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发言稿

2024-04-12

乐教乐学发言稿(通用8篇)

篇1:乐教乐学发言稿

乐教乐学,让课改展翅高飞

发言人:邓慧婷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作为乡下普通班级的课改教师,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年课改的收获与体会。自从进行学导用课改实验以来,我听到最多的质疑就是:这种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优秀生源的班级,对于学困生面广的班级来说简直寸步难行,其实不然,通过过一年的实验证明这个顾虑是多余的,我们安乐,每年优生流失都非常严重,以至于近几年成绩都不理想,但通过一年的课改有了较大的改观,像我的数学从进来时的13名到上学期的第8名,又到这学期的第5名,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我今天主要就针对这种小升初大量优秀生源流失,差生面较广;数学学科又相当枯燥乏味,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等现状,我们老师普遍认为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一年的学导用,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收获与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困惑,借这个机会与同仁们一起分享、探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恒久的学习动力。在课改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高昂,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培养兴趣。郭思乐教授说过,生本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发挥课改的最大功能。如在七年级刚接触有理数的运算时,有一课就是涉及足球的进胜球问题,大多学生不了解进胜球是怎么回事,原题是在一场足球赛中,第一场进胜球是-3个,第二场是2个,一共有几个进胜球?把题目改成原来欠别人3元,还了2元,这时有多少元?就一目了然了。刚接触几何等量代换问题,如果a=b b=c,那么a=c,我们觉得很简单,但有些学困生就是不理解,我就跟他讲:我口袋的钱和你口袋的一样多,你口袋的又跟他一样多,那么我跟他口袋的会一样多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因为人民币是他最好的朋友。如打折销售的问

题、、、、、我看在座的有不少实验初选新教师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班级原来没搞过课改,中途进行课改实验行得通吗?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比如到九年级代了一节课是黄金分割点的问题,有些在座的老师也许见过这种场面,老师在台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台下就昏昏欲睡倒了一大片,在我们这种生源素质差的学校尤为明显,特别到了九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课,老师们只好自我安慰道,睡觉是给你面子,就怕不睡捣乱课堂。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啊。刚开始进教室,由于新鲜,比平时好点,一上课第一环节目标引学,说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最美丽的点——黄金黄金分割点,最美妙的比——黄金比。接着第二环节前置先学,出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没几分钟,第一排就有个男生趴在睡了,我就把他叫到讲台桌前。这位男生矮矮的,白白的有点小胖,眼睛笑起来迷成了一条缝,一上台就非常具有喜剧效果。我就提问了,如果他的身材比是黄金比谁来告诉我,谁来告诉我那段比那段,比是多少,黄金分割点在哪。提问完后,学生们争着上台展示,说上身比下身等于下身比全身,比是0.618,用根号形式来表示是多少,黄金分割点在肚脐,就是平时从不听课的后排几位男生也争着上台展示。同学们展示完成,我就让这位同学总结一下,释疑导学后,运用活学出了几道练习,并让他们自编题目,同桌互考。整节课上完,没有一个同学趴着,在他们脸上少了无赖,烦闷,多了快乐和求知,我想这就是课改的魅力所在。在师徒结对子活动中,师傅须在徒弟班上上一节示范课,就在八年级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书中的例题是小颖准备用21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个笔记本2.2元,她买了2个笔记本,还能买几支笔?上课铃声响了,一位同学嘴里嚼着方便面,手里还拿着一把辣片,屁连屁连走来,唉,这可怎么办,一般情况老师会生气并停下课训斥学生,可后面还坐着一大票听课的老师。他喊:报告,我说请进,照常上课,目标引学后,前置先学环节,我就问:吴永标,你一星期带多少钱。他说20元。“你刚吃的快速面多少钱一包,一星期得多少包,辣片多少钱一包?”他答:“快速面一块五,每天得一包,辣片五毛,吃多少,我也没去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他一星期可以吃多少包辣片?”这时完全舍弃了已准备好的书中的例题,题目变成吴永标这星期带来20元,方便面每包1.5元,吃了5包,剩余的买辣片,每包0.5元。他可能买几包?此时,全班同学就兴致勃勃的帮他算了,争着上台展示,帮吴永世解决问题。设买x包辣片,列式1.5×5+0.5x≤20这时他也不好意思,认真地算着,很好的起到教育的作用。在运用活学环节,学生也根据这个思路,自编了不少好题,整节课都没有用到预先设计的例题,但效果出奇的好。其实,在课改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信手练来,培养兴趣,觉得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易懂,以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学习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了。

二、开展适当竞赛,激发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容易激发人的上进心,引起人的兴趣,对中学生尤是如此,因此,学生都有好强、好胜心,总希望取得好成绩,这种心理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毅力大增。所以,我在教学过程及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各种形式pk,如:“看谁解法多”,“谁的方法简捷”,“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小组评比的做法。课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位学生。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上课很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大于内容,或说上课纪律难维持,讲闲话,打瞌睡。我就想能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于是就尝试进行了小组评比。四人一小组,回答对一个问题加1分,回答错不扣分,当小老师讲课加2分,不遵守纪律扣1-3分,被扣分也能赚回,赚一分抵一分。这份评分表放在科代表那,让他操作。每月统计一次,一到五名的小组依次在每名组员月考数学卷上加5至1分。一个月被扣个人超过5分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惩治措施。这样一来,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是没人举手而是学生抱怨举手都不叫他,学生不遵守纪律的也好转,不需要停下课来教育,直接扣多少分,若被扣了很多分又想表现好点把分赚回,提问问题时,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所区别,最简单的问题就让最差的回答。让每人都有存在感,每人都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三,讲究语言艺术,点燃兴趣。这里所说的语言艺术并不是说,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多么优美的句子。老师最常用的语言方式是说教或训斥,适当的说教或训斥是必要的,如果以学生的对话都是这种方式,特别是唐僧似的说教,喋喋不休,久而久之学生很排斥、厌烦。而是用些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语言以其交流

效果会更好。首先,毫不吝啬夸奖语言,比如说,你真棒,你是天才等,发现学生的进步及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点没错。就像我班上的学生罗杰,体育非常棒,样样拿第一,跑步时非常专注,求胜欲非常强,站在起跑线上是眼神就像狼,长跑也非常有毅力,人有点小聪明,但由于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再一次跑步比赛完后,得了第一,我使劲给他鼓掌,并对他说,罗杰啊,你若把赛跑时的求胜欲、恒心用在学习上,再加你的聪明,学习对你来讲绝不是件难事,到时班上的女生更加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此后他就像打了鸡血,变得非常勤奋,好问。成绩从40分进步到60分,直至这次期末考的77分。考完我有对他说,你不单是同学们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在我们班比金秀贤都火。我想主要是,“学习好了,女生更加对他佩服的”这句话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你想一个男孩子能让那么多的女孩子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其次,多用礼貌语,比如:请、请坐、请回答、请擦黑板,每个细节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最后,适时用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比如,外面有些特别的事情,学生在看外面了。通常老师会训斥道:“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上课、上课。”此时学生注意力是回来了,但心不甘,情不愿。我此时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欣赏完了没有,欣赏完了请看黑板,同学们的展示更精彩。”再如:班级突发小状况,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去了,是训斥道:“吵什么吵,上课、上课。”此时我会说,“广告插播完,现在是精彩的电视剧时间。”所以,经常注意以学生的交流方式、方法,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

四,人人争当当小老师,激活兴趣。七年级,有意的培养学生上台讲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做到不仅师生互动,还做到生生互动。其实,上课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场演出,老师不一定是演员,但学生也不只是观众,也是表演者、参与者,师生一起表演,一起互动,戏才精彩。老师一人跑龙套,大大的讲一节课,“猴子”累死了,戏还不一定好看。千万不要低估和忽视了自己的学生,只要充分发动和组织好学生,她们的表现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小老师也能能讲的头头是道,落落大方,哪怕是一些中等生,上台也能得到师生的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培养了兴趣。有一部分优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开始先让一些优生讲,慢慢可以培养一些中等生,简单的还可以是中下生。

可以提前布置,哪一小组要讲哪一题。课后小组之间就会去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讲,又达到提前预习的效果,比学生独自预习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学生自己上台会很自如的讲了,这种题型也掌握的非常好了。所以,当小老师讲课,不但能锻炼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还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比老师在后面赶着他们走,强迫去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

五、因材施教,保持兴趣。。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目前这届学生差生面那么广,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行,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很强。但你不能因为他的学习不行就抹杀了他的价值所在。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尊重和鼓励,以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其成就感,促使其不断地发展。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成几个层次,有些要求全对,有些对一题,有些在黑板上能出对一个方程给别的同学做,甚至个别极差生做作业抄题目给我,有去认真订正就行了,让他们有事可做,小组评比就能加分。

总之,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找对了路子,不但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备课时,教案上常出现的是师问怎样怎样,生答如何如何,接着师又问怎样怎样,生又答如何如何。我们老师的完全可以设计他们的思维,这样的教育不是在培养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是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我邓慧婷就复制出若干个邓慧婷,一个邓慧婷就够浪费资源了,在生产出那么多,不就更造成环境污染。课改深入下去,若干年后也不在纠结于若贝尔自然科学奖怎么都没我们中国人。让我们化作双翼,让课改展翅高飞。

感悟:一年以前,我还在彷徨地拉着学生走,现在,我已经慢慢地走在他们中间,我相信很快,同学们就会在前面催促我赶上他们„„

篇2:乐教乐学发言稿

魏东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大家好:

我叫魏东辉,是吴岭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2017年的12月,汝州市教育体育局举行了“乐教乐学人人通”大赛,在这次大赛中,我所教的五年级一班荣获了二等奖,下面,我把自己的做法给各位领导和校长们进行汇报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思想认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把它做好。记得去年10月份,自中心校“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教师培训会回来后,我就给同学们讲了这个平台的重要意义,它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家长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可以让老师比较轻松的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我还通过班级微信群给学生家长讲“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的好处及重要意义,让家长配合好学校,和自己孩子一起做好这项工作。

二、做好指导,激发兴趣。比如在班级空间的相册,发一些学生上课,做作业的照片,视频上传一些学生读书,课外活动的视频,才艺秀让学生发布自己的才艺,比如唱歌,跳舞,画画,书法等,博客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心情,乐学阅读可以让学生轻松阅读自己喜欢的各种图书,趣味学堂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掌握各科知识等等,这些都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让家长更清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况。

三、做好总结,树立榜样。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比如对签到,作业的阅读与提交,通告的阅读,活动的提交,问卷调查的提交等情况进行公布,并发挥平台里面的小红花功能,对做的好的同学及时奖励小红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以每周班级贡献值第一名的同学为榜样,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带动,你超我赶,使我们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四、设立将项,实施鼓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使用“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积极性,我们班在2017年12月也同步举行了班级的大赛,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对司马梦娅等几名贡献值高的同学进行了物质及精神的奖励。

篇3:乐教与乐学

一.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形象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采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兴趣, 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面颇为广泛。面对教材丰富多采的体裁, 五彩缤纷的内容, 教师的教法应力戒一板一眼、千篇一律, 因为固定单调的刺激最易引起学生精神涣散, 乃至引起逆反心理。因此, 我在教学中总是认真钻研教材, 因文而异,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 我根据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和学生对黄山松缺乏了解的实际, 决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前我把自己搜集来的三种松的照片写好说明, 分发给学生轮流观赏。上课时, 我让几个学生当“导游”, 由他们举着照片介绍看照片后的感受,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 都情不自禁称赞:“黄山奇松真美呀。”我抓住这个“奇”字, 出示“黄山奇松”这一课题, 并让学生体会“奇”的意思, 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我不失时机地放录音朗读课文, 把学生兴趣引进课文。正当学生充满激情之际, 我又提出:“作者是如何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的呢?是如何围绕‘奇’这个字来写的呢?”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又从陶醉中引向课文分析。这时课堂气氛活跃, 同学们纷纷发言, 各抒己见。这堂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颇佳。

2、培养兴趣, 注意现声设色, 触景生情。

《灰椋鸟》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意境深, 语句美, 如果逐字逐句的发掘, 美丽的《灰椋鸟》就会支离破碎, 学生也意味索然了。于是我现声设色,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 展开想象。

在学生朗读课文后, 接着依次放出三张彩色抽拉片, 描绘的情景分别是:“归林前”、“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我逐幅对课文进行解释性的描述。一边听录音一边想那灰椋鸟归林时景象。录音由一开始的平缓, 渐而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似飞瀑落入深涧, 如惊涛拍打岸滩, 最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然后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把自己深切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调表达出来。

这虽然一个问题也没有提, 但创设了有声有色的情境, 学生眼看、耳听、口诵、心想, 沉醉于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之中, 浮想联翩, 感知真切。这样, 学生在“乐学”中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促进了学习。

3、巩固兴趣, 重视活动的参与。

争强好胜是儿童的特点之一。适时、适当地开展课堂竞赛, 是巩固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它符合新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促使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果优化。

二.以乐促学, 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一至理名言将指导我们不断实践, 不断探索, 从而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由厌学变为爱学。

1、采用灵活教法, 探索求知规律。

教学实践中, 我常常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 采用灵活教法。有时先抓住总起句, 再讲分句;有时从结果讲起, 一步步追述原因;有时从关键性的词句入手, 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序式教法, 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2、创设课堂自学情趣, 满足乐中求学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 我不仅抓准落实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尤其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要边读、边记、边思考、边找答案。虽然苦点累点, 然而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如教《猴子种果树》一文时, 我问:“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 结果如何, 请你找出猴子一共种了几种果树。”由于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自学能力增强了, 面对老师的提问便可迎刃而解了。实践证明, 满足求知欲望, 才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篇4:乐教成就乐学

一句留言挖出乐学金矿

至今,我仍深深地记得这样一件事。记得我曾经在一次测试后,在班上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高某同学的QQ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你的学习会像你在运动会上的百米冲刺一样跑到同学们的前面。出乎意料,我的这句话竟然让这个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后来她如愿考上了大学,在大学也表现相当不错,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成为院学生会副主席。每到任何一个节假日,她都会发来温馨的短信,并反复告诉我那句话对她有多重要。这件事让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关键看我们如何发掘他学习的潜力。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QQ、贴吧、手机等媒介无不成为我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我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就逐渐发展了我自己,我和学生一起共同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赏识每一个学生、宽容比惩罚更有力、育人于细微之处、待生公平如秤……都是我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学习、反思出来并实践着的道理,都在我对学生的快乐激励中起到过很好的作用。

尊重是乐学的基础

对学生的尊重是让学生乐学的基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学生宋某,特别爱单独学习,自习课,经常一个人到外面学习,有时甚至复习课,干脆在家里自学。家长找到我,说对不起,孩子不遵守纪律。尽管我知道她不应该那样做,但我相信她一定是在学习,再加上她心理脆弱,我没有硬把她拉到教室,反而告诉她,“小宋,老师相信在哪你都在学习”。不善言辞的小宋没有任何表情,还是我行我素。可当毕业时,给我的留言最多:“老师我真恨自己,为什么我的心灵就那样脆弱,而你却不和我计较,我知道你是在保护我,谢谢老师。”也许我可以以纪律的名义要求她,但我以尊重的态度理解她,换回的是她顺利的快乐的高中学习,甚至是对自己的反思。有时我开玩笑地说:为什么我的喉咙总是沙哑,因为我心中对学生有一团火;为什么我的眼神有时冒火,那是我对职业的炽热。

乐于体察和换位思考是激发乐学的契机

他没做作业,他又没做,他还是没做!在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关键时刻,小峰同学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呢?所以讲评作业前我先在全班做了一个说明:个别同学的作业又没有做,希望他下课后能主动找老师说明情况,有什么困难,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说话的时候,我暗中瞄了小峰一眼,只见他满脸的无所谓,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我开始讲评作业,当我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的时候,来到他的面前,天啊!他居然在做英语试题,语文作业根本就没打开。我气向两边生,火往头上冒,拿起他的英语卷子,重重地拍在课桌上!我语气低沉,然而充满愤怒地说了一句“出去!”

小峰缓缓地站起来,慢慢地收拾书包,一本一本,整齐地叠好,慢悠悠地从教室前门走了出去,到门口的时候,他还回过头朝同学们挥挥手,然后潇洒地走了。我一直盯着他出去的背影,可他正眼都没瞧我一下。我再看看学生,大家都觉得情况不对,忍住没有笑。我虽然尽力掩饰自己的尴尬,接着讲课,但尴尬还是留在脸上。

回到家,很不爽,用学生的话说,郁闷!夜深人静,辗转反侧,如果他出走,如果有什么不测,后果不堪设想……我反思着自己的所为,当时为什么那么冲动?那么明天如何圆场,如何收拾,如何才能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呢?我苦苦地思考着……

第二天,我的课,他在教室里,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走进教室,上课、起立、坐下,我清清嗓子,开始了我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先做一道“荷花塘之谜”的数学推理题: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过一天面积扩大两倍,30天后就会占满整个池塘,那么第28天的时候荷塘里会有多少面积的荷花?

同学们很快算出来,第29天,荷塘里会有二分之一的荷花,第28天,荷塘里只会有四分之一的荷花。对荷花而言,在第29天到来之前,它们费尽心力,只完成了目标的四分之一。

我再一次清清嗓子,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假如把三年比作一个月的话,如果我们在奋斗了28天后,眼看仍有四分之三的目标没有实现,便畏惧、退缩,放弃了第29天的努力,最终只会功亏一篑。第29天,也许是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只有努力坚持,只有对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拥抱荷花满塘的馨香。让我们谨记:不要输在第29天。”

我把目光转向小峰,真诚地说:“今天我还要对小峰同学说一声‘对不起’,其实老师本意是想关心你,希望你好好学习,也正如我刚讲的推理题那样,希望你不要在关键的时候放弃努力,但老师态度有点急躁,我向你道歉啊,看着你走出教室,我心里也空荡荡的……”

“老师,是我不对!”他突然站起来,打断我的述说,“昨天我太冲动,请老师原谅!”热烈的掌声在教室内回荡起来……

当天晚上,我在小峰的作业本里看到这样一段话“虽然在功课上我不是您得意的弟子,但我从您那里学到了善良、感恩与做人,同样会使您骄傲!谢谢您!”从此以后他对语文的学习几乎是如痴似迷,乐此不疲。

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这件事我完全可以不处理或继续对小峰施加压力让他屈服,但出于一个“乐教者”的本能,我乐意这样做,让学生重新乐于学习我所教的科目,并且让学生学会了爱、理解与感恩,这是给乐教者最好的礼物。

小字条、沟通本是乐教者的秘密武器

我的每一届学生中,每个人都收到过我及时写的“小字条”。一位正读研究生的学生把那一张张小条,粘贴到漂亮的本子上,一直留着。她还在信中摘抄了几年前我写给她的话:“可爱的孩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你沉静、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大眼睛所给予老师的巨大力量!这力量使我不再惧怕任何困难,也使我坚信你会梦想成真!”

除了这种很“快捷”的及时性交流,最让学生们视为“珍宝”的是“心灵沟通本”。直到现在,许多毕了业的学生聚会时,常提起它。这个本子上的每篇文章的题目都是我精心设计的,同学们就题发挥。还有,就是同学们有什么困惑、秘密、愿意与老师交流的,都可以随时写,一周发下来一次或及时把心得发下来。一个班60多个同学呀,每一位同学每一篇我都会写几百字!甚至特殊情况会成“千字文”!这样,本子上的批阅时间,更多的是“凌晨”了!有的同学把这个本子包起来,在扉页上写着:“万一此本丢失,请千万还给××班××同学,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好几个家庭破碎的孩子,从本子上老师饱含真挚情感的话语中,得到了鼓励,懂得了无私的爱,他们开始有了自信,重新热爱上了学习!

只有乐在其中的教师才能点亮孩子热爱学习的心灵之灯。只要看见学生脸上露出逐渐取得学习成功后的笑容,我自己即便辛苦劳累也是快乐的。

篇5:乐教乐学培训总结

12月15日下午4:20,我校特邀请“乐教乐学”平台济宁地区负责人于佩老师对“乐教乐学”平台安装与使用方面的知识培训。我校各班班主任各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从“乐教乐学”平台的通告、调查问卷、课程表、微课、才艺秀等方面进行逐项详细讲解。其中涉及班主任对乐教乐学家校互动平台的使用,班主任给每个学生下发“乐教乐学”家校互动平台安装说明及活动通知,家长了解平台功能、下载安装平台软件、登录使用平台以及老师如何及时解决家长的疑问和操作中的困难等与于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

“乐教乐学”平台从教学、管理、测评等角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便于上下级的管理,为教师减轻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家校共育。通过学习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应用培训内容,全校教师基本掌握了乐教乐学的方法并进行了分享,为下一步更好地使用乐教乐学打下了基础。

篇6:乐学课堂从乐教开始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育才小学:李艳萍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当让学生“乐学”的声音屡屡回荡在校园里、课堂上时。我们也在反复思索:怎样让学生“乐学”?怎么才能打造乐学课堂?:“乐学”离不开“乐教”。而乐教就离不开优化课堂教学,就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怎样才能做到乐教呢?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想法提出来:

一、观察生活,发现 “乐点”。

数学课堂中的“乐点”就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就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我们的孩子先接触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教师应试着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中列综合式这一课时时,我将扑克引入课堂,教他们玩24点,还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能算赢爸爸妈妈。孩子们顿时兴趣高涨,认真的运用加减乘除找24。刚开始时,有的孩子算起来很吃力,有的孩子对一部分内容计算得很快,我就把他们每次计算的过程写出来,让孩子们观察计算24的规律,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就掌握了一大部分的规律,然后再计算24点,速度明显快多了,我再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计算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事中,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欲很强,不会列综合算式的孩子竟然主动在找同学教,在问:怎么加括号呀?为什么这么加?这样,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一步步的掌握了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像这样在玩中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同时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数感,生活中这样的“乐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很多的“乐点”

二、关注孩子,让“笑点”成“乐点”。

当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天地时,他们的个性也会得到完全的释放。孩子总是有自己的天性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以随意去抹杀他们的天性。在我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孩子们通过学习总结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公式为:(a+b)×c=a×c+b×c。我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掌握这种运算律,我就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于是,有的孩子用图形表示,如:有的用(☆+○)×□=☆×□+○×□;还有的孩子用文字表示,如:(大+小)×中=大×中+小×中。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表示的:(大妖怪+小妖怪)×孙悟空=大妖怪×孙悟空+小妖怪×孙悟空,他还说一定要把妖怪都消灭,不能只打大妖怪忘记了打小妖怪。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也顺着孩子们的意思强调:这说明括号里的两个加数都要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不能漏掉。而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真的没人犯这样的错。这也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塞曉己惭返幕?nbsp;“要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是呀,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只有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投入的、最积极的。 也是最为有效的。

三、引导思考,凝聚“乐点”

一堂课并非有乐点,就能让孩子乐学,乐点只是串起学生兴趣的金丝钱。乐学课堂是孩子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学贵有疑”。怀疑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疑问,“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在问或者交流时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 让学生多锻炼、学会概括归纳,形成数学能力。

在解决 “中途加油”题时,有这么一题:一辆汽车装满油可以行使210千米,当这辆汽车装满油,从甲地开往630千米的乙地,中途要加几次油?在展示这一题之前,我就结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用孩子们坐车的事例谈话引入,在孩子们自主解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一:630÷210=3(次)方案二:630÷210-1=2(次)方案三:(630-210)÷210=2(次)对此,我给孩子们留了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间。让他们做一次啄木鸟,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虫子。孩子们段段续续的举起小手,起来说自己的思路,也就是“捉虫”。同时,在这三种方案中,我们班只有一位姓陈的孩子做了方案三这种方法。我笑着说,咱们给方案三这种方法命名为“陈氏解题法”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小陈同学也很开心,有一部分同学都在想着下次要给自己争一个“命名法”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不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一个乐学课堂。

篇7:乐教乐学发言稿

【摘 要】情感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之一,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这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带着情感进入课堂,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就要教师具有一颗“童心”甘做一个“小孩子”,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与学生相知相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文章阐述了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永葆一颗童心的策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教学语言机智,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教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不吝赐教指正。

【关键词】教师 童心 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 生活经验 语言机智 游戏

苏霍姆林斯易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新课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甘做一个“小孩子”,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童心不是装出来的,天真不是模仿出来的。它们是不受客观影响的自然流露,是对学生的设身处地的想象、理解和爱。

早在l9,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之在背,“现中国教师之大弊,即在于此”。陶先生要求:⑴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要做“糊涂的先生”,压制儿童的创造性,摧残人才幼苗。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困难和愿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⑶教师要“化作儿童”,与学生相知相亲,共同生活,共同创造。⑷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立、自动、自觉的精神。⑸教师应该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所以,走出“权威”与“服从”的误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老师权威主宰的课堂变成师生间平等的磋商和交流的殿堂,即以师生对话来实现平等,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工作中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维护学生主体意识。这同时就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由驯化者、传授者转换为对话者,自己抹去头上那作为布道的教主、知识的权威的光环。

一、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永葆一颗童心

明朝李贽的《童心说》里,有一段解释何谓童心的话: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换言之,教师要永葆童心的前提是拥有热爱学生的一片真心,愿意为学生无私奉献的一份真情。正如斐斯泰洛齐所说:“我没有一切,只有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童心比爱心重要。因为语文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具有一般学科所没有的灵魂的震撼。

童心,使得老师俯下身来,永远是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到你和他们是同一棵树上两片相同的叶子,在风中吹拂着相同的韵律。

爱心,使得老师敞开胸来,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荫覆盖在他们的身上。

但是,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因为你容易居高临下把爱的雨露洒给学生,容易和学生拉开距离。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与他是心连心时,他才会自觉的接受你的一切要求,教育才会产生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永葆一颗童心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 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今不同了,新课程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

记得寒假回来第一节语文课,我先祝愿学生新年进步,谁知几个调皮的学生马上回应笑嘻嘻的说:“老师恭喜发财,利是逗来”,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纷纷响应,向我要压岁钱。看来新年的余庆在学生心中还没结束。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讲新课的打算,来一场即兴的“七嘴八舌话新年”的说话比赛。要求每位同学面向全班说一句新年祝福语,不得重复,评选出大家认为最有心意和新意的,奖红包一个。学生情绪高涨,开动脑筋,精心打造,互不服输,不时有精彩的、深情的祝福博得同学的阵阵掌声。一节课很快接近尾声,学生还意犹未尽,于是我顺势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去了解有关新年来由的传说,全国各地过新年的`习俗和富含意蕴的春联,搜集整理后交上来交流。过了两天,很多同学都把有关“新年”知识的资料搜集、整理好交上来,我又为此抽出时间让同学们交流了搜集的资料,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了明确的了解。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有同理心,想想如果自己此时处于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情绪情感反应,不然就可能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在动机上与效果之间出现巨大反差。

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如果我们让学生受困于书本世界,就难以使他们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这样书本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样获得的理性认识也是不可能“充沛”、“鲜活”的。

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

(二)巧用教学语言机智,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和体态语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叫教学语言机智。面向还是少年儿童的初中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尤其重要。教学语言机智的运用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路以求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超常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有意识的使用体态语,发挥它的辅助性作用。因为它既能辅助教学口语更强烈、更丰满、更确切地表达教师意图,强化教学效果,又符合活泼好动的少年儿童的情感特点。体态语主要有头部运动,面部表情,各种眼神、身体姿势、手势和足步运动等非语言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从许多实验中取得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信息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有时还能发挥口头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一些有难度的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时用体态语言来代替赞同与否的简单化表示效果会好些:以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则不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用沉默、摇头表示不赞同,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因受到批评而挫伤学习积极性;用略带温怒的眼神注视表示提醒、暗示学生注意听课情绪,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管什么时候,语言都在课堂教学中起提纲挈领、启迪思维、诱导引路的作用。因而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教学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口语和体态语)素养,更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各种契机,运用语言机智,充分发挥其功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有序、高效率。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教学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游戏中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因为游戏需要人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游戏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他有一句明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游戏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活动。作为游戏的教育,也是这样。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参与、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其情感、其个性、其智能,都将得到全面的展现,全面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知识增长、智力开发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的语文实践活动“警语的收集与评比”这一游戏为例。教材对活动的开展设计了完整的方案,方案分为活动目的、活动程序和做法、参考资料几部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动员,人人动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作好赛前准备,每个人都收集到几十条警语。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四组进行比赛。最后评出冠、亚军,给予象征性的奖励。这种游戏性质的学习,学生特别感兴趣,他们早早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为了更成功的进行活动,他们还积极出谋划策,帮着出点子,拿主意,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变得异乎寻常的积极。比赛过程中,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着发言。他们的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得到充分展露,充分发展。

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游戏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受到真正的尊重,在老师的心目中,他们是自主的人,完整的人,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可以自主决定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及作用。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体力和智力,相信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人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企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开始都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大人们认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才事事由大人们包办。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凡家里的事,都有父母亲做,凡课堂上的事,大部分有老师代做。作为游戏的教育就不同了,它可以杜绝老师的包办代替。因为游戏者始终都只能是学生,绝对不可能是教师,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游戏。

大多数人认为,游戏是幼儿的专利,其实好玩也是人的一种天性,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无一例外。成功的教学,本来就应该利用人的这种天性,投其所好。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学生学得比较死板,比较吃力,紧张有余而活泼不足,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动脑筋,拥有一颗童心,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围绕着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这一目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巧妙设计,科学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童心是梦想,童心是憧憬,童心是黑夜中的一盏灯火。童心不是那种故作的天真,也不是那种超出年龄的作态。童心只是保持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永不停歇的追求。童心就是对弱小的无私援助,对真情的无私奉献,对丑陋的极端鄙视, 对万物的无比怜爱。语文老师,莫让失落的童心一度搁置,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请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你的肩膀不会再如此沉重,你会拥有最开心的笑容。你欢快的教学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你的学生将在你的滋润下更乐观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情感智商》(美)丹尼尔戈尔曼著,耿文秀、查波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端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

《童心说》(明)李贽

篇8:乐教与乐学

回望几千年前, 《论语》开篇就有:“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由此看来, 学习也可以是充满乐趣的, 或者说, 学习本应该是一件赏心乐事。那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学而不厌”呢?我认为, 根本还在于教师的“诲人不倦”, 即乐学源于乐教。

那怎样才能乐教呢?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猜一猜

在教学《鸿门宴》时, 引用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让学生猜一猜:“对联的上联写的谁?”学生大多能马上回答出“项羽”。然后再提问:“你对项羽了解多少?”学生们来了兴趣, 纷纷发言, 互相补充, 大家就都了解了项羽, 而且, 讲项羽必然涉及到刘邦, 也鼓励学生介绍一下刘邦, 这样, 学生对刘项有了了解有了兴趣, 都想知道为什么英雄项羽最后败给了小混混刘邦。这时再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热情高涨, 认真读文, 积极讨论, 文言文也不再面目狰狞。

2. 讲一讲

在教学阮籍的《咏怀》时, 先讲一讲阮籍的故事: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 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 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 每天都是酩酊大醉, 不醒人事, 一连60天, 天天如此, 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 最后, 只好如实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 算了, 这个醉鬼, 由他去吧!”如果有时间可以再讲一讲“青白眼”“穷途之哭”“醉酒避婚”等等。

学生正是追求个性的年纪, 忽然发现, 古代原来也有如此蔑视规矩、特立独行的奇人, 不由得又佩服又好奇。了解了阮籍的经历, 然后挖掘出导致阮籍怪异行为的社会根源, 学生就能更真切地体会阮籍的情感, 这样也就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一首表面似乎没什么趣味, 学生也不大感兴趣的诗, 最后感动了所有学生。

3. 问一问

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 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谁是凶手?”然后让学生们扮演一回柯南, 去课本中追查杀害祥林嫂的犯罪嫌疑人。

这一代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看漫画, 当他们把自己代入神探柯南的角色, 都感觉信心大增, 也忘了对作者周树人的害怕, 马上认真细致地去钻研课文, 十分专业地分析案情, 查找证据。经过案情阐述, 文中人物都被列为了犯罪嫌疑人, 连祥林嫂自己也不例外。在解释凶手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时, 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补充, 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理越辩越明,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

4. 唱一唱

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 借助流行歌曲《一剪梅》。如果学生会唱, 更可以请同学唱, 效果更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随着演唱走进了诗词的意境。词本来就是可以和乐而歌的, 歌曲可以更直观地显现词的音乐性。而学生不喜欢背课文, 却都喜欢唱歌。干脆, 我们可以让他们学唱歌曲《虞美人》和《一剪梅》, 诗词背过了很容易忘掉, 但歌曲相比之下, 记忆就牢固多了。我们学校有固定的课前歌时间, 正好可以利用, 还省去检查背诵的时间。

有的诗词没有现成的歌曲, 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谱曲或套用其他歌曲的调子, 把诗词唱出来。还可以反过来, 学习古人填词的做法, 改编喜欢的歌曲, 借用现成的曲调, 自己填歌词。将写作变成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有感而发, 我手写我心, 长此以往, 学生也便不再视写作文为洪水猛兽了。

5. 演一演

现在的学生爱追星, 爱表现自己, 都希望有一个舞台, 可以让自己过一把明星瘾。所以, 我们完全可以把讲台变成舞台, 把课本编成剧本, 让学生亲自当一回剧中人。

比如:《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 这些现成的剧本可以让学生直接分角色朗读、表演。

再比如《荆轲刺秦王》《侍坐》这些文言文, 也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 组织一台课本剧表演。学生在改编课本时, 自然要疏通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思想内涵, 仔细研究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 并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所以, 他们会非常主动得查资料、讨论, 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即可。我的学生们在排练《荆轲刺秦王》时特别认真, 特别团结, 他们分工协作, 事事有条不紊。他们用床单做成服装, 用报纸和胶带做了剑和匕首, 甚至通过上网查资料画了一张逼真的地图。古板的文言文变成了活泼的课本剧, 严肃的课堂变成了小剧场, 学生怎会不踊跃参加, 记忆深刻?

6. 比一比

“诵读”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诗歌教学尤其需要。对诗歌的教学应该力求书声琅琅, 保持语文本色。在教授现代诗单元时, 我更多采用的是朗诵比赛的形式。

比如:《雨巷》《再别康桥》, 这两篇课文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学生刚刚升入高中, 他们喜欢的还只是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我们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缺失人文情怀, 充斥快餐文化的时代, 学生们对现代诗不感兴趣。历年高考题中也很少涉及现代诗, 所以, 虽然课本要求背诵这两首诗, 学生还是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 我组织了一场朗诵比赛, 激起学生读诗背诗的热情。学生们自发地去研究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以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这样, 诗歌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上一篇:税务干部述职述廉下一篇:惊奇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