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2024-05-01

《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精选5篇)

篇1:《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典当管理办法》升级为《典当管理条例》,即从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务院条例,法律地位得到提升。《典当管理条例》中典当定义发生改变,设立条件更加严格,变更、终止监管更加严格,也加重了处罚力度。

一、由《办法》升级为《条例》

从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务院条例,法律地位得到提升。肯定了典当行业在融资服务中的作用,确定了典当行业的社会地位。

二、典当定义发生改变

“本条例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典当行发放当金,收取综合费用,双方约定由当户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以赎回当物或者弃赎绝当的行为。”--《条例》

从定义上看变化有如下:

1、房地产 → 房产

这个变化意为着,单纯的土地抵押典当,典当行将禁止涉足。

2、当户弃赎

这是个新概念,即当户如不赎当,是不构成违约的,是典当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三、设立条件更加严格

1、注册资本提高

最低注册资本提高到500万元(原300万元),从事房产抵押业务提高到1000万元(原500万元)。

2、股本结构要求:最大单个股东须为法人股东;法人股东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上年度年末累计投资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50%;房产开发、担保、投资类企业上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80%;最近2年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3、从业人员要求

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典当从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中至少1名具有3年以上相关行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

4、典当行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

5、典当行可以申请设立控股子公司

典当行具备相应条件可以设立控股子公司,条件如下:经营3年以上,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最近2年盈利;最近2年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典当行对各子公司投资总额与对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拨付总额不得超过典当行注册资本的50%。

6、批准机构由商务部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典当行可能相对比较容易批复。

四、变更、终止监管更加严格

1、典当行3年内不得对外转让股份(原1年后可以转让)

2、典当行2次变更股权结构之间应当相隔1年以上。

五、经营规则

1、业务:财产权利质押须办理质押登记;房地产改为房产,禁止开展纯土地抵押业务;禁止在建工程抵押业务。

2、禁止项目:典当股权对外质押或提供担保;未经批准的对外投资或其业务。

3、赎当规定,须典当行和当户双方确认

4、当票保存,自典当期限届满之日起5年以上

5、典当期限,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原为单次典当或续当期限不超过6个月,可以续当)

6、利息和综合费用的调整:当金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执行;房产抵押月综合费率下调至2.5%(原2.7%);财产权利质押月综合费率下调至2.2%(原2.4%)。

7、绝当物品的处理估价在5万元(原3万元)以下的绝当物品典当行损溢自负,5万元以上的按《条例》处理。

8、风险控制:典当行应当建立信息报送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典当行对单一客户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原为注册资本)的25%,增加了上限-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单一集团客户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典当行低于净资产的90%时,须补足或申请减少注册资本,但不得少于最低注册资本。典当行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原为注册资本的50%);房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0%(原为注册资本);房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原为注册资本的10%)。

9、推行典当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六、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重了处罚力度)

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成,并处10万到5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收当禁止收当物品;未查验当户、当物有关证明。

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成,并处10万到30万元罚款:转让、出借、质押当票,当票保管未到5年。累计典当期限超过6个月;未按规定范围收取利息;未按规定范围收取综合费用。出租、质押、抵押、使用当物;处理限制流通绝当物品未获批准,处理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证券未经当户同意;违反《条例》第五十九条,超比例放款等。

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成,并处10万到50万元罚款:未经批准在经营场所以外设立绝当商品销售点;伪造、变造当票;未建立信息报送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

4、违反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典当业禁入的措施。

七、条例实施前设立的典当行,须在规定期限内达到本条例相关规定

八、支持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典当业纳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建全典当行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典当行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篇2:《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摘 要 经营杠杆原理、财务杠杆原理、联合杠杆原理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在这里变动成本杠杆是对其补充。杠杆本身具有借助一个固定支点达到放大力量的功能。类似的,大部分企业正是利用了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这一放大效应实现了飞跃。但是其作用具有双向性,企业在利用三大杠杆原理时须慎重,在看到其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应关注隐藏在其背后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来规避和分散风险。全面正确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要始终以收益一定时所承担的风险最小或风险一定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首先通过对三大原理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推出各因素变化对其效应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三大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及三大原理背后存在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一些规避和分散风险的措施,最后强调三大杠杆原理的双向性启示我们使用需适度,滥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亏损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危机。

关键词 杠杆 亏损 收益 风险 控制

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及变动成本杠杆原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能够对外界变化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尽量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杠杆效应的两重性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深刻的理解并正确的运用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风险和收益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决策者对理论的片面理解,进而使得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最终使企业陷入绝境。财务杠杆原理贯彻财务活动始终,因此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原理及内涵

经营杠杆又称营业杠杆,是指企业利用经营固定成本以达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销售额(或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企业的成本按其特征可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在相关范围内,企业产销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其固定成本总额,但它会使企业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发生升降,从而提高或降低企业收益的实现。

2.经营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导致经营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为经营风险,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价格变动、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固定成本在经营总成本中的比重的变动等。

在此引入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经营杠杆作用的程度,经营杠桿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如下:

DOLQ =△EBIT/EBIT÷△Q/Q

DOLQ为按销售量确定的经营杠杆系数

DOLQ=△Q(P-V)/[Q(P-V)-F]÷△Q/Q=Q(P-V)÷[Q(P-V)-F]=[EBIT+F]÷EBIT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相反,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2)在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成为其主要决定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适度增加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使得利润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增加。当然其承担的经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3)盈亏平衡销售量

QBE(P-V)-F=0 QBE=F/(P-V)

DOL=Q(P-V)÷[Q(P-V)-F]=1+F÷[Q(P-V)-F]=1+1÷(Q/QBE-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销售量Q>QBE时,DOL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销售量Q

在经济繁荣市场需求高涨时,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合理的降低价格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这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益。

在经济萧条市场萎靡时,企业应当相应的缩减固定成本及单位变动成本,降低经营杠杆系数的同时也减少了经营风险,此措符合稳健性原则。

上述只是一般情况,因为不同行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的比例各不相同,对于钢铁等重工业其固定成本远高于纺织行业,所以各行业应视其各自的行业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以使其最大限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杠杆

1.财务杠杆原理及内涵

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来自债务资本,没有债务资本,就不存在财务杠杆作用,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2.财务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率(或净资产报酬率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如下:

DFL=△EPS/EPS÷△EBIT/EBIT

DFL=[△EBIT×(1-T)/N÷(EBIT0-I)×(1-T)/N]×EBIT0/△EBIT=EBIT0÷(EBIT0-I)

由上述推导可得利息费用与财务杠杆系数负相关,盈利水平与财务杠杆系数正相关。因此,在财务成本固定的前提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也越小;反之息税前利润下降,财务分险会增大。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系数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系数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上式为没有考虑优先股的情况,若要考虑则公式为:

DFL= EBIT0÷[EBIT0-I-DP/(1-T)]

由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经营杠杆系数也相差甚远,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债务资本的运用而产生的财务成本,如借款利息、租金、优先股的固定股息等,只要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债务资金成本,管理者就会适当举债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加投资者收益。但是企业应当严格的控制资产负债率,丰厚的杠杆收益固然具有诱惑,但是其背后总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决策失误,企业息税前利润大幅下降就会引起每股收益以财务杠杆系数的倍数减少。当息税前利润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就会产生亏损,若到期无法偿还借款,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三、联合杠杆

1.联合杠杆原理及内涵

联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作用与财务杠杆作用对企业收益的综合影响。是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衡量联合杠杆效应的指标为联合杠杆系数(DCL)计算公式如下:

DCL=(EBIT+F)/( EBIT-I)

联合杠杆实际上是边际贡献总和与税前利润的比值。

2.联合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企业为了实现理想的收益,必须合理地匹配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寻求适当的联合杠杆,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高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的配置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们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剧烈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增大。所以,企业应将高经营杠杆率与低财务杠杆率配合,即企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时,其资金筹集来源可主要采取增发普通股股票方式,并视情况少量举债;或将低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配合,即在企业较少地扩大投资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负债筹资规模。这样,通过调整投资规模、改变筹资结构等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联合杠杆,尽量减少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四、变动成本杠杆

1.变动成本杠杆原理及内涵

变动成本杠杆是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同样我们用变动成本杠杆系数(DCLV)来衡量其效用的大小。变动成本杠杆系数是指单位成本下降或上升一个百分点,息税前利润可以提高或降低多少个百分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DCLV=Q×V0÷EBIT

DCLV=△EBIT/EBIT0÷△V/V0=Q(V0-V1)/[Q(P-V0)-F]×V0/(V1-V0)

=﹣QV0÷[Q(P-V0)-F]

此时假设成本减少,即V1= V0-△V由公式可知变动成本减小,EBIT会增加。

2.变动成本杠杆分析及应用

因为经营杠杆系数与产品的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关系密切,我们不妨对两者进行对比讨论。

(1)当DOL>DCLV时,有P>2V0即变动成本率低于0.5,此时企业应当增加销售量,因为变动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再降低变动成本没有增加销售量有效,因此企业应当将重心放在扩大产销量上。

(2)当DOL<DCL¬V时,有P<2V0即变动成本率高于0.5,此时企业可以充分的挖掘内部降低变动成本的潜质,尽可能的降低变动成本因为此时增加销售量对企业产生的效用没有降低变动成本大。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产品属性各异、经营策略及股利政策不一,这些因素都会使得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差异,那么对于变动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低的行业,在运用变动成本杠杆原理时因以增加产销量为主,若同时还有降低变动成本的空间,企业完全可以双管齐下,但是前提是其降低变动成本的支出要小于由此带来的收益。相反,若变动成本比例相对较高,那么企业就应将重心放在如何降低变动成本上,因为此时息税前利润会随着变动成本的降低以变动成本杠杆系数为倍数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后也能使投资者获得满意的收益。

参考文献:

[1]Arthur J Keown, David F Scott, John D Martin,朱武祥译.现代财务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志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财务系列教材(第1版).财务管理.2009.2.

篇3:《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关键词】典当企业;管理细化;会计核算;融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健康发展,典当行业成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资最普遍的融资渠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更是通过典当融资来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的优势,更好地带动企业的经济需求的满足。

一、我国典当企业发展的特点

(一)典当行的含义和设立的要求

典当所指的含义是财产、动产的所有者将其作为质押或者将不动产比如房地产当成一种抵押物与典当企业进行交易,双方通过达成协议,根据这些财产、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评估价值,按比例支付一定费用来取得当金,并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当金及支付利息,之后赎回当物的一种行为。当户的这些财产、动产和不动产在很大程度上为典当行的经营降低了风险并提高其安全度,但这种典当行是需要有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并按照国家规定,相关典当企业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进行正当的典当交易组织活动。同时新设置或者扩大典当行,都需要根据国家典当行法律法规来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要求和标准的符合,包括典当行需要增资、增设分行或者是股东权利变更等都需要以严格的要求来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对于持续经营的典当企业,要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结构进行年度的考核和审查,对其运营情况的好坏、业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和风险控制水平都要进行综合的把关和管理,才能达到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的目的。

(二)典当行企业的业务类型

典当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可以看出,它是一种财务会计中的贷款业务,其中典当业务是典当企业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在资产方面,一般典当行所具有的典当贷款和货币资金占其资产总份额是所有比重中最大的。而典当行在负债方面,是可以充分预收典当用户的综合费用。典当行进行经营活动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对当户所当的财产、动产、不动产收取的利息。在典当行所形成的各种贷款业务类型中,最为普遍的典当业务为动产业务、不动产业务和财产业务,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其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二、典当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当期和当金规定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对于典当企业的当期规定期限为六个月以内,但却没有对续当期限给予一定的规定,同时在当下的典当行业的运营过程中,没有对典当的用途进行标准上的要求。如果当户把用动产或不动产典当所取得的资金用于各种没有保障且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用途,就会使得当金收回的可能性变得不确定。另外,如果一个急需大笔资金但是手里又没有抵押物的当户,典当行会收取高于标准费率的利息,超过标准费率的那部分利息通过合同上的相关条例,以典当行的费用形式收取,来获取账外收益,而且这部分收益无需上缴税收。

(二)典当往来款项检查存在的问题

典当企业中某些往来款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看不见的非商业银行之外的不合法资金的流通现象,所以在近年来,国家也针对这个问题现象进行了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关典当行在这方面资金往来的监督和审查。但国家在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的过程中,各大典当行企业也开始相对应地找出可以规避这种审查和监督的方式,很多典当企业逐步形成了警惕防范意识,对有关往来款项的使用更加小心,只有在典当行资金绝对不充裕的状况下,才会通过账外资金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暂时性的补充,并通过合同来取代当票的作用进行相关业务的展开,这就避开了相关部门对往来款项的监督和审查,在无形中损坏了典当市场的秩序和稳定,也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减少了国家税收。

(三)净资产指标存在的问题

财务指标在典当企业中所反映的功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表现,如果对财务指标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设置,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对有关风险进行识别、权衡、跟踪和把控,并根据需要将这种指标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使这种典当行存在的风险性在财务指标的控制下尽可能降低,优化典当行的收益效果。反过来,如果对指标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和把控,那么就会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典当企业的净资产要不少于典当企业在注册时的资本,这个设立要求是为了确保典当企业能够有效保持经济效益水平,并因此而得到不断更好发展的机会和提升企业实力,让典当企业的业务开展更加积极,同时还可以增收节支,不断提高典当行的经济效益。但从另一面来看,如果不善于利用这种资产财务指标,就会使得这种财务指标成为典当行进行营利活动的标准和要求,这就导致管理层可能会通过不规范的会计核算来满足和符合这种指标要求或者是在此资产指标的基础上对利润下线予以设计和操纵,在取得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不向国家缴纳税金。

三、如何加强典当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提高典当企业的服务创新理念和范围并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典当企业所经营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种扩展变化一方面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加强了典当行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过程,同时也通过典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市场交流来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并与时俱进,根据典当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政策的改革和调整,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对指标进行对应的拓展和变更,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来促进典当企业在为社会不断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把企业经济效益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典当行的经营过程要注重对服务质量的保证,通过与相关金融理财进行相融合,以创新思维和创新的理财经营效果来提高自身业务的处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典当业务积极有效进行的同时,也提高会计核算的精准性,提高在整个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当户实现资金的服务。

(二)确保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账目真实有效

在典当企业中,要有效确保资产的管理做到账实相符,所以在企业内部,要结合企业资产管理控制的要求,来定期对典当业务进行账务的核算和审核。首先要进行业务上的核对,这个过程中,要对典当的贷款本金、典当周期、利息费用率等进行分别的核算核对,并通过Excel表格有条理地对贷款日均余额进行罗列,来根据这些数据的核算预测出营收情况的好坏。另外就是核对风险业务,这种业务的账目核算包括了已进行核算的数据与信息,同时还要对该风险业务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资产权利的维护,从而确保资产管理的账目真实有效。

(三)加强当金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典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必须从放款着手:一方面要重视典当合约,同时还要对质押物和抵押物所存在的风险予以重视;另一方面对当金的回收可能性进行预测和评估,把绝当率当作是评级一项指标。同时,对典当所贷的款项资金所流向的去处要进行跟踪和管理,这样才能根据当户对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来更好地评估风险和尽量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并且要对不是当户本人的人赎当的三方协议进行密切的跟踪关注。而对续当期限非常长的典当业务,要采取强制手段,根据典当金额的大小来提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这是从典当的经营风险来看比较谨慎的方式,可以有效对资产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

(四)提高会计业务质量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

在典当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审计的作用和功能需要通过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予以实现,所以要对会计的信息管理质量和水平进行提升来应对这种需求。典当企业要定期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理念和业务质量水平的综合培训和学习,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更加重视对会计信息作业,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和规范,更好地规避在典当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提升。注重加强会计的信息与相关税务部门的共享,更好地进行监督和审计,从而规范和提高典当企业的信息管理质量和会计的业务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典当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典当业务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趋势下,市场经济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有急需资金的大量需求,这给典当行业提供了一个获得收益的发展机会,所以更需要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应对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颖.典当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3,2(283).

[2]倪立群.典当企业结合管理细化的会计核算浅析[J].会计师,2013,(20).

篇4:《典当管理条例》变动条款分析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卫生监督;血液制品;事实认定;法律适用

一、立法目的及依据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其立法依据为当时的《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立法的目的则是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同时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经过数次讨论易稿,最终由国务院于1996年12月6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并于同年12月30日起开始实施。

二、义务条款分析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该条款对血液制品监督的行政主体进行了确认,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做好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条例》第五条规定: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该条款限制了单采血浆站的设置机构必须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明确了不允许个人设置单采血浆站,在从行政审批的源头上规范单采血浆站。

《条例》第十条规定: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以及《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前,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实其《供血浆证》,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对检查、化验合格的,按照有关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采集血浆,并建立供血浆者健康检查及供血浆记录档案;对检查、化验不合格的,由单采血浆站收缴《供血浆证》,并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这两项条款将供血浆人员和单采血浆站的责任和义务关联到了一起,要求供血浆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必须符合标准,并规定了由县级以上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在取得《供血浆证》后,供血浆者才能前往单采血浆站采集。条款要求单采血浆站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采集,即核实身份,检查并化验。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操作采集血浆。采集的血浆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或者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为了保证血浆采集的规范性,《条例》中对单采血浆要求必须是机械采集而不得手工采集,对于采集的血浆保存也有严格的眼球,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对混浆应禁止。单采血浆站采集的血浆应严格的提供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并且根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此外,运用于临床的血浆应该按照《血站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执行。

《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这里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可以参考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包装要求即第九十八条:工作人员应严格核对每袋血浆的标签内容,确保标签内容完整,避免出现供血浆者姓名、编号和标签差错,储存要求为第一百条:原料血浆储存的温度应按国家规定要求控制在-20℃以下。运输要求为第一百零八条:冰冻原料血浆的运输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原料血浆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并进行记录,每三小时记录一次温度。

三、责任条款分析

《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原料血浆。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在监督过程中如发现一些无证单采血浆站点,在未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执业,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动的器材、设备。对于这类案件,有人认为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即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应当予以没收非法所得、药品器械,并处罚款一万元以下。笔者认为,适用《条例》更为合适,因为《条例》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同属于行政法规,但《条例》为特别法,比《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这类一般法更合适。

《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项: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者或者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第八项所列行为的,或者有下列其他行为并且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条款要求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查证件和查资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血浆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单采血浆站普遍使用电脑对供血浆者进行登记造册,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应当对电脑系统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法线索应当予以深挖,查处违法行为。

四、讨论

本条例作为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更多的是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单位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约束,法规中对于应当履行责任和义务,同时规定了对未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机构或个人应当予以处罚,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应当熟记这些法律条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篇5:包装条款用语之英语译法归类分析

【关键词】包装条款英语 英语译法

在中国与国际的贸易中,要注重对包装条款用语的英语翻译问题,通过正确的理解,形成规范的模式,以促进我国贸易的稳步与快速发展。包装条款用语不同于外贸合同中其他的条款用语,是对交易货物具体和最终信息的确定,如货物包装的材料、方式、规格、文字说明、费用负担等内容。本文主要对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英语的翻译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1 包装条款用语

随着我国与国际间各个层面交往的增加,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多,商务合同是对彼此之间贸易往来的法律性保障和约束。在商务合同众多的条款类型中,包装条款是在双方基本达成交易意向后,用以敲定商品的具体信息,形成规范性的内容以订立合同条款,能够更好地明确贸易中商品的信息,并且也简化了在以后商品再交易的繁琐问题,有利于交易上形成长期的交易伙伴关系。包装条款是外贸合同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是合同中对交易货物的明确说明,在以后的交易中,要严格遵循包装条款。

在国际间的贸易中,大部分商品是需要进行一定包装的,所采用的商品包装用语能够更好地为商品的交易服务。运输包装用语和销售包装用语是商品包装用语中的两个重要分类。运输包装是为了使商品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尽量避免发生被损坏等情况,销售包装用语中会涉及到内包装用语、小包装用语、直接包装用语等。在外贸交易中,要重视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并且一旦签署,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

2包装条款用语的英语译法

(1)包装条款中关于包装材料实质交易的货物在进行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等时所使用的材质,在当今外贸交易中经常使用的是纸质包装、金属包装、木制包装、玻璃制品包装和陶瓷包装等。不同的交易货物采用不同的材质包装,不同的国家对包装材料亦有不同的要求。在贸易合同的包装条款订立时,要事先明确商品包装材料的相关要求,以免造成交易后续的延迟。甚至有些货物因为自身的特性,不需要使用包装,那么在合同条款中,要明确描述采用何种方式使货物准时、安全到达交易方。

8只衣架用塑料缠绕膜捆成一捆,每一捆套一张卡纸,卡纸图案由买方提供。

译为:8 hangers bound by plastic stretch film for a bundle, and each bundle with a cardboard,which as per Buyer’s direction.

透过典型例子可以看出,包装条款中包装材料的翻译通常采用非谓语动词中被动语态与介词相结合,即sth.+v ed+材料。

(2)包装条款中的包装方式中主要对交易中货物的计件单位的包装与一件大包装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书写,描述货物包装所采用的材质大小。包装方式的采用是为了使货物在交易过程中能够方便运输、销售等的进行。包装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笼统表示和具体规定两种。

包装方式的笼统表示法只能在交易双发达成共识时使用,双方对合同中的习惯性表达已经不能影响到交易的进行。在双方未对此达成共识时,不可使用,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为公司的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笼统表示法的描述中通常不含有货物的具体信息,例如:

原语:适合海运的包装。

译为:To be packed suitable for ocean transportation.

在对货物的具体信息进行订立条款时要有明确的描述:

原语:纸箱装,每箱装60听,每听1000片。

译为:In cartons containing 60tins of 1000 tab each.

原语:铁桶装,每桶净重25公斤。

译为:In iron drum of 25kg net each.

原语:用聚丙烯编制包装袋,每包重50公斤,以毛重作净重,包装袋质量良好,适于海运,包装袋上用英语写上品名、重量、原产国别和包装日期。

译为:To be packed in polypropylene woven bags, 50kg each, gross for net. The bags, should be fairy good in quality and suitable for ocean transportation, on which the name of the goods, weight, country of origin and package date should be written / marked in English.

结语

包装条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指导货物进行准确包装、运输等环节的重要信息。包装条款的正确运用是外贸交易能够顺利完成的保障,是不容忽视的细节。本文主要对包装条款中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的英语译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继续探究合同条款的英语翻译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振平.包装条款用语之英语译法归类[J].英语知识,1997-01-15.

[2]涉外经济合同中的包装条款[J].福建质量信息,1998-12-15.

上一篇:校园网建设配置说明下一篇:有新意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