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22-09-11

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适应考试的需要, 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类型题, 以达到熟练程度, 在课堂上依样画葫芦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判断、操作过程等的描述, 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思维。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全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使之解题时想、说、做三结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趣味性、新奇性的情境, 使学生想用语言表达

好的数学教学莫过于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越浓厚、越稳定, 就越能发展其对数学学习的高度集中。没有学习兴趣, 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久而久之, 就会对这门功课感到厌烦, 甚至不去完成本门功课的作业, 以至于成绩越来越差。因此,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努力创设趣味性、新奇性的情境, 使人情绪兴奋, 注意力集中,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大胆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把自己对知识领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 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地讲解, 科学地练习,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 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互相交流, 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以提高教学实效。

比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不变的特性时, 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只猴子骑在自行车上玩耍, 悠闲自在, 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 自行车上哪部分是三角形。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回答“三角架”。教师又问:“为什么自行车上压载重物不会变形?”学生就会集中精力, 认真地想, 开展讨论, 最后总结出它有三角架支撑, 得出三角形不变的特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他人的自尊, 多表扬鼓励, 使学生敢用语言表达

小学生的自尊不亚于好胜心, 一定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 马上就加以否定, 并带有责备态度,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自卑, 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 多表扬鼓励, 不责备、不鄙视他们, 使他们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谈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 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偶数都是合数?让学生判断。问题一提出, 立即有学生表示肯定的说:“正确的”, 也有学生表示反对说:“不正确”, 于是矛盾揭开了, 接着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 教师就不要急于作出评价, 而是充分肯定这些同学大胆发言的积极性, 然后分别出示偶数与和数的概念。接着在偶数中取“2”, 根据和数的意义进行分析, 让学生明白“2”虽然是偶数, 但不是和数的质数。最后都作出了否定的判定, 再让同桌学生相互说出理由。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别与理解, 同时由于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 以后回答问题也一定会更加积极。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指导启发, 使学生善于用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 特别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知道这样想, 特别是不同类型的题目语言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 为了使学生善于用语言表达各类型的题目, 针对不同类型教学的特点, 我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

1、在概念、判断、推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在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概念时, 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例如:叙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时。不能漏掉其中的“只”字, 否则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都归入梯形了。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 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

运用概念, 进行判断、推理是培养学生有根据, 有条理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依赖于语言训练完成的。比如:要证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就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以及1的约数只有1, 把三者加以分析比较, 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在计算教学中,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低年级学生, 在计算时, 一般多注重运算的结果, 而忽视了算理, 这样容易死记硬背;在中高年级, 学生计算时重视常规计算, 而忽视了知识的灵活运用, 因而计算繁琐, 错误率高。因此, 对学生加强计算时, 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计算步骤及方法, 有利于克服上述的问题, 同时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也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比如, 教学“8+5”时, 可叙述为:8+2得10, 所以把5分成2和3, 8+2得10, 再加上3得13, 所以8+5得13。这样完整条理化的叙述, 进一步渗透了加法的意义,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操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有很多概念、推理都是通过操作过后, 学生概括总结出来的。在操作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已的实践, 把观察的现象用语言有条理地科学地表达出来。比如:在推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 就要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推导, 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引导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既让学生锻炼了能力, 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在应用题教学中,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时, 可以说:“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而当中的哪个条件不知道, 可以根据题里的哪些条件去求”。或者说:“题里已知什么条件, 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看到应用题, 就不再愁了。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我国企业税务筹划问题下一篇:基于互联背景下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