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2024-05-01

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共9篇)

篇1: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大小商店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各种专卖店、代理商、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地踊跃出现,成为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新亮点。同时也给税收管理、日常巡查带来新的问题和思考,需要我们加以探讨与完善。

一、当前专卖行业税收征管的现状

据统计,我县城镇专卖店、代理、超市经营的纳税人有98户,经营

方式很多,也很复杂,有的是原来的商店增加营业面积扩展而成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品种齐全,批零兼营,大多是自己经营。有的是直接租用原来的商场,专卖店、代理大多是租用2到3间门面经营,有的是投资新建商场,聘请大量员工。

一是“双定”征收。主要是针对专卖店、代理以及家庭式的自主经营为主的业户,名义上以超市经营,其实,也就是原来的个体商店,只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自主经营,自收自付,无账可查,税务机关只能根据其地段、生意好坏实行定期定额的“双定”征收办法,一般一定一年不变。有的采取成本测算法,通过成本加费用加合理利润倒推算出营业额,然后,核定其税额。这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准确核定其应纳税额、也不公正,征纳双方容易相互扯皮。

二是“查定”征收。针对有一定规模,大多数是合伙经营,有据可查,但账务不健全的小超市和专卖店、代理商。通过相关数据核定一个月的营业额,从而推算出全年的销售收入,然后根据淡旺季平均核定全年的税额,按月缴纳。这种方法进行评估不准确,税收流失较大。

三是“查账”征收。针对经营比较规范的超市,采取记录超市后台管理服务器上的销售来结算税款,这种结算需要超市的积极配合,超市收银台实行统一收款按期结算。例如:君发商贸1-4号收银台与公司出纳一天一核对,十天一结算,从各柜销货款中提取管理费。各项税费由公司统一缴纳。这种作法无法保证超市后台管理销售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方面增加了经营者的税负,同时,也给税源管理、日常巡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电子”定税。无论超市、代理、专卖店大小,统一规定,对不同的地段确定不同的系数、将营业面积等相关数据输入电脑确定其税额,并通过张榜公布,领导审批,下达定额税款通知书,确定全年税额,按月申报缴纳。这种管理办法虽然科学,但也参杂了一些人为因素,不一定准确公平,容易引起上访事件。

二、专卖行业税收征管的难点

无论对超市经营,还是对专卖店、代理商的征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都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收入”核定难。城区和集镇超市、专卖店、代理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或合伙经营,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很难确定其真实的销售收入。

1、销售额很难掌握。农村集镇超市、专卖店多是个体经营方式、项目多变,进货渠道“灵活”,隐蔽性较强,现金结算居多,税务部门很难掌握其真实的收支情况,对其“应税收入”难以准确掌握。

2、专卖店、超市经营电脑账目保存不全。超市、专卖店购进货物一般都是将货物品名、数量、单价以不同条形码形式输入电脑,销售时由电脑收款进行识别、结算收款和核算收入。有的专卖店、超市是当天结算,当天删除,有的资料保存一个星期,有的最多保存一个月,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对其销售收入进行核查。

3、做假账现象普遍。有的代理、专卖店、超市的电脑可以随意修改,数据不真实,有的超市账外不开票收入占应税收入的一半以上,有的个体私营者在进货时索取专票到超市抵扣税款,有关业务往来抵账以物易物等隐形收入均不作销售收入,有的是不使用正规发票而使用其它销售凭证不具实申报纳税等等。这些收入税务机关很难核定,偷逃税收相当严重。

二是“税收”管理监管难。如今,超市行业已基本脱离手工或单机收银方式,而使用的是百年软件和正同软件,服务器(后台)/tamisv2.0版机(前端)的网络销售管理系统已成为超市主要采取的收银及管理手段。他们使用的管理软件似乎在软件中隐藏了避税功能,此功能在各软件公司的体现方式各有千秋,但最终结果都一样,那就是隐瞒真实的销售金额来达到直接偷税的目的,如使用最高管理权限进入超市管理软件的系统设置中按住指令的同时快速双击指定区域就会出现隐藏功能,此功能在输入最高权限密码后就可以直接调整超市公开数据的一定比例,可以随意将收入扩大或缩小多少倍,这样,被隐藏的销售收入就可以人为操作变小了。这只是其中的秘密之一,软件启动运行时还有特殊的程序,可以自动生存二套账,在查询功能上也有很多“玄机”,这已经是业主内公开的秘密。这些让税务人员防不胜防,给税收日常巡查、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是推行使用“税控收款机”难。税控收款机软件操作方便,成本费用较低,一台机器要使用多年,一个超市至少要配1-4台机器,如果全部更换成税控装置的收款机。

1、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纳税人很难接受,工作难度较大

。一台新的税控收款机少则6000多元,多则1万元多元,一个超市、专卖店、代理纳税人按1-4台测算,以前的全部废弃掉,损失过大,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成本。

2、安装税控收款机控制销售收入后,超市的毛利润率平均不过15%左右,本身就是微利经营,如果按4%据实征收,超市税负过高,挤占了超市利润,无利可图。

3、对专卖店、代理商的纳税人安装税

控收款机,品种单一,成本过高,具实反映经营情况,因此,一些超市、专卖店、代理商对安装税控收款机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真正全部推行难度很大。

四是“租赁经营”确认难。当前,很多有一定规模的超市将柜台或部分场地租赁给其他经营者自主经营,有的直接将柜台出租给第三方,收取一定的场租费,有的是统收统付,税费由超市统一收取,代扣代缴,税务机关无法区分那些是租赁区,承包给个体经营,那些是超市统一管理的,在纳税问题上,双方互定盟约,相互推诿,逃避纳税检查,无法认定是否承包,其实,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税收并没有缴纳。因此,也没有被税务机关所管理,形成税收管理的“真空地带”。

三、对专卖行业税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超市、代理、专卖店现有税收管理现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完善:

一是推行税控收款软件。推行税控收款机,是国际通行对现金使用量大的专项管理,是实施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税控收款机虽然开发出来了,但是,技术不成熟、不配套,也没有统一,税务机关实际操作困难。税务系统要开发统一模式的税控收款软件。一是数据要有“可控性”。确保数据只能读写,不可删除、修改,而且规定“税控卡”的数据每月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后系统才能继续运作,否则,系统自动锁定,从而确保税务机关及时掌握准确的销售收入。二是存储信息要有“永久性”。在税控收款机中添加一种“税控黑匣子”,能准确记录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对纳税人销售出去的货物,无论是否开具发票,税控收款机都能自动存储销售额,税控收款机的密码由税务机关掌握,税务机关按月将其中存储的信息和纳税人申报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销售收入的准确性。三是巡查要经常性。发现未按规定使用或损毁税控装置的,可依照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

三是分类管理。

1、对规模较小的超市、专卖店税收管理。一方面实行“双定”征收办法,同时安装税控装置进行监控,如果定税额数小于税控卡记录的开票数,则按税控ic卡记录纳税,并按有关程序对定额进行调整。另外也可按超市、专卖店的规模、大小、按行业规定实行最低税负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地段确定各行业的最低税负率作为系数,然后根据经营面积实行科学的“电子定税”,张榜公布,群众评议,领导审批,最后下达定额通知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2、对规模较大的,要强制安装税控装置,实行规范管理。一方面对超市、专卖店收款系统软件进行备案,以便税务部门了解纳税人软件的性能,当软件变更或者系统数据重新安装时应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否则应视为非法销毁数据,同时,建议在超市、专卖店推行商品销售收款税控时,对超市商品的条形码管理系统也加入税控装置,把超市、专卖店商品的进、销、存都进入税务管理的视线,以防止经营者通过进货渠道弄虚作假、骗抵税款的现象。

3、对达到一定规模的要建立健全账务,办理一般纳税人,同时,安装税控收款机,实行双向监管。对销售达到一般纳税人规模又不申报办理的,按有关规定对其一般纳税人标准征税。凡安装使用税控收款机的超市、专卖店、代理的纳税人,必须携带税控ic卡办理纳税申报、并确保税控ic卡记录的所有开票都申报纳税。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产生数据报表的检查,经常性地开展突击日常巡查,以防止纳税人随意备份,修改,删除数据,有效防止超市、专卖店、代理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

4、对租赁柜台或场地的业户进行清查,账务健全的可实行查账征收,无账可查的,实行完全承包经营的,按个体户管理办法实行“双定”征收,可有效防止管理“真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四是查评并重。在日常征管巡查中,税务机关要把握尺度,对超市、专卖店、代理的纳税人的税负要进行纳税评估,测算行业平均税负率,以此来断定是否属于正常申报,低于最低税负率的要按最低税率征税,将其纳税申报作为异常申报,对超市运用商业企业“销售额变动率”、“成本毛利率”、“商业企业进项税额控制数”等指标,对其实行纳税评估,列入稽查重点,对偷逃税严重的要加重处罚,对严重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不得手软,必要时,可进行公开曝光,以警示和教育进一步净化税收法制环境。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对内要组织税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系统地学习税控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专业税控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对超市、专卖店税控装置进行有效管理和全程监督。对外要加强宣传,宣传国家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对超市、专卖店老板和财务人员要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税收的认识,提高纳税意识,做到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篇2: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房县,古称“房陵”,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高差悬殊,年均降雨量914mm,无霜期223天。全县辖20个乡镇、50万人,国土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第一大县,素称“千里房县”。

该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境内平坝、丘陵占17.1,二高山占44.4,高山区占38.5。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一般是东西、东北或东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间,山背开阔,山顶垣状,其间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共有大小河流1261条,南河、堵河、官山河等4大水系纵横交错。因而砂石料行业承包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较为分散,这给税务机关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针对砂石料行业的税收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砂石料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综述如下:

一、砂石料行业现状

1、经营类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砂石料经营行业按经营规模和购销业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农民工利用农忙之季在河流周围进行砂石料筛选,直接销售给买主或销售给运输车主,再有车主销售。这类经营规模较小,销售对象单一,购销业务简单,一般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仓储场地,无财务核算;另一类是砂石料经营业户领取《营业执照》,办理了《经营许可证》,卖断某一河流,在房县境内开采、加工、销售砂料、石料的单位和个人。这类经营规模较大,购货渠道遍布县内,与房地产企业、公路段、预制构建厂等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业务关系。根据业务需求,按照商定的数量、品质、价格、送货时间、运输方式,由供货人将砂石料送达指定的地点,不承担货物运输费用,不开具发票,购销业务一次完成;货物购销大多实行现金结算,少数以承兑汇票等方式结算,账簿凭证中不能反映资金流向。

2、生产的方式。砂石料生产流程比较简单。一类是办理了《营业执照》,靠山取石料,完全依靠机械成型来完成,具有生产周期短、速度快、产量大的特点。县内共有5家生产,其中有2家长年累月的生产,另3家每年之中只生产2个月,砂石料主要用于公路泥青铺石。另一类来源于河流,直接进行砂石料筛选。砂石料在筛选中具体分4级,石籽、粗砂、精细砂、面砂。

3、砂石料市场作用和前景。一是公路越修越宽阔。“十.五”期间,房县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环境。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2654.1公里,比十五初增加1200多公里,实现GBM工程220.3公里。新增、提高等级公路872公里。二级路252.6公里,三级路369.82公里,四级水泥路280公里,去年,共争取项目11个,下达投资计划2.3亿元,完成国家投资1.46亿元。新修县乡两级公路配套桥梁46座2240.22米。全县20个乡(镇)、场的302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随着柳树桠隧道的上马、209国道、305省道改造、杜阳路改线等重点项目。二是楼房越盖越多。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突出招商论英雄,县内房地产的开发商注册10几家和各乡、城镇30个建筑施工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安居工程”的推动,不但提高居民住房条件,仅县城滨河花园将就有600套住宅房。今年,县内启动县城第三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2至3个重点集镇与10至15个县定点村规划修编;完成房陵商城、马南河治理、“人和路”、外环路等一批建设项目与小区建设规划编制,大兴水利建设,“沼气”等项目工程。三是电站越建越多。加快三里坪、瓦房坪二级、老渡口、柳园铺等41座电站建设步伐,确保柳园路、魏家湾、阴峪河二级等10座电站建成投产。

二、砂石料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购销情况掌握不准。由于砂石料行业税源分散,而且因为是“靠山吃山”、“靠河取财”,税源流动性很强。而且砂石料行业的纳税人个体经营者居多、成份复杂,有的利用社会上“混混”,转嫁经营承包、转包形式多样,财务核算账证不全,甚至是现金交易,根本就没有帐,加之砂石料行业供货对象的特殊性,不使用发票,给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

2、征税主体不明。砂石料行业经营流程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合同签订。购进环节由于单笔业务收购量小、货源不稳定等原因,大多为口头协议;二是销售难以取证。大多数是运输车主挣往返途中的台班(运费),没有固定的车主。农用车、汽车车主按路程,砂料的质量收取每吨价位差费用也不一致,在销售中扮演第三者,核查时含糊其词。三是不开具发票。农民工或承包经营者,直接卖给运输车主,当场谈价,当场付款。再有运输车主将砂石料卖给的有关单位或私人,通过现金结账。少数企业由于实行承包经营,账簿凭证中没有反映资金流向,全部作“应收账款”处理。

篇3: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一、空调配套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空调设备制造行业仅指空调末端设备, 主要产品有组合式空调器、新风机组、风机盘管空调器及各种风口、散流器、防火、排烟阀等系列, 属于空调制冷设备的末端产品。由于产品是配件设施, 该行业形成鲜明的发展特征。

(一) 准入门槛低布局相对集中

空调配套产业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制造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都能成为生产流水线,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销售业务员自立门户产生, 往往是先找到定单再来组织筹备生产或者找生产成本低的厂家生产。空调配件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小, 规模企业少, 以靖江为例, 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2户, 销售在3000万元以上有4户, 区域内共有空调配件企业共有400家之多, 其中仅孤山镇就有将近300家, 占全市空调配件企业总数的75%。

(二) 配套能力强大综合优势明显

早在8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空调配件产业带, 采购商可以采购到生产空调的所有零配件, 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 这已成为全国各地多数空调企业的共识。同时, 由于地处长三角地带, 交通、信息十分便捷, 配套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近年来价格优势也成为了行业发展新亮点。空调配件本身技术含量低, 而且当地空调配件产业链比较完整, 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低, 空调配件又是以手工制作为主, 劳动力成本低下, 这些原因造成了空调配件的总成本有很大吸引力。

(三) 市场无序管理造成税源流失

孤山镇不到10里的一条孤山路上聚集的空调配件厂家和销售门市就达到300多家, 而且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 竞争相当激烈。市场管理欠缺的集中表现是各厂家相互压价无序竞争, 使整个空调配件行业的利润打了折扣, 同时也给当地财政造成了税源流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缺乏完备的价格机制和长远目标, 产品定价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品牌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少数规模支柱企业虽极为不满但是也只能跟风无奈压价来保住竞争力。空调配件市场目前还处于较为低级的价格竞争阶段, 虽然已经崛起了几家规模相对较大企业, 但市场占有率并不是很高, 品牌竞争的时代远没有到来。

(四) 龙头企业发展前景向好

部分企业已经放眼未来, 将产品定位在新技术、新工艺上, 并不断地更新换代。一方面积极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进行广泛合作, 把握市场信息, 引导市场潮流, 开发系列产品;另一方面, 龙头企业也突破设计和工艺上的瓶颈, 开发出中央空调高端系列产品, 使产品在款式、性能、高效节能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先进性和竞争优势。

二、空调配套行业存在的税收征管缺陷

(一) 税收管理存在盲区

空调配套产业数量多规模小, 生产周期不确定, 有的甚至是接到订单才运营作业, 造成了部分不办理税务登记证的企业存在。经过与工商部门信息比对, 靖江仅2011年度就清理了110户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私营企业, 对这部分企业往往只能靠信息比对才能进行事后征管, 造成了税源监控的极度滞后。

(二) 内控制度薄弱带来征管局限

大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 实行的仍然是“供销员买卖制”, 即由供销员采购材料并提供销售渠道, 导致了采购环节取得票据入账不规范、销售环节以上游材料票直接冲抵、产品废料收入不入账等情况的发生。这些都给税务部门对查账征收企业进行全面税收征管形成了障碍, 使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处于被动局面。

(三) 混合销售造成税种管理脱节

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可综合表述为以下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应税劳务, 为混合销售行为。除特殊规定外,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缴纳增值税。空调行业在销售上较之其他制造业有其特殊性, 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器中以风机盘管产销量为大, 主要用于在建工程及房屋建筑物, 其销售对象主要以各地的建筑安装公司为主。由于目前税制的不完善, 增值税链条在建筑安装行业脱节, 致使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的生产厂家可以不开具国税机关的销售货物发票, 而由建筑安装企业在当地开具建筑安装发票交由总发包方入帐。由于建筑安装营业税差额征收, 安装总合同可减除分包合同征税, 总包方将供货方视作分包方, 则在营业税环节又进行了二次税负转嫁。

三、加强空调配套行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信息交换平台, 从源头防范行业风险

通过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建立数据交换机制等方式, 加强与工商、经信委、空调行业协会等部门的协作, 积极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改变过去年底“一次比对集中清理”的局面, 按月或按季进行数据交换, 督促新办企业及时办理税务登记, 从源头上抓好征管的主动权, 提高实效性。

(二) 加强日常税源管理, 促进企业的规范运作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其实质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税务部门在实地巡查过程中, 督促引导企业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形成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与仓储、工资与人员、筹资与投资等各个环节的闭环运行, 规范其纳税行为, 促进行业良性运行有序竞争。

(三) 抓好行业关键指标, 加强区域内风险评估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是帮助纳税人“体检”的必要途径, 空调行业的销售模式基本固定, 企业通常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 收到预付款即作为合同成立要件, 合同预付比例行业内默认为20%。可以选取合同预付比例作为测算销售收入的主要指标, 并以务费结算、行业税负率、毛利率、投入产出率等作为辅助指标进行比对。通过这些指标分析, 既能反映行业整体水平, 又能暴露单个企业的风险, 评估人员则可据此找到企业的“软肋”, 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税务违规风险, 确定对企业会计核算及相关资料的依赖程度和可信范围, 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 切实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 协同国税齐抓共管, 积极曝光偷逃税行为

针对目前空调配套行业普遍存在的混合销售开票欠规范的现状, 要加强国地税之间的部门协作, 联合开展对该行业的税收清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加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针对性, 集中力量对各种形式的偷逃税行为进行查处, 在行业内曝光反面典型。国地税部门在各自征管体制下分别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两大税种的用票监督和管理, 积极排查企业现金流, 及时监控企业销售行为, 堵塞国地税体制并行之下产生的征管漏洞。

(五) 加大宣传辅导力度, 引导全行业诚信纳税

篇4:对我国当前税收征管问题的思考

为进一步体现税收管理的公平、科学、规范、严密、高效原则,我国在近年确立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加强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使我国走上税收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税收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须依照“平等、节省、便利”的原则,不断创新征纳制度,提高征纳流程的顺畅度,加强征纳双方素质培养,明确征纳双方各自的主体地位,形成互动关系,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

一、税收征管的相关概念

1.税收征管的概念。税收征收管理主要是稽核税额和征收税款过程的管理活动,是征收机关行使征税与管理税收权力的日常征收管理工作。它是国家行使政治权力的体现,是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征收入库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2.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现状。第一,纳税申报和税款收方式逐渐多元化。在新《税收征管法》中,税务机关依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降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纳税申报有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等,税款征收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纳税人可以实行灵活的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等方式。第二,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主要税种与各地区收入均呈现协调增长态势。随着税收征管改革深入和加强,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税源管理,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从单纯考核收入任务向收入任务与征管质量双重考核的转变。第三,税收管理科学化、信息化逐步推进。实施金税工程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管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第四,明确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促进了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纳税人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我国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税法体系不完善,税收管理缺少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建设,税收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税收立法的要求也就越高。但目前我国税法体系不健全,未设立《税收基本法》。税收法规的不完善,税收政策又经常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征纳双方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水平不同而产生对同一纳税事宜,双方会有不同的意见,税务机关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容易造成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矛盾。

2.纳税申报的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建立纳税人纳税申报制度是税收征管运行机制运行的基础,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纳税人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各不相同,对税法和税收计算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建立自己申报纳税的意识还不成熟。另外,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资料的审查监控不严格,纳税人纳税申报不真实,少报虚报问题严重,使纳税申报在流于形式。

3.发票管理不到位,致使税款流失严重。发票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普通发票的管理。我国纳税人主动开具发票的意识薄弱,或者是为了得到商场或餐馆的优惠而放弃开发票,这是现代纳税人最普遍的偷税行为。这种行为严重的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的秩序。

4.税法普及力度不够,税收征管效率低。虽然我国把每年的四月作为税法宣传月,但是税法的宣传范围太窄,大都是在城市进行,而且过于形式化。因此纳税人不了解税法,更不懂税收的计算,自觉纳税意识还很低。另外,从总体上看,我国税务人员素质偏低,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所以征纳双方之间缺乏一种互动关系,这将成为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最终会导致税收效率的下降。

三、优化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1.加快税收法律体系的完善,尽快推出我国的《税收基本法》。《税收基本法》是税收领域的根本大法,在整个税收法律体系中居于母法地位,对各实体法和程序法起着统帅作用。同时,制订《税收基本法》也是规范中央和地方税收权限、协调税法与其他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税、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制定税收基本法是我国税收法制的重大事件,对于完善我国税收法律体系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2.进行纳税人诚信建设,提高纳税申报质量。要不断地加强税务工作人员和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税收法律法规和各种反偷税、避税手段的不断学习,练就税务人员的“火眼金睛”;税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改进服务态度,认真回答或帮助解决纳税人在纳税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切实提高纳税申报材料的可信度,税务机关应该建立纳税人的诚信档案,应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录入诚信档案中。

3.夯实发票的管理,严防税款流失。发票有奖制度各个相对于餐馆、商场的优惠策略而言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发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防止税收的大量流失。第一,可以将发票与商家的收据、小票联系起来,实现发票与收据一体化;第二把发票与商品的售后服务联系起来,购买商品没有取得正规发票的,一律不给予提供售后服务;第三,把发票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联系起来。

4.加强税法的普及,建立纳税人与税务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我国税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因纳税而减少的那部分收入在他所得到的公共服务中体现出来,应该加强普及税收知识,提高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的光荣意识以及纳税人的税收计算能力。提高税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监督,实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

[1]吴旭东.税收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5:加强河沙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郭剑 邓劲松

近年来,随着潜江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重点建设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河沙需求量的急剧增长,促使河沙开采的数量和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河沙价格节节攀升,许多人纷纷投资河沙产业从事河沙经营,促使此行业在该县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潜江市境内,河沙开采主要分布在老新镇徐李和西大垸,还有泽口码头等乡镇河段,目前有大小开采点32个,有的月销售在50000元以上,有的月销售不足30000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增值税30余万元。河沙行业税收已经成为通城当前税收收入整体中一个重要的行业税源。

一、黄沙河沙行业税收征管现状

1、行业管理处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有近半数采沙业主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有的虽然办了证,但是没有得到有效控管;二是目前正在经营的采沙业主都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也没有在国、地税办理税务登记;三是河沙市场价格混乱,各搞各的,物价部分没有实行统一监管,存在着严重的乱抬价乱杀价现象;四是销售环节比较复杂,有的直接由采沙业主送货,有的是用户上堤拉货,有的由中间环节(运营户)贩运,所以掌握其各环节销售情况有很大难度;五是河沙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社会背景复杂、流动性大,管理上阻力较大。

2、准确核定税款难度大。由于取得河沙开采权的河沙经营 者基本上都是兄弟、家人、亲戚、朋友或者其他投资人合伙经营,使用机械设备采选河沙,管理比较原始,没有正确的进行财务核算,对所挖河沙买卖都直接用现金付款,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且河沙经营户都没有建立相应的账册、单证、收付款凭据等资料,使税务机关的核查难以取得直接有效的认定证据。从而使河沙等资源类税收的征管缺乏充分估计和相应的对策措施,税源难以控管,成为税收管理的盲点和难点。

3、部门配合监管力度不够。河沙资源相关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未能协调各方共同加强管理,又未及时将出让开采标的情况反馈给税务机关,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此类行业也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经营者无需办理相关的证照,只向水利部门和村组交纳管理费就从事河沙开采,使税务机关对河沙资源的开发和经营状况及计税依据难以监控和核实。

二、强化黄沙河沙行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1、规范河沙行业户籍管理。要求河沙经营户按规定向生产、经营地国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对已办理营业执照但不办理税务登记的河沙经营户,由主管国税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主管国税机关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未按规定领取营业执照的河沙经营户,由主管国税机关及时纳入无证户管理,照章征税。主管国税机关对辖区内的沙石经营户逐户实地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分户管理台账。

2、规范应纳税营业额的核定。根据开采合同或河沙开采主管部门确定的采沙标段的开采量及开采期限,并结合经营实际核定河沙经营户的月销售量。主要参考其取得标段的合同金额、使用的开采工具(车、船、铲车等)的动力及吨位、能耗情况、开采场地的优劣、规模大小、雇工多少、主要设备情况等,统一计税标准。对采掘设备动力耗能为网电的,须于每月申报纳税期结束之前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上月电费发票的复印件。

篇6: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李熙

一、永兴县建材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从结构构成上看:分为生产类(砖厂、各种型材门窗加工、水泥制品)、商业类(水泥、钢筋、地板砖、涂料油漆、防盗门及房屋装饰材料)和开采类(砂石料)三大类。从经营布局上看:商业类主要集中在县城及乡镇所在地,生产类和开采类主要集中在县城郊区及沿河、沿路地区。从经营规模上看:生产加工类一厂一品,商业经营户大多是相关建材产品在永兴县的代理商,经营1-2种产品(装饰材料店除外),主要分布在县城的大桥路、人民路、干劲西路和幸福小区周围,多采用店面与仓库分离模式,经营情况难以掌握。

(二)税收征管情况。征管情况:从4月初建材行业摸底情况看,全县纳入CTAIS系统管理的建材户有149户,企业4户,其他为个体户,纳入双定户管理59户,其中装饰材料21户,五金19户,砖厂17户,门窗制作2户。纳税情况:近年来,永兴县局通过构建以委托代征为主的综合治税机制和协助县政府推广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该县建材行业的税收增长较快。2010年建材行业入库增值140万元,同比增长34%,其中委托代征5万元,房地产税费一体化90万元,个体双定户35万元,发票代开10万元。

二、建材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户籍管理有待加强。建材行业户数多、税源分散,管理难度大,部分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管漏洞,不登记,不纳税。特别是砂石行业,纳入正常税收管理的极少,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后,才通过代开发票缴纳部分税款,对经营户的税收管理难度很大。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撤销农村税务所后,推行全县一个分局集中征收制,以及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农村征管力量缺乏。二是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够扎实,管理手段不够有力、税源不清、户籍不明、纳税人经营状况不清楚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税收管理员受个体税收征收成本高且对总体税收任务影响小的影响,普通存在重征收、轻管理,重大宗税源、轻小税源的思想,导致建材行业疏于管理。

(三)税额核定难度大。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增值税定额核定弹性很大,“人情税”、“关系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二是建材行业由于生产经营粗放,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多数经营者财务知识水平低,大部分纳税户不建账或建账混乱,致使税务机关不能掌握第一手定税资料。三是多数建材行业纳税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存在不开票、开白条、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以票控税力度不强。

(四)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难。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是年应征增值税销

售额在5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达到标准的必须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建材行业的生产经营户很容易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如果对他们按照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他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取得的进项税额抵扣少,如生产砖、瓦的企业,主要存在煤、电等项目的进项抵扣,而砂石企业的日常抵扣就更少,个别企业只存在购电、火工产品,有的只有购油的进项抵扣,导致税负较高。若纳税人申请按简易办法征收,征收率为6%,仍高于小规模企业纳税人3%的征收率,受利益驱动,他们不愿意建帐,更不愿意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

(五)税收环境需优化。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不强,受利益驱使,少数纳税人抱着投机心理来经营的,财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既不主动申报纳纳税,又不自觉接受税务管理,收税不见人,软拖不硬抗,想方设法钻税收空子。

三、强化建材行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发票管理,发挥“以票控税”作用。加强发票知识宣传,加大税控机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发票使用面,强化发票稽核力度,让多数人都能了解发票的作用,掌握发票使用、取得的基本常识,自觉地利用发票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自身的权益,消灭发票管理使用的“盲区”。税收管理员要克服“重视一般纳税人,轻视小规模纳税人,重视专用发票,轻视普通发票”思想倾向,增加日常巡查次数,提高日常巡查质量,对定期定额管理的纳税人,应加大对其开具的销售发票金额与核定的销售收入进行比对;通过发票的比对,对纳税人的税额进行调整,预防偷逃税现象发生,确保税收不流失。

(二)强化征管基础,规范纳税人建账管理。要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做到税源底子清,运用“抓大、稳中、放小”的管理思路强化管理。对城区范围内一线建材产品经销商或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必须督促其健全财务核算,按一般纳税人管理,实行查帐征收。对经营规模较小的纳税人,应督促其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实行查定征收。对辖区内不按规定建立、使用、保管账簿凭证的纳税人,重点进行财务知识辅导。对各乡镇的经营户及砂石生产户要在底子清的基础上开展委托代征,以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

(三)开展纳税评估,实施分行业管理。在建材行业开展纳税评估,必须与公平定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起来。税收管理员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的掌握纳税人的工艺流程、经营动态,及时采集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的信息资料,科学确定行业峰值,及时进行纳税评估,使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和纳税人实际税负日趋合理,申报准确性逐步提高。根据物耗、房租、费用为测算依据,重点对砖厂、城区建材经营大户进行评估。同时,对砂石料、钢材水泥、装饰材料等重点行业实施分行业管理,掌握行业涉税信息变动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逐步形成行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

(四)加大稽查力度,减少漏征漏管。一是大力开展“阳光稽查”,把稽查工作重点前移,变“重在罚后教育”为“重在查前督导”,避免凡查必罚的现象。二是稳步开展“调研式稽查”,查出一个案例,找出一个规律,发现一个倾向,规范一个行业。三是创新稽查方式,采取实地检查与外调相结合的方法查深、查透,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四是对偷税行为严查重罚,对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对典型案例,在社会上公开曝光,充分发挥稽查的教育、惩处、打击职能,规范纳税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

篇7: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吴 军

〔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煤炭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煤炭 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税务学会

作为煤炭资源主产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产品的旺势需求、价格上扬,我们的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抓好该行业的税收征管,对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拓展税收增收空间,具有深远现实的意义。在日常的税收管理中,存在下列影响该行业税收征管质量的问题。

1、企业分布范围广且交通条件差。

以水城县国家税务局玉舍分局目前所辖的煤炭生产企业来说,53对煤井遍及五个乡,且大部份企业多座落在深远偏僻的山区,最远的企业距离分局所在地达45公里,加上煤炭运输车辆多为几十吨的重车,使得路况本来就差的简易矿山路更为崎岖不平,而分局人员少又承担着大量的阶段性工作,日常税收管理的深入难以为继。

2、企业生产行业性特点明显,原煤产量税务机关难以监控。

我市煤炭生产均为地下作业,其生产时间、班组,投入生产工人数及班组产量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尤为重要的是:作为发放生产工人个人工资的原始依据——班组工人个人产量记录,生产工人基本不保存,损毁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税收管理员取证困难,增加了准确掌握企业月生产总量的难度。而且,由于各个企业因矿井深度、地质条件及生产设备等要素条件的不同,使得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能耗物耗测算法推定的企业月生产数量与实际生产数量存在较大误差。

3、企业营销不规范,给日常税收管理带来困难。

目前,煤炭生产企业的大部份营销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①大量现金交易的现象依然存在,且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与业主个人储蓄账户在使用上主次不分,部份企业的基本结算账户多用于银行划解税款,个人储蓄账户却成为结算资金的“基本账户”,混用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现在我国银行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税银两家的信息交换机制也未建立,税务机关难以有效掌握纳税人开设账户及资金流情况;②购销合同签定随意性较大。除了与水钢等大型企业签定的合同较为正规外,与其他一些私营性质的需煤方签定的购销合同可以适时涂改;③由于国税、地税、运管等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互通机制,拥有运输车辆的煤矿企业不但不向税务机关报告相关情况,而且还利用“市场参考价格”及地税部门对运输营业税实行定额征收的缺陷,人为剥离计税收入,侵蚀增值税税基。

此外,从少数企业的日常咨询中了解到一个应引起关注的问题,有些业主反映经常接到“两广”地区的不明电话,告知能让企业取得“包认证”的运输发票。如果此事属实,那给日常税收管理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困难了。

4、企业设置账簿不规范,财务核算不严谨,给税收管理员的日常账务检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由于绝大部分煤炭生产企业都是个人独资或个人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尽管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建制(部份企业还使用财务核算软件),但业主自己心里装着一本“账”,且所聘请的财务人员或为兼职或为业主本人的亲朋好友,其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资料大多是事后从业主处取得,业主给什么就做什么,财务核算环节事前审核原始凭证的监控功能缺失,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账务处理不但难以体现客观性的记账原则,而且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份业主个人或对几家煤矿享有所有权或在几家煤矿占有股份;还有的就是一个财务人员同时兼做多家企业的会计。从面上来说,尽管这种现象能给税务人员的检查带来些许的方便——也就是少了些往返的麻烦,但是,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互通,给日常税收管理带来的却是更大的困难。

5、从依法治税的角度而言,对煤炭生产企业实行依税务机关核定的“市场参考价格”预缴增值税税款的管理方式,不仅没有法律根据,而且也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纵观增值税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除了有对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辅导期内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实行预缴税款管理方式的法规依据外,尚未有对生产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实行预缴税款管理方式的相关依据。依照“税收法定”的原则,现行的对煤炭企业实行依“市场参考价格”预缴增值税的管理方式应属政策扩大适用。②“市场参考价格”难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于税收日常管理的深入难以为继,税务人员对各企业产品规格、质量、供求关系等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参考价格”核定,往往是参照历史数据及经验,采用加减法人工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核定模式,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变数较大,所制定出来的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出入较大,就同一企业而言,其销售价格也有低于参考价格的情况(如电煤),这不但给企业的账务处理带来不便,也给日常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③由于行政公信力的客观存在,税务机关核定的参考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为纳税人剥离计税价格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还美名其曰“井口价”。

针对上述影响煤炭行业税收征管质量提高的因素,结合当前煤炭行业税收征管的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力求突破。

1、调整充实基层分局人员,把懂业务,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具有较高素质税务干部充实到税收征管一线,实施专职税收管理员制,并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强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2、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完善与工商、地税、银行、煤炭、运管等部门协作配合办法,甚至可以考虑借鉴公安部门刑侦工作中的“线人”制度,建立有专人负责、专项经费预算的“线报”办法,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以增强税务机关对煤炭企业产品流、资金流及自有货运车辆等情况的掌控能力。

3、加大对货物运输发票特别是来自省外、市外地区货物运输发票的检查核实力度。实行“两票”同行,即针对煤炭企业有销售必有运输的特点,销售方或购货方所取得的货物运输发票必须注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号码,以进行双向比对,确认企业运输费发生的方向及销售行为的真实性。

4、加大对企业建账建制工作的督促力度,规范企业营销行为。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严格要求企业依照《企业财务核算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不得做收做支现金。规范使用银行基本结算账户,除了小额现金支出使用备用金外,所有大额度资金结算全部通过银行进行。对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实行重点管理,防止企业利用销售过程中部份购货方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机会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产生。规范会计代理行为,防止企业利用其相关会计信息的互通做“串账”现象的出现。

篇8:税收征管机制不足及建议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不仅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国家能够正常运行政府职能的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对于保证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税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说税收征收和使用不透明, 税收制度制定的民众参与度低, 以及税收使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正性, 导致税源流失。而税源的流失除了对国家, 对广大人民也是一种重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 国家的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该跟随政府的改革创新步伐积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进步。因此, 加快建立起一套税收与征管机制相互协调发展的税收模式是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本文主要从税收征管机制匮缺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中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积极经验, 为使我国的税收征管机制水平进一步提升给予几点对策。

一、中国税收征管机制的不足

1、税收制度制定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民主性不强, 使得税收征缴不能完全保证人民大众切身利益, 因而使人民大众缴税的积极性受挫, 从而影响税收征收效率。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人民是纳税人, 税收制定的相关标准应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 应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从1980年个税的开征开始, 到2008年, 起征点由800元调整至1, 600元, 再到2011年9月, 起征点又再次调整到3, 500元。这说明, 个人所得税正在整个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 不断地修正, 不断地完善自我, 调节人民贫富差距。但是, 在经济飞速变化的社会下, 个税起征点高低应以保证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主。目前, 我国在制定相关的税收标准的同时召开听证会波及范围小, 不能完全代表大部分纳税人的想法, 有时会导致纳税人脱离纳税人的义务。

2、税收征缴制度的非透明化, 税种多、杂、乱, 征税标准模糊, 缺乏公信力。

在我国税收制度当中, 纳税制度明细规则不够健全, 纳税标准模糊, 纳税人对于上缴多少税, 上缴的税都收管到哪里, 并不清楚。国家的税收制度普遍存在着不透明的问题。例如, 人们在对服装、餐饮的消费过程中, 多少钱是餐费, 多少钱是税收并不清楚, 国民的消费习惯已经将物品的价位等同于物品本身的价位和消费税的总和。在消费的过程中, 人们往往忽略掉了税费, 这就导致餐饮、服装行业十分容易出现偷税漏税和暴利的现象。同时, 我国赋税品种多、杂、重复等弊病的现象逐渐显现。联想这些年不断出现的月饼税、烟花税、房产加名税等等, 都不断地反映出我国相关税收法律和政策建设的滞后性, 无法做到以民为本。

3、税收收缴及花费过程中来源和去向并不透明, 使广大百姓很难相信税收真正做到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但义务相对于权力来说, 公民在纳税之后有权利知道税收的真正用途。由于国家的税收总额以及税收如何分配等一些关键性数据的公众开放性不够, 导致税收数额不透明, 威信力不强, 影响力不足。因此, 税收使用的不透明性, 大大挫伤了公民的纳税积极性, 从纳税的外部环境来看, 这样便逐渐导致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平稳运行。

4、税收征缴和使用的监管力度不够。

税务机关管理水平落后, 领导干部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都严重影响执法力度, 由此便造成一些税务机关执法不严不公, 没有了依法治税的公正与刚性。中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 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切实履行的义务, 但是对于税收的征缴和使用的监管力度不足, 导致税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冗余的现象, 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二、改善措施

1、在税收制定过程中应加大纳税人的参与范围, 加强民主性, 加深税收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联系, 在纳税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护纳税人的利益。

因为税收自身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个特征, 因此如果能够在征税的过程中来约束纳税人的行为, 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 那么税收的行政效率就越高。但如何调动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让纳税人积极主动地纳税, 其本质就在于税收的标准要符合纳税人的根本利益, 要保证纳税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

2、强化税收征缴制度的透明性, 规范税收种类, 避免税种繁杂、过重。

以消费税为例, 明确消费税的种类, 消费的金额以及相应的纳税的金额, 将物品本身的价格和此物品相应应纳税的金额分开, 给消费者以明晰, 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明白多少钱是物品的金额, 多少钱是税收, 让纳税人清楚纳税。此外, 对于一些新型税种纳税, 例如上述的月饼税、烟花税等物品在纳税前, 相关部门应提前明确告知纳税人, 征税的理由, 征税的途径, 征税的标准和税收的用途, 让消费者纳明白税, 纳放心税。同时, 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 引进良好的税收机制, 比如及时计算你的消费税, 或者可以在一个月的几天中有特定的免税日, 或者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消费税率, 这样既可以保证纳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又能够保证税源流失的减少。

3、明确税收花费过程中的具体细则, 转变税收征管模式, 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税收征管模式的选择和确立受制于国家的税收思想、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社会劳动的生产发展水平。它不仅应与国家税制的具体内容相匹配, 而且还应与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协调, 否则当全社会发生改革发展和变化时, 不仅会影响税收法律的实际效力,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进步。对于纳税人来说, 由于缺乏对税收去向的了解, 纳税人与政府之间易产生不信任、抵触的情绪。而税收征管模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调动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所以, 转变税收征管模式, 明确纳税税收的用途, 加强政府的公信力, 增强纳税意识, 是使征税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科学保证。

4、提高国家税务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同时加强民众自身的监督力度。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部分, 税务部门投入税收征缴工作中的人力必然会相对要多一些, 必然会加大税收征收的成本和税务监管的成本。由此一来, 必然导致公民纳税成本的提高。因此, 政府应尽可能做到以最小的花费去取得最大的财政收入, 使得每个纳税人能够以最少的税收来完成全部的纳税义务。同时, 在征税的过程中, 社会的各个部门等都应该尽可能相互给予方便, 最终使得税收的成本最小化。所以, 除了税务机关要依法征税, 监管税收, 纳税人要依法纳税以外, 还需要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对税收工作应充分认识并且了解税收政策的权威性和法制性。这样, 税务部门才能切实做到依法征税、公正监管, 纳税人也才能真正切实的依法纳税, 国家税收行政效率才能切实提高。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税收的环境、税收的标准、税收的制度以及税收的使用情况都对税收的行政效率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细化税收环境, 优化税收制度, 强化税收征管, 提高人民素质对于弥补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不足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 时间与理论还是有一定差距, 如何更好地实现追求税收效率最大化是目前我们所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谢芬芳.税收环境因素对税收行政效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2]张美萍.税收成本分析[J].浙江大学, 2004.

篇9:对专卖经营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税收征管措施来保障实施。本文针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变化引发的税收征管问题。提出了合理划分税收管辖权、优化机构设置、明晰职责分工等一系列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信息化建设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引发的税收征管问题

1税收管辖权问题

斩《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适用范围,按法人标准确定纳税人,排除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并规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但在税收征管上仍适用过去“一税两管”体系,即按企业开业登记时间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范围,2002年1月1日之前成立的企业由地税征管,之后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由国税负责征管。而在实践中发现,原来由地税部门征管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投资企业及合伙企业,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吸收新成员组建为公司制企业,这类企业是仍由地税征收,还是由国税征收?总机构在2002年之前成立由地税征管,分支机构在2002年以后成立由国税征管,汇总纳税时管辖权归国税还是地税?这些在新税法中都未明确,这就可能导致国、地税征收机关争相介入管理,也可能相互推委,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税源管理

(1)企业纳税地点变更导致的税源管理问题。原内资企业以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为纳税人,实行就地纳税,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分公司应税所得要汇总到总公司进行纳税。随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纳税地点的变更,对于各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来说,其纳税户户籍管理和税源管理将随之发生变化。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由于没有所得税征收权不便监管,法人所在地对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又不了解。在此情形下,各地税务机关如何防止漏征漏管、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何掌控分支机构的涉税信息、如何交换和共享已经拥有的征管信息,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2)“老企业”和“新企业”的身份认定与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给予老企业5年过渡期优惠政策,新企业则不能享受。原则上说,新老企业的认定以工商登记时问在2007年3月16日之后还是之前为界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改制重组的增多,企业新办、合并与分立之问的界限日趋模糊复杂,难以有明确的标准。

3税基管理问题

(1)纳税人身份认定变革带来的税基管理问题。原所得税法按资本来源划分纳税人和纳税义务,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此判定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法人地位、实际管理机构和控制地双重标准确定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若为居民纳税人则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作为税基缴纳所得税。税务机关如何清楚界定什么是“实际管理机构和控制地”,什么是“仅在我国设立的机构、场所”,成为确定企业所得税税基的关键性问题。

(2)收入确认、税前扣除范围及标准的变革引发的税基管理问题。基于纳税人经济理性的考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采取各种手段来缩小税基,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4反避税引发的税收监管问题

(1)监管方法、手段落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2)企业所得税税源动态监控体系不完善、税源信息不完整、所得税信息化程度不高。

(3)一税两管,各自为政,同一类型企业税负差异较大。

(4)税收监管缺乏专业人才,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框架下税收征管的改进建议

1合理界定企业所得税税收管辖权,优化机构设置,明晰职责分工

(1)建议5年内延用“一税两管”,采取随流转税税种确定的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缴纳增值税的,其企业所得税归国家税务机关征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缴纳营业税的,其企业所得税归地方税务机关征管。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的,一律在总机构税收管辖机关纳税。一方面,两个税务机关既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征管资源进行管理,降低征管成本,又可以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另一方面,这样划分征管范围,各级地方政府必然会加大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这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2)中长期应对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进行职能整合,重新设置机构,并明晰职责分工。考虑我国现行的不彻底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国家税务总局职能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现有国税部门负责稽查、现有地税部门主管征收和管理,对国税、地税两局的资源进行整合,取消国税局的涉外税收管理部门。在国税局设置税务稽查机构,原地税局负责稽查的人员调到该机构,国税只负责对纳税人进行稽查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在地税局设置税收祉管机构,原国税局负责征收管理等的人员调至地税,负责为纳税人提供登记、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地税局将企业所得税统一缴入地方金库,再由地方金库按规定比例上缴中央,实现共享。

2加强税源管理、核实税基、完善汇算清缴制度

(1)进行户籍信息源头管控。通过进驻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建立从工商登记到国税、地税税务登记的“无缝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漏征漏管户。

(2)进行户籍信息全面监管。认真做好纳税人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等工作,并切实加强对外出经营业户、非正常户、停业户、扣缴义务人的监督管理,堵塞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

(3)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把税源管理纳入税管员的职责范围,从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税源调查等方面明确税管员岗位职责,并制定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促使税管员规范管理税源。

(4)建立经济分析制度。加强与工商、统计、物价等部门的联系,从各方面采集经济信息,运用对比分析、指数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摸准经济税源的变化规律,核实税基。

(5)加强日常管理,完善汇算清缴制度。即按月或按季对纳税人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做调账;对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要求企业设立相应的辅助账簿,在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正常账务处理的同时,按照税法规定对需要调整的项目在该辅助账簿中逐笔登记,在年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将累计数填在纳税申报表有关项目中。这样既方便税务机关的监督管理,减轻年终汇算清缴的压力,又可以提高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质量和效率。

3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

鉴于目前所得税征管中信息不对称,税务稽查部门得到企业纳税真实信息少、难于发现问题等情况,建议先按照“降低频率,加大深度,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纳税评估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所得税、流转税联评互动,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逐步建立完善具有指导性、系统性、时效性、针对性的行业评估指标体系或评估模型。再从纳税评估中选定税收稽查的对象,避免税收稽查的盲目性;同时根据税务稽查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纳税评估的内容,保证企业纳税评估有效实施。这种互动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征管中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加快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

(1)做好综合征管软件更新工作,满足企业按照新税法预缴申报和按照老税法进行年度申报的需求。

(2)要加快电子申报、网上申报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实现企业所得税多元化申报。

(3)要优先建立汇总纳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再逐步建立各企业、各行业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纳税评估工作深入推进打下扎实基础。

(4)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要建立健全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渠道,特别是与国土、科技、贸发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信息做好项目登记、信息采集、税款征收、纳税评估和项目清算等环节的管理工作。

上一篇:煤矿毕业实习报告1下一篇:服务员工作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