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2024-04-12

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通用9篇)

篇1: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有关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区、盟)、县(市、市辖区)四级数据库组成,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国家级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数据,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

篇2: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二)更新、补充、修改数据;

(三)按时限报送数据;

(四)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五)硬件设备配置及管理维护;

(六)软件研发、配备、升级及运行维护;

(七)数据管理和应用;

(八)安全保密管理。

第四条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运行管理执行以下标准:

(一)《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l8521—);

(二)《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1 号;

(三)《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指导意见》(民办发〔〕4号);

(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和地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更新维护、运行管理、开发应用及配套建设。

第六条 民政部负责制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发应用各种比例尺的图形库数据;组织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软件升级;省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上报数据审核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负责国家数据库数据的汇总、修改、管理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第七条 省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上报数据审核、督促检查;本级数据库数据的修改、关联、汇总上报、管理应用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第八条 市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县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上报数据审核、检查验收;本级数据库数据的采集、录(导)入、修改、关联、核对、汇总上报、管理应用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第九条 县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修改、关联、核对、汇总上报、管理应用,业务培训及安全保密等工作。

第三章 数据采集、更新、报送

第十条 数据库数据分为专题地名和行政区划属性数据、空间图形数据和多媒体数据。

(一)专题地名和行政区划属性数据是指反映地名、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的文字、数字等相关数据。

1.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地理位置及附属信息。自然地理实体包括海域、水系、陆地地形等;人文地理实体包括各级行政区域及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水力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与旅游胜地、建筑物、单位等。

2.行政区划:包括行政区划概况、沿革、人口、面积、经济、城建等数据。

3.行政区域界线:包括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界桩登记表、界线联检成果及会议纪要,边界纠纷处理协议,平安边界建设成果等。

(二)空间图形数据是指不同比例尺的矢量地图和遥感影像、行政区域界线矢量数据;地名标志、界桩等矢量数据。

(三)多媒体数据是指描述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界桩的图像、视频、音频等数据;描述界线的有关文件扫描图等。

第十一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地名和区划数据采集机制,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时限要求,统一做好数据采集、入库工作。

第十二条 数据更新坚持准确规范、上下联动的原则。数据发生变更的,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更新工作,县级主管部门每年1、4、7、10月,市级主管部门每年2、5、8、11月,省级主管部门每年6、12月分别将更新数据汇总审核后以安全方式报送。

第十三条 数据增加、修改、更新、删除,应当履行审批备案制度,由审批的主管部门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永久保存。

第四章 数据共享使用

第十四条 地名和区划数据分为基础数据、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分别按不同权限、面向不同对象、以不同形式进行共享使用。

第十五条 基础数据是指数据库内的全部数据,主要面向民政系统(地名主管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在专用计算机或内部保密专网上共享或以文件交换方式提供使用,与政务网、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

第十六条 政务数据是指经筛选并通过保密审核的数据,主要面向政府部门,供浏览查阅,不能下载保存,不同用户授予不同权限,使用环境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第十七条 公共数据是指经筛选并脱密处理的数据,面向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问路电话、触摸屏等平台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须依程序审批后共享使用,具体程序为:

(一)主管部门结合地名更新和公共服务需求,定期编制地名和区划数据共享目录,并通过公共平台或门户网站公布共享目录、使用权限、共享方式及相关要求;

(二)使用部门对照目录,根据需要向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明确使用目的、数据范围、有关需求等内容;

(三)主管部门审查后,经过脱密处理,授权使用部门使用并对其进行监督。

第五章 运行维护

第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须配备数据采集设备、专用保密计算机及存储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专用机房及监控、防水、防火、防尘、防电磁、防辐射、防雷击等配套设施,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并制定故障恢复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十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安全访问权限控制措施,严格执行身份验证制度,防止未经授权用户访问数据库。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对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改操作。确需后台操作的,必须经批准,并事先对数据库进行备份,详细记录数据更改情况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安全存储机制,保证数据安全,每年6、12月对数据进行多份、异质备份,检查备份数据存储介质,并填写数据备份管理日志。

第二十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指派专职人员负责数据采集和系统管理,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管理人员调离岗位时须移交全部相关资料,确保数据库运行不受人员更替影响。

第二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责任分工制度、系统维护制度、运行操作规程、档案管理制度和情况反馈机制。

第二十四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向同级人民政府积极争取,将建库、更新、维护、升级等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也可以向企事业单位有偿提供数据公共产品,其收益用于数据库全面建设,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民政部定期组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根据统一部署做好相应升级工作。

第六章 安全保密

第二十六条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中的涉密信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严格专机专用,严禁接入互联网,专用存储处理设备不能与其他计算机交叉使用,不得在联网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数据库软件和处理数据;专用计算机须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查杀病毒,严格控制移动介质使用,数据上报前要进行杀毒处理。

第二十八条 专用计算机及存储处理设备出现故障,应到保密部门指定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如送其他单位,须经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并由专人进行现场监督;报废设备和过期数据应到保密部门指定单位进行销毁。

第二十九条 与其他单位合作建库,利用数据开展功能拓展应用,须经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审查其保密资质并签订保密协议,同时对数据进行脱密处理。

第三十条 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和保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有序运行。

第三十一条 因管理失职或者处置不当而泄露涉密信息,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篇3: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1 工作流程

地名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赋予特定地理实体的代号,是区别某一特定地理实体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兵团地名数据库建设项目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使用数据库管理和软件开发工具,实现地名图形化、可视化及信息化管理。项目工作内容分解如图1所示。

对项目任务开展模块化的任务解析是项目实施的根本,与项目管理环节息息相关,图1中将兵团地名数据库项目分为硬软件配置、人员培训、属性数据录入、数据汇总、图库关联及地名标准化处理六个主要环节,各环节工作均由某一组织机构单位牵头,其他单位配合协作开展;流程图亦体现了数据库建设过程的前后、并行周期以及阶段。对数据库建设项目管理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2 建设内容

地名数据由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组成,属性数据包括各种文字、数字信息,图形数据包括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数据库建设即收集兵团主要地名资料,加以标准化处理,输入数据库,并与相应的地图矢量化数据库链接为统一的整体。

兵团属性数据录入工作以团为基础单位,由各团民政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地名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库维护功能进行录入,《兵团数据库属性数据录入实施细则》及《关于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上报汇总工作的通知》是属性数据录入的技术依据。

兵团地名图形数据采用配发的五万地形图为基础图,进行文件转换和编辑工作后置入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软件内,作为图库关联的图形数据。

地名定位工作采用2000年兵团第一次土地调查纸图,将此图下发到基层团场,团场人员将地名标绘到相关位置上。作业员利用属性数据录入成果、基础图形库,结合标绘纸图,判别图形位置,利用《国家地名数据库系统》软件相关功能实现图库关联、新增地名等工作。

兵团地名数据库涵括兵团各师、团的单位、道路、建筑物、旅游景点、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河流、湖泊、山峰、山脉等十大类地名要素信息。数据库建成后可以为兵团领导和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实施管理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后期地名公共服务提供可靠实用的基础信息。

3 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1)组织管理

项目采用领导小组主管负责,专家咨询组技术把关,实施环节紧密相扣的组织形式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组织结构及相关工作内容如图2所示:

组织机构是决定整个项目开展的先决条件,责任明确、协作合理的组织机构管理可有效推进项目实施中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管理。兵团地名数据库建设项目设立的职能组织结构图,并对工作内容作了明确的组织界定,各组成单位均承担项目的部分工作,有关项目的事务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层次上进行协调,涉及职能之间的项目事务和问题由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处理和解决。

(2)技术管理

地名数据库建设项目组由部门领导担任项目项行,由有项目策划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项负,并设定两名专负,投入技术人员若干人,按项目分工开展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参加人员、角色及其工作职责及内容见表1:

项目组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组织形式。表1是兵团地名数据库项目主要实施单位———设计院数据建库项目组组成情况,本环节侧重项目技术实施、成果验证,通过合理的角色设定和职责分工保证项目实施的有序有效开展。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测定或事先加以控制,保证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产品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要有效地控制影响数据库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策划或实施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

兵团地名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策划阶段即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质量指标加以界定,对质量管理办法加以明确。该方案经三级评审后定稿,指导项目实施。其中属性数据实行多级检查办法,团级自检、师级预检、兵团初检、复检、汇总检查及标准化检核,检核修改后的数据满足《关于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上报汇总工作的通知》(民地办发[2010]2号)及《关于开展兵团地名数据库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兵民发[2010]107号文件)要求。图库关联成果采取一校两审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关联地名图形位置准确。符合实施方案中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指标要求。

(4)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是指如何有效的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传递过程中中由于传递介质、人为认识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库泄密或数据丢失现象。

兵团地名数据库直接服务于兵团辖区地名管理工作,包含很多涉及秘密或机密的信息。因此,项目组及时制定了数据保密规定,保密规定从保密范围、保密级别、数据权属、保密协议、数据管理、数据上报、数据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要求。按保密规定要求,兵团地名区划处与各师团地名数据库建设机构签订了保密协议,赋予项目实施单位相应的保密责任。

4 结语

当前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管理方式一般参考软件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工作,此方式多侧重于数据库设计,以行业建设特点制定数据库建设的项目管理办法可有效项目建设的有效实施,使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

摘要:文章以兵团地名数据建设项目为例,通过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质量技术管理、数据安全保证,初步探讨了在工作策划指导下的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管理环节和办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名,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浦善新.数字地名-地名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其应用[M].新华出版社,2000.

[2]吴吉义,殷建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4:大数据改变国家管理方式

今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以2 亿美元投资大数据领域,美国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

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掌握这一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一类新的经济资产。之于商业,它就如企业巨轮远航的一片蓝海,而它又不只是企业的“专利”;之于政府,应用好大数据,是构建高效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统计学在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今后也将更多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胡善庆告诉《支点》记者。目前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胡善庆,曾于2004 年到2012 年间担任美国统计局和商务部的高级顾问。

小时候跟随父母移民美国的胡善庆,对于统计学有着天生爱好。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取得数理统计学博士学位后,他便进入美国政府部门工作。2000年,他被任命为能源部首任国家申诉专员,此前还曾担任联邦农业部民权司副司长,负责管理信息科技以及申诉等事务。如今,身为著名统计学家的胡善庆,同时也是美国“百人会”调研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统计数字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我是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多走走,增长见识。兴趣所在是利用学历经验,为社团学术界提供扶助创新机会。”胡善庆说,中国有非常广阔的大数据应用市场。

以下,是《支点》记者与胡善庆博士的对话。

传统数据统计模式的终结

《支点》:如今在数据大爆炸时代,传统的统计方法存在哪些局限性?

胡善庆:上个世纪,各国人口和经济的测量与推论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普查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这两种数据统计方法对各国政策制定和信息传递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就普查而言,虽然过去许多世纪都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不过它确实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实际弱点。因为,人类活动是连续和动态的,但普查只能为一个指定的普查日子或短暂时期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速映,更多的时间被花费在数据处理、分析及报告结果上。通常普查结果在被宣布时,它们已经过时了。

在中国进行人口调查,其复杂程度难以想象。抽样数据的获得需要同31 个省市区、4800 个村庄、4420 个镇区和2133 个城区中的150 万人面谈才行。

同时,大部分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面对严格的财政预算限制。现在的高费用、低回收的普查和调查办法否定了它们新引进或扩张一贯做法的可能性。全球普查和调查反应率下降亦把问题搞得复杂。比如,在美国,尽管多方计划和努力,其2010年的普查参与率仅仅达到2000 年的74%。到了个人面谈的地步,普查平均费用升到每户56 美元,超过最初的邮寄费用的100 倍。

在数据大爆炸时代,国家统计局面对的真实挑战是令人畏惧的,20 世纪的统计系统不能满足21世纪的需求。应用政府统计的网民正在快速地在数字和广度方面增加。他们需要更广泛、更动态、更及时的数据,并能容易地存取和了解,但现有方法必需的资源和时间都不可得或不能负担。

《支点》:与之前相比,21 世纪的统计系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数据”对政府工作和企业生产带来了哪些改变?

胡善庆:根据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世界电子储藏数量在2002 年第一次超越了非电子储藏数量。在2007 年,地球上至少94% 的所有资讯都以电子形式储藏。于是,数据可以没有抽取样品的需要或考虑,可将其完整地电子化直接输入机器处理和计算。

电子储藏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21 世纪统计系统和方法的改变,纵向数据的研究成为可能。所谓纵向数据,是对同一单位( 例如一个工人、一位学生、一个家庭、一门生意、一所学校或一座医院) 在时间上重复观察所得的数据。它能在个体水平提供独特的底线和变化计量。

大数据是一个有关非常大量电子数据的新用词,它很可能不是根据传统统计系统的结构和概率原则而进行收集的。行政记录、社会媒体、条码和电波扫描仪、运输感应器、能源和环境监视器、在线交易、流影像和人造卫星图像,这些都是大数据来源和爆发生长的因素。

私营企业在生产大数据已领先起步,组合政府的统计,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来识别潜在的消费者、扩张市场、测试新产品、并抽取新讯息以作其他市场及客户研究。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可向传统的政府功能挑战。例如,一些社会媒体搜索的言词被用来做感冒的指标,它的表现不比公共卫生机关的指标差,在及时方面也更胜一筹。

尽管政府统计在大数据汪洋中的分量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拥有其支持全球化的经济体制及解决不断扩张的社会需求的独特重要。然而,当我们活在可以数秒钟内上网搜索展示百万计的结果和国际股票市场日夜即时报道成交数据的时代,要等多月甚至多年才可收集、处理、发放在地理、企业与人口都有限制的静态结果将失去它的意义。

大数据改变国家管理方式

《支点》: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国外有哪些成功的先例?

胡善庆:一些国家已开始建造有关就业、教育和公共卫生的公众纵向数据计划。这些计划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提供了在大数据时代建造和维持广泛、详细动态统计系统是可行的令人鼓舞消息,虽然它们仍然有许多挑战存在。

在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和所有54 个州、直辖市和地区政府签订协议,保障每州每季不断提供工人和雇主的失业保险记录。这个数据系统是设计来跟踪和每三个月更新超过1.4 亿工人的就业状态与薪资,和超过1000 万雇主( 包括自我雇用的) 的状态,同时仍然继续严格地利用法律、政策、隔离、技术各种方法保护每一个工人和雇主的隐私。

这个纵向数据系统已经成功地鼓励建造创新、实际的在线应用来推进新数据的使用, 例如时间序列指标用前所未有的人口和地理细节来描述美国劳动人口的动态变化。

在比利时,2011 年发起了一项“比利时纵向健康资讯系统计划”,把有关健康数据定义为“所有个人资料有关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身体及精神健康情况”。研究重心集中在健康的纵观并参考其他国际计划包括加拿大、丹麦和英国。

《支点》:国外在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胡善庆:举例来说,美国人口普查局和劳工统计局维持二个分隔的商务登记系统。每个登记系统应该包括所有美国企业,因为它们都是框架用来替普查和调查抽取样本,构成包括国家经济指标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他们的独立来源和自然的动态,这二个登记系统在公司数字和他们的薪资账册和就业人口有可观的出入。虽然过去十年有进步,但一个来源的商务登记系统还没有在美国浮现。

白宫在2012 年3 月宣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开始,提供2 亿美元新的研究和发展投资,改进从庞大、复杂的电子数据中提取知识和洞察力的能力。因此联邦政府继续努力把大数据引导集中到美国各个统计局内。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亦需要同样的高层政府资金、承诺和领导,特别是有关数据透明与公开的政策。

同时,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也变得异常敏感和重要。组集和维持广泛、动态的统计系统需要大量的敏感个人的和商务数据。然而,以统计摘要的形式分析结果,又必须消除任何暴露个人和企业身份的可能性。个人和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关心和了解他们的隐私是如何受到保护,并绝对防止无意误用或恶意滥用他们的数据。数据安全亦要有最严格的保护,防止任何对系统数据及发布统计的干预和变更。

中国有非常广阔的大数据应用市场

支点:对于近期中国关于大数据议题的爆发性热议,您怎么看?

胡善庆:其实中国关于大数据的应用也早有先例。中国自2009 年开始进行公共卫生健康改革,它的基本体系包括建造一个含13 亿民众的纵向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据报道,它的主要政策已经成立,基本记录内容正准备起步。

值得注意的一个案例,是阿里巴巴集团付出的研究努力,它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公司使用它的网站和数以十亿元计的电子商务交易,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帮助阿里巴巴对商业市场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预测。

中国对顶端质量统计的需要少不了大数据的参与。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许多主要目标都是以数量定义。当中国正在从一个出口国家转型到一个消费型国家,每个目标的状态和进展都要被可信、可靠和及时的统计量和指标测量评估。

当中国经济成长最近降温,了解最新趋势和帮助中途更正或改航都需要深入的数据。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它的统计量和指标对全球经济有巨大影响。谚语有说,中国打喷嚏,其他国家都感冒了。

《支点》:如何看待大数据未来的应用前景?

胡善庆:大数据不只是反映现代科技进步对改善统计计算的需求,它是向传统统计专业的一场挑战,并要鼓舞创新思维和发展的一场大革命,这相似于随机抽样方法在1895 年被介绍时那样。

使用大数据革命性和创新性地建造21 世纪的统计系统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经济、教育、能源、环境、医疗和运输等专业。学术界具有培育未来的“数据科学家”、并发展理论支持的重任。

篇5: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关于国家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地名拼音录入的讨论

在国家1∶500 00地形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应用软件提供了汉字转拼音的工具,但转换效果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对软件交换文件和项目设计的分析,利用程序实现新增地名与变更地名的.拼音字段自动填写.并应用于安徽实验图中,取得了较满意的转换效果,同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作 者:张建新 高飞 ZHANG fian-xin GAO Fei  作者单位:张建新,ZHANG fian-xin(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省第四测绘院,合肥,230031)

高飞,GAO Fei(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 34(3) 分类号:P282 关键词:国家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工程   地名拼音录入   VB   GeoWay软件   交换文件  

篇6: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涉密数据(以下简称“涉密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保障涉密数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涉密数据保密管理办法》、福建省国家保密局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福建省涉密项目确认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涉密数据,是指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过程中,以纸质、移动存储等介质形式存在的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数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负责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销毁涉密数据及其载体的单位和部门(以下统称“涉密单位”)。数据分发管理单位为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福建省地名普查办”)和市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级地名普查办”);数据提供单位(即普查工作图及相关数据提供、加工处理单位)为福建省地名普查办;数据使用单位为省级区划地名数据库及相关系统建设承担单位、市级地名普查软件及相关系统建设承担单位和参与地名普查作业单位。

第四条 涉密数据保密管理应遵循主动防范、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提高防范、发现和处置能力,做到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市级地名普查办要切实履行好对县(市、区)级地名普查办和本级涉密单位涉密数据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职责。

第五条 涉密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制定的保密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六条 涉密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涉密数据。

第二章 涉密数据范围与保密责任

第七条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涉及的涉密数据主要包括:

(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1:50000比例尺纸质军用地形图和地形图矢量数据,密级为机密级;

(二)分辨率不低于2米的正射遥感影像数据,密级为秘密级;

(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汇交的成果数据,密级为秘密级;

(四)《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界定的地名数据,密级为秘密级;

理涉密数据交接登记。

(四)涉密数据移交。

1.数据提供单位准备涉密数据及其清单。2.数据提供单位审验涉密数据领取人员身份。

3.数据提供单位向省级地名普查办移交涉密数据,双方现场填写涉密数据移交单。

第十条 纸质军用地形图按各省辖区范围加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用图”专用章。市级地名普查办需在纸质军用地形图上加盖流水号,并建立相关数据管理和移交档案。

第十一条 涉密数据及其介质的移送应遵守国家关于涉密数据移送的相关规定,由专人执行,并按交接清单进行查验复核。

第十二条 市级地名普查办应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涉密数据申请、审批和移交程序。

第四章 涉密环境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涉密数据应在符合防盗、防泄密等有关安全保密防范要求的环境下使用。

第十四条 涉密计算机应采取以下安全保密技术手段:

(一)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能够实现身份鉴别,并可对不同角色授予不同的权限。同时,应设置开机密码,长度不少于10位数,并根据人员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二)违规外联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记录、警告并阻断违规外联行为。

理工作,并与涉密数据使用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第十八条 要加强地名普查相关人员管理,进行岗前保密培训,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和监督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签订保密承诺书。涉密数据的系统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定期考核,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九条 涉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应当及时移交所保管和使用的全部涉密介质,同时取消其涉密计算机访问授权。

第六章 涉密数据管理

第二十条 涉密数据不得在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存储、处理和传输。

第二十一条 存储涉密数据的纸质、移动存储等介质应当按所存储涉密数据的最高密级标识密级、登记在册,并按相应密级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要加强存储涉密数据介质的登记、传递管理,防止介质被盗、被毁和被擅自复制。未经批准,严禁将介质带离工作场所。

第二十三条 纸质军用地形图不得擅自复制、损毁或转借。工作中破损、无法使用的,由市级地名普查办统一向省地名普查办申请换领。

第二十四条 要加强涉密数据的导出、打印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做好审批,登记等相关管理工作。

篇7: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管理水平,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管理办法》,制定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物资分类与物料主数据(以下简称“主数据”)的新增、修订、问题受理等管理工作,服务分类及服务主数据管理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主数据”包括物资分类、物料主数据及采购标识规则。主数据在国网公司主数据管理平台(SG-MDM)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管理流程见附件:物资和服务主数据管理流程图。

第四条 物资分类是根据物资信息化管理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物资进行区分、归类、命名、描述,建立的物资分类结构体系和物资信息化代码体系。

国网公司的物资分类体系按照大类、中类、小类进行分类,每个小类下辖若干特征项,每个特征项下对应若干特征值。

第五条 物料主数据是根据物资分类结构体系,按照相 1 关规则,赋予物资的信息化代码,包含了物资编码、物料描述、计量单位、采购标识和分类特征等信息。

第六条 采购标识是根据物资采购标准,对物料进行分类的标识,分为国网标准物料、非标准物料和未标准化物料。国网标准物料指物资采购标准界定范围内、公司推广应用的物资;非标准物料指在物资采购标准界定范围外、公司限制使用的物资;未标准化物料指尚未编制物资采购标准、公司不限制使用的物资。

第七条

采购标识规则是根据物资采购标准制定、辅助计算机识别采购标识的规则,是物料主数据与采购标准模板的衔接纽带。

第八条 本细则职责分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

第九条 主数据新增

(一)新增主数据对应的物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但尚未列入主数据管理系统的物资。新增主数据的需求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企业标准以及公司科技推广成果。

(二)公司各级单位在提报新增主数据需求之前,须组织开展预审。

(三)新增小类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提报,特征值及物

新增与修订 料主数据新增需登陆主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线上提报。新增小类一般应根据物资关键特性设置特征项;新增特征值需符合既有特征项的定义。

第十条 主数据修订

(一)主数据修订包括物资分类、特征值、物料主数据的冻结、解冻,以及采购标识规则的修订。

(二)对于重复存在或无法满足物资采购及应用需求的主数据,经咨询专业专家意见、国网物资部批准后,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修订工作,并及时发布通知公告。

(三)物资分类及物料主数据被冻结后,对于需要处理未清业务的,由各单位在ERP系统中自行解冻,业务处理完毕即时恢复冻结状态。对于仍在计划申报阶段,未发布招标采购公告的主数据,原则上不能继续使用,应选用其他物料主数据申报计划。

(四)国网物资公司开展采购标识规则修订时需考虑对现有采购标准提报、采购计划提报和招投标业务的影响,统筹考虑修订及数据下发时间。

(五)物资采购标准修订时需统筹考虑采购标识规则的修订,分析采购标识、物料与采购标准对应关系,制定相应的转换策略。

(六)各单位提出的物资采购标识调整需求,经咨询专 业专家意见、国网物资部批准后,由国网物资公司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修订工作。

第三章

主数据运维

第十一条 物资分类新增:各单位收集新增分类需求,组织专家开展预审,确定所属大类、中类、小类,计量单位及特征项、特征值,填写物资分类申请模板,提报至国网物资公司。经咨询专业专家意见、国网物资部批准后,由国网物资公司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新增。审批不合格的注明原因,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退回至需求单位。

第十二条 特征值和物料主数据新增:各单位收集新增需求,组织专家开展预审,进入主数据管理系统,提交新增申请。经咨询专业专家意见、国网物资公司审批后,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新增。审批不合格的注明原因退回至需求单位。

第十三条 采购标识规则修订:物资采购标准新增或修订时,经咨询专业专家提出修订方案、国网物资部批准后,在主数据管理系统中完成操作。

第十四条 关于物资分类及物料主数据有关业务问题的需求受理要求如下:

(一)物资分类及物料主数据提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业务操作、数据查询等),由各单位物资标准化专(兼)职管理员处理。

(二)主数据新增、修订及其他业务问题由国网物资公司在工作时间受理。

(三)根据信息系统分工界面,系统功能故障及系统操作指导等分别由国网信通公司和省信通公司受理。

(四)国网主数据管理系统操作账号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国网物资公司审批,交国网信通公司具体办理。

第十五条 电网及通用物资以外的主数据,经国网物资部同意后,可委托专业公司具体开展主数据需求提报、审批管理等具体业务操作。

第四章

检查与考核

第十六条 国网物资部建立主数据考核制度,采取季度考核计分的方法,对各单位申报的物资分类特征值与物料主数据的准确率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 国网物资公司按季度统计各单位的提报数据及退回记录,汇总后上报国网物资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国网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篇8: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1数据库平台的选择

GIS的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GIS所面临的数据可能是几个GB数据,甚至是几百个GB,TB数据,如何有效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效率。面对海量数据,选择管理能力强,技术更先进的数据库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流行的数据库比较多,但主流的数据库平台主要有Oracle和SQL server等,通过两者在开放性、可伸缩性、并行性、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海量数据的处理、可操作性等主要功能对比,Oracle数据库因其较强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采用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在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安全性、开放性明显强于SQL server等优点,选择Oracle 9i作为数据平台。

2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2.1 界线信息数据结构

通过界线表、界线段、界桩点和三交点表来描述界线的信息。历史界线是界线的副本,因此采用历史界线表记录界线的历史信息,并对界线进行版本管理。多媒体资料表记录各界线界桩点对应的照片影像资料。界线的相关资料信息,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扩充。示意图见图1。

2.2 界线日常检查信息数据结构

对于界线、三交点和界桩,均设计与之对应的日常检查表,日常检查的记录按时间顺序储存。示意图见图2。

2.3 区划管理信息数据结构

行政区划表实现多级区划的储存,通过代码来区分各级别的行政区划。并通过区划界线关系表来关联区划和界线,表明每个区划所涉及的界线情况。历史区划储存区划的历史信息,保证区划历史沿革信息的记录。示意图见图3。

2.4 区划规划方案信息数据结构

区划的规划方案库是记录区划的调整方案设计的,每个方案涉及调整后的图形信息和各项指标变化信息。示意图见图4。

2.5 区划历史沿革信息数据结构

区划历史沿革库针对区划历史信息的管理,以年份为主线,回溯区划的历史演变和当年区划的概貌情况。区划历史沿革信息是元数据中的一类数据集,通过元数据描述区划历史沿革信息的总体变化情况。示意图见图5。

2.6 元数据信息数据结构

界线的元数据信息是由实际工作中,对于界线的调整和日常检查维护中积累下来的。元数据信息的管理可以提供界线数据的利用率,并及时反映界线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见图6。

2.7 档案资料数据结构

档案资料数据是元数据中的一类数据集,元数据描述了档案资料数据的总体变化情况。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多种类型的案卷,案卷表将采用两级表,第一级表为主表A_File,里面记录所有案卷所具有的共同著录信息,例如案卷题名、摘要、关键词等,第二级表为扩充表,凡是无法在主表中记录的信息,就放在扩充表内,不同类别的案卷可以具有一个不同的扩充表,扩充表和主表以档号为关键字进行关联。当需要添加新的案卷类别时,如果有不同于主表的著录信息,还可以添加相应的扩充表。

2.8 用户权限管理信息数据结构

用户权限管理信息数据结构见图7。

3结语

在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建立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空间、不同平台和多源不同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按照系统化、结构化、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进行数据组织、管理,实现信息查询、分析、信息成果的发布,适时提供各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支持,并且可以对区划地名进行实时变更和更新,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为政府的计划、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法定的基础数据,在土地、林业、农业等国土资源的普查、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减灾防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武晓淦,张卫星,王海清,等.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03,1(3):34-37.

[2]程新文,陈义生,陈性义.面向对象的GIS数据模型——地理数据库[J].测绘通报,2001(6):37-39.

篇9: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

关键词: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21-03

引言

经过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机构、学生、教师、校舍等基础数据库基本形成。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中 “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要求,下一阶段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育机构(学校)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有效共享和业务的高效对接,避免新的应用孤岛和数据孤岛。

一、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需求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整体和综合优势,教育机构(学校)要依托各类教育基础数据进行深度应用。

1.自建业务系统数据整合的需求

通过对基层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调研,我们发现各级教育机构(学校)基本上都存在早期建设但仍在使用的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历史原因,自建业务系统间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与技术规划,部分自建业务系统功能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相同,基础数据分散、重复、孤立。数据重复采集、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教育管理对数据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通过系统间数据共享才能解决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2.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需求

目前教育统计数据主要还是依靠人工从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数据后录入统计系统并上报,原始数据的来源多,时间节点又不一致,客观上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带来影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需要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支持,这就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学校)以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为依据,进行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

3.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需求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教育机构(学校)整合中央和省级教育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各类最新教育基础数据,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才能推动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二、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支撑平台

凡通用系统和特色系统需要使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如学生、教师等信息),教育机构(学校)可通过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础库平台”)和国家核心业务系统融合与开放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开放共享平台”)获取相关数据。

1.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平台

基础库平台部署在教育部和省级数据中心,基础库管理由教育部制订统一的指标体系、数据源信息和抽取模型并通过交互下发到省级,省级将部级下发的元数据进行装载,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基础库将业务系统之间联系起来,作为统一数据出口,解决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需求。通过基础库平台可实现省级数据中心内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间及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自建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基础库平台首先从国家各业务系统抽取一份原始的数据保存到基础库,在基础库中对元数据进行统一描述和管理,形成一份完整的原始数据;然后将各阶段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基本信息、状态,教职工基本信息、状态,学校基本信息等主数据进行集成,形成以学生、教师、学校为主线的主数据;原始数据、集成的主数据、归档数据都会作为基础库的数据资源。基础库平台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共享的需求,按照一定同步规则,将数据推送到各业务系统的前置库中,各业务系统根据基础库提供的数据共享方式从前置库中获取本系统需要的共享数据。

2.国家核心业务系统融合与开放共享平台

开放共享平台由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共享终端的软件系统和基础支撑设施组成。管理平台部署在教育部,通过对数据开放权限控制、数据安全体系构建、数据同步服务策略等方式对服务平台及数据共享服务进行管理,各级管理机构可登录分平台使用。服务平台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从省基础库平台中获取数据并为各级教育机构(学校)提供数据服务,是数据融合共享服务的具体实现部分。共享终端部署在省级以下教育机构(学校),负责为扩展应用提供安全的数据共享通道。网络、安全等基础运行环境由各级教育机构(学校)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准备。

开放共享平台是省级以下教育机构(学校)进行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扩展应用的唯一渠道,教育机构(学校)可以通过共享终端及数据安全通道访问权限范围内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同时,教育机构(学校)还可以根据开放共享平台接口规范与各级通用系统对接,共享通用系统基础数据。通过开放共享平台提供集成的管理信息服务,实现教育部、省、市、县(区)、学校信息系统的贯通和数据共享,便于各级教育机构(学校)基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系统应用。

三、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实践

2015年10月教育部在福建省开展基础库平台试点,试点工作包括基础库平台部署和平台应用培训。试点工作结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福建省免费教科书征订核算系统》数据共享的建设工作。

1.基本情况

《福建省免费教科书征订核算系统 》是2013年上线的本地通用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免费教科书征订、发放、核算、循环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系统中每个学校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数,由系统管理员每隔半个月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中导出,再手工导入免费教科书系统进行批量更新,学校不能更改。学生的学籍每天都在动态变化,由于学生信息未能实时共享,免费教科书系统中学生数无法反应实际情况,学校的免费教科书核算工作常受此问题的困扰,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

免费教科书系统需要共享的数据表包含学校代码、学校名称、年级名称、在校学生数字段,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同步,共享数据表中还要增加时间戳标识字段和读取标识符字段。需共享的数据从基础库平台的中小学生基础库中学校信息表、学生信息表、年级信息表中抽取,基础库平台每天在基础库数据更新后将所抽取的共享数据推送到前置库的共享数据表。免费教科书系统每天定时读取前置库的共享数据表实现数据共享。

(2)共享数据表的创建及注册

考虑到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单独创建一个实例作为省级自建业务系统的前置库。在实例中创建共享数据表及用户,并给用户赋于读写的权限。登录基础库平台,对前置库(省级自建业务系统)进行注册,进行测试连接并获取共享数据表信息。

(3)数据整合模型设计

在基础库平台上创建数据共享任务(免费教科书系统在校生数),任务的数据源为基础库和前置库。创建数据共享任务的新业务(分年级在校生数抽取),业务类型为抽取类,并在数据共享任务中引用该业务。

利用数据整合设计器创建新作业(分年级在校生数统计),作业的表输入为中小学生基础库,表输出为前置库的省免费教科书系统数据共享表,数据抽取的SQL语句为:

作业编辑完成后保存并发布到服务器中。在基础库平台将作业(分年级在校生数统计)注册到业务(分年级在校生数抽取)中。

(4)数据整合模型调度

在基础库平台的运行调度管理模块中选择业务(分年级在校生数抽取)并运行,运行配置:业务类型为周期,类型为天,时间为5点。由于基础库数据每天凌晨1点进行增量更新,因此设定每天凌晨5点基础库平台向前置库推送免费教科书系统需共享的数据,并在数据共享表写入时间标识和未读取标志。

(5)共享数据调用

免费教科书系统按照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每天定时访问前置库的共享数据表,并根据时间戳标识来判断数据是否有更新。如果有更新,则将更新的数据同步到本系统,同时在共享数据表的读取标识字段写入已读取标志;如果没有更新,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三、建设效果

通过数据共享,免费教科书系统中学校的分年级学生数更新频率由每半个月一次调整为每天一次,基本实现了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同步,解决了学校因学生数不准确而造成免费教科书核算数据误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时,数据共享应用又促使学校重视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学生变动信息,保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证。

四、结束语

虽然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教育机构(学校)可以通过数据共享进行信息系统深度应用和数据挖掘,但要实现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提供大数据支持的目标,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来推动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东兴.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J].中国信息界,2013(12).

[2]方丹丹等.对外经贸大学:高校数据整合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网络,2014(5).

上一篇: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儿童节简短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