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2024-05-03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通用11篇)

篇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重点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教具准备:挂图,学具 教学活动设计;

一、一、导课:

二、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课件。师生拍手唱。

三、2、师:春天美不美啊?细心的同学把美丽的春天给画下来了,咱们一起看一看吧。实物投影出示生(课本情境图)画的图。

四、师:看着这些画,你想说点什么?

五、生1:他画的很漂亮。

生2:我看到他画的树是用的长方形和三角形。(树上挂着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的牌子)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我们送他点掌声!谁还想说。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图形,这些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说说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的图形?生说。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图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和五边形的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在小组内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出示合作要求:

1、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用三角板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3、探究出五边形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合作:

(三)汇报交流:

先汇报交流长方形的特点(生汇报,师板书,并总结长方形的特点)汇报交流正方形的特点(生汇报,师记录正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每条边都是()厘米,一样长,用三角板量后,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总结:下面我们通过大屏幕来回顾一下,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长、宽,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问: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边说边课件演示。(正方形同样)(找相同点,不同点。)

找出生活中的五边形。(比较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的不同)

三、课中休。

师:下面我们来休息一下,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你猜。它有四条边,边长都相等,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它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四、练习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下面请同学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创造你喜欢的图形。可以用钉子板围,也可以用纸片折一折。展示:

五、收获: 生说。

篇2: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法预设: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师生共同确立目标

1、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师生共同确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各自的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生2:4个角都相等。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互帮,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学生总结。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四、达标检测与补救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①学生独立折。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五、总结与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一、深度解读教材, 挖掘蕴含其中的经验因素

1. 图形的模型源于生活, 呈现内隐的经验。

本课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激发他们记忆中已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是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来的。这样编排体现了经验内隐性的特点,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体构成的世界里, 学生在玩玩具、认物品时无时无刻不在和图形接触,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几何活动经验, 而这些经验都是内隐在复杂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因此, 我们的教学就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通过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经验, 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和形成新的活动经验。

2. 图形的呈现前联后延, 凸显连续的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 整体感知了“体”,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角, 知道了长、正方形有四个直角。这些前继经验都为学生认识长、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认知基础, 而学生对长、正方形的认识又成为后续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生长点, 进而成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新的基点。就这样, 连续的经验编织成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这样一个系统来设计本课的教学, 既要注重学生已有经验的运用, 又要关注新经验的形成, 同时要渗透后续学习需要积淀的相关活动经验。

3. 图形的特征始于探究, 彰显交互的经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虽属于“图形的认识”版块, 但教材中让学生量边的长度、拼三角尺的活动, 也融入了学生学习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 (平移、旋转) 等所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 教材中大量呈现的操作活动, 如“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的活动方式, 也把学生视觉、触觉、运动觉所积累的经验协同起来。交互的经验强有力地促进活动的内化, 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特征, 形成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解读, 我们认为, 教材为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提供了基本线索。我们的教学就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途径, 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策略, 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1. 聚焦与激活“原经验”, 确定教学起点。

有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还不够, 我们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起点、生活经验与思维经验有适度了解。在新课前教师对所教班级的40个同学进行了调查, 问卷及结果统计如下:

前期的调查给我们带来以下教学启示:学生已能从生活中众多物体的面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但是对于长、正方形特征的了解是最浅表的, 呈模糊状态。

怎样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呢?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1) (课件出示学校场景图)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平面图形?

(随着学生观察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2) “摸图形游戏”。

师:这五种图形都藏在口袋中, 谁能摸出一个长方形,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不仅考虑了长方形的边, 还考虑了长方形的角。 (板书:边角) 平面图形一般都是从它的边和角两方面进行思考的。

儿童是依靠经验开始几何学习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开始教师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 激活对图形认知的“原经验”。而具有挑战性的“摸图形游戏”, 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生的对话与反问则有效唤醒了学生原有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模糊经验, 进而在对比中进一步澄清认识, 学生不知不觉中明晰了要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生成与累积“新经验”, 组织教学活动。

(1) 猜想——指向经验与知识的交汇点。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过程中, 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进行空间想象, 并多角度地思维, 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得出结论。

师:仔细看长方形和正方形, 猜一猜, 它们的边和角可能还有什么特征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师随机板书:

对边相等每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正方形的角和边各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启动思维闸门, 把自己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交汇在一起, 迅速进行空间想象, 形成表象。同时学生想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就会主动参与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

(2) 操作——搭建经验与模型的梯子。儿童空间观念的形成是经历“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阶段, 而在这三个阶段的过渡中,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梯子”。操作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梯子”, 其对学生积累构建直观模型的经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长方形对边相等吗?四个角都是直角吗?还需要验证我们的猜想。

(同桌合作验证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随机处理以下环节:

第一大块:长方形边的特征

【量】你量出的结果分别是多少?说明什么? (指名多人汇报。)

小结:尽管大家手中的长方形大小不同, 但是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折】除了用量一量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介绍折的方法:

小结:通过量一量, 折一折, 我们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个特征。

第二大块:角的特征

方法1:用直角一个一个去比一比, 发现了长方形有四个角, 而且都是直角。

方法2:先把四个角重叠在一起, 再用直角直接比一下就可以了。

上述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验证“特征”的全过程, 不仅收获了关于长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操作前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 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从而积累了操作前先思考的活动经验;交流时略有侧重, 重点探讨“边的特征”, 首先是量, 学生感悟到要通过大量的例证才能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 这是一次不完全归纳的经历, 为学生积累了归纳的经验;把一个长方形对折, 观察到对边重叠在一起, 就能推理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推理经验。

(3) 探究——架构经验与思想的通道。探究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洞悉探究中学生数学思维的本质, 架构经验与思想的快速通道。

师:你能想办法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生1:我折的方法和长方形一样, 先把正方形上下对折, 再左右对折, 发现它上下边相等, 左右边也相等。所以,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师:这只能说明正方形对边相等, 怎样折才能验证这两条相邻的边也相等

生2:再把它斜着对折, 上边和左边重合, 所以上边=左边, 下边和右边重合, 所以下边=右边 (如左图) , 这样一折, 我们就能得出邻边也相等了,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3:我还有更简单的折法。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 四条边重合在一起, 说明四条边都相等。

在验证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时,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运用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的原有经验——沿着两条边对折, 此时教师洞悉了探究中学生的难点,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折才能验证邻边相等?进而研究出最为简便的方法:斜着对折两次, 将四条边全部重合在一起。在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将它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 借助几何直观, 通过“同化”和“顺应”, 架构了探究经验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快速通道。

(4) 交流——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融合的平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极具个性特征的, 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领悟与转化常常受到个人学习风格的影响, 要克服个人学习活动经验的局限性, 往往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促进个人经验与群体经验的交流与融合。

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创作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 (有序) :

沿着方格线画 (见图1) 、用三角尺拼 (见图2) 、用钉子板围 (见图3) 、用小正方形拼 (见图4) 。

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 学生自发运用验证长正方形所积累的活动经验, 内化特征, 呈现三种不同层次的经验水平, 第一种画是“表象水平”, 第二种拼和第三种围都是“操作性水平”, 而第四种方法拼是“分析性水平”。此时通过“粗糙与精细”“片面与完整”等的对比与思考, 在交流活动中, 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不断被激活并融入进来, 本来有缺陷的经验逐渐被修正, 粗糙的经验渐渐趋于精致, 浅层次的经验获得了提升, 新生成的数学活动经验自然嵌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3. 总结与优化“新经验”, 注重及时反思。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往往是模糊的、零散的,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并固化在头脑中。“反思是最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可以促进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迁移与变革, 给经验增加新的内容。本课的最后,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回忆一下, 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些方法是咱们研究平面图形特征的好办法, 以后咱们还会用这些方法去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在这样的反思交流中, 学生既理清了知识脉络, 又回顾了探究历程。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受到“验证方法多元”和“不完全归纳”思想方法的碰撞后, 数学活动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把研究长、正方形特征所积累的活动经验自然应用到研究其他平面图形中, 学生原有经验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虽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只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叶扁舟, 但是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在此领域积累活动经验仍具有很大的启示。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内要以教材为依托, 深度挖掘基本活动经验的因素, 并以此为载体, 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参与具体活动, 直接领悟获得具体经验;通过对所经历活动的回顾反思内化经验;通过在解决新问题中重新领悟和创新新的经验, 实现研究图形世界经验的激活、生成与优化!如此, 学生在穿越图形的丛林时, 将会播撒经验的种子!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四大领域之一, 其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构建直观模型方面具有其他分支不可比拟的优势, 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儿童是依靠经验开始几何学习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的。课始教师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 激活对图形认知的“原经验”。

篇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学生的探究中,要学会加强对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在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2.通过大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形的观察,相信我们对长方形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它到底是不是长方形”的小游戏,来了解一下你们关于对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多媒体演示:通过演示一本长方形的书只露出图形的一角,接下来不断地往外抽取,在适当的时候停止,然后让我们的学生来判断是不是长方形。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看一看这是一个长方形吗?我们利用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来向学生向学生阐明其中的道理。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预设:学生大多会从角上考虑,引导学生再从边来考虑。得出的结论是,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于这两种图形都有过接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来直接揭示课题,通过这种揭示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回忆他们曾经见到过的哪些事物是这两种图形。

3.对长方形的特征进行验证。长方形的上下边是相等吗?左右边也是相等的吗?下面请每一个同学都用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来证明一下,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①量:尽管学生在测量数据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出入,这是难免的,可是无论怎样,我们的数据结果都是可以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②折:我们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来把长方形的纸进行上下对折,这时候我们很显然可以发现其上下边重合的,那么就足以说明其上下边的确是相等的;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来把长方形纸左右进行对折,这时候可以发现左右边也是重合的,得出左右边也是相等的结论。

4.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来判断仍然是长方形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在改变图形的位置情况下,是不会改变它本身的形状,仍然是一个长方形。

5.对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介绍。长方形肯定是一组对边短一些、一组对边长,我们把长方形短边的长叫长方形的宽,长边的长叫长方形的长。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都比较浅显,那么我们将如何让他们对长方形的认识由其感性认识引向深入呢?这正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二、通过介绍长方形过渡的方式,来揭示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一个长方形,并说出它的宽和长分别是多少?

通过在宽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三次对其长边进行缩短,同时分别说出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是多少?

这个时候,我们引导学生来思考长方形的长边再继续缩短下去,会不会变成一个非常特别的长方形?那就是它的四个边都是相等的。我们给这个特殊的长方形起个特殊的名字叫正方形。

2.依据之前给大家介绍的长方形的经验,那么正方形的边和角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呢?

3.讲解正方形的特征

(1)正方形边的特征

那么如何向学生介绍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呢?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来做一做,并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方法。

①通过直尺来测量其四条边,发现其四个边都是相等的。

②通过对折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2)角的特征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讲解正方形的边长

我们都知道:正方形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正方形每一条边的长就叫正方形的边长。

5.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都有哪些方面的特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是不相同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

1.找一找: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平常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请大家都来找找看。

2.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自己独立地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请说说你画了一个多大的长方形?请每组一个同学来一边展示一边说明清楚。

(3)假如你在所画的长方形中来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呢?同时请你想一想这个最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4)当一个同学来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的时候,剩下的学生来猜他画的最大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親手操作,来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四、总结交流,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

篇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郎家小学张阳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本第34页例题、“试一试”1、2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 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具准备 5个盘子,15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1.口算。(指名口答) 14×3=42×2=25+0=0+28= 32-0= 28-28=17×5=21×5= 2.竖式计算。(指名板书) 113×3= 314×5= 224×3=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交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设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几个?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分别板书: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口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口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0个或1个也没有。)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2)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板书: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3)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口答后,让学生做课本第34页“算一算”3道小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提问: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4)小结、深化。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0乘以几和几乘以0都是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4页“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种算法。 (2)第(2)题。 此题是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补充题) 240×3=150×4=320×4=105×8= 603×2=330×5=807×9=505×4=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篇6: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即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鸟巢,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房前屋檐下,小燕衔泥忙做窝,杨柳树枝上,喜鹊衔枝忙做窝.它们也想有个家.师:老师帮它们做了几个鸟巢,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师:鸟巢漂亮吗?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师:做鸟巢还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等我们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会做了.(二)

出示课题,交代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看1号鸟巢,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2号鸟巢呢? 师:我们再观察它们的面.师:1号鸟巢的前、后面和上、下面是什么图形? 师:学生回答后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师:2号鸟巢的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贴出一个正方形)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大胆想像,积极动手,自己研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种.(三)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了解认知情况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师:正方形呢?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特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个人

2、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量一量

折一折)课件

师:用课件演示对边相等.师:谁还有补充?

师:你是这么知道长方形的4个边都是直角的?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3、明确“长”和“宽”

师: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相对的两条长边叫长方形的“长”,相对的两条短边叫长方形的“宽”,板书:长、宽

4、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研究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这种方法,在小组内接着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哪个小组向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师:你对他们的折法有意见吗? 师:对边折只能说明对边相等,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还需要对角折,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师:哪个小组还想补充?还有吗? 师:谁把正方形的特征完整地说一说?(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同桌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同学们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说完后,师再强调)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五)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出示

, 这种图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师:象这种图形是由4条边组成的,我们叫它“四边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师:出示五边形,象这种图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五边形)师:出示六边形,这种图形呢?(板书:六边形)

(六)针对性练习

1、快速抢答:正确判断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

2、图片欣赏:说一说由哪些图形组成

3、找身边的物体的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五方形的?六方形的? 师: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物体面的形状.4、想一想,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5、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

6、猜猜看?猜对了吗?

7、这样能看出吗?观察全部再判断.8、我会分:按要求摘下来,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准备了几种图形,请你按要求摘下来,并贴在黑板上.9、把手中的长方形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10、在方格纸上,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一幅画!(画完后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

(七)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你觉得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八)、进行情感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还认识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就可以做鸟巢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星期天的时候,请同学们动手做几个鸟巢,为鸟类献上一份爱心,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的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借助课本主题图---做鸟巢,让学生激起做鸟巢的欲望。然后,借助长方体学具,使学生认识到每个面的形状,从而引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趁此,我发出提问: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样,就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就接近了新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们展示自己。这样,既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进一步拓展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学具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操作之前对于工具的使用没有交待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

篇7: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基础目标: 大部分学生(B 类)在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部分学生(A 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探究的意识、创新能力。

教具: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纸

学具:每人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直尺,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生:桌子的面是„„

师: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藏着许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专门研究他们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板书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师:请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仔细观察,先猜一猜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角又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猜测的情况。(由于是猜测,所以在每一条特征后加“?”。)

师:刚才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板书:猜测)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每人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选长方形的同学向大家示意一下,请你利用自己手边的工具,去验证一下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选择正方形的同学,请你也选择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正方形的四条边是否相等,四个角是否都是直角?你可以选择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讨论,比一比,谁的想法多。(板书:验证)

学生动手验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选择了什么图形?怎样验证的?

生:(演示)我选择长方形,我通过量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

板书:量、折、比

师:我们选择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通过大家的验证,我们发现了„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共同的地方是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茄子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请你来判断一下几号是长方形,几号是正方形?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其他的图形。

师:大家课前还准备了一副三角板,能和你的同桌合作共同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说一说你是怎么选择的?其实只要大家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联系,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的名字一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你能很快的从书上找到答案吗?

学生齐读,指名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区别。师:能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上把名称添上吗?

师:同学们的脑子真灵活,不知道你的手巧不巧?接下来我们来个小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看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长方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想想做做3)

师:(想想做做4)先自己拼一拼,并说一说你能想到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5

三、拓展应用,巩固升华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精确的记载。古埃及金字塔的底部就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我国从秦朝开始皇帝用的书简,玉玺等,它们的面一般都会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更不用说,我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比西方早了整整两千年,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即便现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美的化身!(多媒体演示)

四、全课总结

师:在这悠扬的音乐声中,说一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还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先„„

板书:

长方形 和 正方形

边长 猜测

验证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相等

角:

四个角是直角

四个角是直角

结论量折

篇8: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的例题, 试一试,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 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中, 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形与体、形与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 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主动与小组伙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面。

◆预习提纲:

1.预习课本第16、17页, 搭积木, 按积木的形状进行分类。

2.找到积木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摸一摸, 并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每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在预习单上描出长方体, 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组交流

昨天让小朋友预习了“认识图形”, 请你们拿出预习提纲在小组里说说预习后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设计意图:尝试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只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 因此, 笔者设置了3条简单的预习提纲, 搭一搭, 说一说, 描一描。学生前一天自己学习, 为课堂学习打基础, 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全班交流, 探究新知

1. 我们先讨论预习中的第一题:

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你们按形状将积木分成了哪几类?对于不认识的积木, 我们以后再研究。

2. 预习中的第二题:

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样子的, 到小组长那里找出这三种积木, 摸一摸, 说一说。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拿着积木说说这些面是什么样子的? (我拿的是长方体, 这个面长长方方的, 摸起来是平平的, 是长方形的;我拿的是正方体, 这个面方方的, 摸起来是平平的, 是正方形的;我拿的是圆柱, 这个面是圆的, 侧面摸起来弯弯的, )

3. 揭题。

大家刚才说的面都是在物体上, 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该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怎样把它们记在纸上呢?拿出预习提纲纸展示给大家看, 介绍一下 (这是长方形, 我用长方体按在纸上画出来的, 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设计意图: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这节课的重点是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而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是这节课的难点, 通过预习提纲的提示和学生的活动, 将难点进行分解, 在课堂上也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 鼓励他们大胆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立自信心, 让他们的前置性学习有所做也有所用, 这样, 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就能得以保持, 从而乐于去做, 并在学习中取得更强的学习自信心。)

三、动手尝试, 深化理解

1. 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和小朋友见面, 只不过你们没有注意, 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的眼力, 请大家找一找下面哪些是长方体, 哪些是正方体, 哪些是圆?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积木“做”图形来认识图形, 虽然得到的图形比较标准, 建立的表象比较正确, 但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与现实生活没有什么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就在“试一试”里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试一试”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已经提供的素材里识别。如从信封、禁烟标志、手帕等实物图中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从红领巾、交通标志、篱笆等实物图中找三角形和梯形。这个层次的教学注意充分利用素材, 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信封上写邮政编码的格子是正方形;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想想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寻找图形的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有助于他们体会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这些图形,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部分的教学应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面”和“体”, 如桌面是长方形的, 不能说成桌子是长方形的。)

2.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类似的图形, 那你能动手创造吗?老师这里有一个钉子板, 用绳子在钉子板围出一个长方形, 正方形 (操作) 你认为能围成一个圆吗?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长方形, 正方形的四周的边是直直的, 所以在钉子板上可以围成。圆的边是弯曲的, 周围是弯弯的, 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3. 有些人看了也手痒痒的, 也想动手做一做。那现在我们就把这两个图形画在课本第17页上吧。展示: (介绍一下, 这是长方形, 你画得这么漂亮, 有什么秘诀吗?把长方形的边画得弯弯的行不行?)

4. 下面我们玩个涂颜色的游戏吧, 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图……为了涂得整洁美观, 涂色时要注意什么呢?展示, 学生说:我把长方形涂成红色……

5. (1)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正方体, 老师已经在它每个面上都标了序号, 你们能不能在上面选几个面来画正方形? (2)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先取出一个有标记的正方体, 要求组员按照顺序轮流在这个正方体上选一个面画正方形, 每画好一个面就换另一个面, 注意不要重复;每个组员都画好后, 再讨论一下, 比比画出的正方形, 你们有什么发现? (3) 小组研究, 教师巡视。 (注意及时引导用重合、对比的方法进行验证) (4) 组织汇报, 可能发现:正方形的形状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画一画, 比一比, 我们发现了正方体上的每一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昨天我们用长方体画出了一个长方形,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发现长方体上的秘密吗?展示交流:画出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力求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鼓励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所以, 笔者在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使他们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参与小组活动, 自主操作, 探索知识, 充分体现在做中体验, 在做中思考, 融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一体, 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四、总结

篇9: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9-0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3、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识别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经过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钉子板、橡皮筋等。

学生:水彩笔、直尺、白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带来一些积木,请小朋友一起动手,搭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2、视频展示台展示各小组作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用到了哪些积木,搭成了什么物体

3、小朋友们,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分类吗

指定学生分类。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摸一摸

小朋友,用手摸一摸你最喜欢的那种积木,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感觉到什么、有什么发现?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小朋友们刚才摸过了各种积木,请把自己的感受对同学说一说。(组内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你们能把自己发现的平平的、方方的、圆圆的画下来吗?(忽略弯弯的)自己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学书上第16页的小朋友的方法,描一描。

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2、分一分

把学生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1)你能把大家画的图形分类吗?(特征比较明显,学生会很快分好类)指定学生进行分类。

(2)全班反馈:这样分对吗?为什么?

(长长的、方方的,四四方方的,圆圆的)

指着长方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指着正方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指着圆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3)讲解。

3、找一找

小朋友们,现在随便拿出一个积木,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吗?

小组活动、交流。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照着书本第17页,学一学哦。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全班讨论:能围出一个圆吗?动手试一试。

反馈:能围出圆吗?为什么?(不能,圆的线是弯曲的,钉子板围不出曲线,就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刚才小朋友们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围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我们尝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学生尝试画,教师参与。展示学生围出的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课后仔细的观察,看那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课堂作业

1、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

篇10: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武城县弦歌小学

王建芳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能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他们会是谁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板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创设紧贴学生生活,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新知。】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想

师:其实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我们先来看长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通过观察,你猜一猜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请学生汇报

(2)操作验证

学生拿自己的学具,和老师一起动手操作,老师引导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方法,相机教学对边,从而概括出长方形边的特征。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分开来,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指认长方形的长和宽。

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我们了解了长方形边的特征,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

看课件,总结长方形角的特征

小结: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总结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一起齐读一下。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看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从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将认识的事物通过大脑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知识的升华,从而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知道边长。

(4)寻找生活中的正方形,看课件,让特征形成表象印在学生的脑海。【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有了探索长方形边和角特征的经验,所以再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方法的一次迁移,同时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那些新的认识?运用哪些方法发现的?

【教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孩子总结归纳,使学生思维有条理,对新知加强印象,知道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升华了基本思想,储存了基本活动经验。】

4、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汇报

(3)由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引出五边形、六边形,知道多边形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三、应用拓展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猜一猜

猜图形

(拿出一个信封),这个信封里有一张纸片,这张纸片有可能是什么形?

第二关

2、火眼金睛

找出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第三关

3、想一想

1、我背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其中一条边是4厘米;还有三条边是多少厘米呢?

2、我背后藏着一个长方形,其中一条边是10厘米;另一条边6厘米。还有两条边各是多少厘米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扣重点,多层次的操作练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1: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完成“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猜谜游戏: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认识长方形吗?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看来同学们认识了长方形,是不是很了解长方形了,敢不敢接受挑战? 2.猜猜它是长方形吗?

(1.锐角三角形,2.直角梯形)3.不是,说说理由。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你觉得关于长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拿起桌面上的长方形大胆猜测一下。

2.同学们从边和角两方面猜测,那我们先看看角,是不是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板书:边、角)3.学生汇报。

找到角的特征了,我们猜猜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

出示直角梯形,学生猜测是长方形吗?

4.会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了,真了不起,长方形除了角还有边,从边的角度来思考,长方形有什么样特征? 5.学生汇报,教学对边,邻边。

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教师板书方法: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板书方法:折。)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有趣哦!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6.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宽,你能用手指指出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吗?把长方形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指一指(教师拿出长方形纸和学生一起指长宽,再幻灯演示长和宽)7.小结长方形的特征。

8.9.长和宽谁在变,谁不变。

10.这样的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运用验证长方形特征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2.学生演示。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幻灯出示)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你会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同学们真聪明,请仔细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一说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学的不错,我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知识,一起来解决问题,行吗?

1。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找到了吗?你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呢? 2.喜洋洋是如何快速上玻璃的

3.画一画,画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4.拼一拼。(1)用两幅三角板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16个一

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

五、图片欣赏

上一篇:口香糖策划书下一篇:民主党派政协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