、交付使用等全过程中, 才能了解掌握基建管理中的第一手资料, 发现问题并及时把问题解决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 杜绝失误和浪费, 做好基建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目前, 大部分高校基建事宜都由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研究决定,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鲜有参加。如目前普遍存在的工程变更大, “三超”严重, 而财务管理人员均为事后知晓。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全过程参与基建, 基建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则难以实现。

2.4 基建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基建与财务部门协调不够, 对超规模、超投资和计划外工程项目, 财务人员只有在事后才知道, 致使财务人员不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计划执行。对工程项目的招标, 只有当投标单位来交投标保证金时, 基建财务人员才知道工程招标已完成。当竣工审计决算报告出来, 超支计划已成事实。由于各部门协调不够, 造成财务人员工作上的被动, 影响资金的有效控制, 基建项目的管理难以按计划实施。

2.5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基建知识和政策水平不高

基建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这就要求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应正确把握和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基建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 熟悉基建程序和基建管理知识。在基建财务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 以及遵循基建规律, 自觉做好基建资金的预算编制, 保证按工程进度执行和监督基建资金使用, 进行基建项目核算, 控制建设成本, 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 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基建财务人员对基建程序和基建知识相对缺乏, 不甚了解基建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过程, 致使基建财务管理与基建本身存在脱节的情况, 从而导致基建项目财务核算混乱和财务管理无序, 不能很好地发挥基建财务在基建管理中的作用。

3 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基建领导, 突出项目管理

高校基建使用资金量巨大, 如果校领导不高度重视, 管理不到位, 必将导致巨大的资金损失和浪费, 甚至出现腐败大案。因此,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高校建设工作, 做好基建领导组织机构的设置, 组建由校领导牵头, 基建、计财、招标、监督、审计、法律顾问单位等参加的既相互配合, 又相互制约高校基建领导机构, 全过程研究、论证、决策、监督、审查和管理基建的每一个项目, 全方位做好基建管理工作。在基建管理构架中要高度重视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选用, 只有选用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好, 责任心强, 财务管理经验丰富, 又熟悉基建知识和程序的优秀财务人员加入到基建领导小组中, 才能切实把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强调研论证, 重视基建计划

高校基建投资计划是高校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是主管部门掌握各校发展规模的主要手段, 也是基建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制订基建投资计划时, 应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与项目使用部门进行充分沟通, 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基建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基建计划的编制工作, 在编制年度基建投资计划时, 要结合已完成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以及未完工程的进度数据等, 分析预测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各种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 为编制年度基建投资计划提供参考。

严格执行基建投资计划。基建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基建投资计划, 年度基建投资额要以计划为准绳, 不能突破投资计划, 保证投资计划的严肃性。针对高校基建存在着“重决算, 轻预算”情况, 在基建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 基建财务部门先要确定施工预算是否与年度投资计划的内容相一致, 确保无计划外工程或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标准的情况, 再依据经过审查认定的工程预算, 作为向施工单位办理工程款拨付和结算的依据。同时, 基建财务部门应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加强和项目使用者的沟通, 对确因客观需增加投资的项目, 应报经学校同意,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方可追加投资, 同时调整基建计划。无年度基建计划、无预算、无用款计划的各类工程项目, 不得支付其工程进度款。

3.3 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全程监督

高校从事基建财务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 在基建日常财务管理上大多是遵循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基建财务管理的宏观规定, 缺乏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有效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因而,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基建财务制度建设, 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 建立相互制约和管理有序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明晰审批权限。在此基础上,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要全过程参与基建项目重大事项的研究、论证和决策, 切实做好基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确保基建财务管理到位, 控制有效, 反映真实。

3.4 参与招标活动, 严格过程管理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应参加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工作, 以掌握整个工程的造价, 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信息, 掌握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 熟悉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管理方式。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的全部情况有所了解, 在支付工程款、同施工单位进行财务结算等工作中, 才能充分行使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基建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工程管理, 经常到施工现场, 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有关工程管理方面的常识, 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 掌握第一手材料[6]。工程完工后, 对工程决算也要发挥监督作用, 及时与工程、材料、监理、跟踪审计等部门对账, 确保决算准确无误, 内容完整。严格按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控制工程款的支付比例, 严防超付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做到在支付工程进度款及同施工方进行结算时心中有数, 监督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是否超标, 监督款项支出用途是否合理, 以提高投资效益。

3.5 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加强变更签证控制

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和招投标文件等, 确保基建计划的刚性和合同的严肃性, 尽量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情况的发生。为此, 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要按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 确保基建计划的刚性和合同的严肃性。

二是制定严格的工程签证管理办法, 并认真实施。明确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隐蔽工程、零星工程、工期 (时间) 等基建工程签证范围, 基建管理部门不能随意变更项目, 或是增加预算。学校要制定变更项目预算审批权限。确实因设计变更需要增加预算, 须按规定和程序经报请领导同意后, 按实际发生数或套用预算定额确定变更后的预算增减数。隐蔽工程、零星工程的签证必须做好现场记录, 同时还要做好图像、数据资料的收集、保管、归档。隐蔽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施工、监理单位、审计部门及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工程验收签证。未经验收签证的,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覆盖和隐蔽, 否则隐蔽工程变更部分一律不承认工程量, 不能进入决算。

三是要高度重视工程决算工作。在工程决算环节, 学校要建立一支懂工程、懂预算、懂财务、懂法规的工程决算班子, 加强工程决算与监督, 防止工程决算时弄虚作假, 确保工程决算合法、合理和公正。

3.6 加强部门协调, 服务基本建设

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在基建过程中有着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基建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应分清职责, 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程序。防止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等的出现。基建项目在开工之前, 基建部门应向财务部门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开工许可证及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 以便作为日后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及时报送基建项目工程进度表, 以便财务部门合理安排资金, 保证工程材料款、进度款、结算款和物资采购款的及时到位。财务人员要按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关规定, 严格按照合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 及时准确编制基建财务报表, 为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资料, 为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服好务。

3.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为有效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应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廉政教育, 创造机会让其参加业务培训与交流, 以掌握基建最新政策动态, 提高工作技能和风险防控能力, 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从根本上为高效、高质进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思想和业务保障, 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7]。

参考文献

[1]张陈燕.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报, 2012, (30) :113-114.

[2]杨秀梅.试论如何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切实提高办学投资效益[J].经济师, 2009, (1) :121-122.

[3]李述有.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探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1, (5) :554-557.

[4]李谊, 伍军, 陈鸿鸣.浅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52-54.

[5]黄平.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39-41.

[6]郭书英.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经济师, 2012, (4) :106-107.

初探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篇2

摘要:基建档案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改建扩建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初探

普通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基本建设发展迅速,其间,形成了大量的基建档案。基建档案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改建扩建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详细记载着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敷设等建设活动内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序地管理好高校基建档案,既是建筑建设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总体工作的要求。

一、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的内容

(一)综合性文件。主要包括上级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征地、拆迁安置等文件资料;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资料;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资料;工程施工、监理中标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等。

(二)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文件。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单等文件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或试验资料;混凝土、砂浆等配合比及试验报告;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文件材料;工程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的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总结等。

(三)竣工图。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竣工图;室外各种管线竣工图;建筑工程竣工图;装饰工程竣工图;结构工程竣工图;给水、排水工程、强电弱电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以及其他特殊专业工程竣工图等。

二、基建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一) 为高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高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高校总体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等提供依据。

(二) 对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这些档案既为高校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所以,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高校基建档案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力度不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使得基建档案资料流向不清,档案管理职责不明。另外,由于基建工程和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均有相应的专业和技术知识不足,使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不规范。

(二)档案材料不完整。档案材料不完整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虽有基建档案归档率较好的项目,但归档率较差的项目不少,甚至很多工程项目竣工后没有档案材料,或只有工程主体档案,没有配套工程档案。

(三)管理模式不统一。从档案管理机构上看,有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基建档案管理较好,有的高校则不然,基建档案由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档案员兼管,形成的档案材料五花八门。

(四)缺乏专业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完备,既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基建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加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树立基建档案管理意识。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的情况,到工程完工即将交工验收时,才开始整理,这给档案整理带来很大难度。所以,高校的领导、基建主管部门、档案部门、项目具体负责人员,均要树立基建档案管理意识,自上而下重视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使用。

(二)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对基建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档案部门、基建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措施, 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严格验收基建项目档案资料。基建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基建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务必使得竣工材料做到真实、完备,归档范围符合要求,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

(四)强化档案材料编制工作。按照标准编制基建档案材料,是施工单位最基本的业务条件。 基建部门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明确责任,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档案材料的训练,不断提高编制基建工程档案材料的业务水平。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基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大力推行缩微档案、磁介质档案、电子文件档案在基建档案中运用。主管部门还应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档案检索系统,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利用效率。

(六)及时记录传递和变更。在管理过程中,频繁传递和变更,容易使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发生变化,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对档案的增减变动及传递情况做出相关记录,才可能有效地了解档案的来龙去脉,防止其丢失、损毁、失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意义非凡,通过对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必定为高校的基本建设,为高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钟敏.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7).

高校新校区基建管理探索 篇3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基建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0002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基本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新校区建设中,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工程的质量、校园硬件环境质量的提升层次等基本问题。结合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就新校区基建管理谈几点体会。

1制度建设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保障

1.1加强领导建设,为基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主管领导作为整个基建管理队伍的指挥官,(1)要认识到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理解、信任、关心和支持,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2)领导对基建管理人员既要加强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教育,又要放手让基建管理人员规范、大胆地开展工作,努力为部门人员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环境和勇于实践的天地,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作为主管领导要及时解决基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基建工作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建设对充分调动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细化内部工作职责,责任到个人

根据新校区建设任务要求,细化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包括对外协调、项目报审、项目前期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建设等等。通过集体研究落实到个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各项目负责人按所安排的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上报基建管理部门统筹审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各人汇报上周的工作进展情况,若偏离预定计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以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展。

1.3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良好的约束机制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学校与基建管理部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基建管理部门内部制定基建管理人员十不准。大中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面向社会由相关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小型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组织评审的专家由学校纪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基建管理部门不参与工程评标、定标。工程变更比较大的项目,必须上报上级领导并组织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以备查等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约束机制,使基建管理工作健康运转。

1.4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协调机制

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新区建设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等。协调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是保障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力量。

2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建管理队伍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关键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一门涉及专业广、学科多的综合性科学行业,建筑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基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基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化要求,在新校区建设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要求基建管理人员和队伍:

2.1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

基建工程管理不同于其它管理,一个项目决策通过后,项目投资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基建管理人员代表学校使项目任务的目标实现,在这目标实现过程中,若基建管理人员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投资的损失或浪费,所以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办事仔细是基建管理人员必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2.2必须有艰苦奋斗的动力

在基建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由于施工程序多、隐蔽工程多,工程建设周期长、加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甲方代表,要把投资、质量、工期控制好,就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把好每一关。工程施工只能根据进度计划和工序特点进行施工,甲方管理人员只能常驻现场,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和妥善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作息时间完全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周末、节假日、假期也在施工现场加班,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基建管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要选择的基建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吃苦耐劳、扎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动力。

2.3必须有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作风

高校新区建设基建管理队伍必须把正确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作为基本要求,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建设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坚持做到组织纪律约束和自我约束。纪律约束方面:一是坚持每周组织一次班子成员政治学习和工作研究,并形成例会制度,通过对工作和问题的相互探讨,促进理解和团结,形成分工不分家的工作合力。二是通过强化组织生活制度,促进队伍廉洁自律。自我约束方面:搞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制度约束和组织约束都是外因,其约束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觉性,做到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自己特殊利益,才能保证管理班子的健康成长和工作的顺利进展,才能真正为学校当好家。

2.4必须配置不同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基建管理队伍

新校区建设包含的项目内容很多,有房屋建设、土石方工程,规划定位放线工程、道路工程、供排水管网工程、校区配电系统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等建设项目,在基建管理人员中就应配置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测量人员、水电专业人员、结构工程人员等,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强有力监督。在工程投资控制方面,要有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对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敏锐性高的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投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涉及的技术专业比较多,技术含量高,需要不同的技术专业并具备有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管理,才能把项目管理好,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3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是新校区基建管理的前提

一个项目从立项、选址定位、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很多程序。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以我校为例,根据学校已确定的规划要求及发展计划,对待建项目进行总体时间安排,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该报审的必须报审,该组织设计、勘察招标的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做到交织而有序的进展,以确保项目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完成。

这种做法从我们学校的实践来看,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效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4规划、设计、施工并重是搞好新校区建设管理的根本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特别在新区建设中,如何让一片空地变为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有文化氛围的高校校园,百年建设、规划当先。校园规划就是宏伟蓝图的定位,应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规划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校园的整体布局。在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应持严谨的态度、超前的意识来定位校园规划。以我校为例,首先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新区校园规划,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特征、地形条件、办学定位等各方面作仔细论证分析,确定校园建设理念,以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国内、国际著名的规划专家和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严格论证,选出最佳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先进性和长远性。

校园规划完成后,开始实施单体项目的设计。在单体项目的设计中应特别注重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标志性建筑是体现校园特色的重要建筑符号,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从视觉空间、外观特征、人文地理、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评选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校园特色。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从初步设计开始就应和使用部门对功能要求仔细分析,从使用定位、投资控制、功能布局等进行综合研究,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工程变更而影响工程的投资。

施工阶段,是如何把一纸蓝图变为实物的关键阶段,对基建管理部门而言是任务最艰巨、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如何控制好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是基建管理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体现基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阶段,管理不恰当或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投资失控、工期拖延、工程质量伪劣等因素,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项目的失败。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认真组织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验收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验收,如地基验槽,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

总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是含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多方位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目前由于全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扩大,在新校区项目建设中,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管理严、能吃苦耐劳、清正廉洁的高校基建管理队伍,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开芳. 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1):6466.

[2]石行.关于高等学校基建队伍自身建设的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726.

高校基建管理刍议 篇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这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也对高校基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高校的基本建设和其他类型的基本建设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其建设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发展水平的高低。高校基建管理工程并非单独的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监督, 而是一项复杂、系统、综合的工程。搞好高校基建, 需重点把握好四个阶段的报建、采购、在建、保修;而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四个环节作为抓手, 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2 制度建设

高校基建应不断健全管理制度, 出台一些制度管理办法, 并在办法中细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科室与项目部的工作内容和相互配合、衔接等工作。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基建,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相关上级管理单位、非直属高校为了加强基本建设管理,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结合学校实际, 也制定了此类型管理办法文件。

不仅是建立基建管理制度, 其他跟基建相关的制度也要建立, 如基建审计制度、基建财务制度、基建会计制度、基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优良的制度化管理是保证系统健康运转的内在制约力量, 能限制职工的主观随意性, 并能加强相互监督, 促进工作效率, 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制度建设不单单是约束机制的建设, 还有协调机制的建设。良好的协调机制是保证系统灵活运转的内在引导力量, 其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基建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辛苦的工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存在建设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资金投入大的特点, 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协调工作。主要有外部协调和内部协调, 外部协调方面主要是资金筹措协调、征地拆迁协调、报审方面的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协调、与参建各方的协调等;内部协调方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使用功能的协调、部门内部人员的协调等。

如建设工程进度、质量、投资这三方面做得不好,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沟通机制出问题。即甲方与监理、施工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甲方和监理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委托和被委托关系。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联系活动应通过监理单位进行。

监理有其一定的独立性, 应公正、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维护建设方并不损害承包方的合法权益。因此, 甲方应按照合同管理法, 让监理作为独立的第三方, 以更好地履行委托监理合同, 对工程项目采取组织协调和控制, 以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目标。

3 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 我国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有垂直领导型、集体管理型、综合型三种, 其中, 综合型的体制是垂直领导型和集体管理型两种体制综合后的提升。很多高校的体制为基建由分管副校长负责, 基建处负责工程管理实务、国资处负责工程招投标、财务处负责工程经济工作、审计处负责工程款项审核。

通常采用的模式是业主方直接参与管控施工过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由甲方、监理及施工方组成, 即甲方项目制, 该模式主要特点是抑制潜在风险, 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投资控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项目甲方, 对于每个独立的工程项目成立项目管理部或工程指挥部, 项目部由项目负责人和有关的工程专业工程师组成, 人数一般比较精简, 在监理的配合下, 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行有力、到位的管理。高校的计划、审计、财务和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按其职责对项目进行管理, 总体上讲是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这种强势甲方型, 在有专门的基建管理机构、基建规模较大的高校应用得比较好。高校大量的实践验证, 甲方项目制管理模式在工程实用性 (设计) 控制、工程招标控制、材料设备采购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多的优势。

4 工程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

设计阶段的成本与控制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设计应深化与细化, 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 使其成本降至合理低价。在高校基建中, 经常出现项目超概算问题, 这是因为其在前期设计时, 没有把图纸外的预算考虑进去, 如旧房改造, 没有把拆除部分考虑进去, 或是没有把建筑周边的环境美化、排水、接外水外电等考虑进去, 从而使得结算时超概算。

设计变更是每个项目不可避免的。它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随时发生问题的文件记载;是施工设计图纸的补充, 对原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完善、优化, 与施工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应;是工程施工、验收及以后的改建、扩建和维修的重要依据。从时间发生的阶段来说, 主要分为施工准备前期及施工过程期。其中工程准备期的设计变更是设计优化的主要期段, 也是对工程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的重要方式;而施工过程期的变更为主要变更期, 其对工程影响巨大, 尤其是在投资、进度安排、质量方面的影响巨大。因此, 工程项目应尽量将设计变更控制在前期准备阶段, 从而减少设计变更。

工程签证是指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 承发包双方根据合同的约定, 就费用补偿、工期顺延以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赔偿达成的补充协议。它以书面形式记录了施工现场发生的特殊费用, 直接关系到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 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投标报价包死的工程, 结算时更是要对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调整。现场签证是记录现场发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现场签证的分析、审核, 可为索赔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以正确地计算索赔费用。为了规范工程签证, 有些高校实行签证逐级审批制度, 如某高校规定, 2万以下费用由基建处审批;2万至5万由主管副校长审批;5万以上费用由校长办公会审批。类似此办法可以有效遏制项目容易超概算及签证随意的问题。

5 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及时总结探索, 持续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管理水平, 对工程情况、投资情况及时监控, 时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 探索高水平的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 切实为党的十八大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摘要:高校基建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解决现阶段高校基建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应加大基本建设的管理力度, 做好制度建设, 建好项目管理模式, 把握好工程管理控制。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

参考文献

[1]孟政兵.高校基建管理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6 (3) :111-115.

[2]黄远智.高校基建特点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 94 (3) :5-8.

[3]姜旭东.甲方项目制模式基建管理的有效沟通分析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1) :182-183.

[4][美]查尔斯·E.贝克.管理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交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周栩, 曹升元, 邹伟武.高校大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1 (4) :464-468.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摘要]本文主要在分析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对策,以供同行参阅。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问题;对策;约束机制;专业化水平

高校基建档案不仅反映并记录了高校不同时期的发展规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的基本建设情况,而且也是高校改扩建、维修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学校日后建设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但就当前情况而言,无论是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还是重视程度来讲,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仍旧是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与考核指标

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缺乏具体的考核和检查指标,基建档案管理的重心也仅仅集中在本工程完工后高校的下一步建设对原有工程资料档案有所涉及时才会查询原有的基建档案上。因欠缺长效的约束体系,致使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消极应付、态度懒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也不能确保系统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这给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了未来高校的基建建设。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性

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工程建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基建档案管理,本应该得到高校领导以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从学校领导到相关管理人员甚至学生本身都对高校科技类档案的管理,包括科研档案、学生档案以及高校教学档案等在内的档案管理相当重视,但是对于基建档案的管理,高校的重视程度相对很低。我国一般高校均未配备专职的基建档案归档管理人员,通常情况下均由基建工程管理人员来兼职此职位,因工作精力和重心的分散,致使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水平不高,管理质量直线降低。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系统性工程,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必将导致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意识不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之下,高校欠缺发展与管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致使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各大高校的建设管理人员以及领导人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意识不高,长期存在的“轻档案、重建设”的思想意识致使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人员将全部工作重心放在了工程建设方面,在日常收集与整理基建资料方面经常性流于形式,影响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水平。故此,高校主管领导以及相关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一)明确约束考核机制,构建并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构建并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与基本流程,要明确档案管理的约束考核机制与岗位职责,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不仅在学校层面要构建相关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学校的纪律检查部门也需要制定专项的监督管理措施来约束、监督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此外,要明确可操作的检查考核机制和制度,定期考评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及时发现并处理基建档案遗漏、整理滞后和归档不及时等问题,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如此,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在制度督促和制约下有所提升。

(二)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引入专业管理人才,提升基建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的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基建部门结构不合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通常由基建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兼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以及各行各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工程管理人员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工程过程管理,加之工程管理人员欠缺收集、整理与归纳基建档案的工作经验,致使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大大降低。故此,若想提升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将目光锁定在“人才”方面,积极引进专业的基建档案管理人才。或者可以从基建工程管理队伍中抽调人才进行档案专职管理,如此,才能将基建档案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且术业有专攻,基建档案管理的归档管理水平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针对部分数量较少工程规模也较小的高校,或者部分规模比较小的高等院校,配备专职的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极容易出现工作量不饱满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定期聘请社会上的所属于专业工程咨询服务公司的专职档案管理人才加以解决,以此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三)提高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意识

要切实提高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意识,并提升基建档案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高校领导的鼎力支持。要依靠高校领导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如此,才能够将学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高校日常管理工作这样的一个高度,并顺利将基建档案管理纳入到高校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中,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不同的宣传途径,比如校园座谈会、各类型校园媒体等形式以及方式进行主题宣传,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一个更加完善、积极的环境,让高校相关人员都明白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让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深切感受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传承性。

三、结语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领导以及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必须明确约束考核机制,构建并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引入专业管理人才,提升基建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需要提高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意识。

[参考文献]

[1]余嘉.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肖永菊.谈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

[3]文金平.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

[4]李江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2007.

[5]李君,陈建群.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基建财务;事业财务;合并核算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基础建设工作是关系高校各项事业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中基建财务都是与事业财务分离开来的。高校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是能够完整反映出高校所有经济活动的,但由于现阶段高校内存在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相分离的情况,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就人为地把高校变成了两个经济主体(两套独立的财务账目、报表)。这种现实情况实际上是违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也与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完全相背离,再加上分离的财政管理在落地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基于实际情况基础上,合理科学地把两项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一、现阶段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虽然早在上世纪末我国就已经颁布并实施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并在其中明确规定:“高校的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但受客观因素影响,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基建财务工作负责的是高校内基建方面的业务,执行的是《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事业财务由于所负责的业务范围主要为高校科研或高校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所以执行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一定特殊时期这样的分离是有助于提高对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校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和范围。这样就使得高校内的财务平衡状态出现失衡,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受到冲击。

二、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的重要性

通常高校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时是会把基建部分的内容包含在预算范围内,《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一个预算单位为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也就是说把高校的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将能更好地反映出高校基建支出的具体情况。而如果仍保持现有的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两套财务决算报表,则无法明确了解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所以把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是高校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其次,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进行合并核算也是会计主体原则的要求。现在执行的两套财务决算报表人为地把高校的会计主体资格分为两个,违背了一个会计主体的原则,也不利于后期与国际管理的接轨。当然除以上因素外,防止基建腐败现象也是把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进行合并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体现,合并核算后更有利加强基建活动的监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高校内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关系以及合并的可行性分析

1.高校内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关系

基建财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系统的核算。提供全面的、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以加强对基本建设的经济管理,促进并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事业财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高校事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高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财务工作。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同属高校财务,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只不过两者在核算内容上是互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关系既是高校财务的一部分,又统一于高校财务管理,缺了任何一方的高校财务都不可能完整反映出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

现阶段高校的财务管理普遍都是执行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并行的制度,分别核算高校基本建设工作和事业日常业务工作。但由于两者都归属于高校财务这一会计主体,并且工作中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政策法规,所以可以说二者存在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为真实反映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保证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有必要把基建财务并入到事业财务中。

2.合并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基建财务之所以可以实现与事业财务的合并核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内容:

(1)政策上的可行性

虽然现实情况中高校的基建财务是与事业财务相分离的,且二者在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上存在不同。但从大的方面看二者同属会计财务管理体系,在很多方面必定会有相通或相似之处,这也是可以实现两者合并核算的基础。

(2)实施合并核算的宏观环境可行性

2007年起实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使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实现合并核算有环境支持。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包含的收支制度与高校现行的财务制度有较大差距,使得在开展基建财务工作时会出现与事业财务相互渗透的情况,再加上债务的支出被细化,就更加确定了高校基建支出计入高校会计账目,进行合并核算的可能。

(3)实施合并核算技术上可行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各行各业都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及财务系统业已在高校得到了普及。所以高校内的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实现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在技术上具备完全可以实现的可能。

四、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针对如何做好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的合并问题,高校可参照最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对基建投资项目进行核算的同时,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把基建账的相关数据并入单位会计大账中来。具体实施思路和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并核算的基本思路

第一,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都是把基建财务合并至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实现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的先决条件。第二,推行权责发生制。当前高校的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但随时代的发展以及政府各项改革的深人,收付实现制已很难用以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具体经济事项。这是因为正在实施的高校的基建项目大多都存在跨年或跨几个年度的情况,如果还是一味实施收付实现制就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反映,所以需要以权责发生制来取代收付实现制。

2.合并核算的方法

(1)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重置会计科目

高校现行的会计科目在设置时是依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因此是会适合当时的会计工作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的财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涉及的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尤其当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实现合并核算时延用以往的会计科目在处理账务时肯定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需要高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以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支出、基建拨款、借款等方面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以符合会计审核要求的精细化和准确化。

(2)优化会计报表设计

会计报表的作用是用来对高校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概括。通过会计报表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能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所以对会计报表的要求是要能把校内基建活动、教学科研活动等全都包括在内。当高校实现把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进行合并核算后,完整的会计报表还应将收人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教育事业费支出明细表以及基本建设支出明细表等包括在内,当然教育事业费支出明细表还可以继续沿用原来的制式表式。

五、结束语

综上,现行的高校内的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分离的现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将两者合并进行核算。合并后的核算方式对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规范财务管理体制、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都将起到更加良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哲. 高校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的合并分析[J]. 时代金融,2016,18:177-178.

[2]任勇. 浅析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核算[J]. 经营管理者,2016,20:47.

[3]李园园. 高校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合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57.

[4]毛月华. 浅谈高校基建与事业财务的合并处理[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0:231.

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7

在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 资金的筹措、使用和控制始终贯穿着整个建设项目。新校区建设资金流量大且流转速度快, 面对建设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形势, 高校基建财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符合高校基建特点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

首先,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核算的过程, 而且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交付使用都要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基建项目的管理, 遵循相关政策和法规。基建财务管理必须以政策法规为依据来开展工作。

其次, 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涉及面广, 有着广泛的社会性。项目的实施完成需要地方政府的规划、质监等相关部门参与, 同时与银行发生联系和财务借贷关系, 与设计、监理、材料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之间产生往来结算等。

最后,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员在熟悉财务知识的同时, 还要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和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 才能有效调配资金, 按照工程进度据实结算工程款项, 保证建设工期和质量标准。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目前存在问题

1.基建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现实中存在不易操作的情况。随着基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 现行制度有些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导致项目变更缺乏论证、基建投资变更随意性大、投资效果不理想等。

2.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环节有些薄弱。在习惯上,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等教育, 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 而对于非长期性、非主营的基本建设工作有所忽视, 才会疏漏于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

3.基建工程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存在分离现象。基建财务管理很重视对资金款项的严格核算而轻视对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和概算的了解, 缺乏对基建项目决策、招标管理、项目施工等关键流程的参与, 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项目计划被概算超越、概算被预算超越、预算被决算超越的三超现象出现和工程款支付比例不正确等。

4.基建财务管理的机构不十分健全。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机构、配备专业财务人员, 或是财务机构独立性差, 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5.财务人员缺少对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了解。由于对造价定额、取费标准等没有准确的判断, 便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6.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不被重视。大多高校只看重对建设项目结束后的事后决算审计, 忽视了在项目进行中的事中审计, 使得过程中缺少审计监督环节。

三、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思考

针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上述问题, 为有效利用资金, 降低成本,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理:

1.要提高领导者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认识, 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高校应设立独立于基建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 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 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内基建制度的落实, 并对基建管理部门审批付款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

2.由于基建项目的特性要求, 基建财务管理必须要与工程过程管理紧密结合, 基建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基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到竣工结算交付的整个过程。只有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 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 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例如, 在可行性分析时, 财务部门要对项目做投入产出分析, 提出合理的筹资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财务部门要进行预算审核, 以此作为控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 财务部门根据进度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参与招投标过程中, 要对曾经发生过管理混乱配合不力的单位拉入“黑名单”, 为项目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在项目竣工验收时, 财务部门要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和债权债务的整理清偿等, 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情况。

3.高素质的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管理的保证。要努力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架构, 使之成为政治素质良好和职业道德优秀的现代型财务管理人员。追随时代的要求, 使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业务能力日臻进步, 向“广深型”和“多能型”的方向去发展。高素质不但要求基建财务人员熟知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施工方面的基本流程, 而且还需完整掌握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的政策法律规范、了解建筑学、工程技术学、工程项目概算、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招标、工程投资计划和步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到现代复合型 (即核算型和管理型相结合) 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质变, 通过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使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创精神的高水平的人才, 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4.强化监督, 保障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的刚性、细化过程控制管理, 对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要开展跟踪审计。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施工材料、变更洽商等适时控制, 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使用。基本建设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 强化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预算, 把分部分项成本细化到实处, 对超概算、超预算的支出要加强审批。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以项目概算为依据, 将预算数落实到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发生的不在预算之内并不可预见地支出项目, 可以实施弹性预算控制, 对那些支出内容严格审批以核实超支范围和超支程度。通过细化过程控制可以及时掌握各项工程从项目设立开始到项目竣工决算结束的完整项目核算过程, 清晰体现了在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从第一次支付的预付工程款、以后各期的工程进度款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保证了整体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严肃执行。为了保障预算顺利执行, 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校务会报告、向校领导反映并报送各类基建预算执行情况。

四、结语与展望

谈高校基建管理模式 篇8

近年来, 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越来越倚重于教育, 越来越依赖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高校基本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将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地用于校舍资源建设, 促使高校提升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对于高校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正由大规模扩张模式向提升内涵建设转变。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是内涵建设水平提升的基础性条件, 因此, 未来许多高校将面临为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而进行的新建、改扩建等建设项目。从项目的规划、立项、设计、报建、招投标、施工管理到项目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高效、科学、合理的基建项目管理模式是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1]。

1 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1.1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

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基建处是执行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处长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整个处室, 下面根据分工分设若干独立科室。。

规划管理科主要负责根据学校实际现状、事业发展规划等情况探索学校的规划设计理念, 做好校园的整体规划及调整工作;编制学校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负责拟建项目的调研论证和立项报批工作;办理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手续, 如:规划选址、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墙改、人防、质监等手续, 确保工程开工前手续齐全。

供应管理科主要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勘察、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单位以及甲供材料、设备、甲方专业分包项目的招标组织;合同的起草、签订工作;甲控材料认质、认价的组织考察和确认;办理工程款、甲方专业分包项目、甲供材料、设备等款项的预审和支付手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程审计、结算工作。

施工管理科主要负责协助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落实三通一平, 组织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文明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协调施工现场的内外部关系。

工程技术科主要负责做好工程技术咨询、检查和管理。做好工程前期、中期及后期与学校使用单位的协调工作, 提出设计任务书, 并就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认真审核施工图, 办理施工图审核手续;负责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技术问题。

1.2 高校常用基建管理模式分析

高校基建管理工程比较常用的管理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2.1 职能科室管理模式

职能科室管理模式是在校长领导下, 基建处设有若干职能科室, 每个科室根据分工承担其职能工作。此种管理模式下, 每个科室有明确分工, 各自负责基建管理的一部分工作, 每个工程都需要几个科室的密切配合和合作才能完成。

该模式的优点是, 科室职能单一, 各负其责, 有利于基建管理人员所负责部分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缺点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沟通不畅, 工作衔接容易出现问题, 责任在一些交叉领域不明确, 出现扯皮, 降低效率, 影响工程进度。

1.2.2 项目制管理模式[2]

高校基建工作由分管校长分管, 基建处由处长负责, 每个基建工程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成立一个项目部。具体工作在处长的直接领导下, 从项目的前期立项直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都有专人负责到底。

项目部根据学校的委托, 按照建设任务、程序、规范, 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处理项目建设中的相关事宜, 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人员责任明确, 出现问题便于沟通, 工作效率高。缺点:一是较为缺乏横向制约, 领导者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二是每个基建项目都须配备相应各专业的管理人员, 使得管理人员数量较多, 提高了基建管理成本。

此种模式适用于高校中较为大型的基建项目, 成立专门的项目部。

1.2.3 职能项目制模式[3]

1) 职能项目制模式下项目部的工作职责。项目部作为具体基建项目的执行者和管理者, 对能否根据项目的任务、目标, 实现项目三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项目部主要工作职责为根据现场情况, 协调部门内部、学校内部相关部门、设计、施工、监理、项目分包等相关单位, 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实现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三控制管理。

2) 职能项目制模式下项目部的工作重点。前期阶段:办理工程立项审批及建设项目开工前的报批手续。实施阶段: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合理控制工程投资造价。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 明确投资控制重点, 对可能发生索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减少索赔的发生, 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造价。通过定期及不定期抽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使监理单位切实承担起质量控制的工作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与参建单位沟通、修正;从材料采购、队伍选择到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对承建单位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度控制方法、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及风险进行论证分析, 并在实施过程中控制执行, 保证合同工期的实现。职能科室模式加项目部管理模式的优点:一是灵活性较大, 可以根据项目的体量大小以及重要性来配备项目部管理人员数量, 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降低管理成本;二是设置项目部, 使得项目从前期立项直至竣工验收交付都有专人负责到底, 便于部门内部、学校内部部门、施工、监理、分包等相关单位的及时协调、协作, 减少推诿扯皮, 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基建项目较多的高校, 可以优先考虑此种管理模式。

2 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选择

高校所在的地区不同, 管理理念、队伍现状不同, 每一历史阶段的基建任务、规模不同, 因此,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管理模式。如规模较大的项目可选择相对独立的项目部模式;如一段时间内项目较多, 可选择职能项目制模式等。

另外, 任何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 高校管理者在选择管理模式时, 应充分认识到其优缺点, 采取相应措施, 扬长避短, 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高校基本建设任务。

3 结语

高校基本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基建管理水平, 为高校发展提供、改善办学条件是高校建设者的任务和责任。希望通过对高校基建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引起高校基建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 从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 根据现阶段基本建设任务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选择正确的基建管理模式, 加快工程建设, 保障工程质量, 降低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龙奋杰.高校基建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 :11-15.

[2]李承岗.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探析[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 :23-24.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篇9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1. 项目概预算风险。

目前, 高校存在建设项目的“三超”现象, 即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有的建设项目不是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 编制设计概算, 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收设计费人为抬高设计概算, 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有的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为能申报争取上项目, 或为减轻税费负担, 人为压缩概算、预算, 一旦项目批下来, 又把摊子铺大。工程的概预算审核不严, 或是审而不调, 对有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应做调整的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 使实际施工决算价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2. 偿债风险。

受当前经济发展的制约, 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学费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满足高校急需的大量资金, 面对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机遇以及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 各高校都需急剧扩大办学规模, 因此, 谋求与银行合作并争取银行贷款就成为高校发展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3 000亿左右。现阶段高校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科研经费沉淀、校办产业收益、资产置换收益等, 学校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日常运转, 基建投入以贷款为主的高校除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外, 还需偿还一定数额的本金, 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 学校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

3. 专项资金被挪用风险。

中国高校净资产中的部分专用基金通常是历年收支结余后按国家规定提取, 将来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开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就容易产生挪用专用基金所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的行为。表面上看, 这是一种融资的行为, 实际上, 这部分亏空必然需要用将来的资金予以填充。这就使高校在资金结构中出现亏空的局面, 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链, 对高校将来的运转形成了潜在的资金压力。新征土地、新建校舍、新添设备、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使高校没有时间做好规划, 也会导致专项经费挪用、现金净流量骤减等财务风险的出现, 并容易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不良资产大量生成等资源的不良配置。

4. 内部控制风险。

有数据显示高校基建已成为新的腐败源泉, 许多高校当政者或分管基建领导纷纷落马。基建各职能部门权柄一方, 工作中不能相互监督, 与施工单位打交道过程中, 存在卡、扣、拿现象, 有些对工程量重复计算、偷工减料,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同施工单位串通一气, 利益分赃。最终形成投资无计划, 开发无控制, 效益无人抓, 工程质量不达标, 工期无保证, 经常返修, 经常腐败现象。某些高校工程款的审批和复核工作不健全或比较薄弱, 财务人员未能主动核实工程进度和工作量, 因而存在虚列、虚报工程款导致的超付款现象, 建设项目竣工后未能严格审计和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在每一次付款的申请单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已履行签字手续, 但相应承担的审批责任未予以明确。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1. 对基建负债风险认识不足。

一部分高校的领导错误地认为, 高校是国家办学, 国家不会对高校的债务坐视不管, 建设校园是自己的事, 偿还银行贷款可能最终变成国家的事, 如果现在不抓住机遇, 将会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 因而大胆地向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如果不能警惕并及时遏制高校负债运行的趋势, 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 而且最终会损害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基建项目资金管理重视不够。首先, 不少单位存在“重

项目, 轻管理”, 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引起重视。其次, 审计监督部门重视不够, 对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缺乏深入细致的审计与检查。最后, 由于基建项目的暂时性和时间性, 领导一般不重视基建财务队伍建设, 造成基建财务独立性差、地位低下、队伍不稳定。

3. 资金节约意识淡薄、投资控制基础不实。

一是某些部门主观上对投资控制认识不够, 认为投资估算、概算只是一个参数, 将来是要变化的, 因此对项目的前期设计审查和投资控制不够重视。二是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不严厉, 建设单位几乎不必为项目投资失控承担责任, 资金节约意识淡薄, 缺乏控制投资的动力, 甚至为了自身局部利益, 随意提高建设标准, 增加建设内容。

4.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

建设单位未制定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财务监管无章可循, 使许多财务行为不规范, 手续不完备, 使基建工程管理质量大打折扣。现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遵循的是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高校发展和环境变化, 该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及培训。

目前系统学习过基建会计的人员很少, 财务人员对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不够熟悉, 导致执行制度困难, 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同时, 普遍对基本建设业务程序、工程概预算知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培训。

三、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 建立健全负债风险控制机制。

高校领导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控制银行贷款额度, 科学理性的举债, 并依据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额度, 努力降低基建贷款成本, 确保不因还贷产生财务风险而影响发展。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经费投资计划、财务预算、资金支出情况等核定分段用款数, 确定优化长短期贷款结构, 减少利息支出, 加强存量资金管理, 减少资金沉淀, 降低资金贷款成本, 增加资金使用效益。化解基建财务风险具体做法: (1) 建立独立融资办公室, 负责多渠道融资, 对负债资金进行日常核算管理, 合理安排贷款计划和还贷计划。 (2) 建立风险约束机制。在高校内部要建立健全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决策机制, 风险较大项目的决策由高校职工代表大会表决, 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作用,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3) 建立风险预防制度。可以按稳健性原则, 建立偿债基金, 形成—套适合高校的风险预防制度, 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4)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会计控制是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对会计控制的再控制, 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监督会计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 从而降低贷款高校财务风险。

2.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越来越大, 涉及单位和部门越来越多, 经手人员也越来越复杂、要明确工程进度报表报送程序, 工程款审批制度及权限, 大额资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和工程进度报表外还应提供各监督部门、各有关负责人签批的会审表, 进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员、预决算人员、监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工程进度会签表, 其他费用支出按规定实行定额控制, 严格审批手续, 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同时, 要完善工程审计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 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修正或改进措施,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纠, 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部门对完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财务结算的监督。工程项目完工后, 财务部门应及时核对、审查工程款项的支付情况如有问题, 找出原因, 应及时与基建、审计等职能部门沟通,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3. 严格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强化过程控制管理。

基本建设过程中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将基础工程项目细化, 具体成本责任到人, 严格控制超概算、超预算支出。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以项目概算数字为基础, 进一步细化分类, 将预算数落实到每—个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的种种原因造成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 实施弹性预算控制, 对超支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明细核算及时了解每项工程从立项开始到竣工决算的项目核算全过程, 反映了从工程施工合同的首次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到工程决算的各阶段情况。明细核算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基础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保证了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应按时向校领导报送各类基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报表, 并每年不少于两次在校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布执行情况。

4. 提高基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有效提高基建财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高校应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政治学习和廉政教育,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选派一些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强的财务人员参加基建项目的社会实践, 并积极创造条件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以提高工作技能, 掌握最新法规动态, 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推动基建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从根本上为高效、高质进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思想和业务的保障。

防范和控制目前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风险问题, 是高等学校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 高校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 积极应对财务风险, 切实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持久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兰.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会计之友, 2009, (12) :68-69.

[2]李军.试析高校基本建设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 2008, (12) :78-79.

[3]孙义.当前中国高校基建面临的风险及控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 (4) :82-85.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与控制浅析 篇10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般来说, 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环境造成的, 如经济环境骤变或国家政策有变导致的管理风险, 是为外因;一种是企业内部为获得信息付出较高成本导致入不敷出, 或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 使得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 导致财务风险, 是为内因。[1]而学校因为其特殊的性质, 其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主要是第二种, 即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是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 因某些错误的资金运动会导致的的损失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2]一些高校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 如制度单一、不健全、执行力差等, 会出现许多或隐藏或严重威胁到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筹资风险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扩招和规模扩建, 对于校舍面积和资金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能够筹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学校建设, 成为一个学校可以更好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保障。倘若在财务管理制度上面存在漏洞, 使得筹资渠道单一或不可信、不稳定, 便会出现高校无法按时偿还, 影响学校财务的正常运转, 甚至会被债权人起诉以致破产的风险。

(二) 投资风险

高校为了维持良性的财务运转, 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学校扩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会进行一些高校投资, 主要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学校自身产业的投资两个方面。高校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通常选择的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投资项目, 而这类项目大多周期时间长, 可控性差, 投资风险较大;在对学校自身产业的投资时, 也同样面临收益较小、运转周期长, 无法在预期时间内获得收益的风险。对内、对外投资的双重风险, 增加了阻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和财务运转的可能性。

(三) 总体收支失衡风险

高校倘若经营不善, 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现象, 长此以往, 便会出现总体收支失衡的风险。与普通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同, 学校的目标是教书育人, 属于非营利机构, 虽然很少会出现破产的问题, 但如果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收支失衡的情况, 便会造成学校拖欠工资, 学校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这会使得教师无法保证正常的基本生活, 失去教学热情, 而学生也会在恶劣的学习环境中失去学习兴趣, 给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方法

要想减少或规避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漏洞, 就要仔细分析其成因,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分析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制定高效的控制方案, 首先要分析出高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中存在哪些问题, 才能有的放矢, 逐个解决。首先, 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甚健全,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深化, 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也慢慢凸显出来, 主要表现为执行力度差、可控性差等方面, 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3]其次, 高校的领导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风险缺乏应有的重视, 只要学校资金能够勉强维持运转, 许多高校领导者便听之任之, 很少过问, 对于学校的财务情况缺乏日常的问询和监督, 这种错误的态度必然会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出现问题。

(二) 改变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理念

在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上, 应有转变旧有观念, 制定相应的控制方式。首先, 在应对筹资风险时应树立柔性的管理理念, 在筹资过程中, 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认真考虑筹资的每个环节, 灵活机动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筹资策略;其次, 在应对投资风险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和学校自身的内部环境, 在项目投资时及时跟进国家最新的经济政策方针和学校的变化, 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要注意到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根据收益时间的衔接、投资品种的多样性、投资资金中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 以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最后, 在应对收支失衡的风险问题时, 要运用柔性的资金管理方法, 即保证流动资金的比例, 增强变现能力和获利能力, 同时在进行投资和筹资时制定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案, 保证收支长期平衡, 这样才能够降低收支失衡的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 只有清楚认识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风险, 并采取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和规避, 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保证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娇.关于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2; (2) :243.

[2]王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84.

上一篇:双向反馈机制下一篇: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