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化妆的培养目标

2024-05-10

舞台化妆的培养目标(共7篇)

篇1: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

一、现代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设计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舞台人物造型的多元化发展。伴随着舞台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舞台艺术造型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成功了打破了传统舞台艺术表演的弊端, 实现了各个领域的有效结合, 融入了更多现代艺术特色, 让观众更加体验到舞台表演艺术的丰富多彩性。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舞台环境下, 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设计也在随之发生变化[1]。例如在美国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当中, 存在着很多的人物形象的造型和化妆被延续应用到现代舞台上, 通过创新的手法创造出更多鲜明的形象人物。化妆造型师必须从舞台编导和导演的需求出发, 在追求人物个性化塑造的同时, 也要符合舞台剧中角色的形象特征。

(二) 舞台人物的个性化标签。在时代的发展下, 观众对于舞台人物表演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观众更加关注到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表现, 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角色往往会吸引到观众的目光。现代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更加注重到个性化的追求。着这个实践过程中, 舞台艺术形成了众多典型的特色人物形象, 每一种特色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标签[2]。由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多样化性质, 融入了各种表演形式, 在舞台人物化妆和造型设计上也在变化中寻找着自身的特色, 在变化道路上形成自身的个性化标签。通过分析我国著名舞台剧《印象·丽江》, 我们可以看出整部剧中舞台人物造型通过有效将现代芭蕾舞造型与传统发饰及服饰结合在一起[3], 创造了自己个性化的标签, 给台下的观众心灵带了极大的震撼力,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未来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的发展改进方向

(一) 加强舞台人物塑造的整体结构化。化妆造型师对于现代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不能盲目的进行创新, 在对舞台人物化妆和造型设计融入新元素前, 必须充分考虑到剧本人物的历史元素, 要全面掌握理解编导剧本的整体结构和框架,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人物塑造的调整, 不至于将真实历史改编的面目全非, 让观众感到突兀。化妆造型师要加强与编导的交流和沟通, 不能为了追求人物的个性化塑造, 而忽视了剧中人物角色的特征, 必须在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 才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创造改造, 每个朝代的人物妆容和造型都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 要在传统特色下对人物造型进行升华, 不断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境界[4]。

(二) 注重舞台人物化妆造型的创新设计。化妆造型师在对舞台人物进行化妆和造型设计过程中, 必须了解到演员所演绎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各种性格特点, 认真做好舞台人物的角色扮演需求准备工作[5]。化妆师与造型师只有在深入了解舞台剧整体情节结构和每一个人物角色后, 才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设计出符合剧本的现实形象, 而不是严重脱离剧本的人物化妆和造型创新设计。化妆与造型设计工作除了需要化妆造型师具备扎实的化妆技术与造型设计技能, 更多的是需要他们要对剧中人物角色的正确定位, 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对人物的整体妆容和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因此, 化妆造型师要认真研究剧本, 加强与导演编制的交流, 不能一味追求人物外表视觉效果, 而忽视了人物塑造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 人物化妆和造型的设计要符合舞台艺术的表演效果, 突出历史的文化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脸部的妆容和服装美化, 化妆造型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化妆和造型设计观念, 必须充分考虑到现代舞台艺术的需求和时代特色, 根据演员所要塑造的人物角色, 有针对性的采取化妆技巧和造型创新设计手段, 有效融入绘画、色彩搭配以及发型设计结构等不同艺术手法, 使舞台人物塑造的更加形象生动化。

参考文献

[1]李庆.简述影视化妆造型设计中造型语言的构成要素[J].电影评介, 2010 (22) :15-17.

[2]霍美霖, 崔慧彦.论创意化妆在舞台表演课中的实践与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22) :123-124.

[3]刘民.从服装与化妆角度浅析越剧舞台美术[J].戏剧之家, 2014, 15 (10) :136-137.

[4]王覃秋.试论舞台表演中的人物造型设计的重要作用[J].通俗歌曲, 2014, 8 (07) :141-142.

篇2:简述舞台化妆的艺术

关键词:舞台化妆;创造形象;化妆技术

人类化妆的行为要追溯到人类原始阶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兽皮遮体并且方便劳作和生活。同时为了生存在捕猎的活动中,常常在皮肤上涂抹颜料和动物的油脂,把自己装扮成动物的同类,更加方便捕到更多的猎物。可以明确地说,当时我们的祖先并非出自爱美的天性才化妆的,而是由功利性决定的。这种功利性的装扮与我们现今谈到的艺术还不能挂钩,只能说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的一种创造。随着我们的祖先对这种化妆有了认识和掌握以后,逐渐懂得了欣赏这种美,并在劳动之余有意识地用动物牙齿、骨头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用天然的颜料涂抹面部、身体、手脚。逐步形成了最原始的化妆美容。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化妆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把化妆运用到各种社会活动中。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时候后都有过不同形式的化妆活动。从我们现在人掌握的有记载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古时候参与图腾和祭祀活动的涂面和纹身是很普遍的。

到了公元六世纪,古希腊文化盛期,场地表演的活动越来越多。化妆对戏剧有了深刻地影响。曾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悲剧家梯斯庇斯安排一名演员扮演角色,为了能鲜明地区别这名演员与合唱队的不同,这名演员曾采用白粉和朱红涂脸,可是在能够容纳一万多人的古希腊剧场当中采用这种方法并达不到实际的效果。于是有人为演员按照人物类型制作了扩大局部形象的面具,再让这名演员穿上高底靴,这样不仅能让演员扮演更多角色,还能让观众在远距离看到角色的形象。这就让化妆和表演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起到了增强演出效果的作用。

在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戏剧史当中,都有对面具的记载。一些国家的戏剧表演中至今还在使用面具、脸谱来表演。到了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一些戏剧表演有采用面具表演,同时也用写实化妆的方法。十六世纪的后期,戏剧艺术开始普及,演员们都有了固定的剧场从事演出。舞台的台唇圆拱让演员和观众彻底分开了。由于采用了蜡烛和油灯照明,那种用面具参与表演的状态就不适合这种舞台了。演员们纷纷想办法用时髦妇女用的化妆品来妆扮自己,用以保持面部特征。到了一八四六年出現了弧光照明,强烈的灯光使演员的局部形象模糊了,这就迫使艺术家们要选择更精巧的方法来塑造形象,让观众既能看得到而又真实可信。莱比锡一个剧院的某个演员,使用油脂调和了颜色粉制成一种肤色油膏去遮盖发套的前额接边,成为最早的油彩。从一八九0年开始,油彩化妆开始普遍运用,并且变成了到处可以买到的商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舞台发展成为伸延到观众席中去的突伸型舞台,观众围着演区,演员观众紧挨着。过去那种框式舞台的状态下,舞台化妆被认为太夸张了,要求更加逼真自然的人物形象就变得越来越突出了,甚至有人提出不用化妆了。但剧场里不仅要演传统剧目,还要演外国剧目,很多演员还要演不同的角色,还可能把自己扮老,扮小,如果不化妆如何来塑造形象,如何来适合剧目对人物的要求?为此,运用化妆手段塑造人物的状态是不能改变的。

演员上台演出,是通过化妆才能把演员打扮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的,这种化妆叫做舞台化妆。我们都知道,戏剧艺术本身就包括编剧、导演、作曲演员、美工、效果、化妆、服装道具等各部门集体创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艺术的主题思想,主要靠人物来表现,也就是靠演员扮演的人物来体现。于是,通过化妆来把戏剧中的人物塑造出来,就成了化妆师的头等大事。舞台化妆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剧本的要求,塑造出舞台人物所需要的外部形象。

舞台化妆造型是一门艺术,也是形象设计的科学。它要求舞台化妆师要对心理学、美学、人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还要懂得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有较多的实践经验。舞台化妆师在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时要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民族等特点来设计。通过运用各种工具,遵照造型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题形象。

舞台化妆的技术性较强,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例如:色彩颜料的特性和色彩运用;塑造形象的毛发钩织和制作;硅胶及充填物的造型等。为了塑造崭新的人物形象要认真分析主题,剧情的意境,舞台整体的灯光和色调。经过反复构思,精心设计,认真描摹,运用绘画、雕塑的原理创造出真实鲜活的舞台形象。化妆师要掌握色彩明暗效果,还要把毛发粘贴与实物造型结合起来。成为真假结合,平面与立体并用的特殊效果。

舞台化妆师要对舞台造型艺术有全面的掌握,根据不同剧中、剧目、主题和导演的要求而设计演员的造型。很多情况导演要求的不同,化妆的手法和样式就要有所不同。有提倡夸张性的,也有装饰性的,还有寓意性的和象征性的,每一种特性都有它自身的技术要求和艺术魅力。特别是现代的剧场和舞台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对化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更加追求生活化,更细致。

总之,舞台化妆的作用可以再歌舞、杂技、戏曲演出中美化演员的形象和仪表;可以在歌剧、话剧、音乐剧中塑造完美的角色外貌;弥补演员与角色在外形方面的差距。通过舞台化妆师化妆造型色彩的有机结合的妙手让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形象屹立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德权著.舞台化妆基础[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06(第1版).

篇3:电视主持人化妆与舞台化妆探讨

一、电视主持人化妆与舞台化妆

(一) 电视主持人化妆

电视主持人的化妆, 不止要求对主持人个人的化妆, 还要针对不同的节目主持风格进行整体的化妆, 在室内外不同地点的演播室要采取不同的化妆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对化妆进行实际的操作。例如, 在新闻类电视节目中, 要求体现新闻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因而要求主持人的装束尽量简洁, 不要出现太过花哨的搭配, 妆容方面也要尽量体现严肃认真, 脸部妆容强调简明干净, 符合大众审美, 能够反映新闻的真实可信行。

(二) 舞台化妆

舞台化妆则不同于电视主持人化妆, 对于舞台化妆来讲, 侧重点则是突出人物形象, 力图通过夸张色彩明丽的化妆技术来表现人物特点, 渲染氛围。舞台方面的化妆, 要根据舞台人物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地进行分析, 通过不同的人物设定, 具体的设计妆容, 力图符合人物形象。例如, 有些娱乐节目的主持人, 其人物设定就是在节目中通过夸张的表演来活络现场氛围, 避免在采访过程中的尴尬。因此, 这种主持角色的化妆就较为突出人物自身的特点, 通过夸张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轻松的现场气氛, 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通过举例 (新闻节目主持人特点、娱乐节目主持人特点) 分析电视主持人化妆和舞台化妆的区别

(一) 新闻节目主持人化妆的特点

首先,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应该反映新闻内容的准确严谨性, 贴合节目的需要。因此, 在其妆容上应该突出自然、端正的效果, 不要出现比较夸张的妆容, 要贴合实际, 符合正常的观众审美。例如, 典型的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 一般在妆容上较为贴近生活。女性主播在穿着上较为倾向于职业套装, 显示出端庄优雅。男主持人较常穿着西装, 显示庄重严肃。因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重点是突出新闻的准确真实, 新闻是节目的重点, 主持人在节目中是传输的媒介, 不能混淆重点。其次, 在衣着方面, 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穿着职业套装等正装, 颜色不宜太过明艳, 应该选择较为素雅的颜色, 突出主持人庄重严肃的一面。当然, 在一些外景主持方面, 比如报道某处风景、采访某位艺术家等节目中, 可以选择相对明亮的服饰, 但是不能过于夸张, 还是要保持新闻节目自身的相关严谨性, 不能脱离新闻节目本身进行相对比较夸张的化妆。

(二) 娱乐节目主持人化妆的特点

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相关妆容本身就是一个看点, 娱乐节目有时可以看作是舞台剧, 主持台上的每位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人物设定。例如, 大家较为熟悉的快乐大本营, 每一期节目都有相关的主题和人物定位, 在妆容上像何炅就比较成熟绅士、谢娜就较为古灵精怪、海涛就比较轻松搞笑, 不同的人物定位给观众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主持人可以通过了解时尚前沿的咨询, 运用到节目中去, 带动观众了解时尚、关注时尚, 带动节目效果。同时, 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化妆可以倾向于使用较为艳丽的颜色, 大胆地运用一些流行元素, 展现自己的风格。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类节目, 其主持人本身就是节目的一部分, 主持人的妆容能够很好地表现节目效果。同时, 在穿着方面娱乐节目主持人就相对较为随意一点, 可以根据节目本身主题进行相关的搭配。本身娱乐节目传递的就是轻松欢快的娱乐气氛。因此, 化妆上面要倾向于靓丽时尚, 不能过于压抑造成整个节目太过沉闷, 使观众得不到放松反而心情低落, 违背了节目的初衷。

三、根据举例分析电视主持人化妆与舞台化妆差异

(一) 具体要求不同

电视主持人化妆要求符合节目本身的性质, 不能太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 要以节目本身要传输的内容为重点, 因而要求主持人在化妆方面体现自然真实的形象, 符合主流大众审美, 不能过于夸张, 超出了观众的接受范围, 突出不了节目本身的重点。就像较为熟悉的杨澜访谈录中, 主持人走的是知性优雅的路线, 因而其节目的安排主持人的装束就围绕这一主题, 造型端庄优雅。而舞台化妆本身就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使舞台表现形式更有张力, 符合舞台本身的设定, 可以采用相对较为明快夸张的妆容, 加进时尚元素, 走在时尚前沿, 体现人物个性, 表现人物形象。例如, 在娱乐播报中, 主持人本来就是时尚的代表, 在节目中的造型也尽可能的突出时尚元素, 衣着体现时尚走向, 妆容也较为前卫。

(二) 侧重点不同

电视主持人化妆不是为了突出主持人自身, 虽然主持人的作用很重要, 但是重点是为了突出节目本身的内容,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 主持人的化妆就不能喧宾夺主, 过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果主持人本身化妆过于突出, 整个节目传输内容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舞台化妆本身就是为了突出相关人员的特点, 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其展示的重点就是人物形象, 对人物形象的化妆是表现舞台形象的重要方式, 通过时尚流行的化妆元素, 使观众眼前一亮, 身心得到放松。

四、结语

无论是电视主持人化妆还是舞台化妆, 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给观众一个美的享受, 虽然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化妆上面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是初衷是相同的。而且, 对妆容的要求还要结合相关的实际场景, 与灯光和背景进行配合, 达到一个整体的完美效果, 不能脱离实际场景进行化妆, 使整个主题偏离原来的设定。只有在化妆、灯光、自身修养等相关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与时俱进, 才能满足现在观众日益高品质的节目要求,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品质, 更加符合现在电视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谭小颖, 王冰, 陈晨, 等.试谈BTV电视主持人的形象造型设计[J].影视制作, 2014, 20 (4) :80-83.

[2]赵艳秋.电视主持人的成功之路[J].华章, 2014 (2) :308.

篇4:浅谈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

关键词:舞台人物;化妆;造型设计;艺术效果

0 引言

不同的舞台艺术表演在表现真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时所采用的方法均是不同的,但都有其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需要通过对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进行设计。[1]通过人物造型的具体形象可让观众更好地掌握所扮演的角色人物在剧中的情节,以此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观点。舞台的表演艺术除了需要灯光、布景及服装之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化妆作为支撑。通过化妆手段给观众创造出视觉上的艺术形象,也是演员在进行演出表演之前塑造形象的最后一道工序。[2]而不同的舞台剧本、人物、演出方式及导演观念均会产生不同的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艺术类型。这也对化妆师的造型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妆师需要对演员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的身份、民族、历史等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使化妆设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为此,在表演形式及艺术水平日益丰富的形势下,增强造型及化妆技巧是舞台表演成功的关键。

1 舞台人物进行化妆及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舞台人物表演的准确性,缩短舞台产生的距离

每一个舞台表演的情节推动都是需要依靠人物来体现,就算是再完美逼真的舞台布景也不能与实际的景色相媲美。为此,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对表演效果產生很大的影响。而精致的妆容和近乎完美的造型则可以增强舞台人物表演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视觉上的造型和化妆可以观众提供很多细节。例如,妆容可以提示角色的年龄及个性特征,而造型则可以提示角色所处的年代、民族及身份等,加上舞台的布景和灯光效果,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共同配合均对舞台人物的成功表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舞台表演的魅力就是将观众带入剧本的情境中,缩短观众对舞台产生的距离。以经典越剧《孟丽君》中各个角色来说,在服装上均使用了渐变色旗袍,在色彩搭配上也非常柔和,整体的服装样式非常朴素典雅,端庄典雅的美感跃然于舞台上,加上旗袍古装特有的胸腰收紧,凹凸有致,使得舞台人物在表演上更加轻盈动人。因此,注重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突出人物的显著特征,缩短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1.2 填补演员存在的形象缺失,强化舞台表演的表现力

舞台每一个角色的表演大多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能力来决定的,演员的长相和神态相似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角色的大部分形态都需要造型设计师来处理。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体现出舞台的张力,而每一位演员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演员和化妆师一起去寻找。如果出现演员的外在形象与需要扮演的人物角色其特征和性格均不相符时,通过化妆和造型设计就可以填补这种缺失。[4]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可以依靠演技来弥补塑造人物时存在的外形特征缺失,而通过注重化妆及造型设计则在填补演员存在的形象缺失上,尽可能的延伸演员的舞台表演潜力,给舞台表演创造更多的表现力。例如,越剧《明月重圆夜》这一剧中的钟慧珠表演的疯人造型,又如,《绝代艳后》中的戚姬表演的人彘造型等等,这些均需要化妆与造型设计来填补这种缺失,从而强化舞台表演的表现力。

1.3 调动观众情绪和想象力,扩大舞台表演的效果

符合这一出剧的角色化妆及造型可以帮助演员在表演时快速入戏,让他们感觉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地方,进而进入无法分辨出真实还是表演的世界中。当演员的表演达到这样的境界时,在台下观看的观众,他们的情绪和想象力可会被演员这逼真的演技和真实的造型所震撼到,也可以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情境中,扩大了舞台的表演效果。大多数的角色均不是由同一个人来扮演的,因为这样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先入之见的反应,而通过精致的妆容则可以改善这一种现象。例如,经典越剧《红楼梦》中,观众习惯了王文娟版的林黛玉,此时若是有新的演员来扮演这一角色,观众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但是后期翻拍的王志萍版的林黛玉,因依靠精心的化妆和舞台衬托,使得观众并不觉得与之前的王文娟版的林黛玉产生任何违和感,因而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这就可以看出,与角色完全匹配的化妆和造型设计可以帮助演员和观众进入情境中,将表演推向高潮。

2 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设计发展的新特征

2.1 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实现综合化

演艺事业和舞台艺术不断被推动,舞台的艺术造型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戏剧表演,也包含音乐剧或曲剧等多种表演方式,且还在不断被融合多个领域的趋势。在这个复杂又综合的舞台艺术下,舞台的化妆和造型设计也随着发生变化,并向综合化不断迈进。在《狮子王》或是百老汇音乐剧中,其中人物形象的化妆及造型设计还一直被运用到当今的舞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舞台效果。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化妆及造型设计上实现了综合化,并将各种艺术类型展示在观众眼前。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实现舞台人物化妆及造型设计的综合化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造型和化妆都硬要追求个性,每一个化妆和造型的定位都需要尊重导演和编制的要求。

2.2 崇尚个性化形成自身特色,实现标签化

在这个充满个性的时代,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也追求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都自发地形成了一股自身的特色,每一种特色均有其对应的标签。舞台表演所承载的类型日益变化,化妆和造型也在这个变化中不断寻求与之相符的舞台表演方式,并试着形成属于自己的标签种类。我们以《印象·丽江》作为例子,演员的造型通过发饰及服饰与现代的芭蕾舞造型相结合,其整体造型也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人物造型神似,形象地塑造了张氏电影风格下其对化妆和造型的标签,给观众的心灵震撼力是非常强的。当然任一时期的化妆和造型其标签都是会改变的,每一个标签都会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独有的特征,为此化妆师和造型师应重视自身个性化特色的形成,在模仿无数的标签中找到属于自身并符合这个时代的化妆和造型。

2.3 尊重经典表演寻求新突破,力求稳中求变

目前除了电视连续剧翻拍风盛行之外,舞台表演也出现了重新演绎经典表演的现象。和电视剧一样,舞台的表演在重新演绎中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在稳中求变,既要保证尊重原始表演,又要在新的环境下寻求突破。所以,在人物的化妆与造型上也需要稳中求变,在原始人物形态上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同样还是以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为例,新的人物形象和化妆并没有颠覆丽江、云南的民族特征,但是却将人物的造型和化妆实现诗意化,在稳中找到了新的亮点,成为观众心中的大型舞台表演作品的典范。

3 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设计今后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3.1 加强剧本整体构思和事实,强化剧本真实性

在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上加入各种新元素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剧本和历史,对剧本整体的框架和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不能将历史改编得面目全非。从客观的角度感受新创作出来的东西是否符合实际。这个过程就需要导演、化妆师及造型师进行多方面沟通,了解剧本中每个角色的现实形象,不能过分地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应确定某一角色的最终妆容和造型。说到妆容,舞台剧当然少不了汉朝的泣妆,这个是每一步汉剧舞台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体现的是汉朝的历史事实,其妆虽然丑,但这个妆容就是汉朝历史,不可能将泣妆化成美的。因此,导演和制作人在编写舞台剧本时,要切实地结合历史和实际,强化剧本的真实性。有了真实的剧本,则舞台人物的性格或其他特征就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升华,提高舞台的艺术境界。

3.2 对人物化妆形象重新进行设计,重视其舞台效果

化妆师和造型师在给每一个演员进行化妆和造型设计时,应结合舞台人物的角色扮演需求做对应的准备工作。化妆师和造型师应仔细认真地对剧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剧本的整体和剧中人物的深入了解,而设计出符合剧本的现实形象。该过程中,应與导演或是编制进行沟通,明确该人物在剧本中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人物的整体化妆和造型。在对人物的化妆形象进行重新设计时,不应单从美和丑来形容,应在考虑舞台的整体效果之后对人物化妆形象进行重新构思和设计,而这个美和丑的度应该把握好,不能过分地追求美丽而将演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失去。[5]在当前舞台设计逐渐趋于综合化局势下,从事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设计工作人员应时刻关注舞台设计的现状,重视舞台人物在舞台中的表演效果,才能构造和设计出符合剧本要求和体现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3.3 为舞台人物的个性演出创造机会,体现其舞台价值

在当前舞台设计逐渐趋于标签化局势下,化妆师和造型师应摆脱以往自己接触过的各种舞台艺术妆容和造型,将积累的各种舞台形象和设计摒弃掉,以空杯的心态,抛弃重复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与其说让他们掌握舞台表演的化妆技巧和造型设计,还不如说是让他们真正地将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的不同表演特色真正地体现出来。在这个充满个性张扬的时代,化妆师和造型师应努力创造更多的富有体现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对主持人的个人性格特征的化妆和造型上,不能单一地重复娱乐圈的主持人造型,这样达不到喜悦和新奇的舞台效果,应在原有形色韵基础形象设计上多加入主持人的个性特征,通过与主持人进行有效沟通,将舞台表演的主题观念做好传达,并在了解主持人性格特点的前提下,为其设计出充满个性的舞台形象,真正体现其舞台价值。

3.4 将舞台人物的演绎意义进行重塑,重视舞台人物灵魂

当下很多电视剧都是结合历史情节或是借鉴已拍过的电视剧进行翻拍,虽然人们对其的评价不高,但不能单从这方面而否认翻拍电视剧中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上述这种说法应用在舞台表演中也是一样的。需要将舞台人物的演绎意义进行重塑,通过经典的人物形象中寻求到新的化妆造型设计和表演技巧。要想真正在舞台表演中找到新的突破,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找到化妆和造型的突破口。而此时化妆师和造型师就不单单仅仅是负责化妆和造型设计,他们还需要掌握舞台表演的意义,通过对人物角色的了解,从中挖掘出演员表演的亮点,并将演员的灵魂充分体现出来。正如被翻拍过很多次的《千手观音》,虽然很多场合对其进行重新演绎,但多数都是缺乏对《千手观音》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甚至有些只是刻意地去模仿其中的舞蹈动作,有些还是以娱乐的性质去演绎,没有重视灵魂的演绎,使得整个表演毫无突破可言。因此,要重新演绎经典角色,需要抓住人物真正的意义,通过灵魂演绎使化妆和造型富有生命力。

4 结束语

人们追求艺术的脚步正在不断变迁之中,这使得人们对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关注。而这就必须依靠化妆来实现。化妆最初的目标就是帮助演员从外在的化妆形象中加深对自己表演角色的认同度,而最终的目标就是获得观众的认可。而化妆技巧和艺术也需要从多方面产生创作效应后得到延续。因此,想要当好一名优秀的化妆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和设计理念修养,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化妆手段,努力创造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舞台化妆艺术形象。当然除了掌握精致的妆容技巧和完美的造型设计之外,还应在舞台的布景及灯光效果中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可将绘画或是摄影加入到化妆中,可将建筑美学或是动漫加入造型设计中,将色彩搭配及服装设计观念加入到服装中等等,[6]这些都需要化妆师和造型师好好努力,多学习多思考,争取将舞台人物的化妆及造型设计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夏劼.舞台服装中体现的舞台设计要素[J].艺海,2013,12(9):156-157.

[2] 方卫国.论舞台服装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J].中国戏剧,2013,12(8):145-146.

[3] 刘民.从服装与化妆角度浅析越剧舞台美术[J].戏剧之家,2014,15(10):136-137.

[4] 霍美霖,崔慧彦.论创意化妆在舞台表演课中的实践与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4,09(22):123-124.

[5] 孙丽,叶青.浅谈化妆造型在舞台戏剧中的作用——现代评剧《三嫂》人物造型有感[J].戏剧文学,2009,03 (12):101-102.

篇5:戏曲舞台化妆浅谈

戏曲舞台化妆主要的有绘画化妆法和立体化妆法, 绘画化妆是化妆技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是利用绘画原理, 如明暗层次、线条造型、色彩变化等, 在演员脸上表现体积、调整五官比例, 改变肤色, 塑造形象, 完成化妆设计的要求。在表现年轻、年老, 人种、性格等各种各样的形象时, 都离不开绘画原理中点、线、面、色、休积等的造型方法。绘画化妆其实严格来讲就是在人的脸上塑造不同形状的块面。在这样的塑造中, 运用绘画中的块面造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绘画化妆中我们不会刻意在演员的脸上去描画三大面五大调, 可以运用素描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较多情况下必须配合立体化妆共同完成, 但立体化妆却不能单独使用, 必须以绘画化妆法作为联接, 成为统一的整体形象。化妆色彩是依据角色形象的需要运用绘画同色彩明暗等的关糸来塑造戏曲化妆色彩的基调和鲜明度, 必须在灯光密切配合下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由于舞台下观众的视线来自各方面, 舞台上的人物是活动的, 若只用绘画化妆法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化妆工作是以演员脸型为根据, 而每个演员脸型都有他固定的布局结构。如果演员本身条件与角色形象要求距离较远时, 就必须采用立体化妆的方法。

由于人的头面是立体的, 单只绘画化妆的效果在舞台上很难适应演员360度面对观众的效果。舞台立体化妆最关键的环节是打疷, 打疷的任务就是调整这些面的角度和距离, 准确地讲就是掩饰面部缺点, 创造五官平痾。加上运用自然的色彩尽量完善人的形象。人的脸部也存在美学上的黄金分割即三庭五眼。化妆功能不仅要使脸色漂亮, 更应该使五官在比例上趋于完美。只有在视觉上感到平衡时, 人的美感才油然而生。因此, 调整五官的比例也是戏曲舞台化妆追求的重点之一。还有, 在角色的塑造中, 脸部的化妆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们还可以在演员的造型中釆用添加附属物品。比如, 化妆造型可以完全用演员自己的头发来设计与梳理出需要的发型, 更可以完全不用演员自己的头发, 而釆用假发套, 可以接照设计的要求任意梳理各种各样的剧情需要的发式。同样的, 像手部、胸部、腿部等, 都可以用毛发来塑造刑象, 使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 更符合剧情的需要。立体化妆有的时候也可以釆用牵引的方法来为演员塑造形象, 比如中年演员要扮演很年轻的角色, 由于人到中年会在肌肉结构上发生一些变化, 这样就必须用牵引的方法把去除的结构和多余的皮肉拉紧并隐藏在不容易看见的部位, 使演员的脸上显得平整光洁, 接近年轻人的形态。塑形化妆也是立体化妆的种类, 它常常用在较大幅度改变演员形象的时候。塑型化妆有两种:一种用在塑型材料直接在演员的脸上塑造局部形象;另外一种是将化妆造型所需要的塑型物件事先制作好, 然后粘贴在演员的脸上。因此, 立体化妆的最大作用就是运用附加

的物质来改变演员原来的形象。这种改变有时是局部的, 有时则是整个脸部的造型。总之, 立体化妆需要和绘画化妆结合起来, 才能真实而完美地体现出设计效果。

化妆师是一台戏中人物形象的创造者, 除了应用两种戏曲舞台的主要化妆法外, 还要以舞台剧情为创作依据, 认真钻研剧本的主题思想, 以及剧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社会阶层等特点。我们福州闽剧院创排的以福州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大型闽剧《林则徐复出》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我作为这本戏的化妆设计也获得化妆设计的金奖。荣幸之余, 深感化妆造型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针对林则徐这个人物, 我上网查阅了他的资料, 分析了当时的身份, 年龄, 和历史背景。反复构思, 精心设计, 认真揣摩。多次试妆, 并借鉴其它剧种的特长。大胆革新, 一改传统扮相, 使林则徐的扮演者更加风骨遒劲, 浑然圆融。

戏曲舞台化妆是一门艺术。要塑造完美、自然、贴切的艺术形象, 除了需要技巧之外, 还需要化妆师的悟性, 这是化妆师的气质、品味、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作为一个优秀、专业的化妆师, 应该和演员一样, 深入剧情, 用心感悟。同时还应懂得形、色、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 让一个人完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从而激荡起观众的心灵。

摘要:舞台化妆是戏曲表演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是根据戏曲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等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的化妆, 借以来促使演员的表演更真实的再现戏曲剧作。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一下戏曲舞台化妆。

篇6:舞台化妆的培养目标

一、与化妆的关系

人物造型里,舞台服装与化妆两者关系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它们同样影响着角色的外部形象,以直观的方式,来揭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例如:三十年代的女性穿着旗袍是当时流行的时尚服装,所用的材料以丝绸为主,袍上绣满花纹。除了服装外,所用的配饰首饰也很有特色,颈间多挂有项链,吊坠被制作为心形小匣子,内嵌玉照,耳际则悬挂这耳环、耳坠,大多是珍珠所制。弯弯细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是这个时代的妆容特点。服装与化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为角色外貌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服装的样式和色彩直接影响化妆的设计风格和体现。尤其在写实风格的作品中,服装和化妆都是根据剧本所描述和设计者对人物的理解后,再创作出来的,因此,两者都是一个整体的表现。在舞剧《徽班》中,整体舞台服装表现的比较写实,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吸收了生活服装,后进行了艺术加工,融入剧中。演员造型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服装都具有,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而化妆上要与服装整体配合,上半场是光绪末年,男演员都要剃顶,带着假发套,留着长长的辫子,给观众一个时代的信号。下半场军阀混乱时期,观众可以看到男演员的发型大多变了,长长的辫子有的已经不见了。演员的服装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舞台服装和化妆在塑造角色的形象中,手法上有一定的差异,舞台服装是以包装演员的形体为条件,而化妆主要是以演员的面部为主要范围。从人物造型的整体角度来看,舞台服装往往能让观众很快就能判断出,该人物的性格角色的定位。化妆则是在演员的面部,描绘角色的形象,以诱发演员心理神态的变化。舞台服装可以根据剧本的需要,对演员进行不同形态的改变,也就是通过服装工艺上进行改变,比如:矮子可以穿高跟鞋,胖子可以利用直线来改善,不仅要考虑到演员的形态美,还要不影响演员的行动。化妆所服务的是演员的须发、头饰、面型以及身体裸露的部分,对他们进行一些修饰。舞台服装主要通过一些面料和装饰辅料,通过一些工艺来完成,贯穿了戏剧知识、服装材料、服装史和服装人体工学等。化妆的工具是粉底、眼影、腮红或油彩等化妆品,以及一些毛发材料。在戏剧的一整套工作程序中,化妆必须现场操作,且根据导演或演员、观众等反馈意见,进行合理的修改。舞台服装必须在演出前就要根据剧本要求完成设计、制作等基本任务,在试装后稍作修改即可。

二、与灯光的关系

在舞台美术的范畴中,舞台服装与灯光的关系甚为密切,没有灯光的配合,整个舞台将会黯然声色,舞台服装也变得平淡无味。舞台布景需要用灯光来渲染气氛,舞台服装同样也需要灯光的点缀与配合。舞台灯光是靠色纸来改变光源的颜色,一般黑色的服装在红光下会显紫黑色,在绿光下会呈现深橄榄绿,而黄色的服装若是在紫光下,会完全失真,颜色会变成暗红色。紫色系的服装是最难配合灯光的,在红光下是红棕色,黄光下又变成红褐色,绿光下显成熟褐色了。在舞台灯光中与舞台服装关系最为密切的,所属光的颜色和角度。众所周知,我们看到的颜色,并非物体客观的色彩,而是由于光线刺激视神经产生的不同感觉。灯光的明度、色彩和照射角度,会使舞台服装的色彩,呈现给观众多样的视觉感受。明亮强烈的灯光,能大大提升服装色彩的明度,相反昏暗微弱的灯光,则会降低服装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有色光源是改变舞台服装色彩的常用工具,在有色光源下服装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白色的荧光灯下,红橙色系和褐色系服装的色相基本不变,但明度和饱和度明显减弱;冷黄色系的服装加强冷色的倾向,而暖黄色系的饱和度会大幅度下降。在暖黄色灯光下,红黄色系的服装饱和度升高,色彩更明艳;相对蓝紫色系服装的饱和度降低。所以,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布置灯光,并且协调灯光的强弱色彩。当演员处在不同的位置时,服装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观众的情绪也会随之起伏。另外,灯光也是配合舞台服装色彩的最佳搭档。如果要是观众沉浸在热烈火辣的氛围中,可以利用金黄色的灯光,配合红黄色系的服装;若要形成凄冷悲凉的场面,就可以用冷色的灯光,搭配蓝紫色系的服装。例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一剧中,女演员穿着一套,白色带有羽毛装饰的芭蕾舞裙,需随着剧情的需要,依靠灯光的明暗强弱变化,冷暖灯光的变色,塑造故事形势及人物的情绪都起着不同的微妙变化。当灯光只给予照明,冷色系的灯光,就会使羽毛变得平和,惨淡,角色塑造的白天鹅,看起来比较凄惨。当给予暖色系的灯光时,就赋予了白天鹅的生命力,使舞台服装看起来,充满活力,变成了一只完美无瑕的白天鹅。灯光是依靠光来创造空间、分割空间、渲染空间氛围和情绪的。

舞台服装有演员形体的制约,只有与舞台美术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在舞台上表现的完美。为了避免舞台服装和舞台美术各部门的不匹配,舞台服装设计需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积极关注各部门的进度,及时调整舞台服装与各部门不匹配的部分,保证舞台整体形象的完美。

篇7:漫谈舞台戏剧化妆造型

戏曲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她所创造的艺术也是她智慧的结晶。而戏曲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从宋元时代形成繁荣到今天, 已有317种剧种。因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装扮不同让人赏心悦目, 多姿多彩, 出神入化。

戏曲的装扮, 也就是化妆造型是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和服装, 灯光, 舞台布景一起运用艺术造型手段进行创作。化妆是帮助演员塑造准确, 生动感人的人物角色的重要手段。化妆的鼻祖就是傩戏。傩的假面形式对后世的戏曲脸谱, 有直接的影响。远在上古时期的傩祭中的“方相氏”“十二兽”都是戴面具表演的。到了唐代, 傩祭已经改良为假面与涂面并存的局面了。而涂面所需的材料大都是“粉”, 许慎《说文解字》曰:“粉, 傅 (敷) 面者也, 从米分声。”这就表明“粉”是用米来做的。而米粉的制作方法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粉”分为“白粉”“红粉”“紫粉”等等。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非常复杂。出土金代戏曲文物, 大致已分为“洁面”与“花面”的分工。 (见元杂剧《货郎担》) “洁面”就是现代的生、旦、末;大多指俊扮, 用黑、白两色称之为“粉墨作场”后用黑、白、红三色化妆。“花面”就是现代的净、丑。到了明末清初, 更有“演剧, 皆不去网”的说法。生、旦都戴网子, 俗称“包头”, 而旦角不仅戴网子, 还需用黑纱或湖绉包头。 (来自张岱《石匮书后集》第五十七卷《义人列传.周梨园》) 。到了清朝, 戏曲化妆基本已定雏形。生、末、旦的化妆出现了抹彩、画眉、吊眉、带网子、勒水纱等化妆手法。净、丑脸谱化妆谱式更加丰富, 形成成套模式。乾隆年间, 旦角的化妆又发展出梳水头、贴鬓的装扮技巧。使人物扮相俊美, 俏丽。出自杨懋建《梦华锁薄》载“歌楼梳水头, 踹高跷二事, 皆魏三作俑, 前次无二。”注魏三即魏长生。清末民初, 据陕西戏曲资料显示, 当时由于角色已分工明确, 所以化妆也按行当不同, 化妆不同。花旦, 小旦梳水头, 贴人字型齐鬓或干鬓, 插几只大银钗, 戴几朵假花, 吊几串水银珠子即可。老旦, 正旦仍用包头, 但不施胭脂, 仅擦少许粉。小生, 须生一概不擦粉, 只于两腮稍抹胭脂或干红。净丑均需勾脸。旦角眉型短而细, 生行眉型粗而立。在现代化妆手法上还是保留一定痕迹的。但是现代戏曲化妆的在1913年梅兰芳吸收了上海文明戏的新式舞台, 灯光, 化妆, 服装等等。看来自古至今, 化妆造型是为舞台人物服务的。

二、戏剧妆与戏曲妆的表现方式与风格的比较

(一) 戏剧妆与戏曲妆的相同之处

戏剧妆与戏曲妆都属于舞台妆面。因为都是呈现在舞台上塑造人物为主, 所以它们是相通的。戏曲的现代戏的妆面造型就借鉴戏剧的妆面, 例如京剧的《沙家浜》、川剧的《金子》、话剧的《雷雨》都是经典作品。首先说话剧的《雷雨》通过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反映了周朴园的刻薄、虚伪、执拗愚顽。为了体现社会和他的个性特征, 舞台上周朴园的化妆运用了毛发, 尤其对那双眼睛进行了细致入微个性的刻画, 加粗了眼线, 更显得严肃, 阴鸷、练达、令人生畏。一副旧式的圆边眼镜, 深蓝的绸缎衣着与化妆为一体显示出他身上的虚伪的外表的背后暗藏一种霸气。川剧《金子》在妆术上对女主角只运用了戏剧化妆手法, 只有腮红最为突出, 颜色使用桃红, 一排整齐垂下的刘海, 更凸显了金子年轻, 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优美的唱腔肢体语言与形象的塑造揭示了金子愤世嫉俗, 敢爱敢恨的个性。也反映了她始终怀着对乡村陈旧呆板生活方式的厌倦而产生摈弃的态度, 对恋爱自由的强烈追求与向往。仇虎出场时一副野蛮, 大大咧咧的气势。凌乱的络腮胡, 一双凶神恶煞的眼神时刻巡视着四周。显得更加嫉恶如仇。虽然《金子》属于戏曲类但这两部戏在表现手法上都是运用了饰物与毛发的添加和佩戴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 戏剧妆与戏曲妆的不同之处

因剧种的不同, 所以它们的表现手法不相同。打个比方说:像人的性格不同, 表达感情方式不同。戏剧妆是以写实手法为原则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要做的是研读剧本, 然后根据剧情所需, 定下各个人物大概造型形式和内容, 再逐步深入到各个角色的个性化中。因此, 塑造出与人物性格相统一的形象是戏剧化妆的核心。戏曲化妆是以夸张写意手法为原则塑造人物形象, 戏曲妆以特定的模式表现人物造型。戏曲脸谱被称为“灵魂的镜子”。脸谱是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 以突出、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 脸谱一般见的最多的色彩有红、黄、蓝、绿、黑、白等。红色在戏曲中表示正义、侠义的人物品性;代表人物有关公, 关公的一身浩然正气夺取了长沙, 博得了世人的颂扬。黑色在戏曲中表示刚毅勇猛而智慧。代表人物如包公, 黑脸的包公要人们看到他骨子里的那股铁面无私的品质。白色在脸谱中的含义是奸诈。代表人物有曹操。黄色在脸谱中的含义又带有勇猛、枭勇的性格, 代表人物有典韦, 曹操的手下猛将。蓝色在脸谱中多为刚强, 有心计的意思;代表人物有窦尔墩, 窦尔墩采取了奸诈的手法盗取了御马。绿色的脸谱代表的意思是勇猛、莽撞。代表人物有《响马传》里程咬金。当然, 偶尔使用银色, 它象征着威力无限, 通常是神仙高人。总而言之, 脸谱色彩揭示了心灵的本质, 既概括了角色的性格, 使人物个性在形式里得到了夸张。

三、总结

上一篇:初一孩子军训第二天家长心得下一篇:家具厂安全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