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0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共14篇)

篇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很快,而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很多职业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也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上机操作实践,了解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基础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的能力,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从以下方面来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如果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用生动形象、妙趣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就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课之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用途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我们人类的结构分工相类比,突出CPU等同大脑的重要地位。在讲课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回答你的问题,“有哪些同学使用过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周围,大家都在哪里见过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些用途?”„„通过一个一个问题,把同学们常去的超市、银行、移动联通大厅里的计算机介绍给大家,把新闻里常听到的智能机器人、火箭升空和天气预报等等话题与计算机联系起来,把我们常见的宣传单、成绩单和学校的通知等等与将要学习的微软办公软件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脑,进而会端正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态度。虽然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问答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最主要的是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感官效果。例如在讲解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课前自制一个期末成绩表,将表中的总分、平均分等需要计算的项目通过讲解进行演示,让同学们有个直观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1、展示如下成绩表,并提问回顾有关Excel单元格格式化设置的问题。

2、对比显示利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完整的成绩表。

3、讲解总分、平均分、单科总分、单科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利用SUM求和函数以及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计算。

在H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H14。

在I3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I14。

单科总分、平均分计算方法类似,注意函数参数区间即可。

4、单科最高最低分分别利用MAX()和MIN()函数计算。

在C17单元格输入公式:=MAX(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7。在C18单元格输入公式:=MIN(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8。

5、名次的计算是讲解的难点,最好利用RANK函数的“函数参数”对话框来进行计算,如下图。

这个时候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讲解RANK函数的每个参数含义。然后拖填充柄至J12。

6、等级的计算也是讲解的难点,利用IF函数来进行计算,并讲解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图:

7、函数的应用告一段落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制作数据图表,并展示制作后的效果图给予参考。

三、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课过程中,一定要预留时间布置上机作业,使他们有时间先动脑筋思考。在机房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布置的任务独立完成。学生每完成一项操作,都应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加强他们的信心。有提前完成的同学,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确定已经充分理解所教知识后,可以委派为临时指导员,指导其他同学的操作。通过这种灵活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又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上机的实践效用。

篇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计算机课程也就成了技工院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技工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计算机使用技能,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更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了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作 者:彭玲  作者单位:深圳市技工学校,深圳福田,518049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 关键词:兴趣   能力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心得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多媒体,创造思维,心理健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由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变成了我校各专业 (包括钳工、焊工、电工、车工等) 的公共必修课, 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 它的学习过程既浅显又深奥、既有趣又枯燥, 除了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系统、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计算机中级技能和心理健康的有用人才。

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现将本人的一些心得综述如下:

1. 划分层次、因材施教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技能有高有低, 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 有必要在新学期开始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 层现不同计算机技能学生的情况。对于计算机技能较弱的同学, 要零点起步, 从基础开始讲起, 从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对于已经掌握了计算机使用基本技能、具备一定基础的同学, 教学时可以高起点, 直接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 以实践操作为主。

2. 上机与实践并重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教学不容忽视。要想搞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 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实例操作, 教师应更加精心地组织实践教学。

上机练习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 怎么想也弄不清楚, 但是自己上机一操作,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 我在上课时, 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 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成题目, 尽量多化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 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探索交流,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在教学中融入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元素, 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 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使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一是手段直观新颖, 表现力丰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容量大, 教学效率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只需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操作过程, 课演练习等设计好, 上课时, 教师只需点击鼠标, 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不仅节省了书写时间, 增加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共享性好: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 我们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新课件与别人分享与交流。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须的教学素材。

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前两章节——计算机文化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等) 时, 我就是通过两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授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4. 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考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 要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 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 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 并合理地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3~4节的上机时间,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 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 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 学生们可以设计出很多个性化的网页, 当然不乏漂亮、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5. 积极引导, 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 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 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比葫芦画瓢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 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 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 此时我们可以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 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 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 在Word 2000教学中, 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 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 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了。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 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 移于“诗卷”一侧, 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 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 在其中加上语句, 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学生们将这些技巧, 个性的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 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 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 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6.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思索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能和老师、同学友好合作, 易于配合, 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然而, 在技校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有这种健康心态。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沉迷于游戏厅、网吧, 不参加集体活动和文体活动, 不愿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对教师和同学持一种排斥、敌对情绪。

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在第三章文字录入练习时, 一是不指定输入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不指定用哪一种输入法, 同学们可以自由使用以前用过的输入方法, 五笔字型输入法、智能A B C输入法、搜狗输入法等等, 只要可以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即可。二是对每分钟字数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录入速度较快的学生可将标准定得更高一些,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学到一定的技能就应该予充分肯定。三是在练习文字录入时, 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歌词、小说等作为练习题, 会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自觉练习的兴趣, 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时, 学生在长时间操作计算机后也会出现生理疲劳的现象, 课间督促学生休息, 加以调整, 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到下节课的练习中来。

此外, 我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 教学速度不能太慢, 否则会使得很多基础好的同学感到疲塌;也不能太快, 否则会使得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丧失信心。还是应该通过学生及时的反馈, 随时调整教学速度, 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同学受益。

以上就是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 希望大家给予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 (14) .

[2]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年第5期

篇4: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问题 多媒体 教学手段 测评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中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灵活应用,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学生基础差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及不同层次的学校,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初中学校的条件各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操作能力有较大的差距,有些偏远山区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包括演示、讲解、自学、问答等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练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教学轻松自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Word2010文字特效教学中,在讲解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时,可同时把相关的内容先演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画面来理解各种设置,从而加深记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行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精讲多练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讲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多上机,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在操作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大胆尝试,多次实践练习,进而熟练操作过程,巩固知识。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更是“百看不如一练”。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是初级阶段,能不能将这些知识进行消化,进而转化为能力,关键就是看能否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作品,在实践中创造出成果来。中职计算机教师要尽量概括精要,多花时间引导学生上机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科学组织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快,之后在课堂上开小差,讲话,打游戏,吵闹。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选他们为小组长,让他们辅导后进学生。这样能使优生和爱玩耍的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增强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又能使后进生得到及时辅导,双管齐下,让有差异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全班学生的总体水平。

(二)案例引导,任务分解

教师可根据案例设计任务及思考题,以教学目标为主,把案例条理化,问题化。案例教学过程包括:作品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分解(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学生动手操作(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生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互助(个别指点辅导)、生生互评(促进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师生互评(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课后总结(重难突破,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相册,将素材的获取,演示文稿的新建、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幻灯片切换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放映,演示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个分析讲解各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并指导学生逐步改进作品,最后让学生进行互评,总结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联系实际,设置问题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Excel2010中的“公式、函数、排序”这一内容时,要求将本班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各人的成绩进行汇总,还要排名次,学生的序号不变,以各人总分进行降序排列。然后引出Excel2010的排序方法,进而得到用排序对话框操作时序号会被打乱,引出函数RANK.EQ,用它来完成任务,达到用户的要求,操作轻松又准确。这样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会让他们觉得学习计算机很实用,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五、改革测评模式

对于中职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成绩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考核评价,要在整个学习中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除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外,还需关注学生日常的应用操作能力。知识点测评,即考查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要依靠在校的考试进行测评;而应用能力测评,要通过每一模块的实践操作综合题和相关的技术考试或技能竞赛进行测试,从而整体对每个学生给予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千万不能偏向一点。

篇5: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心得体会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是信息化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教育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新型的科学教学技术,传统的教学有时费时又费力,提高不了教学效率。如果充分地把多媒体教学用于教育中,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提高相关教学技能

篇6:《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讨论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具有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工作方式的变迁,计算机已成为平时业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

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备,缺乏科学的规划,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缺少计划性、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同时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层次水平不一,使得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

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对比教学法是将原理相反、相关、相同的知识点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描述或说明,在对比过程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利用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规律,接受新知识,发现其相似和差异,防止知识之间的混淆,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使新

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进制转换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但又比较繁琐复杂、枯燥陌生,不容易掌握。但可以先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为基础,分析进制转换中三要素:数码、基数、权的具体涵义,再利用其它进制与十进制的区别与联系,将其引申至其它进制中。在全面了解各进制的特点后,再介绍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同理类推,十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对于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可利用八进制由三位二进制数组成,十六进制由四位二进制数组成的规律,在掌握八进制与二进制之间转换过程的同时,学会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

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任务,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例如将排版文档分成字体、字号、字形、字符修饰、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页面设置、打印文档等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上机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当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理性对待上机实践过程中玩游戏的现象。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篇7:《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的课的教学,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了很多体会。

首先,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电脑作为人类总体指挥的结晶,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现在“科教兴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的腾飞大有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

一、优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第一次进机房的时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只有合作愉快,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查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篇8:《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 无论哪一门课程, 在进行教学之前, 都要明确教学目的。据有关专家分析, 我国今后对计算机应用的人才需求, 除少数人需掌握程序设计开发能力外, 多数人只要求了解、操作计算机, 凭借现成的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应用需求, 具备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后, 教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 是要学生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发展过程, 计算机工作原理, 基本硬件组成, 计算机发展趋势及应用, 能使用相关软件, 能上网, 收发电子邮件, 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和安全知识等。另外《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做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有所侧重, 要根据所学专业课程需要确定教学深度, 如文秘类应侧重字处理、电子表格;财会类应侧重数据库等。

三、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却无定法”,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 在教学中, 除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外, 针对计算机课课程特点及青少年心理特点, 本人还采取以下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不随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枯燥乏味的东西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教育实践也证明, 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 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 记忆最牢固, 因此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授《Word》时, 教师不妨设计几篇集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图文混排、文档背景于一体的优美文章, 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教学生图片是怎样插入的, 底纹是怎样产生的, 漂亮的边框是哪来的, 艺术字是如何变化的, 背景色彩是怎样设置的, 那“亦真亦幻”、“礼花绽放”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有了兴趣, 学习起来,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采用多媒体技术, 辅助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对于大量无法在黑板上描述的内容最好利用影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接受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Windows》时, 窗口、菜单、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等, 如果只在黑板上讲, 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 一头雾水;如果利用多媒体一边操作一边演示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

3、重视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课程是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训课, 学生技能的高低完全有赖于上机操作, 教师讲的无论如何生动, 也没法培养出学生过硬的操作技能, 而随着一次次的上机实践,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一步步从易到难, 逐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 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一种工具。

4、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上机课上尤为重要,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 一开机就到处乱点, 忙着找游戏, 一节课下来也不知学了些什么, 特别是在《Windows》的上机课, 有一节是“计算机资源管理”, 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查看、选定、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等, 此时, 教师如果放任不管, 那么学生一个误操作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教师在上机课时不能把学生放入机房就万事大吉, 而应是组织好学生, 布置任务, 并且统一指挥。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只有通过自身高超的知识技能, 崇高的道德情操, 才能吸引学生, 然而大家知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推动了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新技术, 新理论,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并且不断调整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 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 因材施教, 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被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公共课程,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篇9: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服务型发展到今天的普及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认知需求,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并且快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计算机教育也从小学或者中学就开始进入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已经不是“零”,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基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下面我就我的教学心得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改革教学理念,形成特色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其他各种软件操作的基础,也是目前工作环境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以职业化的岗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训练提升自身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化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兴趣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将来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对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注重技能和应用的不同,使得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很大,知识更新又快,单靠教材上的内容,很难满足教学需求,所以要求任课教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做出更新,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需求编排有新意、不拘一格的教学内容,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趣味性。有调研显示,从现代办公应用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多种典型案例,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入情境,给学生一个切入点,让他们根据以前的知识,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课堂交互性,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想起到更好的效果,就要把实践教学好好利用起来。实践教学不仅是为理论学习提供感性材料,为解决问题提供道路,而且是整个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实践环节,根据教学任务中设置的情境,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到开放型机房或者实验室中“感同身受”,以求尽快进入工作环境。

四、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新生入学后,应该先对其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摸底,摸底以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与学生的不同,学生与社会间的联系。发现学生的特点来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探索性学习,积极地交流探讨,认真组织协作学习,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任务彼此交换信息,并进行合作,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方面分层次进行少而精的讲述,另一方面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

五、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型科目,不是单单通过一份两份试卷就能检验出能力的。以考促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定每个教学阶段的考核标准,通过测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的期末考核,指定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可以敦促学生参加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从而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较好地独立开展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该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高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3]冯蓉珍.浅谈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篇10:《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带来计算机教学也日新月异,绚丽多彩,给计算机一线教学的老师带来无限的压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我每年的必上课程。

几年来年来,经我教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班级有6、7个之多,虽然这门课上过数次,但我从来不敢马虎怠慢,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操作实验,我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校机房的建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足够的上机训练时间是教学考证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以操作为中心。经过这几年年的积累,我基本上能做到,只要学生想考证,就有把握让他考得到。

一、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上机时间达80%以上,我们学校有计算机60多台,保证了同学们有充分的上机时间。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使我们经常能上网寻找教学资料。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要根据高考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电脑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

2、以练习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以大部分学生为主进行讲解,课外重点辅导优等生和差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发现一些尖子生,鼓励他们多看些课外书,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案例教学,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形式来描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也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的整体素质。差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自信也差。提高差生成绩,重点在于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抓差生要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凡是差生有了一点小进步,就一定要宣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之所以差,或者不爱学习,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或者是脑子不好用,反应慢,总之,是学习时间不够,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着他一起练习。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中“小老师”的作用,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理论考试题加复习。

理论题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只要理论基础好,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因此,我特别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集》的小册子,便于学生携带,便于随时复习。

篇1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梁富香

本人今学期担任10汽修四班、10汽修五班、10中计班、10艺术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234个学生,对于本学期的教学,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熟读课本,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

二、分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因为是电子产品,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以平均18个月就翻新一次,所以课文的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要不时的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及时给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不能按照课本原版不动的讲下去。

三、分析各班学生计算机水平,看看他们的底子怎么样,再对各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进行分析,这样好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上课时候要多点花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劳逸结合对中职学生还是很有用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爱学习,所以在课堂上一边讲课一边说说题外话,能激起他们的一点点兴趣爱好。但也要有个适度,不能一节课都在聊些题外话。

五、管好课堂纪律,不能放任学生在课堂里嬉闹、睡觉。

六、多去听听老教师的课,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适当的布置好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以好做出适当的方案对学生进行加强。

八、多关注外面的市场发展,多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使自己永远不落伍,也能给学生带来最新最实际的知识。

九、给他们多做一些上机作业,并认真检查,使他们更加重视,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有很多学生连开关机顺序都不清楚,所以不能要求他们对计算机有多深的研究,但是打字速度一定要加强。

篇1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校机房的建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足够的上机训练时间是教学考证的根本保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以考证为中心。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基本上能做到,只要学生想考证,就完全有把握让他考得到。第三,坚持教学改革和总结创新。

一、良好的电脑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时间多达80%以上,我们学校建有计算机机房七个,计算机200多台,保证了同学们有充分的上机时间。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课件,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增加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电脑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

2、以练习主,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以大部分学生为主进行讲解,课外重点辅导优等生和差生。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发现一些尖子生,鼓励他们多看些课外书,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案例教学,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形式来描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也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班的整体素质。考级通过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差生成绩的提高。差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自信也差。提高差生成绩,重点在于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抓差生要双管齐下,首先,要有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凡是差生有了一点小进步,就一定要宣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对差生,要有耐心。差生之所以差,或者不爱学习,时间用来干别的事,或者是脑子不好用,反应慢,总之,是学习时间不够,我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着他一起练习。另外,还充分发挥学生中“小老师”的作用,组成学习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多做模拟试题,经常测试评讲,对重点难点多做分析和点评等。在教学中,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新知识、新技能,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尽力做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

篇13: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让学生认识到电大教学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

目前, 电大的各类专业、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显然,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我们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本课程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1、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电大是一所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高等院校, 它采用了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基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电大学生必须掌握以计算机应用及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手段, 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目前, 很多电大学生对计算机仍然比较陌生。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电大学生用起计算机来, 也常常捉襟见肘, 表现出基本技能的欠缺。

2、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大学生现实状况的需要

由于电大是一所成人高校, 学生的来源非常复杂,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素质偏低, 所以电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和变革性都很强的基础课, 它综合了诸多现代科技领域的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让学生能切实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克服学习计算机的几个误区

1、英语不好, 所以计算机学不好。

经常听到一些成人朋友抱怨自己英语没学好, 所以计算机自然也学不会, 有的甚至因此不愿接触计算机。

2、年龄大, 计算机就学得慢。

很多人不愿或惧怕学习计算机, 认为计算机这东西小孩子学得快, 成年人的记忆力差, 手指不够灵活, 学起来太困难。

成年人较强的理解能力及学习主动性, 同样他们成为学习计算机的优势。因而, 年龄不是学习计算机的障碍。

3、学计算机就是上网。

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 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 人们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许多人一接触计算机, 便马上开始学上网。如果问他了解计算机知识吗?他会很肯定地回答:“会!我每天都上网”。

4、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我们对于学习知识一直提倡的是:勤奋好学、善于钻研, 学习不留死角,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有些朋友把这种精神用在了学习计算机知识上, 结果却事倍功半。

三、优选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1、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 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 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商贸等方面的应用,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上机操作能力, 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应该说上机练习时间占70%, 理论教学、演示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四、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的能力

1、组织协作学习, 促进学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 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 而是首先分组, 将几个同学分为一组, 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必须相互合作, 共同进步,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 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好胜心, 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只有合作愉快, 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 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 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

2、充分用好“帮助”功能

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 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借助Windows程序中良好的帮助系统, 当我们对某一功能不了解时可以随时按下F1键来打开帮助。如:Word 2000的“帮助”功能中隐藏着不少小窍门, 如显示“日积月累”、快速获取帮助主题等等,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做个有心人, 充分挖掘其功能, 就可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借助网上别人的学习经验

网络是一个大课堂, 上面的东西是五花八门, 凡是不太清楚的知识点等, 都可以上网去查, “拜网为师”, 诸多问题在网上都能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

总之, 学好计算机基础, 以便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在熟练中总结出一些技巧, 这才是计算机基础这门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 使人们对信息的意识, 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而大多数电大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显得十分困难, 要想尽快学习好计算机就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性, 克服学习计算机的几个误区, 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 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学好计算机知识。

篇14:《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77-01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核心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基本上围绕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作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必须发挥课程优势结合专业改进教学服务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也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高职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课时、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等。对如何结合专业需要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我提出以下浅显看法:

一、教学内容改革

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及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更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对于一个高职生而言,仅仅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题库作为学习和实训的重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高职生能力培养目标的需要,尽管学生能拿到一个证,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还较低。因此教学必须兼顾,必须在考证的基础上提升,可把办公和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应用项目和工作任务分析归类,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项目和任务,提升教学层次达到更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可增加综合技能实训、图像处理等内容。

二、重视实训教材的选用

一本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操作性强的实训教材是必须的,既有利于老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教和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教学更有效。

三、实例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以实例讲解导入教学内容,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windows时,计算机启动后学生首先见到的是windows的桌面,直接导入桌面图标的创建、排列、设置背景、分辨率、屏幕保护程序、开始菜单、任务栏等一系列操作的讲解,化课时少,效果好、学生兴趣高。又比如,在讲解word文字格式、段落排版等内容时,要是按教材上理论讲,学生没听完可能就要睡觉了,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能覆盖教学内容的实例进行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实例教学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用实例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形象,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上机课采用目标任务驱动法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了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对学生上机目标任务的制定要适宜,制定太高学生完成困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就存在上课信息量过大、定任务太高的问题,这学期我对每次上课内容、学生任务的制定作了适当调整,效果显著,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反过来,学生怕不会做,上课时更愿意听讲了,形成了良性互动。我已尝到了一点甜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探索、改进和提高。

四、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应该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在当今,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起到了直观教学的效果,实训课教学也得到充分重视,学生每人一机,实训课时相对充足,占总课时的比例为二分之一。如果在教学资源许可下,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统一在带多媒体的机房进行,老师边教指导学生边练,教、练结合,课程教学的效率会更高,如果在机房教师机上安装可以带学生练、同时管理学生机并控制学生机的软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学、指导、管理学生。

五、结合专业培养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覆盖各个专业的基础课。但是各个专业依据其职业能力和岗位培养要求的不同,对这块知识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联系专业教学使学习内容服务于专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专业在内容教学上进行取舍,比如,会计专业加重excel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要多做实例,而人力资源管理在打字、排版上要加大训练,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可充分利用Word中图文排版的功能,布置学生设计海报、宣传单等并打印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Word的功能和魅力。因此结合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最终的职业能力需求,以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基础确定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必要的。

上一篇:党团基本知识题库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