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运营模式

2024-05-25

物联网运营模式(共6篇)

篇1:物联网运营模式

推进物联网运营业的措施建议

1.强力推进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重点突破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面向服务的中间件技术和软件研发技术、个性化标签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工程化技术)、应用系统运营技术等。

继续强力推进物联网在各个传统领域的应用,以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为核心,推进物联网在物流、制造、流通、海关、检疫、医药、防伪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车辆为载体,推进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物流跟踪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第二代身份证为载体,推进公安、工商、税务等政府领域的创新应 用;以动物耳标为载体,推进动物检疫、跟踪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2、构建能够实现物联网数据大范围共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物联网大核心应用价值在于能够将物品信息实现大范围共享。要建立广域的信息交换平台,推动不同物联网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单一系统信息共享向多系统信息共享的转变。

重点推进基于不同网络和系统间跨平台信息共享,加强跨平台的物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和机构的建设,建立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信息“分散存储、统一交换”的共享体系,加强物联网信息共享基础研究,重点开发基于不同系统的跨平台交换技术,推进物联网应用。建立广泛的物联网信息采集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在行业物联网应用信息便捷处理和共享的同时,重点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联网应用信息共享体系的信息平台,重点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信息交换体系的建立。

3、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不同系统的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开发利用和共享,为创新物联网应用商业提供基础和保障。建立和完善物联网应用信息采集与共享的责任 制,推进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促进物联网应用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化增值开发。

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开发并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资源,建立有利于物联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与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信息资源产业,推动物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提高物联网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物联网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发展有竞争力的物联网信息服务企业;鼓励物联网信息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4.创新物联网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运行模式

物联网技术之所以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发展迅速,关键是还没有找到一种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使得物联网应用单位几方共赢。只有创新物联网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运行模式,才能够帮助物联网应用单位真正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物联网才能够真正得以推广和普及;也只有这样,物联网技术、产品、系统集成和设备提供商才能够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也只有这样,物联网产业才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物联网应用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探索和建立由IT企业、通信运营企业、银行部门等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投融资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

5.加大物联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人人共享信息资源,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信息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传感器不仅会被嵌入几乎所有物件中,还会集成在“无处不在”的传感网络之中,以及物联网应用与无线传感网(WSN)相互融合为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销售发行、信息配送、道路与交通、食品、医疗、药物、环境保护、老年人与残疾人保护、灾难预防、娱乐与生活以及自动感知和监控等各个领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为了更好发挥这些信息资源的作用,应加大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各类信息资源服务于应用平台,探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提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促进新的产业形态形成。

篇2:物联网运营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物联网”时代将给速递物流生产运营带来的影响,分析了“物联网”在速递物流生产运营中的适用性,探讨了邮政速递物流如何应用“物联网”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物联网”一时兴起,尽管难免有炒作之嫌,但已成为人类长达20多年互联网时代发展变化的 新趋势。实际上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悄悄进入了“物联网”时代。部分邮政速递物流的生产作业现场已经或多或少地应用到了“物联网”,而且“物联网”的应用 范围也将随着IT技术的不断完善而扩大。邮政速递物流的管理、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也需要相应地完善和提高。提前做好“物联网”时代的战略规划,是邮政速递 物流应对竞争、顺应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物联网”即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具体的应用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 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物体中,并相互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物联网”不仅仅包括物与物的物理链接,更是信息的链接,是信息技术使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对邮政业而言,“物联网”时代将全面开启电子商务时代的新篇章,也将对邮政速递物流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物联网”对邮政速递物流的影响

对邮政速递物流而言,“物联网”对邮件及物品的物理定位更加精确;对速递物流的信息系统要求更加完善;对速递物流生产作业的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具体而言,附加在邮件和物品上的不仅仅是邮件、物品的定位信息,还包括邮件和物品的属性、重量以及收寄件人名址等更加完备的信息。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解决邮政速递物流生产运营的几个疑难问题。

2.1 邮件、物品的定位跟踪查询问题

无论是航空还是地面运输,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准确追踪到实物,包括其位置、数量等准确信息。

2.2 邮件、物品的安全问题

一旦邮件、物品在运输等环节出现盲区,系统可立即对邮件、物品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发出立即追查指令。

2.3 邮件、物品的准确、及时送达问题

通过“物联网”,邮件、物品的投递可以精确到分和秒,对于次晨达、次日递等各类时效性要求严格的邮件,“物联网”跟踪系统可通过无线手持终端,指示投递人员选择最佳线路按时投递。

2.4物流产品的全网配送和及时供贷、补货问题

对于成批的物品,“物联网”可以从生产到入库、装卸、包装、运输等环节实施全面监控,由指挥调度中心向全国各地分配产品配送数量,安排适合的车辆进行配送,对返程货物配送进行全网调度,随时了解库存数量、种类,及时进行补给,保证货源充足。

2.5维护邮政的经营秩序问题

通过“物联网”,邮政可执行较为严格的属地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跨界揽收邮件及窜货问题。“物联网”在邮政速递物流生产运营中的适用性

“物联网”时代,与邮件、物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等信息状态都将随着邮件或物品的位移而实时发生变化。通过改进现有信息系统,使之与GPS以及 RFID技术相匹配,确保在邮件、物品处理传递过程中及时捕捉邮件、物品的相应信息,并迅速传递到下一个处理环节,实现信息的预处理,确保邮件、物品传递 的全过程都处在可控之中。

3.1 邮政速递业务

在邮件收寄方面,“物联网”在客户发出揽收信息后及时跟踪揽收人员,掌握揽收时限,审核大宗邮件的寄 件人地址与实寄地址是否相符,避免跨区域揽收。在邮件运输方面,无论是包仓还是租用,“物联网”可将收寄信息全部提前汇总,地面局可及时告知当前邮件量与 实际占仓情况,尽可能提高运输效能。在邮件投递方面,通过“物联网”可以及时了解邮件的投递状态,掌握和控制邮件的投递时限。

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商品一经发货,消费者便可通过“物联网”全面了解商品的属性,电子商务速递系统可与商家销售并寄递的实际商品相比 对,避免错发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对于代收货款业务,商品一经订货,就会给客户提供一个详细的商品编号,包含该产品的多种信息,避免客户上当受骗。

3.2 邮政物流业务

货物从出厂到包装、装卸再到货物存储都必须重新进行信息处理和汇总,形成一个新的产品信息。“物联网”可以随时跟踪这些变动的产品信息,特别是在物流的退(换)货环节,“物联网”可及时了解货物的当前状态以及可使用的运能状况,为退(换)货找到最优的发运路径。

在邮政物流服务“三农”方面,“物联网”可以对种子、化肥等农资的产地、质地信息进行及时查询,实现对农资配送的全面跟踪和对农资质量的全面控制,也可避免假货、窜货以及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现象发生。

同时,对于一体化物流的仓储以及“思乡月”等项目的实施,首先要掌握邮件或物品流量流向等信息,“物联网”可使分仓配货以及跨区域协作成为可能。4 邮政速递物流如何应用“物联网”

4.1 标准化的编码方式

及时准确了解“物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使邮件及物品信息码的编码方式与“物联网”的主流编码方式保持一致。

4.2 运输环节实现系统兼容

通过接入“物联网”信息系统,在所有运输环节,特别是航空、铁路以及海关等部门,实现邮件、货物运递信息的互换。

4.3 加强与内外部的资源共享

在内部,应加强客户资源与网络资源的互联及共享,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运作方案,让客户感 受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外部,邮政资源要与社会资源进行共享。邮政速递物流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完成邮件、物品运输等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牢牢掌控与社会 资源合作的主动权与驱动力,成为“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主导力量。

4.4 加快研究邮件新的编码方式

“物联网”时代,速递物流的投递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密度不断增加。当前的邮政编码已经不 能精确涵盖所有邮件和物流的投递范围。二维码是当前技术先进的条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是今后识别物品的重要技术手段。邮政可以深入 研究,使二维码与邮政编码有机结合,应用于邮政速递物流产品中。

4.5 应用“物联网”的经济性

以往的RFID等技术因应用领域少而导致应用成本高。今后随着IT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技术成本会不断下降,但随着社会对速递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整体投资会加大。从长期看,这种技术应用会带来市场份额的继续扩大和邮政速递物流品质的不断提升。

4.6 积极加入“物联网”产业链

目前国家对邮政速递物流寄予厚望,要利用这种政策支持,加快融资上市进度,积极参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的投融资以及物流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融资,进入“物联网”产业圈,与其他相关企业发展步调保持一致,提高在物流产业链的影响力。

4.7 逐步建设集信息流、物流、商品流及资金流于一体的仓储中心和全国网运指挥调度中心

可以考虑在港口城市建设仓储中 心,在物流发达城市建设全国邮政速递物流网运指挥调度中心。仓储中心主要承担流通中心和国际物流的窗口角色,发挥对内分销配送,对外仓储贸易的作用。网运 指挥调度中心主要担当全国运输信息的监控和调配,在网上动态监控邮件、物品的运递过程,通过GPS进行定位跟踪并对运能进行合理调配。

4.8 建立配套的运营监控智能体系

“物联网”将实现实物网传递过程的透明化,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实现现有速递物流前端(收寄及仓储)信息录入的规范化,实现数据同步传输,并建立一整套实时、动态的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实物传递情况,直接向信息中心反馈异常情况,提醒监控人员人为干预。“物联网”时代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时代会形成物流领域的新格局,因此,涉足物流行业较晚的邮政企业更要抓住这次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在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市 场份额。邮政企业应把发展目标定为:对产品的原料加工、进货、库存、运输等全过程管控,发展为B2C以及C2C的JIT型物流企业。

“物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它能够解决业务运营中的所有问题。邮政速递物流未来将面对激烈竞争,IT技术解决的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键还 在于邮政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保持竞争的相对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尤为重要。“物联网”的最后一个环节,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尽管可以及时出班、及时投递,对邮件、物品进行全程监控,但要使客户满意,还需要在软实力上下功夫,仅靠“物联网”时代的技术是不够的。

篇3:物联网运营模式

经历了GSM、GPRS和3G之后, 4G的商用时代正式来临。2013年12月, 国家工信部正式向国内三大运营商发放4G“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TD-LTE) ”的经营许可。4G网络能够使用户畅享高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高清视频和图像等无线高速上网的体验, 带来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 也因其市场推广、设备更新、后期研发等难题把运营商带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三大运营商在3G时代进行的存量竞争策略, 在新时代中继续维持存在较大困难, 结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析, 笔者认为4G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 将会是电信运营商需要紧抓的新契机。

二、4G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 运营商格局转变

4G牌照发放以后, 中国通信市场也迎来一个新时代, 各运营商纷纷部署4G相关工作, 在3G时代扭转的运营商竞争格局再次重构。

自2008年电信业重组、2009年1月3G正式商用以来中国移动在2G时代曾经高达70%的市场份额被打破, 落后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弥补3G市场的弱势, 移动迅速开展4G前期布局, 加大投资, 率先推出终端及流量套餐。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2014年4月份运营商数据显示, 4G用户净增200.5万户, 总数达479.8万户, 虽然与其制定的全年实现5000万用户目标相比还不到10%, 但其增长趋势可观。

中国联通对中国移动的先发优势保持冷静态度。在不存在网络劣势的情况下, 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成本高昂的TD-LTE网络建设中, 显然是不明智的。但随着中国移动4G营销力度的增大, 中国联通的3G用户增长量也不免受到影响, 2014年前三个月用户增长稳定, 其中一月和三月分别为312.3万户和401.6万户, 但4月却降到了89.5万户。

中国电信处于被动地位。首先CDMA网络和TD-LTE网络的互通操作性需要花费巨额来推动, 包括此类型的多模手机终端商用化。此外, 工信部授权中国移动经营固定通信业务, 使得中国电信的有线宽带业务也受到巨大冲击。据2014年第一季度运营数据显示, 中国电信的用户增长量出现负增长, 净减238万户。

总而言之, 如表一所示数据, 三大运营商在4G产业链的建设和整合过程中, 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 物联网发展趋势概述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 (ITU) 认为物联网带来的通信革命能使世界上任何物体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2010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出台,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的重要一项被列为其中, 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创新商业模式, 支持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根据IDC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1亿美元。移动通信网络成为物联网产业中巨大数据量交换吞吐能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 物联网创建的价值网络能够将各种传统产业链连接起来, 电信运营商在价值网络中作为信息平台的提供者, 进而保证价值网络各环节以及每一条价值产业链的流通顺畅。在4G网络时代, 流量经营井喷式的发展以及OTT业务的出现, 电信运营商应该尽量避免成为产业链中纯粹的“管道工”。作者认为这是探究4G网络时代下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重点所在。

三、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特征

(一) 物联网产业链

我国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在近几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中统计, 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同比增长36.9%, 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 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 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

如图一所示, 物联网产业链按层级可划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按照服务商上下游关系可划分为:核心感应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及服务提供商。而要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链的无缝连接, 就要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电信运营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物联网商业模式综述

商业模式主要用来阐明一种商业逻辑, 包括公司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为客户提供的价值等主要方面, 以此实现可持续盈利和收入。而物联网商业模式在整个物联网产业中来说, 是由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各个行业形成的产业利润分配的路径。张云霞从运营商的角度总结了物联网的四类商业模式: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 进一步提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分别为:间接提供网络连接、直接提供网络连接、合作开发与独立推广、独立开发与独立推广。范鹏飞等人以“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者“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的思路整合物联网产业链, 提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三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合作开发与独立推广模式、独立开发与推广模式、客户定制模式。在此基础上, 范鹏飞等人总结出我国物联网发展可选的几种商业模式, 分别为政府BOT模式、通道兼合作模式、广告模式、自营模式。储成祥等人认为电信运营商需主动承担物联网产业链中平台的搭建工作、控制中枢环节, 采用“智能管道+M2M开放式平台”。还有研究从用户角度、国内外统筹角度、推动力量角度等不同方面分别对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概括和创新。

综上所述, 物联网商业模式总体可分为:自营模式、通道模式、合作模式、广告模式、通道兼合作模式。其中通道模式和通道兼合作模式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两种商业模式。

四、电信运营商角色定位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 电信运营商既是网络提供者, 也是服务提供者。4G网络的技术优势契合物联网的发展要求, 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多样化应用能够推动4G网络的应用服务创新。

作为网络提供者, 电信运营商面临在流量上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而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也推动电信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 为抵抗这种冲击, 电信运营商试图通过开展OTT业务兼流量经营来抢夺控制权。但无论运营商以何种形式做OTT产品, 目前的专业化程度较弱导致其营业入收竞争能力不足, 其“管道化”趋势还是会随4G网络的发展而加速, 此时, 运营商需要突围来寻找新蓝海。

作为服务提供者, 运营商为实现物与物数据对接等平台功能, 构建物联网一体化产业链, 在提供管道的同时也提供物联网业务服务。物联网的发展能够拓展电信运营商的运营领域和提升网络利用率。而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并有效解决安全问题将是电信运营商弥补“管道商”负面影响, 成为优质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

结合表二的分析, 传统语音业务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电信运营商, 将自身的优势应用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 不仅可以强化优势,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劣势。4G网络时代下, 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应主要集中于三方面的发展, 即提供智能管道、主导平台运营以及引领移动信息化。

五、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策略

在4G网络时代下, 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策略应该是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笔者重点从以下几种模式来阐述策略研究。

(一) 流量管道模式

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作为网络提供者从流量费中获利。随着服务方式低成本、低Qo S、快速化的进展, 流量管道仍然能够成为持续收入的来源。但是, 电信运营商仅成为“管道商”是不可能从微薄的流量费中获得可持续的利益的。智能管道作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 应当着力于打造精品网络, 提升质量, 巩固加大建设力度, 有效实现流量分流, 加强终端适配服务体系以及客户群细分业务的管理规划, 精细化智能管道服务。

(二) 合作优化模式

在物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扩大、内部趋于复杂化的情形下, 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而运营商应该力争在产业链协同中起主导或决定性作用。

首先, 运营商与M2M设备商或者内容服务商合作, 建设集成的局域物联网或内联物联网, 巩固网络管道优势地位的同时获得系统集成收入;其次, 电信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合作, 细分客户群及客户具体需求, 促进定制业务发展;再次, 电信运营商应挖掘更多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合作路径, 结合开发支撑能力与网络能力、客户渠道、运营基础等, 实现强强合作。

(三) 独立开放模式

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运营商, 面对移动通信网络OTT应用发展的冲击, 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管道优势, 进行相关的独立开发, 如现有的掌上营业厅等, 另外还可以再做应用平台超市如中国移动的MM市场, 结合4G发展趋势开展多方位的流量经营。其次, 电信运营商自己建立M2M设备接入平台, 将设备供应商及其他内容服务商的接入平台统一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整合物联网产业链中各角色阶段, 建立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数据平台, 直接形成由电信运营商管理, 再由专用的物联网智能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

六、结语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还没有完善, 各行业的发展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没有标准化的统一规范, 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 各环节没有明确的定位。但毋庸置疑, 在4G网络时代下,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运营经验、用户群体等优势, 在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基础网络信息服务的同时, 突破同质竞争, 引领移动互联网信息化进程, 占据物联网智能平台的主导地位, 将在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找到新契机, 为4G网络经营找到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ITU.The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eport.ITU[R/OL].http://www.docin.com/p-293689093.html.

[2]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40/n11478867/16026031.html.

[3]物联网白皮书 (2014) [R/OL].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 5.http://data.catr.cn/bps/201405/t20140529_1021260.htm.

[4]胡保亮.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11) :124-126, 转131.

[5]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 2010, (04) :6-11.

[6]范鹏飞, 曹自立, 黄卫东.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 2012, (12) :84-85.

[7]范鹏飞, 朱蕊, 黄卫东.我国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 2011, (04) :72-75.

篇4:物联网运营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协同运营

1.引论

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以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物流业低位运行,发展不均衡,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不到位,如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不能满足物流信息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处理的要求,导致无法通过信息集成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持续增长的物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使得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必然选择。怎样有效运营这样一个大型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把相对离散的物流信息资源以规范标准的格式完成多源异构数据的对接、储存、分类、传递、共享等功能,面向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应用级服务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2.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处理具有牵涉范围广、跨行业和部门的特点,其平台建设和运营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明确的运营机制、建设项目实施初明确投资和运营主体、平台组织、维护协调的关系等方面都会对平台建设成败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寻求一个契合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作为一种门户类公共服务平台,不特别限定服务区域和对象,开放性程度较高,这类平台的建设规划主要依据其运营机制、投资主体和运行方式的差别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模式由政府主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负责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容易取得政府资源是政府主导模式的显著优势,而区域性的政策环境又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政府资源的获取,所以有利的政策环境就成为平台运营的重要,并能很大程度的整合平台运营所需各项资源,以支持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政府主导的平台运营模式适用于具有良好的政策性引导机制的情况,如政府资金充裕、领导层对物联网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各部门有推动信息平台建設发展的决心等。从相反方面看,政府主导不利于调动运营主体的积极性,管理水平不高并形成物流信息平台无法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中有序发展的困境。

第二种由企业主导,即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企业设立分公司或独立法人来自主运作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由企业主导比其他模式受所受制约较少,关联利益相对单纯,组织管理和运营机制都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保持行业竞争力,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平台快速良好发展。因为对运营企业的技术、资金等资源有较高要求,因此只有那些拥有具有精良的运营团队、能给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充裕技术、资金保障、实力雄厚并具备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才适合于企业主导模式。

第三种是第三方模式,即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建设但把运营管理的部分或全部委托给第三方企业以提供更优质运营服务。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第三方运营模式的着眼合作谋求共赢,一方面运营方可以利用投资方的资金优势提升自身行业经验价值,共享平台运营创造的利润;另一方面,投资方在由第三方参与而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利用运营方运营管理经验优势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这种合作关系的维持会使投资方对第三方运营企业产生依赖,因为涉及到双方利益关系的此消彼长,如何调度运营所涉资源、如何识别合作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取得合作主导权、如何分成利润等问题需要认真协调。所以第三方运营模式适合于那些前期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不够明显、需要整合其他企业相关资源的企业实施。

3.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模式选择及实施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生事物,因此具有物联网技术支撑独特属性,国内外对其研究都处在探索阶段。根据我国物联网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单纯以政府或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无论从管理水平、技术整合以及融资实现来看都不太现实,完全委托第三方模式因为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企业有成熟的运作经验因此也不具备应用价值。

根据针对各种平台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国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应采用企业主导、协同运营的模式,以“需求导向,协同建设;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为运营指导思想,即以企业应用的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政府引导实施过程,实际运作交由企业负责。这种模式整合了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的优势,同时规避了两者不足。这种折中策略的实施过程需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需求导向,协同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应结合项目资金等各项资源实际状况,分阶段、分步骤的建设实施。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首先由市场形成主动的需求,根据需求由企业发起整合资源的倡议并逐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资源,在整体物流行业内构建全面的感知体系,完成各子系统中物联网感知技术手段的应用;政府作为引航者负责规划和提供各项支持,并负担起整个系统平台网络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目的是构建起物联网内的大规模数据同步传输的功能,以满足不同需求者对物联网感知信息的传输需求,实现信息协同和智能物流的应用,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第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协同运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平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运作方式,由政府部门承担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软环境(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的配套实施,以及对信息服务价格进行指导)和硬环境(如底层通信网络和基站)建设,从宏观上对平台资源的管理进行综合协调;物流企业作为平台的运营主体通过不断完善平台运营模式,契合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管理方式,对加入信息平台的会员企业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益。

4.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选择企业主导型的协同运营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特性,虽然带有明显的赢利性质,但这种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物流行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示范性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整合物流企业信息资源,优化智能物流运作模式,共同努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物联网在社会物流系统中应用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孔卓.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期

[2]张朝霞,史高文.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综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3.18期

[3]王喜富.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胡进(1976_),男,南京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

篇5:物联网运营模式

2010年5月24日 14:35 电信科学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诸瑾文 王艺

1引言

2009年IBM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出将国内对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与之相关的名词,如泛在网(ubiquitousnetwork)、传感网(sensor network)、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机器到机器的通信)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物联网一起成为热门概念。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探讨对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的理解,对物联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在这样的技术和产业背景下,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机会和应对策略。

2物联网概念辨析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里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物联网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二是RFID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主要手段。然而,从现在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只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手段之一,这种连接具有以单向为主、不具备组网能力等局限性,因此,现在对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普遍理解需要更多地借助无线传感网技术来实现。

泛在网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见于施乐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1991年“21世纪的计算”文章中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因此泛在网概念的提出比物联网更早一些,而且国际上研究Ubiquitous的人也更加多一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了U-Korea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对谁最先提出的泛在网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日本学者认为泛在网是他们最先提出的概念。泛在网将4A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方便地通信,因此其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关注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信息,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究范畴。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指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严格来说应当称为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传感网实际上由传感器+短距离传输模块共同构成。传感器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据说传感器的种类有3万余种。目前我国从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角度提出传感网,其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传感器本身,而是聚焦在通过各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构成自组织网络来传输数据。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关注得最早也关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M2M,例如,中国移动,在2004年就开始开发M2M业务,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如Oragne、Sprint、DoCoMo都推出了M2M业务,尤其挪威电信,M2M业务量占到其业务总量的40%。“M2M是物联网的雏形,是物联网在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普遍认可的观点。

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用图1来大概表示。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泛在网、M2M,其实都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更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它是在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涵盖了软件、通信、智能计算、自动控制等各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3对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在业界,物联网被公认大致有三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像皮肤和五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送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人能从事各种复杂的事情,这就是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图2所示。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例如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视频采集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以及由短距离传输技术组成的无线传感网。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领域。

传送层:传送层是在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使用2G/3G、有线宽带、PSTN、Wi-Fi通信技术,实现有线与无线的结合、宽带与窄带的结合、感知网与通信网的结合。传送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传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各种行业和家庭应用的开发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也将给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带来利润。

图3所示是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感知设备、接入单元、接入网络、中间件和应用。

感知设备包括了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无线传感网。

接入单元包括将传感器数据直接传送到通信网络的DTU,以及连接无线传感网和通信网络的物联网网关设备,其中物联网网关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行业物联网网关和家庭物联网网关两种,将来还会有用于公共节点的共享式网关。严格来说,物联网网关应该是一种跨感知层和传送层的设备。

接入网络指电信运营商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2G/3G、有线宽带、PSTN、Wi-Fi等。

中间件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平台系统。应用层为各种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包括行业应用、政府应用、家庭应用等。

4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发展的阶段

对“物联网”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物”,从广义理解,除了人之外的都是物,大到一幢建筑,小到一粒沙子,还有动物、植物等,都可以是物联网的连接对象,通过物联网达到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及时获取,指令随时下达,控制完全自动的理想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发展目标,一时之间很难实现。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待物联网的发展,认为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将会有三个发展阶段:机器互联阶段、局域感知阶段和广域感知阶段。

(1)第一阶段:机器互联阶段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第一阶段就是发展M2M业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结合使用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智能处理技术,实现对机器设备信息的自动获取和自动控制。这个阶段通信的对象主要是机器设备,尚未扩展到任何物品,在通信过程中,也以使用离散的终端节点为主。在这一阶段,传感网技术也在发展,但多用于局域范围内实现数据传送,电信运营商并不过多关注,往往将其看作是用户自己的设备。目前,国内外不少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在M2M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出了各种M2M业务,如汽车信息服务、车队管理、远程医疗、远程计量等。

(2)第二阶段:局域感知阶段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升温以及技术本身发展趋势的推动,“物”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感网逐渐被引入,传感网虽然仍主要用作局域组网,但是电信运营商不再将传感网仅仅看作用户自己的设备,而是认为传感网是通信网络终端节点向下延伸的毛细网络。在这个阶段运营商将越来越关注如何将通信网络与传感网结合。

目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非常多,缺乏统一的标准,用的比较广泛的有RFID、ZigBee、蓝牙、Z-Wave等。对于同一种传输技术,如ZigBee,实际应用中也没有统一标准,有相当多的厂商基于私有协议自己开发传输模块或传输芯片,所以不同厂商的ZigBee芯片间无法互通。因此无线传感网往往是异构的,实现异构协同是该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物联网网关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物联网网关屏蔽无线传感网的差异性,使异构的无线传感网之间、无线传感网与通信网之间能实现协同工作。

由于传感网仍然用于局域范围内组成毛细网络,因此对于传感网本身的内部节点管理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各种无线传感网技术仍然采用各自的协议,实现局域管理和局域寻址。

目前,物联网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进的过程中。

(3)第三阶段:广域感知阶段

在广域感知阶段,传感网不再仅仅用于局域组网,而是开始用于广域组网,遍布各处的无线传感网节点构成了一张全新的广域网络。电信运营商也许会运营这个网络,也许这样的网络不完全由电信运营商运营,但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公共节点,这些公共节点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必然要实现广域管理,如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广域寻址等。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遥远的阶段,但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向这个阶段演进。

5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的策略

如前文所述,物联网基本架构分为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涉及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运营商很难对所有的技术都深入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要依靠产业链各界共同合作推进,因此对于不同层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5.1感知层——用

感知层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标准众多,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在研究,部分无线传感网技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有成熟的产业链,电信运营商至少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对感知层的无线承载、通信协议、自组网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感知层的研究应当围绕“用”开展,以传感网和通信网的结合为切入点,关注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实现可管理的感知网。

5.2传送层——建 传送层包含了接入网络和接入单元,接入网络即通信网络,要以电信运营商为主进行建设和优化。现有的通信网络是以承载人与人的通信为主的,其设计和建设都是围绕着人的通信模式,进入物联网发展的时代,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通信节点,而且这些节点的通信特征与人的通信截然不同,必然对网络带来压力。同时,对物联网节点的管理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通信网会向着“能支撑物联网应用规模有序发展”的目标演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原则下,根据业务量的增加,分阶段、逐步进行网络改造。

混同承载阶段:在业务发展初期,业务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直接采用现有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网络不作大的改动,网络参数基本不变。由于现有网络不能区分人与人的通信、物与物的通信,主要通过终端侧的配置以及对终端的管理,缓解网络的压力。

区别承载阶段:业务发展中期,物联网应用规模的增加对网络资源(如码号资源、传输资源)造成较大压力,这时需要对网络进行部分改造,使得网络侧能区别物与物的通信,采取不同策略,缓解网络压力,保障业务质量。

独立承载阶段:在物联网业务规模化后,将产生与其他通信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对通信SLA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可考虑逐步采用物理/逻辑隔离的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如建设独立的接入网,在核心网中划分专门的互联子网等。

接入单元是将感知的数据传送到通信网的关键设备,运营商需要进行掌控,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引导设备生产厂商进行开发,并积极推动产业链发展。

5.3应用层——汇

应用层包括了中间件和应用。中间件层面,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将结合网络的运营能力开放出来,提供给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要依赖应用的驱动,然而物联网应用非常丰富,涉及行业众多,深入到每个行业,其总量也许并不非常大,但这些行业加起来占有的比重却非常高,长尾效应明显。因此需要从行业市场和垂直市场两个方面分别制定策略,对于行业市场,采取与产业链合作,鼓励合作伙伴积极推进;电信运营商则更多关注垂直市场层面,发挥运营优势,开发标准化应用,可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定位应用等,这些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应用又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基础能力,通过中间件方式提供。

6结束语

借助政府层面的推动,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产业、资本、科研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产业界形成高度共识,纷纷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正在迅速向物联网倾斜,已将其作为我国下一步新兴的战略产业来发展,这一切都是物联网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仍然要看到,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研发力量比较分散,行业壁垒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共赢模式有待探索等,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流程改变、系统对接、设备改造和岗位调整等行业融合问题将是物联网发展要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篇6: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分析

关键词:商业模式

摘要:物联网的发展必然带来这样一个思考,以何种商业模式运营?本文主要通过其产业链、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和现有的国外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了解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通信网络以及智能运算平台的相关技术设备,将区域内的所有物件连入到统一的全球网络当中,使其可以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传递,共享相关数据存储,进而对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系统。它可以被用于数据采集、移动定位、自动化控制和日常服务。商业模式一般是指企业或者行业主体在市场中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体系。有盈利模式、价值理论、系统理论、整台理论等类型。其运行主体和要素主要有运营商、传感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软硬件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被联物体和用户等。我主要介绍一下物联网产业链、目标客户群体的分析以及现有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介绍。物联网的产业链

何为产业链?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物联网设计到至少包括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等七个环节。与当前的通信网络产业链相比,不同点在于下游增加了给物品贴上身份标识和赋予智能感知能力的数字式识别与模拟式识别,在中游增加了云计算模式的智能处理环节,在上游增加了信息管理服务的物联网运营商以及确保安全的监管机构。

对于其商业意义来说,首先,数字式识别与模拟式识别的需求量最为广泛,且厂商目前最了解客户需求;其次,物联网涉及众多技术和行业,系统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统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下游供应商;再者,物联网的应用将从行业垂直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催生出对运营商的更高需求。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以远景目 标作为着眼点往前倒推,长期来看,运营商将获得收益益,除了现在的传统电信、广电运营商之外,可能会出现新的中小型运营商;在此之前,物联网系统集成商将逐步增多,出现市场竞争;再往现在倒推,当前阶段,产业链中的感知环节,包括数字式识别和模拟式识别,很快将得到快速的、蓬勃的发展,这些终端在构建成不同的局域互联网,然后才会发展因特网物联网。目标客户群的分析

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向外销售就需要找准目标客户,客户是物联网价值的核心。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仅要实现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信息自动化,还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自动化。对于物联网的客户群不仅有面向人的客户营销还会面向器物的客户营销,面向

人可以分为:个人、集团和家庭。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市场销售策略,在课堂上接触到了3种营销策略:

智慧城市: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部门,需要有很强的政府关系背景,这些业务不是跑出来的更多的是靠拼关系拼出来的。同样,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电网等也是如此。

智能工厂:目标客户群体为企业级市场,如果能够将产品的优势向企业主解释透彻应该能够开展好业务,比如能够企业节省成本,减少用工等。

智能家居:客户群体为终端用户市场,这需要对终端用户进行点对点的定点销售,考验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物联网企业的销售路径,毕竟具有政府资源的企业是极少数。现有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介绍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用主要是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的物联网发展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二是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开发推广,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业务推广及收费;三是平台运营模式,运营商建立物联网设备统一接入平台,将平台接口开放给终端厂商和应用服务商,运营商在这种商业模式中不仅收取通道费用,而且有能力在接入平台上提供计费、远程维护等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四是应用服务模式,运营商自行开发应用为大众提供服务;五是产业联盟模式,即产业链上某一环节的骨干企业通过成立产业联盟,来整合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推出规模化、跨领域的应用。针对以上物联网商业模式中出现的明显的问题,有人提出了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云聚合商业模式既符合云计算将是未来主流计算模式的趋势,也符合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发展特点。因为目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大多处于“孤岛状态”,比如电力系统的物联网只有电力系统的相关人员才能进入,交通系统的物联网只有交通系统的相关人员才能接入,彼此之间缺乏共享制约了物联网潜在价值的发挥,云聚合模式则能促进云内部和云之间各种关系的融合,打破不同网络之间的壁垒。

国外的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并且形成了与本国相适应的成功的发展模式,其商业模式主要分为:(1)通道型,即运营商提供网络平台,系统集成商借助其平台推广应用,并向运营商支付平台使用费。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商业模式。(2)自营型,即运营商自行搭建平台、识读器、识读标志等,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业务,将一整套的应用直接提供给用户。(3)合作型,即运营商在一些应用领域挑选系统集成商作为合作伙伴,并代表系统集成商推广应用,系统集成商则负责开发应用和提供售后服务。

物联网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等说法不断被提出。不过,物联网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发展迅速,至今尚未形成具有市场规模的应用。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尚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还需要研究。学习成功有效的发展模式,然后与本国

实际相结合,找到最属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联网发展模式。参考文献:

【1】(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s in the Physical Network Industry;陶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2】(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Discussion 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Internet of Things;张云霞;电信科学,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3】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物联网发展还需努力;姚科;互联网天地, China Internet,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11期

上一篇:工厂安全保卫制度下一篇:教师结对子计划、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