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跳槽的面试一定会被压价

2024-04-15

频繁跳槽的面试一定会被压价(精选4篇)

篇1:频繁跳槽的面试一定会被压价

讲述人:陈斌 人事助理

我今年26岁,毕业两年,从外企到私企,从行政到人事,经历了几次跨行业跳槽和跨职能跳槽。可能是我跳槽频率过于频繁的关系,造成每份工作的工作时间都不长,所以近期收到的面试通知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有了面试邀约,却在面试时遇到了HR刻意压价。我现在很苦恼,工作是一定要找的,不然没钱吃饭了不是?但是如果薪资比上一份工作低了,心里又承受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专家建议:

通过你的描述,我有个疑问,你为什么要频繁跳槽呢?从外企到私企,从行政到人事,看得出来你每一次的职业转换都一定是有目的的,你每次职业转换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职场里所有人的职业转换无非都是三个方面,要么希望收入增加,如果收入暂时不增加,至少能让你觉得这个岗位未来有发展,如果前面两个都没有,我们可能还会考虑至少这份工作做着开心,是我喜欢的。其实所有人都一样,难道我们不是希望做一份钱多的,未来有发展的,而且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吗?这样的工作有没有呢?肯定的说是有的,但是这类的工作无一例外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职业积累和职业探索。说白了职场就是等价交换,你想换回这么多东西,至少你的积累必须值这个价钱。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上,可以想象你之前的职业转换是有纠结的,有时候觉得钱多很重要,有时候又会觉得未来的发展重要,至于自己喜不喜欢这份工作,我猜你应该考虑过。我的建议是你想明白你到底看重这份工作的哪方面,钱多?有发展?还是自己喜欢?关键是要聚焦,选定自己最看重的,暂时忽略其他的,当你的积累足够的时候,后面的机会自然都会来。至于在面试中,你更需要把你考虑过的职业规划及未来目标展示给面试官,让面试官看到你的变化与前面的不同,告诉面试官你的频繁跳槽行为已经终止。这样接下来谈薪才不会太被动。

篇2:频繁跳槽带来的“副作用”

他们频繁跳槽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因为待遇与自己期望不符而“跳”;有的因为跟某个同事或某个领导关系不合而“跳”;有的因为厌恶长期加班而“跳”等等。虽然跳槽的原因、动机各不相同, 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现状更“顺心”, 更“如意”。如果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或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而偶尔跳槽, 倒是合理, 并且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因为一些“不如意”的鸡毛蒜皮小事而频繁跳槽, 那么就属于病态跳槽了。这不但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良性转机, 而且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副作用”一:容易丢失好不容易积累的人脉资源

在你受聘进入一个单位工作时, 不仅拥有了一份谋生的工作, 而且自然而然地同时拥有了一群朝夕相处的同事。如果你干的是对外业务性质的工作, 那么你拥有同事的同时, 也将拥有一群被称之为“衣食父母”的客户。在这些人群中, 虽然每个人的受教育层次, 价值观, 兴趣爱好, 性格特征各不相同, 但必定会有那么一些人能和你谈得来。或者说, 必定有人跟你是同一类人, 喜欢你, 欣赏你, 敬佩你。如果通过一定时间的交往, 这些喜欢你, 欣赏你, 敬佩你的人, 就可能成为你工作中、生活中互帮互助, 资源共享的朋友。说白了, 是可为自己今后生活带来便利的资源, 也就是所谓的“人脉资源”。“人脉资源”的优劣多寡, 能决定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兴衰成败。

而“人脉资源”的积累需要工作平台“做东”, 需要时间“做媒”。没有某个工作平台, 你不可能认识那么多人。没有稳定、长期的一段时间培养感情, 不可能巩固成“人脉资源”。当你跳槽后, 即使有那么几个跟你谈得来的同事、客户, 均会因为失去一起共事的交际平台, 而渐渐疏远, 继而形同陌路。这就是跳槽必定带来的“副作用”之一。

“副作用”二:将使你无法提升职业能力

在一个职业平台上, 有四个因素将影响你的职业能力。一是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从事该工作的熟练程度,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工作经验”;三是你认识该工作的价值观;四是你与该工作所建立的职业感情。这四个因素中, 后三个因素都是需要较长从业时间才能形成的。

例如一个在铁路上从事巡道工作的巡道工人, 从业三个月与从业三年, 其工作能力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一个从业三个月的工人, 不仅谈不上工作经验, 而且无法认识到这种在铁路上走来走去的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更谈不上能与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建立什么职业感情。因此, 很多从业者会因为巡道工作的简单重复, 枯燥无味而跳槽。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认识到该份工作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而兢兢业业在岗位上从业一生。其实, 各行各业, 均是这个理。从业时间, 决定着你的能力, 这能力中包括工作经验和职业价值观以及你与工作之间的职业情感。

一个人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 是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 慢慢建立感情的。只有建立感情后, 才能由表及里, 逐渐了解你的工作, 进而认识你的工作, 并与自己的工作建立深厚的感情。如果工作没几个月就跳槽了, 可能单位里的人都还没认全, 又从何谈起对工作的认识。当然就更谈不上工作感情和工作能力了。如果频繁跳槽, 其后果就是将使你在那个行当中, 永远保持着一个“菜鸟”的身份。到头来空白了头, 其结果必然一事无成。

“副作用”三:将导致你的收入不稳定

用人单位招进一个新人, 只是主观上预测该员工能够胜任目标岗位工作, 但客观上到底能不能胜任, 这是需要通过实践检验的。因此, 在用人单位还不知道你到底是骡还是马的时候, 根本不可能给你开出“千里马”的工价。只能给你出个“骡子”的价格, 试用你几个月, 多则一年半载。让你溜一溜, 看你到底是骡还是马。因此, 职场中有个说法叫“跳槽穷半年, 改行穷三年”。其中之理, 便在于此。

职场中人, 如果你总在频繁跳槽, 那等于你总是被人冠以“骡子”的价格, 给人溜着玩。经历着一个单位试用, 到另一个单位试用的命运。再则, 作为经常跳槽的人, 不可能今天从这个单位离职, 明天就能在另一个单位上班, 除非你是职场精英。显然, 频繁跳槽的人都不属这类, 多半是职场“菜鸟”。想必跳过槽的人, 均深有体会:重新择业, 需要经过一个长短无法预知的过渡期。运气好的话, 短期内可以重新找到新工作。运气差的话, 就可能要经历漫长的失业过渡期了。这个过渡期内, 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到了一家新企业, 又得接受“骡子”的工价, 让你溜几个月, 美其名曰“试用期”。不可否认, 有个别职场高手能够通过跳槽来提高薪资待遇, 但这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那些刚出社会, 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频繁跳槽, 将会严重威胁到你的生存问题。

“副作用”四:将严重影响你在行业里的个人声誉

职场中, 乐于跳槽的人, 每一次跳槽都会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其中可能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和理由, 如果跳槽的次数多了, 那么在同事、朋友、家人的眼里都可能被归结为一个原因, 那就是“你没有能力”。一般常人的惯性思维是:只有没有能力的人, 才干不好工作, 才至于不得不频繁跳槽。长期以往, 将严重影响你在朋友、家人眼里的形象。

另外, 跳槽找工作, 一般都是围绕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一种专业技能, 往往代表着一个行业。一个行业说大不大, 说小不小, 转来转去就那么些人。它就像如来佛的掌心, 你就是孙悟空你也很难跳出这个范围。因此, 你个人声誉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你今后的求职谋生。再则, 一个新入职的员工, 在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内, 是很难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说白了, 前面几个月发给你的工资, 都属于用人单位支付给你的“风险投资”。如果, 该员工没干几个月就离职了, 即代表用人单位用这笔“风险投资”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事实上, 没哪个单位会喜欢接纳一个动不动就跳槽的人, 其中之理便在于此。

篇3:频繁跳槽的优等生

我经常接到类似的电话。打电话的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智商很高,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优等生,毕业于名校,在名企工作,但跳槽频繁。他们似乎总有一个极品的上司,而自己很有一些怀才不遇,和周围的人相处也不怎么样。一旦他们觉得不开心了,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跳槽,而且应聘的都是知名企业。

既然人家当我是“职场导师”,我得拿出点“导师”的样子来,问她几个常见的问题:1、你想要什么工作呢?2、你觉得做什么事情最愉快呢?3、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长呢?这三个问题不是我的独创,是我向“哈佛幸福课”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学来的。问题的原理是积极心理学中的MPS模型(M=Misssion使命,P=Pleasure兴趣, S=Strength特长),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找到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工作,他不仅工作愉快,而且还能有所成就。

按理说,这是三个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我得到的答案大多数时候并不能令我满意。这三个问题引发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学校里的优等生智商超群,却在职场上迷失了方向呢?

你要是问他们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他们通常的回答是一份“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呢?他们眼中的好工作往往是:薪水更高,企业更知名,前景更好,老板更优秀,还能兼顾工作和生活平衡……每次听到这里,我总忍不住问:你也在社会上工作几年了,你找到过这样的工作么?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这种“好工作”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其实,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在于他们把所谓的“好工作”只是根据一些外在标准,而不是考虑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目标。他们甚至没有清晰的目标,只有一些别人眼中的成功标准,就像很多剩女对未来老公的期望一样——有车有房无房贷,但并不关心和那个人是否有真感情。他们也像那些剩女一样,总觉得一份“好工作”,就像“白马王子”那样在拐角处等他们。

且不说有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他们总应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吧?遗憾的是,很多人也说不清楚。他们似乎更在乎别人的赞许,并以为那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可能也是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的结果,他们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忽略了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很多学校里的优等生在赢得比赛时,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了。因为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也就不会有对事业的忠诚,以及创新精神,他们在职场上往往并不那么如鱼得水。

最悲哀的是,这些优等生缺乏那些必备的职场技能。他们很擅长考试,但这些知识在工作中用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很多大学都宣称要成为研究型大学,但他们更像是一个职业培训学校,但在这个学校里面传授最多的不是一些实用的职业技能,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的学问。在拿了那么多A+的成绩之后,这些优等生们悲哀地发现,职场奉行的规则和学校完全不同。

有一个统计表明:大多数职场成功者都是那些在学校里成绩中上的人。这些人智商并不差,他们之所以没有成为优等生,就在于他们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业上,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会实践上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他们更早地炼就了自己的职业技能。

这本是一个常识:一个人如果有清晰目标,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自身能力符合要求,他在职业上更容易成功。

社会和学校评价的标准是不同的:学校评价更多看他的智商,而社会评价更多看他的情商。优等生由于智商太高,反而限制了其情商的发展,导致他们更容易成为专业人士,而非领导者。这也是管理上的一个经典悖论: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Capability)太强,就会变成他在另一方面的障碍(Disability)。

篇4:乡村教师频繁跳槽的原因及影响

一、乡村教师跳槽的原因分析

大家不禁要问, 为什么乡村教师会频繁跳槽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收入低、待遇差使乡村教师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许多年轻的乡村教师每月只有不到1000元的收入, 且不说结婚、育儿、买房, 就连上学时欠下的学费债也要省吃俭用多少年才能还清。若是再有个疾病或其他意外, 那么他们的生活就很难保障。于是, 当教师的物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 其只有另谋高就。

2. 乡村学校的环境、生源不佳等因素使其教师无法获得成就感。

在乡村, 办学经费的短缺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校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是普遍的现象, 一所乡村学校的全部体育器材、实验仪器的价值还不及城市学校一个教室的设备, 根本无法达到正常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得不到施展, 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缺乏充分的成就感, 必然会产生“到条件更优越的学校教学”的想法。

3. 政府的一些政策对教师跳槽行为的推动。

在一些地方, 政府把学校当作企业来办, 扶持一些重点学校。为了增强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 政府不惜用高福利把乡村学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挖过来, 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教师的跳槽。

二、乡村教师频繁跳槽的影响

跳槽是人力资源能动性的反映, 能动性也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所在。乡村教师频繁跳槽有什么影响呢?

1. 乡村教师频繁跳槽对其自身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那么对于教师来说, 要想跳槽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努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积极钻研教学方法, 严格要求自己, 让自己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有利于学校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是教师跳槽带来的有益的、积极的一面。

2. 乡村教师频繁跳槽对各个学校人力资源的影响。

人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 有思维和情感, 能对自身作出抉择, 自主地选择职业。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跳槽本无可厚非, 但是教师的频繁更替会对学校产生巨大的影响。乡村学校的优秀教师被县城学校挖走, 县城学校的名师去了省城中学, 省城中学有名气的教师又流向北京、上海, 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人才的大量流动无疑对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相当不利的。这样一来, 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乡村中学的办学质量, 使其生源急剧减少, 学校大量撤并, 学生上学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教师的频繁更替,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互相适应、互相磨合,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校是这个金字塔的顶端, 但是能享受到这样师资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导致了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3. 乡村教师频繁跳槽限制了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

一方面, 乡村以上各级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 更愿意聘用经验丰富的老师;另一方面, 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差, 教师的收入低, 处于就业阶段的大学生心高气傲不愿去。这样一来师范生的就业率下降, 许多有能力的大学生被埋没了, 造成了人才的积压。对已经进入重点学校的老师来说, 其所面临的职称、待遇、职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学校不断地引进高水平的教师, 许多有能力的教师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 造成有的地方人才过剩、有的地方人才缺乏, 教育人力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使有些教师一心扑在了追求名利上, 本职工作却被抛在了一边, 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上一篇:人事制度下一篇:在眼前盛开的爱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