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计划

2024-05-09

高考化学复习计划(通用9篇)

篇1:高考化学复习计划

一、高考二轮复习最佳复习方略

1.储备知识――归纳方法――分类构建知识网络

当对课本知识吃透以后,就要着力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这时就不能限于某章某节内容,而应着眼于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建立知识网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复习的对象有一个总体、全景式的把握,比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来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可从下图看出:

有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框架以后,我们在具体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复习的总纲,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将一轮复习中巩固了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网络化。为此,首先考生应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使之具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提高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例如在复习氮族元素时,不但要领会氮、磷单质及其化合物以族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还需要分别领会它们以周期为线索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将已学习过的同类物质(如都是非金属单质、都是气态氢化物等)作进一步对比和研究,把所得结论整理成规律贮存于记忆中,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再作深化与发展,这样得到的知识将不再是凌乱的,而是网络化、结构化的。在使自身知识网络化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与提高了能力,并为记忆、复述、再现和辨认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氮的知识网络可以用如下方法进行整理。

知识主线:NH3→N2→NO→NO2→HNO3→NaNO3→NaNO2[LM]

在具体复习某一种物质的相关知识时,不能完全按照“结构〖FY(决定〖FY)性质〖FY(决定〖FY)制法、鉴别、用途”的一条主线来复习。我们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复习思路。每复习到一种重要物质时,可以把与该物质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发散。以NaOH为例,在复习它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以其为核心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知识网络:

发散联想法由于限制条件少,找出的知识点往往较多。这种方法对于开阔自己的思路,特别是对消除由一轮复习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有很大帮助。

2.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重点各个击破

(1)元素的复习,采用“由一般到个别,再由个别到一般”的复习方式

比如,我们学习了Cl2、O2、S、N2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可提炼出其一般的化学性质。如果我们掌握了非金属单质的一般通性,就可以用它来指导其他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学习。从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非金属、金属、水、碱、盐、酸、氧化物、有机物的反应等。

(2)理论学习,必须弄清楚因果关系和适用对象

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等,弄清楚要研究的对象,理顺因果关系,对全面、客观、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大有裨益。比如,对某一确定的可逆反应:

其中,条件的改变首先使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故影响速率的因素只要能使┆v(正)≠v(逆),也就是影响平衡的因素。

3.变式训练――题组集训――强化题型应用

所谓变式训练是在所做的习题基础上适当进行修改和变化后再进行训练,将修改后的习题和原题一起训练就构成题组集训。通过题组集训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考生的审题、解题能力。比如:

(1)1mol某烃X能与1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Y,1molY能与2mol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Z。已知Y的分子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Z分子中没有氢原子,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2)1mol某烃X能与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Y,1molY能与2mol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Z。已知Y的分子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Z分子中没有氢原子,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3)1mol某烃X能与1molCl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Y,1molY能与2mol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Z。已知Y的分子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Z分子中没有氢原子,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4)1mol某烃X能与2molCl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Y,1molY能与2mol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Z。已知Y的分子中的碳碳键都是单键,Z分子中没有氢原子,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2==CHClB.CH≡CHC.CH2==CH2D.CH≡CCH3

该题组应该分别选A、B、C、D。对于这些变式题,我们要抓住其题干的微小变化,善于归纳总结,做到对知识全面而熟练地掌握。在题组的强化训练中总结方法,巩固基础。

二、冲刺阶段的注意事项

1.提高复习效率的两大措施――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几种常见纠错方法有: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这种方法比较费时间,但是印象会很深;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面或旁边加上注释,在临考试前复习时比较方便、高效;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按时间段、或按科目分门别类,加以注释,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相应知识点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面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的位置、出处,错误缘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2.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以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经常交错在一起,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隐患,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具体来说就是:

(1)要落实双基,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强调对技能的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

(2)注意策略思维的培养,平时做题时力求一题多解,并善于比较多种思路的优劣,找出其中最基本、最朴素、最简捷、最有效的思路。解题时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多一个思路或多一步解题步骤,就多一份干扰,也就多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3)防范思维定势的负效应。高考复习时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有些题目形同实异,要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有些技巧如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图像分析法、比较估计法等,在解题时运用会事半功倍,但有时也会弄巧成拙。

(4)优化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有道是“做事一半靠心态”,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注重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考试思维,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中,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作出严格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做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高考时心态就会平和多了。

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只要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注重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主干知识,巩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2:高考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一名高三的化学科任教师,应有责任和义务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搞好复习工作,使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以合格高中毕业生身份接受高校的挑战。

1.做好精密的计划,在整个复习过程当中严格执行。

学期初,制定出本学科的复习计划,并选定好一本复习资料;然后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内容,确定好每位教师应具体负责的内容,章节内容要落实到人,目的、要求要具体明确。

2.精讲精炼,避免陷入题海中。

高三复习,做题避免不了,但易陷入题海中,整天做题、讲题,然后再做,学生没有理解深化的过程,很难把知识掌握到位。物理学家卢瑟福带弟子,问之:上午干什么?答:实验室;又问之:下午干什么?答:实验室;复又问之:晚上干什么?答:实验室;卢瑟福追问了一句:你整天都在做实验,那你什么时间进行思考呢?没有思考,也就不可能有深化的过程,更谈不上提高。为了达到精讲,教师必须要钻研大纲,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删去偏、难、怪题。让学生把精力都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能力的提高上。教师在组题时,可挑选一些比较好的试题,但尽量不要用成题,原题,及使用,也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变动,要有创意,内容上要尽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一则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二则也提高了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精度,编题的水平,虽然教师要付出相当大的工作量,可会节省下学生的更多宝贵时间,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率。这样也就避免了各学科间相互抢课,挤占时间的现象的出现。

3.强化训练,突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察。

针对所学知识中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可进行专题化训练,要练到火候:练速度、练准确率、练答题技巧,练语言表达能力,练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具有实战能力。

4.深层次地讲解试卷。

为了避免好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安排好时间同时考同一学科,一定要全批全改,一定要严肃认真,一定做好试题的分析准备工作。然后根据学生成绩不同,分不同层次,把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进行专门的试卷讲评。对于层次高一些的学生,重点分析完试卷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高层次的深化,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好学生吃饱吃好。对于中等学生,讲主干知识,使之成块、成网,成系统。对于差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补课。

5.强化实验教学,使学生进行快乐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通过实验来实现的。因此,高三复习阶段,可以把一些代表物质的性质,设计成一整套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醒的认识思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研究探索的意识,相互合作的意识。

6.自由复习,给够学生适量的自由学习空间。

自由复习,并不是学生随便,它需要在复习之前,要求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且保持均衡发展,不要偏科。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有效。比如;把一年来的试卷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卷,同时,还要把试卷中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找出原因所在,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突出重点,梳理知识头绪,把握思路。自由复习的整个过程,重点突出学生是在整理理解、消化、提高的过程。千万不能又重新进行大量练习题的开始。

7.经常进行学法交流。

学习方法的交流,并不是简单地学生提前打好底稿,到台前一念。这样做的效果并没有多大,重点并不突出。为此,定期举办学习计划、优秀笔记展览,试卷自批记录展览;学习经验简介:把易混易错的问题整理成小册子,随身携带,一有空闲,便翻阅察看,强化记忆。

8。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通过作习题后,反思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每解答完一个题目,思考此题所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达到夯实基础,又可优化知识式结构的目,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反思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道试题,做完以后,思考,还有其他解法吗,那一种最好,若更换某一条件,此题又如何解答呢?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谨,能否引出一类题的解法,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反思解题过程中的失误。解题时,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又是如何解决的,克服自己在解题中不足之处。

9.有张有弛,鼓舞士气。

学习紧张,在高三是避免不了的,但不能总紧张,这样做的结果会适得其反。为了放松学生和老师,定期举办卡拉OK大奖赛,班级间的球类对抗赛、挑战赛,篝火晚会等,放松学生的心情,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临近高考,紧张的心情师生自不必说,为能在高考中减少失误,考前的动员是不可少的。首先让学生定出自己的目标,可是当地高一些,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有引导学生降低期望值,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其次,班级和班级间进行大挑战,学生和学生间大挑战,用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起学生必胜的信心。

10.仿真考试势在必行。

篇3:高考化学复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两纲”, 就是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其实把握了这“两纲”, 就是把握了高考的信息。在高考化学备考复习中, 我们对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高考信息, 一定要谨慎对待, 决不可让其干扰自己制定的按部就班的复习计划, 更不可贸然猜题和押题。眼下, 社会上有好多人都在进行高考命题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这些“成果”不能代表命题的方向, 更不可能体现命题人的意志。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前, 总会各种“预测”, 比如, 今年要考什么?在实验上肯定要考什么?在有机物部分肯定要考什么?试题的难度上今年较之往年会有什么变化?今年的热点会指向哪儿?……其结果呢, 那些所谓的神秘“预测”, 都一一被否定。

所以, 教师不仅要自己不偏听偏信, 也应告诉那些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想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不要寄希望于各种捷径, 告诉他们,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按照“两纲”复习, 完完全全地从“两纲”中把握高考的信息, 踏踏实实地达到“两纲”所预期的目标, 圆圆满满地完成高考任务, 顺顺利利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二、分析高考试题特点, 牢牢把握复习方向

我们在高考化学复习中, 常常把复习分三轮或者三个阶段进行, 我们在第一轮应该做到的是梳理知识要点, 构建知识体系。做到这一点, 必须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 特别是对那些比较经典的, 每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题例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时还要以“考纲”作为基本框架, 以课本作为基础, 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作为重点, 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 把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扩展, 力争对知识形成理解上的升华。“考纲”提供的信息是颇具权威的, 它在宏观上为我们指出了复习的方向, 而高考试题的命题, 总是与“考纲”相向而行的, 它与“考纲”从来不会南辕北辙。

所以, 我们务必要在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因为这些历届的真题, 对我们的高考复习迎考和揣测命题趋势, 均有极不错的参考价值, 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 会使我们复习的方向、深度、难易更有针对性。此外, 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较为经典的高考试题来一番改造、翻新、拓展、延伸、整合, 这些高考试题肯定能成为我们复习的训练素材。从基础做起, 把基础夯得实实的, 是复习成功、高考成功的首要任务。

三、字斟句酌精读教材, 反复阅读复习到位

对于化学复习, 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蓝本, 高度重视知识的“五性”统一——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应用性的统一。

1. 全面性。

这里所说的全面性, 是指在复习中, 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 不论是初中的, 还是高中的, 都要一个一个地复习到位, 不能有半点疏漏。

2. 重点性。

这里所说的重点性, 是指集中一切力量, 花费十分力气, 对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 (即人们常说的考点) 进行反复阅读, 深刻理解, 做到以点带面, 让知识形成结构。比如, 同分异构体的本质是分子式是相同的, 而结构是不同的, 向内有组成元素量的关系相同, 向外却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等。

3. 精确性。

这里所说的精确性, 是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描述要做到科学、准确、全面, 比如, 使用化学用语必须规范, 对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的表达必须全面、正确、无误等。

4. 联系性。

这里所说的联系性, 是指化学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前因后果, 比如, 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的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与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等。

5. 应用性。

这里所说的应用性, 是指通过系统的复习, 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比如, 教材中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它们涵盖的内容就十分丰富, 我们复习了以后, 就必须能运用其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 能运用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能运用其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 我们还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 通过复习做到:能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 (如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 能亲手设计实验, 处理实验结果等,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只要将上述的“五性”实现和谐、完美的统一, 在高考中就能确保无虞。

四、科学训练注重讲评,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在化学高考复习备考中, 总要进行几次模拟考试, 至于模拟试卷的设计, 必须紧贴近些年的高考真题, 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做到:在积极吸纳各地高考信息的基础上, 兼顾各个考点, 精心设计或者精心挑选3~5套模拟试卷, 定时进行应考预练, 其目的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应考预练后, 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套试卷的讲评。讲评时, 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答题习惯等方面反思自己的答卷情况, 要在试卷上做好记录。

尤其是套题中的一些重点的习题, 我们在讲评中, 不妨推行一种方法——“说题法”, 为学生固定一套模式, 要求学生在说题时都要按照这种模式说下去, 即:请你说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该题是怎样考查的?—→做该题时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为什么按照此思路思考?—→解该题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关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该题做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是思路和原因还是解题的疏忽?—→以后如何克服?学生按照上述模式对问题陈述下来, 就会使当时考场的情景再现, 再度体验知识的应用, 从而发现自己的误区, 感受考题的精妙。

篇4: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和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也是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纲领,它明确地传达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前,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准高考的“脉”,了解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明确复习要点,熟悉考查范围,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分析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总体来看,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的考点均出自必修1、必修2和选修4,而且考点分布比较稳定,试题也比较常规,考生大都比较熟悉,并且难易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原子结构等)、元素化合物题(如框图推断)、选做题。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仔细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专题复习。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要提高复习效益,就要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上。而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因此,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和各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以考点为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使中学所学化学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有序地存储;同时将以往未能理解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比,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并最终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三,资料会堆积如山,如果整天沉溺于题海,学生会疲于应付而不求甚解,结果会导致复习效果不佳。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习题要精选。对习题应该有所取舍,选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其次,习题要精析。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审题的能力,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避免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类比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相似问题;分解法——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子问题;探究法——根据对给定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假设,设法通过收集事实或理论推断,确定问题的答案;等效转换法——将陌生或复杂的化学问题根据一定的关系转换成另外一个等效的化学问题等。

四、落实反思、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并优化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所以,高三复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其次,要严格纠错。对于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差错,要求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的根源。对错题要求做好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高考复习时,应首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通过及时的反思和纠错来提高复习效率。

篇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二、确立好专题:高三第一轮复习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充分的回忆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字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第二轮复习我们将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体安排如下:

第二轮复习分五大部分十六个专题时间从3月1日至4月30日。

一、实验部分:专题一: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实验安全预防和处理,时间:3月2日~3日

专题二: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时间:3月4日~5日。

专题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实验

时间:3月5日~7日。

专题四: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3月9日~10日。

二、基本概念部分:

专题五: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时间:3月11日~12日。

专题六:无机反应类型、反应热

时间:3月13日~14日。

三、基本理论部分:

专题七:物质的量、守恒思想

时间:3月16日~18日。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时间:3月19日~21日。

专题九:电解质溶液、胶体

时间:3月23日~24日。

专题十:电化学

时间:3月25日~28日。

专题十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时间:3月30日~31日。

四、元素及化合物:

专题十二:元素化合物

时间:4月1日~4月4日。

专题十三: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4月7日~4月15日。

五、有机部分

专题十四: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

时间:4月16日—4月20日

专题十五: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时间:4月21日—4月25日

专题十六:有机推断、有机含成题型应对策略

时间:4月27日—4月30日

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基础;

三、明确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的角色:第二轮复习不同于第一轮复习,因此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习效率;

四、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第二轮复习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以加强综合、突出应用为特征,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训练这一环节显得十分重要。 1.抓好自主性学习,精讲精练,提高能力 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立意旨在降低知识难度,突出能力立意,而能力考查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四月以后我们化学科内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反映的综合问题精讲精练,多留足时间学生的自主复习,去领会还不会做的题目来龙去脉,以求能力升华,同时让学生自己查漏补老师跟踪辅导。 2.组织理综训练,增强高考适应性 化学单科测试主要安排在周四下午,命题模式采用“8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的形式。理科综合测试安排在周日下午进行,然后统一进行阅卷,分析评价考试情况。通过这些训练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例如:在做题时,如何进行思维切换、答题规范化、审题准确化,并且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才能演到位。

猜您感兴趣:

1.初三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2.高中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3.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4.初三化学备考计划

5.初中化学中考备考策略

篇6:高考化学复习指导计划

(1)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篇7:高考化学复习计划及措施

时间过的飞快,不觉不然,商州区中学高2018届学子已经进入了高三阶段,为了使学生们在来年高考中取得骄人成绩,为了使商州区中学高考再创佳绩,我就化学学科的复习,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理科学生共6个班,一个高新班,两个创新班,两个英才班以及一个补习班,班级层次分明,学生基础差异很大,高新班最好,英才班相对来说基础要弱得多,这给备课、上课、训练都带来诸多困难。

二、复习阶段的安排 化学总复习主要采用三轮复习模式:

1.一轮复习:2017年8月底至2018年3月初。

一轮复习以章节为顺序选用《成长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一阶段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夯实基础,稳步提高,上课基本模式为“讲——练——讲”,训练以单科训练为主,适当进行学科内综合训练,必须解决知识的覆

盖面问题,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2.二轮复习:2018年3月初至2018年4月下旬。

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选好专题,课堂上以“练——讲——练”的模式进行,要求学生能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科综合能力,认真搞好单学科分析、努力做好试卷讲评,查缺补漏,抓好矫正教学,强化方法迁移,达到多题归一,使学生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是搞好二轮复习的关键。

3.三轮复习:2017年4月下旬至6月初。

三轮复习以强化训练、全仿真训练、适应性训练为主,该轮复习以“训练——讲评——训练”为主要模式。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模拟训练,让学生认真检查自己在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力求尽快完善,稳中求进。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解题技巧,并进行分类训练。注意加强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使学生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的综合知识触类旁通。并养成良好的答卷习惯、技巧和应考心理,以提高学生参加考

试的实战能力。5月底到6月初要进行两次适应性训练,此题不宜过难,以鼓舞士气。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广泛涉猎本专业的参考资料、教案、练习题、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17年化学考纲入手,仔细研读,吃透考纲的要求,把握高考的动向。

(2)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从现在开始详细做完2017~2018年高考题,将每一套题按考点归类,合计出每个考点的分数及题型。

2、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知识复习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①复习提问上节课基本规律(记点规律)②讲授基础知识(学点东西)③归纳基本规律(悟点本质)④强化非智力因素(规范学习)⑤当堂练习(巩固基础)。复习课中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精讲不能泛泛地讲,要设置问题,要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有效学习”。每一节课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2)讲评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①对答案(提前印好)②学生自主探究③师生共同解难答疑④教师归纳小结⑤巩固练习。讲评课一定不能上成“对答案——讲题”的死板模式。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

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选好年级的重点生及临界生,有针对性的针对化学较差的学生单独辅导.从而使他们的综合成绩提高.4、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

理科教学脱离了考练不行,我们要定时考练。根据复习进度,按时进行限时训练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限时训练题要求:基础题占80%,中等难度题占20%。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科成绩

化学实验复习要与有关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实验考察要求对课本上出现过的学生实验,重要

的演示实验进行全面复习。课本涉及的演示实验:(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6、加强学法指导,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记笔记、学会整理纠错本。

篇8: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1.分析近三年有机化学“考纲”和“考题”, 可以看出, “考纲”基本不变, “考题”有以下特点:

(1) 保留了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如: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种类、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鉴别、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确定、有机物结构的推断等。

(2) 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

(3) 有机试题的题型及区分度保持相对稳定: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区分度保持在0.45左右;填空题要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 试题注重能力的考察, 具有一定的难度, 区分度一般保持在0.70左右。

2.2011年有机试题命题趋势

(1) 难度会基本保持稳定。近几年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 有两个原因:第一, 这样命题有利于新课改的开展。第二, 有利于缩小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 使“择校热”降温, 从根源上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符合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 题型基本不变, 热点知识年年必考。分析近两年有机题型, 基本稳定为:一道选择题, 一道有机推导题或者只有一道推导题, 考查的知识点基本都是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官能团性质、分子式确定、方程式书写等。

(3) 试题仍会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及化学发展前沿。近年来化学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几乎每年都涉及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化学发展的最前沿。如2006年考查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合成原料:莽草酸;2008年全国卷 (Ⅱ) 考查的是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丙烷的分子结构、性质;2009年考查香料成分的合成。

二、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1.认真研读“考纲”, 制定复习计划

《考试大纲》是专家命题的依据。只有研读《考试大纲》, 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 如何考, 考到什么程度, 复习备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据2010年的有机“考纲”,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2.回归课本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教材是“双基”的最主要的来源, 落实基础应从课本抓起。

有机化学的主要基础知识: (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 (3)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4)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5)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或补写; (6) 推断有机物的结构; (7) 耗氧量及混合物组成的计算; (8) 有机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总复习中要对其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再提炼、归纳和拓展。

3.构建知识网络, 加强学法指导

采取网络化的手段, 使具体的孤立的知识点组成点线贯通、纵横联系的立体网络, 形成知识整体结构, 解决知识的零乱、混淆、残缺等问题。遇到综合题目时, 能迅速准确地从网络中提取解题信息, 然后调用、迁移、重组, 使实际应用问题得以解决。在知识再次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发挥考题导向, 培养综合能力

在理综试题中, 有机基本内容主要还是以信息迁移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有机化学复习中, 特别要重视对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进行专题研究, 使学生学会对题给信息进行吸收处理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的要点, 能自如地进行吸收处理, 去伪求真、去繁求简、去辅求主, 使问题得到解决, 达到训练和发展思维的目的。

5.重视课堂上的师生双边活动, 以学案导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 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 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发挥主导作用。

6.精选练习, 进行专题训练

7.扩大学生视野, 关注有机化学发展前沿

篇9: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策略一】重视课本知识  灵活处理情境问题

近年浙江高考理综试卷第7题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能力,第8题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其试题内容(选项)大多取材于考纲规定的化学必考教材。

例如2014年第7题中出现的“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和电解水制氢”问题,“氨氮废水(含■及NH3)氧化法处理”问题,“燃料的热值”问题等均是教材中的内容。第8题中“金属汞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的处理问题,pH计问题,电子天平问题,茚三酮试剂检验氨基酸等问题也是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第7题C选项要求判断“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这是情景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假设单个细胞(V≈10-12L)内有N个目标分子,则细胞内浓度为N/(6.02×1023)/10-12 mol·L-1,当N约为1~6个分子,细胞内浓度则为10-12~10-11mol·L-1,即说法正确。第8题D选项为:“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因为茚三酮这种化学试剂,它主要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胺、尤其是氨基酸,但不能用于检验蛋白质。因此,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不能证明含有蛋白质。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的取材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如“光学检测”技术取材于前沿科学领域题材,用假设法计算是高中化学常用的方法,体现了高考题对化学素养的考查。对茚三酮试剂应用的考查,突显了高考试题知识点横向延伸的特点。

我们复习的策略是一定要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拓展视野》的栏目内容是考查学生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的最好题材。例如“人体中极少量的NO会促进血管收缩,防止血管扩张”和“ 广范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测量范围相同,但精密度不同”这两个选项均来自教材,学生要能分析其中错误所在。瞄准2015年理综必考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本书和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两本书。指导学生通读和理解相关内容,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则一定可以突破第7题和第8题的思维障碍。

【策略二】核心考点归纳整理   倡导微专题复习

近年浙江高考第9题是考查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推理分析的应用。例如2014年第9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试题如下: 如表1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 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首先要突破元素推断的问题。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为N,Y为O,Z为Cl,W为Si,T为Ge。A选项考查了N、O氢化物的氢键对沸点的影响。B选项考查了N、H、O三种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D选项考查了Si和Ge同主族元素半导体的相似性,GeCl4、SiCl4化学式的相似性。C选项因为四氯化锗是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把SiCl4分子晶体镶嵌于SiO2、Si3N4的原子晶体中,增加了解答的困难。

这个试题告诉我们: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物质结构知识,可以涉及氢键、化学键、晶体类型及物质性质、元素周期律等化学考点。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复习的策略是采取微专题的复习。

例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等考点时,首先要理清这些知识点脉络关系,例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可以编织如图1的脉络。

其次,分析归类本专题常考的考点:①微粒中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②核素、同位素概念的辨析;③较为复杂的电子式书写;④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⑤共价键、离子键的判断和分析;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⑦物质不同性质变化时化学键变化的分析和判断;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⑨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⑩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判断。

再次,研究特例是复习的重点。如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离子晶体高,也可能比分子晶体低,汞和钨就是典型的例子;HI、HBr、HCl其水溶液的酸性是依次减弱的;有的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如Ne;N和H两种非金属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或(NH4)3N;金属性Pb>Sn,但金属的活动性是Sn >Pb。

预测2015年的周期表和物质结构高考题仍然以推断元素入手,结合微粒半径比较、氢键、同素异形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的破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比较等考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关注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策略三】考点内容问题化   深层思维提能力

近年浙江高考试题特别重视知识点的细节性和深层次考查,学生只有表层浅显的知识点是很难正确解答高考试题的。例如2014年第10题D选项要求考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许多学生认为是正确的,理由是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属于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为3∶3∶2。而试题要求学生知道核磁共振氢谱中乙酸乙酯和丙酸甲酯峰的位置是不同的。而第三个层次要点如果老师没有拓展细化归纳,学生就很难正确答题了。endprint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复习策略是要对考纲涉及的考点,要尽可能设计成问题对其细化和深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思维提高到较高的层次。而细化深化的问题在每个考点中均可以找到实例。

例如,一种反应微粒与多种反应微粒反应前后顺序问题是化学的难点。我们可以用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为例设计以下问题。

(1)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共有几对离子会发生反应?

(2)OH-能沉淀Al3+,也能与■反应,也会溶解Al(OH)3,它们反应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

(4)含有1mol的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含多少mol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最大?

(5)当NH4Al(SO4)2与Ba(OH)2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

(6)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为什么说2Al3++3■+3Ba2++6OH-=3BaSO4↓+2Al(OH)3↓是错误的?

(7)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2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8)NH4Al(SO4)2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分析离子方程式■+Al3++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问题式复习,可以解决一种微粒与对应微粒反应的前后顺序的难点,也解决了离子方程式中各离子数的配比问题的难点,还解决了生成沉淀时涉及的定量分析问题。

预计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设计,一定是考深层细化的内容,在思维方面突破两个层次障碍是常见的试题,较难试题要突破三个层次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多多采用这种问题深化式复习策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策略四】文字表达图像化   定性定量相结合

浙江化学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图像题的定性和定量考查,因为图像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推理的能力。例如2014年第12题: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葑Cl2(aq)                        K1=10-1.2

Cl2(aq)+ H2O?葑HClO+ H++Cl-       K2=10-3.4

HClO?葑H++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H2O?葑2H++ClO-+ Cl-        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值得一提的是,A选项是盖斯定律在电离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迁移,属于定量内容。将题意中三个方程式相加,得到Cl2(g)+H2O?葑2H++ClO-+ Cl-,就有K=K1K2Ka,根据Ka=c(H+)c(ClO-)/c(HClO)=10-7.5×0.5 /0.5=10-7.5,所以K=K1×K2×Ka=10-12.1。B选项是电荷守恒式的灵活应用,属于定性内容。根据电荷守恒:c(OH-)+c(ClO-)+cCl-)=c(H+),c(H+)-c(OH-)=c(Cl-)c(HClO)+c(ClO-);因为c(HClO) 不等于c(Cl-),B选项错。C选项是读图能力的考查,由图知pH=7.5时,HClO浓度比pH=6.5时低,则pH=7.5时杀菌效果更差。D选项是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夏季温度高,HClO浓度比冬季低。

该题显著特点是体现了图像特殊点的应用,关于图像特殊点解题是浙江化学卷多年考查不衰的一个技巧。其实2014年浙江高考26题也是有关图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试题。

这个试题告诉说明:我们复习策略是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图示图像问题,因为图像问题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为了迎合高考复习,我们模仿2014年浙江高考第26题风格编制了一道试题,该试题传承了近三年浙江高考第26题的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由信息推断物质、重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精髓,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当。

[例]某不含结晶水的无机物质X仅有四种元素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56.8g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得40.0g固体2,并生成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6 g/L的气体A和另一中性物质B。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为      ,B的电子式为      。

(2)X的化学式         ,固体X在空气中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endprint

(3)若固体2与NH3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砖红色固体,其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A与溶液2反应生成溶液3的溶质有多样性,若溶液3溶质有三种时,除必定含有的一种溶质外,其中另两种溶质的组合可能是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固体3中二种溶质的阴离子        。

本题的亮点是以图像为呈现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灼烧得固体2黑色,则固体2为CuO,中性物质B为H2O。定量计算:通过气体A密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A为CO2, 40.0g固体2含CuO为0.5mol。设CuCO3为m mol, 另一化合物Cu(OH)2为n mol。则m+n=0.5,124m+98n=56.8。得m=0.3,n=0.2。X的化学式2Cu(OH)2·3CuCO3或Cu5(OH)4(CO3)3。另外,溶液2通入气体CO2,因CO2的量不同,可能生成NaHCO3或Na2CO3。最后若固体3只有两种溶质,一定是Na2CO3和Na2SO4,不可能是NaOH 和Na2SO4或NaHCO3和Na2SO4,因此只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即可。

预测2015年高考元素化合物试题将以这种图示方式出现。试题将以化学新物质为背景,让考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推断具体的化学物质。然后考查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离子检验等相关知识。

【策略五】有机复习抓转化   分类比较要重视

2014年高考有机化学考选择题和推断题。其中选择题考查了有机物乳酸薄荷醇酯的化学性质,同系物的判断,淀粉和纤维素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判断,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中1H-NMR谱的识别。大题考查了普鲁卡因分子的性质,反应试剂的选择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反应式的书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推断。HN(CH2CH3)2分子的合成路线。其中难点是流程图中的各种有机分子的推断。

以上试题告诉我们:有机化学复习策略要抓住重点内容分类复习。如烃的通式研究,要对比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求同找异;有机物燃烧时要对耗氧量、CO2和H2O的量进行对比分析;对有机反应式各种类型(包括条件、产物)进行深化比较;有条件限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突出分类思维和有序思维;高分子化合物生成的类型要归纳,单体判断的方法技巧要归类比较;石油的炼制、苯和煤的综合应用进行相似对比和辨析;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油脂和糖类主线转化要对比细化。

例如酯化反应可以进行以下分类对比:(1)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去羟基氢原子,同时要注意断键部位。(2)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醇和羧酸盐而不是羧酸。(3)羟基酸分子发生酯化反应时,可生成链状酯,也可生成环酯,还可生成高分子酯,解题时要看清题意。(4)酯化反应实验时,蒸出的成分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碳酸钠溶液能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5)酯的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酯基个数等于生成的水分子个数;酯水解时,水解的酯基个数等于消耗的水分子个数。酸和醇的反应的量等于生成酯和水的量。(6)酯化反应的各种类型也要深化:①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②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③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④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⑤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⑥无机酸(硝酸等)与醇之间的酯化反应;⑦其他含羟基类物质(葡萄糖、纤维素等)与含氧酸(或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不考《有机化学基础》,只考《化学2》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预测有机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均会减少,其考试范围也有所缩少,但仍然是考查深层次有机化学问题。

【策略六】实验题抓综合   类比迁移重应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综合性强。2014年的化学制备实验题中,集实验装置、试题信息、流程图示、数据分析于同一试题中,则实验考查题综合程度高,考查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丰富,考查学生能力水平更为突出,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试题给出了葡萄糖酸钙制取的两个方程式。给出了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相关物质在水中和乙醇中溶解性表格。又给出了实验流程:

第(2)问CaCO3固体需有剩余的目的和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的理由。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提高葡萄糖酸反应转化率,是化学平衡原理的迁移应用。氯化钙与葡萄糖酸难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原理迁移的应用。第(4)问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用乙醇洗涤既可避免葡萄糖酸钙损失,又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这是盐析原理到醇析的迁移。

以上高考试题说明,实验试题主要考查:能合理选择实验条件;能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善于应用知识点的迁移;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应用。

因此,实验内容的复习策略是:一定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强化落实:①明确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化学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和药品;③设计实验步骤:在明确实验原理及所需仪器和药品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④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发光、放热、颜色变化、出现沉淀、生成气体几个方面描述;⑤实验数据处理:要根据实验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去记录,去除无效数据,取几次平均值计算;⑥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5年实验题仍以新物质的制备或性质为背景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实验流程的分析、评价等内容。这类试题重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乡村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上海市计算机考试一级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