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

2022-10-26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本质和教学目的

在中职院校新生开学之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所必须要开设的一类公共基础课程, 这类公共基础课程具备的特征都是学生多, 知识点多, 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一样, 老师教学困难, 专业技术覆盖面较广等等。教育部曾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文件, 里面有部分内容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要往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方向走, 以及通过相关计算机知识去处理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当中的问题, 并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铺垫基础。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内容, 有些中职院校对教学内容系和课程体系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院校在往高学习效率、高实践以及高起点出发, 在教学方法与整体的课程体系都进行筛选和整合, 并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即:模块化、任务驱动、案例实践。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学生学习需求。以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比较侧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建设完整的教学体系, 这种教学方法, 它的内容很多, 核心重点没有突出, 没有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没有应用到社会岗位上。 (2)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不一样。在我国的高校中, 因为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计算机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 其中出自一线二线城市的学生, 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 但是, 他们不明确学习计算机的目标。其次, 出自农村学生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 导致在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计算机操作方面都相对较差, 所以对计算机学习积极性不高。总体来讲, 因为大学新生在入学时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 给教师在教学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调查发现,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没有兴趣, 有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如果一直通过教师为主体的方式去教学, 那么学生将会一直是一个被动者, 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环境下, 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提高。 (4) 传统的教学形式跟不上不同专业和技能岗位的工作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中不同的专业与岗位对计算机基础掌握的知识要求都不同, 假如依旧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目前来说, 尽管不同专业, 各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是采取统一教材、同样的教学计划和同样的等级考试大纲, 他们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都是根据等级考试大纲内容开展, 缺失了实用针对性。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教学改革方法

(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 就形成了模块化课程教学理论。它是由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相组合成, 是一种模块技能化的培训形式, 这种模式一般都采用实用性做为指导思想, 按需教学加上学以致用是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 并且在分析职业和岗位技能的条件下, 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的, 将学习与工作缝合起来, 在教学教材与教学大纲上去研发不同形式的模块, 进一步达到减少工作和学习之间存在的距离, 真正地实现按需教学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它不仅具备实用性突出, 理论简化的特征, 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 建立模块化岗位技能和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意义

如果将模块化的课程教学以市场需要为主导, 就业和岗位技能为中心思想, 那么这种教学内容的本质是把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和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缝合。这种模块进行对接后, 知识内容都比较集中, 能较好地辅助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形式, 在每个技能模块当中, 都能贯通案例中的知识点与技能, 这种模块不仅将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行了简化, 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以及创新意识, 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实施, 以便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铺垫基础。有些中职院校为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检测, 采取必考加选考的方式, 为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方面采取模块化考试不仅能吸引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还能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能在短期时间里培养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也会提升通过率。

(三) 建立模块化岗位技能和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

如果创建一个以核心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体系, 那么就要对目前的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构进行深度解析, 以及考虑它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岗位技能能力。依据每个专业的不同方向和需求去对比, 将等级考试大纲要求也加入进来, 重新进行筛并选归纳总结, 实现多种独立又能与不同的专业岗位对接和满足考试要求的目标。

四、总结

尽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改革的道路上获得了成果, 学生不仅在学习效率上提高, 在动手能力方面上也得到进步, 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也得到提升, 但是, 它与理想中要达到的目标还差很多距离, 这就需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因为模块的知识点又多又广, 应该怎么避免无重点核心内容易;第二:怎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从整体来讲, 对于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是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 并且寻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模式。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每所院校都会开设的一类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这些问题, 提议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

[2] 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 2013 (2) :42-44.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3-14.

[4] 陈绯, 王志有, 陈林.“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6 (6) :255-258.

[5] 唐大仕.“递归算法”微课教学设计:以“文科计算机基础 (下) ”为例[J].计算机教育, 2013 (17) :5-7.

上一篇: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儿童英语教学下一篇:构建教学情境让初中语文教学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