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2024-04-08

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精选6篇)

篇1: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要求:狠抓双基、培养能力、激发潜能、树立自信、及时反思。

做法:把握方向、稳抓考点 以下是高考常见的考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即NA问题;2)氧化还原反应;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4)溶液、离子浓度和离子共存;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电子,18电子微粒;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7)代表物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重点:C、N、S、Cl、Na、Mg、Al、Fe。特别关注框图题);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理与巧解(包括图解);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10)盐类水解——酸碱性及两个守衡、单一溶液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电离问题、溶液的pH及PH计算;12)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13)有机化学基础:官能团性质、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14)有机物燃烧规律;15)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合成;16)实验仪器的洗涤和使用;17)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 18)药品的存放;19)常见气体的实验制备;20)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1)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重点:体积和浓度);22)混合物的计算;23)化学史、环境保护、煤、石油、化工;24)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二.正确评估、寻找差距、对症下药、及时反思。

本文拟就你在高考中常犯的“病症”,进行对症下“药”,以期使你能在高考中迅速提高能力。

(症状1):本末倒置,仓促上阵。(表现):在复习过程中,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只顾做题,题做不少,但收效甚微。

(处方):在复习过程中,尤其是冲刺阶段复习时,要做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课本,以“本”为主;二是回归考试大纲,以“纲”为导;三是回归高考题,以“练”为辅。真正把考纲所列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双基”的掌握。因为双基是素质的核心,双基是应用的基础,双基是能力的源泉,双基是创新的脚踏板。

(症状2):位置摆错,估计过高。(表现):不能准确定位,眼高手低,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处方):要给自己准确定位,答题时心里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第二个人是精明的命题者;第三个人是挑剔的阅卷者。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要有二个立足:立足一次成功,立足中下题目。

(症状3):审题不清,误用信息(表现):读题不认真,或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致使时间白白浪费或造成丢分。

(处方):1.审题抓关键,看清是正确、错误;大、小;强、弱;可能、一定能;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质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2.一审二谋三动笔。审题时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读:默读题干与问题。②画:找题眼画记号。③联:联系题目主干信息、题干与问题之间,题目与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缺什么桥梁。④挖:挖掘隐含信息。⑤悟:有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和沉淀,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产生灵感,才会悟出方法、悟出技巧。

(症状4):基本功差,书写不规范。(表现):在试卷上专业术语与错别字、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化学式写错,书写潦草。

(处方):1.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特别是专业术语中一些字的书写。化学中常见错别字有:①乙稀(烯),②消(硝)化反应,③笨(苯)环,④脂(酯)化反应,⑤酚醛树酯(脂),⑥木碳(炭),⑦炭(碳)元素,⑧化和(合)物,⑨巨(剧)毒,⑩溶(熔)化,11熔(溶)解,12退(褪)色,13法(砝)码,14钳(坩)锅(埚),15钥(药)匙,16用酒精灯烧(加热),17摇(振荡)几下试管,18石棉瓦(网),19长劲(颈)漏斗,20卒(萃)取。2.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如N和H,Cu和Ca,S和O等要严格区分。3.掌握化学式书写规律:如CH4、NH3不能写成H4C、H3N,O-+H不能写成OH,(NH4)2CO3不能写成(NH3)2CO3。

(症状5):只求数量,得势不得分。(表现):每题都做,只求快,但得分不多。

(处方):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保证得分。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在考场上解决的问题,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症状6):离子方程式,判断失误。

(处方):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解此类题目,必须明确“三项原则八大注意”。“三项原则”是指(1)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写化学式。(2)电解质固体或纯液体之间,如NaCl固体和浓H2SO4的反应,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3)特殊物质特别对待:微溶物在生成物中写分子

+-式,在反应物中,如果是溶液,写离子形式,如果是浊液,写分子式。若NH4与OH在浓溶液中反应或加热,生成物写成NH3↑+H2O,其它情况下写NH3·H2O。

“八大注意”是指:(1)注意是否符合反应客观事实。(2)注意拆分是否合理。(3)注意是否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注意是否遵守三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5)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关系。(6)注意物质的状态、↑、↓及=、应用是否正确。(7)注意反应条件。(8)注意反应试剂的滴加顺序。

(症状7):无机推断,难以突破。(表现):典型物质的典型性质掌握不熟练,看不出明显的突破口。

(处方):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解题思路一般为:整体浏览扫描→反复推敲辨析→深挖细找抓关键→找准突破口→意向猜测举例→全面分析验证(正推法、逆推法、论证法、筛选法)→最后确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中学阶段可做为突破口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1)特殊反应形成的转换关系:单质A+单质B转化为化合物C;化合物C+单质B转化为化合物D。单质A可以是S、N2、P、Na、C等。化合物甲+单质A→化合物乙+单质B,单质A可以是Na、Mg、Al、F2、Cl2、H2等。化合物甲+化合物乙→单质A+化合物丙。符合该形式的有①归中反应,如SO2和H2S反应。②歧化反应。如Na2O2与H2O或CO2的反应。③CO还原氧化物,如CO与CuO的反应。

(2)特殊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是汞,非金属是溴。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磷燃氯中烟雾茫,铜丝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有颜色的离

-2+2+3+子是:一阴三阳,红蓝绿黄。(MnO4、Cu、Fe、Fe)。沉淀有颜色的如AgI为黄色,Cu(OH)2为蓝色等。

(3)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如显碱性的气体唯有NH3;与碱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然后

2+变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只能是Fe;遇到KSCN显血红色,遇苯酚显紫色,只能是Fe3+等。

(症状8):有机反应,丢“小”写“分”(表现):有机题主要丢分是有机方程式的书写,主要表现在丢掉小分子物质,方程式中写分子式。

(处方):有机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区分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方程式中只能写结构简式,由于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体,因此有机方程式中不能写分子式。(2)注意一些基因的连接方式,如RCHO不能写RCOH,ROH不能写OHR,尤其注意官能团在物质左侧的书写规律,如三硝基甲苯中苯环左侧的硝基不能写成NO2—。

(3)碳只能形成四个共价健,不能少写或多写H。(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不用=。(5)方程式一定要配平,凡是方程式不配平的,一律不给分。(6)消去反应、缩聚反应酯化反应等切记不要丢掉小分子物质,否则一分不得。

(病症9):化学实验,一头雾水。(表现):对实验题无从下手,很难得满分。

(处方):近年的高考实验题,基本都是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此要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重温一遍。抓好“操作要点”、“实验细节”、“现象描述”。对于一个实验,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还能怎样?”“怎样更好?”等方面展开讨论。还要抓解题规律,如顺序的连接,气密性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三.科学安排、周密计划、稳步推进、提高效率

请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尽量保持与整体复习计划同步。整体复习计划为: 1. 在二模后,用五周的时间完成二轮复习(以全品为主)。

2. 其余时间为专题、模拟训练及查缺补漏。在此期间必须同时做到三个回归:回归课本,熟记所有化学反应及方程式;回归练习,认真研究错题档案;回归试题,认真研讨04、05高考试题。

篇2: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近期对考纲和近年高考题的学习,我对高三化学的复习备考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化学复习要注重教材。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教材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有关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必须切实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篇3:对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范进行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复习, 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 有些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因实验仪器装置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教师就必须抓住实验操作原理、结合具体实验来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装置气密性检验, 气密性检验的原理为:一是使被检验装置和水构成密封体系, 二是依据改变体系压强时产生的现象来判断仪器装置是否密封。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 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一是“常规法—微热法”, 操作:利用热源对仪器装置微热—观察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观察是否形成水柱。复习时, 对此类存在差异的同一操作也要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归纳。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化学要求考生正确把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依据具体的实验情景, 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技能, 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控制实验条件并处理好实验安全问题。例如: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 平铺在反应管a中, 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 过一段时间后, 加热反应管a, 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 并有熔融物生成, 同时, 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 停止加热, 仍继续通氮气, 直至反应管冷却, 此时, 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 元素Z是什么? (2) 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 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4) 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 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 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热还原反应的理解, 考查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处理实验中具体问题。确定不了MZ是什么物质, 不会影响解答其中的大部分题目。中学化学中遇到的黄色化合物不是很多, 常见的有过氧化钠、溴化银、二硫化亚铁、硫化铝、二硫化亚铁铜等。氧化亚铅 (Pb O) 也是黄色的, 但不属于常见物质。从题目中看, 题设MO是黄色物质, 该物质的化学式是MZ, 而且这种物质的氧化性很强, 从题设情景看, 绝不是过氧化钠, 它不可能用C通过热还原得到。高中阶段未学习其他黄色氧化物, 因此不能确定M是什么元素, 题目也不要求回答, 只能写为MO。我们也可以用MZ来表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学生只会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 先推断出具体物质才能解答, 就陷入死胡同。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不单纯是靠解题训练能得到的。MZ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我们可以知道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也就是说Z元素应该是氧。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 因此, 停止加热时, 不会因为温度降低, 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 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 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 还会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 应该进行尾气处理, 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 或者用气球收集, 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 O的玻璃管。学生在推断出MZ是氧化物, 明白题设实验是通过热还原法用碳还原MO制得金属单质M之后, 还要回答如何防止装置内气压降低产生液体回流, 如何防止含有有害气体的尾气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使用气体反应物经常需要考虑的, 需要学生依据题设情景, 作考虑、判断。

三、强化化学实验原理

我常常在想, 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之后, 为什么学生还会怕做实验题?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 到实验室做实验时会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诸如欠认真、欠思考, 实验走过场、看热闹, 这样实验的收效就大打折扣, 严重地妨碍学生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的理解, 以致影响到日后的实验总复习。基于这种考虑, 在实验复习中教师要避免完全是纸上谈兵的做法, 要避免复习完后学生还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我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 进行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 并且是每人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 让学生由过去的“玩”实验真正转化为研究实验。为此, 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我所安排的这一系列实验, 绝不是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 而是一些综合性的实验, 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 我设计了一个“将含有Mg SO4杂质的Na Cl样品进行提纯”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涉及了胶头滴管的使用、过滤、蒸发、沉淀洗涤、判断沉淀是否洗干净、判断沉淀是否完全、p H试纸的使用等实验方法和操作, 学生把实验设计出来并独立完成操作, 得到不少收益。

篇4:对地理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 突出主干,清理知识

2010年地理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方面均没有发生变化。很多考生在考前不关注考纲(需要老师引导),到了冲刺阶段,还是抱着大堆的教辅书不放;有些考生甚至完全沉迷于题海中,这样做显然偏离了方向。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运用双基和主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比例基本维持在7∶2∶1,所以在考前一定不要片面追求高难题,应以主干知识为主,对照《考试大纲》清理基础知识。

冲刺复习阶段特别提醒要关注的主干知识有:

(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节气和季节的判断、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分析等);

(2) 天气系统(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等温线和等压线判读)的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水循环原理和水资源问题;

(5)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6)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7) 人类在自然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 人类空间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等)的区位分析;

(9)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0) 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

高考也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有很多知识点的再现频率非常高,如时间计算、天气与气候、区位分析与评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要特别重视。

二、 回归教材,重视图表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通过一轮、二轮总复习,广大考生的纵横知识网络已编织完毕,到了最后阶段则需要将知识“内化”,回归教材;而查漏补缺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升华、能力升级。这一阶段重新阅读过去做过的各种练习题和考试卷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总结自己的错题,分析错误类型(知识类、能力类、答题类、心理类、方法类等),探究错误原因,从而充分而明确地了解自己,设法予以纠正、减少失误,才能获得高分。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考生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有两大特点:一是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考查区域范围缩小(局部);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这往往是各类专题地图示意的盲区,又恰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另外对地理图表的设计新颖,变化多端。

考生对地图,对地理图表的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冲刺阶段应该回归教材,把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重新温习一遍。同时要在强化区域定位上做文章,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如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南北极圈;经线: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等),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其中特别是《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和热点区域图要反复温习。

三、 限时训练,学会答题

冲刺阶段复习时间很紧张,大剂量的训练不可取,但做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解题技巧是必要的。尤其要强化限时、定量训练,有些学校在考前从制卷、监考、阅卷等方面搞高考实战演习训练,以发现考生存在的问题就很有价值,考生应该慎重对待,要对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高考要取得高分最终还是落实在会答题上,即怎样把平时训练的成果在试卷上展现出来。

1. 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答题“公式”和“套路”,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

例如回答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可以归纳为:

(1) 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

(2)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人为原因——中上游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3)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河道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加固大堤(荆江);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淮河);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2. 训练答题步骤。

现以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浙江卷第36题为例,谈怎样解答地理综合题。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地形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答地理综合题一般采取五个步骤:

(1) 审题

先读题干——后读图名——再读图例——读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等。如,上题图名表明为某区域示意图——由图例略观此图,有众多河流流入波的尼亚湾,铁路线、公路线多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城市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由经纬度,可初步判断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北部。

二要细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如上题设问中有“图中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表明其地处中高纬地带,为考生进一步确认其为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地区提供了佐证。图中其左侧河流的一边流向,为确认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及其大致南北走向,也提供了有力证据:基本处于同样的纬度条件(北纬60多度,北极圈以南),其西临大西洋,应深受西风影响,但其所处的沿海位置及山脉东西走向的不同,甲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且明显受到沿海暖流的影响,而乙处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大陆性明显增强;当然,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也可找到突破口,如本图西侧沿海,峡湾深入内陆,系冰川侵蚀形成,东侧半岛多冰碛湖泊。另外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综合性强,要求考生通过认真比较后从材料的层次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比较陌生,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就可以题意为中心,辐射出所对应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对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如上题,读图可分析出,经济活动多在沿海湾地区,城市、主要交通线都在沿海湾地区,也需考虑地形、河流等要素。

(2) 信息获取及解读

①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②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借助主要的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地图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③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要畅通、敏捷。

(3) 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如,上题的探究思路一般概括为:区域定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与人文要素间的开放性互动,进而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渠道。

(4) 草拟答案

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型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载体的题目要注意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对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思路,进而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只需简略阐述。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的分析)、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 书写答案

书写答案要突破文字表达关,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很多考生因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而在综合题上丢分十分可惜。高考答案评分标准对综合试题答案的文字表达要求较高,文字表达除了准确性(即运用地理学科语言)之外,还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层次要分明,即分点叙述,序号化,简洁明了。如自然地理特征应以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几方面加以表述;二是逻辑性要强,即能体现出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如在描述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时,只叙述“雨热同期”,就显得无逻辑不准确,若表述为“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就显得完整流畅。

【参考答案】 (1) 66.5°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2) 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 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4) 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

回顾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聚焦热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热点。热点问题是指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即常说的热门话题;二是指本高考年度发生的重大时政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主要包括长效热点、短效热点等。

其次要善于筛选热点。地理热点问题一般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重大工程、宇航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圈、农业问题等方面。筛选热点即把重大热点与考纲、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将部分重大工程建设“热点”和“宇宙大事件”热点问题的命题方向概括整理如下表:

预测2010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热点有:

重大经济决策和工程建设方面——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掀起新一轮海南开发热、中国探寻“低碳经济之路”等;

自然灾害方面——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海两岸、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受暴风雪袭击、海地和智利发生令全世界颤栗的大地震等;

重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2009年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与低碳经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值得关注;

热点区域——我国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岛及南海区域、东南亚、中亚等;

最热考点:“探寻中国低碳之路”是2010年“两会”代表委员共同的关注点。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可能会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设置问题。

第三,复习热点的方法要恰当。关注地理热点问题要特别注意学科特色原则,不要单纯追逐热点,要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善于把社会热点、焦点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建议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可以设计热点试题进行适当训练。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土库曼纳巴特2009年12月14日电: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元首致辞后,共同打开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成功实现通气。中亚天然气在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境内。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主干线西起霍尔果斯,东到上海,南到广州,分东、西两段,其中西段是龙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四省区(如下图)。

(1)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很多支线管道,其作用是()

A. 都是为了便于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

B. 都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C. 西段支线是为了获得补充和调峰气源,东段支线是为了扩大天然气的销售市场

D. 除了支线管道①便于补充气源外,其他支线管道都以拓宽管道的供应范围为目的

(3)简述二线主干管道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思路解析】 能源问题一直是高考热点(长效热点),该题涉及我国的大地形单元分布、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输气管道布局区位、国际能源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等问题,考查多方面的地理学科主干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思维能力具多样性和开放性。

【参考答案】 (1) 主要地形区有:天山—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平原等。(2) C(3)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主要经过了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地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克服困难:铺设管道要克服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障碍。(4)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一方面为四国经济发展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不仅符合四国人民利益和福祉,而且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等。

五、 调整心态,提高效率

篇5:高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

新东方中学优能全科数学项目组

在全面复习阶段,数学科目的复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全面落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

数学试卷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比重,只有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突破难题,战胜新题。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例题、注释、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将课本的`目录串联成知识体系,并加以训练。训练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这时需要对照教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彻底扫除障碍。

二、重视错题病例,实时亡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直接反映出我们的知识缺陷、思维不足和方法的不当。在最后冲刺的阶段,建议考生建立自己的专项错题库,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的典型错误,一定要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自己。

三、抓住典型例题,争取融会贯通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果,就不能做大量重复的无用功,所以考生要学会选题,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具体操作的方法就是解题后反思题意,总结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将典型问题引申变化,促进知识的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四、精读考试大纲,确保了如指掌

篇6:关于高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萘地进行,教师在探索,学生在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卓越的竞争力?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工程的设计者是教师,如何使设计更趋合理而有效,这是每位高三化学教师面临的老课题。

这也是学生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因此,我认为必须抓好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双基,全面复习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但绝大多数题型考查来源于课本,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因此,第一轮复习我们重点应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学生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课本题依据大纲编写的,是学生复习的蓝木,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替代的。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转化关系、例题、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等等,清楚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特别对于过去那些在新课教学中未弄懂或不清楚的知识点应面对于原来已经弄懂,但遗忘的知识应加以巩固强化。只有将基本的知识熟练掌握了,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地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构建网络,提高能力。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较为熟悉了,但要在考场上得分,学会仅是一个方面,还应总结归纳,构建网络,提高自身能力。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不知如何下手。确实,关键在记,但死记硬背显然不行,容易遗忘,且易混淆,必须形成知识体系。

因此,抓好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是关键,我们将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内容分为这样几个专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再将每个专题细化,如对于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复习元素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个别→一般,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制法”这一思路,也可从单质到化合物为主线,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又例如,复习有机化学时,可以以官能团间的转化这一线索复习:“卤代烃 == 醇==醛→羧酸”。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知识按其内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知识,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查漏补缺,树立信心

无疑,复习工作已近尾声,学生们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不自信,紧张等情绪。此时,教师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好后期的复习。

学生也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应正确对待每次的考试成绩,把每一次考试当作练兵,充分暴露自身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高考前的一个多月,教师要开始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系统全面地温书。温书在高中化学系统复习及专题复习之后,着重让学生熟悉一些非“主干”小知识点,特别要引导学生温习课本中的图表、实验、及习题。临近考试的几天教师应指导学生高考场上的一些答题的方法、技巧,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轻松应对高考。

坚信,只要每位同学都注重基础,抓住重点,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定当金榜题名!

上一篇:【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指导书下一篇:酒店外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