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1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共10篇)

篇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计算机,即电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更新发展。伴随着计算机走入人类生活,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当下许多人工作生活依赖的工具,并衍生了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职业,如电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人们不再为了科学地研究大规模的数据运算而发展计算机,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用于科学计算,而逐渐推广到聊天、冲浪、游戏等。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的其他产业也产生密切相关的影响,计算机也实现了工业的标准化、批量化、低能耗。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组成。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人们开发出了更高性能的芯片、处理器,储存空间更大而体积却更加小巧,显示器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官也越来越真实,应人们的新需求,扫描仪、印刷机、投影仪等产品也随之诞生。集成电路的更新换代,带动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的高速升级。而软件部分,随着研发人员对系统软件的不断完善改进,操作系统变得愈发人性化,应用软件更加多样化,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以及生活娱乐需要。

我们大学生作为电脑的重要使用人群,应该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在暑假期间我自学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学习了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了关于计算机系统,Excel,Word,PowerPoint,Access软件和动画制作、压缩工具等知识。在自学了这些内容后,对我的计算机技能有了显著提升作用,使我对PPT,文档,表格制作有了深层次的掌握。对于我们这些未来从事教师行业的大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当代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必备技能是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对于我们这些才渡过大一的大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的知识,基础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每个人都只能从新开始。我个人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明确了目标,对今后的学习才有促进作用。自学能力也很重要。要学会自己看书,自己找资料,不会时请教同学。计算机作为前沿科学,它一直在进步和发展,如果只是局限自己,就永远跟不上它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就是我们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的第二个老师。我们一般是用电脑聊QQ、打游戏、看电影。虽然说不抵制这些功能,但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互联网,在百度文库等网站上查找最新的资料来帮助我们学习。除此之外,这门课也需要我们在电脑上实践,练习,对于有条件的同学来说,这样可以促进技能的掌握。就像我之前一样,没做过PPT就不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如何运用,不了解软件的具体操作。同时我还发现,现如今,软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书本上所介绍的2003版的软件虽然简单易懂,但在一些方面,更高版本的软件可能可以做出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我看来单单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篇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机,虽很意外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相关内容,也完成了实验要求。在做着这项在我看来在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时,我想了很多以前都不会想到的东西,简简单单一个开机键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其实深思一下就能想到,在电脑发明的最开始的最开始,想要启动电脑绝对不是像现在轻轻松松地按一个开机键就能做到的。那一个简简单单的启动电脑的过程简化尚且如此,那其他由复杂而又浩瀚如星海的程序代码及函数所构成的程序应用及电脑操作又将会是怎样的神秘呢?我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

其实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经过多日的计算机自学,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在学习中,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然不仅是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网上资料的技巧、如何搜索和浏览信息、怎样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地址、输入关键词、进入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文字信息的保存等等大量实用的知识。还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outlook(邮件管理)、publisher(广告设计,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表单管理,动态表单填写)等等办公软件的较为深入的应用。还借此学习契机,根据课程中的实验要求建立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但这次学习更多的是让我更新了全新的观念和想法,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特性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计算机工作原理,领悟到电脑是人人必会、事事必备的机器。

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内容自学好,认真完成每一节的学习任务。但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我在努力的做到,你呢?

计算机假期自主实验和学习心得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姓名:洪晶晶

年级:

篇3: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1 概述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强, 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必修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新形势下培养信息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热点论题, 也就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 开设了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制定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个高校必开设的课程, 该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前的现状及改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现状分析

2.1 授课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三个基础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三大核心即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设置比较随意, 没有真正的从本校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 出现授课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2.2 学生层次

现在很多地区在初中甚至有的地区在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很多内容都有所掌握, 而有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或者开设了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被其他课程占用, 所以目前大一新生对该门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2.3 授课学时

很多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给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的学时很少, 按照《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涵盖的知识面很广, 应该划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多门课程, 但是很多高校压缩为一门课程且仅在一学期开设。

2.4 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 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 需要学生增强动手能力, 很多高校简单的从课程特点出发, 将该课程的授课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 理论课在大教室通过多媒体来讲授, 实践课在机房开展, 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严格的讲理论课和上机课分开, 使得理论课上的知识点不能及时的让学生实践, 不能很好的消化当堂的知识。很多高校改进了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的教学模式, 该课程全部从机房实施, 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没有从该课程的本质特点出发, 使得知识点比较零散, 不能很好的系统的掌握操作。

2.5 教和学的关系

目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完全脱节的两个事情, 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学生不能在情感上有很好的沟通, 课下学生与老师就像陌生人, 学生有了问题也不能积极的及时的请教老师。

2.6 课程评价原则

很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试卷式的测试方法, 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核, 不能很好的反应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2.7 课程信息反馈机制

对于任何课程的开设应该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及结束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及时了解课程的开设效果, 而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有三种模式: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以学生信息员为主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管理部门中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反馈机制流于形式, 反应和评价滞后, 不能真正的起到监督指导改进的效果。

3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通过研究采用以下几个对策:

3.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针对授课内容的设置, 从《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要求》出发, 采用1+X的模式, 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几大部分[1]: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数据库, 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等模块。大学计算机基础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原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概念、Office软件的使用、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 (比如压缩软件、备份还原软件、系统清理软件等) , 对于前两部分内容为概念性基础知识, 后面几部分内容为应用型知识。通过最基本内容的学习,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掌握办公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 能够满足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学习的需求。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利用网络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能力, 网络技术课程通常为单独的一门必修课程, 所以网络基础的内容可以不包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对于程序设计、信息处理即数据库、多媒体三大块内容, 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析, 如果需要单独可设一门课程的内容, 就不需要包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 如果对某部分内容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就把该模块的内容放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去介绍, 不用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比如会计专业在以后工作过程中对数据库知识的需求比较多, 可以单独可设一门数据库应用课程, 而程序设计和多媒体的知识需要包含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3.2 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层次不齐的情况, 采用分班式教学, 在学生入学之初, 进行学生计算机能力摸底测试, 根据学生的摸底成绩进行分班, 可以分为三个班:基础班、网络班、多媒体班[2]。基础班的内容主要以office软件的使用为主, 在第一学期开设;对于网络班和多媒体班可以在第二学期开设一门, 在第三学期开设一门, 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多门课的内容。

3.3 改进授课模式

对于学时不够而压缩讲授内容的情况, 应该从指导思想上改变高校课程体系设定人员的想法, 重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认识到在以后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 可以将课程的更多的内容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自行学习, 既解决了学生学习学时不够的现象, 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4 改进教学模式

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讲解, 为学生的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打牢基础。

对于授课方式不再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地位,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确保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计算机基础课中体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3], 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通过任务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的内化,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设计任务, 需要遵循的原则:1)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2) 能够和实际结合, 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3) 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任务中既体现基本知识点, 同时也关注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划分、整合和优化任务, 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选择任务, 保证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通过任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归结为体验式教学方法, 让学员体会和领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的心应手, 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预计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比较重要的操作实践, 教师利用视频软件对操作步骤进行录制, 将视频放置于网络上供学生进行

3.5 注重教和学的关系

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掌握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 内容难易要适度, 避免学生因内容的困难产生对课程的反感心理。教师要对授课内容仔细斟酌, 不要总觉得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难度越大内容越多越好, 应该因材施教, 否则就会因为内容多或深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 教学效果还不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很好掌握当堂课的内容。

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 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亲和力, 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教生平等与友好的互相尊重的关系, 做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通过实际调查, 和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结合知识传授,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师教授知识时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会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要教会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意识, 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计算机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特别零散、面比较广, 不应该很机械的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能力。比如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应该多加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 总结经验,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对于学生层次不同的问题, 在准备练习题目时应该分多个层次, 比如基础题目、提高题目。重点辅导基础差、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 避免部分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同样采用网络课程的方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和学的矛盾, 在网络课程中设置答疑模块, 学生课下有了问题可以及时的通过网络寻求老师的解答。或者是每周或每隔几周设定好答疑地点和答疑时间,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

3.6 改进评价方式

对于评价考核原则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研发在线考试系统或者引进已经成熟的在线考试系统。

3.7 教学反馈的多模式化

对于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可以在现有的信息反馈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模式融合, 保证教学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教学督导专家应该对本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 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更好的确定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 关注授课教员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 教学设计、组织及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合理, 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教学督导管理部门要在整个的信息反馈机制中起协调和统筹安排的作用[4], 对于教学督导专家提出的具有的普遍适用性的意见以通知公告的形式或教学讲评的形式告知全校教员。

4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正确的选择授课内容以及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等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 对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长伟, 孙素环.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选取原则的探索[J].闽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2]李晓林, 张彦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3]李勇, 吴斌.对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5) .

篇4: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1

一、选用分层次教学,使得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起来,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现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大致涵盖了:excel2003、word2003以及power-point2003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制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因为我国的地区以及教育体制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因而导致各个地区的教学水准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与此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倘若未将学生的差别性考虑进去仅仅使用一样教学手段教授课程的话,那么将会对许多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倘若我们均凭借着相同的教学模式水准,具备好基础的同学将会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大积极,缺乏学习欲望,学习热情也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更有甚者还会对课堂的纪律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一部分同学也会因各式各样的客观性原因丧失自信,并存在讨厌学习的思想。所以,在详细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实施分层次教学。针对具备一定基础且有能力的同学,教师应当设置好更高水平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在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完以后可以非常顺利地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而针对学习不好的那些学生,在教学大纲上规定学生要对excel、word以及windows操作进行熟练地掌握,但是仅仅只需学生初步地认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该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将一些具备实际操作作用的、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教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耐心疏导他们,从而指引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比方说,在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进行讲述的时候,由远古时代的计数工具至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这中间将很多时期的关键的典型人物的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穿插进去了,其侧重于对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的两大重要性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述,即:图灵以及冯?诺伊曼,从而使得较为乏味的计算机发展历史极具趣味性,进而引起学生们的关注;面对学生讲述些计算机的硬件的构成要素,鼠标、键盘以及显示器,学生们均较为熟悉,然而,但是其对于电脑主机内部的硬件的认识度还不够通透,因此,作为计算机老师,其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将内存、硬件、主板等硬件带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出来;在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进行讲述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功用进行讲述,还要对学生很少看到并且使用到的unix以及linux操作系统进行简要地阐述,在这当中,还将比尔盖茨的故事插入进去,这有利于学生的眼界的开拓;而在学习使用word2003的表格的时候,应当尽量使得教学内容愈渐丰富,并选用word表格能够将工作报表、个人简历以及课程表等制作出来,把学生的就业需求当成目的,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所以,应当将其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将目录的自动生成等掌握好;在学习利用excel表格的过程当中,对于函数的运用与认识,学生们均觉得难度挺大的,但是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实体公司财务求算也加入了进去,再與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使得计算不是很泛泛,趋近于易学易懂,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以提升。

二、积极贯彻落实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学生们的个人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正源于此。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是杜威非常反对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使用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极强,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把学生当为中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拥有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举个例子,在教学中,师生位子可以调换一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纪律得到有效的管理;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应当使用合理的语言,将其指导性、启发性以及激励性体现出来;布置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非常合理的学习目标。

三、合理安排课时,精讲多练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采用集中上课和上机指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总学时为44学时,其中8学时为理论,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在多媒体教室集中上课,而剩余36学时主要在机房上课,主要采用教学软件方式授课,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光讲不练”,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二学时90分钟的课程,要依据老师当众演示20分钟,学生练习消化、老师全面指导50分钟,老师总结10分钟,学生再练习10分钟的安排,这就对老师提高了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即生动又要言简意赅,做到老师“精讲”学生“多练”。

四、完善考核手段,积极将“以考促学”机制建设起来

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考核的划分,可分成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成绩两大块,二者各占一半。该“以考促学”的行为能够期末成绩以及平时表现将严格把握住,以此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动地、认真地去练习、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

在教育教学时,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属期末考试了,其是对教学的得失的评价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它也是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的一种要素。传统意义上是实施上上机操作考试。但是因为任何一个机房的计算机的数目均具有局限性,不能够再两个学生间空出一个位置来。所以,要防止相隔的两个同学之间做一样的题目,进而对考试的公平性进行较好的保障。然而,因为教师在出题目的时候任务过重,可能会对题目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考试的过程当中,均是依靠系统随机性地组合试卷,然后再在学生答完试卷的时候马上给出成绩。该考试手段能够对原先考试的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地避免,例:系统所提供的适时成绩不仅仅能够对试卷批改的时效性做好保障,而且又可以对试卷批改的精确性进行保证。

五、结语

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与时俱进,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为以后的各科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智华.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变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2.

篇5: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是一门基础应用类课程,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简单的运行原理,以及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

这个周末,我们完成了基础实验6、7、8。本来以为会很简单的几个实验却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名且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才知道这门课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单学到的知识恰恰和难度成正比,这三个实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验作业中,主要的问题都出在word文档的应用中。我们普遍都用惯了老式的word2000或者word2003,所以对word2007不熟悉,于是造成了很多麻烦,尤其是添加目录这个新功能,摸索了好久依然毫无头绪。最后不得已只能拿出教材自习阅读,同时上网找了很多详细的讲解,最后才完成了实验6。

在做power point时候,可能是因为平时做过很多的原因,并没有遇到什么很明显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为了能把PPT做得精美和详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一项是excel的应用。我以前对它的接触不多,所以对其应用也是最不熟练最不明白的。但是通过自主的对其学习,尤其是对教材的阅读,使我能运用一些比较基本的功能进行表格制作。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简便功能。可以说,动过这次试验,我学到的最多的知识,就是excel的应用了。

虽然这次试验作业已经完成,但是它给我的启发让我思考至今。首先,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为什么在这次的试验中我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以后不要轻视这门课程,同时也是再告诉我不要轻视任何一门我正在学习的课程,不论是简单还是难,他都肯定有让我学习和实践的必要性,并且,在进行试验之前一定要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和本次试验的要求。其次,这次试验让我学会了怎么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有人引领,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自己去学习其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在这次试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去克服,去解决问题。这让我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解决。

篇6: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案

(不计入布置作业和小结的时间,共计7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2.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3.能够用直观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4.理解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能够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与WWW的关系,并能够实际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与检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操作以及访问Internet,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程简介(10分钟)通过上一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那么在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视频观看,由此导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提示:此处对教学平台相关操作演示一次,并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简单展示】,随之让同学们观看三分钟的小视频,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加深他们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理解与吸收。然后,开始进行第一章课程认识计算机的一个学习。

2.正课讲解

(1)认识计算机(15分钟)

① 从常用的桌面台式机图片,展示其各个部件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② 计算机的表现形式不唯一,由此通过相关图片演示几类超级计算机,进行演示,并介绍超级计算机的构成,各个机柜及其内置的CPU内存等。③ 从体积上引导学生,桌面台式机朝上是超级计算机,那体积越来越小,由此引出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形势微型计算机。④ 随着提出,那什么是计算机?抛出问题进行提出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⑤ 从抽象模型引导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相互关系及如何工作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 控制器 运算设备 ⑥ 从计算机五大主要部件结合台式机展示计算机基本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系统,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并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则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2)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10分钟)①

提问计算机的问世时间

引出计算机发展仅六七十年,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讲解,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特点;简单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并指出第五代计算机并未达到。由此提出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再针对各种各类计算机,提出计算机如何分类,根据体积或用途等,导出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分类两个问题。

(3)计算机应用(10分钟)传统上将其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生活中应用(4)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10分钟)

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例如,打开电脑中某一个文档。那么一直站在电脑前文档是否能够打开?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计算机,这个提供给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图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户界面。由此引出用户界面的用途,是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中信息转化与交互。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鼠标键盘麦克风等 ; 软件: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 ③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介绍与演示

桌面、窗口、菜单、图标 【教学提示:此处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展示】(5)访问Internet(10分钟)

指出无论是交友聊天购物还是视频都需要网络,那么什么是网络? 1.Internet介绍 2.WWW介绍,以及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3.电子邮件介绍与使用,邮件正确的格式,发送邮件时应注意的五大点。(6)计算机文化与道德(5分钟)

提出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并进行相关介绍枚举和分析。3.教学小结(2分钟)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认识,即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最后是访问Internet以及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和计算思维的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个核心部件的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篇7:《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

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

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学时分配: 4学时(理论)第2章

计算机系统

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

操作系统概述

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6学时(实践)第4章 字处理软件

主要内容:Word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表 格的制作和处理;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6学时(实践)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内容:Excel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4学时(实践)第6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主要内容:PowerPoint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

学时分配:6学时(实践)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8章

数据库基础

主要内容: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利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主要内容: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基础;声音处理基础;动画处理基础;视频处理基础;与多媒体相关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第10章

程序设计基础

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算法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

七、作业设计

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统一布置4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每次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记录,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八、教学策略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启发、互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注重实例引导,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设定对口的相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时分发教学文件,随时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利用局域网和校园网上交作业;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走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监督学生听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整个机房上课过程实现多媒体和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

(四)加大学生课后自由上机练习力度。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还需要课后学生自己自由练习。为学生全天开放免费机房,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九、考核方式

(一)考试课,上机考核,由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

(二)试题类型:选择题 + 中、英文打字 + 操作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三)成绩比例:满分100分,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四)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字情况、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综合表现而定。

(五)命题原则:结合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主编,高教出版社,一般教材。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

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红旗出版社。

十一、质量标准

(一)修完本课程的学生,英文打字120字母/分钟,中文打字30汉字/分钟。

(二)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文档的排版、数据的管理、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浏览网页、下载和上传文件等。

(四)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简单的信息管理。

(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根据授课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对每章的课后部分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适当的增补了上机操作实验。

篇8:《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析

1. 领会职业教育的本质

我院地处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多种原因本地经济发展滞后,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较落后, 入学高职新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来自城镇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中自备计算机, 对计算机的基本运用驾轻就熟, 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现在的高职生个性独立, 但并没有强烈意识到就业的压力, 学习主动性不强。这给我们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基础差, 在教学中总偏重于对抽象理论的解释, 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不够。

因此,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本质。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将职业教育概括为:“职业教育, 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也就是说, 职业教育是以普通教育为基础的, 教育只有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 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1]可见, 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 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 以实现求职者或从业者职业理想为目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 创设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任务, 制订理论、实践、职业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教理论, 在运用中学技术”, 使教学更贴近实际的职业岗位的需要,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并实现教学活动和生产服务的相互促进。[2]教师在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本质后, 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学习行为变被动为主动。

2. 合理编写课程教学计划

我院开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一般以全国计算机等级 (一级) 考试大纲为主, 结合各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要求, 在教授基本操作知识结束后, 进行专业运用操作练习。《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通常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应用、微软Office中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知识。在我院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 课程建设小组将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五大学习情境, 在每个情境教学中分多个任务, 并将这种课程模块学习编写入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计划中除了安排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外, 在实训项目的单元设计上还设置了各个专业的计算机职业技能的培养子任务, 旨在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编写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各专业课程设置中规定的总学时数。我院有些专业为了加强该专业课程的教学, 减少了本门课程的学时数。学时的减少导致教学内容的删减, 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减少了, 在这种情况了, 就必须以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为主。另一个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合理的安排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 重点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比重。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 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上可以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2, 并且理论课基本可以安排为多媒体教学。有条件的系部可以全部安排在机房上, 通过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结合, 教学效果会更好。

此外,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 要注意对任务的设置和安排, 着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在实践任务中切合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这样一门实操性强的课程不至于只重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支撑。

3. 优化教学环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实践性强、富有挑战、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等, 这些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本位的优势。在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中, 需要学院的硬环境支持, 也更需要教师的努力优化教学软环境。对硬环境的投入和优化是上好该门的前提条件,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 满足我院30多个高职班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比较多的一门课, 我们计算机教师应该珍惜这个特殊的职业教学环境, 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在理论课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的方式, 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比如与板书、实物等组合, 灵活使用, 使各种媒体互相补充。[3]这样使得教师更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质疑争辩, 自由讨论, 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4]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课前收集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尝试不同的操作, 使学生的自我潜能在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中发挥出来。

比如, 在Word中制作电子手抄报时, 就涉及到多种图文混排方法和技巧, 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特点是直观性, 但同时也因为操作复杂而容易遗忘, 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采用多种操作方法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在Excel中输入数据时, 先提供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数据的表, 让学生自行输入。在输入过程出现错误时, 鼓励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参阅教材等方法解决。教师最后再总结Excel数据的类型及多种输入方法。这样既巩固知识, 保护学生的主动性, 又能引导学生自我认知, 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新事物。

此外, 我院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小组, 利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方式, 收集计算机基础的优秀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挂在我院网站以方便师生共享,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 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矛盾。

4.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检验学生学习的成绩不应该凭一次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来判定, 再者作弊风目前难以有效扼制, 仅靠期末的一次考核来衡量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情况, 是不公平不科学的。因此, 对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 可采取两种考核方案, 一种是按照课程计划的五大学习情境, 在每个学习情境教学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 最后将几次考核成绩结合考勤、课堂表现等来核算综合考核;另一种是实行平时成绩 (包括学生平时课堂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素材收集、课堂表现、考勤等) 、期末考试相结合, 并且提高平时成绩比例。此外,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并通过的, 可作为该门课程的适当加分条件。

总之, 教学方法是在发展中不断的革新的, 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要求我们教师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不再只局限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和灌输, 更重要的是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这项追求创新的事业, 使得我们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才能, 能够从本专业领域拓展, 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1.

[2]李向东, 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99.

[3]李向东, 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76.

篇9:《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探析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 03-0111-02

《University Computer-Based》Classification Teaching

Searching and Analysis

Chen LiHua

(Yun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llege Kunming650221,China)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non-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eaching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s currently a new teaching model, but also the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a new direction.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Science article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Computer-based 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随之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对象我们云南省这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表现出教学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不成熟。我们学校计算机公共课教育也存在上述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我认为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切实提高西部地区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出新时代的理想人才。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像我们云南省属于我国的西部边疆地区和其它许多省份比起来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晚一些,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相对差一些。比如我原来教过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财务会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同一个班上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程度好的学生反映吃不饱,希望教师多讲、讲深;而程度差的学生对教师的正常授课都难以消化,师生双方都有怨言。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现象明显的加大了教学难度。此外,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会用或用过计算机的新生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果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向低龄教学发展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指导思想,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原有基础上,而是应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象我们学校经管类的学生数据库运用方面的知识对他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更有帮助一些,而文法类的学生又希望多掌握一点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理工类的学生又偏重于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通常采取全校统一版本,教学内容繁多,课堂上用一个教学目标,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专业的个性教学特点。如果不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难以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符合学生的现状

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各校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的普及方面存在差异。发达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已开设了好多年,学生所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知识已不仅仅限于文化基础;而在一些经济较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分级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弄清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先决条件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性的、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但计算机又是工具性学科,各个专业又对它的需求有所偏重,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体现此门课程的共性与差异。就比如我们学校文法类专业应侧重文字、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理工类专业应侧重数据库、程序设计;经管类专业则应侧重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库应用。

(二)围绕“1+X”设置课程体系实施分层次教学

教指委于200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并指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包括的几门典型核心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这就为我们今后的课程建设和分级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指委建议各高校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高校不同情况和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灵活掌握。我们学校根据教指委的意见在认真分析讨论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拟定了分级教学的方案:我们学校具体做法是在第一学期当新生报到后就进行分级考试,分别从经管类、文法类和理工类学生中挑选出考试成绩在前20%的学生成立A班,各类别剩下的80%的学生成立B班,两类班级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二学期按类别分别开设不同的“X”课程:经管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基础,文法类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基础,理工类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每个学期还开设一些全校性选修课给对这些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选学。

(三)采用无纸化考试是实施分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以往考试、考查计算机基础时,总是以纯理论笔试的形式进行,这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水平,但这容易学生导致高分低能、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和传统做法,在实施分级教学时应采用无纸化考试,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求自己开发考试系统或者买现成的考试系统,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我们学校买了深圳知行导师练习系统和考试系统及无忧考试系统两套软件从2005年就实行了计算机公共课的无纸化考试,这种教考分离的考试手段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总之,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科学实施分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能使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它是一种承认学生个体差别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我们学校不断探索和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来看,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近几年的全国或全省的象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大赛、“挑战杯”、“安利杯”等计算机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洋,何婷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J].科技资讯,2006,1

[2]邓利蓉.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

[3]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

[4]龙纲要.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目前的不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5]蔡润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7,04

[6]陆志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2

[7]高慧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6,4

[8]耿煜.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若干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篇10: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课程代码: 8256065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实验学时: 16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部分设置了8大类共11个实验,内容包括办公软件Office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的操作实例与相关实验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种。其中验证性实验提供了详细操作步骤,每个实验均可按步骤完成相关操作,得出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完成,同时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并作为实验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本实验课程使用自编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Word验证性实验1(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2)掌握页面设置操作。(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

(4)掌握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操作。(5)掌握插入图片、背景操作。(6)掌握页眉页脚操作。掌握表格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Word中创建基本文档、设置页面、设置段落格式、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插入图片、插入背景、添加页眉页脚、设置首页不同、设置页眉边框和底纹、插入表格及表格处理等。

(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二: Word验证性实验2(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2)掌握查找和替换操作。(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4)掌握设置大纲级别操作。(5)掌握设置列表样式操作。(6)掌握使用格式刷操作。(7)掌握段落编号操作。(8)掌握插入分页符操作。(9)掌握表格操作。

(10)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操作。(11)掌握插入特殊字符操作。

(12)掌握插入艺术字及设置艺术字位置操作。(13)掌握插入文本框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Word中创建基本文档、查找和替换、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大纲级别、设置列表样式、使用格式刷、段落编号、插入分页符、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插入特殊字符、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插入表格及表格处理等。(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三: Word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编辑的综合应用。(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编辑一个表格式多功能的Word文档,掌握各功能的应用。可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基本内容,并提倡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四: Excel验证性实验1(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基本文档操作。(2)掌握工作表改名操作。(3)掌握插入行和列操作。(4)掌握合并单元格操作。(5)掌握对齐方式操作。

(6)掌握调整行高和列宽操作。(7)掌握填充数据操作。(8)掌握复制单元格操作。

(9)掌握使用直接输入编辑公式操作。(10)掌握使用公式编辑栏编辑公式操作。(11)掌握绘制表格线操作。(12)掌握排序操作。(13)掌握高级筛选操作。(14)掌握插入图表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建立工作表,编辑工作表,处理数据,数据排序、数据筛选、作统计图表。(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五: Excel验证性实验2(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基本文档操作。(2)掌握合并标题单元格操作。(3)掌握调整列宽操作。(4)掌握绘制表格线操作。

(5)掌握修改单元格数据显示格式操作。(6)掌握绘制表头操作。(7)掌握条件格式操作。

(8)掌握设置数据有效性操作。(9)掌握分类汇总操作。

(10)掌握调整表格文字样式操作。(11)

(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建立工作表,编辑工作表,表格设置、数据格式设置,数据分类汇总。(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六: Excel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设计一个集数据、图表一体的Excel电子表格,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处理,掌握各功能的应用。可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基本内容,并提倡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七: PowerPoint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设置母板页操作。(2)掌握插入图片操作。(3)掌握插入表格操作。(4)掌握插入图表操作。

(5)掌握插入组织结构图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使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文稿,文稿中输入和编辑,增加图表和表格幻灯片,增加注解和图饰、设置母板页、插入组织结构图、自定义动画、定义幻灯片切换、观看放映等。(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八: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建立图像处理的正确观念,强化图像美学的设计理念。(2)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相关知识,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图像处理的机理,熟悉图像高级处理的手段。(4)掌握图像处理的高级技巧,提高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图像的一般处理,图层的使用,效果滤镜的使用。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设计性实验题目,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Adobe Photoshop cs 实验九: 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了解Flash动画的特色及基本原理。(2)熟悉Flash软件的基本功能。(3)掌握Flash绘图工具的使用。(4)掌握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制作简单的帧动画,制作引导线动画,制作变形动画,为动画添加声音。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用Flash制作一个动画,完成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自定,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Macromedia Flash 8 实验八: 用Dreamweaver MX 制作个人网页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了解网站的制作过程,会收集、制作网页素材。(2)熟悉Dreamweaver MX的基本功能。

(3)掌握网站设计工具Dreamweaver MX的使用。(4)掌握简单网页制作的步骤与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制作简单的网页。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用Dreamweaver MX制作一个网页,完成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自定,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Dreamweaver MX

实验九: 网络配置与连通性检查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

(三)实验学时数:选做(不占学时)(四)实验目的(1)掌握检查主机名的方法。(2)掌握检查网络设置的方法。(3)掌握测试网络连通情况的方法。(4)了解局域网下双机互相访问的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检查主机名,利用ipconfig命令检查网络设置,利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情况,设置两台局域网计算机的相互访问。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利用ipconfig/all命令以及ping命令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撰写人:徐东风

上一篇:优秀小学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