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作文

2024-04-26

插图作文(精选14篇)

篇1:插图作文

“我”低下头,热泪盈眶。爸爸一脸严肃地坐在饭桌旁,手里拿着“我”写的第一首诗,批评“我”。而我妈在安慰低头哭泣的“我”。这是第《“妙极了”与“遭透了”》课的插图。

我喜欢这个插图。其构图简洁明快;有意义。这个插画让人一看就明白。我爸说我写的第一首诗很烂。他关注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歌的质量。我想给“我”一些警示,希望能帮助“我”健康成长。妈妈想鼓励我,让我自信。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不管是“美好”还是“可怕”,这些评价都是他(她)希望“我”建立信心,找毛病,都包含着他(她)对“我”的爱。

“精彩”和“可怕”,这两个完全相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词,一直陪伴着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父母的评论都表达了父母对儿子成龙的喜爱。就像这个插画,父亲的批评,母亲的赞美和安慰,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龙”“凤凰”。

“奇妙”和“可怕”就像是两个方向相反的风。在这两次大风中,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来稳定我们的帆。母亲的慈爱鼓励我们自信前行,父亲的严厉的爱让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不也对应这个插画吗?

父母的评价永远是爱孩子!

篇2:插图作文

吹墨插图作文

我写着写着,奶奶一不小心把钢笔的墨水撒在纸上。我暴跳如雷地大吼大叫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太烦了。”奶奶不慌不忙,嘟着嘴吹墨水,把墨水吹流了。接着再对着墨水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吹了好几次。图案显示出来了,像长颈鹿。我“哇”的一声喊了出来说:“好美的吹墨图呀!”奶奶说:“看到了吧,孙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小学生作文大全”

篇3:巧用插图,让插图灵动起来

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对插图的使用,对教材中插图的指导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又或者是运用不当,甚至干脆弃之不顾。以至于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语文课本在学生眼里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书,使原本有趣精彩的语文课成了沉闷深奥的解读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优势,恰当、巧妙地运用插图,让插图灵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挖掘这种教学资源,巧妙地进行插图教学呢?

一、掌握时机,恰当使用

课文插图的使用时机是由使用目的决定的,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前,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中,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有时为了多个目的,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重复使用。插图使用次数的多寡和时机,要视教学需要而定。

1.课前使用,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教师可以使用插图直接导入新课。如教学《自选商场》,教师可先出示自选商场插图,设疑激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自选商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逛自选商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你在自选商场里看到了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中使用,化难为易

在讲读课文当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主题思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课文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课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还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从而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如《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观察课本插图边学习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句子中的“挂”“露”“翻”“举”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就很容易理解了。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部分比较难理解,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品读,图文结合,通过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和赤脚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鲁迅先生“半跪”和“半跪”的时间很长感受鲁迅先生高尚的品质。这样课文的重点就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

3.课后使用,画龙点睛

课文中的很多插图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读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对课文进行总结、归纳,或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如教学《穷人》结尾时,出示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的心——(引读),她觉得如果不这样做——(思考、表达);她把孩子放在床上,忐忑不安地想——(引读);渔夫回来后,听到西蒙死了,他叫桑娜去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他说——(引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思考、表达);当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写下来。这样不但巩固、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还使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和延伸。

二、加强指导,培养能力

让插图灵动起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这种指导不仅包括上述使用时机的把握,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还要抓住要点观察。一般是先概览整个画面,获得整体印象,再察看细部,图文对照,最后再欣赏整个画面。在观察局部时,可以按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而对于那些对突出课文主题无甚帮助的画面内容就可以忽略。如学习《老人与海鸥》,观察插图,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对图中的游人、大海等,则不必多费时间让学生观察描述。在一次次的观察训练中,学生就能学会观察的各种方法,观察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注重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词汇、语言的积累不够,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过于杂乱无章。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直观手段。从一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从说一两句简单的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再到把重点部分说得具体、形象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接着让学生说图,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这是自选商场,商场里的东西真多,阿姨和姐姐挑选好商品后就到收银员那里付钱。”当学习完各种商品的名称后,再让学生结合图,用“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还有……”说话。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3.实现图文结合,培养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低,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使其逐渐提高。我们可以利用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段来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有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引导他们结合课文插图直观形象地理解,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如《老人与海鸥》一文的重点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含义深刻,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它的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再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扑得那样近”表示海鸥舍不得离开老人,“飞动的白色旋涡”写出海鸥很多,它们在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图文结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4. 引导填补空白,培养想象和写作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课文插图是静止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丰富的内容,教师就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同时,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上的人物活动起来,或充分发挥想象,弥补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神态或故事情节的空白点,动笔补充片断。如《将相和》中廉颇负荆请罪的场面,书上没有具体的描写,蔺相如热情相待的语言和行动也没有写,课本上只有一幅插图,图上画出了两个人物的瞬间动作。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虽然画不出来的,但通过联系上文,仔细观察插图,充分发挥想象,是可以推想出来的。在上这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把将相的动作、语言、神态写了出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4:如此插图与如何插图

我首先怀疑此书是否正品,因为现在假冒伪劣无孔不入。不过,5月出书恐怕不会有如此快的盗版,而且学术书也稀有盗版。但我仍然专程去质询书城的进货是否保证为正品。得到肯定,我仍不敢确信,又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网站上查一下,果然是出了这个插图本,而且我所买书的页数也与其信息相符。于是我才敢说下面的话。当然,我不怀疑此书的文字内容,因为我买的就是郑振铎先生的这一经典名著。我只谈一谈此插图本的插图所存在的问题。

一、插图的实际数量与宣称严重不符。为了写这个小文,我又数了数遍,最后确认46幅这个数字保证无误。后来我曾怀疑此书《出版前言》里238这个数字是否属于“手民误植”。

二、插图与插图的释文明显不合。此插图本第290页配有一幅书影,下面援例注明“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中辑录的《莺莺传》”,但书影中明明还能让读者看出写的是“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八十八”。

三、配图本身相当粗糙、轻忽。其一,配的位置不对。书中第482页才谈到柳敬亭,而其影像却放在两页前;第535页才开始介绍《霓裳续谱》,但它的书影要前翻一页,放在了《万花小曲》的介绍文字后。另外,苏秦故事戏曲瓷盘画放在《琵琶记》的介绍文字中(第409页),赵南星墨迹插于刘效祖《锁南枝》引文中(第440页),评话《榴花梦》的书影出现在木鱼书的介绍文中(第502页),东调子弟书作者韩小窗《得钞嗷妻》的书影放在了西调子弟书作者罗松窗的介绍文下(第518页)。

其二,书中各章节的月2图数目非常不平衡。变文有画有书影达9幅之多,而宋金杂剧词只有1幅,诸宫调只有2幅(且无一幅是诸宫调作品的书影),元代散曲4幅,明代民歌2幅,且不论这些配图是否与正文内容相符,单说这些章节的内容就并不比变文少,图的遗存量也不比变文的少。另外,对于同样地位且皆有传本的典籍,《霓裳续谱》配有书影,但在它前后一并论述的《万花小曲》《白雪遗音》却不配书影,不知这是什么标准或原则?

其三,所配图影本身质量不高。图片模糊不明,书影粗糙不清。在现代高科技情况下,如此效果不可理解,又不是没有好的原品可供参照。

四、配图与正文内容明显不符。诸宫调现知有三部传作,除《天宝遗事诸宫调》是后人辑自曲谱外,《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皆有遗存。可正文在述介诸宫调时却无一幅书影。本章节所配的两幅图皆在《西厢记诸宫调》文下,一为王实甫《西厢记》,一为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出自《太平广记》卷488)。另外,郑振铎先生在介绍木鱼书时提到了他认为“负盛名”的《花笺记》和《二荷花史》(第502页),而此插图本的配图却用《寒兴取柴》(第481页),且不在述介木鱼书的文下。

五、配图密度不匀、节奏失调。本插图本正文共有568页,实际的46幅配图分布十分不均匀,第4、5幅图间隔62页(第21、84页),第22、23幅图间隔50页(第219、269页),第26、27幅图间隔72页(第290、363页),第31、32幅图间隔30页(第409、440页),最后一幅图与本书正文末间隔34页(第533、568页)。我想假若238幅皆录入肯定会弥补这一缺憾。本来插图本的目的除了增加学术资料的容量,也给读者增加阅读的愉悦,如人行春日山道上,时有缤纷的花草相随,旅途轻松惬意。但此书之插图,一会儿数幅相连,一会儿长时间无一人眼,偶遇一花,还露破败之相,十分不爽。

我不是出版界人士,不知其难处,也不懂学术书插图本的规则,但明白插图数量不符、插图与释文不符,是不应该的。我想,此插图本是想弥补郑振铎先生这一经典名著无插图的缺憾,如此则郑先生自己精心插图的几部著作可资参照,尤其是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还对插图的作用和原则作了说明:插图的作用,“一方面固在于把许多著名作家的面目,或把许多我们所爱读的书本的最原来的式样,或把各书里所写的动人心肺的人物或其行事显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当然是大足以增高读者的兴趣的”,但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那些可靠的来源的插图里,意外的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的生活的情态”,因此,此书所附插图,有作家造像、书版式样、书中人物图像,还尽量搜罗各文学书里足以表现时代生活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类多从最可靠的来源复制”,且“珍秘的东西很不少”,有些图像来自于“世人所未见的孤本。”(《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郑振铎先生在此说明了他配图的类别和原则,十分精细。不管这些符不符合现代出版插图本学术著作的观念和原则,但既然你要与郑氏诸多经典的插图本著作相匹配,至少要先继承再说超越。否则,盲目地为了填补空白,很不严肃地出个插图本,很不严肃地弄一些插图,这是对郑振铎先生这部经典名著的不尊重,不但起不到弘扬的作用,反而是糟践了这部名著。

篇5:8、作文插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尝试用插图表现作文。

2、运用感悟、联想等方法进行作文的插图表现。

3、培养学会用形象感悟文字、文字创造形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艺术和文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用文本感悟形象,用简便的方式尝试插图表现。教学难点:文本形象的理解和感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字悟形,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下面请看黑板上几个字“山”“水”“苗”“鸟”,这几个字在你的头脑里有什么样的形象?(教师板书:山、水、苗、鸟。)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组成词。

(高山、花果山、黄山奇松、高山仰止、山重水复、水滴石穿、绿水长流、揠苗助长、鸟语花香等。)

师:谁能够把这几个字所表达的形象画下来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学生黑板前和台下尝试绘画,教师要给予点评表扬。

二、解读课题,明确意义

同学们能够通过字词画出有趣的形象,我们叫配图,如果运用这样的方法,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我们叫做作文插图。

出示定义——作文插图: 在文章中插入图加以形象理解,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作文插图”好吗?教师板书课题。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插图是什么样的?(1)出示文章片段一:

“水果拼盘”班长(采用单幅插图的形式)

我的班长叫魏舒婷。她有一头长长的头发,像春风吹拂柳条;两只又大又亮的眼睛,似两颗葡萄;她的鼻子像倒放的萝卜;嘴不说话时是樱桃小口;两只耳朵像二片橙子瓣;最可爱的是酒窝,一笑,酒窝就出现了,真好看„„

(2)出示文章片段二:

小猫历险记(自编童话故事)(采用多幅插图的形式)

在海边,一只小猫在钓鱼。可是,它钓了两个小时也没钓到鱼,小猫想:我真笨!下海里用网直接捞就行了,于是 “扑通”一声跳进了海里„„小猫在海里拼命挣扎,网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他随着海浪飘到了鲨鱼生活的地方,一头小鲨鱼看到了小猫,高兴得眉开眼笑,在鲨鱼张嘴的一瞬间,惊恐的小猫被一只出门旅游的海龟救了上来。

让学生根据文字解读插图或者让学生看插图对照文字,感悟作文插图的创作方法。

二、欣赏作品,文本通透

我们学习课文,为了很好地理解课文,在小学课本上有很多插图,我们看课外书籍,也会看到很多插图,许多作家和文学家也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画一些插图。下面同学们一起欣赏插图的精品。

(1)出示作品一:文学家的插图作品。

鲁迅作品

安徒生作品(丹麦)

泰戈尔作品(印度)

雨果作品(法国)

同学们看到文学家的作品,发现他们插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手段灵活,简便易行。

(2)出示作品二:古典名著插图作品。

师:下面出示第二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第一作品,它的是什么内容?是哪一部名著上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师:这幅作品用白描的方式表现,线条流畅,任务形象生动,运用了“春蚕吐丝描”。那么你们看画面的打斗激烈吗?采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式?(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西游记》 《西厢记》 《水浒传》 《朝阳沟》

其他三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找出基本的构图形式,如平行构图、“T”形构图等。师:同学们,我们名著的插图为了表现不同的场景意境,用了不同的构图方式,这样使插图更加生动,所使用的线条疏密有致,极具表现力。

板书:构图巧妙,线条生动。

(3)出示作品三:浏览学生作文插图作品。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可以尝试插图,有许多学生绘制了非常精美的插图,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制作,请同学们浏览欣赏。

第二课时

三、品读文章,尝试插画

刚才我们同学欣赏那么多漂亮的插图,你们有信心来尝试一下吗? 画一幅好的插图,需要认真品读文章的,老师出示课文片段: “刚进入‘海底世界’,就听见‘扑通’一声,啊!一条浑身闪着银光的大鱼飞跃起来,像‘鲤鱼跳龙门’!我定睛细看,它长得可真奇怪,身体又扁又长,背上长着扇状的鳍,嘴巴非常大,一双大眼睛闪着光亮„„”

1、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

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与形象、动作有关的关键词。

2、品味文字,设计形象

对每个关键词进行分析,运用夸张等绘画手法表现,教师作示范。

3、理解意境,深化形象

学生根据师生之间的交流分析,理解文本的具体表达意义,设计画面形象。

四、材料作文,创作插画

老师在网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想请我们同学研究一下,给这篇文章插图。多多奇遇记

“砰”!一声巨响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地上有一对狐狸躺在血泊中,小狐狸多多从此成了孤单的孩子。

多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双亲被面无表情的猎人粗鲁地拖走,内心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他面无血色地在森林里游荡,目光呆滞,神色迷茫,好似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他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被一股巨大的旋流吸了进去。

什么情况?多多睁眼一看,金色的墙,金色的门,金色的床,金色的地板„„总之,一切都是金色的。王冠!王冠!多多吓坏了,赶紧拿来面镜子。人,人脸,镜子里竟是张人脸。这时,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向他走来。他才想到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他连忙理理自己的衣服,中气十足地说:“有什么事吗?”“陛下,有位猎人要向您献上一对上好的狐皮。”“什么,狐皮?”多多吓了一跳,他忙跳下床,向大厅冲去。“这是小人献给您的狐皮。”猎人讨好地说。多多瞅了瞅来人,天哪!正是杀害多多父母的那个猎人。他强忍着泪水,郑重地接过那狐皮,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禁止人们捕杀狐狸。第二天,多多国王就颁布了禁止猎狐的命令,并且呼吁人们要注重生态平衡。

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人与动物和谐地生活着。(1)品文:说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2)悟境:感悟文章表达的内涵;

(3)达意:用自已擅长的方式进行创作。

五、学生作业,巡回辅导

篇6:堆雪人的插图作文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高高兴兴地向操场跑去。

小明和小红准备堆雪人。小明滚了一个小雪球,小红拿铲子铲了一堆雪,把小雪球放在雪堆的上面。小明说:“雪人不光要有雪,还要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比如眼睛和鼻子。”小红在一阶楼梯前找到了两个扣子,用来当作雪人的眼睛;小明从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根胡萝卜,用来当雪人的鼻子。雪人打了个喷嚏说:“好冷呀!”小红把自己的帽子戴在雪人的头上当做雪人的帽子:小明在自己的裤兜里摸到一个扣子,用来当雪人衣服的扣子。雪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个雪人堆好了,小明和小红围着雪人又蹦又跳。这时,打了上课铃,大家都站好了队,只留下雪人在角落里说:“谢谢你们呀,好朋友们!”

篇7:给课文配插图小学作文

老师正在教课文《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天气很闷,大家都打不起精神,我无聊得都要睡着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突发奇想给课文增添点色彩——画一幅插图。

我趴在桌上,用笔敲打着脑袋:“画哪个图案呢?就画最后小胖墩赢了吧!”想罢,我马上在空白处开始作画。先画小胖墩,小胖墩膀大腰粗,全身上下都是肥肉。他脸红彤彤的,全是汗,汗珠不停地顺着面颊流到身上,双手叉腰——终于打败了小嘎子,可以有他的`枪了!胖墩开心得嘴都合不拢了,看起来很神气,仿佛一下子高大了许多。

小嘎子跟小胖墩可不一样,他摔了个仰面朝天,立刻爬了起来,一只手按着地,另一只手生气地抖着,指着胖墩的鼻子,鼻子向外冒着白气,耳红面赤,牙齿咬得“咯咯”响。“你——”虽然很生气,但非常舍不得交出那把枪。

画好之后,我一看,胖墩儿不知怎么被我画得特别瘦,站在那儿,十分小,一点儿也不神气。胖墩应该胖乎乎的,怎么变成瘦骨如柴了?再看看小嘎子,呀!他怎么变肥了许多?躺在地上,一只手撑着地,一只手指着胖墩,显得笨头笨脑,他本来应该是十分灵活的呀。我竟然将他们俩画反了,小嘎子成了胖墩,胖墩儿成了小嘎子。我禁不住把头埋在抽屉里偷笑,也许,我在情感上期望小嘎子摔跤能赢吧。

篇8:插图作文

春姑娘来了。她送走冬天的冷气,带着温暖的风雨阳光,步入我们的校园。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把校园装饰得犹如天堂一般,美不胜收。

春姑娘来了。她送走冬天的冷气,带着温暖的风雨阳光,步入我们的校园。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把校园装饰得犹如天堂一般,美不胜收。

那操场上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和细雨的滋补下,仰起幼稚的小脑袋,笑盈盈地打着招呼:“春阿姨好,春雨、春风姐姐好!”朗朗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伴随着绵绵细雨,让人们的心情感到格外地舒服。

中午,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把学校的花园小区映射得像个天国,美丽极了。把旁边装饰豪华的学校科学楼映衬得好像天上宫殿。看,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比翼齐飞,一群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那样在空中比武。听,“唧唧唧”,是谁在叫?哦,是一群活泼机灵的小鸟,在那告别冬眠,萌发出小芽的大树上唱歌、比赛跳高跳远。放学了,同学们在这鸟语花香的环境里溜达,尽情地沐浴着温馨的阳光。教学楼前,有些同学已脱下厚长的衣服,玩起抛沙包的游戏。

早上,校园里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一阵阵拂面的春风,一习习醉人的花香,使人陶醉。教学楼旁边的大树上,躲藏着数百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唱着歌,似呼是跟同学们比一比谁的声音动听。路边的小树抱着春雨给他的礼物,怀念着白天与阳光相聚的时光,伴着夜雾屈壮地成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天上的星星公主闪烁着小眼睛,好像在问:“他们是在开晚会吗?为什么不请我呀?”

篇9:《插图的艺术》教案

课题:插图的艺术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二年级上册册第三课

一、教材分析

文学与图像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是文学作品里的绘画——插图。绘画依赖于视觉来创造、感受和欣赏对象,其形象是直观地表示在欣赏者眼前,它把过去和未来凝聚在某一瞬间,是一种在二度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的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而文学则是借助语言文字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整个事件、动作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文学是一种动态的艺术,读者是通过文字利用想象间接地感知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从阅读层面上讲,插图是文学作品文字的一种视觉感知补充,它给读者本身增加形式上的美感。插图往往是对文学作品中的高潮片段的反映,是画家在忠于原作文字的描述和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和构图创作出与文字形象相统一的艺术形象。倾注了画者情感的插图无疑赋予了文学作品新的空间和力量。文字和图像的搭配不是单纯的解说,而是相得益彰的互补,很多文学作品由于有了插图,作品艺术价值的品位得到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插图能够从另一当面表现出文本的内涵。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的内容是认识插图艺术的特征,学习为文学作品尝试创作一幅插图,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对课文文字的理解程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优秀的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阅读书籍的兴趣,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还可以把书籍的可读性与可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书籍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

本课学习集语文知识和美术知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造型意识和应用价值,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课本提供的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学书籍插图的作品,认识到插图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素描的、水墨的、水彩的、版画的、油画的等,也认识到很多体裁的文学书籍都可以为之配上插图,如小说、童话、诗歌等。从学过的语文课本里选出一篇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为之作插图,即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插图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以及文字与图像的互补性的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学习为文学作品设计创作插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插图作品的艺术性,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插图,认识插图的表现形式、方法和艺术价值;综合美术知识,结合语文课文的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插图,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锻炼绘画的综合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认识文字与图像在文学作品中的互补性和插图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插图作品的独特创意及形象造型的艺术性。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用具:教材。

(二)学生用具:课本。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第一课时:

1、读书导入,感受文学与美术的艺术性。

教师朗读一两段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段落供学生欣赏、竞猜,猜猜老师朗读 的是什么书中的段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述文学作品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愿望。教师拿出同一书名两个版本的图书:一本有插图,另一本没有插图,并将这 两本书给学生传看,让学生感受两个版本的不同。

教师就直观性提问题,学生当场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文字与图像的内在联系。

3、插图的艺术(板书)

2、欣赏优秀的插图作品 欣赏课本提供的插图作品,引导学生对某一幅插图作品进行评述。教师阶段小结。

3、合作学习,发表自己对插图作品研究探索的结果,学生讨论、发言。

4、掌握插图设计的方法步骤:教师出示自己所作的插图范作,讲解创作的过程 A. 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非常喜欢的一篇文学作品作插图的依据; B. 找出文章描写比较精彩的情景作插图的文字脚本; C. 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插图的文字脚本; D. 根据文字脚本进行插图的形象构思; E. 把构思用绘画工具画在纸面上;

F. 对作品进行着色加工,直至满意完成。

5、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本课时用以插图创作。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从各方面对插图都有了认识,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插图学习。

教学程序如下: A、简要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知识; B、指导学生选择需要作插图的文章; C、指导学生进行插图草图创作; D、对插图进行勾线或上色; E、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F、全课总结。

六、课堂小结:

总结:我们刚刚初略的了解书法的整个演变过程,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欣赏各个朝代和书体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文字的文化内涵和我们中国历史的底蕴,我们处在一个键盘的时代,但是也要重视我们的艺术瑰宝。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多练字、写字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七、板书设计:

篇10:插图规范

1.1图序

插图应有图序,使用阿拉伯数字码,全文插图连续编码;分图也应标图序,使用(a),(b),(c)…字母码。

1.2图题

插图应有中英文图题,中英文图题含义应一致。分图图题只用英文标注于图注中。

1.3标值和标值线

坐标轴两端均应有标值和标值短线,标值应圆整、疏密均匀,标值短线应与轴垂直向内,不应太长、太密;由标值大小明确表述坐标轴增量的方向,不画箭头。

1.4标目

标目格式为:量名称(或符号)/单位符号,不应缺少单位。量名称用英文标注,一般不使用缩写字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标注,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标注。应使用规范的量、单位和符号。

1.5图注

如果插图中需要标注较多的文字说明,应把需要说明的文字用序号(1),(2),(3)…代替注于图面上,然后把序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以图注的形式注于图下,图注序号与内容间空半个字距。有多条曲线时也用(1),(2),(3)…标注,并加图注;但实验装置图、实验流程图中的装置编号用1,2,3…标注,并加图注,装置编号与装置名称间用“—”线。图注用英文表述,图注与图注之间用分号,最后不用句号。图注的排版应清晰、明确。

1.6其他

图内文字用英文著录,图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大图内不能套用小图。插图的长、宽比例要适宜。各类图的规范

2.1简易函数图

有横、纵坐标轴,有标值和标目,有边框。函数图内曲线或折线一般不应超出实验点外,确实需要超出的,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坐标轴上相同的距离应代表相同的标值大小。

2.2谱图

只有横坐标轴及其标值与标目,无纵坐标轴及其标值与标目,无边框。谱图图题中不应缺少谱名,谱名采用英文缩写名称, 英文缩写名称的含义应在正文中说明。

2.3照片图

应标注有标尺或放大倍数;应附原照片而不是复印件。

2.4流程图

实验过程框图、程序框图等流程图应有表明过程动向的箭头。

2.5示意图

篇11:小学课文插图

司马光砸缸

翠鸟

挑山工

沟桥的狮子

琥珀 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改,就改,《咱家还缺啥》?

蟋蟀的家

毕昇

打碗碗花

我的父亲李

大钊

吃墨水

铁牛

骆驼和羊

金色的鱼钩

让我们荡起双桨

倔强的小红军

马踏飞燕

珍贵的教科书

曹冲称象

我家的猫

1,乌鸦喝水...呵呵..好经典.2,落花生

3,完璧归赵....4,景阳冈...嘿嘿

那时候老师也没有说过老虎是保护动物来着....5,这个叫什么?不记得了...大概是讲美术课画杨桃,不同角度观察,画出来的画不同...6,皇帝的新装...现在想想..这样的故事似乎一直在上演...7,猴子捞月...8,老版喜洋洋与灰太狼....哈哈..9,小壁虎找尾巴....10,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嘿嘿.....现在还能背..11,骆驼和羊...还记得寓意: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为各自的高矮,而相互歧视。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因为自己能做某种事情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做某种事情而垂头丧气。

12,司马光砸缸...13,这个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大概是说一个老人捕到一条神鱼,鱼求老人放过它,它能满足老人的任何愿望,但是老人的妻子太贪心,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14,狼牙山五壮士...学了这个文章之后,就爱上了枪战片...15,达芬奇画鸡蛋...16,好像叫 雨中情...不知对不对..17,初冬~当时真是羡慕他们,可以大吃柿子...18,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 狗吃肉 奥特曼打小怪兽

19,难忘的泼水节? 是讲周总理的哦...20,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俊不俊。” 一会儿把姑娘领来了。

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

说完,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一徒弟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又将她另一徒弟投进河里...21,少年闰土...嘿嘿..22,丰碑...军需处长——长征不怕远征难!

23,这个应该都记得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4,让我们荡起双桨...还学过唱同名歌曲呢..2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6,小摄影师..27,夜莺的歌声...外国版的放牛娃?

28,苦柚..29,凡卡 写信给爷爷的凡卡,连地址都不知道..不知道他爷爷现在收到没..30,她是我的朋友...好伟大的童鞋..3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3,挑山工...34,珍贵的教科书..小时候特别感动,非常热爱教科书!

35,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童鞋..36,曹冲称象...天才的小童鞋...38,倔强的小红军

篇12:空间说说插图唯美

2.说实话我还是喜欢一个人睡 我怕我在你旁边 一个晚上要醒过来望你好几回

3.跟我一起喊 爱国爱党爱鸡涌.

4.我谈过最长的恋爱,就是自恋,我爱自己,没有情敌

5.我以前很瘦 未来也很瘦 所以我现在先胖一段时间 不然人生不圆满

6.如果你正在读这段话就说明你喜欢我 如果想否认 那你为什么还在读

7.能自己百度到的还来问我,你说你不是喜欢我是什么。

8.我有一种价值连城的车 它叫购物车

9.你爱理不理的态度告诉我 即使想你了也不要去找你

10.互相惦记的两个人 不会错过

11.有些人或事 不会恨也不会去原谅.

12.道理我都懂 可我还是想难过一会儿.

13.我们不要和好了,我也不要再追着你跑了。

14.想杀了你身边的所有女孩子,你别怕,我认真的

篇13:语文插图妙用

插图,顾名思义,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它们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把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小学生尤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插图所吸引。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老师充分发掘,就能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那么如何有效运用插图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

与文本内容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灵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揠苗助长》中的插图,图中农夫在田里弯着腰忙碌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学生们提出质疑:禾苗已经长在了地里,农夫究竟还在忙些什么呢?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学生在质疑中迅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读完文章,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插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到农夫的高兴其实为时过早,我们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运用插图,配合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小学生对画面的感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趋势,结合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我在教古诗《夜书所见》时,先指导学生看图:

师: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

生:这是秋季的一个夜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图上的梧桐树结了一个个小果子,我知道只有到了秋天梧桐树才会结果。

生2:图上两个男孩打着一盏小灯笼,说明是晚上。

生3:从两个男孩穿的衣服上也可以看出是秋季。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图上两个男孩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打着灯笼玩蟋蟀。

师:在哪个地方?

生:在篱笆旁,图上画了两排篱笆。

师:透过这幅插图,我们也可以猜想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内容了。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通过结合插图提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很好地吸引到学习古诗的内容上来,同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运用插图,训练朗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课本上,许多精美的插图都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经典的一幕,学生对这些插图很感兴趣。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插图,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如情境,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鼓舞,受到感染。当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形象感知后,再进行朗读,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第八次》时,就有这样的感受。

《第八次》中,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深受感动。文中用了这样一段话作了描述: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为了让学生切实领会王子的那份“感动”,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

师:王子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

生1:激动。

生2:严肃。

生3:充满信心。

师:他有什么样的动作?

生:握紧左拳。

师:此时王子还灰心吗?为什么?

生:不灰心,握紧的拳头和激动的表情说明他已经被深深感动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信心地读好这段话。

在朗读的时候,学生们都异常专注,他们的表情都是那么严肃。在读到“喊道”的时候,全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握紧了左拳,用他们稚嫩的声音喊出了“我也要干第八次”。那一刻,我也被学生的认真劲感动了。

四、运用插图,发展个性,引发思维。

配合插图模仿,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讲《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他们模仿,让他们自由地想象。“ 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这三个小动物的,那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我刚提问完,就有学生举手了。“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找得真准确,我们来看插图,图上能看出来吗?”“能。”“谁能看着插图,模仿土地爷爷笑给大家听听呢?”图上土地爷爷捋着胡须正张着嘴哈哈大笑。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模仿。只见他空握右手,放在嘴巴下,做出捋胡须的样子。“哈哈哈”,模仿得活灵活现。我心里暗暗叫好。在讲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态度时,我也让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老人会对小牛说什么呢?“小牛,你真节俭。”“小牛,你真会过日子。”„„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可见,借助插图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五、运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林则徐的塑像,在引导学生细致捕捉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中自己看到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说说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在学生看、想、说的基础上,既加深了学生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运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第四节尤为重要。在背诵前,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一想:描写了哪些景物,从中可以看出原野怎么样?从图上学生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种景物: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而这一节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通过看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层次,记忆课文内容。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文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篇14:寓言故事插图

它在某次飞行比赛中,获得冠军,俱乐部负责人授与它金质奖章。

它沾沾自喜地把奖章挂在翅膀上,从此不再练习飞行。

后来,在一次飞行中,竟被老鹰捕食。

上一篇:优美散文:经历过忧伤下一篇:两江镇党员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