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2024-05-08

成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篇1:成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成都市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要求和四川省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质量管控,地名普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共普查11大类地名12万多个,历史地名4100多个,采集地名地理坐标信息30万余条,收集多媒体信息25万余份,填写地名登记表18万多张,标绘工作图11000余幅,修测成果图529幅,完成入库地名数据127100多条。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扎实有效组织推进普查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市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地名普查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成立了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委、市公安局等25个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部门联系协调工作机制。成都市所辖区(市)县也相应成立了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确定了地名普查工作联络员,建立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工作组织网络。全市有专兼职普查人员1500余人,为地名普查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1

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市与区(市)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与乡镇(街道)和部门分别签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普查工作目标纳入市级部门、区(市)县政府和乡镇(街道)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二、明确任务,统筹安排

为确保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制定了《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查任务、普查原则、普查组织、普查时间节点安排及普查方法步骤等。由于成都市幅员面积较大,此次地名普查的外业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等以区(市)县为单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为统一我市地名普查的技术标准,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对普查信息采集、普查数据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积极协调市规划部门,将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图统一打印配发给各区(市)县。

三、开展培训,提升能力

地名普查工作专业性强,为提高外业测量采集质量和内业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成都市结合实际,通过邀请地名专家和有试点地区普查经验的专业人员授课,举办讲座、学习考察试点地区工作经验等形式,分别就地名普查的组织实施、信息采集操作流程、外业工作难点要点、保密工作要求等内容组织了20多期专题培训。各区(市)县也对二普办、作业单位、监理单位专职工作人员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地名普查人员进行了多层次培 2 训。全市共组织各类培训会330多场,参加培训人员6300余人次,提升了普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为完成普查任务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保障,确保进度

一是加强宣传保障。为给地名普查营造良好氛围,成都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名普查宣传。先后在《成都日报》等市级媒体上进行了相关专题报道;印制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画1万余册(幅);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开展宣传,并通过四川手机报、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区划地名网站、LED显示屏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各区(市)县也通过有线电视、报纸、网站宣传以及横幅、宣传画进社区等多种方式进行普查宣传,向公众传达地名普查信息,扩大地名普查社会影响力,确保普查外业调查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二是资金保障。地名普查专业性强,成都市采取借助社会力量以区(市)县为单位购买服务,因此资金保障非常到位。同时,将四川省民政厅下达成都市地名普查专项补助资金,按照财力因素和服务对象因素及普查绩效因素等作为测算分配指标,及时向各区(市)县进行了划拨。

五、实行两级监理,严格质量管控

为保证地名普查质量,依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办法》、《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管理办法》,一是建立了市、县两级地名普查监理机制。成都市地名普查办通过比选招标,确定地名普查监理服务商,对各区(市)县普查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工作流程、保密措施等开展监理。各区(市)县也通3

过购买服务开展了普查质量监理,确保普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二是加强了督促检查,建立月督查、季通报制度。针对普查各个节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督查和现场指导工作,尤其对保密工作、外业调查、地名属性数据填写等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普查中共计开展现场督查37次、上报督查信息30条、下发意见反馈22篇、印发通报8期。

六、统筹安排部署,开展核查验收

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办法》,成都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核查方案》和《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核查规范》,市普查办组成市级核查验收组,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的8个方面,采取实地查验、现场核实、逐项计分等方式,对各区(市)县地名普查工作进行了核查验收。通过区(市)自查、市级核查、区(市)县整改完善和复核等三上三下核查验收,确保成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边普查边转化,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坚持按照“边普查边转化”的原则,制定了《成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2015-2020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不断推进地名工作规范化建设。一是出台了《成都市地名管理条例》,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地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建设。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名规划体系,制定了《成都市地名总体规划》,编制了突出地方特色的地名分区 4 规划方案。三是组织开展了《成都市地名录》、《成都地名故事》、《成都市历史文化地图》、《成都市行政区划图》等以及区(市)县级“图录典志”的编纂。四是开展了地名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成都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下,对二普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建库,建设以电子地图为依托的地名可视化、层次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地名信息和规划地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对接,开展地名社会查询、部门共享等公共服务。五是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成都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标准化处理地名903个,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六是在全市设置文化地标380多座,已上报蒲江县“千年古县”和金堂县五凤镇、龙泉驿区洛带镇“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论证申报材料。

篇2:成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各村(社区):

为做好全镇地名普查工作,现将各村(社区)辖区范围内的地名目录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核实和更新。

主要工作是:

1、核实地名目录的“标准名称”是否正确?是否属于你辖区范围内?名称有误的,请在原处改正。

2、对于不存在的地名或以前使用现在不使用的地名,请直接从目录中删除或在原处更新。

3、对属于你辖区范围内的河流、桥梁、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纪念地、旅游景点、广场、事业单位、楼盘等地名,如目录中遗漏的请添加上去。

4、已申报命名的街、路名由镇社会事务办统一填报。有关要求:

地名普查是一项基础性、群众性的工作,有利于社会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长久性的影响。各村(社区)要认真重视,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原始的地名目录主要是根据《道滘镇志》、道滘地图初步筛选出来的,难免有很多错漏的地方。可以通过组织辖区内对村史、对村地形地理、对村内建筑比较熟悉的退休干部党员或村民召开座谈会,认真梳理核查辖区内的重要地名。

地名目录修改更新后,请于11月2号前将电子版报社会事务办。

道滘镇社会事务办

篇3:成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1 福建省海岛概况

福建省是我国海岛大省, 海岛数量在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 仅次于浙江省。依据1991年出版的《福建省海域地名志》[1], 全省海域地理实体共计5 598个 (表1) 。

福建省海湾众多, 岸线曲折, 海岛开发总体程度不高, 尤其是远离大陆的无居民海岛开发程度较低, 但是靠近大陆的一些无居民海岛和有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程度较高[2]。海湾内良好的避风条件和优良的水质条件, 使近陆海岛周边分布出现了许多围垦养殖区, 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一些海岛甚至被围在围垦区内, 这为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 随着我国海洋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福建省在海岛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海岛地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其中, 存在着有岛无名、有名无岛、多岛同名、岛名称不规范以及岛体与名称不对应等诸多问题, 无法满足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需求。通过本次全省海岛地名普查, 查清福建省海岛地理实体及名称, 对尚未命名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对重要海岛设置地名标志, 对消失海岛实地调查落实并按规定注销, 进而全面掌握福建省海岛地理实体名称的基本情况, 对提升福建省在海岛地名管理的服务能力, 促进福建海洋事业发展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试点遇到的问题

福建省海岛地名普查工作以厦门市和福州市的福清市 (县级市) 为试点开展普查工作, 以海岛地理实体为主要普查对象。笔者以福清市的海岛地名普查工作为基础分析福建省海岛地名普查工作的一些典型问题。

福清市属于福州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 与平潭岛隔海坛海峡相望, 南接莆田市, 北接福州市的长乐市。根据下发的调查目录, 该市需现场调查海岛222个, 实际现场调查230个海岛, 其中8个为新发现海岛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福清市的堤连岛、堤内岛数量较多, 占到海岛总数量的1/4多, 有19个海岛已被炸岛消失, 情况较为复杂。

由于福建省海岛特征复杂, 在调查中对于海岛的界定、数量的认定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 下面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2.1 堤连岛和堤内岛

由于福清市湾澳内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 很多近陆海岛周边建有大量的围垦养殖区, 因此出现了许多堤连岛, 甚至堤内岛, 如图1中的1#岛。《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规定, “以填海连岛方式将海岛与大陆相连的, 连岛部分占该海岛岸线比例大于1/4时, 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按照此要求, 很多堤连岛不能再作为海岛处理, 需作为陆地。福建省目前全省海岸线修测已经结束, 海岸线修测成果已于2008年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外公布, 围垦区附近的海岸线基本划定为围垦区向陆一侧, 如图1中的海岸线和2#岛。因此, 若按照《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的要求将连岛岸线比例大于1/4的堤连岛和堤内岛划为陆地, 将与岸线修测成果存在一定的矛盾, 为今后的海岛管理与开发带来困难。

堤内岛, 孤立于围垦区内, 根据《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规定, “海岛, 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应将其认定为海岛。但是这些堤内岛四面只有在养殖户放水时才被海水包围, 是否将其作为海岛也是在困扰普查工作者的一个问题。

2.2 海岛的认定

根据《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规定, “海岛, 是指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按照此原则在界定独立海岛周边分布有大量高潮出露的岩石时存在较大的争议。

福清市的海岛岩性多为花岗岩, 造岛时周边多发育有明礁、干出礁、暗礁, 如果严格按照此《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中的定义, 在独立的大海岛周边的明礁应列为单独海岛, 如图1中3#岛周边的明礁, 这样无疑会增加福清市海岛数量, 但这些新增加海岛从海岛资源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同时为今后的海岛命名、开发、利用和审批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2.3 海岛数量的确定

(1)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海区, 受地形、潮汐、波浪的综合作用, 在两个距离较近的岛之间形成连岛沙坝将两岛连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连岛沙坝的成长, 连岛沙坝在高潮时亦能漏出水面, 此类海岛数量如何确定, 是合并为一个岛还是仍然作为两个岛分别计算数量, 较难确定, 如图1中的2#岛与3#岛。

(2) 在一些距离较近的海岛, 为了得到较好或较大面积的避风水域以用于养殖, 海岛之间通过修筑石堤相连, 此类海岛的数量如何确定也是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图1中的4#岛与5#岛。

2.4 海岛的存在与消失认定

在海岛的开发与利用中, 由于之前对海岛保护与管理制度的缺失, 对海岛的开发处于较为粗放的状态, 使海岛的原始地形地貌完全被改变。在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实地调查中发现, 某些海岛被炸然后整平, 利用其岩石平台进行生产活动;某些海岛整体被炸, 但仍残留一些基岩礁盘, 并在礁盘的基础上修筑人工构筑物;某些海岛直接被填至地下, 现场完全无岛屿痕迹, 只能通过调访获取其原始资料。这些被完全改变了地形地貌的海岛, 如何判定其为存在还是消失, 开发到何种程度为仍然存在, 开发到何种程度即为消失, 由于此问题与海岛的认定及今后的保护与管理密切相关, 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 普查工作中尺度难以把握。

2.5 名称标准化

根据有关要求, 海岛名称不符合命名规则的需进行名称标准化, 标准化原则中有一条为“全省海岛不重名”。由于此次海岛地名普查涉及范围广, 许多小的地理实体重名率很高, 这对于名称标准化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海岛的很多现有名称是根据其外形、地貌特征和位置特征等特点以及当地地方方言进行命名的, 且已被当地群众广泛接受, 如果改动量过大, 会使群众今后对海岛标准名称的认知大打折扣, 不利于推广使用;同时, 由于此原则的限制, 名称的标准化工作只能待全省的地名普查工作资料统计结束后才能开展, 使现有的名称标准化工作停滞不前。

3 建议

针对在福清市海岛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应对上述问题。

(1) 对于堤连岛、堤内岛周边仍然有海水存在的, 可仍然作为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但在今后海岛开发管理上应作为个案处理, 这些海岛实际上已经部分改变属性, 其开发利用方向将随围垦区的功能确定;对于围堤内已经填海造地或者海岛大部分与陆地相接的, 建议不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统计, 以便于进行管理, 但应与海岸线相协调, 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2) 对于独立大岛周边距离近且退潮时同属一个干出礁范围的明礁, 建议不作为海岛地理实体, 而与大岛作为一个地理实体处理;距离较远且退潮时不同属一个干出礁范围的明礁, 可单独作为一个海岛地理实体。建议由全国海岛地名普查技术负责单位规定, 以便于统计标准的统一。

(3) 对于两个海岛距离很近, 底部有自然形成礁盘或沙坝连接的, 建议作为一个海岛地理实体处理, 以面积大的海岛名称作为合并后海岛名称;对于通过人工堤坝将海岛连接的, 建议仍然将海岛独立计算数量。

(4) 被完全改变地形地貌的海岛的存在与消失尺度较难把握的, 建议大潮时不具备海岛特征的地理实体均将其注销, 作为已消失的海岛。

(5) 建议在名称标准化时, 标准降低为县级市内不重名, 这样可大大降低标准名称的推广难度, 又能保留许多具有丰富含义的原有名称。

普查遇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全国海岛地名普查工作手册》难以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 在前期的规程编写时未能将各种复杂的情况列入其中, 因此, 待海岛地名普查的更详细的工作手册制定后, 诸多问题应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地名学研究会.福建省海域地名志[M].广西:广西地图出版社, 1991.

篇4: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XX〕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XX〕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二)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因地制宜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注重业务培训,力求科学规范。分三个层面,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市地名普查办的技术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规程、数据库安装、资料采集、地图标绘方法等为期一周的培训。其次召开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对地名普查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由各镇、街道组织对镇、村普查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市地名普查办的派员指导授课,共举办13期次,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普查办分5个组分片对应指导,深入镇、村,及时解决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的资料通过u盘下发各地作为参考资料,制作样表以供借鉴。树立样板,重点指导龙山镇、宗汉街道开展普查;典型引路,分东、西二片分别召开现场交流推进会,交流经验做法,督促推进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省、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篇5:乡镇地名普查工作计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闽政办〔20xx〕 112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南政办〔20xx〕 120号)、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南地名普查组发〔20xx〕 1号)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具体为: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

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普查从20xx 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机构。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11月底前,召开地名普查业务会议。

4、组织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普查业务骨干培训。 12月底前,完成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6年12月):

1、收集资料(20xx年1月至4月):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编写地名普查目录、绘制普查工作图、制定地名普查登记表。

2、实地踏勘(20xx年5月至12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3、标准化处理(20xx6年1月至3月):根据国家和省上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4、地名标志设置(20xx6年3月至5月):依据国家有关地名标准,对应设未设的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5、数据库建设(20xx6年6月至9月):完成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县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6、普查成果制作(20xx6年10月至12月):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三)验收上报阶段(20xx7年1月至6月):

1、逐级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 1月至3月,完成普查成果自查工作;3月至5月,做好迎接县、市级核查工作;5月至6月,准备好普查成果省级验收工作。在逐级验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边验收边复查。

2、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普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四)完善扩展阶段(20xx7年7月至12月):

1、迎接验收。迎接国家“二普”办对“二普”成果抽查。

2、汇集成果。县、镇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3、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设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三、普查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责任,精心筹划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特别是已有的资料、信息、数据要及时、准确提供。

(二)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要边普查边复核,并实施分类按责管理,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对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承担地名普查的实体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和保密资质。

(三)健全普查队伍。要专门抽调精干的人员负责“二普”工作,并送往上级进行“二普”工作培训或自行培训。在地名普查期间,各村要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

(四)广泛开展宣传。各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和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普查范围

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涵盖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有以下相关信息。

(一)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会居委会)。

(三)交通运输设施名称。

(四)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五)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渠、堤坝、发电站)。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7月15日—7月25日,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7月25日—8月5日,搜集资料,调查摸底,填报表格。

第三阶段:8月5日—8月25日,收集表格,登记勘测。

第四阶段:8月25日—9月15日,网上录入信息。

第五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班,一把手负总责,专班专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

(二)切实认真负责。操作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实地,了解实情。

(三)确保工作进度。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地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把握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镇普查办,及时提供数据,交流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年机关单位保密普查工作计划

2.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计划

3.2016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计划

篇6:经济普查工作先进材料

——河南省 xxxxxxxx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材料

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xxx在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在区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国务院、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技术要求,经过镇、村和辖区各单位的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完成了基本单位清查和普查的各项 准备工作、普查登记、普查数据上报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做到了普有所为、查有其效。

一、建立机构,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008年9月份,xxx镇下发了《关于做好我镇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x任组长,镇人大主席xxx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工业办主任xxx兼任办公室主任。镇工业办全体人员纳入镇经普办。各村经济普查机构随即组建,成立了领导小组,配齐了村级普查员。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镇村两级经普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经普办人员职责,从而使全镇经济普查工作网络得以建立和健全,为全镇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和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保障。

xxx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普查的有关要求和重要意义,坚持将宣传贯穿经济普查工作全过程。全镇在各个显著位置和行政村主要街道悬挂横幅20条、出动宣传车1辆、发放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印刷的宣传画60余幅、《xxx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通知》60余张,各企业每家挂横幅1条;并在镇政府所在地设立了重点宣传站点,向过往的行人发放宣传材料。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在xx村举办了宣传高潮日活动,镇村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深入到辖区单位广为宣传经济普查,以加深群众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广泛深入的宣传真正使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为全镇经济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经费落实,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前行”,工作经费的落实和到位是经济普查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依据区经普办有关工作精神,镇经普办列出了经济普查经费预算表,附详细报告,呈送镇领导,取得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镇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镇领导在财力上对经济普查给予倾斜,实行实报实销,以保障工作质量。在工作经费落实以后,镇经普办实现了机构、经费、工作条件、办公条件“四落实”,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从而为经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四、统一部署,为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工作做好业务保障。

xxx镇将经济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全镇统一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一是组建镇村两级普查机构,把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抽调到镇村两级经普办,任工作人员和普查员。二是积极组织普查员参加市、区举办的业务培训,迅速提升普查员业务素质。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积极参加市、区、镇组织的业务培训。三是按照现行的村委会的范围合理划分普查区,绘制普查区地图。四是做好基本单位清查。我们一方面组织普查员进行地毯式清查,另一方面将清查结果与区经普办整理反馈的全镇基本单位清查库资料对照。对于清查中没有找到的单位,写出书面说明;对于新组建的单位添加到清查库中,务必做到不重不漏不错登。五是把好普查表填报质量关。基本单位清查阶段所有的普查表,须经村普查员、镇普查指导员层层审核把关、签字后,才由镇经普办指定的人员签收,保证了清查数据准确无误;普查登记阶段,xxx镇通过村普查员送达和镇经普办电话催交、深入钉子户做工作,甚至给钉子户送达《催交通知书》等多种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加班加点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全镇xx家法人单位、xx家产业活动单位的正式普查表收齐,呈报至区经普办。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减负工作下一篇:syb培训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