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农村建筑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升级,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电气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完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的现实要求,为其提供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智能便捷的建筑电气设计。

第一篇:农村建筑论文范文

农村建筑景观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结合我国农村建设历史概况,分析我国农村建筑景观现状及建设特点,基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分析农村建筑景观优化原则,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优化建议,以期科学引导景观建设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关键词农村建筑景观;文化传承;环境

A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al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我国农村建筑景观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村建筑景观既有地域特殊性,又有景观综合性[1]。从自然景观发展到与人相关的人工景观,景观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增大,而人与自然的互相影响造就了农村建筑景观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人口密度逐步下降,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以期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快对农村建筑景观的发展策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民平均生活质量水平,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通过农村的发展缓解城市压力。农村景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关系着农村建设和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农村景观建设活动进行科学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建设概况

传统中国的农村建设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引导,但是却达到了美观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是一笔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设由于受中央“以城市为中心”的战略运动的影响,发展近乎停滞。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央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农村经济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实现了较快发展,农村建设颇有成效。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央对农村的投入以及关注度降低,农业出现衰退趋势,农村建设出现很大的困难。直到2006 年初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再次扶持并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发展,我国的农村建设也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各省市相继推出措施促进农村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我国农村建筑现状及特点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周边农村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周边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建筑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存在着呆板、乱建、安全、浪费、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现代农村建筑的问题主要为:①传统建筑的精神损失,有些传统民居的符号和空间特点在时间的冲刷中流失;②大量实行统一的营造方法导致特色的缺失;③施工缺乏指导,导致乱搭乱建等混乱现象。具体表现为:

2.1外观难看,缺乏特色

由于粗糙的无序建设和缺乏科学的指导,农村地区的部分建筑风格难看甚至庸俗,并且在习惯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建筑施工者往往缺乏主见并受城市建筑的影响,现代建筑元素随意搭配堆积组合,更有甚者以此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趋势不断迎合,使之丧失本应有的农村建筑的实用性以及建筑韵味,导致农村传统建筑特色丢失,当地的建筑历史文化传承缺失。

2.2乱搭乱建,配套缺失

由于农村建筑使用者对其使用建筑具有绝对的主导权,致使建筑设计不规范、施工管理缺失等问题十分常见。首先,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不合理利用土地,绿地面积稀少,环境质量日趋下降;其次,建筑选址不科学,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极易产生危险、造成财产损失,村镇住宅分布不规律、浪费土地,不规律的分布导致交通不便,并且分散的布局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居民基本生活;最后,生产生活区域混淆不分,产生水、噪音、空气污染问题,导致出现“脏、乱、差”的环境,严重影响居民身心健康。

2.3浪费严重,隐患多多

由于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中,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离开家乡去城市谋求发展,大量人口外流导致建筑空置荒废,空置的房屋没有被继续利用,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用地与实际居住用地比例日益悬殊。而且房屋反复拆建,没有良好的规划,严重浪费资源。同时,农村建设缺乏完善的专职管理机构、有效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致使建筑用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布置不规范,甚至产生建筑安全问题。

2.4内涵失调,保护缺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建筑景观与现代文明联系得更加紧密。建设者忽视农村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农村建筑景观文化与文明相脱离,不仅与当今的规划格格不入,而且缺乏生命力,使人感觉景观僵化。并且,由于精神文明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民对传统文化持漠视态度,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内涵、传统文化疏离和陌生,导致许多文化遗产被无意识的破坏,甚至消失。

3我国农村建筑景观优化原则

基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添入新活力的目的,农村建筑景观的优化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

3.1生态化与现代化和谐共处由于长期的耕作和受城市化的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农村的优化建设应该是以保护生态化为前提而进行的,不应将这种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一概而论。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坚持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将保护环境这个观念融入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生态特色,将生态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是生态文明发展的目标。

3.2功能性、美观性和延续性相结合新农村与旧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新农村具有完善的功能,要求根据人口规模按一定比例合理进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合适的建筑来满足村民的一般需求,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在优化过程中,功能性需要与美观性、延续性相结合,一些极富特色的景观或建筑目前尚未受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保护,但对农村居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做到满足村民的基本要求,不应因时代的发展而与历史相背离。

保护环境是进行农村发展的前提,农村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农村景观具有地域性的区域特点,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村民意见并适当采纳。

4我国农村建筑景观建设的建议

4.1正确处理好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景观建设的关系

农村建筑景观的价值不在于其功能、效率、实用性,而在于其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农村在文化的传承上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受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也存在一定缺点,

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将有意义的文化内容加以保护,努力引导,使其重焕生机。

4.2将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农村建筑景观建设就是进行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并提升农村人文环境。农村人文环境是指以村民为主体,以农业为依托的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农村居民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文化景观生存的渊源,是文化景观建设的基础[3]。保护好农村文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农村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使农村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改善农村的物质生活。

4.3加强对原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农村建筑景观承载着自然、生态以及文化的历史印记,对于农村的原有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到努力保护,特别是特色景观的维护。同时,也应该发掘其自身尚未发掘的特殊内涵,使农村的优秀景观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努力挖掘农村历史文化印记,以完善当地民俗文化为基础,以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为依据,更新延续农村历史文化的发展。

4.4加强建筑文化景观的规划与实施

建筑文化景观能起到装点环境、愉悦心灵的作用。但是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还未受到重视,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大量宝贵的建筑文化景观受到破坏。在建设过程中文化应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与其他建设工作互相促进,应该结合农村发展规划采取具体的措施进行建设。

5结语

农村建筑景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是在变化和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地域文化也不仅具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对地域文化的发展应该保持创新意识,以保持农村建筑的民族魅力。农村建设不是盲目地仿古和怀旧,应该积极推动现代科学技术,注重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探索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审美方式,加强与村民的交流,尽可能地保护村民的利益,为成功地促进农村建筑景观的进步和发展,总结出更为科学、更为宜人的现代农村建筑的建造方法[4],让农村在发展的同时留有自己的特色,使农村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

胡希军,赵晓英,刘玉桥,等.传统农村文化景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01-4203.

[2] 张颖波,付强,张颖宁.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及景观文化建设[J]. 山西建筑,2011(8):11-12.

[3] 朱明,胡希军,熊辉.论我国农村文化景观及其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194-196.

[4] 方松林.乡村建筑发展观[J].美术大观,2011(8):90.

作者:张皓

第二篇: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升级,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电气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完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的现实要求,为其提供安全性高、绿色环保、智能便捷的建筑电气设计。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探讨了当前新农村小康建筑住宅的特点及电气设备现状,对于应如何推动新农村住宅建筑电气走向智能化道路,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

引言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住宅建筑的要求更具多元化,智能化楼宇应运而生,而这也对电气安装质量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为了降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距离,我国出台的有关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政策,对于推动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下,新农村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智能化建设成果日益凸显,满足了农村基础电力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电力市场,改善了农村住宅建筑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推波助澜。

1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态势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三农”问题始终作为我国重点聚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新时代发展对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农村战略的助力下,新农村发展已进入智能时代,对农村住宅建筑和电气智能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解决了原有农村电网的落后问题,丰富了农村电网设备功能,改善了运行环境,大大降低了故障频率,乡村居民的住宅建筑也越来越智能化,给居民带来更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新农村小康住宅特点及电气设备现状

我国各农村区域发展水平各异,新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在调查研究中得知,新农村小康住宅特点及电气设备发展现状如下:新农村住宅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乡镇居民小康住宅小区、非居民小康住宅小区以及村镇居民和分居民綜合的小康住宅小区,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住宅形式分为单元式、单体式、公寓式、组合式、庭院式、别墅式、西式等。

3新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建设路径

3.1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模式

为了实现满足新农村电气智能化建设现实需求,应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模式。首先,要打造智能型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原有变电站,实时监测非电量参数,从而实现变电站远程可视化管理;其次,建设标准化线路,安装足够的线路故障指示仪,以更清晰有效的明确故障区域,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建设智能化台区,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智能化台区,以实现线损水平的降低和供电质量的上升;更换成智能电表,建设用户信息化,突破传统抄表难题,实施防窃电监测;构建三级漏电保护体系,对低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分支线路及用户端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能够有效防止线路接地,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3.2新农村住宅弱电智能化基本功能设置

随着智能化住宅系统逐步走向更多家庭,先进的防盗系统、通讯系统、广播系统、音响设备、共用电视系统、家庭消防电源、备用电源等设置,都为住宅用户提供了更安全的保护装置,提高了新农村住宅品质。目前,新农村住宅智能化主要包括呼叫、双向通话、遥控开锁、救助报警、户户对讲、监视、住户与管理中心双向呼叫与通话、小区管理机可为单元主机遥控开锁等功能。由此可见,这些智能化住宅装置不仅能够有效防盗,还能增强住宅安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隐私,不管是发生紧急情况,还是房屋漏水漏电,亦或是发生人身安全问题,例如遭到盗贼侵入等,都能够及时报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也能降低危险发生率。

3.3建筑物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强弱电线管的敷设施工

对于新农村建筑物的保护接地装置,应实行二级保护或综合保护,让设备在发生意外故障时得到及时保护,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住户的人身安全,大大降低故障发生频率,还能最大限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基于新农村住宅用点负荷较大,在设计线管方向和位置时要考虑不同系统的需要,将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分开,要尽量保证在同一方向敷设,以便凿刨墙体或者在混凝土中预埋,并根据具体使用位置来安排系统出线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纵观新农村建筑电气智能化整体发展过程可知,建筑智能化设计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但仍然存在很多继续改善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正确理解智能化设计的根本服务理念,采取科学开发和规范管理方式,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才能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充足的发展机会。因此,在新农村建筑电气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创建新农村电气化模式,还应重视新农村住宅弱电智能化基本功能设置、建筑物的保护接地装置以及强弱电线管的敷设施工,从而推动新农村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陈群.基于农村配电网智能改造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J].电力世界,2016(05):82-83.

[2] 王海涛.新一轮农村配电网建设升级技术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19):152-153.

作者:刘威 程雨歆 邢子滕 温金荣

第三篇:农村装配建筑发展应用研究

提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重做好农村装配建筑施工建设和发展工作,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效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采用更切实可行的建筑方式,以此确保装配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整体建筑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农村装配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村装配建筑;发展;应用研究

一、引言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往往沿用手工砌筑建筑方式,在新形势下,针对农村的建筑施工来说,也需要进一步有效优化和完善,更广泛的推行装配建筑施工模式和相关技术,进而为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发展和应用效能,为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做出应有贡献。据此,有必要针对农村装配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策略等内容进行剖析。

二、传统农村房屋建筑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房屋建筑施工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注重针对农村房屋建筑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在法律法规落实方面也不够健全完善,并没有充分结合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和完善,同时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很多地区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方面对于农村房屋建筑的管理不够健全完善,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并没有为其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管和指导,由此导致很多农村房屋建筑在一种比较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从另一方面来看,质量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隐患,缺乏足够的高质量设计。通过相应的调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农村房屋建筑并没有相对应的设计图纸,往往只是结合农户或者乡村工匠的经验来进行房屋建筑。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大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这对于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标准化发展会造成严重限制。特别是针对装配式建筑没有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不能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和规范的方法,农村装配式建筑试点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省、市、县和农村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双轮驱动”并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落实,此类情况对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造成很大限制。

三、农村装配建筑发展应用策略

3.1国家相关方面要出台相对应的指导意见,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装配建筑发展应用氛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农村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国家层面要高度重视并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指导意见和方案措施等,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有效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发展应用环境和氛围。要着重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为农村装配建筑的发展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方针,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实现有效的示范。同时,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发展目标,在推进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指导意见中要明确提出新建、竣工农村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新建农房通用部品使用比例、集成技术在农房中的应用比例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使相关目标更有效明确,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有效落实,这样才能为农村装配建筑的良好发展和高质量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

3.2落实目标责任。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以相应的目标和方针政策为指引,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的有效落实。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将农村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省、市、县级人民政府,严格细致的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落实情况,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与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相挂钩。在目标的落实过程中,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框架,使相关目标有相对应的指导和保障,进而为各个地区农村装配建筑的发展和推行提供更加良好的规划和指导意见,进而更充分的完成相关目标。要进一步把握市场需求,研究和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符合农村装备式建筑的土地政策和财税政策,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

3.3营造更加优化的乡村装配建筑市场环境。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民群众对于装配建筑往往存在着

“不知道、不了解、不愿采用”的局面,从根本上来说,装配式住宅作为商品,受市场供需关系支配。因此要想确保农村装配建筑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和应用,要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裝配建筑市场环境,从供给和需求方面着手,以此确保农村装配建筑市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需求方面来看,要着重针对市场的接受度进行开拓和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更系统完善的农村装配建筑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使农民群众对于装配建筑有更加良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进而使其市场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有更加良好的普及性。例如乡村公共文化建筑、拆迁安置建筑、贫困户建房等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从供给方面来说,经济因素对于农民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经济方面的因素进行学校推广方面要尽可能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更大程度上降低装配建筑的成本,使整体价格降下来,这样才能吸引农村居民对其进行购买,这样可以使装配建筑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在市场普及率方面进一步提升。

3.4优化农村装配建筑的住宅设计内容。针对农村装配建筑的施工建设而言,因为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建筑的形式和设计方法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因此,在具体的住宅设计当中,要充分体现出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风貌和地域文化,充分体现出应有的设计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具有本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使其呈现出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效果,同时也要充分满足高品质的物理环境的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少建筑能耗和后期的维护保养时间精力等等。要结合不同地区的乡村道路和地区地貌情况,使装配式建筑做到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为建筑与装修一体的成品住宅,前期要实现精细化设计,如乡村装配式住宅可采用预制轻钢龙骨墙体加楼承板形式,避免桁架梁出现,实现室内净高的增加;针对太阳能、风、家畜养殖等资源丰富的乡村,可结合光伏、光热、风力发电及地热、沼气等能源技术建设生态装配式住宅。

3.5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在农村装配建筑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情况,进一步有效做好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工作,从建筑的设计到生产安装等方面,都要匹配与之相对应的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地区要着重做好产学研的推进和融合,实现战略合作,并且在产学研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更加关注该类住宅和装配建筑人才的培养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与之相对应的产学研建设的投入力度,重视乡村装配式住宅所需要人才的培养,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及专业竞赛等,加快乡村装配式建筑从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乡村装配式住宅精细化及构件规格标准化的实现。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重做好农村的装配建筑应用和发展工作,是十分关键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装配建筑的节能、节材、节时、节地、环保、设计化与标准化的特点,进而充分解决相关问题。要制定出切实完善的优化策略和实施目标,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分解,进而为乡村装配式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欣.企业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2]苏义坤,曹丽斐,张智博,等.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研究综述及发展态势分析[J].建筑技术,2018(12).

[3]肖帅,郝生跃,任旭.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1).

[4]孙显状,吴献,黄薪硕,等.装配式住宅在山东省农村推广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

作者:王中钰

上一篇:运行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产品销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