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

2024-04-08

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共6篇)

篇1: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

税收征管“人性化”问题思考

孝感市国家税务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性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品设计、商业营销、工商管理等日趋人性化,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把“人性化”纳入税收征管活动中,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征管水平,缓和征纳矛盾,实现税收征收管理的顺利开展,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本文试图对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一、税收征管“人性化”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是对人的行动产生激励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我们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纳税人(特指涉税自然人,下同)作为生物有机体,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种种需要,既有物质的,如享受税收优惠,减少纳税费用等,也有精神的,如需要被尊重、理解、关怀,希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社会所承认等,而且纳税人的这些需要同样对其纳税行动产生激励。

2、管理学基础。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趋势。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把人看成机器一样的工具,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这是上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二是注意到人是“社会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行为科学理论。三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下将。恰恰相反,新的阶段,管理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并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出了个性需求和1

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人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纳税人既是征管对象,也是纳税主体,我们不能把他们视为纳税的“机器”,也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要充分重视其纳税主体地位,在税收征管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其自我指导、自我控制,把税收征管推向一个顺应人性管理的新阶段。

3、传统“人本”文化基础。以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为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古代的人本精神主张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在解释一切问题中体现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1)管子较早提出“人本”概念,他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志,满足人的需要,可称为人本位主义。(2)孔子不仅在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其仁学即是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3)墨子人本思想的体现即是著名的“兼相爱”的主张。(4)孟子发扬了孔子的仁,从仁中发掘了人及人的本质,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超越了自然人、本能人,是人的哲学升华,是人本精神显现,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5)荀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亲亲仁也”、墨子的“兼受”思想,把爱分为爱人和爱民两个层次,爱人是非道德价值的选择,爱民是政治价值的选择。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为我们在税收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的征管提供了很宝贵的启发。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税收征管这个特定领域也有必要继承和发扬。

二、税收征管“人性化”的必要性

1、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税务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纳税人服务,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时刻关心纳税人的冷暖,了解纳税人痛痒,为纳税人办实事,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既讲执法,也讲服务。

2、缓解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诸多矛盾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税收处于利益分配的焦点,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税收违法行为日益猖獗,偷逃骗税与反偷骗逃税斗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暴力抗税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从根本上遏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同时,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服务,推行人性化的税收征管,来缓解征纳矛盾。

3、社会主义税收征管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集中的资金,主要用于各类公共支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且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要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因而,依法纳税就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纳税越多,说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以从本质层面上讲,我国税收征管中“征收”与“缴纳”双方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为国、为民之间,利国、利民之间,并不冲突。我国税收征管的这种人民性,要求我们在税收执法的同时,必须注重纳税人的需要,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4、贯彻新《税收征管法》的要求。新颁布实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强调了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注重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依法治税思想。比较而言,新征管法较多地体现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纳税人的权利,增加了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约束,完善了依法治税的内涵。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严格按法律规范办事,切实保护纳税人权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把“人性化”征管要求写入了法律。

三、税收征管“人性化”应遵循的原则

1、法治原则。按照税收法定原则,一切税收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们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和个人也都无权向人们征税。这个原则也是对税收征管的基本要求。有五个方面的具体化含义:即征管权法定、征管程序法定、征管权处分法定、纳税人义务法定、纳税人权利法定。税收征管人性化必须遵循这些法治原则,依法办事。

2、公平原则。这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负公平。即是对于具有同等纳税能力的人应当规定相同的税收负担。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就要求我们对纳税人不得因种族、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性质等实行差别对待。二是纳税费用公平。就是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自行承担的各项纳税费用,对所有纳税人要同等对待。三是服务公平。这就是说,在税收征管中,提供税收服务要对实行非歧视性的原则,对抽有纳税人实行无差别待遇,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3、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关系问题,为使税收变得有意义,税收成本应尽可能小于税收收入。这个成本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针对纳税人而言,就是要求纳税成本,即税收执行费用最小化。就是纳税人在按税法纳税时所支付的费用为最少,包括填写各种报表、雇佣人员、所花的时间,等。这就要求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不使他们在这方面花去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

4、便利原则。便利原则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赋税四原则之一。该原则指出,赋税完纳应尽一切可能使纳税人得到最大便利,一切均以纳税人的便利为归宿。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也要遵循便利的原则,就时间而言,应当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候征收,国家既可以及时取得税收,纳税人又不感到纳税困难;就办法而言,应求简便易行,不使纳税人感到手续繁杂;就地点而点,税务机关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场所,使纳税人纳税方便;就形式而言,就尽量采用货币形式,以避免纳税人因运输实物而增加额外负担。

5、激励原则。按照管理心理学原理,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外部的积极因素,经常地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发挥作用,不断地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惩激励、宣传教育激励、典型激励等方式,来激发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四、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的思路

1、征管理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树立人性化的征管理念是基础。一是树立征纳平等的观念。征纳双方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种理念首先要体现在税收立法中,其次是要落实在具体征管实践中。二是树立征管服务的观念。税务人员在征

管活动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之中,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优化服务。三是树立纳税需要的观念。纳税人的各种需要只要符合前述诸项原则,就应当视同税收征管活动的第一需要予以满足。孝感市国税部门经常开展走访纳税人、调查问卷、征纳座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与纳税人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听取其意见,了解其需要,深受纳税人好评。

2、征管机制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征管机制是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征管模式。从实践来看,以“申报纳税、优质服务、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为具体内容的新的征管模式,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申报纳税”,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照规定的申报纳税程序和方式自行办理申报纳税事宜,发挥了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优质服务”,建立一个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方面的综合服务;“集中征收”,合理设置受理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场所,让纳税人在规定时间申报纳税或办理各项纳税事宜;“重点稽查”,税务机关把工作重点放在稽查上,维护纳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微机监控”,税务机关把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征管上来,利用微机对征管全过程进行监督,用“机器管人”,用“机器管税”,减少税收征管的随意性。孝感市国税部门根据实际征管流程的客观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了相应的权限,明确各个岗位该干什么、怎样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程序。

3、征管手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征管手段人性化是载体。我们要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便利、快捷、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当前,主要是要利用这些技术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申报纳税方式供纳税人选择,如邮寄申报纳税、电话申报纳税、电子远程申报纳税等。孝感市国税部门在税收征管中,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同时,特别注重社会资源优势,与金融、邮政等部门实现联网,利用这些部门网点覆盖面广的特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4、征管行为的人性化。尽可能满足纳税人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需要,是税收征管行为人性化的落脚点。纳税人的要求由低到高分别是:一是安全需要。具体表现在:经济上,要求明白纳税,有什么权利,等;心理上,要求免受不公正待遇,如刁难、敲诈等;其他方面的安全,如商业秘密、个人稳私得到保护;二是社交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在征管活动中得到征收对象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三是尊重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渴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人们,为社会认同、称赞。孝感市国税部门制定并推行税收服务承诺制、税收执法公开制度、税务特邀监察员制度等;在涉税举报中,制定并推行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办法、举报税务违法案件保密规定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纳税表彰,例如,今年全市国税部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了近百名“诚信纳税”先进单位和个人,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税收征管中,可以针对纳税人以上需要,把税收征管行为逐步人性化。一是抽象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制定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制度时,要体现人性化特点;二是具体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在具体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如推行承诺服务、微笑服务等。(执笔:唐继先等)

主要参考资料:

1、《税务行政管理》胡道新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2、《新征管法实务》胡道新、刘勇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税收的复兴》魏贵和著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4、《管理心理学》向延光、杨再述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5、今日心理网站http:// 郭卜乐

篇2: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

广大农村地区受地理位臵、经济文化以及基层国税局经费、装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条件所限,“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现代化征管模式未得到真正落实。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税收征管暴露出越来越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阳县为例,就目前农村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税收征管现状

桂阳县经济结构以矿产品采掘、加工和烟叶为主,2009年

全县国税增值税收入3.60亿元,其中矿产品采掘、加工冶炼和销售实现增值税2.7亿元,占全部增值税的75%。2002年郴州市率先在全省推行集中征收,撤所建分局后,农村税收的征收管理与以往的税收的征管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桂阳县所辖的39个乡镇除大型矿山企业、邮电、供电、金融等国有、集体企业外,能够主动上门申报的乡镇企业和固定个体工商户不足10%。从税源构成看,农村主体税源多以集体、私营企业为主,且以资源依赖型企业为主。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纳税意识淡漠,财务核算极不规范,税收管理难度较大。从税源特点看,除部分企业外,农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经营方式简单灵活,转产、兼并、倒闭、关停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税源管理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不利于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撤所后导致农村地区征纳双方成本均增加。一方面,纳税人缴税成本增加:除县城城区附近乡镇纳税人缴纳税收方便外,其他乡镇的纳税人距办税大厅约有30一100公里,纳税人往来一次缴税,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这无疑给纳税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若纳税人办税准备不充分,到大厅后发现缺少必需的纳税申报资料等或是遇上管理部门具体经办的人不在,纳税人还得再来一趟,少数农村纳税人嫌麻烦,干脆不缴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增加:农村税收征管由于受地理位臵、交通环境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条件的制约,农村税收征管一直处于一种较原始的人工征管阶段。有时为了征收几百元的税款,所消耗的税收征收成本“得不偿失”。往往是国税机关面对广阔的农村现状,只能“日升车出,日落车归”。纳税人也是“你来我走,你走我来”,国税局往往只能望税兴叹,有心无力。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目前,国

税系统广域网已覆盖省、市、县级城区,计算机已经普及所有单位和岗位,实现了税收征管全程信息化。但于之相关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却远远落后税收信息化建设。农村乡镇经济欠发达,计算机谈不上被广泛应用,乡镇企业又大都分布在偏僻的山村,信息化建设滞后或者根本没有。同时,农村纳税人信息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也远远不能适应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国税部门推行的电子申报,网上报税,网上认证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纳税申

报方式在桂阳县推行却举步维艰,根本原因就在于桂阳县多数企业都是资源依赖型和简单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位于深山老林等偏远地区,没有宽带网,不能使用信息化网络,纳税人购买了“金税工程”设备基本上不能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的征管模式在短时期内在农村难以真正形成。

(三)协税护税的部门联动较少。撤税务所后,国税部门与当地乡镇政府工作联系往来少了,税收征管也从以前的齐抓共管到现在的你抓你的我管我的,缺乏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使得农村税收征管始终陷入“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境地。2009年桂阳国税个体双定户3565户,全年征收缴纳增值税300多万元,而桂阳地税个体双定户3788户(含以增值税为主的个体户),全年征收税收1000多万元。国地税相比,地税部门是国税部门征收税款的三倍之多。笔者调查了解,地税在全县下辖五个征收分局,形成了以中心乡镇为点,以附近乡镇为线,点面结合,依靠当地乡镇政府,对农村税收实现全面征管。而国税部门只是以县城为主,全面收缩农村征管,仅对少数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进行了征管。

(四)农村税收征管质量不高。桂阳县局税源管理部门共

25人,平均每个税收管理员负责3—4个乡镇的税收征管,管理面相对偏大。农村地区税源零星分散、流动性大,基层国税局管理科(分局)难以全面准确掌握纳税人真实经营活动,造成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源底数不清、监控不力。此外,目前征管“七率”

考核严格,导致税务管理人员为了考核达标,对那些不能正常申报的纳税人或是默许其不办税务登记,或是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变成了税务人员自由分期代替纳税申报,增大了税收征管的不真实性。

(五)纳税服务理念落后。税收管理员重管理轻服务,没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停留在“执法就是管理”的传统观念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税收管理员强调要求纳税人做什么,而忽视了能为纳税人做什么,强调纳税人服从的必要性,而忽视了为纳税人的遵从提供可行性;对纳税人只讲权力,不讲义务,个别税务干部甚至发生滥用职权的行为。这一切使征纳关系没能融洽地协调发展,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没能有效地化解,给征管和服务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阻力。许多人心目中的纳税服务仅仅是纳税服务机构的服务,仅仅将纳税服务锁定在一般化的服务方面,造成了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稽查的相分离,纳税人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加强农村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税收征管模式。一是对国税税源相对

密集的几个乡镇,采取集中征收的办法,建立农村税收中心分局,设立纳税服务大厅,实行上门申报纳税管理。二是对边远或者国税税源较少的乡镇可采取半年一次或全年一次性征收办法管理,或采取委托乡镇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农村村委会等代征办法管理,并根据《湖南省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

代征协议,发放委托代征证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三是对边远农村经营规模相对较大、账目比较健全的业户,应在典型调查和逐户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纳税人自行民主评定,税务机关核实,实行定期定额的征收办法管理。四是对那些账簿不全或未建账的业户,取消末达起征点免税的优惠政策,按照税收政策最低限额核定征收,从而以经济手段督促纳税人建账建制,依法纳税。

(二)建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税收征管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目前,税务征管信息系统是以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在当前税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新时期税收征管中,我们应当建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适应广泛、多网络、全天候,简单安全,在功能和技术上体现高度灵活性的全新理念的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把税收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纳税人内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促进税收遵从,体现对纳税人合法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三)从创新服务方式着手提升农村纳税服务工作水平。按照为纳税人服务无小事的原则,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追求目标,建立或完善“农村纳税人学校”、“农村纳税服务点”、“农村税收预约服务”、“政策告知”、“评税定税公开”等各项服务制度。强调实行“五零服务”,即“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法规政策规定之外零收费”。突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方法的艺术性,努力满足农村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纳税人所提出的服务要求,使服务做到更加周到细致。增强农村纳税人纳税意识,增大农村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四)加强农村税源管理建设,抓好源头控制。农村税源管理方式将着力点放在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上,实行农村乡镇纳税信誉等级等措施,按纳税信誉等级采用以重点企业实行专人管理,对零星税源实行“分段”管理等方式。严格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税务登记人机结合分类管理监控台帐。制定农村个体税收评定具体办法,强化农村纳税人税源情况变动的监控,完善未达起征点纳税人、非正常户纳税人、重点税源户管理制度,在户籍管理上形成规范化,在税源监控管理上形成信息准确化。

篇3: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基础思考

1税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观念限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现

传统的观念依赖于按指令办事。在税务工作中, 税务工作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办税程序、业务流程, 忽视了信息化建设对人的行为、数据格式、数据的处理方式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 导致信息不灵、流程失控等现象的出现。在税收数据的采集、分析上, 受传统因素影响, 纵向系统的信息汇集多, 但是相匹配的数据却比较少, 现阶段的信息化成果在税收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致使税收具体工作与信息结合存在问题, 各个信息系统在具体工作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1.2信息技术发展与税收征管改革不相适应

一方面, 信息技术软件的发展速度快于税收征管优化的速度。信息的管理工作处于良好状态, 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征管流程相适应, 导致税收征管对税收信息化发展的制约, 影响管理软件运行的效果。另一方面, 征管流程某些方面的设置比较优化, 但在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综合软件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操作模块, 造成处理工作的繁琐和困难, 增加税收征管的成本。此外, 现实中还存在某些税收业务的征管未能纳入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之中, 仍需要人力进行手工操作。

1.3信息数据低质阻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是税务工作人员进行税收工作的基础。但是目前一些单位计算机中储存的数据不准确、不规范, 甚至严重失实, 制约了对数据的分析、监控、管理方面等作用。其问题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税收管理行为仍然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多, 尤其是在欠税、滞纳金等问题上。信息数据的真实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保证, 信息数据采集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基层单位的税收信息是否完整, 是否准确, 仍是值得怀疑的。

1.4税收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交互功能不足

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税务部门内部的业务应用和管理上。从税务部门内部来看, 税收相关数据缺乏深入的综合分析, 不少数据处于闲置状态, 没有实现信息的有效增值。并且由于各地方部门的税收应用软件不同、水平差异, 影响了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从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税源的交互来看, 税务系统缺乏同银行、海关等相关部门和大中型税源企业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功能, 因而无法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来提高税收工作质量。

1.5税收征管信息化人才匮乏

计算机是税收征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只有懂得相关的操作技术, 才能正确使用, 发挥其价值。但是目前税务工作队伍缺乏高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整个税务系统存在重业务、轻技术的现象。税务部门中懂得税收专门业务的人员多, 却不精通计算机技术;而部门中专业的计算机人员, 懂得计算机技术, 但又不熟悉税收业务, 这种状况的存在阻碍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基础的建议

2.1重视税收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 形成丰富的税收信息数据资源

由于信息是可以经感知、认识、加工、处理、传递和转换的, 并能够通过深度开发, 以供人类社会利用的资源。信息效用具有累积性、间接性、时效性。大量零散的、片面的、不关联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交流和选择, 在带有交流当事人的个人观点和情感倾向的情况下, 形成有序、系统的新信息, 进而产生有效的信息网络。新信息价值的实现要与其他形式的信息相结合, 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能够发挥作用。

重点是建立税收数据资源的收集、加工和利用的标准化进程, 在对税收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的时候要重视税收信息的积累和整合, 并且注意发挥信息的时效性, 这样有助于使信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重组出新的信息, 同时在征税过程中充分发挥税收信息本身的提供功能, 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对本系统自身的影响和对其他事物、信息的影响。另外, 对于税收信息的加工, 一方面, 要在充分的收集和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有价信息含量;另一方面, 税收的信息要与其他部门、企业、社会团体的信息相交合, 在与各个部门的交流过程中形成高效的信息网络, 保证对各类税收有效信息的共享。增强各部门主体间信息的联系, 以便税务部门对相关情况的进一步掌握。

2.2调整现行的税务组织结构,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

根据信息化和业务流程的要求调整组织结构, 实现从直线型向扁平化、网络化的发展, 建立一套合理高效、与业务流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整合要最大限度地压缩管理层次, 变层级型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组织结构。

税收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税务组织管理层次的减少、管理幅度的增大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保障。税务部门应用信息技术后, 税务组织内部大量的信息传递、沟通工作由信息技术系统来完成, 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和任务逐渐趋于标准化和程式化。下层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上层管理者, 而上层管理者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了解下属的状况, 增强了上级对下级的有效控制力度。与过去相比, 拓宽了上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 使原来需要多个层级才能完成的管理任务现在只需较少的层级就可以完成, 从而减少了组织的层级, 精简信息传递工作的人员, 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

2.3加强信息化税务工作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税务工作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 增强税务人员计算机操作和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 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培养、引进精通税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充实信息化的税收工作队伍。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调动其积极性, 注意信息专业技术和税收业务知识的融合。税务系统在近年来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中, 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大部分地区都相继成立了计算机中心, 专门负责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工作, 也吸收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不单单是追求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应该把计算机技术与税收业务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增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税收业务知识的了解程度, 加强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 促进业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相互配合。建立一支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税收工作队伍, 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2.4设立专门的税收信息管理机构, 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 组建专门从事数据管理的税收信息管理机构。

税收数据资源是税收工作的基础, 是由各类税收数据的集合而成, 因此其规划建设相当重要。建立信息管理机构, 需要既懂税收管理方面业务, 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全面管理税收征管方面的信息和维护税收数据, 并对集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将税收数据转化为对税收征收管理有用的信息。该机构应该要实现:一是统一管理信息数据, 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优化, 并监控数据质量, 清理数据垃圾,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运用数据强化内、外监控, 对内监控征管质量, 对外监控纳税人的涉税活动和税负变化情况, 这需要建立在全面的信息数据的税收监控体系之上。三是对信息数据深层次的发掘, 进行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及应用, 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 促进税收决策和数据分析的结合, 为决策提供辅助参考, 着重确定税源管理重点与方向, 对纳税人涉税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2) 建立统一、集中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

从技术上保证税收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的统一, 为现代税收征管工作提供基础网络环境资源, 实现业务平台的统一化, 降低人为因素的干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配置适当的硬件设备和网络, 保证所建设的税收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 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业务处理的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税务信息化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在现阶段各税务机关标准不一的硬件、软件、网络之间建立起共同的“语言”, 将各个税务应用系统连结成一个整体。

(3) 加快建设税务部门内外信息交换平台。

篇4: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税收征管改革 信息化

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于1995年开始试点,1997年全面启动。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初步实现了新旧征管体制的转换。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征管改革实践中出现了税源底数不清、监控不力、责任不明确、管理环节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对征管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深思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措施以及实现的效果,深思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管理监督缺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经过六年来的运行,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为新税制的实施夯实了基础,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但也出现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新的征管模式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取消了税务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注重了集中征收,片面强调以查代管。二是管理手段应用滞后。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由于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远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加之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信息传递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征管要求,影响收入的完整性,更由于少数微机操作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三是管理职责不明确。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存在着削弱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考核办法和措施不配套,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弱化了税收依法行政力度和效果。四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税法的执行、国家敛财的规模以及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我国目前税收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可以概括为:单一型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较少;懂得传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多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少,如何尽快培养出大量的精通业务、掌握外语、能熟练应用微机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税收征管的原则

征管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实践探索过程。要实现向税收征管改革内核的转变,需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实践第一原则。征管改革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一切应从征管改革实践出发,不断地从改革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纠正思想认识的偏差;借鉴国内外先进征管经验,立足于本地实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由于税收征管随经济生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必须坚持动态的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指导征管改革实践。

2.适应性原则。税收征管体系的选择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相适应,符台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实际特点。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征管基础工作的强弱、治税环境的好坏等条件的不同选择和创造适合本地实践的最优模式,实现税收征管改革的多元化。

3.效益原则。税收征管改革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要讲求成本一效益法则。即用最低的征收成本取得最高的征管质量和效益。为此在改革实践中要引人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管理,提高效率。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裁减冗员,减低征收成本;简化纳税手续,在提高稽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下户次数,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兼顾征管质量和成本,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防止顾此失彼。

4.相对稳定原则。征管改革要从全局出发,坚持“边改革、边完善”的方针,吸收传统征管模式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周密的论证,方案一经确定,就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运转的延续性,要做到“三稳”,即保持机构相对稳定、征管职能相对稳定、征管模式相对稳定,以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政策建议

1 征管“硬件”环境优化的同时更应注重“软件”建设

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推行以来,各级税务机关都购置了大量且档次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大部分地区在文件处理和税款征收业务方面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局域网。不过,在税收征管“硬件。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的同日寸,其“软件”建设却相对滞后。二是大多数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较低。针对这一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大力加强税收征管的“软件4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必须注重实用性,并尽量节省开发费用,以降低税收成本;国家税务总局应加强宏观调控,避免质低且重复进行的软件开发,还应从长远着眼,统一领导全国通用软件的开发与测试工作,为税务系统计算机的全国性联网提早作好准备。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f工作,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坚持长期性,注重实效。

2.提高两个合作力度

在国内要加强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部门的协作配合,按照新征管法的规定。与他们实现税源的双向监控,同时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手办案,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税收的关心、监督和保护的大气候。在WTO协议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扩大国际税收协定网络,扩大同外国税务当局的情报交换广度与深度,提高国际反避税水平,维护我国的财权利益,维护税负公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建立更加完备的税收法制体系

税收征管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准则,就是必须有法律依据,这是关系到税收征管改革成败的重要前提。随着税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主体税种的各项法规陆续出台,但是大部分税收实体法尚未完成立法程序,日常征管中的税务登记、强制执行、税务稽查、违章处罚等一系列直接关系到征收管理的配套规章还不具备法律效力。为此我们应尽快完善现行税法,建立和健全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程序,必须在税法中明确征纳双方在每一环节上的权利和义务,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王刚,王源通.税收征管改革必须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01.01

篇5: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

其中,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税收征管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也被称为狭义的税收征管效率。税收收入的实现,离不开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征管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即征税成本;也离不开纳税者在计缴税款过程中所支付的纳税费用,即纳税成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统称为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一定时期内国家为筹措税收收入而加诸社会的全部费用或损失。

狭义的税收征管效率,即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国家征税取得的税收收入与税务机关征税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对比关系。衡量税收征管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征税成本率。

征税成本率=一定时期征税成本÷一定时期征税收入×100%根据该指标,可以具体 计算 某地区或征收单位、某个税系或税种的征收成本率。可以横向比较同期不同国家、地区、征税单位的征管效率高低、不同税系、税种和征管难度;纵向比较不同时期一个国家、地区、征税单位税务管理水平的演变情况,同一税系、税种的费用变化情况。

二、我国税收征管效率 分析

(一)我国税收成本构成我国的税收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

1.征税成本。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收制度、组织征税活动、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章案件3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征税成本也由立法成本、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3个部分构成。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为税收立法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国家管理费之中,一般无法单独成立预算,所以,征税成本一般是指税务机关为组织征收活动、检查纳税情况以及处理违法案件而支付的征收管理费用,即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每部分征税成本基本上由4个项目要素构成:(1)人员费,即有关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福利费等;(2)设备费,即有关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及 交通 和通迅的价值损耗,其他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费或货币支出;(3)办公费、即必需的公务经费,如资料费、调研费、诉讼费、查处违法案件协作费及各种对内外的交往费用等;(4)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费用、税法普及费、税务人员的培训费用、协税护税费用、代征代扣费用及税收征管有关的其它费用。

2.纳税成本。即纳税人在计缴税款过程中付出的费用。

纳税成本在西方税收学界又称为“奉行纳税费用”,在我国则称为“税收奉行成本”。一般来说,在下列4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纳税成本;(1)纳税人按税法要求,必须进行税务登记,建立账册,完整规范的账册让税务机关核查。(2)在自行申报纳税制度下,纳税人首先要就纳税期限内的应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或 电子 申报、邮寄申报、委托代理申报等,并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此过程中,纳税人聘请 会计 师或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填报申报表及申报缴税以及购置计算机、报税机与税务机关联网报税,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花费一定的时间。(3)纳税人为正确执行税法,合理地缴纳税款,需要聘请税务顾问,同时在与征税机关发生税务纠纷时,还要聘请律师。(4)纳税人为了合法减轻其纳税义务需要组织人力进行税收筹划,即节税。对于这一项,西方称之为“相机抉择成本”。

计算纳税成本比计算征税成本困难得多,因为除了可以在纳税人账簿上反映出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费用,另外还有无法用货币表现的时间耗费和心理费用。

虽然纳税成本难以量化,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经济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因为:(1)过高的纳税成本会激发纳税人千方百计寻找税法漏洞,甚至冒险违法,通过逃税或者黑市交易取得利益,以补偿其承担的纳税成本。(2)纳税成本具有累退性。生产经营规模越大,生产经营收入越高,其负担的纳税成本相对越小,使得纳税人极易滋行逆反情绪,从而导致征纳关系恶化,增加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二)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但另一方面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付出的各类费用上升也很快。“高成本、低效益”已成为我国税收工作潜在的 问题。

在我国,关于税收成本的 理论 和实践 研究 都比较少,只有少数省市曾进行过征税成本方面的统计调查,结果是征税成本占税收总额都在3%以上。仅以1993年为例,我国年征收费用总额的3.12%,目前 已达5%–––6%。而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上公布的数据,当年费用占征收数的比例为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仅为 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在瑞典,即便是成本最高的所得税,其征税成本率也仅为1.5%。由此可见,我国的征税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

另外,从纳税成本方面来看,也不是没问题的,只是较为隐蔽。例如,“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的税收制度结纳税人带来极大麻烦;各种各样的纳税申报表也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国、地税分设、征管查三分离造成的多人多次进 企业 检查给纳税人增加了时间及心理上的负担;税务人员素质低给纳税人带来更多的耗费;一些地区税务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使纳税人不得不承担一些敢怒不敢言的开支;纳税人花心思千方百计逃税的现象严重„„„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成本虽然很难进行理论上的统计,但从偷逃税现象日益严重、纳税人呼吁减轻税收负担的情况来看,我国纳税成本也不低,而且呈上升趋势。

(三)影响 征管效率的因素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很多,有制度上的,有征管上的,有 方法 上的,也有人员素质上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1.税收征管体制。

目前我国设置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从某种程度上讲,确保了中央与地方的接收收入。但这种重复管理、征收、检查,加大了征税成本与纳税成本。

2.税收制度及课征方法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制度都非常繁琐,增加了征纳双方的成本。

3.税法的严密程度。

篇6: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的调研思考

作为商贸企业集中经营的代表,**塑料化工交易市场自2005年开业以来,进场的经营户越来越多,历经2年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的销售也逐年递增,在发展中反应出了市场商贸企业一些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商贸企业集中,产品结构复杂,销售收入巨大

目前,塑化市场有经营户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近280户,普遍是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经营户增加速度明显,07年底比2007年初增加近80户;市场内经营户容纳量大,一期房产可注册经营户门面超过1000户,08年市场方二期房产交付使用后,商贸企业纳税人将进一步增加。

塑化市场在开办之初,旨在把塑料、化工行业集中经营成市,但随着招商深入,市场内逐渐增加了钢材、矿石、电子等行业,而且,塑料、化工行业招商之初本来分类就细,大类有化工原辅料、塑料原料、助剂、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模具技术设备、橡胶及橡胶制品等,小类细分有几千个品种,同类品种也有不同产地不同品质不同品牌之分,加上后来进场的钢材(管)、矿石等行业,商贸企业产品的结构就显得十分复杂。

07年市场所有纳税人销售收入超过106亿元,08年1—4月已申报销售收入40.34亿元;07年户均销售3700万元,单户纳税人开票销售超过亿元的纳税人07年有21户,08年1-4月已经销售过亿元的纳税人有 8户,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另外,08年1-4月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的企业更多。受销售的影响,经营户开票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各种限额的专用发票使用量增加趋势明显,2006年市场各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有36000份,到07年统计已经达70600份之多,预计08年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量将达到100000份左右。

(二)交易方式特殊,仓储地与经营地背离,场内商贸企业注册资金少,实体条件差

市场内部做化工产品经营的企业,交易化工产品依托“化工产品行情网”(张家港),行情的瞬息万变使得经营户交易方式与传统买卖产品方式不同,而且,业户经营的产品特别是液体化工产品由于市场方不具备存储条件,使得经营户仓储地与实际经营地背离,有些仓储远在外省市。

很大一部分场内经营的纳税人登记之初注册资金只在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线上,经营中相互拆借资金量大,场内很多经营户的生存主要靠不断促进资金周转来维持;这些也使经营户的经营场所基本条件仅以满足办公需要,虽然由于近来呈现本地经营户取代外地经营户迹象(创办之初市场内主要以浙江籍经营为主),但“一张台子一张凳,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打天下”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三)市场平均税收负担率低

由于“行情网”使得化工产品进价透明,用户企业也充分掌握上游产品价格,市场内经营户产品进销差价极低,使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低。经统计,07年全年市场内经营户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在0.26%左右,如加入所得税入库因素,07年税收负担率也不超过0.35%,08年一季度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测算为0.22%,远低于理论税收负担率。

正是因为这种集中成市、专票使用量大、行业特殊、产品结构复杂、交易方式特殊、税收负担率普遍低、货物销售发出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等特点,给市场的国税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当前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不能使管理真正深入,税收管理员征管压力大,管理责任重。

二、加强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建立纳税人税收状态征管文档,随时掌握纳税人变动情况

根据市场商贸企业特点,建立《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两表,把税收管理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情况以两表形式确定,随时查阅。《市场商贸企业税收征管基本情况表》主要包含:税号、企业名称、纳税人类型、辖属市场、注册经营地址、实际经营地址、企业固定电话、法人代表、实际经营人、财务人员、办税人员及其联系电话、所得税征收方式、是否防伪税控企业、防伪税控开票方式、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限额、是否网上申报、是否网上认证、是否外地法人代表、是否代理记账、是否区外经营、是否辅导期、法人代表户籍地等项目,基本涵盖商贸企业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重要特征;《新办企业办税进度表》除了包含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税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办税人员、联系电话外,其新办登记时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和提醒,如:受理日期、税种登记认定工作流、所得税征收方式工作流、税款划解账号报告、纳税人信息补录、一般纳税人预认定、辅导期起讫日期、防伪税控共享发行、购票行政许可工作流、供票资格认定工作流、开票最高限额、网上认证全部登记记录,这样,能促进税收管理员对商贸企业纳税人基本登记和征管状态及时掌握,把握税源管理事项进度。

(二)围绕专业发票加强调查职能,降低执法风险

税源管理重点应围

上一篇:短信问个好 祝福心意到下一篇: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