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2024-04-11

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精选8篇)

篇1: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思维能力?

是指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能力等。它,也是我们整个智慧的核心。一个人聪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是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家长想让孩子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当然,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是具有影响力的,也就是俗语说的遗传基因,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为重要。很多家长会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对孩子知识性学习的要求。所以,希望家长能够了解到不是孩子会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3000个汉字、考试考100分,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好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思维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长大以后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思维。

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获得对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起着积极的效应,所以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思维能力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时期是在什么时期呢?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经过研究认为:孩子最佳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是在孩子8岁以前。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人的大脑在17岁达到智力水平的100%,那么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50%,4-8岁获得30%,8-17岁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孩子的智力发展,关键的节点在8岁以前,所以8岁以前对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关键期。

二、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的阶段性是什么样,有什么规律呢?

儿童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首先,第一个思维出现在三岁以前,指孩子是以直观行动的方式进行思维,也是最低水平的思维。直觉行动性思维,比如孩子在摆弄一种东西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动作和结果,在孩子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联系,以后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使用这种动作,这种动作就是具有概括化、有意识的一种动作。这就是为什么3岁以前的小朋友喜欢摸一摸、动一动,用自己的小手感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3-6岁,是指孩子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和对其联想的一种思维。所以,为什么孩子在3-6岁需要学习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提供一些具象的内容,这个时候的孩子能够通过具象事物的表象形象,更容易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就是抽象逻辑思维,这个阶段在六岁以上,孩子会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孩子到了一年级开始学习抽象的学科,就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能够慢慢地理解这些概念了。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要遵循孩子的这几个阶段,在相应的阶段要给孩子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孩子在相应的阶段有一定的提升。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从很多方式方法中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英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科学实验,可以在其过程中培养孩子比较、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所以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时候,是可以从多种途径培养的。但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数学,前苏联教育家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放大镜。”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逻辑、辩证性,以及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特性,所以数学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最佳的一个途径。

四、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我们从知识认知上来说,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所以适合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但也是一个缺点,因为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对于孩子是比较枯燥的,不容易理解的,孩子对数学往往不是很感兴趣。这也是家长在孩子学习数学期间头疼的事情。

相信很多家长在家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培养:数数、认数字、加减法。但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很喜欢,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呢?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呢?比如教孩子学习九九乘法表,不能让孩子机械的记忆,孩子是不能真正的理解乘法表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比如3x5这个运算,如果孩子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呢?有什么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理解乘法运算呢?我们可以在家里,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孩子动手操作,可以用这些物品在家里摆一个3x5的矩阵。通过摆出的3x5矩阵,算出3个5相加是多少,最后的得数就是3x5的得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数学很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当我们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象的时候,孩子就会理解的很轻松很容易。

以上就是从数学认知方面进行的阐述,在让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特别8岁以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实物。因为孩子正处在具象性的思维,在用具象的思维中用具象事物进行学习,孩子既感兴趣,也可以理解知识的内容。

在学数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操作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蒙台梭利曾说过一句话:“我听过了也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才记住了,我操作了才能真正理解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动手操作才可以。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五、为什么要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呢?

比如:一斤棉花一斤铁哪个重呢?80%的孩子会选择一斤铁重,这是因为孩子是通过视觉和生活经验觉得铁重,但并没有实际的操作过。但是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天平,并告诉他们天平的操作方法,给他们棉花和铁,孩子亲自操作过后,发现天平是平衡的。于是,孩子便知道是一样重的。

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大量的提供教具,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和掌握它。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锻炼观察、理解、对比、分析、想象、创造这些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在让孩子去进行天平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要观察托盘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一个高一个低。托盘的变化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最后,我们来说说在数学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的最后一点也就是合作。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了,那无论是在我们的学习还是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都要能够去具备一些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那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其实它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我们的孩子同样是需要具备沟通交流合作,这些能力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融入一些团队游戏,那么在这个团队游戏的过程中,来增加孩子之间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

在团队的游戏和活动当中,我们可以拓宽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多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那么一个孩子的思维想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只能想出一种或者两种方法,但是三四个孩子在一起,就会有七八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有交流,也会互相分享。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提升孩子思维的广阔性。

篇2: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1.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3.多提问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

4.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

5.提供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想让幼儿更好地与你进行互动,只能通过情景游戏环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根据本班的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设计教学,同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如:《快乐的小雪人》游戏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其中“打扮小雪人”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小雪人的脸蛋、帽子、衣服,创造出多个不同的雪人形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6.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

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重要性在现在高度的合作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敢于表现自己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非常注重这两项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儿能说会说,自信大方,敢于表现,所以,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采用教师精讲,幼儿多练;

教师启发,幼儿讨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且材料的多样、新颖、美观对于提高幼儿探究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吸引幼儿的注意有直接的关系,影响着探究活动的质量。如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浮起来的蛋宝宝》时,给鸡蛋贴上眼睛、眉毛、嘴巴,使蛋宝宝更形象、逼真、可爱,幼儿操作起来兴趣盎然。

二、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幼儿时期关于创新能力的拓展,对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最珍贵的东西从人才转变为信息,又从信息转变成为创造的能力。谁能夺取先机在未知的领域做出成就,开辟出他人不曾发觉的商机或机遇,谁就是时代的引领者。一个孩子将来能在事业上生活上发展到何种境界,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

三、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

1.抓住游戏对儿童创新能力的启发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而游戏中通过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使游戏本身富有浓厚的创造氛围。象征性的主题游戏需要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各种现实物的替代符号的创想和灵活运用以及人际矛盾的协调等,这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激励他们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要求儿童拥有与他人进行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学习氛围

研究表明,宽松的氛围可以释放孩子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孩子喜欢动手,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家长或老师,如能在合适的时间,适当地干预、指点、示范,就能促进孩子的创造行为。

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由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此时父母应尽量袖手旁观,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要急于宣布结论或提供答案。只有在孩子缺乏信心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时,父母才可伸手帮一把,提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如:“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为什么不这样试试看呢?”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重新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这类活动一般每次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新激情

幼儿阶段在人成长的一系列阶段中,扮演着“好奇宝宝”的角色,从3岁至6、7岁,儿童记忆力会有显著的提高,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阶段,儿童的无意想象经常出现,而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表象的丰富,幼儿的想象活动发展出创造性成分,而随着各种知识的不断丰富,脑中储备的大量表象以及思维发展的抽象概括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创造能力便得到明显的发展。

作为家长或老师,应不时启发孩子勤发现,多思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及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自身的思维模式,创造模式。

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一个电动玩具小汽车,可以适当询问孩子“这跟你原来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跟平时我们家里的小轿车有什么不同?”“怎么样才能让玩具小汽车往前跑,往后倒,往左转弯?”再比如,孩子喜欢吃红烧鱼,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他“鱼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红烧鱼和清蒸鱼在味道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红烧鱼的味道是甜的,酸的还是辣的?”

通过这种适当的引导,可以引导孩子多问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4.课堂学习引导

幼儿进行学习的环境基本是幼儿园的课堂和家中。在幼儿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例如,美术的发散训练,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绘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可以是天空、太阳、云彩、溪流、大树、家和爸爸妈妈,通过绘画的线条及涂鸦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及内心感受。比如,一个幼儿大部分涂鸦的色彩都是红色和黄色,则能反映出他热情的性格;但如果是绿色和蓝色为主调,性格则偏沉静。

再例如,音乐创造性的培养,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小鼓,培养幼儿的结构感及音乐感,也可以弹着钢琴让孩子们自由的哼歌吟诵,对思维的发散具有极大的效果。

除音乐美术这些基础的素质教育环节之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买一些提高孩子创造能力的教具,如七巧板、沙画、算盘等,教会孩子们使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操作过程及最终成品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5.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篇3: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在主题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一般是根据教学主题、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的,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题教学的同时,注意启发诱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动创造性,如添画与主题情节的有关情景、背景等,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画做操,孩子们一般是按老师的要求去画,只是画出了做操的姿势,而我启发和诱导幼儿可以添画出在什么地方做操,周围有什么,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结果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将单纯的做操绘画为一幅有主题的图画来,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技能,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又如画海底世界的各种鱼类,张华小朋友在海底画了一座大房子和机器人,还有许多鱼,我问他为什么要加上房子和机器人,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说:“等我长大了,我去海底开工厂,让机器人生产好多好多的玩具,和鱼一起玩,鱼就不寂寞了。”在孩子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生动而奇特,并且有着美好的愿望。所以我认为引导幼儿想象,启发幼儿添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意愿画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显得尤为突出。幼儿在意愿画过程中可以随意作画,将现实生活中感兴趣、有意义的人物和事情通过各种情节无拘无束地充分表达出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比如有个小朋友喜欢画小汽车,有的在水里开,有的在天上飞,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现在中国富了,以后每个人都有一辆汽车,交通不就堵塞了么?让汽车天上飞、水里行就不拥挤了,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那有多好啊!”看!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多么美好,这也充分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不但在美术方面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他领域也是同样。比如在语言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人与动物是好朋友的故事后,请小朋友以保护好人类的朋友———动物为主题做一幅画,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只小鸟站在树墩上正在哭,周围是花草和山。我看后,觉得这是一幅挺好的画,便问小朋友为什么她画中的小鸟正在哭,她生气地回答说:“因为人们把树干砍掉了,小鸟没有家住,所以伤心地哭。”课后,经过与这位小朋友交谈,了解到原来她曾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偷砍乱伐,不爱护树木,她从中得到启示,画出了那幅画。

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而且发展了孩子的情商,使孩子们从小懂得是与非,好与坏。

篇4:探索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影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因素分析

(一)教师观念。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最主要靠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有针对的指导,如果幼儿教师精心有意识的来给幼儿进行恰当的灌输和指导数学的知识,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和有针对性地教幼儿算数和加减的基本运算,会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调整环境,顺应变化,进一步的来适应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需求,所以,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因素是老师。

(二)学习环境。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中,通过对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客观空间的形式中不断的认识开始逐级形成的。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的培养和影响的,环境还包括幼儿之间,师生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的软性环境。所以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需要创设一个理想的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存在着自身的独特性,都有着自己各有不同的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认识感知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思维意识培养中,幼儿和幼儿之间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差异就各自决定了认识知识的不同。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材料用在各自不同的幼儿身上都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创造出行之可效的教育方式。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效果良好。

(三)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四)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设计问题,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學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信心,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六)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七)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八)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如: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幼儿在大量的生活活动中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和空间形式,幼儿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丹丹.浅谈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教育,2002(04)

[2]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出版社,2000

篇5: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怎么培养

教宝宝学会寻找并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是培养宝宝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宝宝学习分类法就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品根据某些相同点或者共性将其归为一类,比如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妈妈可以给宝宝看图书,让宝宝从中分出不同类别,例如:哪些是人物?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哪些是文具?等等,然后可以在人物中分出不同职业和身份。

关联法

“逻辑思维”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运用各种普通的生活用品或简单的人物关系来启发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吃饭时,妈妈可以问宝宝:“筷子和碗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和墙角边的拖把是一类的吗?”吃完饭后,爸爸可以和宝宝一起站在镜子前,爸爸可以问:“你看镜子里谁比较矮?谁比较高?宝宝总是叫我‘爸爸’,那么宝宝是爸爸的什么人呢?”

排序法

篇6:怎么样培养孩子空间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学,要把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与思维作为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平时在日常生活或在其它一些活动中,不要放过任何机会跟孩子对话,教他们说话,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三)

1、积极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思维活动不是大脑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

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多,积累的感性知识就越丰富,概括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越正确。

大自然有宽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和神奇的变化,能吸引孩子,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父母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或散步,如孩子边走,边玩,边看,边谈,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知识,一点一滴地告诉孩子。

在游玩或散步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及它的颜色。

到动物园时,可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动物,鼓励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向孩子提出能使他感兴趣的问题,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加实际活动,多看些幼儿读物、电影、电视、多听广播等。

2、在发展孩子形象思维的同时,要适当训练孩子抽象思维能力。

让孩子逐步掌握正确的概念,还要让孩子掌握相应的词,把相应的词和事物多次的结合。

引导孩子对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和概括,以造成普遍的概念。

譬如,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概念,先要让孩子掌握电视机这个词,然后把电视机这个词和各种各样的电视机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会了解电视机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孩子的语言,把具体事物跟词结合起来,逐渐增加词的讲述,摆脱形象的束缚,使抽象思维得到顺利发展。

如开始教孩子计数时,可以用手指头扳着数,但以后要尽快让孩子摆脱手指计数,逐渐学会抽象计算数数。

(四)

3、要鼓励孩子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宋朝司马光有个“破缸救人”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盛满水的大水缸旁玩,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缸里,其他小孩有的吓哭了,有的逃了,这时,司马光立即拾起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孩。

按照常识,水缸是应该保护的,没有哪一位父母会教育孩子去砸水缸的。

司马光能在紧急情况下,破缸救人,说明他冲破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因为一般人的思维总是想法把人从水里捞出来,而他却是设法让水流走,说明他的思维有创造性。

有人做过实验,用长短不一的游戏棒,叫中班小朋友按照长短排列整齐。

一般的孩子都是拿一根,排一根,通过不断换位置,用了很长时间才排列出来。

而思维灵活的小朋友就不是这样排了,他们不先忙着排列,而是把游戏棒朝桌上立竖,把一头理整齐,另一头长短马上就分清了,然后按照长短挑出来逐一排列,既快又整齐。

实践告诉我们,思维灵活的幼儿,大都是由于他们的家长善于启发幼儿的思维。

因此,要让孩子多想,对孩子有创见的想法要鼓励,千万不要受成人思想的束缚。

家长应该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他们动脑筋的习惯。

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讲完故事,看完电影,参观结束,马上就里面的内容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在马路上走,在做家务时,也随时可以提问题,叫孩子动脑筋去想、去琢磨。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五)

(1)续编故事。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幼儿接下去自己编个故事结尾。

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

(2)连续、多角度提问。

比如,树上有两只鸟,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孩子如果回答还有一只鸟。

家长可再问:“枪一响,小鸟害怕吗?”,孩子回答“怕”。

接着发问:“那么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发问,便于启发孩子的思维活动。

(3)看图改错。

和孩子一起玩时,家长可以画一些错误的画儿,让孩子将错的地方找出来,让他自己动手画一个对的。

(4)猜谜。

猜谜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在猜谜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自己编谜语让父母猜。

(5)复述见闻。

每天临睡前,父母可让孩子将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家人听。

这样既能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又能锻炼思维力。

(6)设置疑难。

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家长可有意给幼儿设置一些难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人的思维能力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力的强弱,一方面是能否运用思维技巧。

思维技巧运用得好的人,即使智力一般,也能高人一筹,反之,即使智力很高,也可能表现得平庸。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

在听到一个新的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

2、不要忘掉目标。

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

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

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做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与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

4、要考虑效果。

你要想象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

要比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优选择。

5、要突破惯常思维范围。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解开思想上的羁绊,把那些奇思异想,通常认为不可能实现或幼稚可笑夸张都考虑进去。

即使对那些与惯常想法正好相反的主意加以考虑也无妨。

但在做出决定时,要有充分根据。

篇7:怎么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指以某一特定的对象为主体,增添新的附件,从而使新的物品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组合技法。这种技法容易产生组合设想,但不可能对原有事物产生重大突破的改进。

一年轻人把栅状钩子分别附加在三个电扇叶片上。在电风扇旋转时,就会使空气快速流动。当有蚊子飞过时,就会被吸进叶片中去,并且被挡在栅网上。时间一长,就有成千上万只蚊子被杀死。这就是“杀虫电风扇”。

4?重组组合

指改变原有事物的结构组合方式,而使原有元素在不增加数量的情况下,改变原有事物的性质的组合。重组组合是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形式,然后再以新的思想重新组合起来。特点是改变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沙漏与电话组合成计时电话机,刀片与刀架组合成保险剃须刀。它们的组合不仅是商业上的组合,更是技术组合的创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生产用品,组合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多。如有组合音响、组合家具、组合工具、组合车床等。爱因斯坦说过:“找出已知装备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

“万变不离其宗”,对于组合创新思维而言,这个“宗”就是不同元素的拆分与重新组合。

组合思维是创新思维中一种比较简易的思维方式,但是简易并不等于简单,运用好了一样可以有大的突破和革新。

逆向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现实中,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来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洞,其价格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磨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成功推出无跟袜,每次只需要换破了的那一只祙子,创造了非常好的商机。

在创造发明的道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它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动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动和噪声这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由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为了开拓创新,我们不妨将思路反过来想一想。那么运用逆向思维有什么章法可循吗?哈佛教授总结出了逆向思维法的三大类型:

1?反转型逆向思维

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逆向思维

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方法,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方法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方法——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缺点逆用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他用途,无疑是对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逆向思维会助你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开辟出一方新天地。

逆向思维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模仿创造思维

认为创新就应该拒绝模仿的观点其实是人们对模仿的一种误解,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不存在绝对的模仿,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模仿。

一说起创新、创造,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鄙夷模仿,因为创新,意味着更新,而模仿则是步人后尘。有无数个案例表明,创新者生,模仿者死。不仅如此,窃取创新者智慧成果的模仿在道德上也不具备被尊重的价值。哈佛告诉你,创新从不拒绝模仿,事实上,通过模仿别人你同样可以成功。

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模仿者首推日本,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什么?是了不得的创新?可能有一些吧,但是如果你翻开日本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历史,你就会发现很少有重大的新产品或尖端的科技是发源于日本。日本人只不过仿用了美国的点子和商品,从汽车到半导体等都是仿造的,日本人只保留精华,改进其余部分。

有许多人公认钢铁大王卡内基是世界首富,你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吗?很简单,他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他留意那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他们的信念,模仿他们的做法,就有了他的成就。

再仔细观察,那些挑战跨国巨头的新兴“杀手”大多是模仿高手,或者是“快速模仿者”。我们看看这些“杀手”的名单,百度、腾讯、盛大、联想、万科、招商银行等,他们的事业发展中都有模仿者的身影。

认为创新就应该拒绝模仿的观点其实是人们对模仿的一种误解,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不存在绝对模仿,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模仿。看看模仿创新的定义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模仿法是指以某一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求创新。在人类的众多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是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基础之上的,如贝多芬的第四乐章(《欢乐颂》)合唱,就是模仿法国作曲家卡比尼作的歌曲并进行再创造的,又如发明家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所以模仿与创新并不是泾渭分明、天生的水火不容,哈佛教授告诉我们,真正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案例并不多,在创新领域中更多的是创造性模仿。“创造性模仿”由哈佛商学院教授李维特率先提出。此后,德鲁克又从战略高度对其进行了精辟论述,认为创造性模仿是“创造性仿制者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创造性模仿,与一般模仿不同。创造性模仿,是在研究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对原有事物的改进和超越,模仿的目的不是为仿制而是为了创新。

在商业领域,创造性模仿者没有创新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它只不过是完善这种产品或服务,并给它重新定位。比如,突出产品特性,以适应稍有不同的市场。这样,在短时间内,这个新事物就会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占领市场。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山川,浑然天成,质朴无华,正是受此启发,人类才发展起了建筑学,建立起了现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夜奔腾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导人们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运动的惯性等许多道理,教会人们如何开发利用大自然的潜能吗?金属,给人类的灵感就更多了,这类看起来很坚硬的东西,被火熔化后竟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变成为人类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明白了各种物质都有熔点,都能进行形态和能态的转化。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是靠仿生研究成功的。莱特兄弟从鸟身上得来灵感发明了飞机,贝尔通过研究声音的传递得到灵感发明了电话,为人类开辟了信息的时代。雷达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来的灵感,在军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像现在的电脑是仿造人类的大脑而发明出来的,汽车是从马车仿造而来的。人类的现代化文明以及高科技60%是靠仿生学得来的。

在学习中也无处不见创造性模仿,比如写作文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好的写手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勤劳的阅读者,在经过大量阅读别人的作品后才能建立写作的意识、灵感,并学到一些词汇、章法。其次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别人的构思,表达时所用的词汇和句法等,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也是最重要的过程。最后,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就能够撇开所模仿的模式限制而自由、熟练地重新组合在模仿中学到的词汇、句法、章法,写出自己的风格了,佳作就这样产生了。

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做好,必须有前两个过程的铺垫,尤其是第二个过程的模仿,这是基础。其他学科也是,都经历了一个由学习到自我独立运用和开创的过程。

所以,无论发明、创造还是其他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模仿,创新的一个重要思维就是善于从已有的事物中获得灵感,总结规律,创造出新的东西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需求。

具体说来,模仿技法的步骤通常有:

1.发现问题

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并抓住问题的实质。

2.寻找榜样

在弄清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想想哪些生物或事物对这种问题有解决办法,选一种最感兴趣的进行剖析、仿效。

3.观念移植

设法将某个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引用、模仿到另一个领域。如戏剧表演的手法就可以用到英语情景教学中和销售员培训的模拟销售场景中去。

4.利用矛盾

就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如玻璃窗是为满足人们透光而不透风的要求,而百叶窗则相反,是为了满足人们透风而不透光的要求。橡皮铅笔也是为了做两件相互矛盾的事:写字和擦字。

5?要“快”而“高”

如果是模仿已出现的新产品、新事物,就要学得快、用得快。同时,要在质量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省科研投资和避开市场风险。

模仿是一个从学习到改进再到创新的过程,模仿性创新思维,是一种渐进的创新,它更多的是激发创意的一种手段,并不完全是为了产生仿生产品或仿制新事物。

篇8:幼儿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培养之初探

1. 幼儿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省略句式。

主要表现在幼儿受自身思维发展的影响,急于想得到或表达某件事情,“身不由己”地使用了省略句。例如:宝宝,瓜。该句的真实表达意图是:幼儿想要玩瓜模型。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不够健全,容易产生跳跃发展。

1.2 使用叠字语句。

主要表现在幼儿会随着大人的亲昵称呼而产生过多的叠字的词语短句。例如:牛牛要家家。其实该句的真实含义是:牛牛(该幼儿的乳名)想要回家。造成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家庭的教育相关,家长为了增强幼儿的词语记忆,往往会使用叠字语句。

1.3 使用肢体语言。

主要表现在幼儿会产生一种难以表达,而又不得不表达的欲望,常常通过一定的肢体来表示。例如,当幼儿看黑板被前面的小朋友挡住时,不会表达“前面的小朋友挡住了我的视线”,而采用拉前面小朋友的做法。造成此问题的关键是幼儿的词语不够丰富。

2. 解决幼儿语言表达思维问题的策略

2.1 创设自由的语言表达环境,培养幼儿“敢说”的习惯。

幼儿刚进园时往往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变得内向腼腆。教师此时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以此来激活幼儿的表达激情。这样,一方面,能够防止幼儿养成孤独、不善言辞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为提高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创造条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笔者曾经作过调查,发现有近75%的幼儿在入园的时候都有不适应的表现,70%的家长在幼儿入园的前两个月认为,幼儿与入园前相比较,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语言的交流上,不善与生人交往。

对此,笔者以为,营造一种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氛围能够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的发生。这样的教学实践氛围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表达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不是很强,有的孩子喜欢插嘴,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说明孩子有很强的讲述意识和讲述能力。其次,只要幼儿不干扰别人的发言,没有举手也照样可以讲述,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教师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往往会在无意之中剥夺很多幼儿的“发言权”,而且,有时候孩子通过讲述之后,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也会产生创造的火花,能更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及其它方面的发展,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笔者就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并准备了一些服装道具,让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此来增强他们表达的愿望。幼儿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表演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地描绘出来。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好奇心理,另一方面为培养他们的良好交际习惯奠定了基础。

2.2 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是培养幼儿正确语言思维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除了应关注幼儿的行为规范之外,还应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活动参与激情和语言表达欲望。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来加以引导,一方面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机融合,增进交流的感情,另一方面能启迪幼儿的语言思维,规范他们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2.3 鼓励幼儿融入实践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语言认知敏感性。

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让幼儿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交流活动是增强幼儿实践本领的最好途径和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鼓励幼儿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对社会认知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幼儿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潜能。对此,笔者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常发动幼儿动员家人、小伙伴等去搜集准备活动的材料,让幼儿全员参与其中。例如,在讲“采狗尾巴草”时,笔者就将幼儿们带到郊外的田地里,鼓励幼儿自己通过书本的学习去进行寻找尾巴草活动,在此活动中,幼儿们踊跃表达观点:“你采的狗尾巴草是老的。”“什么样的是老的?”“黄颜色的是老的,青颜色的是不老的。”“为什么不能采老的?”“老的,会掉下来。”“狗尾巴真像我家里的‘毛毛’(家养的宠犬)”……这样不仅丰富、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知识,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3. 幼儿语言表达思维培养的注意点

3.1 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这当中就蕴含了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用语”,对不同的幼儿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不同的。

3.2 注意语言的趣味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3.3 注意语言的鼓励性。

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创新教学的思维模式,鼓励幼儿融入集体活动中,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语言感觉器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语言的表达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征出发,关注幼儿的语言思维,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语言,理清内在的语言思维,激活他们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对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幼儿语言思维和增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教育督导表态发言下一篇:漯河市公务员遴选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