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生论文范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医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国家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工作,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符合中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的合格全科医生过程中肩负重要的使命,就开展农村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探讨。

第一篇:农村医生论文范文

论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

摘 要 随着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入改革,要求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村社区医生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医生隐蔽课程建设,不仅是农村社区医生教育本身的使命要求,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社区医生 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隐蔽课程对开展医学素质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样它在医学教育中的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代医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21世纪临床医学社区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才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社区医生的隐蔽课程开发和建设,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社区医生教育全新的要求。

1 隐蔽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隐蔽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着课程之外的、按照一定教育目的及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并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隐蔽课程是一种个性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与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等)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又涵盖广义的伦理道德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学生走向社会如何为社会服务奠定良好基础。隐蔽课程本身而言它不会产生任何的信息,只要将隐蔽课程贯穿到医学素质教育中去,通过隐蔽课程的教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样可以对校园产生重要的环境信息。这种环境信息的载体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校风、校纪、校训及校歌等)、规章制度、班级氛围、组织活动、人际关系、传媒信息及教职工素质等。隐蔽课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内容呈现,对学生感官、情感、心灵进行持久的、反复的刺激,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

隐蔽课程比较显着课程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其一,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和人文性。与显着课程相比,隐蔽课程更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全面发展。隐蔽课程涉及内容表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组织活动、人际关系等等,其二,与显著课程不同的是,它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直接地传递固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它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授课地点和时间、关系。而是以一种间接、隐蔽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的。它通常以渗透式的思想道德、科学研究、心理素质、人文知识、生活理念、人生态度、人格魅力、人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传递。其三,影响的多面性、不确定性和持久性。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隐蔽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在无意识中而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人格素养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当隐蔽课程所产生的作用与教育目标一致时,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专业知识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说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既有学术性,也有非学术性。

2 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开发必要性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入改革,要求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农村社区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被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医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良好,能胜任农村社区医生岗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临床医学专科层次实用性卫生人才的要求,新时期农村社区医生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患者不同,他应该所具备的知识层面也不同,他们应该首先具备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患者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然后是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能够胜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独立完成常见疾病、多发病以及一般急危重症的诊断与处理,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过去的医学教育,人文内知识匮乏,医学院校学生在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有许多空白,而分的过细的专业知识(外科、内科,妇科、等)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开拓,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本专业除外)。过重的功力主义导向,使得学生的专业“隔行如隔山”,适应不了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要培养新时期农村社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必须痛下决心对以往的医学教育改革,在培养农村社区医生人才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隐蔽课程虽无具体的教学计划,但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 建立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隐蔽课程体系的“三大活动课程”

3.1 职业道德活动课程

职业道德教育隐蔽课程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敬业教育、奉献教育“四育”为核心。首先,感恩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的关爱和过多的呵护,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私、自我,缺乏感恩意识,不知道如何去感恩。我们通过新生家长会及节日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通过百年校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展及校园文化等,激发学生感恩学校;通过团支部和团委的平台,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与政治教育及社会教育等,让学生体会感恩社会。其二,诚信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诚信教育离不开日常教育,更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惩戒奖励机制,我们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设计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动态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科学、严格、规范作为竞选学生干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组织发展、就业调配等依据。其三,在教育中不仅要的敬业精神教育,更要注重目标与方法的结合。要利用各类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和条件,开展有益有效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敬业教育通过医德规范、医学生宣誓、走访校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中敬业教育,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质。最后,奉献教育是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和典范教育进行的,体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职业道德教育隐蔽课程是根据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向培养生成长的特点,指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课程培养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深入、全面的职业道德培养。

3.2 职业技能活动课程

职业技能是定向培养生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显著课程中职业技能通过课堂教学、示教、见习、实习和病例讨论等教学环节实现。而隐蔽课程中职业技能课程是对显著课程教育有效的巩固,它以活动为载体,配合显著课程进度开展,使得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和巩固。职业技能活动课程的设计以社团活动、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种形式,后两种活动与职业能力也是相融合。其一,成立专业型社团,以讲座、研讨、竞赛、模拟会诊等形式开展社团活动,配合好显著课程教育进度,在显著课程教育中学生不解的问题及需要提前学习的内容,我们请专业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开设讲座、解疑、答疑、研讨,把在显著课程教育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隐蔽课程教育的形式解决,把已学习的技能通过竞赛和模拟会诊的形式得到巩固及掌握;其二,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岗位,利用每个寒暑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开展社会调研,有专业老师指导,循序渐进的进行,从易到难,针对医学生学习、生活、工作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社区卫生相关问题、医疗相关问题、临床或专业知识领域,每次实践一个主题。其三,青年志愿者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由班级自行组织的小型活动,活动地点为社区,服务内容为健康宣教、康复服务,对行动不方便的居民进行上门访视。职业技能活动课程让枯燥技能学习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替体验制,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巩固,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3 职业能力活动课程

职业能力活动课程包括特长培养、校园文化和文化素质教育。其一,特长培养,注重定向培养生的个性发展,以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编辑部等形式,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每周定时培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特长,在参与中才会有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发挥、才能的提高。其二,校园文化,通过团组织、学生会组织举办文化、科技、体育、读书、艺术节等活动,既可以营造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生活,也可以使学生在社会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能力。集体活动可以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情感指数、行为规范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专业教学所不能给予和代替的。其三,文化素质教育,开设公共卫生问题辨析、沟通技巧、卫生法学、医疗保险、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等特色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以讲座、报告、辩论、讨论、实践等形式,文化素质教育,既能满足定向培养生了解世界及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又能树立定向培养生对患者的整体认识观念,提高定向培养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培养定向培养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总之,隐蔽课程对专业发展、师生素质以及教育质量具有无形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培养和提高定向培养生综合素质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必须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定向培养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为农村社区医疗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洁.医学高职高专隐性课程体系研究.教育论坛,2010(7):121-123.

[2] 刘亚伟,戴兵,姚定康,朱樑,梅长林,蔡瑞宝.论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51-1052.

[3] 陈士芳,曹欣详,马阿海,张会君.医学教育中隐性课程的相关研究.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7-28.

作者:傅晶晶

第二篇: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构建

摘 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国家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工作,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符合中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的合格全科医生过程中肩负重要的使命,就开展农村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行使的医学行为称为全科医疗,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规定[1]:全科医疗是一种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医学行为,以家庭作为医学实施的范畴和对象,而不是以病人的年龄、性别或疾病来分类。全科医生是指在社区、诊所、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承担对病人病情和诊疗作出初步决定的责任,并在适当时请专科医师会诊。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全科医疗服务被确定为改革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201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将给予我校100名免费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指标,我校根据本省的农村卫生工作需要,认真思考探索,如何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认真开展调研,明确培养要求

以我校2010年8月招收的100名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为分析对象,考生分别与我校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六年。在学期间新生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录取专业为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生源范围面向南宁、柳州、玉林、贵港、钦州、防城港、北海等七个地级市,涉及40个区县。农村生源占82%。招生录取执行广西二本控制线。从招生录取情况看来,我校生源足,计划招生100名,实际报名考生近800人,一次性完成录取计划。总体生源质量好,录取平均分为503分,超出二本控制线70分。对于这100名国家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的培养如何进行地位,我们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研究成果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其培养规格从全科医学的能力分析入手,分析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并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全科医生的方法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工作方法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它决定将来是否能成为优秀全科医生的能力。定向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人才培养的途径特殊性,即人才培养应满足定向农村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所以应当采取校市合作强化实践的模式。全科医生的社会能力有其特殊性,社会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一要适应全科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二要适应基层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是对常见病地方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疑难重症能判断并及时处理,承担基层主要的预防保健任务,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教育工作,从业能力与他们定向农村关系甚大,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应当学习民族医药技能。

二、坚持办学特色,建立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分析后,我们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定位为能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适应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为此我们积极推进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在西方国家,社区医疗机构承担了约80%以上的门诊服务及大量的预防保健工作[2]。中国现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真正能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师很少,而美国的全科医师占医师数的34%,英国、加拿大的全科医师达到50%[3]。目前中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滞后,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广西医科大学地处省府广西南宁,是广西医学教学的最高学府,长期以来为本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地贡献,培养了大批的医药卫生人才,多数人在省内各专业学术上发挥领军作用,为使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我校发扬“造就本省人才,为本身之用”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

三、更新教学培养理念,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案

1981年Clarke等[4]认为全科医生毕业时应做到:(1)对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应采取积极的、始终如一的和理智的态度;(2)应意识到个人和社区健康的重大变化,可能会取决于人的行为改变;(3)对全科医生这个角色应持正确的态度,并具备成为合格医生的必要能力和信心。国外的全科医生培养一般需要六七年时间,如美国,就包括四年的本科教育和四年的医学培训。中国当前基层农村医学人才匮乏,需要一批全科医生尽快进入基层卫生机构开展服务,以利于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国外的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目前国家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学制五年,五年内如何能培养出初级的准全科医生,我们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生的工作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教学设计,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设置为综合素质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临床课程模块、预防保健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并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为加强动手能力,采取3.5+1.5模式进行,前三年半为理论学习,后一年半为实习期,真正达到培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学实用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要求,组织校内和基地相关人员进行“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应用型全科医生人才模式研究”,遴选教材、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整合课程体系,编写有关实用教材,将公共卫生的服务项目、适宜卫生技术整合到教材中。教学内容方面,首先,指导思想是适用于社区、农村卫生,减少临床专科疑难病症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解决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和主要健康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最后,重视全科医生的人际交流和宣教能力;加强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全科医生首先应该具备识别急症病例的能力,其次应该具备紧急处理或院前急救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作出准确转诊决定的能力以及处理转诊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探索合作教育之路——市校共建培养全科医生人才基地

创新“市校共建广西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实质就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基地中心设在校本部,在省内建立若干个基地群,选择省内部分城市各一所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作为“省市校共建广西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基地分基地”,各分基地下设若干个临床实践培训基地、社区实践培训基地(乡镇卫生院)和疾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基地,形成三级基地网络,为培养全科医生人才提供充足的实践基地。目前我校已和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政府达成协议。并取得省政府及卫生厅的批准。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与全科医生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各级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按全科医生的岗位功能要求,模拟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院,筹建与全科医生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技能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郭强.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4-155.

[2] 卢祖洵.卫生部基妇司城市卫生服务课题《中外社区卫生服务较》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Z],2001:6.

[3] 亚娜,赵亚双,方庆伟,等.黑龙江省在职人员全科医学培训体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0,(8).

[4] 余海.全科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3,(1):3-5.

Cultivation Mod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for Rural Areas and Serving Grass-roots

——Taki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s a Case

PAN Xiao-yan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Key words:medical colleges;general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training mode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潘小炎

第三篇:农村低学历医生接受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中存在着大量中专学历医生,就这一特殊群体接受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出现的问题,在政策支持、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形式、考核方法及教学管理上作出相应探讨,目的是提升农村医生学历层次,提高农村居民医疗质量。

关键词 农村医生 成人高等教育 问题与对策

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低学历医生产生的历史原因

20世纪90年代之前,卫校的医士专业中专毕业生大多分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而村卫生室医生主要由赤脚医生转变为乡村医生,没有经过全日制正规培训,没有任何学历。1991年开始,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在省教育部门支持下,改革中专招生办法,放宽中专入学年龄限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在职乡村医生参加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到本世纪初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卫生保健专业成人中专学历。上述两类群体在农村三级卫生网(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学历层次最低、人数最多,承担基本医疗任务最重,但由于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全日制教学,文化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通过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经过4年的大专函授业余学习,达到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行医质量的目的。但是由于基础差、年龄大,学习困难,在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业余成人教育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依托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其教學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均为全日制教学的简化版。课程设置问题颇多,如《大学英语》,这些学生连英语的26个字母都认识不全,更不用说学习考试了,实际上在农村医疗中根本用不到英语知识,还有一系列课程,如《高等数学》、《哲学》等也不合适。

教学形式不合理,工学矛盾突出

成人医学教育采取业余教学形式,周末两天白天授课,每门课程安排2~4天。而周末一般是各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门诊业务最繁忙的时间,许多诊所只有1~2个医生,要参加学习就必须停诊,连续两天的停诊会造成病人大量流失,工学矛盾突出,学员缺课较多,学校教学管理上难度较大;任课教师均来自高校及附属医院,上课方式也大多按照全日制教学,教学速度快,用2~4天时间将课程讲述一遍,即使是全日制学生这样上课也会觉得很困乏,更不用说农村医生了;教师为加快进度,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于>40岁的学员而言,不甚适应,他们更愿意看到原始的教学形式-课堂教书,因为通过板书教学,更容易理解。

解决途径探讨

农村低学历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不可或缺的主体,为此,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宏观管理,制定和完善各项农村卫生人才政策,从政策上、经济上予以支持鼓励他们接受高等学历教育。

高等院校因材施教,制定一整套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如增设《语文》、《卫生法规》等基础课程,减少《哲学》、《政治》等课时数,直接取消《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在全日制学生的必修课程。英语、数学这些课程对没有多少基础的农村医生,学习难度极大,与医学专业根本无关,在偏远的农村,要求医生专业面广,要以实用为主。

增加农村医疗中重要适宜技术,如《中医药基础》、《全科医学基础》、《社区急诊》、《社区慢性病与保健》、《社区护理》、《社区预防保健》等与农村社区医疗相关的知识,着重能力培养,熟练处置农村常见病多发病。

参考文献

1 汤海峰,谢文,王木生.多媒体教学在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9,15:34.

2 高越明,陈增良,等.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职能、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生-乡村医生连续统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4,6:27-30.

作者:方维达

上一篇:中西教育差异论文下一篇:音乐德育教育论文