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地名的谜语

2024-04-15

写地名的谜语(精选9篇)

篇1:写地名的谜语

珠宝店里卖内裤——金三角

清水流阶前,明月当空挂——青阳

没穿上衣的非洲女人——波黑

带着水来——涞水

从女孩子变成了女人——开封

孝心感动天地——孝感

外国人煮稀饭——扬州

十三级大地震——深圳

笑不露齿——哈密

来了施拳脚——临武

院子搬家——宜昌

梦回归到烟雨之中——江南

太阳永远照亮的地方——富阳

金银铜铁——无锡

穿着裤衩上战场——保定、宝鸡

太平洋的嘴巴——海口

谜语历史介绍

中华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完善才形成现今的体系格局。

远古时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偶尔会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不便直截了当表达思想,而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

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廋辞”和“隐语”。有的君主喜欢隐语,而不愿意听直截了当的忠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

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此赋体已基本具备了民间谜语中赋体谜的特征,大约产生于两千三百年前。

到了汉代出现了射履活动,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物下面让人猜。我们有时候还把猜谜语叫做射履或射,应该是源于此。

谜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写到:“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谜语的迅速发展,早就了一批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同时诞生了“灯谜”。从此开创了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此时距今大约八百年。

元明两朝,谜语继宋之后仍盛行不衰,蒙族人照样爱玩谜语。明朝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其中有冯梦龙的《黄山谜》,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及贺从善的《千文虎》等。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中华谜语进入成熟期,文义谜更是大行其道。人们追求谜语扣合的严谨,逐渐摒弃冗长拖沓的面句,崇尚以大众熟悉的`成语或通俗语句为面,加上谜材由原先的文字、事物、人名扩展到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甚至俗语、中药、地名、书名等。极大地扩宽了谜路,促进了谜语的提供和普及。

到了历史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获得新的生命。全国各地的猜谜活动蓬勃发展,各地的文化馆、俱乐部都成立了群众性的灯谜组织,不少地区还成立了灯谜爱好者协会。灯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灯谜真正成为了扎根群众的艳丽花朵。

篇2:写地名的谜语

关于写地名的谜语

1) 蜀。(打一国家名)【答案】:古巴

2) 零存整取。(打一国家名)【答案】:加拿大

3) 初见成效。(打一国家名)【答案】:刚果

4) 搜求良驹。(打一欧洲地名)【答案】:罗马

5) 灰尘吹来。(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埃及

6) 乘风添帆。(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加蓬

7) 红面。(打一欧洲国家名)【答案】:丹麦

8) 他年共剪西窗蚀。(打一国家名)【答案】:希腊

9) 到了关口。(打一亚洲国家首都名)【答案】:达卡

10) 悬崖收缰。(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答案】:危地马拉

11) 孔融曰。(打一亚洲国家地名)【答案】:北海道

12) 增添收入。(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加纳

13) 红面粉(打外国一地名)【答案】:丹麦

14) 聪颖快捷。(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答案】:智利

15) 好汉。(打一欧洲国家名)【答案】:瑞士

16) 赛跑到终点(打外国一地名)【答案】:冲绳

17) 四夕。(打一非洲地名)【答案】:开罗

18) 尘土落满身(打一国家名)【答案】:埃及

19) 东面就是四川。(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答案】:巴西

20) 长鼻盛会。(打一外国地名)【答案】:万象

21) 爱看斗牛。(打一非洲地名)【答案】:好望角

22) 银装玉裹冻蓬莱。(打一欧洲国家名)【答案】:冰岛

23) 水陆各半。(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答案】:海地

24) 初见成效。(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刚果

25) 偶有所获。(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乍得

26) 志在发财(猜世界国名)【答案】:意大利

27) 约在清晨(打一国家名)【答案】:约旦

28) 耙地(打外国一地名)【答案】:平壤

29) 灰尘吹来。(打一国家名)【答案】:埃及

30) 盖图章必用之物。(粉底格,打一亚洲国名)【答案】:印尼

31) 颜料展览。(打一亚洲地区名)【答案】:以色列

32) 百废俱兴。(打一外国地名)【答案】:万隆

33) 他年共剪西窗蚀。(打一国家名)【答案】:希腊

34) 精装辞书(打外国一地名)【答案】:雅典

35) 光谱(打外国一地名)【答案】:以色列

36) 蜀(打外国一地名)【答案】:古巴

37) 零存整取(打外国一地名)【答案】:加拿大

38) 天宫(打外国一地名)【答案】:神户

39) 苏美英法(打外国一地名)【答案】:四国

40) 开卷有益(打外国一地名)【答案】:智利

41) 到了关口(打外国一地名)【答案】:达卡

42) 水池亮底。(打一字)【答案】:汗

43) 撇去。(打一字)【答案】:丢

44) 龋齿。(打一字)【答案】:蚜兄长不少。(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多哥

45) 悬崖勒马。(打一国家名)【答案】:危地马拉

46) 绊马索。(打外国一地名)【答案】:马来半岛(马来拌倒)

47) 他们两人都去了。(打一亚洲国名)【答案】:也门

48) 没有女人的地方(猜世界地名)【答案】:汉城

49) 左右皆是。(打一非洲国家名)【答案】:中非

50) 昔日的四川。(打一拉丁美洲国家名)【答案】:古巴

51) 举头望明月。(打一外国地名)【答案】:仰光

52) 希望你参加劳动。(打欧洲一地名)【答案】:巴尔干

53) 故宫。(打一亚洲国家地名)【答案】:名古屋

54) 明天再见。(打一国家名)【答案】:约旦

55) 你说好。(卷帘格,打一欧洲国家名)【答案】:安道尔

56) 仙人所居(猜世界地名)【答案】:神户

57) 只有男子的都市。(打一亚洲国家地名)【答案】:汉城

58) 明天再见(打外国一地名)【答案】:约旦

59) 长鼻盛会(打外国一地名)【答案】:万象

60) 双花之园(打外国一地名)【答案】:荷兰

61) 天宫。(打一亚洲国家地名)【答案】:神户

篇3:写地名的谜语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章培恒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和郭预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 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最新水平”, [1]这些著作博大精深、气魄宏伟, 是当今高校文科最具权威性和使用最广泛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但由于是集体编写的缘故, 参编人员不尽相同, 难免会出现一些疏误。其中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几部文学史对某些地名的标注不太规范, 主要表现为有些地名在这些著作出版之前已经更改了名字, 而这些著作中依然沿袭旧有地名而没有把地名的变更体现出来。由于时代的发展进步, 地名的演变发展更新非常快, 按照国家“积极发展小城市”的策略, 近年来撤县设市非常频繁, 而且国家还在不断设置和命名一些新城市。文学史中地名的标注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随时更新, 不然就会使注释混乱, 给读者造成认识上和理解上的麻烦。因此在学术著作中地名应按照“通名专一性、用字简洁、自成系列的原则进行规范。”[2]应该使用更为规范、标准和符合现势性的地名。笔者以这几部著作出版的时间为断限, 对著作中没有更改过来的地名予以指正, 对著作出版以后地名又发生变化的附列于文后, 以备读者参考:

1. 孟子,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章培恒, 上册第123页) ;邹 (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 (郭预衡, 第一册第103页) ;邹 (山东邹县) 人 (袁行霈, 第一册第125页) ;仲长统, 山阳高平 (今山东邹县西南) 人 (章培恒, 上册第263页) ;山阳高平 (今山东邹县一带) 人 (郭预衡, 第一册第199页) ;王粲, 山阳高平 (今山东邹县西南) 人 (章培恒, 上册第324页) ;山阳高平 (今山东邹县) 人 (袁行霈, 第二册第48页) 。按:邹县于1992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邹城市。邹城以前为县, 但自其撤县设市后, 我们应按照术语规范化的要求使用“邹城市”这样的符合现势性的称谓, 使称呼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另外为求行文方便, 以下将袁行霈、章培恒、郭预衡三位先生各自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分别简称为袁、章、郭, 页码均用数字标出。

2. 吕不韦, 战国末卫国人, 后为秦阳翟 (今河南禹县) 富商 (袁, 第一册181) ;贾山, 颖川 (今河南禹县) 人 (郭, 第一册180) ;晁错, 颖川 (今河南禹县) 人 (章, 上册199) ;汉颖川 (今河南禹县) 人 (袁, 第一册182) 。按:禹县于1988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禹州市。

3. 王充, 会稽上虞 (今浙江虞县) 人 (郭, 第一册195) 。按:1992年虞县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上虞市。

4. 曹操, 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 (章, 上册310) ;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 (郭, 第二册16) ;李绅, 祖籍亳州谯县 (今安徽亳县) (郭, 第二册324) 。按:亳县于1986年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亳州市, 2000年升格为省辖市, 原亳县为今亳州市樵城区。

5. 陆机, 吴郡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县) 人 (章, 上册342) ;吴郡吴县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 人 (郭, 第二册49) ;吴郡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县) 人 (袁, 第二册66) 。按:松江县于1998年撤县设区, 并更名为松江区。

6. 魏收, 巨鹿下曲阳 (今河北晋县南) 人 (章, 上册428) 。按:晋县于1991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晋州市。

7. 郦道元, 范阳涿鹿 (今河北涿县) 人 (章, 上册429) ;范阳涿鹿 (今河北涿县) 人 (袁, 第二册181) ;卢思道, 范阳 (今河北涿县一带) 人 (袁, 第二册233) ;贾岛, 范阳涿鹿 (今河北涿县) 人 (章, 中册144) ;卢挚, 大都涿州 (今河北涿县) 人 (郭, 第三册436) 。按:涿县于1986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涿州市。

8. 储光羲, 润州延陵 (今江苏丹阳县) 人 (袁, 第二册259) 。按:丹阳县于1987年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丹阳市。

9. 韩愈, 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 (章, 中册138) ;河南河阳 (今孟县) 人 (郭, 第二册329) ;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 (袁, 第二册313) 。按:孟县于1996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孟州市。

10. 李德裕, 赵郡 (今河北定县) 人 (袁, 第二册332) ;刘禹锡, 祖籍中山 (今河北定县) (郭, 第二册375) 。按:定县于1986年撤县并改为定州市。

11. 司空图, 河中虞乡 (今山西永济县) 人 (袁, 第二册423) 。按:永济县于1994年撤县设市并更名为永济市。

12. 贺铸, 卫州 (今河南汲县) 人 (郭, 第三册141) 。按:汲县于1988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卫辉市。

13. 范成大, 吴郡 (今江苏吴县) 人 (章, 中册435) 。按:吴县于1995年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吴县市。

14. 元好问, 太原秀容 (今山西忻县) 人 (郭, 第三册313) 。按:忻县于1983年改为忻州市 (县级市) , 改称忻州行署, 2000年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 (地级市) 。元好问故里应在今忻州市忻府区。

15. 陈铎, 邳州 (今江苏邳县) 人, (章, 下册370) 。按:邳县于1992年撤县设邳州市。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这几部文学史由于是集体编写的缘故, 所以对地名的标注会出现前后体例不一致的地方, 如:

1.在章培恒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曹丕, 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 (章, 上册310) ;秦醇, 沛郡亳州 (今安徽亳州市一带) 人 (章, 下册150) 。按:邹县1992年撤县设市后, 亳县是旧有地名而亳州市才是符合现势性的地名。

2.在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储光羲, 润州延陵 (今江苏丹阳县) 人 (袁, 第二册259) ;许浑, 寓居润州丹阳 (今江苏丹阳市) (袁, 第二册421) 。按:丹阳县1987年撤县建市后, 丹阳县是旧有地名而丹阳市才是符合现势性的地名。

3.在郭预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卢思道, 范阳 (今河北涿州) 人 (郭, 第二册144) ;贾岛, 范阳 (今河北涿州) 人 (郭, 第二册363) ;卢挚, 大都涿州 (今河北涿县) 人 (郭, 第三册436) 。按:涿县1986年撤县设市后, 涿县是旧有地名而涿州市才是符合现势性的地名。此外,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修订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版) 中对地名的标注依然是沿袭《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的体例, 因此其著作中地名的标注已经不能适应学术发展的要求。如:

1.陆机, 吴郡 (今江苏松江县附近) 人 (第一册264) 。按:松江县1958年自江苏省划入上海市, 1998年撤县设区。

2.江淹济阳考城 (今河南考城) 人 (第一册321) 。按:1954年考城、兰封两县合并为兰考县, 考城早已不复存在。

王运熙、顾易生两位先生所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基本上也是沿袭《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 中古今地名标注的体例, 如:

1.孟子, 战国邹 (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 (上册21) ;曹丕, 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 (上册70) ;元好问, 太原秀容 (今山西忻县) 人 (上册390) 。按:邹县为今邹城市;亳县为今亳州市樵城区;忻县为今忻州市忻府区。

2.胡祗遹, 磁州武安 (今河北武安县) 人, (上册408) 。按:武安县于1988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武安市。

3.沈既济, 苏州吴 (郡治今江苏吴县) 人 (上册420) ;冯梦龙, 长洲 (今江苏吴县) 人 (下册167) ;毛宗岗, 长洲 (今江苏吴县) 人 (下册360) 。按:吴县于1995年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吴县市。

4.徐念慈, 江苏昭文县 (今江苏常熟县) (下册539) 。按:常熟县于1983年撤县建市, 并更名为常熟市。

对于游国恩先生和王运熙先生的著作中地名标注的疏误我们只是举其要者, 其它古今地名标注的疏误和以上所举文学史中的情况大致相同, 可参考上面所列情况。

另需指出的是, 在几位先生的著作出版之后一些地名又发生了变化, 现胪列于下:

1.枚乘, 淮阴 (今属江苏) 人 (章, 上册187) 。陈琳, 广陵射阳 (今江苏淮安县东南) 人 (袁, 第二册48) 。按:淮安县于1987年撤县设市, 并更名为淮安市, 2001年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 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2.桓谭, 沛国相 (今安徽宿县一带) 人 (郭, 第一册195) ;嵇康, 谯国铚 (今安徽宿县西) 人 (章, 上册336) 。

按:1999年宿县撤地建市, 设立省辖宿州市。

参考文献

[1]孙逊.关注学术前沿熔铸众家之长——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J].文学遗产, 2001, (3) :18.

篇4:越南地名汉字译写问题浅析

关键词:越南,地名,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N04;P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37-03

On Translation of Vietnamese Place Names

HUO Bocheng ZHOU Yi

Abstract:This paper states several problems found in translating Vietnamese place names, and then gives a concrete analysis, finall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Vietnamese place names.

Keywords:Vietnam, place name, standardization

引 言

越南地名作为了解越南,获取越南地理信息的首要元素,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译写越南地名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越南地名译写标准和受到资料来源各异以及译写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地名译写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很多同名异译的混乱局面。以下笔者将一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 现存的问题

(一)汉字选用不规范,个人主观性太强

在遇到一音多字的情况时,根据个人习惯,随意用之,致使同一地名的译名不一致,甚至出现不雅的译名,如居民地名称Lng Thn与D-ng Thn中的“Thn”,对应汉字为“村”和“吞”,有些译者分别译为“狼吞”“同吞”,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因“Thn”对应汉字“吞”时为动词,如Thn tinh,意为“吞并”。既然“Thn”也对应“村”字,同时以上两个名称又为居民地要素,应译为“狼村”“同村”。

(二)地理通名和专名混淆不清,通名当作专名译

一般情况下,自然实体要素通名需意译,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翻译越南地名时,经常遇到同一自然实体要素通名对应不同的字或词,有的甚至用越南少数民族语或非越语通名词汇表示自然实体要素通名。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错把通名当作专名译的现象,如河流名称Kinh Cy Kh,其中“Kinh”对应“京”“泾”等字,有译者将其译为“京垓枯”,其实“Kinh”在越南语中为“小河”或“渠”之意,译为“垓枯河(渠)”较妥当。

(三)“村”级居民地名称译法混乱

越南西北部,尤其越南老挝边界地区,多数村庄的通名为“Ban”(在泰语、老挝语中为“村”的意思),习惯音译为“班”,如居民地名称Ban D-ong译为“班东”,Ban Cang译为“班冈”,目前译法比较一致。但有一些名称的翻译就不那么统一了,如“'p”(对应汉越字为“邑”),“Xóm”(越语“村庄”之意),“Thn”(对应汉越字为“村”和“吞”),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音译、意译两种处理方法同时存在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1]中对“Xóm”采取了意译,如Xom Duc Hanh(音调省略),译为“德杭村”,而《越南北部地名索引》[2]中对“Xóm”采取了音译处理;对“Thn”的译法,更是五花八门,具体举例如下:Xóm D-a译为“孙多”, Thn H·u译成“屯后”(音译),Thn Ha·译成“村下”,Thn Xun La译成“春拉村”。

2.对专名、通名的认定不同

在越南地名譯写过程中,经常遇到“'p”字,其对应汉字为“邑”,但将其作为专名还是通名处理,还是存在分歧。中国地图出版社将其作为通名处理,如:Ap Vinh Sao(省略了越文字母的附加符号)译为“永绍邑”,Ap Tan Phong(省略了越文字母的附加符号)译为“新丰邑”;同样,美国陆军工兵第29测地营1970年绘制,1981年翻印,后经译写的中越文对照1∶50 000地形图中,'p Chòn译为“政邑”, 'p Dng译为“东邑”,以上两家处理方式相同,但《越南北部地名索引》中,将“'p”作为地名专名处理,如'p Cò译为“邑果”,'p Xun Lai译为“邑春来”。

(四)地理通名“Hòn”的译法不统一

越南语中的“Hòn”有“岛”之意,在译写地名时,有的直接译为“岛”,如《越汉辞典》[3]中Hòn Phú Qu'c译为“富国岛”;有的先按专名音译,再作为通名译出,如《东南亚地名译名手册》[4]中Hon Co(省略越文字母的附加符号)译为“昏果岛(老虎岛)”,Hon Gio(省略越文字母的附加符号)译为“昏约岛”。

(五)同一通名有的译出,有的省略

在美国陆军制图局1965年出版,总参测绘局于1980年翻译再版的越南1∶50 000中外文对照地形图中,通名“p(邑)”(音调省略)被省译,如p Phú Thú译为“夫守”,p Phú Xun译为“富春”,p de Phú Quy Ha·译为“富贵下”,而在《东南亚地名译名手册》[4]中则译出,如Ap Hau译为“后邑”,Ap Tan Hoi译为“新会邑” ;《世界地图集》[1]越南部分,则出现译出与省略两种情况,如Xom Duc Hanh译为“德杭村”,Xom An Loe则译为“安禄”。

二 应对方法和建议

(一)关于汉字的选用

越南地名用语主要包括越南语、汉越语和少数民族语三大类,其中汉越语地名多可还原为中文汉字,如中文汉语拼音对应汉字一样,按拼音取字,但在翻译汉越语地名过程中,常会遇到“一音多字”的情况,如何选用恰当的字,国家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译者多根据经验或个人喜好译之,从而出现“一名多译”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笔者认为汉字选用可参考以下程序:(1)根据掌握的资料,如越南早期的汉越字地图等,将汉越语地名还原为汉字;(2)无法查证的,则参考《现代越汉词典》(外语研究出版社,1998)的附录《汉越字表》《越汉辞典》[3]等工具书,采用越南地名常用字译写;(3)要根据所译地名的特点或类别并结合地名所属区域用字特点确定合适的字,如地名Thn Ha·中的“Thn”对应汉字为“村”和“吞”,但Thn Ha·为居民地地名,所以取“村”字较妥,译为“下村”。

nlc202309041247

(二)关于“村”级居民地地名通名的译写

越南行政地名专名的通名,如thnh ph'(直辖市/省辖市)、tinh(省)、 thi· x(县级市)、qu·n(郡)、huyê·n(县)、thi· tran(镇)、phu’ò’ng(坊)、 x(乡)等按传统习惯意译,翻译界大体统一。而“村”级,不管是行政村还是自然村,是意译还是音译,是译还是不译,目前比较混乱。如“Xóm”为越语“村”“屯”之意,出现在地名中时,有的音译为“孙”,有的意译为“村”;又如Xóm Bu,有“孙宝”和“宝村”两种译法;还有 “p(邑)”译和不译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客观上,关于越南地名翻译,国家目前没有出台任何规范或标准,译者“无法可依”;二是主观上,个人各译,在某些问题上分歧较大,如居民地地名通名“Xóm”的处理,难以统一;三是没有相应的组织或部门管理或协调此事,无法集大家智慧,共同解决难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1)行政村或自然村名称中的通名,不管在专名前还是后,应选择意译,且按中文习惯置于专名之后,这也符合通名意译的原则;(2)翻译的首要标准就是与原文相符,也就是“信”,通名既然存在就不能省译,要尊重事实,尤其是专名仅有一个汉字时,通名更应译出;(3)从实用角度来讲,不管是外出旅游,还是军事目标设定,通名的译出更有助于了解、掌握地名的属性信息,如“孙状”和“状村”,作为居民地地名,后者更容易理解。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更赞同通名意译和全译。

三 结语

有关越南地名的译写,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79年制定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第十条规定了一个基本的原则: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地名,过去或现在用汉字书写的,一般都应沿用,不按音译,如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越南的河内。原来不是用汉字书写的地名,可按拼音译写。但在实际的越南地名译写过程中,会遇到诸多上文提到的问题,难以形成一致的處理意见或方案。笔者只是对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归纳与分析,并附以拙见,仅供从事越南地名汉字译写的同行参考,同时希望越南地名汉字译写规范早日出台,以促进我国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工作的规范化。

参 考 文 献

[1]世界地图集 [Z].2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

[2]越南北部地名索引 [Z].广州: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司令部,1984.

[3]何成,郑卧龙,等.越汉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崇岭,等.东南亚地名译名手册[Z].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1996.

篇5:湖北地名的谜语

谜面:背水一拼古有之 (打一省区名)

谜底:湖北

解析:“背水”二字重新拼凑,再有“古”便是“湖北”。

谜面:古月临池,残花弄影。 (打一省区名)

谜底:湖北

解析:“池”字有“水”,“古月”临“池”,构成“湖”字;“花”字残了,剩下“匕”,“匕”捣弄着自己的影子,好似“北”字。

谜面:刘彻何许人也 (打一城市名,秋千格)

谜底:武汉

解析:刘彻即汉武帝。按“秋千格”规定,谜底仅两个字,要对调顺序后读才能与谜面相扣。本条谜底应读作“汉武”来扣合谜面。

谜面:夏天穿棉袄 (打一省会城市)

谜底:武汉

解析:夏天穿棉袄,捂(武)出一身汉。

谜面:圯上老人公见否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黄石

谜面:欣欣此生意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宜昌市

谜面:柴扉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荆门

谜面:严冬怎生笋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孝感

谜面:堤坝纵横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十堰

谜面:“三尺巷”的来历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张家界

谜面:白娘子入昆仑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蛇山

谜面:慈航普渡 (打湖北一地名)

谜底:广济

谜面:带枪的.妓ji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武昌

解析:武昌(娼)。

谜面:万点风帆过大江 (湖北地名)

谜底:广济

谜面:年小无知 (湖北地名)

谜底:大悟

谜面:食盐增产 (湖北地名)

谜底:咸丰

谜面:江边新月小,帘下芳心悬。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沙市

谜面:婆婆有恙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公安

谜面:百战长征上太行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武当山

谜面:财源滚滚达三江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利川

谜面:不夜天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长阳

谜面:去月宫必经之路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天门

谜面:梅花居前不言诗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鹿门寺

谜面:文姬·遥对格 (湖北地名)

谜底:武汉

谜面:年少无知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大悟

解析:年少的不明事理,年长的大彻大悟。

谜面:九月拜访丈人家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玄岳门

谜面:公开赞助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襄阳

谜面:连上海味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嘉鱼

谜面:兵强马壮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武昌

解析:武力昌盛。

谜面:万丈高楼平地起 (湖北地名)

谜底:建始

谜面:加德满都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恩施市

谜面:薛丁山助妻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襄樊

谜面:白云脚下踩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武当山

谜面:团结安定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咸宁

谜面:小雨飘洒下乡来 (湖北地名)

谜底:沙市

谜面:片片飞花傍绿水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香溪

谜面:回首又见金眼彪 (湖北地名)

谜底:恩施

谜面:由来与共水纵横 提示:湖北地名

谜底:黄州

谜面:林荫掩萧墙 (打一湖北名胜)

谜底:绿影壁

谜面:受刑显高洁,问供口不开。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荆门

谜面:戈壁之城 (打一湖北地名)

谜底:沙市

谜面:万籁俱寂 (湖北地名)

篇6:重庆地名的谜语

谜底:酉阳

谜面:烛光成象映河谷 (重庆名胜)

谜底:灯影峡

谜面:直去天际头 (重庆地名)

谜底:云阳

谜面:柳絮飞舞满皇都 (打一重庆名胜)

谜底:白帝城

谜面:事发先后没在重庆 (打一成语)

谜底:始终不渝

解析:重庆简称“渝”。

谜面:重庆居中 (打一成语)

谜底:始终不渝

解析:重庆的别称是“渝”,“始终不渝”别解为重庆(渝)不在开始也不在终点,在中间。

谜面:长安一片月 (打一重庆名胜)

谜底:白帝城

谜面:蟾宫折桂亦陶然 (打一重庆名胜)

篇7:陕西地名的谜语

谜底:西安

解析:“宝”字的“玉”出走,剩下“宀”;“要”拆分开后变成“西女”。

谜面:陕西省,西安人。 (打一字)

谜底:侠

解析:“陕”字的西半部分省略掉,然后在西边安放个“人”。

谜面:两个寡妇对着哭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渭南

解析:渭南(为男)。

谜面:家禽下金蛋 (陕西地名)

谜底:宝鸡

谜面:秋来一齐到成都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铜川

谜面:二男新战死 (打陕西地名二,调首格)

谜底:子长、安康

谜面:女士站两旁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汉中

谜面:春色三分入曲园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榆林

谜面:推迟战事 (陕西地名)

谜底:延安

谜面:寡佬团 (陕西地名)

谜底:咸阳

谜面:杨柳枝头人偷闲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榆林

谜面:东山再起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延安

谜面:雪雨不见 (打陕西一地名)

谜底:横山

谜面:荷塘月色 (打一陕西名胜)

谜底:华清池

谜面:不甘示弱 (陕西地名)

谜底:宁强

谜面:出塞复入塞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两当

谜面:东方有战事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西安

谜面:陕西省 (打字一)

谜底:夹

谜面:持久和平(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长安

谜面:女冠曲中登高处 (陕西地名)

谜底:西安

谜面:燕昭招贤寄厚望 (打一陕西名胜)

谜底:金台观

谜面:大海终须纳细流 (打一陕西地名)

谜底:会川

谜面:支出两分 (打陕西一地名)

谜底:岐山

谜面:出头之日 (陕西地名)

谜底:山阳

谜面:古稀之年入仙境 (陕西名胜)

谜底:华山

谜面:立 (打一陕西地名)

篇8:北京窑地名的由来

当年明成祖为“震动北方”, 迁都北京, 因城市建设需要, 大量山西和陕西工匠拥入, 北京的“窑”渐渐多了起来。窟”多集中在南城一代, 当时这里的砖瓦匠较多, 形成了“大北窑”“刘家窑”等。

“窑”主要生产的砖瓦, 是旧式建筑的必需品。砖瓦容易损毁, 窑厂需不断生产才能满足维修的需要, 因此窑厂生存相对容易。比如清末民初, 潘家园 (原名潘家窑) 一带的砖窑鳞次栉比, 达到了百家之多。

然而, 烧窑需使用黏土, 窑厂开设后, 往往就地取土。作为原材料, 黏土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周边的黏土被挖光了, 窑厂就会被废弃, 窑主只能另寻更好的地方开窑。随开随弃, 所以北京的窑特别多, 叫“窑’的地方也特别多。

北京比较著名的“窑”有:

大北窑:尽管名气较大, 但历史并不太长。1939年侵华日军在此挖坑取土, 建窑烧砖, 称大北窑。日本投降后, 一些窑厂仍保留了下来。

黑窑厂:明永乐四年 (公元1406年) 朱棣在北京建造宫殿, 修筑城墙时, 工部设了5个窑厂, 黑窑厂就是其中之一。黑窑厂专门烧制城砖, 因烧出的城砖为青灰色, 俗称“黑砖”, 故称其为黑窑厂。

刘家窑:自明朝始, 这里开了许多砖窑瓦厂, 当时这里是城外郊区, 取土、用工相对便宜, 周边又有水源, 所以是窑主们的首选之地。据传, 一家窑主姓刘, 世代烧窑, 他家烧出的砖瓦成色好, 不易碎, 人们慕名而来, 以后附近逐渐形成村落, 称为刘家窑村。当年烧窑取土留下了许多大水坑和洼地,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填平。

大瓦窑和小瓦窑:明朝修北京城时, 在此烧瓦。大瓦窑在小瓦窑西南, 规模较大, 明代称为“瓦窑”。而小瓦窑原称“瓦窑头”, 也烧瓦, 但规模小得多。

北京以“窑”为地名的, 还有崔家窑、鲍家窑、邓家窑、严窑、巍窑等, 都是依窑主之姓而取名。

延庆县称“窑”的地名最多, 目前保留下来的地名有20多个。因为明朝为了防御外敌入侵, 在八达岭以北修了许多城堡, 城砖就地烧制, 推动了窑业的繁荣。

老北京还有专门烧盆的窑场, 俗称“盆窑”, 最知名的是延庆的盆窑和丰台的白盆窑。

篇9:派生地名及其译写方法探究

关键词:派生,派生地名,译写,专名化通名

中图分类号:C04;H059;H083;K90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4.00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derived place names, analyzes its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erivation, derivative place name, conversion, false generic element

地名的命名,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鲜明地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社会的特征,情况十分复杂[1]。派生,作为一种惯用方法,在地名命名的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笔者对派生地名的概念、派生方式、特点以及外语派生地名的译写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派生地名,并为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对派生地名的认识

1.派生与派生地名

《当代汉语词典》对“派生”定义如下:“﹝动﹞从某个主要事物中分化出来。”[2]可以理解为派生是一种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是产生或创造新的事物并可追溯至被派生对象的一种方法。利用派生可以生成合成词,可以生成新的地名。

派生而成的地名为派生地名,是“以移借它名而命名的地名”[1]。派生地名在诸多地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地名的产生往往在已有地名的基础上派生仿造。老地名可称为“原生地名”,又叫“主地名”,即最本源的地名,新地名则称为“派生地名”[3]。

2.派生地名类型

(1)人名派生地名,以著名历史人物命名,如山西省左权县是以革命名将左权命名的,再如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州是以列宁命名的。

(2)地名派生地名,以借用他名而命名,其中他名可分为人文要素名称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如河北省晋县借用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名,山西省五台县以五台山命名。

(3)地名合成形式派生地名,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名合成为一个地名,这种命名方式在各类地名中皆有其例,如武汉是武昌、汉口、汉阳合成的,青藏高原即青海高原与西藏高原合成的。

3.地名派生规律

分析地名派生规律避不开派生地名与原生地名之间的关系。对于人名派生地名和居民地名称派生居民地名称(如美国的New York来自英国的York),可以根据地名移用规律较容易地分清派生关系,可是在分析具有不同地理要素属性的地名之间的派生关系时,判断谁为“主”,谁为“派生”,实属难事,非得去搜寻地名史源资料来佐证不可。但是,地名派生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若晓之一二,对理解派生地名大有裨益。

可从地名源头说起,“最早的地名大概是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因为原始人不可能有很固定的居住地,村落是畜牧和农业社会才有的,至于行政区划就更迟了,有了阶级有了国家,为了管理才有行政建制”[3]。也就是说,人类最早的地名应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因此,关于山和水的地名必定是最早出现的。于是,“以山、河等自然地理实体名命名行政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用的命名方法”[4]。这样的话,派生地名的主要派生源一般应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此为基本的派生规律。例如中国辽宁省的“葫芦岛市”派生于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葫芦岛”,又如南非的“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是以旁边的“奥兰治河”命名的。但也有难以分清的,如《再谈莫斯科的得名》[5]中尽管搜罗了不少俄罗斯史料,但“莫斯科河”与“莫斯科城”谁为原生地名仍难以确定。

4.派生地名构成

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派生地名也不例外,此处派生地名构成主要指派生地名的移用或派生部分,以下从两个方面说明:

(1)只采用专名:以原生地名的专名部分派生出新地名,有的专名派生后发生变化,有的照搬。如俄罗斯地名“伏尔加格勒”(Волгоград)采用流经该地的“伏尔加河”(Волга Река)之专名“伏尔加”(Волга)加上居民地通名“格勒”(град)构成,专名词尾“а”变为“о”。再如俄罗斯城市地名“扬斯基”(Янский)由其附近的“亚纳河”(Яна)派生而来,原生地名专名“亚纳”(Яна)加形容词后缀“ский”作为派生地名的专名。

(2)采用整个地名:专名连同通名以专名的形式出现在新的派生地名中,原生地名的通名已经专名化。如中国辽宁省以“葫芦岛”命名的“葫芦岛市”,借用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葫芦岛”作为专名使用,原生地名中的通名“岛”已经专名化。又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尔顿湖国家野生动物源保护区”(Salton Sea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采用“索尔顿湖”(Salton Sea)作为专名[6]。

5.派生地名与原生地名的关系

派生地名一般来源于与之相邻的居民地、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当然也有跨越时空派生而来的地名,如美国的“纽约市”(New York City)派生自英国的“约克郡”(Yorkshire)。那么可将派生地名与原生地名之间的关系定为继承关系。地名派生是一种命名方式,也是一种承载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发生学角度看,派生地名与原生地名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从地名认知角度看,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即由此及彼、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为了方便群众交往,派生地名的专名应与主地名专名一致。如石家庄火车站系由石家庄派生出来,其站名应叫石家庄站。黄山火车站不在黄山脚下,而在屯溪,则给去黄山的旅客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主地名派生出的台、站、港、场等各类地名,其专名均应与主地名专名一致[4]。若不一致,则会破坏两者之间的历史文化传承关系,影响对派生地名的认知,甚至会对民事或军事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二外语派生地名的汉字译写

外语派生地名在整个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工作中占有一定比例,其译写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名译写质量和统一,根据以上对派生地名的分析,从派生地名的汉字译写现状入手,对其译写方法进行研究。

1.现状

针对外语派生地名译写,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1979年4月中国地名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第五条:“外国地名的译写一般应同名同译。但以自然地物的名称命名的居民点例外(其自然地理通名部分一般音译)。如以‘格兰德河(Rio Grande)命名的居民点,译为‘里奥格兰德。”第八条(一):“专名化的地理通名,一般音译。如:美国的居民点Snow Hill译为‘斯诺希尔,古巴的居民点Rio Grande译‘里奥格兰德。”国家标准《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英语》4.1.1:“专名(含专名化的通名)一般音译。”[7]

以上规定并未绝对化,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分国地图册部分已译地名的译法可以看出,实际译写地名时,有遵从规定者,如美国伊利诺伊州居民地名称“弗拉特里弗” (Flat River),其中专名化通名River音译,印度由人名派生而成的“艾哈迈德讷格尔市”(Ahmadnagar)[8],其中与专名连在一起的专名化通名nagar为“镇、市”之意,此处音译为“讷格尔”[9];也有不从者,如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的“马利诺夫湖村”(Malinovoye Ozero)[10],其中自然地理实体通名Ozero为“湖”之意,翻译时仍旧意译而未按规定采取音译,又如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的“施密特角村”(Mys Shmidta)其中“Mys”为“角”之义,翻译时采用意译。

综上可以看出,通名专名化音译规则并未被严格执行,音译、意译两种处理方法都存在,哪种译法占比例大,因未做数量统计,难以估计。当然,从规定中的语气或使用的程度副词“一般”来看,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但没有明确提出来,也就是默认了这不是一项绝对的规定。

2.分析

关于通名专名化音译处理方法可根据相关翻译理论和地名派生原则,分析其合理性或科学性,若确实有悖常理,则应提出较合理的处理方案,既满足派生地名译写需要,又符合地名学的特点,以译出让大家满意的地名。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来看,翻译,包括地名译写,是搭建双语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是为理解异域文化提供服务。派生地名译写,亦是如此。若译写的地名难以理解或造成误解,不如不译。从地名学理论来看,地名本身涉及音、形、意、位(置)、类(别)等多个要素[11]。派生地名从产生方式来看,与原生地名有着密切的逻辑或“亲缘”关系,若因译写破坏这种认知关系,则对地名认知及其相关解读影响较大。当然,如何更贴切地译写派生地名,尤其是由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派生而成的居民地名称,更多地要考虑派生地名的派生方式及其应用范畴,甚至要追溯派生地名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具体分析如下:

(1)由自然地理实体专名派生的居民地名称,其专名不变,译法不变。原生地名音译加意译,派生地名从之,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加拿大人镇”(Canadian)[12]是由根据流经该镇的“加拿大人河”(Canadian River)派生命名。

(2)由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专名和通名命名的居民地名称,如全部音译,则切断了原生地名和派生地名的历史、文化联系,使本来密切关联的两个地名变得毫不相干,如此使地名用户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派生关系,从而难以正确地判断派生地理名称与周边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无法全面认知地名。如美国怀俄明州镇名“格林里弗”(Green River)派生自流经该地的“格林河”(Green River),这种译法显然会导致“格林里弗镇”与“格林河”之间地名派生关系的丢失,从“格林里弗镇”也判断不出其附近确有河流的地理特征,但若译为“格林河镇”则既保留了两者之间的派生关系,又有利于判断派生地名“格林河镇”附近有河流的地理环境特征,这样处理更容易为地名用户接受。

三派生地名译写建议

具有明显派生关系的地名,需要坚持派生地名与原生地名译写的一致性原则,既能保持两者之间的历史文化传承关系,又能帮助地名用户全面认知地名。对于未遵照此原则、已经译出的地名仍予以保留,不做改动,以免引起混乱。对于派生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按此原则译写的地名,可根据其构成特点,结合地名相关理论和其所属语言文化命名习惯进行特殊处理。如印度村庄Dhanesegaon与其附近的河流Dhanese Khola存在明显的派生关系,那么译写时,建议省译村庄通名gaon(冈),只译Dhanese。还有其他情况,如印度村名Dalaigaon和其附近河流Dalaigaon Dong,其中Dong为通名“河”,译写时,可将通名gaon音译,以保持其派生关系。如此看来,应对类似的情况在地名译写规则中做出详细的规定为好,以免出现同名异译。

四结语

派生地名,是一种常用的地名命名方式,在外语地名汉字译写过程中经常遇到。由于各国家或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派生地名的方式不尽相同,如此对外语派生地名的汉字译写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派生地名的定义、特点及其译写处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究,有助于增加对派生地名的认知和解决派生地名译写分歧问题。但囿于资料匮乏,水平有限,尤其在各种外语派生地名的构成特点、派生习惯做法等方面未做进一步的细致分析,在派生地名译写方法上也未进行翻译理论方面的深度求证,因此所提建议未必恰当,只是希望把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解决,以为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李炳尧,刘保全.地名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47-48.

[2] 《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当代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94.

[3] 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27.

[4] 王际桐.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J].地球信息科学,2001(09):17-21.

[5] 刘伉.环球地名初探[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503.

[6] 中国地名委员会.美国地名译名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8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GB/T 17693.1—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英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8] 印度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

[9] 白文祥,王淑萍.世界地名常用词翻译手册[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5:330.

[10] 俄罗斯地图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

[11] 褚亚平,尹均科,孙冬虎.地名学基础教程[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6.

上一篇:铅球、标枪、铁饼下一篇:故作坚强的个性签名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