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行业典当业管理

2024-05-08

特种行业典当业管理(通用6篇)

篇1:特种行业典当业管理

上海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日期】 19971218

【实施日期】 19980101 1997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18日公布 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

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馆、印章刻制、印刷、旧 货、音像制品复制等特种行业和下列公共场所:

(一)营业性娱乐场所;

(二)设置按摩项目的服务场所;

(三)经营酒类的餐饮场所、咖啡馆、茶座;

(四)体育场(馆)、游泳池(场)、溜冰场、营业性射击场;

(五)大型公众性临时活动场所。

第三条 上海市公安局是本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主

管部门,负责实施本条例。区、县公安部门和专业公安部门具体负责管辖

范围内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工商行政、劳动、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影电视、园林、商业、卫生和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公

安部门做好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工作。

【章名】 第二章 许可管理

第五条 开办特种行业或者公共场所的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下同),应当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上海市特种行业许可证》(以下简称《特种

行业许可证》)或者《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以下简称《公共场

所许可证》),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未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开

办特种行业或者公共场所。

第六条 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营业场地的布局和设施符合治安管理要求;

(二)符合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规定的资质条件;

(三)有治安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有符合条件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领《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筑物及各项设施符合治安防范要求;

(二)有与经营项目、活动人员容量相适应的场地;

(三)营业场地的布局和设施符合治安管理要求;

(四)有治安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有符合条件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 的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

(一)被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的特种行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经

营负责人,自被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之日起未满三年的;

(二)被吊销《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经

营负责人,自被吊销《公共场所许可证》之日起未满二年的;

(三)因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被判处刑 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四)国家机关的在职工作人员。

第九条 申请《特种行业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公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区、县公安部门应当自接

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发给《特种行业

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

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举办大型公众性临时活动的单位,应当在举办活动预定日的十五日前,向所在地的公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公安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书之日起

五日内审核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发给《公共场所许可证》;对不符

合条件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禁止租借、转让、复制、涂改或者伪造《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 场所许可证》。

第十条 开办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单位变更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核定的布局设施、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发证的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持有《特种行业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单位,应当接受原发证公安部门的年度审核。

【章名】 第三章 从业管理

第十二条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聘用的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合法的

身份证明或者务工证明,境外人员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聘用的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应当具 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市常住户口;

(二)具有中等以上学历;

(三)未受过刑事处罚,但过失犯罪除外。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的专职安全保卫人员、登记员、贵重物品保

管员等特殊岗位的从业人员以及按摩和客房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接受

有关法律、法规和治安业务的培训,并经公安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四条 经营旅馆业的,应当执行住宿登记、访客管理、贵重物品

保管和值班巡查等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旅馆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违禁物品;

(二)旅馆内不得从事色情、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以及其他

违法犯罪活动;

(三)建立或者配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安全保卫部门或者安全保 卫人员。

第十五条 经营印章刻制业的,承接印章刻制时,应当查验有效证件

并予以登记,不得超出许可范围承接印章刻制业务;对刻制公章的,应当

查验由公安部门出具的准刻证明,并按照规定的规格、式样、文字和数量 刻制。

生产、经营特种印章制作设备的,应当向公安部门备案。销售特种印

章制作设备的,应当将销售情况登记备查。

购买特种印章制作设备的,应当事先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经营印刷业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承印验证登记、监印监销、保管、保密和发货等制度;

(二)不得承接有危害国家安全、封建迷信、色情或者淫秽内容以及

国家和本市禁止的其他印刷业务;

(三)不得超出许可范围承接印刷业务;

(四)承接特种印件印刷业务时,须查验由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出具的准印证明。

销售、购买多色复印设备的,应当事先经公安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使 用。

第十七条 经营旧货业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行收购、寄售、典当和拍卖验证登记制度;

(二)不得收购、寄售、承典、承当或者拍卖国家和本市禁止经营的 物品;

(三)不得超出许可范围收购废旧物品;

(四)不得在铁路沿线、机场、码头、军事禁区以及冶炼加工企业附

近,设点收购废旧金属物品。

第十八条 经营音像制品复制业的,在承接音像制品复制业务时,应 当查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不得承接无批准文件的音像制

品复制业务,不得承接有危害国家安全、封建迷信、色情或者淫秽内容以

及国家和本市禁止的其他复制业务。

购买音像制品复制生产设备的,应当向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经营公共场所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场所内活动的人员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

(二)发现治安隐患及时整改;

(三)场所内不得从事色情、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以及其他

违法犯罪活动;

(四)场所内不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五)不得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

第二十条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本条例以

及其他有关治安管理的规定。

特种行业的顾客、进入公共场所活动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

有关规定,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二十一条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发现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或

者违法犯罪嫌疑人、可疑物品,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

单位的治安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定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制度;

(二)检查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奖惩建议;

(三)如实向公安部门反映本单位的治安状况,配合公安部门对本单

位进行治安检查;

(四)及时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五)发现治安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前款规定的治安责任人的职责,不得因承包经营等原因转移给他人。

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单位的承包经营人在承包期间,也应当按照前款规定

承担治安防范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公安人员对特种行业或者公共场所单位进行治安检查时,应当持有人民警察证件并出示由市公安局统一制发的治安检查证件。被

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拒绝检查。公安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被

检查单位有权拒绝检查。

公安人员对特种行业或者公共场所单位进行治安检查时,应当文明执

法,公正执法;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禁止对违反治安管

理的人员打骂、虐待或者侮辱。

【章名】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人员,应当给予治安处罚的,由公安

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从

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下列

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或

者《公共场所许可证》,擅自开设特种行业或者公共场所的,予以取缔,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 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处警告、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销《特种行业许

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清退,并按

每聘用一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

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处警告、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 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特种

行业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向公安部门报告的,处警告、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特种行

业许可证》或者《公共场所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没 收。

第二十五条 被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场所许可证》的单

位,五年内不得重新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场所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公安部门应当在作出吊销《特种行业许可证》或者《公

共场所许可证》处罚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处罚决定抄告有关行政管理部 门。

第二十七条 公安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公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的责令改正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停业

整顿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三十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特种行业典当业管理

*****市公安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典当行业准入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典当业拾遗补缺、调余济需、救困解难的积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过深入调查、分析、论证,股东会研究,成立了*****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定住所:*****市******街,注册资本金:人民币******万元。

*****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现已通过*****商务厅批准,领取了《典当经营许可证》。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和*****市公安局关于典当行业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场所安装了监控录像设备、消防设施及各种防护设施。为了加强管理,典当行制定了《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

目前已具备开办条件,特向贵局申请办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承诺在今后经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文明诚信守法经营。

特此申请、请予批准为感。

篇3:特种行业典当业管理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 (或需要) 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 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服务质量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可以用格鲁诺斯所提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格罗鲁斯的概念中, 顾客在衡量服务质量时, 总会将体验到的服务质量与期望的服务质量进行比较, 这也就是顾客总的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期望的服务质量就是指顾客事前对服务的期望值或预期。在现实生活中, 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具体包括营销传播、口碑、企业形象、价格、顾客需要与价值等。体验到的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切身体会。顾客体验到的服务质量必须包括技术质量 (或称为结果质量) 和功能质量 (或称为过程质量) , 其中技术质量即顾客在服务过程结束后的“所得”, 而功能质量则是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双方互动的体验。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提高总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管理好顾客的期望, 另一方面还要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互动关系的管理。此外, 良好的企业形象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亦会有所帮助。

2 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服务管理模式

特种设备的定义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给出了。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检验行业就是指从事对特种设备检验的行业, 包括定期检验、安装检验、监督检验等等。国务院也曾下文明确了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所行使的职能。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 且危险性较大。这就要求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把检验质量放在首位。由于部分行使政府职能, 对特种设备进行强制检验, 但服务质量也应该不容忽视。温家宝总理要求, 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为市场主体服务, 为社会服务, 最终为人民服务。传统的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服务管理模式可从两个部分分解, 一是全面质量管理;二是服务质量的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对要检验的每一台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检验行业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关注质量、全员参与、顾客导向、持之以恒、全过程控制等特点。它缩小了资源与计划需要之间的差距, 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来处理组织任务和策略。全面质量管理的感召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 可以使一个组织及其工作充满活力, 并能进一步改进它的工作, 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体, 以绩效考核为保障的整合型管理体系得全面质量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由效能评价指标和数控考核指标构成, 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科室, 真正实现了考核到岗、责任到人, 并以此作为各级管理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工具;运用预防为主、过程监控、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特种设备检验基础管理体系。体系的建立使得内部运行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服务质量控制的工具比较多, 在特种设备检验行业应用的有以下两种:程序手册和服务流程图。程序手册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控制工具, 它是检验部门的标准控制文件, 在其上面几乎记录了执行每一种检验工作的具体程序和系统。服务流程图是一个帮助管理层了解服务过程、控制服务过程的工具, 它又可以称为服务图 (在描绘服务过程当前状态时) 或服务蓝图 (在设计一个新的或已修正的程序以及描述服务该如何运作时) 。通常, 服务流程图中不仅描绘出顾客从进入服务营运系统到离开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 而且会给出顾客经历的每一项活动中所涉及的企业的支持活动。

特种设备传统模式虽曾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当今形势下, 已经凸现其劣势了。

2.1 不了解顾客的预期。

这个缺口的产生是因为顾客的预期和管理层所感知到的顾客预期之间的差异。导致这个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对市场研究不够, 加之有些检验是强制检验, 对顾客的其他需求不予关注, 对研究成果应用不够, 以及管理者与顾客之间的交互活动不够。还有两个原因是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员工与上层管理人员的交流不够, 以及管理层次繁复割裂了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员工与上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2.2 错误的服务质量标准。

管理者所认为的顾客预期和他们在服务传递中所表现的实际水准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原因是企业对服务质量做出不适当的保证, 对可行性缺乏了解,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也可能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服务履行中产生的缺口。这个缺口是服务规范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总的来说, 这是因为员工不能或者不愿意按照服务规范提供服务。

2.3 服务承诺与服务传递不相匹配。

对服务所做出的保证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差异。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不够, 在交流中承诺过度。

3 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

前文已经对服务质量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 并分析了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服务质量模式。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服务质量, 在特种设备行业引入服务质量的概念。

3.1 重视顾客的需求。

顾客的需求是服务质量管理的出发点。服务质量管理的评价者是顾客而并非单位本身。不仅第一次而且是每次都要满足或超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预期。认真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 建立更为灵活的市场反应机制, 更加贴近市场与顾客, 变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关系为与顾客建立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可以为顾客提供诸如找出全部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将相应服务扩展到更广领域以更好解决问题等各种增值服务。

3.2 提高检验质量。

功能质量重要性不容忽视, 但是事实上技术质量仍是所有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即使企业在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做得再好, 但是如果它所提供的服务本身质量很低, 这样的企业也是难以获得顾客认可的。企业应该始终确保向顾客提供高水准的基本服务, 这是企业取得成功, 甚至是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 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所提供的检验质量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服务, 许多服务企业可以把程序手册在使用上进行延伸, 非服务检验人员也配备有程序手册, 而且还对程序手册上的内容不断修正、扩充。如新的典型程序手册具体标明了这样一些因素:允许顾客在得到服务前等待的最长时间;在同顾客交谈中应当使用的关键用语;以及服务人员同顾客进行视觉接触和在必要的时候向顾客微笑的需要等等。

3.3 提升单位形象。

所谓单位形象, 即现有的顾客、潜在的顾客、流失的顾客和其他相关企业对单位的评价, 它是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单位之间, 乃至不同的顾客之间, 单位形象都可能不同。良好而广为人知的形象是企业的资产。形象还会影响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顾客期望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单位形象与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之间呈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单位形象好, 顾客的期望就比较高;单位形象差, 顾客的期望相应就会比较低。除了内部行为来改善单位的形象, 也可以采用计划性传播手段来改善单位形象。

3.4 善待服务员工。

组织强有力的, 乐于奉献的领导集体。注重培育和教育, 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单位。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 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员工的培训解决问题。提升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服务产业发展管理者与操作者的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各类高级研讨班、函授班、短期培训班等形式, 培养相应的特种设备检测服务技术带头人, 以针对多数特种设备使用对象新员工缺乏这些设备操作经验的现实, 为它们培训新员工, 提升员工素质, 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3.5 培育服务质量导向的文化。

在服务质量管理中建设强有力的服务导向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服务本身的特性, 它可能比在传统的产品制造业环境中要重要的多。通常服务的生产无法用生产线那样的方式进行标准化, 服务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要远大于有形产品质量的控制, 服务产品质量更多的依靠于员工的行为。服务导向文化可以改善提高服务质量, 优异的服务质量又可以增强企业赢利能力, 而增强的赢利能力可以为维系和增强服务导向文化提供某些基础, 从而使一个良性的循环继续下去。从单位内部看, 服务导向文化可以增强内部氛围, 改善内部服务质量。从单位外部看, 具有服务导向的员工总是力图为顾客提供最符合其愿望的服务, 也就是说, 具有服务导向的员工不仅可以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中的功能质量, 还有可能强化其技术质量。服务导向文化和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的赢利能力会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摘要: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使各种职能,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特种设备检验行业急需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的发展, 已经日趋成熟。阐述了目前特种设备行业的服务质量管理情况, 分析了此模式下的利弊, 并针对现状,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最新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型, 提出了应用的建议与意见。

篇4:中国典当业的行业归属探讨

关键词:典当;典当行;身份定位;金融企业;特殊的工商企业;服务性企业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12-02

一、概念剖析

典当是以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质押的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的特殊融资方式。其本质特征就是以物换钱。当今,典当行业已开发出了很多创新业务品种,例如应收账款典当、商标权典当、林权抵押典当、船舶抵押典当等。

理论上,“典”和“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典”是指出典人将自己所有的、闲置不用或无力经营管理的房屋、宅地或田产等不动产交与承典人,后者向出典人支付商定的典金,并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进行使用、经营、转租或者转典,进而取得收益。而“当”是指出当人将自己的珠宝、首饰或其他一些动产向当铺出当,当铺估价和同出当人议定当价后向后者支付当金,并占有当物,出当人到期还本付息赎回当物,如到期不续当,则为死当,当物归当铺所有。

二、典当业发展现状

1987年12月30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应运而生,标志着典当这一传统金融行业在中国大陆重新进入了经济舞台。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4433家典当企业,全行业注册资本584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典当总额达1801亿元。与“十一五”初期相比,企业数增长了2.3倍,注册资本总额增长了5.1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2倍。“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发放当金近6000亿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占典当业务总额的80%以上。其经营风险防控有所加强,全行业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由商务部、公安部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也使得典当业管理逐步规范。(数据引用自《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典当总额约为148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和21.3%。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061家,分支机构661家,从业人员5.3万人,企业资产总额1158.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

三、身份重定位的迫切性

撇开典当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迅猛发展,直到目前,典当行税收政策适用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税务机关对典当行的行业大类归属意见不一,税收政策执行口径也不一致。这对于国家税收收入的征缴和税务人员税收政策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继2013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现“一位数”增长,财政部5月13日公布的4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仍延续低增长,不足7%的增幅不仅低于同期GDP增速,也低于全年8%的预算收入增幅。随着经济的发展,典当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因而对其税收征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说明划清典当业的行业归属,使其摆脱身份定为尴尬,对于税收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典当行身份定位的历史变迁

至1995年 ,当时全国有22个不同机构对典当行都有审批权,典当业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1995公安部颁布了《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开始了中央政府对典当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接管了典当业,并颁布原《关于加强典当行管理的通知》及《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典当行当时被视为一种 “非银行金融机构 ”。

2000年6月,典当行业再次经历重大变革 ,其监管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到了国家经贸委。典当行的法律性质也由“ 非银行金融机构”变成了“特殊的工商企业 ”。

2003年7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典当业改由商务部负责监管 。2005年4月,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 典当管理办法 》。典当行的法律性质变更为 “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阐述,“本条例所称典当行,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条例设立的经营典当业务的企业法人。”意见稿和原办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典当行性质定位,只写明是企业法人。我们默认为仍沿袭原国家经贸委所定的“特殊的工商企业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国家统计局2002年和2011年先后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都将典当企业归类为金融企业。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中规定:一是在营业税条例(草案)的税目中增设“典当业”,下设“典当物品的保管费和利息”、“死当物品销售”两个子目。税率分别确定为5%和3%,其收入全额为计税依据。二是对典当业兼营其他业务所得到的收入,按营业税所属的税目税率计算征税。在谈到典当行时,其字里行间表示都将典当行当作服务型企业看待。所以也有专家认为典当行属于服务性企业。

概括以上各方观点,对于典当行的行业定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即是划分为金融企业;二是特殊的工商企业;三是服务性企业。

典当行管理部门的频繁变动和对其定性定位的不断更改,不仅反映了政府对于典当行的行业性质以及规范方式缺乏共识,而且表明了典当行现今无论是从监管角度还是从纳税角度仍存在较多问题。新时期、新时代、新政府,尤其是在倡导建设法制社会、法制政府的当今,也赋予了对典当行进行身份重定位于特殊意义。尽快就典当行的行业归属做出明确规定,解除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的困惑,有利于促使典当行蓬勃发展。

五、定位不明的原因探析

1.行业特点

典当业的高利率和折当率确定明显不等价性等特点使其一直被认为是高利盘剥的行业,不仅人民,政府也较少去关注其经济功能。

2.历史原因

尽管典当业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形成历史悠久,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典当业被认为是旧社会的残根余孽,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不久便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直到1987年后第一家典当行的重新诞生,期间典当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所中断,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其认识的断层。

3.制度供给

1995年之前,有关规范典当行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后商务部、公安部所发布的《典当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由于规范层次和位阶较低,对于典当行的民事活动的规范作用十分有限,特别是在规范典当行的经营行为方面。《合同法》认定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层级以下的规范不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也就是说,专门性的典当管理办法因效力层级低无法认定合同效力。直到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作为行政法规,违反其强制性规定的典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作为专门性行业法规的规范作用才有了更好的发挥。制度供给滞后和不足亦是其行业归属难定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

在判断典当行究竟的归属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重温一下关于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服务性企业的定义。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侨资、合资金融机构四大类。工商企业,从事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活动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纵观上述三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将其划分为服务业略显牵强之外(因为它并没有从经济意义以及典当行对整个社会的特殊作用的角度来定义,而是从一个很宽泛的视角来归类),单单从这点来看,划分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并无不可。

《 典当管理办法 》把典当定位为“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意见稿明确“典当业务是指当户将其财产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典当行向当户发放当金,双方约定由当户在一定期限内赎回当物的融资业务”。由此可见意见稿承认典当业务是融资业务,承办机构理应是具融资能力的金融性质的机构,意见稿6章49条也多处显示出其金融属性。

典当业务与银行的担保贷款相似,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都发挥着资金融通的作用,二者主要业务都是放款,典当贷款的出现是作为对银行贷款的补充,对银行业务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本质上属于一种金融活动。但两者亦有所区别,不能等同银行全面经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典当行一般只从事资产业务,并且通常仅发放多种担保贷款中的特殊质押贷款,即以典当方式进行的质押贷款活动,业务范围狭窄。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 但贷款资金受到注册资本的限制, 同时典当行分支机构不得从商业银行贷款。此外办法还严格禁止典当行向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或向其他典当行拆借或变相拆借资金。意见稿也规定典当行不得从事下列活动:一是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是发放信用贷款;三是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四是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典当行从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净额。与之相对的是,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各项存款,包括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活期或定期存款;二是金融机构同业拆入、存放款;三是应汇或解缴汇款;四是发行债券集资款;五是自有资金,包括资本金和实现利润。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有负债业务、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表内业务,还有结算类表外业务、担保类表外业务等,另外还有表外业务的新发展——资产证券化。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一方面,典当业无论是在资金筹集上,还是经营范围都上相比金融企业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典当行的经营范围与业务与金融业务也有重叠性。

综上所述,典当行具有金融机构属性,典当行的业务与金融机构具有部分的相似度,其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应当恢复其金融机构属性,将其划分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或者说“边缘性的金融机构”,重新划归银监会管理,这样才和世界主流国家的制度接轨。

参考文献

[1]周黎明,史晋川,叶宏伟.我国典当业的特点及性质变迁[J].浙江学刊,2012,(1).

[2]陈晓光,巫彬.“透视”典当行[J].商周刊,2013,(2).

[3]汪琼枝,高圣平.典当立法中若干争议问题探究[J].武汉金融,2010,(6).

[4]董安.现代典当行业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5]徐海燕.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流程及社会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2004,(3).

篇5:江西典当行业监督管理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促进典当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商务部、公安部《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第8号令)和商务部《典当行业监管规定》(商流通发〔2012〕42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典当是特殊工商行业,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准确把握典当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依法从严行使监管职责,切实做好典当行业监管工作。

第二章 日常监管职责

第三条

典当行业监管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第四条

省商务厅对全省典当行业实施监督管理,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典当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制订和实施全省典当行业发展规划及行业政策;(三)依法对全省典当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实施行政许可,并开展对典当企业年度经营情况审查;

(四)负责建立典当行业监督核查、行业统计及日常管理制度;每年对全省不少于20%的典当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五)负责建立全省典当行业重大事件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六)指导市、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典当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七)负责全省当票、续当凭证的制作、发放及管理。第五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典当行业的日常监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典当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依法对本市典当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申请进行初审,并组织开展年度审查初审工作;

(三)建立现场检查和约谈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和全程监督,及时预警和防范风险,每半年至少对本辖区内典当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送省商务厅;

(四)指导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典当企业实施监督管理;

(五)协助省商务厅对当票、续当凭证进行管理。第六条 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典当行业的日常监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典当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设区市有关典当行业的工作要求;

(二)负责对本辖区内典当企业的监督检查,每半年至少对本辖区内典当企业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情况报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

(三)完成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工作。第七条 江西省典当行业协会是全省典当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定典当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二)组织全省典当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及其他业务培训;

(三)协调会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及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接受省商务厅的管理、指导,完成其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在准入审批、日常监管、年审等环节建立责任制。

第九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监管、检查工作时须公正廉洁,严禁借检查之机吃、拿、卡、要,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章 准入管理

第十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在初审新增典当行申报材料时,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国家典当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全省行业发展规划;

(二)是否具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

(三)是否有符合《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金;

(四)是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办理业务必需的设施;

(五)是否有熟悉典当业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及鉴定评估人员;

(六)股东是否符合以下条件:有两个以上法人股东,且法人股应当相对控股(法人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2以上,或者第一大股东是法人股东且持股比例占全部股份1/3以上);单个自然人不能为控股股东;法人股东为江西本省注册企业,成立3年以上(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31日),且近两年连续盈利并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七)股东投资能力是否符合以下条件:各股东是否具备以货币出资形式履行出资承诺的投资能力和投资资格,入 股资金来源合法;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50%(其中房地产开发、担保、投资类企业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80%;融资性担保公司投资典当行应当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令2010年第3号)有关规定执行);法人股东出资额小于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法人股东权益性投资余额(通常为长期股权投资)加上本次出资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其中担保类企业不超过净资产的20%);

(八)是否有符合《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的业务规则、内部管理制度及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在初审典当行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申报材料时,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否经营典当业务三年以上,注册资本是否不少于人民币1500万元;

(二)是否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盈利水平较高;

(三)是否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经营纪录;

(四)是否符合《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的治安管理要求;

(五)典当行是否对每个分支机构拨付不少于500万元的营运资金,且营运资金不得超过典当行注册资本的50%;

(六)是否符合当地典当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第十二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把好典当企业设立 申请的初审关,对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和拟设典当企业、分支机构的场所进行现场核实。

第十三条 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审核新增典当行出资人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严防以借贷资金和他人资金入股等。对批准设立的新增典当行要持续跟踪半年以上并监督是否存在抽逃注册资本金现象。

第四章 变更管理

第十四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在初审典当行申请变更事项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同一典当行申请变更事项时间需在新设立或间距上一次变更一年以上。

(二)对以下企业的变更行为要严格把关:1.对外转让股权50%以上的;2.同时变更机构名称、法定代表、经营住所及股权结构等重大变更事项的;3.上年度年审为B类的;4.有重大违规记录的。

第五章 日常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重点对非法集资、超范围经营、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故意收当赃物、违规 办理股票典当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上述违规违法行为立即纠正、整改。

第十六条 在进行现场核查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检查典当企业是否在经营场所悬挂《典当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公开经营范围和收费标准,自觉履行告知义务。

第十七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典当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监管。严格财务报表中应收及应付款项的核查。典当企业的合法资金来源包括:

(一)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注册资本金;

(二)典当企业经营盈余;

(三)按照《典当管理办法》从商业银行获得的一定数量的贷款。

严禁典当企业用上述以外资金开展质、抵押典当业务及鉴定评估、咨询服务业务。

第十八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典当行银行开户账户进行登记并报省商务厅备案。每半年至少对辖区内典当企业的银行发生额对账单和现金进行一次抽查,防止出现资金抽逃、违规融资等违法行为。典当行现金管理要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注重加强现金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典当企业与其 股东的资金往来监控。禁止典当行向股东借款、典当行股东以典当行名义为自己招揽业务、股东利用典当行违法违规从事金融活动。

第二十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股票等财产权利典当业务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预防典当行违规融资参与上市股票炒作,或为客户提供股票交易资金。禁止以证券交易账户资产为质押的股票典当业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当票与当物(质、抵押品)的对照检查,做到账物相符,防止和查处企业违规不开具当票、以合同代替当票、有当票无质(抵)押等违规行为。

第二十二条 省商务厅负责当票、续当凭证的监制和发放。省、市商务主管应对典当企业的当票购领、使用、核销情况建立台账,实施编号管理。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当票和续当凭证的使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并由检查人签字负责。典当企业当票与续当凭证使用的张数应与典当业务笔数相符,当票与续当凭证开具的累计金额应与典当总额相符,尚未赎回的当票与续当凭证的金额应与典当余额相符。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定期核对上述情况,发现问题,需责令企业作出说明并进行核实。当票和续当凭证发生遗失的,典当企业应及时在媒体上公告声明作废,并以书面形式报知省市商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到典当企业查验客户档案中有关证件、合同和当票等内容是否齐全、有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内容是否与证件和合同相一致,当票保管联是否存入档案,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是否与财务报表一致。

第二十四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督促典当企业按要求安装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实现机打当票、续当凭证,准确录入典当业务相关信息。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使用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监管,定期核查企业上报信息。

第二十五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督促典当企业每月6日前应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如实填报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并对企业上报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审核。

第二十六条 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应督导典当企业严格落实当物的质、抵押登记制度。并重点对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和大额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当物登记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支持典当企业依法办理当物的质、抵押登记。

第二十七条 典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区市商务部门应约谈典当企业法定代表人,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商务厅:

(一)营运期间抽逃注册资本金;

(二)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未经核准擅自变更股权或经营场所;

(四)超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当金,超标准收取息费;

(五)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

(六)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

(七)不通过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开具当票、续当凭证,或以合同代替当票、续当凭证;私自印制当票和续当凭证;

(八)其他违规违法情况。

第二十八条 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重大事项包括:

(一)引发群体事件;

(二)重大安全防范突发事件;

(三)非法集资吸储行为;

(四)主要资产被查封、冻结、扣押的;

(五)企业或主要法人股东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

(六)企业或主要股东涉及重大诉讼案件的。

发生以上重大事项,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该立即报告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在12小时内报告省商务厅,省商务厅在24小时内上报商务部。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指导典当企业根据《公司法》和《典当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增加典当制度和业务规则的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督,诚信经营,防止恶性竞争。

第三十条 市、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加大对典当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监督力度,提升监管实效。引导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典当企业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章 年审管理

第三十一条 典当企业年审由省商务厅统一组织实施,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典当企业提交的年审材料进行初审并向省商务厅提交初审报告。省商务厅将年审结果面向社会予以公告。年审中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当企业定为A类;年审中有违规行为,但情节较轻,经处罚或整改得以改正的典当企业定为B类;年审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较重,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典当企业为年审不合格企业。

第三十二条 年审应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典当企业注册资本实收情况。主要核查有无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现象;

(二)典当企业资金来源情况。主要核查有无非法集资、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借款等违规行为;

(三)典当企业法人股东存续情况,法人股东工商年检情况,典当企业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情况。主要核查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金额是否超过该股东的入股金额,典当行与股东的资金往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四)典当业务结构及放款情况。主要核查典当总额构成及其真实性,是否有超比例放款、超范围经营,尤其是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情况;

(五)典当企业对绝当物品处理情况。主要核查绝当物品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超范围经营;

(六)当票使用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的所有业务是否按规定开具了全国统一当票,是否存在以合同代替当票和“账外挂账”现象,是否存在自行印制当票行为,开具的当票、续当凭证与真实的质、抵押典当业务是否相对应;

(七)息费收取情况。主要核查典当企业是否存在当金利息预扣情况,利息及综合费率收取是否超过规定范围;

(八)典当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变更情况。主要核查是否存在私自变更或违规变更情况;

(九)典当企业有分支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包括企业本部、分公司分别及合并的财务报表。分支机构所在地商务主 管部门对分支机构具有监管责任。

第三十三条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用分类管理,对A类企业给予扶持;对B类企业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对其变更、年审、主要股东参与新增典当行或分支机构设立采取更严格的监管。对连续两年年审为B类的企业,由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约谈典当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第七章 退出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有以下行为的典当企业,省商务厅将予以取缔:

1.有重大违规行为记录,且经整改后仍发生重大违规行为的;

2.有重大违规行为,且经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后仍不合格的;

3.年审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以下情形属重大违规,但不限于这5种情形: 1.非法集资行为;

2.未经审批私自变更机构名称、法定代表、经营住所、股权结构、注册资本金;

3.未经审批私自设立分支机构; 4.抽逃注册资本金;

5.当年累计3个月以上未按时报送月报。

第三十五条 对已不具备典当经营许可资格的典当企业,按以下程序办理退出手续:

1.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正式请示文件,说明予以取缔或终止经营的原因和理由;

2.省商务厅向典当企业下达取缔或终止典当经营许可资格通知,抄送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并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3.典当企业凭省商务厅的通知到有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监管细则或规定有关事项,并报省商务厅备案。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商务厅负责解释。

篇6:特种行业治安管理

四、典当业治安管理

1、申请典当行《特种行业许可证》的程序。

根据《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公安厅关于贯彻商务部〈典当管理办法〉实施意见》(云商市﹝2006﹞185号)有关规定:

(一)州、市商务部门正式受理设立典当行或分支机构的申请后,申请人应当将《公安机关设立典当行安全条件初审意见表》及有关材料报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进行初审。县级公安机关初审同意后,将相关材料报州、市级商务部门。州、市级商务部门收到同级公安出具的初审意见表后,做出审核意见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和省公安厅审查后将审核合格的典当机构向商务部推荐,同时报公安部治安局备案。

(二)申请人领取《典当经营许可证》后,由公安机关对照申请人先前已递交的相关材料对相关安全设施及措施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州、市公安机关批准,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

(三)分支机构的《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程序与新设典当行相同。

2、典当行房屋建筑和经营设施应当具备下列安全防范设施:

(一)经营场所内设置录像设备(录像资料至少保存2个月);

(二)营业柜台设置防护设施;

(三)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典当物品保管库房和保险箱(柜、库);

(四)设置报警装置,有条件的安装使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五)门窗设置防护设施;

(六)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及器材。

3、申请典当行《特种行业许可证》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典当经营许可证》及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个人股东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及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个人股东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的无故意犯罪记录证明;

(五)典当行经营场所及保管库房平面图、建筑结构图;

(六)录像设备、防护设施、保险箱(柜、库)及消防设施安装、设置位置分布图;

(七)各项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上一篇:10月应急分队份工作小结下一篇:水电安装劳务施工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